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优质教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及娱乐和传统节⽇上的新的发展和特点。
了解宋元时期宋词、元曲的代表⼈物及发展成就。
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过程与⽅法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分析和讨论,提⾼对作品的鉴赏能⼒;充分利⽤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的观察⼒,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民的聪明才智。
这时期⽂学艺术⾼度发展,留给后⼈的不仅是⼀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李清照和⾟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民疾苦的情结等。
重点宋词、元曲。
难点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繁荣的原因。
《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图⽚、《清明上河图》中的⽡⼦图⽚等、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新课【导⼊⼀】每年春节,开封城内红红⽕⽕年味⼉浓,这⾥成了欢乐的海洋。
热闹⾮凡的庙会,原汁原味的民俗⽂化节,璀璨夺⽬的⼤宋上元灯会……让游客尽享⼤宋年⽂化的⽆穷魅⼒,在喜庆、祥和、热闹的节⽇氛围中迎接新⼀年的到来。
⾃主探究:假如你⽣活在宋代都城开封,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你⼀定会给他们介绍开封城的风⼟⼈情和奇闻轶事吧!【导⼊⼆】《清明上河图》中有这样⼀个场景:⼀家馒头店铺门⼝放着⼀只⽊桶,⾥⾯是堆得满满的准备出售的馒头。
—个⼩贩放下担⼦,掏出钱买馒头,店⼩⼆拿着馒头正要递给他。
如此⽣动的画⾯,反映的只是北宋东京(开封)街头⽣活的⼀个侧⾯。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宋元时期⼈们的都市⽣活是怎样的吗?●新课讲解⼀、繁华的都市⽣活宋元时期有很多⼤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化、教育等⽅⾯⼗分发达,⽽且在社会⽣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1.闻名世界的⼤都市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著名的⼤都市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的第12课,主要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以及元大都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一定认识。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和完善。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都市的繁荣景象和科技、艺术成就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掌握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2.教学难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宋元时期与其他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元时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景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发展。
同时,教师讲解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12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2 过程和方法:了解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教师以五一假期来临为引导,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中国人最看重哪一个?春节的习俗有哪些?引入宋朝的春节并带领学生穿越的宋朝去看看那里的都市生活和文化。
二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 12 课宋元期间的都市和文化【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详细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色。
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宋词代表人物以及各自的词风。
3.认识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色、代表人物与作品,研究宋词、元曲的异同。
【要点难点】【学习要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宋元都市繁华生活出现的原由。
【导入新课】资料一:北宋期的公民生,占有当世界的 80%, 京、安等大城市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日夜不。
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独一一个工商税超税的朝代。
资料二: 13世 ( 宋元期)的中国⋯⋯在社会生活、、、制度、工技域⋯⋯ 拥有全部原由把世界上的其余地方看作夷狄之邦。
——法国和耐资料三:英国史学家因比曾:“假如我,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自主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期间着名的多数市:_____、_____、_____。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___,专供演出的圈子:___。
3、杂剧形成于___。
宋元期间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4、欢喜的节日:___、___、___、___。
二、宋词(二)宋词和元曲:1、词在___时已经出现,成为___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2、宋词的代表人物:(1)北宋:______。
(2)两宋之交女词人:______。
(3)南宋:______。
3、元曲包含___、___和___等。
4、最优异的剧作家:元代的______,代表作是______。
5、元曲四大家:___、___、___、___。
【合作研究】1.宋朝万千气象的社会风采出现的原由(1)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交往亲密,民族交融进一步增强,大大丰富了中原文明。
(2)两宋期间,农业和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市民阶层盛行,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3)两宋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推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材通过讲述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都市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掌握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难点: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料。
3.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教师逐个讲解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元大都等都市的特点,以及宋词、元曲等文化成就。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讨论成果。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4)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史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教师讲述: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时期的城市教师讲述: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展示宋代城市繁华的相关图片。
图片展示《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1教学分析【教学⽬标】知识与能⼒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传统节⽇的⼀些习俗,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过程与⽅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都市的繁华和市民⽣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了解宋朝传统节⽇习俗的特点;搜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学艺术的奇葩【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教学难点:宋元繁华的都市⽣活和宋词、元曲出现的原因2教学过程⼀、导⼊新课师:同学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吗?⽣: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师:中国⼈最看重的传统节⽇是哪个?⽣:春节。
师:⼈们在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学⽣畅所欲⾔(吃、穿、⾏、娱乐等⽅⾯)师:好,刚才⼏个同学从办年货、吃年饭、拜年等⽅⾯讲述了我们过年的情景。
那么,宋朝时⼈们⼜是如何过春节的呢?和我们现在⼀样吗?让我们⼀起⾛进历史,体会宋元时期的都市⽣活和⽂化。
⼆、新课讲授⽬标导学⼀:繁华的都市⽣活1.阅读教材“繁华的都市⽣活”⼀⽬,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2.⽡⼦见闻记(⾓⾊体验,感悟东京社会⽣活的丰富多彩)师:如果你是北宋东京的⼀个市民,你最喜欢去哪⾥娱乐?⽣1:相国寺,那⾥热闹⾮凡。
⽣2:⽡⼦,那⾥吃喝玩乐什么都有。
师:在宋代,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那么,请你们说说,在⽡⼦⾥,你都看到了什么?⽣1:我看到了⼩吃摊点、饭馆、茶楼、商铺,有卖药材、字画的,还有剃头的、算卦的。
⽣2:在勾栏内,我看到了各种艺⼈卖艺谋⽣,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还有表演杂技、舞蹈的。
⽣3:商店门前悬挂的⼴告旗⼦迎风飘扬,我是在《清明上河图》上看到的。
师:在⽡⼦内,你会听到什么?⽣1:商贩的各种吆喝叫卖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教案
