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PPT课件
术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血常规和CRP等指标。
观察并发症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发热、腹胀、呕吐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
04 小儿肠套叠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规律饮食
确保宝宝饮食规律,避免因饥 饿或暴饮暴食导致的肠套叠发
生。
注意卫生
保持宝宝饮食卫生,避免摄入 不洁食物,以降低肠道感染的
病例二:特殊情况下肠套叠的处理
总结词
特殊情况,个体化治疗,综合评估
详细描述
本病例介绍了一名6个月患儿,患有肠套叠的同时还伴有肠旋转不良和梅克尔憩 室。采取了分期手术治疗,首先进行肠套叠复位术,再择期进行肠旋转不良和梅 克尔憩室切除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病例三:成功治愈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季节分布
肠套叠发病无明显的季节 性分布,但春秋季节更容 易发病。
地区分布
肠套叠在世界各地均有发 生,但亚洲地区发病率较 高。
02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腹痛
突然发作剧烈的腹部绞 痛,通常位于脐周,呈
阵发性。
呕吐
腹痛发作后不久出现呕 吐,初为食物,后为胆
汁或粪渣。
血便
腹部肿块
大便呈果酱样,有时带 有血液。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 的患儿,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 切除吻合术等,具体手术方式应 根据患儿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
术后护理
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 及时处理并发症,并给予必要的
营养支持。
术后护理
饮食调整
小儿肠套叠最常见的原因
小儿肠套叠最常见的原因小儿肠套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其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呕吐、纳差、便血和腹部包块等症状。
小儿肠套叠的发生多与肠道结构异常有关,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肠套叠最常见的原因。
1. 先天性畸形:小儿肠套叠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先天性畸形。
胎儿在发育期间,肠道的正常运动过程可能会出现异常,导致肠道的一部分滑动到另一部分,并形成肠套叠。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胎儿发育的早期,婴儿出生后即可表现出症状。
2. 肠道息肉:肠道息肉也是小儿肠套叠的常见原因之一。
肠道息肉是肠道腔内突起的良性肿瘤,婴幼儿的肠道较短,肠道中出现的任何异物都可能引起肠套叠。
如肠道内出现大的息肉,可堵塞肠腔,导致肠套叠的发生。
3. 肠道炎症:肠道炎症也是小儿肠套叠的常见诱因之一。
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可引起婴幼儿肠道炎症,此时肠道内的组织水肿、充血等炎症反应使得肠道变得易于发生套叠,尤其是在炎症部位。
4. 肠道套叠相关疾病:一些肠道相关疾病也与小儿肠套叠密切相关。
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狭窄、肠系膜囊肿等,这些疾病均会引起肠道蠕动不畅,增加了小儿肠套叠的风险。
5. 饮食不当:婴幼儿时期的饮食习惯不良也是导致小儿肠套叠的原因之一。
例如过快进食、进食过量、吃硬质食物等,都可能导致胃肠道的异常蠕动,增加了肠道套叠的风险。
6. 外伤:外伤也是小儿肠套叠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儿发生跌倒、撞击或别的外伤,尤其是腹部受伤,都可能导致肠道受损,进而引发小儿肠套叠。
总结而言,小儿肠套叠的最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畸形、肠道息肉、肠道炎症、肠道套叠相关疾病、饮食不当和外伤等。
对于婴幼儿出现腹痛、呕吐、纳差等症状,家长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肠套叠的护理查房
肠套叠的护理查房肠套叠概要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发生在小儿身上,但也可能发生在成人身上。
它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导致肠腔阻塞。
肠套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肠套叠常见于小儿,而继发性肠套叠则多发生于成人,通常与息肉、炎症或其他肠道病变有关。
护理查房重点病情观察1. 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及意识状态和面部表情。
2. 腹部情况:观察患者的腹部形状、硬度和压痛部位,以及是否有腹膜刺激征象。
3. 排便情况:观察患者的排便次数、性状和颜色,以及是否有血便。
4. 呕吐情况:观察患者的呕吐次数、性状和内容,以及是否有胆汁。
辅助检查1.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凝血功能等。
2.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B超、CT等。
3. 肛门指诊:必要时进行。
治疗原则1.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肠套叠,无明显并发症的患者。
主要包括禁食、补液、抗生素治疗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肠套叠、保守治疗无效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术等。
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给予患者舒适体位,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禁食、流质饮食等。
4. 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并保持导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 并发症护理:如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腹膜炎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健康教育1. 疾病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肠套叠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知识。
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在恢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
3. 复诊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总结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查房时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小儿肠套叠练习题
小儿肠套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小儿肠套叠是指小儿肠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A. 肠道收缩不良
B. 肠道扩张
C. 肠道蠕动异常
D. 肠道发生了积水现象
2. 小儿肠套叠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
A. 腹痛
B. 呕吐
C. 发热
D. 头痛
3. 以下哪项是小儿肠套叠的危险因素?
