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苏轼的书法作品既有颜体、隶体、楷体,还有行草笔法。
他善于吸收前人之长,又自创一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体”风格,其中“尚意”风格更是其书法成就的一大亮点。
“尚意”即注重作品的意境,追求笔墨意趣的极致,它包括内容意境和笔墨意境两个方面。
苏轼作品的清新雅致、淡泊逸趣、气韵流畅,正是他艺术追求的体现。
他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都是他作品的一种“尚意”风格的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苏轼的书法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对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的关注。
他的作品中常出现各种自然山水、鱼虫花鸟和人物形象等,这些形象的描绘在构图上显得自然而不刻意,个性化的风格趣味绝佳,令人赏心悦目。
从笔墨意境方面来说,苏轼的书法作品常常给人视觉和感官上的冲击。
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线条和颜色的变化,筆势雄健有力,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精雕细琢,却能深刻地表现艺术内涵。
颜色的浓淡、线条的粗细、形态的变化都与其意境有关,整体上给人以和谐美感的享受。
苏轼的“尚意”风格也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认可和传承。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苏轼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成就的彰显,也是对当时社会和人文境况的一种见证和表现。
他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广泛地传颂和研究,其“尚意”风格也是当今书法爱好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总的来说,苏轼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成就非凡,与他的“尚意”风格密不可分。
他所表现的意境和笔墨意境,都让人感到深刻而又动人,充满灵力和生命力。
这种书法风格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更好地反映出他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是中国书法史上难得一见的精神瑰宝。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作者:肖先声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9年第06期摘要: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章重点研究苏轼的书法作品中表现出的“尚意”风格与整个宋代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苏轼书法作品的解读和分析,了解苏轼的艺术追求和艺术主张对宋代书风的影响。
在研究的方法与素材上,主要采用书法理论研究常用的作品分析、对比、文献资料等方法,通过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考察,对苏轼的书法作品和书法思想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阐述,以求对苏轼书风的整体框架及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有一个较完整、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苏轼;书法;书风构建;尚意书法风格受时代的影响,翻开中国书法历史的篇章,每一个时代的书法都有鲜明的特性,中国书法理论家普遍认同“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这一观点。
苏轼是宋代书法的领军人物,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他冲破唐代书法法度森严的藩篱,大胆推陈出新,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
本文将简单分析影响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以及苏轼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一、对“尚意”书风的认识“意”是愿望的意思,《说文解字》释曰:“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
”“意”从《易经》开始,即被看作万物内部的本质,圣人“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
象成为存意的载体。
关于书中之“意”,清代刘熙载《书概》称:“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黄志强、杨渊斓在《尚意书风与苏轼“自出新意”的书法观》中提出,在魏晋人看来,“意”就是人的精神风韵在书法审美领域的再现,并列举了很多著名的书论来证明这一观点。
如袁昂评钟繇书法“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本研究认为,“尚意”书风追求释放人的天性,是书法家自然性情的流露,没有做作,天真烂漫,这与唐代追求的书法的高度严谨性大相径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苏学”,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赤壁赋》等。
苏轼的书法作品风格多样,其中的“尚意”风格尤其被后人所推崇。
本文将从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出发,试论其艺术价值和深远影响。
一、苏轼书法“尚意”风格的特点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意为主,笔墨自如苏轼书法讲究“以意为主”。
他认为书法主要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因此在书写过程中注重以意为主,忽视笔墨的技巧。
在墨、笔、纸的运用上,他自由自在,笔墨激荡,不拘一格,富有灵动感和生命力。
苏轼书法的自由自在之风,正是这种对意境的追求。
2. 随心所欲,随墨而书苏轼书法在用墨上尤为讲究。
他主张“随心所欲,随墨而书”,不拘规矩,自由奔放。
在传统的书法中,墨的用法非常讲究,要以深浅、干湿、浓淡来表达不同的意境和动态。
而苏轼则不拘一格,墨迹淋漓尽致,灵动活泼。
他的“随墨而书”正是一种对传统书法规矩的挑战和突破。
3. 情意深远,意境优美苏轼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情感的深远和意境的优美。
他常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以情感为线索,以意境为载体,展现出诗情画意的美感和空灵的气韵。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呈现出一种美的姿态,更能够让人慢慢品味、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蕴。
苏轼书法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尚意”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 彰显个性,风格独特苏轼书法强调自由奔放,以意为主,笔墨自如。