《宋元期间的都市和文化》授课方案一、学习目标1、经过自主学习课本,可以说出宋元期间出名的多半市,可以描述出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瓦子、勾栏、杂剧和节日);2、经过自学课本,认识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并经过读诵宋词来感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3、经过制作知识系统图来总结所学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谈论的方式解析宋元期间市民文化生活繁荣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重点:宋元期间的都市生活;宋词、元曲的流行;难点:宋元期间都市文化丰富多彩的原因;三、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其中我们中国人最重视的是哪个节日?那么,宋元期间的节日都有哪些?又是怎样的节日民俗?那一期间的都市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二)显现学习目标(三)授课过程宋元期间,中国经济发达,文化鼎盛,并以广博的胸怀采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先生,在元朝时由丝绸之路抵达中国,并在中华大地上旅行生活了几十年,现在他要回了自己的国家,他的朋友希望认识中国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和独到的文学艺术形式。
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马可波罗,待会请你们上来介绍一下在中国的见闻。
每个小组依照自己的问题预习课文,并选举一人登台显现:(1)马可波罗都可能到过哪些繁荣的多半市?哪座城市可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那处他最喜欢去哪里娱乐?(2)马可波罗在中国会渡过哪些节日?他会体验到哪些节日习俗?(3)马可波罗能感觉到宋代期间的哪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代表人物都有哪些?他们的作品风格怎样?(4)除了上述文学形式外,马可波罗会欣赏到元朝的哪一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有什么特点?出名的代表人物都有谁?1、繁荣的都市生活(1)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尔后小组介绍一名学生登台来向大家介绍宋元期间出名的多半市、瓦子和勾栏;教师在学生此后对瓦子和勾栏的进行讲解,讲清楚瓦子是娱乐兼商业性的场所。
(2)教师表达宋元期间的戏剧表演形式——混居。
经过显现元墓出土的混居陶勇领悟元杂剧的形式多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导学案: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关键词】宋代、都市、文化、经济、社会、政治、文学【学习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状况;2. 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3.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4. 掌握宋代的文学发展情况。
【学习重点】1. 掌握宋元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2. 掌握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特点。
【学习难点】1. 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关系;2. 掌握宋元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
【学习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你知道宋代和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吗?这一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状况如何呢?2. 学生们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想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二、学习内容(50分钟)1. 阅读文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 讲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和概念,如宋代、元代、都市、文化、经济、社会、政治、文学等。
3. 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a. 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特点?b. 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如何?对都市的发展有何影响?c.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有哪些?d. 宋元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如何?三、归纳总结(15分钟)1. 学生们陆续回答问题,并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a. 都市是指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宋元时期都市的发展状况良好,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如开封、杭州等。
b. 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稳定,使得都市的发展更加繁荣。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是兴起了科技、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繁荣。
c. 文学方面有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兴起。
四、拓展延伸(20分钟)1. 学生们选择一种宋元时期的文学形式,如宋词或元曲,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2.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阅读和理解;2. 准备一个关于宋代或元代的文学形式的介绍,如宋词或元曲,进行小组展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了解当时城市的特点和文化繁荣程度,掌握当时流行的文化表现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与生活相关的历史内容,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懂得珍爱现实,努力为祖国繁荣和谐做出贡献。
【教学重点】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以及当时文化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掌握当时城市的特点和文化繁荣程度。
【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启发性教学,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
【教学准备】PPT,实物图,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打开PPT,出示图片,让学生快速浏览,了解当时的都市和文化。
大声念出课题:“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并问:“大家都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主题,并引出下一环节。
2.出示实物图,了解当时的城市街巷、街市等。
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二、探究1.启发学生关注当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阅览、散曲、戏曲、绘画等)。
分小组对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进行探究。
2.探究结果汇报及展示。
三、总结1.放映相关PPT,向学生展示当时城市形态、文化繁荣程度等。
学生根据内容对当时城市和文化进行总结。
2.提出“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四、评价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来评价学生的探究和展示能力。
也可以通过学生发表意见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老师也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独立思考】1.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最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什么?2.怎样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3、产生不同文化形式的地方市场、民间文艺、佛教教育等因素对城市文化发展都产生了哪些影响?【思考解答】1.宋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繁荣和稳定环境的链式反应,使人们得以在经济中释放出更多能量,投入到文化的艺术创造中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C.城市的繁荣 D.旅游业的兴旺
4、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表演形式,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形成于宋代 B.包含说唱、杂技、歌舞等技艺
C.元朝南北统一后,传入北方 D.在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5、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我们今天的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窦娥唱)为善的受贫更命短,造恶的享福 贵又寿延,天地也,做的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 勘贤愚枉作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材料一中的作品属于什么文学形式? 这种文学形式有什么突出特点? 它在哪个朝代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
三、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C 2、B 3、C 4、C 5、C 6、D 7、C 8、B
(二)材料分析题
(1)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宋代。
(2)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 一起,具有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1、史学家 政治家资治通鉴
2、编年体 战国 五代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记
3、司马迁和司马光