A. 吸烟
B. 高盐饮食
C.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D. 缺乏运动
4. 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中,以下哪项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A. 小细菌宠物抗原检测
B. CT扫描
C. 血液检查
D. 细胞培养
5. 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哪项?
A. 手术治疗
B. 药物治疗
C. 静脉注射
D. 物理疗法
二、简答题
1. 请简要描述小儿肠套叠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 请列举小儿肠套叠的常见症状,并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3. 如果遇到怀疑小儿肠套叠的患儿,医生通常会进行哪些检查来确诊?
4. 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5. 请简述预防小儿肠套叠的措施和注意事项。
三、问答题
1.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急性疾病吗?为什么?
2. 请解释小儿肠套叠的发病率为什么会在6个月至3岁的儿童中较高?
3. 请解释为什么小儿肠套叠的早期症状常常被忽视或者误诊?
4. 小儿肠套叠的预后如何?有哪些并发症可能会出现?
5. 在小儿肠套叠的处理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注意:以上题目仅为练习题,并非真实情况。
如需实际操作,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
肠套叠
(2) 钡液灌肠复位法 所用压力约9~12kPa(90~ 120cmH2O)。同样在透视下观察肠套叠复位情况。 2. 手术疗法 空气或钡液灌肠失败或发生肠穿孔、肠套叠 超过48~72小时,或虽然时间不长而病情严重疑 有肠坏死者、以及小肠型肠套叠均需手术治疗。 根据患儿当时情况及套叠肠管的病理变化选择进 行肠套叠复位、肠切除吻合术或肠造瘘术等。 小儿复套型肠套叠的临床与X线表现.caj(78.2k)
在结肠肝曲和回盲部常有停留现象,适当 提高压力或变换体位,有助于脱套。不宜 强力磨擦,以免引起穿孔。一旦肿块消失, 回肠内气体骤增,结肠内压力下降,即为 肠套叠复位的征象。拔出气囊导管后,排 出大量气体和紫红色粘液或黄色稀便。患 者安静入睡。口服活性炭0.5~1g,6~8小 时后,排出粪便中含有炭末,证实肠道已 完全畅通。个别病例发生灌肠穿孔,可见 气体进入腹腔内,膈下有游离气体,应立 即手术。
1.多发于婴幼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 2.典型表现:腹痛、呕吐、便血及腹部包 块 。 3.成人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如幼儿典型, 往往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较少发生血便。 成人肠套叠多与器质性疾病有关(尤其肠 息肉和肿瘤)。
肠套叠的分类
1.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肠 套叠发生于无病理变化的肠管,多发 生于小儿。小儿肠蠕动活跃,在添加 辅食的年龄,可因肠蠕动紊乱而发生 肠套叠。小儿的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 染,常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的肿大,也 可能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而致肠套叠。
成人的肠套叠多发生在有病变的肠管,如 良性或恶性肿瘤、息肉、结核、粘连以及 梅克尔憩室,可影响肠管的正常蠕动,成 为肠套叠的诱发因素。有时肠蛔虫症、痉 挛性肠梗阻也是发病因素。腺病毒感染与 发病有关,在感染时回肠远端呈较显著的 肥大和肿胀而作为套叠的起点。少数小儿 的肠套叠有明显的机械因素,如梅克尔憩 室、息肉、肿瘤、肠壁血肿(如过敏性紫 癜)等作为诱因而成为套叠起点 。
小儿肠套叠护理查房PPT课件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
切口感染
肠粘连
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给予抗生 素预防感染,发现切口红肿、渗液等感染 征象时及时处理。
鼓励患儿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预防肠粘连发生。
肠梗阻
出血
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症 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征象,如面色苍 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发现异常及时 采取措施止血并补充血容量。