这种个性化的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与其他书法家各具特色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苏轼书法的独特风格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2. 情感丰富,意境深邃3. 承载文化,传承传统苏轼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传统。
他在书法创作中融汇了中国古代书法的精华,同时又不拘一格,自成一体,为中国书法传统增添了新的艺术魅力,也为后来的书法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简述苏轼书法艺术特色
简述苏轼书法艺术特色苏轼的书法特点之一就是结字扁平、横轻竖重。
他的作品呈现出扁平的结字形态,与颜体的书法特点相呼应。
这种书法风格在《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1、书法风格:苏轼的书法风格主要以楷书为主,但其行、草、隶也有不俗表现。
其中,楷书独具一格,字形秀丽,笔画工整,章法精致,构图整体感强,是中国书法世界中的一朵奇葩。
苏轼的书法有很高的艺术境界,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他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浓郁的艺术气息。
2、书法特点:苏轼的书法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墨韵浑厚,遒劲有力;二是结构严谨,章法协调;三是笔画灵动,自由流畅。
苏轼在书法创作中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自由和舒展。
从笔画到整体的布局,都散发着自由的气息。
他的书法像是抽象的诗歌,很少有丝毫的拘束性,能够让观者感受到流畅和自由。
3、诗书合一:苏轼的书法艺术更是与其文学创作相辅相成。
书法与诗歌甚至可以说是互通的。
苏轼在其书法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将诗意嵌入到字里行间。
既表达了文章的意境,又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句不断地启迪着他的书法,而书法也不断地为他的诗歌注入新的灵性和美感。
4、意境深刻:苏轼在书法创作中所要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笔墨的技巧方法,更主要的是营造一种意境和氛围。
《行草中秋月》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字体豪迈而威严,墨水湿润而浓重,犹如行云流水一般,释放出丰富的诗意,让我们不由自主地陶醉其中。
总的来说,苏轼的书法艺术充分展示了他浓厚的人文情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意蕴,深受中华民族书法学者的推崇。
其卓越的书法成就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更为我们展示了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良好范例。
论苏轼书法的“尚意”精神
论苏轼书法的“尚意”精神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书法不仅精湛,更有一种独特的“尚意”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更体现在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中。
本文将从苏轼书法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分析他的“尚意”精神。
首先,苏轼生活在一个颇具文化氛围的时代,书法成为了文人雅士必修之道,书法文化达到了顶峰。
苏轼在此背景下自然接受了传统文化中对书法的重视,但他不满足于简单地模仿古人,而是注重在呈现作品的本质特征和形式变奇之处,这正是“尚意”精神的体现。
苏轼注重随心所欲、借物抒情的艺术表达,他的书法作品中不但多彩多姿,而且富有动感和表现力。
其次,苏轼的书法艺术风格也是“尚意”精神的载体。
他的书法以婉曲、豪放、生动、洒脱为主要特色,有点写实主义的意味,但更强调个性化的表达。
苏轼在书法创作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规矩,以自然流畅、自由奔放、意境丰富的笔触为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这种书法意识的个性化表达方式,使苏轼从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不朽的经典。
最后,苏轼的“尚意”精神在文化内涵上有着特殊的体现。
他的书法作品中不仅表现了丰富的艺术情感,更包含了深刻的人文理念和文化精神。
苏轼有着真、善、美的高度追求,他认为艺术是一种道德上的修养和提高,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更应该体现对美、善和真的追求。
苏轼认为一个文人除了有文才还要有人的灵魂,关注世间疾苦、关爱社会民生是先贤的传统。
这也就是苏轼书法作品中所传达的那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总之,苏轼书法的“尚意”精神是他个性化风格的体现,更是他人文关怀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苏轼的书法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书法思想和作品中所传达的人文价值,给我们今天的人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内容和文化精华。
唯有拥护“尚意”精神,才能通过书法呈现出更加深刻的人类文化共识,实现世界文化的和谐。
苏轼书法与宋代“尚意”
苏轼书法与宋代“尚意”【内容提要】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1】苏轼是我国艺术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在书法上,开创了“尚意”书风。
他的政治命运一路都很坎坷,黄州的贬谪对他的书法艺术也产生很大影响,在这一时期他创作出了如今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
【关键词】苏轼艺术史上的集大成者“尚意”思想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王澍《翰墨指南》)。
从语义学的角度解释“意”,古代的训诂学最为恰当。
“意”是会意字,表示言(音)生于心。
《说文》云:“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
”《说文》将意、志互训,表示两者都是表达心理内容的概念,偏重于理性和意识。
当然苏轼在“尚意”书风中是主角,苏轼是“尚意”理论最早提出者。
苏轼的一生十分坎坷,不仅会让人想到这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平、家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又称其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在诗、词、赋、散文方面成就都很高,且擅长书法和绘画,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奇才,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的诗词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书法负盛名,笔致深厚,姿态横生,自创一体,位列『宋四家』之首。