二、合作探究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2016年咸宁市)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 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内容包括:都市的繁荣、市民生活的丰富、宋词、元曲、书画、科技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宋元时期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历史史实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掌握宋词、元曲、书画、科技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时期都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
2.难点: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图片、资料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论文、书籍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景象,如东京、临安等,引导学生关注宋元时期的都市繁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发展。
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程教学设计
第十二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
【教学重点】瓦子和杂剧,宋词及著名词人,元曲及关汉卿【教学难点】瓦子的基本情况,宋词的特点及著名词人的创作风格,元曲四大家。
【教学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讲述北宋时期开封的繁华,由此讲述在宋元时期也有许多大的城市,商业更加的繁荣,于此同时宋元时期的文化也十分的丰富多彩,导入本课。
设计意图:通过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当时何为商业的繁华,为本课学习埋下伏笔。
二、根据学习目标5分钟阅读课本,和导学案反馈自学情况1.阅读课本p54-56关于繁华的都市生活的有关正文内容并回答:(1)北宋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临安、元朝时的___________,都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______,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行多次庙会。
(2)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__”,其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__”,南宋_________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形成于___________。
(4)今天额传统节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宋代都有了。
2.阅读课本P57关于宋词正文内容,找一找:(1)宋代的词人层数不穷,杰出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出示都市图片这张图片反映了什么内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有哪些?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哪?学生介绍大相国寺。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通过一段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设计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的景象;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2、了解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宋元都市繁荣生活出现的原因。
【导入新课】【自主学习】一、繁华都市1.都市闻名: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
北宋时的_ _ 、南宋时的_ 、元朝的_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娱乐城所:随着宋代的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_”。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 __”。
3.杂剧兴盛: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杂剧形成于。
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
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节等,在宋代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流传至今。
二、文学繁荣(一)宋词式之一。
2. 著名词人:①苏轼:他的词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李清照:词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__________________,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
(二)元曲(1)元曲:元曲包括、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代表: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代表作是悲剧《》。
与关汉卿齐名的还有、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
【合作探究】请思考:分析宋代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繁荣的原因。
【当堂达标】1.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一批商、贸、文、教发达的大城市。
宋元时期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 )①临安②大都③开封④郑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设计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知道宋朝的一些传统节日;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掌握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人物,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2、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史料研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通过《资治通鉴》与《史记》之比较,明确其编纂手法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的学习,认识到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奇葩,认识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通过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戚戚相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宋元繁荣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放鞭炮、贴对联等】同学们可知道这是哪个节日?学生回答后再问,你可知道这个节日在我国何时就出现了?板书课题三、讲授新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师:阅读教材54--55页,提问,宋元时期举世闻名的大都市有哪些?生: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和元朝的大都【多媒体展示2则材料】材料1:大相国寺是寺院,但“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因此又是东京城最大的商业交易中心。
宋人笔记《燕翼诒谋录》说:“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材料2:这座寺院不是傲世独立,而是完全融入滚滚红尘,成为宋朝汴梁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不是拒绝世俗,而是从容地接纳了世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步骤 教 学 内 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以宋词鉴韵味 宋代主要文学成就——词
1. 苏 轼
赏经典诵读,品苏词豪迈 视频:《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李清照
经典语段赏析: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②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3. 辛弃疾
学生诵读辛词名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 题 第 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 者
知识 能力
课 过程
前 方法
反 情感 态度
思 价值 观
教法 学法
教学重点
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培养学生对宋词、元曲的鉴 赏能力;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体例,了解两部史书 的编纂特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补充材料的基础上,播放或诵读有关名家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词的艺 术特点,以及苏词、李词、辛词的艺术风格。
三、以史书明通鉴》
2.史学两司马
对比《史记》,加深记忆 呈现《史记》、《资治通鉴》目录 探究:纪传体与编年体优缺点。
课堂 小结
呈现《孙权劝学》、书中名言警句 进一步感知历史带给我们的滋养
通过聆听经典、教师 讲授、学生诵读等多种形 式来感知宋词之韵味,体 会苏词、李词、辛词各不 相同的艺术风格,提高学 生的文学修养及鉴赏能 力。
感悟史实和史料中蕴 含的历史真谛,拓展认知 视野,提高认知层次。
第 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板书
一、以图文现繁华:大都市、瓦子、勾栏
设计