初步评估与观察要点
观察患儿腹痛、呕吐 、便血及腹部肿块等 症状表现。
了解患儿病史、过敏 史及家族遗传史等相 关信息。
评估患儿精神状态、 面色、呼吸、心率等 生命体征变化。
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立即通知医生,并简要汇报患 儿病情及初步评估结果。
协助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如触 摸腹部肿块、听诊肠鸣音等。
注意事项
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或过敏反应,立 即停止用药并通知医生。
灌肠操作技巧与效果评估
灌肠操作前准备
向患儿家属解释灌肠的目的和注 意事项,取得合作。准备好灌肠 液和灌肠器具,确保无菌操作。
灌肠操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灌肠液温度和流速, 将灌肠管轻轻插入肛门,缓慢注 入灌肠液。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儿反应,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
PART 05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内容
疾病预防知识普及
向家长详细解释肠套叠的发病原 因、症状表现及预防措施。
强调合理饮食、规律排便的重要 性,避免暴饮暴食和便秘。
指导家长注意孩子的保暖和卫生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感染
。
家庭环境改善建议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经常开 窗通风,避免孩子接触过敏原。
小儿肠套叠的护理查房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可能导致肠梗阻和严重的并发症。 本次护理查房将介绍其病情、病因、评估以及护理措施,以帮助你更好地了 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病情介绍
急性腹痛
肠套叠常表现为剧烈的腹痛, 婴幼儿可能会持续哭闹不止。
呕吐和便血
有时,患儿可能会出现呕吐 和鲜红色便血。
腹部肿块
疼痛评估
2
询问患儿的疼痛程度和性质,以及疼痛
是否伴随其他症状。
3
腹部X光
腹部X光可以确定诊断,显示出肠套叠 的征象。
护理措施
非手术疗法
初次发作可尝试进行非手术疗法,如输液、気胀导 复、灌肠等。
手术治疗
对于复发性或严重肠套叠,手术可能是必需的,包 括切除套叠肠段和解开肠套叠等。
药物管理
止痛药 抗生素 镇静剂
并发症处理
腹腔感染
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和腹腔引流 术。
肠梗阻
采取手术治疗,解决肠梗阻。
电解质紊乱
积极监测患儿体液和电解质情况, 及时纠正不平衡。
可用于缓解患儿的腹痛和不适。
在感染病因引起的肠套叠患者中,抗生素可以帮 助控制感染。 适用于手术前的镇静和焦虑缓解。
饮食安排
饮食原则
在肠套叠持续存在期间,患儿应采用轻软易消化的流质饮食,避免过于刺激性食物。
常见食物选择
• 米汤 • 面条汤 • 果泥 • 鲜果汁 • 适量乳制品
进食规律
优先选择小而频繁的进食,以减少肠道负担。
在肠套叠发展较严重的情况 下,可能会触摸到腹部肿块。
病因分析
1 肠管内异常
肠套叠通常是由于肠管内异常,如肿瘤、肠息肉、炎症引起的。
2 肠蠕动紊乱
肠蠕动紊乱可能是导致肠套叠的另一个因素。
肠套叠名词解释
肠套叠名词解释肠套叠是指肠道中出现的一种疾病,也称为肠梗阻。
它是由于肠道发生异常扭曲或折叠而导致减少或阻塞了肠腔内的通畅度。
肠套叠通常发生在小儿和婴儿身上,但也可能发生在成人身上。
肠套叠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肠套叠是指肠道本身发生了异常折叠,通常是由于肠道壁内的肌肉层发生过度收缩或异常收缩引起的。
继发性肠套叠是指肠道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压迫或扭曲,例如肿瘤、炎症、手术后的瘢痕组织等,这些因素导致肠道的异常扭曲和折叠。
肠套叠通常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和便血。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肠道的损害程度和是否发生了肠坏死。
腹痛通常是周期性的,间歇性的,而且通常伴随着呕吐和腹泻。
便血是肠套叠的一个典型症状,是由于肠道的折叠和扭曲导致肠道黏膜的破裂和出血。
肠套叠的诊断通常是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如X光和超声来确认。
在X光检查中,肠套叠通常表现为梨状或细长的肠道气泡,称为“腔鼓泡征”。
超声检查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肠道的异常折叠和扭转。
肠套叠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来处理。