北宋仁宗景佑三年(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逝世。
苏轼6岁进学堂,因为聪明伶俐,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宋史·苏轼传》载:(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辄请曰:“辄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故不能为滂母邪?”青少年时代即饱读四书五经儒家名著,并能诗词书画,奠定了苏轼坚定的“童子功”。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8篇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8篇第1篇示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尚意”风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富有情感表达。
苏轼的书法作品以“尚意”为主要特征,即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追求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的高度统一。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如《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到此复何年,只爱君家惠万钱”、“故乡五百年,乃今已几何”等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这种对情感与思想的高度表现,使得苏轼的书法作品更具有个性与韵味。
苏轼的书法作品还具有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
他独具慧眼,善于吸收前人之长,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注重个性表现。
他的行书、草书尤为出色,筆法疏密有致,线条曲直相间,起伏跌宕,富有张力与韵味。
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神韵飘逸,意态贯通,气息灵动,如行书《寒食帖》、草书《黄州寒食五首》等,都展示了苏轼书法的自由奔放之美。
苏轼的书法作品还具有浓郁的文学气息。
他精通文学,善于运用文学修辞手法,赋予自己的书法作品更加丰富的内涵与情感。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诗词的引用和改编,如《与裴迪诗帖》中的“愿言为口香千片,苔语高随书百行”,展示了苏轼书法作品中独特的文学气质。
他的书法作品,如同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浸润着文学的情愫,引人入胜。
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是对情感与思想的高度表现,自由奔放的艺术风格以及浓厚的文学气息的结合。
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行书、草书还是楷书,都展现了他的独特艺术魅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苏轼的书法作品,如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永远值得我们去品味与探索。
第2篇示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苏轼的书法作品以其“尚意”风格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入手,详细解析其特点及意蕴。
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体现在笔墨运用上。
苏轼尚意书法美学思想简论
苏轼尚意书法美学思想简论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在书法方面,苏轼的美学思想尤为突出,其书法理念既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文化而具有前瞻性,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并通过五个例子来阐述。
一、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尚意”的观念。
他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在于书写者将其内心的情感、精神和气质融入到书法作品中,使其具有独特的“气韵生动”的美感。
苏轼将书法美学视为“神韵合一”的艺术,既包括文字的形态美,也包括心灵的内在美。
他反对追求准确无误的规范书写,主张在书写中“有意方为工巧”,强调书法家必须“先扣自己的心,后抄字帖”,以达到写字与表达自我情感的融合。
二、例子一——《明妃曲帖》苏轼曾在一个赋诗会上写下了《明妃曲帖》,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作品在字体上非常舒展自然,笔画流畅,展现出优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令人感受到苏轼倾注在其中的诗情画意。
苏轼在书法创作中注重境界的提升,深刻把握自己的境界与精神内涵,使其作品展现出独特的气韵生动与美感。
三、例子二——《石鼓文》苏轼在研究中国古代黄老学中对书法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对《石鼓文》进行了研究,写出了其自己的书法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苏轼打破了传统的书法规范,通过其自己的书法实践,将文学精神、黄老哲学、工艺美术、佛教修养等多重因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既有古典气韵又富有现代感的书法美学。
四、例子三——《徐州闹市怀古》苏轼曾写下了一篇咏史抒情的《徐州闹市怀古》。
在这篇作品中,苏轼运用了自己的书法技巧,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融入到书法之中,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气韵生动。
他在书写文字时特意强调意境和韵律,追求一种意境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状态。
五、例子四——《梅石谱》苏轼在他的《梅石谱》一书中,详细描绘了一幅梅花图,其文字及画面经典。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人,著名书法家、诗人、散文家等。
他的书法作品中,“尚意”风格独具特色,成为后世书法界的经典。
本文将论述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首先,苏轼书法中的“尚意”体现在笔画的自由变化上。
他不拘泥于规矩,不惜抛弃
传统规范,倾向于自由流畅的笔画表现方式。
例如,他的《水调歌头》题字中所用的楷书
字体,不仅行笔自由、脱离束缚,而且笔画的粗细变化多端,形成了一种浪漫自由、凌乱
顽皮的形式美。
这种自由笔画风格独具魅力,成为苏轼书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次,苏轼书法的“尚意”还表现在构图的随意性上。
他在构图上不拘泥于传统书法
的要求,大胆尝试各种独特的构图方式,如写在对角线上、倒立书写等等。
例如,苏轼的《虞美人·听雨》墨迹,书写在竖直、倒置的纸张上,构图非常别致。
