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风险管理警示录

合集下载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警示录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警示录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警示录一、引言企业安全生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宁稳定。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指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承担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一些企业存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的问题,这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就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的表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安全生产理念一些企业缺乏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认识,往往将其置后于经济效益和生产进度之后。

他们对安全生产的理念认识不足,缺少对安全风险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2. 责任分散一些企业存在责任分散的现象,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责任难以明确和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被不同部门推诿和抵触,导致出现责任不明确、无人负责的情况。

3. 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和制度约束。

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安全风险,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4. 培训和教育不足一些企业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员工缺乏对安全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的危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的危害是严重的,它可能导致以下几个后果:1. 人员伤亡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培训,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员工的伤亡甚至死亡。

这不仅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也会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声誉和法律风险。

2. 生产效率下降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导致生产线的停工和设备的损坏,从而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

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修复设备和恢复生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 经济损失安全事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需要承担事故处理的费用,还需要支付相关的赔偿金和法律诉讼费用。

中央企业靠企吃企案件警示录心得体会

中央企业靠企吃企案件警示录心得体会

中央企业靠企吃企案件警示录心得体会
企业企吃企是企业内部因产权关系、财务权力或管理权力而出现的不正当行为,如垄断市场、互相投资垄断、产权联合等。

像水泥、螺纹钢、机电产品等行业均有案例。

近年来,企业企吃企案件频发,有时会给市场带来很大的破坏,造成不公平竞争恶劣环境,使企业面临经济出现负面影响,也给消费者带来不便利,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

因此,发展中央企业要靠企吃企案件的警示录,特别是提高中央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从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神,认真履行法律监督义务,健全相关制度,涉及国管企业、国有资产密切监管,防止企业企吃企社会影响,促进公平竞争。

首先,各地必须认真落实国务院及有关文件精神,贯彻执行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考核和监督,以遏制企业企吃企行为的发生。

不断完善有关制度,切实维护外界的公平竞争,坚决反对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通过普遍查处,加大监管力度,维护经营环境的公平性,切实促进企业发展。

其次,中央企业靠企吃企案件,加强国有资本管理,建立企业政治信任机制,提高全员治企责任意识,加强企业风险投资管理,完善财务政策和监督检查制度,以促进企业企吃企案件的发现和制止。

央企要健全监管措施,有力地约束企业内部治理,如编制企业集团企业风险分析报告,立足实际,强化考核机制,加强风险评估等。

此外,在司法执纪方面,中央企业靠企吃企案件,要努力把“打假”、“拒处置”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彻底消灭,对严重违法失职者,严格执行《企业企吃企案件重大违法处罚措施的规定》,实行多劳多得,严肃并重地处理。

只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国家监督管理办法,把中央企业企吃企案件查处严肃认真抓准,才能让企业企吃企有效减少,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有序。

企业管理风险清单

企业管理风险清单

企业管理风险清单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风险。

有效管理风险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企业识别和理解可能存在的管理风险,本文将介绍一个包含各种常见企业管理风险的清单。

1. 组织变革风险•人员流失: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员工可能会因为不适应变化而流失,对企业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业务中断:组织变革可能导致业务中断,特别是在变革过程中的过渡期。

2.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招聘和人才引进风险:企业需要招聘和引进合适的人才,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但是,不正确的招聘和人才引进可能会导致业务瓶颈或不匹配。

•员工离职风险:员工可能因为各种原因离职,对企业造成人员流失和工作流程中断。

3. 供应链管理风险•供应商问题:供应商的质量、可靠性或道德问题可能对企业的供应链稳定性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物流和运输问题:不可控的物流和运输问题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或延误。

4. 金融管理风险•财务欺诈:员工、合作伙伴或供应商的财务欺诈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和声誉受损。

•资金流动性:企业可能面临资金流动性不足的情况,导致无法履行债务或满足日常运营需要。

5. 市场营销风险•品牌形象受损:不当的市场活动、恶意竞争或公众事件可能导致企业的品牌形象受损。

•销售不确定性: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压力或销售推广策略不当可能导致销售业绩下滑。

