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六教学ppt:《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六单元昆曲(唐)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六单元昆曲(唐)

二、追溯—昆曲的兴衰史:
5、昆曲的衰落: 时间:清乾隆末年
(1)昆曲的致命弱点——P98 (2)花部与雅部的较量: (3)昆曲的衰落:
思考,为什么有清朝统治者撑腰的昆曲,最终还是 在“花部”与“雅部”的竞争中,而趋于败落了?
(二)昆曲的拯救与保护 1、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地位: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 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近 代百戏之祖”。

发展 历史
(兴起)明梁末辰,鱼昆将腔昆成曲为推全上国戏性曲大舞剧台种,清初称昆曲
兴盛:明万历年间到清乾隆末年 (表现)

原因:命弱点是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

衰落
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
过程:花雅之争
曲 独特的文 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化价值 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拯救和 保护
昆曲面临的 困难
人才匮乏 资金短缺 剧场不足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 曲(2001年5月,第一批) 中国古琴艺术(2003年11月,第二批)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2005年11月,第三批) 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年11月,第三批)
回顾什么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材P6
(一)古雅的昆曲:近代百戏之祖(b)
(1)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的理由。(6分)
白先勇强调按正统、正派、正宗的原则进行演出,以 “青春版”的包装吸引现代广大群众,通过非正规教育 及改革创新来传承,
这种做法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精神和要 求,是拯救和保护昆曲的一种有益尝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昆曲这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和故宫这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方式有何差异。(4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课件: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共21张PPT)

拯救和 保护
昆曲面临的 困难
人才匮乏 资金短缺 剧场不足
改革问题
抓住新机遇,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这种做法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精神和要求,是 拯救和保护昆曲的一种尝试。
三、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1、昆曲的现状
(1)人才匮乏(特别是从事昆曲理论研究和剧目整理、抢救人才) (2)资金短缺(研究、继承和发展的费用缺乏) (3)剧场不足(如何开发昔日的皇家剧场) (4)自身的改革(旋律优美,唱词艰深,不易听懂,需要更新)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产生 于江苏昆山一带而得名。。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 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中国戏曲的“国宝级” 的“活化石”,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是人类共同 的精神文化财富。
长生殿
牡丹亭
一、昆曲的历史沿革
(一)产生:元末——清初
朝代
人物
贡献
元末明初 顾 坚
明嘉靖、 隆庆年间
4、昆曲发展了演员组合体制(主角和配角组合体制)
5、脸谱、服饰、表演程式、道具等方面的影响
三、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1、昆曲的现状
(1)人才匮乏(特别是从事昆曲理论研究和剧目整理、抢救人才) (2)资金短缺(研究、继承和发展的费用缺乏) (3)剧场不足(如何开发昔日的皇家剧场) (4)自身的改革(旋律优美,唱词艰深,不易听懂,需要更新)
二、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 具体表现: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被称为“国宝级的活化石” 。是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1、昆曲发展了脚色制(生、旦、净、末、丑)
能文善唱 扮相俊美
口齿清 楚伶俐
唱腔粗直 涂抹花脸 诙谐滑稽
人 柳梦梅 杜丽娘 物

2019-2020版高中历史第6章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第2课时昆曲的拯救和保

2019-2020版高中历史第6章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第2课时昆曲的拯救和保