同时,他的构图也
体现出他对现实世界的个性化认知和主观思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
这种独特的随意构图风格,使苏轼的书法作品具有了更多的情感表达和内在含义。
综上所述,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是自由、随意、别致、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
一种书法形式,是苏轼独具个性、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深入探究了书法与其他艺术形
式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书法艺术的个性化表达和内在意义的拓展。
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
值不可估量,对后世书法艺术和文化多有启示作用。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苏轼的书法特点在于他注重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他的书法作品是在无须顾及其他人和当时流行的书法风格的基础上,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对自己的创造力的追求为出发点的。
他注重笔墨的自由发挥以及对情感表达的深刻,这也是苏轼书法最大的特点。
苏轼书法的基本风格是“尚意”,即强调作品中的情感体现、气韵、墨思,注重笔墨的疏密轻重和力度的变化,显得神韵独特。
在苏轼的书法作品中,为了凸显自己的情感和心态,他常常将自己的思想倾诉于墨中,把墨化成了思维的延伸。
但是,他的书法并不是一味的情感和感性的喜怒哀乐的表达,而是在情感的基础上有着深刻的理性和创造力。
苏轼书法的笔法和墨色也是十分出色的,他的笔法一方面注重“气韵生动”,即笔画在运用中使之有生命力,另一方面强调“形神兼备”,即形态特征与意味表达相一致。
在笔趣方面,苏轼善于删繁就简,用笔疏密方正,浓淡适宜,以及用笔愈精愈透。
在墨色方面,苏轼常常喜欢选择黑色的颜料,以达到清新、淡雅的效果。
另一个苏轼书法的特征是他善于创新,借鉴,发扬传统的书法特点和艺术风格。
苏轼在书法艺术的创新和突破中始终围绕着传统书法的“钧师”,如颜真卿、柳公权、怀素、李邕等,他在借鉴传统书法技巧的同时,注重表达自己的创意和创造性。
苏轼以传统书法的内涵为基础,在形式和笔墨的表现上追求创新,以及创造自己的艺术神韵和个性化风格,更突出了充满自信和冲击力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突显在情感表达、气韵、墨思等方面,注重笔墨的疏密轻重和力度的变化,善于删繁就简,用笔愈精愈透。
苏轼以传统书法技巧为基础,在形式和笔墨表现的创新上追求创意和创造性,使他的书法呈现出充满自信和冲击力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又一个耀眼的典范。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大师,还是一位书法家。
苏轼的书法作品堪称独具特色,其中以其“尚意”风格最为著名。
本文将从苏轼书法作品的字体造型、墨色韵味、意境自由等方面,分析其“尚意”风格的特点,旨在更好地认识苏轼书法艺术。
首先,苏轼书法作品的字体造型极具特色。
他的每一笔都自由奔放、灵动生动。
苏轼在字体创作中注重个性表现,追求自我风格的展现。
他的字体较为随意,不拘泥于规范,尤以隶书见长。
隶书是一种行书演变而来的字体,苏轼在隶书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个人特色,使得他的隶书更具个性、更富变化。
苏轼的书法字体大胆有力、雄浑飘逸,疏朗干净,极具美感和视觉冲击力,使人无法抵挡。
其次,苏轼书法作品的墨色韵味十分独特。
苏轼善于利用浓淡、激荡等技法,使墨色韵味丰富多彩,充满变化。
其作品也有点少见的紧凑感,让人感受到了强烈的艺术气息。
苏轼还擅长运用“飞白”技巧,即在字体周围留出大片没有被墨水笼罩的空白,让书法显得更加灵动生动,具有一种蓄势待发的美感。
最后,苏轼书法作品的意境自由,突破传统规范,流露出一种自由、豁达的舒适感。
苏轼在书法创作中,常常不受限制地运用各种技法,挥洒自如,富有创意性和想象力。
他的书法作品不是纯粹的模仿传统字体,而是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更具现代气息。
苏轼用其自由、豁达的个性,去表现诗人、文人的思想情感,使书法作品充满了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他无与伦比的创造。
总之,苏轼书法以其独特的“尚意”风格,打破了传统规范的束缚,注重个性创作,展现出自由奔放、灵动生动的艺术特色。
他的作品在笔墨、画面、情感、意境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魅力,使得其书法作品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它们不仅反映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浑豪放的个性内涵,也表达了苏轼对人生、自然、情感的深刻理解,在艺术和思想上给这个时代留下了无尽的启迪和感悟。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苏轼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人之一,自然而然地也对书法有着极深的造诣。
他以其随意、自由、活泼、随心所欲的“苏氏”书法作为创作风格,这一风格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各种个性化的韵味,被誉为是“千古第一颜体”。
苏轼的书法作品具有很强的“尚意”风格。
所谓“尚意”,即强调个人志趣、情感、心境、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和抒发,注重书法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
苏轼的书法正是这种表现形式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首先,苏轼的书法作品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在他的书法中,出现了不少描绘自然景色的作品,如《春江花月夜》、《赤壁怀古》等,这些作品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美好的赞叹和感慨。
他将自己的情感和自然融为一体,在字体之间内化出自然的力量,让人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
其次,苏轼的书法作品也体现出了他的豁达胸怀和独立思考的个性。
他不拘一格,不受传统束缚,自由发挥,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造诣。
在他的书法中,很少出现规矩定型的字体,而是充满了个性化的笔画、折线、组合等元素,展现了他敢于挑战传统、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
由此可见,苏轼的书法作品充满了个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最后,苏轼的书法作品也凸显了他对生活与人文的思考与强烈关注。
他的作品经常通过字体的呈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比如《浣溪沙》中“空山不见人”,反映了他深深地感悟到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困惑和迷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则表现了他对被压迫与被束缚的人们的深切同情。