保守治疗通常包括肠道内的洗胃和排气,以减轻肠道的扭曲,并通过输液和营养支持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需求。
但是对于严重的或不可逆的肠套叠,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切除或解除肠道的异常折叠,以恢复肠道的通畅度。
肠套叠虽然在小儿和婴儿中较为常见,但在成人中也是一种罕见的疾病。
它可能与遗传因素、肠道异常发育、肠道肌肉层的过度收缩以及肿瘤等因素有关。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肠坏死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个体,应及早就医。
肠套叠的症状
肠套叠的症状文章目录*一、肠套叠的症状*二、肠套叠的并发症*三、肠套叠的饮食注意事项1. 肠套叠吃什么好2. 肠套叠不能吃什么肠套叠的症状1、哭闹宝宝哭闹具有阵发性,哭闹过后会恢复安静。
肠蠕动是叠套的助力,它牵动肠管的移动,会产生疼痛感。
一旦肠蠕动开始,孩子就会哭闹,此时宝宝会用拒绝进食、手脚乱动等表达痛感,当蠕动波结束后,宝宝便会停止哭闹。
2、呕吐消化系统失调,是肠道叠套带来的恶果,呕吐现象会在孩子身上呈现。
起初呕吐物为进食的东西,可能伴有胆汁,病情加剧时,可出现奇臭的粪便类液状物。
3、腹部肿块部分肠道会因为叠套出现隆起,初期,肿块很容易在孩子腹部被摸到,后期肿块变得不明显。
4、大便异常血便是肠道感染的表现,肠道出现叠套6个小时后,绝大部分小儿会排便,此时粪便会有血,稀薄,呈现胶冻样,如果酱的颜色,少部分患儿没有,只是肛门处会有血渍。
肠叠套导致了肠粘膜受损,因其嵌入致使供血不足,所以宝宝会出现出血、水肿等症状,其分泌的液体与肠液混合就造成了大便的异常。
5、全身异常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肠叠套,到了后期,宝宝的情况会异常危险。
孩子的神经受到损害,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脱水等症状。
其中腹膜炎是病变的先兆,孩子会有休克,甚至是死亡的危险。
肠套叠的并发症1、中毒肠套叠刚显现的时候,孩子没有可怕的症状,如果病情被忽视了,肠壁会出现坏死等症状,此时他们全身机能会紊乱,一些宝宝会出现高烧、脱水等,中毒现象会发生,甚至宝宝生命也受到威胁。
2、后遗症幼儿肠道出现套叠现象,如果就诊不及时,可能会给以后的生活留下隐患。
叠加的肠壁血流难以流通,时间久了,可能坏死或者穿孔,进而引起腹膜炎的出现,即使宝宝日后缓解了这些症状,一旦病毒入侵,也有复发的可能。
肠套叠的饮食注意事项1、肠套叠吃什么好 1.1、牛奶属于流质饮食,对胃肠道没有刺激性,无糖的不宜产气。
250毫升每天。
1.2、稀饭比较清淡,且对胃肠道刺激性小,无渣,适合本病患儿多吃。
小儿肠套叠-完整ppt课件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10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无呕吐可进少量流 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 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阴
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 价值: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 上,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好大。
12
诊断
2.辅助检查:
CT表现:肠套叠的初期,因套叠部较浅,而表现现为一肠系膜
脂肪环绕的靶样分层肿块。 随套入肠段的延伸从肠壁的增厚,出现特征性的层状结构:外筒在 cT影像上表现为较簿的膜状结构,: 中筒为较厚的软组织密度层,越 靠近套叠颈部越厚,这 一 现象是由于肠壁翻转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 和套人部肠管的轴向蠕动加压所致;内筒多较中筒薄。
13
非手术治疗 我科目前采用空气 灌肠复位法,成功 率达95%以上。
肠套叠
讲解人:陈涛
ppt课件完整
1
1
定义
2
分类
3
病因
4
分型
5
临床表现
6
诊断治疗
7
护理措施
2
目录
定义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
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内引起的急性肠梗 阻的症状,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 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 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
小儿肠套叠的课件
术后护理
观察病情:密切观 察患儿的体温、呼 吸、脉搏等生命体 征,以及腹痛、呕 吐等症状。
饮食护理:术后应 禁食一段时间,待 病情稳定后逐渐恢 复饮食,以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伤口护理:保持伤 口清洁、干燥,避 免感染。