6. 常规经营管理风险•项目管理问题:不合理的项目管理可能导致项目延期、成本超支或质量问题。

•合规和法律问题:企业需要遵守各种法规和合规要求,以避免法律诉讼和公众声誉风险。

7. 技术与数据管理风险•数据安全和隐私风险:企业需要保护客户和员工的个人信息安全,以避免数据泄露和隐私侵犯问题。

•技术更新和维护问题: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企业技术落后或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8. 灾难和危机管理风险•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或飓风可能对企业的设施和运营产生严重影响。

•公共危机事件:公共危机事件如传染病爆发、恐怖袭击或舆论风暴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和业务运营造成损害。

企业风险管理实录

企业风险管理实录

54Business 商界55 Business好、更高效地整合社会资源。

总之,在复杂舆论环境中,如今相比过去,企业风险管理对专业性要求更高,所付出的成本更大,收获的回报还未必符合预期。

于是,成本控制和“趋利避害”变得格外重要。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本刊记者马冬智慧支持/商界趋势研究院复旦大学媒介素质研究中心相关数据显示,从各行业危机事件数量占比上来看,2023年危机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发生,危机行业“泛化”趋势更加明显,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作为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食品餐饮领域2023年相较2022年危机事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为百业之首,约占26.2%,相关舆情爆发点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质量、人员管理以及营销等方面。

互联网行业,这个曾经的危机重灾区,其2023年危机事件占比与前两年相比持续下降,但仍然占据重要比重,相关舆情爆发点主要集中在劳资、隐私、监管处罚等方面。

2023年,出行、电商、文娱、物流行业相关的危机事件占比相比2022年有明显提升。

新的发展阶段,文旅市场强劲复苏,全国各地景区、街区、博物馆等热度持续攀升,“特种兵式旅游”、Citywalk(城市漫步)等新玩法不断打破传统旅游边界,为行业带来崭新气象,热度的上升伴随的是风险的上升,负面舆情事件占比显著增长。

在过去的2023年,企业危机风险呈现出泛化的趋势。

这种趋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内部管理不严、市场竞争加剧等。

从危机风险类型占比来看,产品风险仍然是近三年主要的企业危机事件类型。

这表明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方面仍然面临较大挑战。

为了降低产品风险,企业需要持续关注市场动态,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并不断改进产品以满足需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除了产品风险外,其他类型的危机风险在过去也有所增加,如人事管理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企业文化风险等相关危机事件占比也有不同程度上升。

企业风险管理的案例分享

企业风险管理的案例分享

企业风险管理的案例分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企业面对的风险也变得愈加复杂、多样化和不确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需要一个科学、规范、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实践证明,经过风险管理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备优势,能够更好地预测和响应风险,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家从事生产运输工具的企业,在公司成立初期,因为管理不善,导致多次发生安全事故,造成公司声誉受损和经济利益降低。

公司决定引入风险管理体系,实施面向安全风险的行动计划。

该企业在制定安全风险管理计划时,贯彻了“以事故为中心”的思想,因为最终标准是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

该企业对可能影响安全的因素进行了评估,在各个阶段提出防范和治理措施,并建立了实时监测系统,以便及时预警和处置。

同时,为了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可持续性,该企业制定了长期的风险管理战略,包括持续推动文化、制定激励措施等。

另一家教育机构,经过实践经验和市场调研,认识到其学校制度存在隐患,必须采取风险管理措施。

该机构创建风险管理委员会,以确保风险管理成为始终如一的行为,为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他们建立了一个纪律制度,执法条例,火灾安全设备,并制定制度和程序,包括评估和处理风险的方法以及记录和报告问题。

他们还开发了一套培训课程,以确保员工理解风险管理的概念和过程,并与其他教育机构分享其经验。

此外,首份风险管理报告发布后,市场上的说服力和敏感度更高。

该报告可以披露业务风险和机会、管理和监控风险的原则以及整体面临的风险趋势,以为报告用户、利益相关者和股东提供更明确的信息、获得更高级别的认可和信任。

一些技术公司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体系来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的风险,例如一个制造商将生产线重新调整为生产更优质的汽车零配件,因为旧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过时。

该公司对制造商如何抵御外界压力以及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进行了考虑,并制订了相应策略,减少了企业在此过程中的损失。

