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教学专业硕士培养目标
体育教学专业硕士培养目标体育教学专业硕士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理论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体育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包括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科学、体育教学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专业知识和理论,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体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具备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
2. 掌握体育教学方法和技能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技能,包括体育教学设计、教学计划编制、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这些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实际教学训练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体育教学的各项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研究和创新能力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体育教育研究和创新工作。
学生需要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等方式培养研究能力,并在实践中积累创新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综合运用能力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综合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
通过实际教学操作和实践项目的参与,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不同的教学场景,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创新。
5. 培养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够在教育领域中与他人进行有效合作,并且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
学生需要在课堂合作、实践项目等环节中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和技巧,并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创新,具备综合运用及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体育工程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工程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403Z2一、学科简介体育工程学( Sports Engineering)是一门新兴发展中的以体育为核心的多种工程学加入的边缘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涉及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材料工程、生物工程与生物力学、检测与控制技术等多学科边缘交叉领域。
近十年来,体育工程学蓬勃发展,已渗透于体育运动的各个项目之中。
从国内外体育工程学的发展来看,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工程技术与体育运动学相结合,开发、设计、制造体育器材,应用工效学,评定体育器材性能,优化器材设计,使人与运动器材得到最佳的配合。
体育工程学的主要特征是体育与其它工程学科的交叉,又有别于各专门的工程学科。
运动工效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研究人体的解剖、生理及心理特征、能力及限制与人体运动的关系,然后将结果应用于运动器材、运动装备、运动环境等的设计与开发上,以配合与优化人的运动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及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运动工效学需要体育科学、运动人体科学、医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各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协作,这也是该学科的特色和创新所在。
体育运动是运动参于人员和运动装备(衣、鞋、帽等)、运动器材(自行车、帆船等)、周围物理环境(运动现场温度、湿度、光线、声音等)和人员环境(运动现场队友、对手、观众、裁判等)的相互关系。
研究这种相互关系以获得最优的运动成绩或健身效果是运动工效学的具体内容。
运动工效学的研究方向在我国尚属新兴领域,它的理论与应用能够帮助提高运动参于人员的运动能力、创造佳绩与减少运动损伤,有利于群众健身运动中的合理使用运动器具,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最终提高全民健身效果。
本学科研究生毕业后可到高等院校、体育科研院所和运动队工作,也可到企事业单位工作。
二、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体育工程学科领域,既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科学研究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解决科学领域中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日期】2005.03.15•【文号】学位[2005]8号•【施行日期】2005.03.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学位[2005]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军队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现将设置方案印发给你们。
有关试点工作的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附件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附件二:关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说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二OO五年三月十五日附件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改革和完善体育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决定在我国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体育专业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教学与训练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熟悉体育领域重大实际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实际工作。
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具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
五、入学考试采用初试和复试相结合的办法。
初试实行全国联考,复试由招生单位单独组织。
入学考试着重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考核。
六、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紧密结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突出技能培养,强调应用能力和体育素养的提高。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教育硕士培养方案(2010)
教育理念与教育发展
0451002105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0451002106 Juvenil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0451002107
Research Method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教育 2 能力
板块
0451002108 0451002109
课程与教学论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现代教育技术专题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opics
学位论文进入答辩环节,须组成不少于 5 人的答辩委员会。在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 必须至少有 1 名相当于副高职称的相关专业中小学专业教师或教研人员参加。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同意者,授 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十、校外实践基地情况
本专业建有相应的校外实践基地,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32 √
教育学院 2
等
教育 1 素质
板块
0451002102 0451002103
英语
English 教师礼仪与沟通艺术 Teacher’s Etiquette and Communication
Arts 人文教育与艺术鉴赏
Hale Waihona Puke 0451002104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Art Appreciation
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全文)
我国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全文)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3-0142-03我国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在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和改革浪潮的强烈冲击下所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
譬如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如何加强德育工作的问题,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问题,还有研究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知识的结构问题,另外像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究竟是以掌握知识为主还是以掌握研究技能为主的问题等。
这些问题都应引起体育学科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关心和重视。
本研究抽样调查我国华东、华北、华南、华中及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培养研究生的体育院系以及单科体育研究生处(院)。
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 人才培养现状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1)个人发展目标在关系个人发展目标所调查的9项指标中,从研究生导师的问卷调查统计中发现,导师认为研究生在学习期间个人发展目标重要性排序是: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运动技能,前3项指标占总数的81.8%。
而研究生对于个人的发展目标,按重要程度排列依次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运动技能、道德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前3项指标占到总数的93.1%。
从这两个频数分布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生个人的发展目标情况与导师的期望目标存在着差别,而这种差别的存在正是由培养目标的不同价值观所造成的。
导师主要注重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硕士阶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自身则更注重实际的效果,希望学习能够给他们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所以把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看的很重。
因为这两个因素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点上师生间达成了共识,可见,在硕士研究生教育期间应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社会需求目标与个人的需求目标不同,研究生与导师在关于对社会需求目标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