课时演练
一、选择题
1.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剧本结构。其戏剧结构为
()
A.“合——离——合,双线交叉”
B.“离——合——离,双线交叉”
C.“合——离——合,双线平行”
D.“离——合——离,双线平行”
解析 昆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剧本结构。 剧情始于聚合的生、 旦,因净生事而
使生、旦隔离,产生戏剧矛盾。在这个阶段中,生、旦各有一条行动线索,充分展开,发展
)
①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
③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中华传统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9.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昆曲演员基本故去了,第二代都超过退休年龄,第三代也接近退
休年龄,活跃在舞台上的第四代全国总计不超过二百人。这说明昆曲面临
()
A.观众稀少
思考
(1) 根据史料一说明今天的昆曲面临的处境,并结合所学归纳原因。
(2) 根据史料二概括归纳振兴昆曲的措施。
提示 (1) 长期衰微的处境。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
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
(2) 名家宣传昆曲,使昆曲为更多人认识和熟知,有利于昆曲的推广发扬。
昆曲虽已登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它的生存和发展却面临一些困难,要
()
A.能文善唱,扮相俊美
B.唱腔粗直,动作勇猛
C.涂抹花脸,诙谐滑稽
D.口齿清楚伶俐
解析 A 是扮演生、 旦的演员; B、C 是扮演丑、 净的演员。 扮演末的演员, 需口齿清楚伶俐。
故选 D。
答案 D
4.联合国第一批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剧种是

【人教版】选修六:6.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材料解析(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六:6.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材料解析(含答案)

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1.“近代百戏之祖”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它在明代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①、北昆②、湘昆③、永昆④、滇昆⑤、川昆⑥、晋昆⑦和京昆⑧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剧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

──吴新雷《为“百戏之祖”立典》【解读】吴新雷,当代戏曲理论家。

此文原载2003年6月5日的《光明日报》上。

上面摘录的这段文字高度总结、概括了昆曲作为“近代百戏之祖”的独特文化价值。

【注释】①南昆,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昆曲。

②北昆,清代中叶,昆曲在北京衰落后,部分艺人流落到冀中地区和当地弋腔(高腔)班社相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昆曲支派。

这部分艺人大多为河北省高阳、安新一带人,故又称“高阳昆腔”。

③湘昆,昆曲流传到湖南桂阳后,与当地生活习俗及语言结合,受祁剧、湘剧影响逐步形成,也称“桂阳昆曲”。

④永昆,即永嘉昆曲。

明万历年间,昆腔传入浙江永嘉,深为文人喜爱,长演不衰,经过艺人长期摸索,逐渐地方化,形成粗犷、质朴的风格,有别于典雅、清丽的苏昆。

⑤滇昆,流传于云南,带有地方语言、习俗特点的昆曲。

⑥川昆,流传于四川的昆曲。

⑦晋昆,流传于山西的昆曲。

⑧京昆,流传于北京地区的昆曲。

任重道远的拯救和保护任务2.保护文化遗产的艰难最近,从刚刚出版的《思想者独行》中看到了曾经沸沸扬扬的冯骥才和天津市民保卫历史街区估衣街的情况,确实是非常感人的。

天津也算是北方一个大码头了,今天它是北方中国仅次于北京的一个直辖市,这不仅是因为它离北京近,更因为它有近代史上天津作为首都北京近邻的口岸的雄厚物质与文化基础。

自开埠的100多年来,天津留下了一些中西结合的经典建筑及其盛装的城市文化,近年天津与上海、深圳等相比虽然发展相对较慢一些,反而让它能够更多地保存了一些昔日的历史文化遗产。

高中历史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高中历史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知识结构
1: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是昆曲诞生的特点。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
与断 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
院!
——汤显祖《牡丹亭》
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 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2:昆曲的音乐和唱腔
昆曲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伴奏 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和打击乐,而这也 为后来其他戏曲继承。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昆曲现在 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存在什么问题?
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
1、昆曲的现状
1.人才匮乏
2.资金短缺
3.剧场不足
4.旋律优美,唱词艰深,不易听懂,需要 更新
你认为拯救和保昆曲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道理何在?
提示: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当务之急是加强 加深从上到下,整个中华民族对保护“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因为只有认 识到位,才能转化为自觉、积极保护昆曲 的实际行动,才能有效地达到目的。
4:昆曲的舞台表演
(2)严格的程式化
昆曲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
比如扇子的使用:“文扇胸,武扇腰,丑扇肚,谋扇肩, 僧扇手心,道扇袖。”、 比如服饰、穿戴:中生——有才华的少年书生,也叫扇 子生,穿厚底靴子,穿长衫,要拿扇子。
官生——戴着官冕的行当。
4:昆曲的舞台表演
(1)角色制——生、旦、净、末 、丑 演员组合体制
4:昆曲的舞台表演
(3)脸谱和戏装
“百戏之祖” “国宝级的活化 石”
昆曲的文化价值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完整表演 系统的戏剧形态。是 “国宝级的活化石”, 是“近代百戏之祖”。中国近代众多戏曲 剧种都从昆曲中直接继承了很多东西,如 角色制、剧本结构、表演程式、以至服饰、 脸谱、道具等。

