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研究报告)李娜大满贯技战术打法特点分析
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分析与启示——以澳网冠军李娜为例
DOI:10.16655/ki.2095-2813.2019.26.210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战术分析与启示①——以澳网冠军李娜为例袁仲庆1,2(1.昆明市体育学校 云南昆明 650000;2.昆明市春城中学 云南昆明 650000)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为例,选取对李娜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7场比赛数据,共计10余项统计指标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研究结果得出:Second serve score(二发得分率)、Winning points(制胜分)、Number of service break(破发次数)、Break rate(破发率)、Total score(总得分)等各项数据,其指标数据均优于其比赛对手,这是李娜获胜的关键因素;为我国女子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与启示借鉴。
关键词:中国 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 李娜 澳网 技战术 启示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b)-0210-02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主要是以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李娜参加的7场网球比赛的视频录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输入关键词网球技战术特征等,查询相关文献数据。
(2)录像观察法:根据统计数据的相关需求,在录像视频中汲取资料。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SPSS的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李娜与对手技术各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如下。
(1)第一发球的成功率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李娜的第一发球成功率只有一场比赛比对手稍低,可想而知,李娜在决赛中面对关键球方面时,具有一定的压力,但是李娜最后赢得了比赛,说明李娜的承受压力还是比较强。
其中,一场与对手基本持平,这场比赛是对阵萨法洛娃,这场比赛李娜先输掉一盘,在第二盘的时候,李娜惊险逃过一个赛点,并赢得第二盘,赢得比赛。
李娜网球发球技术分析研究
李娜网球发球技术分析研究作者:王险峰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19期摘; 要:李娜作为我国杰出的网球优秀运动员,书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成为了我国的网球骄傲。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李娜比赛发球阶段技战术运用的特点进行性分析,探究其比赛中技、战术打法变化规律,并从中吸取其取得比赛胜利的客观因素,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运动员提供训练数据支持。
关键词:李娜; 发球技术; 分析中图分类号: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a)-0207-02我国网球竞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的网球事业与世界网球强国相比差距甚远,特别是在网球运动员处于新老交替阶段,并没有突出的女子选手像李娜、郑洁、李婷、孙甜甜这类优秀运动员出现。
在目前的训练体系中,我们还要进一步探讨和回顾李娜在比赛中发球阶段技战术的运用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技战术打法特点,分析其比赛取得胜利的因素,找出其发球阶段技、战术变化规律,为现阶段训练提供帮助,让更多的优秀网球运动员脱颖而出,再次书写中国网球历史。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李娜发球技术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检索中国知网核心期刊论文库、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库进行查阅有关网球技战术、李娜技术特点分析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錄像观察法对李娜参加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比赛录像进行数据收集。
1.2.3 数理统计法对李娜比赛中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对数据层面所占据的优势分析,尽量减少数据的误差。
1.2.4 比较分析法通过文献,将李娜在比赛中的发球技术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职业运动员的发球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李娜发球技术优势。
李娜与萨芬娜比赛技战术特点分析
通过所 获得 到的数据 进行 对 比分 析 。
的正手的失分率 和反 手的失分率要高 出去很多 ,说 明李娜 的底 线 技术起伏 比较 的大 ,在 比赛 中无谓 的失误 比较 多。在 这种情 况下 ,萨芬娜在保证 自己的击球力量 的同时 ,萨芬娜也提高 自 己的击球准确性 ,这 样既能减少 自己 自己的失误 ,又能使对手 来 回奔跑 的接球 ,从 而 增加 了失误 。所 以在 比赛 中 ,在 保持 自身稳定发挥并减 少失误 的基础上 ,迫 使对方失误送分 ,从 而 赢得 比赛 。 如表 4) (
2 4 李 娜 与 萨 芬 娜 截 击 球 比较 分 析
2 李娜与 萨芬娜 的对 抗基本 数据 分析
2 1 李 娜 与 萨 芬 娜 基 本 数 据 对 照 .