综上所述,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案例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案例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案例
风险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会计管理方面。

以下是一个企业会计管理中风险控制的案例:
某大型制造企业,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会计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

为了有效控制这些风险,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风险识别:企业首先对会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包括核算不规范、内部控制缺陷、税务风险等。

2.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

3. 风险应对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如加强内部审计、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建立税务风险防范机制等。

4. 风险监控与报告:通过定期的风险监控和报告,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执行,并对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风险进行及时调整。

5.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风险控制措施,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降低潜在风险。

通过上述措施,该企业有效地控制了会计管理中的风险,保障了企业的稳健发展。

这只是一个案例,实际操作中,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警示录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警示录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警示录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警示录示例如下:
1. 没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例如,没有制定应急预案、操作规范和安全教育计划,也没有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培训和演练。

2. 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机器设备没有经过定期维护和保养,存在故障和安全隐患,或者安全防护措施不足。

3. 没有落实岗位安全责任。

例如,员工的安全措施没有认真执行,或者在本职工作中忽视安全事项。

4. 没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除。

例如,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隐患。

5. 没有配备足够的安全生产资源和器材。

例如,没有设置灭火器、氧气瓶、防护眼镜、手套等安全器材,也没有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6. 没有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例如,没有制定应急预案,或者应急预案没有经过演练,使员工无法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7. 没有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例如,没有制定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或者员工对操作规程不熟悉。

8. 没有建立员工安全档案。

例如,没有对每位员工进行安全情况的登记和跟踪,也没有对员工的安全表现进行评估和奖励。

9. 没有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例如,没有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或者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不够高。

10. 没有建立健全安全奖惩制度。

例如,没有对违规行为进行严
格的惩戒,也没有对优秀的安全表现进行表扬和奖励。

以上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缺失的一些警示录,企业应该认真反思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安全和企业稳定运营。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案例(3篇)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科技公司在行业内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良好的市场口碑。

然而,在2019年,科技公司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法律风险——其研发的一款软件产品被指控侵犯了一家知名企业的专利权。

二、事件经过1. 知情2019年3月,科技公司接到一纸诉状,被告知其研发的软件产品侵犯了原告某知名企业的专利权。

原告要求科技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2. 应对面对突如其来的法律风险,科技公司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专门的应对小组。

应对小组由公司法律顾问、研发部门负责人和市场部负责人组成,负责处理此次专利侵权纠纷。

3. 调查应对小组首先对原告的专利权进行了详细调查,包括专利的申请日期、授权日期、专利保护范围等。

同时,应对小组对科技公司的软件产品进行了技术分析,找出可能存在侵权风险的部分。

4. 应诉准备在调查的基础上,应对小组对侵权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针对原告的指控,科技公司决定积极应诉,并聘请专业律师团队进行代理。

5. 应诉过程(1)法庭审理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科技公司代理律师根据事实和法律,对原告的指控进行了反驳。

律师指出,科技公司的软件产品与原告的专利存在显著区别,不构成侵权。

(2)证据举证科技公司代理律师提交了大量证据,包括软件产品的源代码、技术文档、市场推广材料等,以证明其产品的合法性。

(3)法庭判决经过审理,法院认为科技公司的软件产品与原告的专利存在显著区别,不构成侵权。

最终,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三、案例分析1. 法律风险识别在此次专利侵权纠纷中,科技公司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法律风险,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1)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法律风险,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2)公司法律顾问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公司提供及时、准确的法律服务。

(3)研发部门与市场部紧密合作,对产品的技术特性和市场风险有充分了解。

央企_法律风险_案例(3篇)

央企_法律风险_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能源集团(以下简称“能源集团”)是我国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从事能源开发、生产和销售。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能源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了海外投资的力度。

2016年,能源集团在非洲某国投资建设了一座大型油田,该项目总投资约10亿美元,预计年产石油100万吨。

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能源集团与当地政府及合作伙伴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法律纠纷,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甚至面临停工的风险。