【教学设计】《昆曲的拯救和保护》(人教)

【教学设计】《昆曲的拯救和保护》(人教)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教材分析20世纪后期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人类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着日益严重的危机,保护和拯救它们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严肃的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

昆曲于200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是仅仅关于某项具体文化事业生存的问题。

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顶峰上,放眼全球,充分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和意义:从民族的角度看,物质文化的载体已被物化为恒定的形式,表现为历史的、静止的、不可再生的,它的精神蕴涵隐藏很深,已远离它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不能潜心感受和解读,是很难把它全部激活、接受和传递的。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则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现实的、活跃的、不断生成的,同时它就植根于民众真实生活之中,是民众日常经验的一部分。

其精神蕴涵有如空气和阳光,可以直接被人们所吸收,并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世代传承。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强烈的唤醒和强化民族意识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一条生命线。

这条生命线一旦遭受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生危机。

在人类历史上,因为自身文化的失传或被强行割断而解体乃至消亡的事实,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从国家角度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国家独立。

国家作为多民族共同体,广义地讲就是一个大民族,所以也称民族国家。

一个大民族区别于另一个大民族的根本标志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地反映着民族神精和文化传统。

它是一个民族国家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也是它独特文化身分、文化个性的确证。

据此,民族国家的自尊、自信才能确立,才会形成最深沉的凝聚力。

高三历史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高三历史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可由学生朗读,讨论,教师总结)
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 古典文学的精髓,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雅 致,而昆曲的词牌也为其他戏曲所沿用。
其二:昆曲的音乐和唱腔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 和打击乐,而这也为后来的其他戏曲所继 承。 昆曲的唱腔融合了戏曲成熟之时北方杂剧 和南戏的唱腔,又不断发展形成自己极其 婉转细腻的唱腔,使“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 东等地,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 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 的昆曲腔系,成为具有全民族代表性戏曲。
中生——有才华的少年书生,也叫扇子生,穿厚 底靴子,穿长衫,要拿扇子。 官生——戴着官冕的行当。
其四:昆曲的舞台表演
3、脸谱和戏装
其四:昆曲的舞台表演
3、脸谱和戏装
三、惊叹—曾经的“国剧”
2、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其一: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其二:昆曲的音乐和唱腔 其三:昆曲的剧本结构 其四:昆曲的舞台表演 通过管中窥豹我们对昆曲的独特价值有了一 定的了解,可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精致典雅 的表演艺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昆曲 一无所知呢?
三、惊叹—曾经的“国剧”
2、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在昆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形成其独特的 文化价值
其一:昆曲的曲文和曲牌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
井 【武陵花】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 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 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 交相迸。 ——洪生《长生殿》
二、追溯—昆曲的来历
1、顾坚和“昆山腔”
学生阅读教材 内容和“资料回 放”,理解顾坚 对昆山腔出现 的贡献以及昆 曲的起源。
二、追溯—昆曲的来历 2、魏良辅改革昆山腔