由表 1 可看 出李娜 要比萨芬娜转入职业 联赛的时 间要早 , 但 是萨芬娜 的上升 速度很快 。两位选手的持拍手及 反手持拍类 型 都是一样 的 ,但 是两位选手 的击球 风格不 同 ,也 就使得球 的旋
还需要 进一步 的提高 。在这场 比赛 中 ,李 娜在 中场制胜球 时 , 球的速度和 角度不够 ,而且 上到网前1  ̄失误较 多 ,而萨芬娜 ] - , j - 虽然一场 比赛才上网 4次但是 成功率是 1 0 ,而且在 中场制 % 0 胜球上 ,都 能抓住这 4次 少数 的机会 ,将对 象成 功的制约 。如 (
12 1文献 资料 法 通过 本课题 的需要 。通过 CNKl 中国期 刊数据库 网等多种 途 径查阅 了有关 网球 技术 的论 文 、学报和期刊 ,整理 和收集 了 有 关 的 资料 。 122数理 统计 法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 理后使用 E CE 2 0 对比赛 的 X L0 7
运动训练学
对我国网球女子单打选手李娜红土场地技战术特征分析
相持段 得失分比例分析
相 持 段 是指 5 球 后 的击 球 ,从技 术 统计 的 角 度看 ,5 拍 球 拍 、6 还与 发球 和 接发 球有 一定 的 关联 ,但 随之 而来 的击 球就 能基 本 体现
S
不 高 ,特 别是 发对 方右 区 内角 后 ,第 三拍 失 分都 比较 高 ,对 比发球 轮 前两 拍得 失 分看 ,发 内角球后 一旦 缺 乏攻 击性 和 落点准 确性 后 , 对 方将 球 顶 回中路 后 ,往 往 由于准 备不 充分 而造 成 失分 。另 外从 第 三 拍击 球 落点 分析 ,主 动变 线 是李娜 得分 的一个 重要 手段 ,相 比直 线 变 斜 线 要 好 于 斜 线变 直 线 ,同 样 由 中路 分 边 时分 右 区好 于 分 左 区。 因此 在 同线路 对峙 时要 将 角度拉 开 取胜概 率 才可 提 高 。同时 还 要 加 强发 球 的有效 性及 质量 ,要善 于把 握 发球机 会提 高第 三拍 击 球
接发球回球线路与赢球率分析
接 发球 回球路 线分 为 直线 、 中路和 斜线 。 从接 发球 回球 路线 看
无 论 是右 区或 左 区接任 何 落点 的球 ,李 娜 回 中路 基 本都 高于 回直 线 和 斜 线球 ,而 在左 区接 中路 、外角 回斜 线 均略 高于 回 中路和 直 线 。 从 最 终 效果 看 ,李 娜接 发球 赢 球率 只有 不  ̄ 3%。从 接 发球 落点 分 J 10 析 在 右 区接 内角球 回直 线 赢球 率 明显高 于 其他 ,其 次是 接 外角 回斜
1 、不 同阶段技战术使用特征分析
11 . 、不同段 落得 失分 比较分析
从不 同段 落得 失分 可 以 了解 选 手 战术使 用 的特 点 ,是善 于在 发 接发 阶段 获得 赢 球还 是善 于 打相持 球 。李娜 发 接 发前 四拍段 得 失分 占总 得 失 分5 %,其 次 是5 8 4 — 拍段 落 , 由此 可见 即便 是在 红 土场 地 上 李 娜技 战术 特 征也 体现在 发 接 发抢攻 段 ,并且 从 得失 分所 占比例 也可 以看 到 ,无论 得 、失 分都 是 随着 比赛 的进程 逐 步下 降这 一 点也
李娜近5年国内国际比赛成绩特点分析
李娜近5年国内国际比赛成绩特点分析前言李娜是中国著名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她在国际赛场上多次夺取大满贯赛事和其他重要的比赛冠军。
本文将通过对其近5年的国内国际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探讨其成绩特点并总结其竞技表现。
国内比赛成绩女单赛事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李娜在近5年的女单赛事中取得了多个冠军和亚军,主要包括:•201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亚军•2016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亚军•2017年中网女单冠军•2018年深圳公开赛亚军•2019年深圳公开赛亚军可以看出,李娜在国内比赛中的竞技表现一直非常稳定,多次进入决赛,其中有一场冠军,证明了她在国内比赛中的实力和竞争力。
混双赛事李娜在混双赛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包括:•2015年悉尼国际赛混双冠军•2015年纳斯达克公开赛混双冠军•2019年南昌公开赛混双冠军可以看出,李娜在比赛中非常擅长和搭档共同发挥,她的混双成绩也较为突出。
国际比赛成绩大满贯赛事作为一位世界级选手,李娜在大满贯赛事中的表现一直非常出色。
近5年来,她在各大满贯赛事中取得了许多好成绩,主要包括:•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2014年美网女单冠军•2015年法网女单八强•2015年温网女单第二轮可以看出,在李娜的职业生涯后期,她的状态表现非常稳定,取得了2个大满贯冠军,并且在其他大满贯赛事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她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网球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大满贯女单冠军得主。