心理护理:多与患 儿沟通,减轻其恐 惧和焦虑情绪,帮 助其尽快适应术后 生活。
小儿肠套叠的常见 问题
家长疑问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肠套叠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预防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有 哪些?
小儿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叠的预后如何?
治疗误区
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能治疗肠套叠,反而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加重病情。 忽视病情严重性:肠套叠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 延误手术治疗:肠套叠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延误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忽视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对恢复至关重要,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
康复指导
饮食调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 心理疏导:关注患儿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确保病情稳定
长期随访
随访时间:通常为1-5年 随访目的:了解患儿的长期健康状况和并发症情况 随访内容:包括患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心理状况等 随访结果: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为患儿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均衡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疾病,预防肠套叠的发生
小儿肠套叠的预后
26.肠套叠
肠套叠一.定义肠套叠是指一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进入邻近腔内的一种机械性梗阻。
二.病因1.急性肠套叠好发于2-10月的婴儿,可能与婴儿回盲部系膜固定未完善、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有关。
2.慢性肠套叠的病程2周至几个月之久,常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淋巴瘤是6岁以上儿童肠套叠的最常见原因。
三.病理类型1:回盲型,最多见,约占50%-60%,以回盲瓣为肠套叠的头部,将回肠末端带人升结肠,盲肠、阑尾、淋巴结等也随着套入结肠内。
2:回结型,回肠末一段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盲肠和阑尾不套入,约占30%。
3: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的回肠内,然后再整个套入结肠内。
4:小肠型,小肠套入小肠。
5: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
6:多发型肠套叠较为少见。
7:胃十二指肠套叠极少。
四.临床要点1. 小儿肠套叠多为单纯性,大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男孩;2. 成人肠套叠往往继发于肿瘤;3. 常见的肠套叠多出现在小肠区回盲部、横结肠以及乙状结肠。
4. 典型症状为腹部阵发性绞痛、果酱样血便和腹部肿块。
五.超声诊断要点肠套叠声像主要为肠梗阻,套叠局部和肠壁缺血等特征表现。
(1)肠梗阻的表现:套叠部位以上的肠管扩张,内充满液性或半液性内容物。
(2)套叠部位的表现:套叠部位超声呈现一实质性团块,横切面时表现由多层叠肠壁形成的“同心圆”征,纵切面时呈“套筒”征,当套叠靠近腹壁或小儿患者肠套叠时,应用5~7.5MHz的高分辨率探头,可使该征象显示更清晰。
(3)肠壁缺血坏死表现:①腹腔积液,腹腔内出现游离无回声区,可在肝肾间隙,肠管间探及。
②套叠内积液,表现为套叠反折处两层肠管浆膜层之间出现新月形液性暗区。
③套叠附近肠管运动减弱,动态观察无蠕动或极少蠕动,肠内容物静止不动。
④彩色多普勒检查:如肠管内血流信号缺少或消失,尤其是动脉信号,消失时提示肠壁缺血。
纵切:套筒征横切:同心圆征CDFI:肠系膜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短轴图及长轴图)(短轴图及增加的血流信号)(短轴图及血流信号显示)(短轴图及长轴图(此患儿灌肠复位))(短轴图)(纵切时“套筒征”)(横切时“同心圆”征)。
小儿肠套叠健康宣教