正是这种生活中的点滴情感,在他的书法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综上所述,苏轼的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尚意”风格,他在作品中展示了对自然的关注、个性化的创作风格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些元素在他的书法创作中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令人过目难忘。
苏轼书法风格
苏轼书法风格
苏轼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在书法领域也颇有建树。
苏轼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精雕细琢,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先,苏轼的书法结体工整,字笔挺拔。
他的笔画刚劲有力,线条流畅。
笔画轮廓分明,墨迹皴染分明有力,字体纤细而不失稳重,转折处勾勒得精准,展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底。
其次,苏轼的字意深邃,富有诗意。
他将诗意融入书法之中,把掌握实质意境的要素体现在字形、笔横之间,体现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欣赏。
同时,苏轼的书法文雅洒脱,优美不失大气。
他用笔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让文字在纸上显得潇洒自然,和谐优美。
苏轼的书法风格也深受后人喜爱与传承。
他的书法风格具备了良好的指导意义,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苏轼无愧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永载史册的大师。
最后,苏轼的书法作品历久弥新,依旧为人们所赞叹和欣赏。
它饱含着苏轼根植于文化、人文、诗意和生命深层次的理解和体悟。
苏轼的书法风格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也向人们展示了一种高超的艺术境界。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苏轼体”,尤以其“尚意”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轼的书法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强调了意境的创造和表达,注重笔墨的积墨、浓淡、点画的骨法,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融入。
下面我将从这些方面来具体论述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苏轼的书法作品强调了意境的创造和表达。
他注重用笔墨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
他的书法作品常常寄托着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如《赤壁赋》中的“抚今追昔,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释纷去雠,奖贤重士,广建言功,振河北之阳,控江南之阴”,通过书法表达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壮丽场景的感慨。
苏轼书法作品中常常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轼注重笔墨的积墨、浓淡、点画的骨法。
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行书、楷书还是草书,笔调都富有韵味,字体工整,气势雄浑。
他的笔墨用力有度,苍润兼备,且善于点画的骨法,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他的字体有时雄奇豪放,有时秀丽婉转,有时清细淡雅,有时潇洒飘逸。
苏轼笔墨的运用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传达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苏轼的作品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融入。
他认为书法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载体,应该充满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
他在书法作品中常常借助诗词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书法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在的形式美。
苏轼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练习技巧的产物,更是他内心的表达和心灵的释放。
这种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融入,使得苏轼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苏轼的书法作品以其“尚意”风格闻名于世。
他强调了意境的创造和表达,注重笔墨的积墨、浓淡、点画的骨法,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融入,使得他的书法作品达到了文心墨韵的完美统一。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苏轼的书法作品在千百年的岁月中依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他不仅是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独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尚意”风格。
苏轼的书法作品以“尚意”为核心,强调意境的表现和个性的展现。
他注重用笔自如,运用了多种书法技法,包括行草、楷书、隶书等,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他的书法充满了激情和个性,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个人气质。
苏轼的书法作品注重意境的表现。
他擅长以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他注重墨色的浓淡变化,以及线条的流畅与变化,通过对字形的处理和结构的布局,使作品更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例如他的《赤壁赋》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段,用笔有力,墨色浓郁,线条流畅,凸显了文章的豪放和激情。
苏轼的书法作品个性鲜明。
他的字体自由而个性化,常常注重笔势的流畅,以及对文字的厚度和形状的处理,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的字体柔中有刚,刚中带柔,既有典雅之处,又有豪放之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如他的《东坡快雪时临沂州观结构写尺寸》中的字体,线条流畅而饱满,笔画鲜明有力,整体效果独特精妙。