其他国际比赛李娜在其他国际比赛中的表现也较为出色,可以看出她的职业生涯后期状态非常好,取得了多项冠军和亚军,主要包括:•2013年悉尼国际赛冠军•2013年迈阿密公开赛冠军•2013年罗马公开赛亚军•2014年加拿大公开赛冠军•2014年辛辛那提公开赛冠军•2015年迈阿密公开赛亚军•2015年多哈公开赛冠军可以看出,李娜在其他国际比赛中也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诠释了中国网球“强人出自华夏”的精神。
总结李娜在近5年的国内外比赛中表现非常出色,成绩突出。
网球论文 (1)
2013年澳网李娜决赛发球与接发球阶段技战术统计分析(笑嘻嘻笑嘻嘻笑嘻嘻笑嘻嘻)摘要:李娜,亚洲第一位单打大满贯得主,中国网球第一人,在2013年澳网比再次获得单打决赛亚军。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李娜在13年澳网决赛中的发球和接发球阶段所使用的技战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技战术特点,从而给教学和训练一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李娜;2013澳网;发球;接发球;技战术Abstract:Li Na, the first Grand Slam singles winner in Asia, China's first tennis people in the 2013 Australian Open runner-up again than to get singles final. Using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d Tactics Li Na in the Australian Open final in 13 years, serve and return of serve stag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explore their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us to teaching and training som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Keywords: Li Na; 2013 Australian Open; serve; then serve; technical and tactical0前言李娜中国家喻户晓的网球明星,亚洲第一个大满贯单打冠军,世界排名前二的网球单打女选手。
对李娜201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的技、战术分析
的竞 技 状态 良好 , 发 挥 比较稳 定 。
表 1 李 娜第 一发 球落 点统 计
节做得 比较 好 。在 第二 轮 比赛 中李 娜接 发球 制胜 分 为
6 分, 对 手为 9分 ; 接 发非 受 迫性 失 误 李娜 为 1 2分 , 对 从第 一发 球 ( 简称“ 一发” ) 入 界率 ( 1 s t s e r v e s i n ) 手为 1 7分 。接 发 球 得 分 率 李 娜 为 4 1 . 1 1 , 对 手 为 4 6 . 3 1 9 / 5 , 其 中李 娜 接 一 发 得 分 率 为 2 8 . 5 7 9 / 6 , 远 低 于
8 2
体
育
成
人
教
育
学
刊
第 3 O卷
比赛 的前 半 段李 娜在 竞 技 状 态 上 率 先 超 过对 手 , 但 随 后 马泰 克很 快进 入竞 技 状态 且势 头不 断上 升 。在第 二
另 由表 1 可 以看 出 , 在 第 一 轮 的 比赛 中李 娜 第 一 发球 落 点主要 集 中在 平 分 区 的外 角 轮 对 阵 加 里 奎 斯 的 比赛 中 ,
双方 整 场 比赛 均 没 有 AC E球 出 现 , 这 也 远 低 于 李 娜
以往 比赛 发 出 AC E球 8 的 比例 。在 第 二 轮 对 阵 马
泰 克 的 比赛 中 , 双 方 均有 3记 AC E球 , 且 都 在 第 1发
模 糊 描述 , 为 了更 清 晰地 分 析 李 娜 与对 手 在 技 战术 方
面 的差 异 , 以下 对 各项 技 战术进 行详 尽 的分析 。
上还有 待改 进 , 特别 是 在 发 球 角 度 和速 度 上 必 须 具 备 其一 , 或者 两者 兼有 。
201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李娜技、战术研析
1 . 2 . 1 、文献资料法 查阅 《 网球运动教程》及有关网球单
打 技 战术 等 方 面 的文 献 资料 2 1 篇 ,为 本 研 究提 供参考 依据 。
比例的非受迫性 失误;随着个人年龄及身
果表 明 : 李娜 整 体技 战术 水平 上 升 了新 台
阶,发球 、接发球的技 术环节进步显著 , 但同时具有 不稳定 因素;发球具有落点选
择 的 多 变及 战术 应 用 的针 对 性 特 质 ; 网 前 得 分 率 高 ,取 得 制 胜 分 的 同 时伴 随 着 一 定
入决赛的 同时,也将 自身排名提升到世界 第五 。作为亚洲人种的李娜,能保持如此
2 2
1 6 1
1 4 2 3 l 2 6 3 6 5 6 4
2 7
1 6 6
1 3 1 5 8 3 4 6 4 4 6
2 4
l 6 l 1 6 7
1 3 9 1 3 7 6 7 3 8 6 5 5 0
非 受 迫性 失误
l 5 9
1 3 7 1 1 1 6 3 2 7 0 5 1
3 l
1 5 2 1 6 1
1 3 5 O 9 2 6 4 1 3 2
1 9
1 5 3
1 3 2 4 9 3 4 5 0 3 8
3 5
l 7 9
5 0
1 6 9
3 5
1 7 9
5 6
1 6 9
3 3
1 7 1
6 3
l 7 3
2 5
探析李娜在2013年年终WTA总决赛发球上网战术