此次纠纷不仅给能源集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其海外品牌形象。

二、法律风险分析1. 合同风险:在项目合作协议中,能源集团与当地政府及合作伙伴对项目投资、收益分配、风险承担等方面存在争议。

由于合同条款不明确,双方对合同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纠纷产生。

2. 政策风险:非洲某国政治环境复杂,政策变化频繁。

能源集团在投资过程中,未能充分了解当地政策法规,导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受到政策影响。

3. 汇率风险:项目投资初期,能源集团未对汇率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防范,导致项目成本大幅上升,增加了法律风险。

4. 环境保护风险:油田开发过程中,能源集团未能严格执行当地环保法规,导致项目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处罚,增加了法律风险。

三、纠纷处理过程1. 内部调解:纠纷发生后,能源集团首先尝试与当地政府及合作伙伴进行内部调解。

双方就合同条款、投资收益分配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2. 法律咨询:能源集团聘请了国内知名律师事务所,对纠纷进行了全面的法律评估。

律师团队分析了双方在合同、政策、汇率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3. 仲裁:在内部调解无果的情况下,能源集团决定将纠纷提交至国际仲裁机构。

仲裁过程中,双方就合同条款、投资收益分配、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4. 和解:经过长时间的国际仲裁,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能源集团同意对项目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包括投资比例调整、收益分配调整等。

企业风险管理中文版pptPowerPoint演示共81页文档

企业风险管理中文版pptPowerPoint演示共81页文档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企业风险管理中文版pptPowerPoint 演示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与案例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与案例

数据整合与分析
强化信息沟通与共享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CHAPTER
04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背景介绍
某国有企业近年来投资规模扩大,债务风险上升,企业需要制定债务风险化解方案。
风险控制措施
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测企业债务状况;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企业核算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分析风险因素
国有企业需要明确自身对各类风险的容忍度,即企业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前提下,追求的最高收益水平,并根据风险容忍度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制定风险容忍度
风险管理策略制定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01
国有企业应建立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包括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等,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实施策略
国有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战略,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实践经验
提高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对风险管理的作用
提高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实时监控和预警,为管理层提供更可靠的风险管理决策依据。
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概率-影响矩阵、敏感性分析等。
风险评估的方法
风险评估的流程
风险评估的结果
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为后续的风险应对提供依据。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这些风险的优先级和重要性。
03
风险评估
02
01
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规避、降低、转移等。

企业风险管理缺失导致国有资产损失案例

企业风险管理缺失导致国有资产损失案例

企业风险管理缺失导致国有资产损失案例
以企业风险管理缺失导致国有资产损失为题,以下是10个案例:
1.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公司盗窃案:该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操纵合同和资金流转,导致公司资金流失数亿元。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事故:由于该公司对环境风险的缺乏管理,一次石油泄漏事故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对当地居民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害。

3.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飞行安全事故:由于该公司对飞行安全风险的控制不力,一架客机在起飞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数十人死亡和巨额经济损失。

4.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内部欺诈案:该公司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虚假交易和财务造假,导致公司财务损失数亿元。

5. 中国银行业内部信息泄露案:由于银行对客户信息的安全管理不善,导致大量客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引发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和法律纠纷。

6. 中国煤矿集团公司矿难事故:由于该公司对矿井安全风险的忽视,一次矿难事故造成了大量矿工伤亡和煤矿设施的巨大损失。

7. 中国国有企业投资失败案:由于企业对市场风险的误判,一些国
有企业投资了一些亏损项目,导致巨额资金损失和企业形象受损。

8. 中国电力公司设备故障事故:由于电力公司对设备维护和检修风险的忽视,一次设备故障导致了大面积停电,给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严重影响。

9.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质量问题:由于该公司对产品质量风险的控制不力,一次发射任务失败导致了重要卫星的损失和巨额经济损失。

10.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市场变化未及时应对案:由于公司对市场风险的缺乏预判和应对措施,一次市场变化导致了大量存货积压和巨额资金损失。

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1.2011年3月15日,据央视曝光,尽管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尿检等检测程序也形同虚设。

此前,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

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产品质量投诉及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说,原料在入厂前都会经过官方检验,央视所曝的“瘦肉精”事件,公司正在进行调查核实。

与此同时,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农业部还表示,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

受此影响,15日下午,双汇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跌停,并宣布停牌。

17日晚间,双汇集团再次发表公开声明:要求涉事子公司召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处理。