苏轼的书法作品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他通过书法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他的《秋夜将明·银烛秋光冷画屏》一词,用笔飘逸自然,墨色淡雅,凸显了寂寥、清寒的秋夜之感,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苏轼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尚意”风格,注重意境的表现和个性的展现。
他通过丰富多样的书法技法,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塑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和艺术追求,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触动和思考。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表现,更是他个人思想情感的抒发和自我价值的彰显。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苏轼书法以行草著称,他的书法作品体现了独特的“尚意”风格。
本文将从苏轼的书法作品中探讨“尚意”风格的特点。
苏轼的书法作品充满了意境和情感,他在书写时常常追求意境和情感的最高境界,这就是所谓的“尚意”。
在苏轼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情、情感以及内心的境界。
他曾说:“心即字眼,执笔便是动心之境。
写时心脉动,心神浩荡,字蕴真情。
心有所动,笔有所行,方可天然回笔。
”可见苏轼在书写时是以自己的心情和情感为根据,以表现意境为目的。
他所追求的不是字的工整,而是在行草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意象。
苏轼的“尚意”风格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多端。
他的书法作品在构图、用笔、章法以及气韵上都变化多端,富有灵动和生气。
他常常运用自由而变化的笔势,使得作品富有生气和活力,不拘泥于形式,而是追求在自由变化中展现出自己的心情和意境。
他曾说:“笔端的变化曲直,去留,深浅,流畅婉约,拘劲恬静,是以生动,蒙括心神。
”可见他所追求的是在自由变化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意象,而不是拘泥于形式。
苏轼的“尚意”风格还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个性。
苏轼的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个性十分鲜明,他的作品不拘泥于传统规范,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意境。
他的作品中能够感受到他独特的气质和风采,这种个性化的表现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魅力和吸引力。
他曾说:“字源于心,心在笔端,笔端中心,心念即爽利,凝重。
行草中,意境真源,怀俭有任,若魔若仙,魂附其间。
”苏轼之所以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正是因为他所追求的是以心为笔端,以意境为灵感,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
苏轼的书法作品体现了独特的“尚意”风格。
他在书写时充分追求意境和情感的最高境界,他的作品变化多端,富有灵动和生气,具有浓厚的个性,这些都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魅力和吸引力。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
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苏轼是中国文化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巨匠,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因为其具有一种独特的、充满灵性和气韵的“尚意”风格。
苏轼的“尚意”风格,是指他在书法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风格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苏轼的书法作品在字形的造型、笔画的运用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其“尚意”风格。
他的字形端庄雅致,笔画流畅自然,丝丝入微,刚柔相济,一笔一画都透露着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字形具有一种飘逸的美感和气韵生动的神韵,给人以美好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
其次,在书法的构图和布局方面,苏轼也表现出了其“尚意”风格。
他在书法布局上,注重形式上的平衡和内容的内涵,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书法中去,使其带有一种亲切、自由、开阔的艺术效果。
在书法的构图上,他往往采用一些流动、飞扬的线条,如流云、飞鸟等,以表达他对自然界和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再次,在用笔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方面,苏轼也表现出了其“尚意”风格。
他在用笔的技巧上,注重笔力的变化和笔墨的浓淡轻重,使整个作品的气息流畅自然,点画相间,给人以空灵、飘逸的感觉。
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用细笔点染、渐进贴染、渗透渲染等手法,营造出一种富有韵律感和神秘感的艺术效果。
最后,在用色方面,苏轼也表现出了其“尚意”风格。
他通常采用的是深沉、浓烈的墨色,或者淡雅、清淡的墨色,表现出他独特的个性和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内在的触动。
综上所述,苏轼的书法作品具有一种充满灵性和气韵的“尚意”风格,这种风格在其创作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发挥。
苏轼的书法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文学艺术传统中的瑰宝,为后代书法家所传承和推崇。
苏轼书法特点和风格
苏轼书法特点和风格有:
1.笔画舒展。
特别是对撇和捺的处理上更加明显,使得他的字摇曳
生动、姿态万千。
2.结体扁平。
他学习吸收了隶书的特点,结体呈扁平的形态,这在
其《赤壁赋》等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着墨丰润。
他的书法给人直观感受是着墨深沉、丰润肥美,瘦硬
的笔画极少,一般没有枯笔和飞白。
4.大小错落。
他很多作品中的字的大小变化巨大,给人以强烈的视
觉冲击感,情感表达十分充分。
5.轻重相济。
他的行书比较多的出现用笔的轻重变化,字与字之间
的沉稳和轻盈变化很大,错落盈让,极具韵律感。
苏轼书法的艺术特色doc
苏轼书法的艺术特色.doc 苏轼,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苏轼的书法风格以豪放、洒脱、自然、灵动为主要特点,他的书法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一、注重个性表现苏轼的书法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思想。