摘要 : 本研 究对 李娜在 2 0 1 3年的 WT A年终 总决赛上进行 的五场比赛 的发球上 网战术进行 统计分析 , 发 现李娜在 本年度发球 上 网战术使 用较 多且 比较有效 。 期望通过研 究给网球迷们一 个新的看点 。
关键词 : 李娜 2 0 1 3 WT A 总决 赛 发 球 上 网战 术 1 、 研 究对 象 和 方 法 1 . 1 、 研 究 对 象
表 2 李娜 发球 上网次数
这是此论文最重要的研 究方法之一 , 通过 录像观察进行定性研 了一个很大 的突破 。如表 2 所示 :
究, 然后收集原始数据做 精准 的数据统计 , 尤其是 对研 究 内容 的大 量数据统计 , 经过分析 、 整合 、 计算后得出最终结论并进行汇 总。本 文数 据资料来源 于 I N T E R网提供 的 2 0 1 3 WT A年终总决赛 小组循 环赛 三场 ( 李娜 V S 阿扎伦卡 , 李娜 v s 埃拉尼 , 李娜 V S 扬科维奇 ) , 半 决赛 一场 ( 李娜 V S 科维托娃 ) , 决赛一场 ( 李娜 V S 小威廉姆 斯 ) , 共 计五场 比赛进行慢放 、 逐一观察 、 逐步统计 , 并 按照各指标 的统计进
根据研究 的需要, 对高校球类教研室的专家教授进行深入细致 度 、 节 奏会 更 快 , 发球 上 网 战术 会 是 技 术 上 的 一个 趋 势 , 如 果 不 能 很
好 的使用上 网战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进一步取得 更好 的成绩 。 但 是在本届 的 WT A年终 总决赛上 。 李 娜在发球上 网战术 的使用上有
而且分在 白组 的阿扎 伦卡 、 扬科 维奇 、 埃尼拉最近几 年也都排名前
参考文献 :
【 1 】 王学华. 我 国网球 运 动与世界 水平 的差距及发 展对 策【 J 1 . 山
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李娜技战术特点分析
指标 高 于 全 部 对 手 ; 5 ) 李娜 的 心 理 素 质 成 熟 , 在 逆 境 情况 下 能 够保 持 自 己的 技 战 风 格 。李 娜 的技 战 术水 平 全 面
而成熟, 已具 有冠 军 气 质 。
关键 词 : 澳网; 李娜 ; 战 术
中图分类号 : G8 4 5 . 2
展 开耐 心 的反 击 , 最 终顺 利 以 6 —0 / 7 —6 ( 5 ) 战 胜
对手 , 成为 首个 晋级 澳 网 3 2强 的 球 员 。 对 李 娜 最
得 大胜 , 连 续 第 二 年 打 进 半 决赛 。这 是 李 娜 生 涯
第 六 次 闯进 大 满 贯 四 强 , 也 是她 自 2 O 1 o年 起 5年 内 第 4次 杀 进 澳 网 的 四 强 。 半决赛 中, 李 娜 在 次 盘 抵 挡 住 布 沙 尔 的 疯 狂 反扑后 , 李 娜顺 利 以 6 —2 / 6 — 4取 得 最 后 的 胜 利 ,
连续第 二 年打进 澳 网决赛 。万众 瞩 目的女 单 决赛 在罗德 一拉沃 尔 球 场 打 响 , 比赛 双方 分 别 是 已 经 有过 两次 决赛 经 验 的 4号 种 子 李 娜 和 2 4岁 的 斯
洛 伐 克 黑 马 齐 布 尔 科 娃 。虽 然 在 首 盘 一 度 浪 费 发
大考验 出现在 第 三 轮 , 对 手是 赛 会 2 6号 种 子 、 捷 克 左 手 名 将 萨 法 洛 娃 。 本 场 比赛 对 李 娜 来 说 无 论 体育学院 , 湖北 孝 感 4 3 2 0 0 0 ; 2 . 孝 感 高 级 技 工 学校 ,湖 北 孝 感 4 3 2 0 0 0 )
摘 要 : 运 用 统 计 分 析 和 视 频观 察 等 方 法 分 析 了李 娜 在 2 0 1 4年 澳 网 的 七 场 单 打 比赛 的 技 战 术 特 点 , 结 果 显示: 1 ) 李娜 的 一发 成 功 率 、 一 发 得 分 率 及 AC E S球 方 面 都 明 显高 于 对 手 , 双误少于对手 ; 2 ) 接 发球得分率除 了 第三轮与对手接近外 , 其他 几 轮 都 明 显 高 于 对 手 ; 3 ) 底 线 技 术 稳定 , 善 于主动 变化, 连续 进攻 能力强 , 除 第三轮 外, 李娜 的底 线 主 动得 分 能 力及 非 受 迫 性 方 面 明 显 优 于 对 手 ; 4 ) 李娜的截击技术扎实 , 敢于主动截击 , 截 击 技 术
2013年李娜澳网、美网技战术比较分析
竞技与训练 l S p o r t s A n d T r a i n i n g l
2 0 1 3 年李娜澳 网、 美 网技战术 比较分析
口 李鹏远 岳筝 隆吉 贤( 福 建师 范大 学 福建 福 州 3 5 0 1 0 0)
摘要 : 运 用录像观察等方法对李娜在 2 0 1 3年澳 大利亚 网球公开赛和 美国 网球公开赛 两个 系列赛 中的技战术进行对 比分析 , 从李娜在 两 个 系列赛中的数据分析他在 比赛 中的优 势和 不足 。研 究结果表 明: 在2 0 1 3年 美国 网球公开赛的赛事 中, 李娜 的发球 、 网前截击技 术较澳 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有 了明显的提 高, 但 一发成功 率有所下降 ; 相持 对攻阶段优 势增加 。建议 , 李娜要根据不 同的对手 和场地的特点制定与 之 相 对 应 的技 战 术 安 排 。 关 键词 : 竞 技 体 育 网球 女 子 单 打 技 战 术
1 、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键 词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 查阅 ,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 2 ) 录像观察法 。通关对李娜在 2 0 1 3年澳大利亚 网球公开赛和