课件2:第2课时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课件2:第2课时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微点拨】 昆曲又分为南曲与北曲,其区别是北曲念字多用普通话,南曲念字多用 苏州话。北曲用于武打剧目较多;南曲则侧重用于文戏。
二、任重道远的拯救和保护任务 1.昆曲衰落:从_清__朝__中__叶__起,昆曲江河日下。 2.拯救措施: (1)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保护和发展昆曲艺术做过重要指示。 (2)1957年成立_北__方__昆__剧__院__,培养专业演员。 (3)许多昆曲艺术家和剧作家努力挖掘传统剧目,按照时代精神创新, 为保护昆曲艺术做出实际贡献。
(3)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当今是如何振兴昆曲的?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重新编剧,给传统名剧赋予新的活力;材料三反映 了名家宣传昆曲,使昆曲为更多人认识和熟知,有利于昆曲的推广发扬。
【史论总结】 一、昆曲独特的艺术特色及价值 1.昆曲的曲文和曲牌: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昆曲的诗词
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2.昆曲的音乐和唱腔:昆曲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伴奏乐
二、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 后世中国戏曲都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昆曲是中国戏曲的 “活化石”。 2.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它的脚 色制、戏剧结构、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
【深化点拨】昆曲的完整表演系统流传至今 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也是“国宝”级的“活化石”,是中华
主题 昆曲的艺术文化价值及保护 【史料研析】 材料一
21世纪初,集合全国各地文化精英共同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的出 现,一时间给昆曲注入了青春的生命,在大学校园,引起青年学生争看 昆曲的热潮,论者称此为“青春版《牡丹亭》的文化现象”。此现象 恐怕也是因为华人世界的青年学子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憬悟, 新的渴求。昆曲的古典美学以及汤显祖的有情天地,深深感动了千千 万万中华儿女的心。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为什么?在昆曲中,这 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提示:生、旦。条件:能文善唱,扮相俊美,做功精细。

高三历史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共38页

高三历史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共38页
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高三历史 昆曲的拯救和保 护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教案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教案

第2课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一、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c
1、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2、中国“近代百戏之祖”,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影响
(1)脚色制。

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一般男子称“生”,称女子为“旦”,称制造事端、离乱人物的为“净”,称助人为事的为“末”,称打岔、科诨的人物为“丑”.
(2)词曲与戏文为基础的戏曲相结合,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的结合。

(3)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
(4)昆曲的演员组合体制即主角和配角组合体制。

二、昆曲的拯救与保护 c
建国后的措施:1957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

面临的问题: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和昆曲改革的问题。

保护:古老的文化需要不断创新、适应社会进步,才能有所继承、有所发展;抓住新机遇,薪火相传,再创辉煌。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剧场传统,在许多地方都演出。

昆曲的剧本常在二十四出以上,带有美妙的咏叹调,一个主情节,及很多支线。

由人类的角色和超自然的角色来演出。

通常有十二个主要演员,充满了动作、默剧和虚拟的武打、身段特技,还有风格化的舞蹈和唱歌,有一个由弦乐、笛管、简单的敲击乐器组合的小型乐团,从头到尾的伴唱,并点染舞台上的动作”。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教案:6.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教案:6.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20世纪后期以来,受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现代化大潮的强烈冲击,人类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着日益严重的危机,保护和拯救它们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而严肃的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

昆曲于2001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是仅仅关于某项具体文化事业生存的问题。

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顶峰上,放眼全球,充分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和意义:从民族的角度看,物质文化的载体已被物化为恒定的形式,表现为历史的、静止的、不可再生的,它的精神蕴涵隐藏很深,已远离它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不能潜心感受和解读,是很难把它全部激活、接受和传递的。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则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现实的、活跃的、不断生成的,同时它就植根于民众真实生活之中,是民众日常经验的一部分。

其精神蕴涵有如空气和阳光,可以直接被人们所吸收,并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世代传承。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更强烈的唤醒和强化民族意识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的一条生命线。

这条生命线一旦遭受破坏,民族文化的基因及其生命链将出现断裂变形,民族的存在随之发生危机。

在人类历史上,因为自身文化的失传或被强行割断而解体乃至消亡的事实,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从国家角度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维护国家独立。

国家作为多民族共同体,广义地讲就是一个大民族,所以也称民族国家。

一个大民族区别于另一个大民族的根本标志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地反映着民族神精和文化传统。

它是一个民族国家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也是它独特文化身分、文化个性的确证。

据此,民族国家的自尊、自信才能确立,才会形成最深沉的凝聚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