他的书法作品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和刻意,而是以自然、流畅、率真、朴素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这种个性表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强的辨识度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二、笔法灵动自然苏轼的书法作品在笔法上灵动自然,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气息。
他的书法作品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呆板和僵硬,而是以灵活多变的笔法,表现出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个生命体,有着自己的精神和气质,充满了内在的力量和生命力。
三、结体奇崛多变苏轼的书法作品在结体上奇崛多变,充满了艺术家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和气质,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结体常常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布局疏密有致苏轼的书法作品在布局上疏密有致,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和形态,整个作品看起来既和谐又生动。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布局常常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墨色变化丰富苏轼的书法作品在墨色上变化丰富,充满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墨色和质感,整个作品看起来既有深度又有宽度。
他的书法作品中的墨色变化常常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六、意境高远幽雅苏轼的书法作品在意境上高远幽雅,充满了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06书法风格受时代的影响,翻开中国书法历史的篇章,每一个时代的书法都有鲜明的特性,中国书法理论家普遍认同“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这一观点。
苏轼是宋代书法的领军人物,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他冲破唐代书法法度森严的藩篱,大胆推陈出新,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
本文将简单分析影响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以及苏轼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一、对“尚意”书风的认识“意”是愿望的意思,《说文解字》释曰:“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
”“意”从《易经》开始,即被看作万物内部的本质,圣人“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
象成为存意的载体。
关于书中之“意”,清代刘熙载《书概》称:“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
”黄志强、杨渊斓在《尚意书风与苏轼“自出新意”的书法观》中提出,在魏晋人看来,“意”就是人的精神风韵在书法审美领域的再现,并列举了很多著名的书论来证明这一观点。
如袁昂评钟繇书法“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本研究认为,“尚意”书风追求释放人的天性,是书法家自然性情的流露,没有做作,天真烂漫,这与唐代追求的书法的高度严谨性大相径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扬雄曾经说,书为心画。
因此,书法家的性格性情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如“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天生性情洒脱,不拘小节,传言他爱石成癖,曾经在路上遇见心仪的石头,立即对着石头作揖。
苏轼同样如此,他一生才华横溢,奈何屡屡仕途不顺,多次被贬到偏远的地方。
但是他不为形势所迫,潇洒风神,洒脱自然,满腹诗书汇于腕底,创造了一幅幅天真、自然、生动、有趣的书法作品,将宋代的“尚意”书风诠释得淋漓尽致。
二、苏轼作品中蕴藏的“尚意”风格(一)时代特征苏轼才华横溢,在诸多的艺术领域多有建树。
他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可以作为苏轼追求“尚意”书风的佐证。
苏轼书法中展现出的“尚意”风格,是与宋朝这个大环境分不开的。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了避免武将作乱,他废除武功,强调文治。
在这样的政治主张下,宋朝的艺术活动得到了全面的传承和发扬。
在书法的传承方面,艺术家们绕过了唐朝法度森严的书法结构,而是从晋朝大量的手札、尺牍等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
这是与宋朝的整体文化环境相吻合的。
晋人的隐逸潇洒,给宋朝文人更多的灵感和触动。
再者,宋朝禅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与苏轼交友甚好的黄庭坚就是僧人,禅家对书法有一定的影响。
而宋朝皇帝也多是艺术大家,赵佶的书画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北宋的欧阳修、苏舜钦等人,在书法方面的造诣同样不可小觑。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苏轼迎合了时代精神,在书法追求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尚意”风格。
可见,苏轼的“尚意”,虽然是个人性情的流露,也是时代影响的必然。
如果离开了宋朝这个大环境,就不会有苏轼的“大江东去”,更不会有“寒食帖”这一旷世奇作。
(二)创新意识纵观苏轼的艺术活动,主流思想皆以“意”相标榜,重视人的主体精神,强调不践古人,自主创新无疑是苏轼文艺思想最鲜明、最突出的表现特征。
苏轼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从其数量众多的手札作品看,在构图上看,他的手札每行字数不一,整行的中心点也不全部在一条线上,这样的处理方式就显得生动有趣,摇曳多姿。
从字的结体看,苏轼大胆采用了前人不敢尝试的扁平结构,甚至还被同时期的黄庭坚笑讥为“石压蛤蟆”,但是无论如何,苏轼的作品仍然受到了世人的热爱和追捧。
那种天真烂漫的生机、才华横溢的气息,都给苏轼作品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痕迹,使他成为书坛创新的领军人物。
在这里,本研究以苏轼的代表作《寒食帖》为例分析苏轼的创新精神,《寒食帖》是苏轼中年书作的代表,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合称为“三大行书”。
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
该帖气韵生动,跌宕起伏,已经具备了丰富多变的艺术感染力。
这是苏轼艺术顶峰的代表之作,达到了心境、诗文与书法的高度统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开篇尚循规蹈矩,有板有眼。
可是随着陈述的展开,作者的思路也逐渐开阔,天马行空,大开大合,心情随着视角的转换跌宕起伏。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试论苏轼书法作品的“尚意”风格殷肖先声摘要: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章重点研究苏轼的书法作品中表现出的“尚意”风格与整个宋代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苏轼书法作品的解读和分析,了解苏轼的艺术追求和艺术主张对宋代书风的影响。