2011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克里斯特尔斯技战术分析
2011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克里斯特尔斯技战术分析摘要:2011年澳网中,李娜的表现不错,频频出现非常漂亮的对攻以及非常精彩的得分,李娜在网前得分上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但另外一方面,李娜在失误上的数据比对手高很多,在非受迫性失误上面,李娜多出对手克里斯特尔斯14个。
最终,李娜以1-2遗憾错失大满贯冠军。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录像观察等方法对李娜在比赛中的得失分进行统计,分析李娜技战术的特点,为李娜今后的比赛和训练提出指导性意见。
同时,也为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李娜;克里斯特尔斯;技战术;分析比较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以2011年澳网公开赛中李娜与克里斯特尔斯的比赛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期刊网以及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等与本研究有关的相关文献和资料等,把握当今世界网球优秀女子单打选手技战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为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1.2.2 数理统计法通过对2011年澳大利亚的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李娜对克里斯特尔斯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1.2.3 录像观察法通过对比赛录像观察统计,获得技术战术数据信息。
1.2.4 比较研究法对两位选手三盘比赛技战术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
2李娜与克里斯特尔斯的对抗基本数据分析2.1李娜与克里斯特尔斯基本数据对照(见表1)表1李娜与克里斯特尔斯的对抗基本数据分析选手国籍年龄转入职业时间持拍手反手类型李娜中国29 1999 右手双手反拍克里斯特尔斯比利时28 1998 右手双手反拍由表1可以看出,李娜和克里斯特尔斯转入职业联赛的时间相差一年,年龄相仿,甚至两位选手的持拍手和反手类型都一致,两位选手的击球风格很相似都是都是底线进攻凶狠的球员,所以两位选手在比赛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战术来制约对方。
2.2李娜与克里斯特尔斯发球技术比较(见表2)表2李娜与克里斯特尔斯发球技术统计项目李娜克里斯特尔斯一发成功率69 of 96 = 72 %56 of 86 = 65 %一发得分率36 of 69 = 52 %37 of 56 = 66 %二发得分率11 of 27 = 41 %12 of 30 = 40 %ACES球11双误4 3发球是网球基本技术之一,也是网球比赛中唯一由自己掌握,不受对方影响的重要技术,是当今优秀网球运动员克敌制胜的强有力的武器。
2011年法网冠军李娜与外国优秀女子选手的比赛技术统计分析的开题报告
2011年法网冠军李娜与外国优秀女子选手的比赛技
术统计分析的开题报告
首先,我们将对2011年法网冠军李娜与外国优秀女子选手的比赛技术进行统计分析。
这包括比赛中使用的技术、得分情况、出错次数、接
发球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数据。
比赛中使用的技术涵盖包括正手、反手、发球、截击、下旋球等各
项技能。
通过对比李娜与对手在技术上的应用与得分效率,可以对双方
的优劣势进行初步评估。
得分情况是衡量选手比赛表现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将对双方在
不同得分板块的表现进行分析,包括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短球得
分率、网前得分率以及破发点把握率等方面。
出错次数反映了选手在掌控比赛中的稳定性。
选手的失误率在比赛
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会对比赛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我们将对双方在关
键比分下的失误数据进行分析。
接发球能力是获得比赛胜利的一项重要技能。
我们将对双方在对手
发球时的接发球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一发接发得分率、二发接发得
分率以及反手接发得分率等方面。
身体素质也是比赛中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将对比双方在速度、力量、耐力、敏捷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双方的体能素质情况。
以上数据分析将有助于评估李娜与外国优秀女子选手在2011年法网的比赛表现,为我们深入研究李娜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提供数据支持。