据了解,截至3月17日,已经控制涉案人员14人,其中养猪场负责人7人、生猪经纪人6人、济源双汇采购员1人。

对于双汇发展的投资者来说,不幸只是刚刚开始,复盘后的双汇发展更是连续两天跌停。

瞬时间,双汇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肉制品企业,“瘦肉精”事件令双汇声誉大受影响。

继三鹿之后,又一国内重量级公司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要求:请结合该案例,试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阐释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1.分析提示:(1)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可见,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由多方实施,为了多方利益的一个过程。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缺失,存在重大盲点或漏洞,才造成了目前这种境况。

形同虚设的检测程序只会成为不法分子的通道,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可缺少,不能因为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长久的发展。

警示录研讨材料

警示录研讨材料

警示录研讨材料一、引言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警示录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警示录的编写和研讨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研讨材料将探讨警示录的定义、作用、编写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警示录。

通过深入地探讨警示录的相关内容,企业可以更好地提高风险意识,预防和应对各种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警示录的定义警示录是一种记录和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风险以及错误的工具。

它不仅是一份记录,更是一份经验总结和教训吸取的文档。

通过记录企业过去遇到的问题和错误,警示录可以帮助企业预防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警示录的作用3.1 问题识别与预防警示录通过分析过去的错误和问题,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企业可以采取措施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从而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

3.2 提高决策效率警示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可以帮助企业在做决策时更加明智。

在面临类似情况时,企业可以参考警示录中的案例和经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减少损失。

3.3 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警示录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提醒员工在工作中要注重细节、坚持规范和程序。

通过引导员工学习和吸取过去的教训,企业可以建立起风险意识强、执行力高的企业文化。

四、警示录的编写步骤4.1 收集信息在编写警示录前,企业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包括过去的错误案例、市场信息、员工反馈等。

这些信息将为编写警示录提供基础。

4.2 分析问题在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后,企业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不仅要探寻问题的表面原因,更要挖掘潜在的根本原因。

只有找到问题的真正源头,才能有效地解决和预防类似的问题。

4.3 总结经验教训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企业应总结经验教训,并归纳成条理清晰的内容。

经验教训的总结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吸取教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水平。

4.4 撰写警示录将总结的经验教训整理成警示录。

警示录应包括问题的描述、原因分析、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风险管理警示录本报记者冯纶卜北京报道国美战争虽然没有落下帷幕,但是却已经成就了一个完整版本的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案例。

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国美战争谁胜谁负已经变得不十分重要了,而从国美战争中汲取更多的风险管理教训,防止自身企业发生法律风险,可能才是最为重要的。

基于此,《华夏时报》记者专访了著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专家,北京市智维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北京市律师协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峰先生,希望能够诠释国美战争给中国企业带来的风险警示。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美战争或将对中国企业现代化进程产生消极的影响。

《华夏时报》:您如何看待国美战争的影响?陈晓峰:国美战争应该会给中国企业现代化的进程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二权”的分离,需要建立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中,董事会又是最为重要的核心环节之一。

国美战争中,中国企业家无疑看到公司治理中董事会“妖魔化”的一面,而可能会忽略公司治理积极的一面。

因为大家担心类似“国美战争”的事件有一天会同样发生在自己的企业上。

同时,“国美战争”事件可能会让企业家们认为中国职业经理人依然不成熟,甚至存有“道德缺陷”,如此,必然影响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快速形成,这又反过来影响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华夏时报》:这一点可能也是很多人起初没有想到的。

从您研究的角度来看,有没有积极方面的影响?陈晓峰: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

“国美战争”,其实就是国美电器法律风险的全面爆发,其原因是法律风险管理不到位所致。

当然,国美战争也让中国企业家看到现代公司治理中所客观存在的诸多法律风险,如果中国企业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注重对自身企业法律风险进行尽早的识别、防范和管理,从而避免相应的法律风险发生,那就是积极的一面了。

《华夏时报》:上述影响无疑是沉重的,从法律风险管理的角度,您想对中国的企业家说点什么?陈晓峰:法律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唯一的途径是对法律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评估、防范和管理,而不能“因噎废食”。