二、以宋词鉴韵味: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以史书明得失: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第 12 课宋元期间的都市和文化【学习目标】1.归纳宋元期间都市生活繁荣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色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认识其词风的特色3.认识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色,代表人物与作品,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4.研究宋词、元曲的异同【学习要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学习难点】培育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北宋 ________、南宋临安、元代 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有名的多半市。
2.跟着城市的繁荣,宋朝的 ____________不停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
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4.宋元期间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5.传统节日如 ________、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朝都有了。
6.词在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获取很大发展,成为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7.(1)苏轼词风而俊逸,写景、抒怀、谈论有机结合;(2)词风委宛、细腻、俊秀;( 3)的词境雄奇阔大,气壮河山,震惊人心。
8.包含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9.________ 、________、郑光祖、白朴等,在明朝今后被誉为“”。
10.关汉卿代表作是惨剧《》。
11.北宋有名史学家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是一部体的通史巨著。
二、合作研究宋元期间的时代特色有哪些?这些时代特色与文化的发展有如何的关系?三、练习牢固1.宋元期的城市,店次比,商活繁,人生活丰富多彩。
当世界上的多半市有()①开封② ③ 安④多半A. ①②③B. ①③C. ①③④D.②③④2. 关于“瓦子”的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城市生活增加了活力B. 出在宋朝期C.是兼商的所D.分布于广大村3.“爆竹声中一除,春送暖入屠。
千万瞳瞳日, 把新桃旧符。
”王安石首描述了宋朝哪一日的气氛()A. 元宵B.端午C.中秋D.春4.和辛弃疾都是宋朝有名的人,的展都作出了突出的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学难点:宋元繁荣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出现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
在经济方面,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示意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
2.史料解读。
材料:瓦子又称“瓦肆”“瓦舍”,吴自牧在《梦粱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
3.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
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5.图片展示。
杂剧演员
6.学生根据图片和教材抢答宋元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案提示:杂剧。
7.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答案提示:春节(宋代叫元旦)。
还有元宵节、中秋节等。
8.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答案提示:依次为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
目标导学二:宋词
1.经典展示。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
目标导学三:元曲
1.教师简要介绍元曲的基本情况。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
2.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
答案提示:(1)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2)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3)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目标导学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教师讲述:《资治通鉴》的概况。
(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编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共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
2.学生根据教材回答《资治通鉴》的地位。
答案提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宋元时代感受了气象万千的都市生活。
在宋元时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是宋词和元曲。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在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应
该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社会责任感!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角色展示的精华之一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升华。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归纳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荣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
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其词风的特点
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
鉴》
4.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
【学习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北宋________、南宋临安、元朝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____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
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5.传统节日如________、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6.词在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7.(1)苏轼词风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2)词
风委婉、细腻、清秀;(3)的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8.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9.________、________、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
10.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
11.北宋著名史学家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是一部体的通史巨著。
二、合作探究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这些时代特征与文化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三、练习巩固
1.宋元时期的城市,店铺鳞次栉比,商业活动频繁,人们生活丰富多彩。
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有()
①开封②兴庆③临安④大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关于“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春节
4.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二人的相同之处体现在()
A.都有胸怀祖国收复失地之志
B.都善于用口语,词风清新自然
C.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
D.词风委婉,感情真挚
5.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现。
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①关汉卿②马志远③郑光祖④白朴⑤司马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裁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1)瓦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
(2)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开封大都 2.市民阶层 3.瓦子勾栏 4.杂剧 5.春节 6.唐朝宋 7.(1)
豪迈(2)李清照(3)辛弃疾 8.元曲 9.关汉卿马致远元曲四大家 10.
窦娥冤 11.司马光编年
二、特征:(1)政治方面: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全国统一,中央集权
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3)民族关系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民族间战争虽一度频繁,但和平仍是主流;(4)对外关系: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范围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方面: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并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关系: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头,文学艺术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三、1.C 2.D 3.D 4.C 5.A
6.(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
也丰富起来,瓦子便应运而生。
(2)勾栏。
说书、唱曲、演杂剧、耍
杂技、表演蹴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