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的技术分析
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的技术分析盛丽平【摘要】以中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李娜的发球技术体系进行统计研究,并得出结论和建议,对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3页(P96-98)【关键词】网球;李娜;技术分析【作者】盛丽平【作者单位】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临沂2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7网球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
1885年网球运动开始传入中国,进入21世纪,我国的网球运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新时期的中国女子网坛出现了新局面,此时一位女子网球运动员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她就是中国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李娜。
由于李娜近几年的成绩突出,李娜的网球技术风格也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李娜技战术打法风格的研究也被视为网球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
鉴于以前各国专家的研究经验,针对个体技术的研究本身也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本文对李娜在2010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的5场中外同场网球比赛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完成其得失分规律的分析,并与2010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中进入中网四强的其他三位国外运动员进行对照分析,来完成对李娜中网技术特点的分析与研究,总结李娜中网比赛的技术特点,建立较为客观的李娜网球技术理论体系,为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以参加2010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的中国女子单打选手李娜同场竞技的五场比赛及进入中网四强的其他三位国外选手为研究对象。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影片拍摄法、录像统计法、比较研究法,对李娜中网同场竞技的比赛及进入中网四强的其他三位选手的比赛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汇总,使用Excel软件对论文中样本的统计数据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统计学处理。
1.李娜中网发球区域与发球技术的运用分析网球跟其他隔网对抗类运动项目一样,发球是每一个基本竞技单元的开始。
法网女单冠军李娜技术特点分析
作者: 章翔
作者机构: 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出版物刊名: 体育文化导刊
页码: 69-7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竞技体育 法网 李娜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对参加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的128名运动员的比赛技术进行专题研究。
主要结论:决定女子网球比赛结果的6个因子是发球速度因子、得分能力因子、发球得分能力因子、一发稳定性因子、破发能力因子及网前得分能力因子;李娜的一发和二发平均时速、得分能力、一发和二发得分率、破发能力和网前得分能力已经具备世界一流水平;一发稳定性是李娜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李娜的发球最快时速有待提高。
建议:提高李娜包括上肢力量在内的全身力量;进一步强化李娜发球的稳定性,尤其是二发的稳定性。
李娜四次大满贯决赛之技战术运用特点及启示
李娜四次大满贯决赛之技战术运用特点及启示
王开永
【期刊名称】《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6)001
【摘要】对比李娜四次大满贯决赛数据,多方位分析在不同的比赛环境,面对四位不同技战术类型的世界一流选手,李娜的技战术特点和临场心理特点变化,探究其惊艳大满贯带给中国网坛的启示: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并重,做强基础,提升我国网球的职业化程度;输出引进,聚世界资源,凝世界智慧,促进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重视成功效应,引进国际职业赛制,提升中国网球的世界地位.