体育学一级学科(040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040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爱国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系统掌握体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独立从事本方向教学、训练、科研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5.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二级学科与研究方向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体育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等4个二级学科理论与实践体系。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研究方向特色鲜明,部分研究领域在海南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民族学生体质与学校体育”方向着眼于研究海南黎、苗等少数民族学生体质与学校体育相结合,根据海南特色,增强学生的体适能。
“体育旅游、休闲与健康”方向主要着眼于热带海岛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体育与旅游进一步融合,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面向国际旅游岛培养体育类人才。
体育教育训练学着眼于特色体育课程的构建与体育教学改革,实现体育人才培养的转型。
下设两个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方向是关于科学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运动训练与管理水平。
“体育教育与学科教学论”主要是研究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含微格教学),为海南基础教育、竞技体育、社会经济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有两个研究方向:“体育保健与康复”方向主要研究人体运动训练与健身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为科学合理的运动及健身提供指导。
“体质评价与健康促进”着重培养从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与研究、运动医务监督、康复和健身指导等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英文版)英文文档内容:Sports Specialized Master"s Degree Training ProgramThe sports specialized master"s degree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dvanced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ir chosen field of sports.The program typically lasts for two years and includes both coursework and research components.Coursework: Students will take a series of courses designed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sports theory and practice.Courses may include sports psychology, sports nutrition, sports management, and sports coaching, among others.Students will also participate in practical training, such as internships or coaching experiences,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 real-world settings.Research: Students will conduct research under the guidance of a faculty member.This research may focus on a topic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area of interest within the field of sports.The research will culminate in a master"s thesis, which will be defended in an oral examination.Admission requirements: Applicants must have a bachelor"s degree in a relevant field, such as sports science, physical education, or kinesiology.Applicants must also demonstrate a strong academic recordand a passion for sports.Graduates of the program will be well-prepared for careers in sports coaching, sports management, sports nutrition, and sports psychology, among other fields.They may also choose to pursue further academic study at the doctoral level.中文文档内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在所选择的体育领域内更加专业。
成都体育学院培养方案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外语 体育学概论
体育史 体育社会学 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方向的专题研究
当代管理思想评介 奥林匹克运动 中外历史 竞技运动概要 体育管理实务 形式逻辑学
中外文化史专题 问题经济学研究 体育新闻编辑与评论 体育广告策划与行销
体育宣传学
45 2.5
24 1.5
136 8
二、 研究方向
1、体育史 2、奥林匹克运动 3、体育基本理论 4、体育管理 5、体育经济 6、体育旅游 7、社会体育 8、体育新闻 9、国际体育问题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 3 年。原则上用 1.5 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 0.5 学年左右完成教学实习及其它任务,用不少于 1 学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2、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严格按照《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执行。 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须经导师签署意见、所在系(所)同意并报研究生 部(院学位办)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
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 《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实施细则》进行。
八、学术讲座与学术会议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应不少于 40 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为 26 学分(公共学位课 12 学分 专业基础课 6 学分 专业课 8 学分),选修课 14 学分。一般 16-18 学时为 1 学分。
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考试成绩必须达 76 分以上(含 76 分)。硕士研究 生必须修满全部学位课程,且达到规定的学分。选修课在我院所开研究生课程中 选修,可跨学科专业、跨课程类型任选,选修课程可视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
外语 体育保健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运动效果的生物学评价 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方向的专题研究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所属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名称:体育学专业代码:0403二级学科名称: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代码:04030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代码:040302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代码:040303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代码:040304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在体育、健康及相关领域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健身指导、科学研究及管理服务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教育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勤奋学习,严谨治学。
掌握本门学科所需要的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正确的学术倾向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熟悉本学科学术上的动态和新成就,了解其发展动向,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育教学、运动训练及专门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熟练阅读本学科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开展学科教学和研究。
4、熟练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
5、身心健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1.体育人文社会学(0403012.运动人体科学(0403023.体育教育训练学(0403034.民族传统体育学(040304四、学习年限1、本学科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且成绩优秀者,可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培养计划者,经批准可推迟半年至一年毕业。
2、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它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
体育学硕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学硕士学位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成为了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
因此,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体育学硕士专业,以培养更为优秀的体育人才。
一、招生对象体育学硕士专业的招生对象主要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体育运动学科或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士。
同时,还需要拥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
在招生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资格审查等相关工作。
二、培养目标体育学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体育人才;2. 培养具有深厚的体育学理论基础和广泛的运动技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3. 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三、培养内容体育学硕士专业的培养内容分为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创新性实践活动两部分。
(一)专业课程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学基础理论、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科学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等,其中,强化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生创新性实践活动研究生创新性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术讲座、学术论坛、实验室和场地实践、实习和企业调研等。
通过实践活动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
四、毕业规定按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毕业生必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及实践活动要求,并通过一系列考核和论文答辩,才能获得体育学硕士学位。
在毕业后,毕业生可以通过在高等院校、体育产业、公共机构、企业等领域从事教学、研究、管理、指导等多种职业,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我国国际形象作出积极贡献。
总而言之,体育学硕士学位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具体的学术所学为重点,以科学的教育模式为主导,以针对性的实践操作为基础,为培养适应我国体育事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体育人才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指导方案,是打造我国体育学人才队伍的重要保障。