“国美战争”其实是国美法律风险集中爆发的体现,而这种风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中国很多企业都存在相应的公司治理法律风险,只不过爆发程度和形式不一样罢了。

《华夏时报》:据了解,您所在的律师机构对国美电器法律风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能给我们具体谈谈吗?陈晓峰:由于国美电器注册地和上市地均属于英美法系,加之资料有限,我们也只是做了一些初步性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风险:第一,是刑事法律风险。

如黄光裕因为犯单位行贿罪、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黄光裕妻子杜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公司及高管刑事法律风险,是最为严重的法律风险之一,无论给公司还是高管本人,都会造成巨大伤害。

国美电器及黄光裕本人遭遇上述刑事法律风险,不仅影响了国美电器业绩与声誉,更严重影响了作为上市公司的国美电器的良性发展。

同时,也正是因为黄光裕刑事法律风险的爆发,导致了目前“国美战争”的发生。

第二,国美电器与北京国美同业竞争法律风险。

虽然,国美电器上市之初,为避免同业竞争,北京国美将非上市门店交由国美电器托管,但是依然无法脱离同业竞争的干系,并且随着非上市门店的不断扩大,竞争也日益加剧。

并由此导致黄光裕家族提出若2010年9月28日特别股东大会上“动议”未全部获得通过,北京国美将终止国美电器对非上市门店的委托经营授权。

这一点,也应该被视为同业竞争的法律风险即将爆发。

第三,董事会授权不明确的法律风险。

最近几年,国美电器股东大会一直授予董事会一般授权。

但是由于国美电器大股东黄光裕的特殊处境,以及国美电器有限的股权结构,这样的一份授权蕴含巨大的法律风险,目前该法律风险已经爆发。

第四,股权激励计划悬而未决引发的法律风险。

股权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人才激励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是企业应对人才竞争的迫切需要。

国美电器曾于2005年4月15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通过了国美电器股票期权计划的决议,但是一直迟迟没有实施,这给公司高层的稳定性带来致命的风险,该风险也已经爆发。

第五,董事选聘程序及责任不明确的法律风险。

公司董事会作为公司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员应该最大程度反映股东的意志,并通过反映股东的意志来代表股东的利益。

显然,国美电器大多数董事已经不能代表股东的利益,这样的董事会也就不受股东控制。

这些,都应该归结为董事选聘程序及责任不明确造成的法律风险。

第六,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缺失的法律风险。

回顾国美电器事件中,无论是国美电器行为、黄光裕个人行为、陈晓与贝恩公司协议、陈晓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以及当前双方的隔空指责等等,都缺乏应该承担监督职责的独立董事的声音。

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缺失,将会导致董事会变成脱缰的野马,会破坏股东大会与董事会间的平衡关系,最终导致公司内部治理的混乱。

《华夏时报》:上述法律风险应该是比较复杂的,该如何进行避免呢?陈晓峰:你这个问题可能也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做如下假设:对于所遭遇的刑事法律风险,假设黄光裕在具体行为之前,请专业法律人士进行识别分析评估,相信都不会出现今天的牢狱之灾。

对于同业竞争问题,假设上市之初能够完全解决,或者上市之初承诺具体解决时间与步骤,也是能够避免的。

对于“一般性授权”,如果黄光裕在“赴狱”之前,能够对“一般授权”进行相应的限制,尽量减少授权的随意性,是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法律风险的。

对于2005年已经通过的股权激励计划,如果规定了具体的实施时间、实施步骤、行权条件、业绩考核等,也能够避免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法律风险。

对于董事选任委派及责任,如果充分考虑到董事提名选任、董事职权、董事回避、董事撤换、董事任期、董事兼职职务限制、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怠于行使权力救济,董事滥用权力救济、董事会与大股东僵局救济等各个领域所客观存在的法律风险,并在章程或制度设计中进行非常严格的“规制”,相信也能够防范相应的法律风险发生。

对于独立董事,如果独立董事职责完善,相应的专业委员会(如决策、提名、薪酬、风险、审计委员会等)职能加强,则也能够强化国美电器公司治理结构,避免相应的法律风险。

只有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才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防范和管理风险。