小儿肠套叠健康宣教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主要发生在3个月至5岁的儿童中。
它是指肠道的一部分如套套般嵌入另一部分,引起肠腔的阻塞,严重时可导致肠坏死和穿孔。
尽管小儿肠套叠是一种紧急情况,但充分的宣教可以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及时就诊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儿肠套叠的原因和症状。
小儿肠套叠通常由于肠道内的其中一种异常引起,例如肠粘连、肠腺瘤或肠道肿瘤。
当肠道异常发生时,它可能导致正常肠道的套入,形成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的腹痛、呕吐、便血或便秘,以及触摸到腹部肿块等。
家长和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行为和习惯来发现小儿肠套叠的症状。
如果宝宝突然出现剧烈的腹痛,表现出明显的不适,频繁呕吐,或者排便异常,应该立即就医。
及早发现和治疗小儿肠套叠可以大大减轻宝宝的痛苦,并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在宣教中,我们应该向家长和护理人员传达以下信息:1.及早就医:当宝宝出现剧烈腹痛等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就医。
小儿肠套叠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2.避免延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症状有时与其他疾病相似,如感冒或消化不良。
因此,家长和护理人员要及时向医生提供准确的病史和症状描述,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3.接受检查和治疗:小儿肠套叠的诊断通常通过腹部X光、超声波或钡餐检查等进行。
一旦诊断确认,医生可能会采取手动复位、造影引导复位或手术等治疗方法。
家长和护理人员应该配合医生的安排,确保宝宝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4.术后护理:宝宝在接受手术治疗后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
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宝宝的恢复情况,注意宝宝的饮食、排便和一般行为表现。
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宝宝的饮食,避免过于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5.预防复发:小儿肠套叠的复发率相对较高。
为了预防复发,家长和护理人员应注意宝宝的饮食习惯,避免给宝宝喂食过快或过多的奶粉或固体食物。
另外,多喂食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可以帮助宝宝的肠道正常运行。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小儿肠套叠是指婴幼儿在肠道内部发生的一种嵌套现象。
肠道的一部分嵌入到另一部分中,导致肠道的阻塞和腹痛。
如果不及时治疗,小儿肠套叠可能会引起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后果。
空气灌肠是一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儿肠套叠的症状和原因,以及空气灌肠的手法和注意事项。
一、小儿肠套叠的症状和原因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
其主要症状包括剧烈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腹泻等。
肠套叠的原因不太清楚,但是一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肠套叠的发生,如近期的肠道感染、肠内结构异常、肠道壁肿物、畸形等。
二、空气灌肠的手法空气灌肠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
在进行空气灌肠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麻醉和镇痛:由于婴幼儿无法合作,所以需要施行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镇痛剂可减轻病人的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
2、选择灌肠剂:常用的灌肠剂有气体、水和对比剂。
其中,气体灌肠是最常用的方法。
因为在X光下,气体的密度比较低,所以容易被观察到。
同时,气体还可以增加肠道内的压力,帮助推出嵌套在肠道内的部分。
3、准备设备:空气灌肠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设备,如灌肠器、探子、气压计等。