在研究的方法与素材上,主要采用书法理论研究常用的作品分析、对比、文献资料等方法,通过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考察,对苏轼的书法作品和书法思想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阐述,以求对苏轼书风的整体框架及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有一个较完整、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关键词:苏轼;书法;书风构建;尚意85【书法研究】苇”,让人深刻体会到苏轼被贬以后的困顿生活。
“破灶”二字突兀,造型奇崛,夺人眼球;“苇”字细长,偏偏留有细细的悬针,这在别人眼里或许是病笔的结体,却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在寒风冷雨中,瘦弱的芦苇飘荡摇曳,显示着作者人生飘零的际遇。
这些结构独特、笔法迥异的地方,在前人的作品中是没有的,因此该帖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世人的推崇,大家都被这部作品的创新精神所深深折服。
(三)实践基础苏轼的创新,是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的创新。
纵观他的书法作品,无一不根植于深厚的传统书法土壤,没有一笔是臆造。
这足以表明,苏轼倡导书法“尚意”并不意味着对前人“法度”的全盘否定,而且强调“自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在这里,我们以苏轼早期的作品《治平帖》为例进行研究。
此帖是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该帖笔法精细,字体遒媚,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
从该帖的整体风格看,呈现出点画遒媚、风流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如雨后赏花时,花朵上娇艳欲滴的水珠,晶莹剔透,干净潇洒,让人读之不忍释卷。
从每个字的结体看,那种扁平的结构已经成为苏轼的鲜明特征。
苏轼不急不慢,娓娓道来,就像老朋友在话家常一样。
字的大小适中,没有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的字,深得王羲之书法“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精髓。
三、苏轼书法的“尚意”风格给学书者的启示(一)学书宜从楷书入手苏轼书法中强烈的风格让人过目不忘,充分证明了艺术创作只有善于创新才能成功的道理。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鲜明的风格和个性是建立在深厚的艺术功底之上的,没有深厚基本功的支撑,一味追求所谓的艺术风格,无疑是难以成功的。
苏轼学书,走的是一条循规蹈矩的书法之路。
在学书的入门启蒙上,他主张从楷书入手。
在《跋君谟书赋》中,苏轼指出:“余评近岁书,以君谟为第一,而论者或不然,殆未易与不知者言也。
书法当自小楷出,岂有正未能而以行、草称也?君谟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原委的意思)矣。
”在这里,苏轼不仅是高度推崇蔡襄的书法,其实也是在变相阐述学书应该从楷书入手。
这一观点,与当时很多人的意见是契合的。
本研究认为,从楷书入门学习书法,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
唐代书法是高度规范的时代,出现了很多楷书大家,如徐浩、褚遂良、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等,他们的书法庄严博大,气象万千,法度森严,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宋一代,唐朝的影响依然深远。
学书者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书法教育,从楷书练习,打下了深厚的书法基础。
如苏轼本人就从颜真卿的楷书入手,其完年后书法风格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字的结体、底蕴等,依然有浓厚的“颜体”影子。
这是苏轼书法的根本,研究者不可忽视。
(二)学书要善于大胆革新书法研究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中国古代书法宝库包罗万象,前人在研究书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架构了固定的模式,今人学书如果不能善于创新,将永远笼罩在前人的光环下。
从苏轼的学书经历中,我们应该得到积极的启示。
苏轼所处的宋代的书坛,受唐太宗李世民推崇“二王”的影响,二王书法成为中国书法的主流,尤其是王羲之更被尊称为“书圣”。
但是苏轼却敢于向权威挑战,二十九岁时,他就对王羲之拔笔故事提出质疑,认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
苏轼晚年还向李邕学书,李邕的书法同样从“二王”入手,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李邕曾说:“学我者俗,似我者死。
”苏轼不仅学习李邕的书法艺术,更学习和领悟李邕的书法主张。
(三)学书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一味苦练书法,显然是走不通的。
苏轼的书法告诉我们,如果胸中没有丰厚的学养,其书法作品就没有耐人寻味的内涵和魅力。
从苏轼的艺术追求看,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是北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同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画家。
他的诗词豪放潇洒,挥洒自如,气势雄伟;他的画作意境高深,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他还是关心百姓疾苦的政治家、研究饮食的美食家……可见,当代书法家也应该像苏轼那样关心时代,广泛追求,沉淀自己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1]张永婷.书法卷[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2]孔凡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3]陈中浙.苏轼书画艺术与佛教[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何学森.书法学概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5]沃兴华.中国书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6]吴光田.黄庭坚书论全辑注[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7]徐海清.论苏轼的书法理论[J].淮阴师专学报,1995(2).[8]刘熙载.书概[M].杭州:中国美术出版社,2004.[9]黄志强,杨渊澜.尚意书风与苏轼“自出新意”的书法观[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10).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