【总页数】5页(P78-81,116)
【作者】王开永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体育部,广东广州5103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5
【相关文献】
1.李娜与克里斯特尔斯澳网决赛技战术运用研究 [J], 贾勇
2.李娜与克里斯特尔斯澳网决赛技战术运用研究 [J], 贾勇;
3.李娜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技术统计分析--以2013年四大满贯、中网、WTA年终总决赛为例 [J], 任波
4.职业网球竞赛规则时间控制的变化启示——基于2017年"四大满贯"规则变化和
ATP首届新生力量年终总决赛的规则变化的思考 [J], 王在森
5.2018年世界跆拳道大满贯总决赛周俐君技战术运用分析 [J], 阳玉婷;吴建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澳网女子单打决赛李娜技战术分析
2014年澳网女子单打决赛李娜技战术分析
谭小强
【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5(005)031
【摘要】通过对李娜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的技战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为我国网球的教学、训练以及比赛提高提供理论的参考依据.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李娜是底线进攻型选手,底线的对攻能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本次比赛中李娜也敢于去大胆的尝试网前技站术才或许分数,但其稳定性仍有待提高.(2)李娜在发球技战术的方面比对手更具威胁性,充分利用了自己所拥有的优势,从而施展自己全面的和力量型的打法,掌握比赛的主动性.
【总页数】2页(P212-213)
【作者】谭小强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湖北武汉 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5
【相关文献】
1.2014年澳网李娜VS萨法洛娃技战术分析 [J], 李亚楠
2.2014年“乒乓球世界杯女子单打决赛”李晓霞技战术分析 [J], 荣芳芳;张彦可
3.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与齐布尔科娃在比赛中技战术的统计分析 [J], 杨春涛
4.2011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克妈的技战术分析 [J], 周露露;程红艳;
5.为2019年澳网公开赛女子单打决赛大坂直美与科维托娃发球技战术分析 [J], 王秋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技战术特征分析
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技战术特征分析
叶明飞
【期刊名称】《福建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李娜与比赛对手在决赛中运用的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李娜技术全面稳定,战术运用合理,在场上的统治力强;心理素质好,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和双误与对手无明显差别,但二发得分率、ACE球、制胜分和总得分均比对手高许多,经检验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这些因素都是李娜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为中国女网和广大网球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3页(P34-35,38)
【作者】叶明飞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江苏南京 2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5
【相关文献】
1.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与齐布尔科娃在比赛中技战术的统计分析 [J], 杨春涛
2.2013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技战术比较分析 [J], 姜全;笪秀佳
3.2013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对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技战术比较分析 [J], 姜全;笪秀佳;
4.2014年澳网女单决赛李娜与齐布尔科娃技战术统计分析 [J], 王丽平;余群
5.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李娜技战术特征分析 [J], 李晓峰;莫裕醒;郭永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志翔2002[2]在《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指出:网球比赛中既要主动攻击得分,也有利用对手的失误得分,利用不同的技术变化赢取比分,把握住关键球的得分。一场高水平的网球比赛胜负往往取决于最后的几分的争夺,因此对最后关键球的把握至关重要。
吴云2005[3]在《从世界网球运动员的特点看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对策》一文中对当时世界优秀网球选手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及技战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他们的体能水平都很高。在技术上能很好的做了很大的改进,表现为战术的灵活多变。总结出了国内先手在训练和比赛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
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开 题 报 告
题 目:李娜四大满贯技战术打法特点分析
姓 名:
学 研究方向:小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导师姓名:
2013年 12 月 19 日
一、选题论证
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网球运动起源于12世纪末的法国,14世纪中期传入英国,成为英国上流社会流行的娱乐运动项目,因其流行与上流社会,加之场地和器材的价格与特殊性被人们冠以“贵族运动”之称谓。19世纪70年代英国制定了网球比赛规则并举行了第一次温网男子比赛,标志着网球运动迈进了竞技时代。网球运动于19世界80年代传入我国,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建国前网球发展非常缓慢,尽在少数大城市中有所开展。从20世纪初20年代到中期的20多年间,我国网球选手仅参加过6次的戴维斯杯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成立了网球协会,但因国内政治与经济原因发展比较缓慢,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网球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近几年我国网球竞技水平不断缩小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李婷、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女子双打冠军后,我国竞技网球全面兴起,也标志着我国网球的竞技水平迈入了世界水平,并逐渐被国人认识和接受。从此中国网球运动员活跃在国际各大网球公开赛中,并不断有惊人的战绩出现。晏紫/郑洁于获得2006温网和澳网两大世界网球赛事的冠军;2008年中国女子网球队冲进联合会杯四强,郑洁冲进温网女子单打四强,李娜冲进29届北京奥运会女单四强;2010年郑洁、李娜进入澳网四强;2011年李娜获得WTA顶级巡回赛冠军,同年澳网赛亚军;2011年李娜获得法网女单冠军,成为获得网球赛事大满贯冠军亚洲第一人。李娜圆梦大满贯对中国竞技网球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也在世界网球竞技运动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开启了中国竞技网球迈入世界前列的打好趋势。
陈正,刘青等2005[4]《世界网球女双发展趋势及我国网球女双发展对策》一文中指出了当时女子双打技术发展的趋势,对国内和世界优秀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特点,打法风格进行了对比研究,阐明了国内女子网球双打存在的主要差距及不足,对训练的策略及发展方向提供了建议。
何彩娟,彭枧贵2010[5]《李娜网球技战术发展趋势》通过2007、2008奥网,2009美网李娜与辛吉斯、马乔斯卡、斯齐亚沃尼的比赛录像进行了技术统计分析,得出:整体上李娜的技术指标呈现提高的趋势,技术风格上有了较大改变凸显出敢于尝试的不同方式的打法特点,但在截击球、上网的意识方面与国外选手相比还存在差距。李娜技战术的稳定发挥、稳中求变求胜的特点为她网球职业道路奠定了基础。
2.2 关于网球竞技战术的研究
国际网球联合会2005[6]《高级教练员手册》书中详细的介绍了网球比赛运动员的战略技术,比赛中影响成绩的诸多因素,战略战术在网球单打比赛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比赛的五种情况下使用合理的战术。基本战术和技术在打成功率上的应用,网球单打战略的外界影响因素,对网球比赛和训练如何进行战术的训练与分析等内容作了详细的论述。书中强调:“注重生物力学原理的作用及有效运用战术是网球技术动作的一种重要方法。网球运动员的击球技术与战术意图相结合并依附于战术意图,技术是战术的基础,为战术而服务并服从于它。教练员在施教中要注重将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训练集中在生物力学原理的分析和战术意图的培养上,把网球技术视为战术运用的基础和战术有效实施的评价。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近20年来有关网球运动的研究资料的查找,主要集中在网球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战术打法的训练及运用以及有关的训练比赛心理、生理和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涉及网球运动教学、训练、比赛、运动损伤及营养恢复的各个方面。关于网球技战术打法特点相关的研究总结如下:
2.1 关于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
李娜取得的一系列战绩,增强了国人对竞技网球运动的信心和勇气,使得更多的中国人了解网球、热爱网球。也充分说明中国不但在女网双打上能获得冠军,单打照样能获取冠军,中国在网球运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网球强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随着国内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体育向“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现代网球呈现出了更高的职业化、商业化、国际化,各大世界网球赛事的影响力及奖金的不断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世界高水平选手的参与。随着老牌选手:辛吉斯、海宁等相继退役,女子网球世界第一开始轮流坐庄,冠军更趋悬念,竞争更加激烈。当前世界网球界的中生代莎拉波娃、伊万诺维奇、巴托丽等表现状态不稳定,新生代科维托娃、沃兹尼亚奇、阿扎伦卡、拉德万斯卡等选手虽时有惊人表现,但又不够成熟,世界女子网球的霸主地位不明显。我国网球老蒋李娜从技战术打法上越来越成熟成为世界顶级选手强有力的选手。但我也要看到中国与世界网球强国相比较整体水平依然不高,能在世界高水平比赛中崭露头角的选手实为少数,男、女网球选手后备力量逊色。如何实现网球强国,真正迈入世界行列还需要进行不断探索长期奋战的过程。因此本论文重在探索我国选手李娜取得四大满贯的成功表现中寻求成功经验,和网球比赛中的技术和战术运用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从技术发挥、战术的运用后找到得分点和失分点规律,并结合当前我国女子网球选手的特点提出训练、比赛的可行性经验及技战术打法需要完善的建议对策,从而为我国优秀运动员及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