在操作前需确认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接下来是空气灌肠的具体手法:1、让儿童侧睡:为了便于检查和操作,需要将儿童侧躺在检查床上。
2、引入探子:在进行灌肠前,需要将探子引入肠道内,以便于将气体灌入。
这一过程需要特别注意,需要采取温和的方法,避免伤害儿童的肠道。
3、灌入气体:在将探子插入肠道后,需要用灌肠器逐渐地将空气灌入肠道,直到达到一定程度的膨胀,这样可以增加肠道内的压力,有助于解开嵌套。
4、X光检查:在灌入气体后,需要进行X光检查,以确定肠套叠的情况。
如果肠道内未发现异常情况,可以通过揉捏肚子等方法帮助排出气体。
一般来说,空气灌肠可以在症状缓解后进行,以便于治疗已经发生的肠套叠。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空气灌肠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在进行灌肠前应对手术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病情和手术方案。
小儿肠套叠健康宣教课件
这种方法一般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风险较低。
如何治疗小儿肠套叠? 手术治疗
严重病例或非手术方法无效时,需要进行手术治 疗。
手术可以解除肠道阻塞,避免并发症。
如何治疗小儿肠套叠? 术后护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孩子的恢复状况,注意饮食和活 动。
遵循医生的指导,有助于更快恢复。
小儿肠套叠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 2. 谁会患上小儿肠套叠?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小儿肠套叠? 5. 如何治疗小儿肠套叠?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
定义
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部分滑入相邻的肠道内,导 致肠道阻塞。
这种情况在小儿中较为常见,尤其是6个月到3岁 的儿童。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
发生机制
肠道因某种原因(如肠道感染或肠道肿瘤)发生 异常运动,导致套叠。
通常,套叠部位会影响血流,可能导致肠道坏死 。
什么是小儿肠套叠?
相关风险
小儿肠套叠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包括肠坏死、 穿孔等。
及时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
谁会患上小儿肠套叠?
谁会患上小儿肠套叠? 高风险人群
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儿童,尤其是男性儿童 。
有家族史或有先前肠道疾病的儿童风险更高。
谁会患上小儿肠套叠? 相关疾病
某些肠道感染、肠道畸形和肠道肿瘤等可能增加 发病风险。
了解这些相关疾病有助于早期发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谁会患上小儿肠套叠? 发病季节
春秋季节是肠套叠的高发期。
此时,病毒性肠炎等感染性疾病较为常见。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识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结肠型:结肠套人结肠,少见;⑥
5
多发型:回结肠套叠和小肠套叠合 并存在。肠套叠多为顺行性套叠, 与肠蠕动方向相一致。
6
临床表现
• 急性肠套叠
腹痛:既往健康的孩子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肠绞 痛,哭闹不安,屈膝缩腹、面色苍白、拒食、出汗, 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后,腹痛缓解,安静或入睡, 间歇10~20分钟又反复发作。阵发性腹痛系由于肠 系膜受牵拉和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 呕吐 :初为乳汁,乳块和 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 晚期可吐粪便样液体,说 明有肠管梗阻。
促发因素
有些促发因素可导致肠蠕动的节律发生 紊乱,从而诱发肠套叠,如饮食改变、 腹泻及其病毒感染等均与之有关。有研 究表明病毒感染可引起末段回肠集合淋 巴结增生,局部肠壁增厚,甚至凸人肠 腔,构成套叠起点,加之肠道受病毒感 染后蠕动增强而导致发病。
病理
• 肠套叠多为近端肠管套人远端肠腔内,依据其套人部位不同分为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肠套叠分原发和继发两种。95%为原发性, 多为婴幼儿,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有人 认为婴儿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 较大是引起肠套叠的原因。5%继发性病例 多为年长儿,发生肠套叠的肠管可见明显的 机械原因,如梅克尔憩室翻人回肠腔内,成 为肠套叠的起点;肠息肉、肠肿瘤、肠重复 畸形、腹型紫癜致肠壁血肿等均可牵引肠壁 而发生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