可以说,黄光裕及其“智囊团”本身并没有对上述法律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评估,所以也谈不上“规避”和“化解”风险了,其法律风险爆发应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华夏时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黄光裕及国美电器所遭遇的法律风险,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吧?陈晓峰:是的。

中国太多企业所存在的公司治理法律风险,已经实际上严重制约中国企业的发展,“国美战争”只不过法律风险爆发的一种表现。

这犹如人的健康一样,住院或死亡是疾病严重爆发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疾病每天侵蚀我们健康的躯体是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只不过是我们容易忽视它的存在。

这无疑是非常可悲的。

有一个现象或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那就是国内公司的《章程》近乎格式都一样,都是工商注册时的“固定格式”,内容更是非常笼统。

由于《章程》是公司内部的“宪法”,公司业务及管理模式不一样,《章程》也当然有所区别,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

如此,不爆发法律风险倒成为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要经历质量管理、利润管理、价值管理、风险管理四个阶段,而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华夏时报》:黄光裕有句自创名言,那就是“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把握,我就去做”,并且一度被奉为商界“经典”。

您如何看待企业家的这种心态呢?陈晓峰:黄光裕这种心态并不特殊,其实很多企业家都存有这种心态,这其实是对风险的漠视,是一种“赌博”的心态。

在这种心态下,会有成功的几率,但更有失败的几率,并且一旦失败将是非常惨烈的,类似黄光裕、李途纯等太多企业家倒下就是最好例证,以至于中国福布斯排行榜甚至快成为“落马榜”了。

《华夏时报》:您曾经说过:“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更是一个毁灭的时代。

”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含义?陈晓峰:是的。

“伟大”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了国人很多的创业致富机会;中国目前法制依然不十分健全、商业诚信环境没有形成、潜规则往往还占“主流”等等,导致企业风险比任何时候都要大,这也是企业容易遭遇法律风险而“毁灭”的重要原因。

《华夏时报》:如何理解转型期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呢?陈晓峰: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如从要素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型、市场经济向法制经济转型、企业老板自我经营向职业经理人经营转型、利润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型、价值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型等等,而转型期必将引起企业管理方面的更多变化或适应,并要求我们的企业家能够将价值管理和风险管理并重对待,否则,将很容易遭遇法律风险。

国美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黄光裕可能在价值管理方面是一个高手,由此他成为中国首富;同时,黄光裕及国美电器在风险管理方面又是低级的,由此导致黄光裕成为“阶下囚”,并爆发了当前的国美战争,而这些又给国美电器价值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这些,都是值得中国企业家去深思的。

职业经理人是中国企业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不能够仅仅凭借“感情信任”来维系,而是应该通过“机制信任”来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华夏时报》:欧美发达国家创始家族为什么能够安心做甩手掌柜?而我们却不能?陈晓峰:我想他们能够做“甩手大掌柜”,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体系比较健全;二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尤其是资本化程度比较高;三是社会诚信机制已经建立;四是职业经理人阶层已经形成;五是整个社会的法制、诚信文化趋于成熟等等。

而我们呢?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在上述几个方面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导致我们暂时还不能够做“甩手大掌柜”。

《华夏时报》:对于准备或者已经踏上企业向“现代化治理”转轨道路的家族而言,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家族对企业的合理控制?陈晓峰:不可回避的是,创业家族对家族公司的感情和期待都要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普通股东、机构投资人和职业经理人,创业家族更加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普通股东和机构投资人更关注企业的一时股票价值,而职业经理人可能由于相关激励机制不到位,更关注企业的短期价值和利益。

基于此,创业家族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对公司一定的合理控制权是必要的。

具体到控制措施,实际上是很多的,如防止股份被稀释条款、股权激励之“金手铐”计划实施、重大事项一票否决权等等,只要是在法律规定的范畴都是可以采取的,当然需要兼顾公司效率和控制的双重目的。

上述,仅仅是一些具体措施,重要的是对公司治理法律风险进行良好的管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华夏时报》:有人说,陈晓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毁掉了很多职业经理人的前程?创始人该如何和职业经理人打交道呢?陈晓峰:其实创始人也不能因此将职业经理人和董事会“妖魔化”,不然也显得过于浅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