定义
• 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人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 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3个月至6岁期间引起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60%本病患儿的年龄在1 岁以内,但新生儿罕见。80%患儿年龄在2岁以内,男孩发病率多于女,约为4:1。健康肥胖 儿多见,发病季节与胃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相一致,以春秋季多见。常伴发于中耳炎、胃肠炎和 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
凡健康婴幼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或阵发性哭闹、呕吐、便血和腹部扪及腊肠样肿块时可确 诊。肠套叠早期在未排出血便前应做直肠指检。本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01
急性痢疾
夏季发病。大便次数多, 含粘液、脓血,里急后重, 多伴有高热等感染中毒症 状。粪便检查可见成堆脓 细胞,细菌培养阳性。但 必须注意菌痢偶尔亦可引 起肠套叠,两种疾病可同 时存在或肠套叠继发于菌 痢后。
回盲型:回盲瓣是肠套叠头部,带 领回肠末端进入升结肠,盲肠、阑 尾也随着翻人结肠内,此型最常见, 约占总数的50%一60%; 回结型:回肠从距回盲瓣几厘米处 起,套人回肠最末端,穿过回盲瓣 进入结肠,约占30%
1
2
3
回回结型:回肠先套人远端回肠内, 然后整个再套人结肠内,约占10 %;
小肠型:小肠套人小肠,少见;⑤ 结肠型:结肠套人结肠,少见
C
辅助检查:
• 1.超声检查:在套叠部位横断扫描可见同心圆或靶环状肿块图像,纵断扫描可见“套筒征”。
辅助检查
• 2.空气灌肠: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可见杯口阴影,能清楚看见套叠头的块影,并可 同时进行复位治部位充盈缺损和钡剂前端的杯口影,以及钡剂进入鞘部与套人部之间呈 现的线条状或弹簧状阴影。只用于慢性肠套叠疑难病例。 • 此图片非肠套叠
02
梅克尔憩室出 血
大量血便,常为无痛性, 亦可并发肠套叠。
03
过敏性紫癜
有阵发性腹痛,呕吐、便 血,由于肠管有水肿、出 血、增厚,有时左右下腹 可触及肿块,但绝大多数 患儿有出血性皮疹、关节 肿痛,部分病例有血尿。 该病由于肠功能紊乱和肠 壁血肿,亦可并发肠套叠。
04
蛔虫性肠梗阻
症状与肠套叠相似,婴 儿少见,无便血。腹部 肿块呈条状,多在脐周 及脐下。
治疗
急性肠套叠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其复位是一个紧急的过程,一旦确诊需立即进行。 1.非手术疗法 灌肠疗法: (1)适应证:肠套叠在48小时内,全身情况良好,腹部不胀,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2)方法:包括①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 ②空气灌肠; ③钡剂灌肠复位三种方法。 (3)禁忌证:①病程已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差,如有脱水、精神萎靡、高热、休克等症状 者,对3个月以下婴儿更应注意; ②高度腹胀,腹部腹膜刺激征者X线腹部平片可见多数液平面者; ③套叠头部已达脾曲,肿物硬而且张力大者; ④多次复发疑有器质性病变者; ⑤小肠型肠套叠。 2.手术治疗 肠套叠超过48~72小时,或虽时间不长但病情严重疑有肠坏死或穿孔者,以及小 肠型肠套叠均需手术治疗。根据患儿全身情况及套叠肠管的病理变化选择进行肠套叠复位,肠切 除吻合术或肠造瘘术等。5%~8%患儿可有肠套叠复发。灌肠复位比手术复位的复发率高。
血便 :为重要症状。出现症状的 最初几小时大便可正常,以后大 便少或无便。约85%病例在发病 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粘液血 便,或作直肠指检时发现血便。
A B
D
E
腹部包块 :多数病例在右上腹季肋 下可触及有轻微触痛的套叠肿块, 呈腊肠样,光滑不太软,稍可移动。 晚期病例发生肠坏死或腹膜炎时, 出现腹胀、腹水、腹肌紧张和压痛, 不易扪及肿块,有时腹部扪诊和直 肠指检双合检查可触及肿块。 全身情况 :患儿在早期一般情况尚好, 体温正常,无全身中毒症状。随着病程 延长,病情加重,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 时,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高 热、嗜睡、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