课程与教学论(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体育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向之一。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是体育教育的根本构成和核心构成,它主要研究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根本原理和问题,其中包括: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特征、本质和规律;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根本模式;体育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实定;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体育课程与教学的组织;体育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体育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等。
它是理论与实践、教材与教法、目标与手段整合的理论性、应用性、操作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研究是学校体育教育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是教育研究中的根本领域和核心领域。
近些年来,我院将健康教育的诸多内容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体系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在体育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体育健康教育原理与方法手段的研究;体育健康教育实践技能的研究;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等方面在国内处于理论体系完整、实践体系独特的领先地位。
二、培养目标培养在现代体育健康教育理念指导下,能够从事高等体育院系体育教学论的教学及科学研究,能胜任高等、中等学校体育教学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工作的研究型、应用型、创新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严谨求学的态度和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系统掌握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根底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进行体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了解国内外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开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具有独立从事现代体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4.具备应用计算机进行中英文文字处理和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论是以教学论和体育学的边缘学科为核心、集理论性和应用性寓一体。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体育学院前言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不平凡的三十年,正处在一个由规模到质量提高的转型时期。
在这一时期的研究生教育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育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还要面临规模扩张后带来的保证质量的巨大压力。
为了优化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我校于2007年开始启动了硕士生培养方案修订(制定)工作,并从2008级开始执行新的培养方案。
本次修订(制定)以增强硕士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以拓宽培养口径,扩大自主选择,加强实践教育,突出研究训练为主要策略,以加强硕士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为目标。
新方案要求各专业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制定科学、清晰、明确的培养目标,特别要求对各专业的人才培育类型(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和适用部门作基本的说明;强调一方面要处理好课程学习、论文研究、实践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力求课程学习、论文研究、实践教育齐头并进,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努力体现“尊重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要求将课程学习与研究训练、实践教育有机整合,提高课程学习环节的效益;引导教师改变对硕士生学位论文的评价取向,要求重点考察学位论文是否让研究生受到全面系统的研究训练。
本次硕士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制定)工作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硕士生培养方案是我校硕士生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开展硕士生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我们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培养方案。
与此同时,硕士生培养方案有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际的操作检验不断地予以完善。
因此,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听到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使我校的硕士生培养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9年1月15日东北师范大学关于修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对我校硕士生(不含专业学位研究生,下同)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体育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020205)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开拓和创新能力的,能在体育产业领域或经济部门从事产业经济实际工作、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与行为自律意识,有顽强拼搏的事业心、实干精神及严肃的科学态度。
2、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在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科研、教学、训练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并能进行基本的会话。
应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初步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了解运动技术的基本原理。
5、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体育产业政策研究;2、体育产业经营;3、体育市场营销。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学习期间,前一年半为课程学习时间(包括文献阅读和教学实践),后一年半为实践、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时间。
研究生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一般不得提前毕业或延长在校学习时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种。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
硕士生至少修满38学分方能申请学位,其中公共必修课12学分,专业基础课8学分,专业课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
体育教育训练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体育学二级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代码:040303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位点的学科带头人刘学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广州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大学体育学学科带头人。
他年富力强,学风正派,创新能力强,曾多次出访欧洲国家,熟悉国内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规律,先后主持、参与完成或正在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10余项,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较高的知名度。
目前本学位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17人。
另有现任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常委1人,国家级裁判员7人,国家级教练员2人。
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知识结构均较合理,且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学术研究队伍。
本学位点设有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和现代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两个研究方向。
近年来,本学位点的主要学术骨干面向当前我国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及体育事业发展对高级体育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结合新时期高等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在把握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紧密围绕在体育教育和训练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集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较为丰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部分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的影响。
近五年来,本学位点的学科梯队成员以适应我国和广东经济、社会及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先后在国内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教学光盘等20余部(本),承担研究课题近50项,其中省部级10余项,厅局级20余项,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并获得市级教学优秀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优秀成果奖2项。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广泛的人文社会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较为精深,具备一定体育技术技能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以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为主,能广泛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规格:1 全面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与实干精神。
2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交叉学科基本知识,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言,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言阅读专业外文资料,硕士论文答辩前通过大学英语六级(其他外国语种达同等水平);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4 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加修一门本科术科课程;非体育专业的同等学力研究生另须加修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5身体健康,具有一门或一门以上的体育术科专业特长。
二、本专业总体概况、优势与特色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点是2000年经过全国评审,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2002年正式开始招生。
本学科是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成长性最好、实力最为强劲的学科之一,是湖南师范大学首批重点建设学科。
本学科拥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全职教授和副教授,并在国内外特聘了一批知名的兼职教授,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体育学院依托这些研究力量,完成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社会科研基金课题、教育科研基金课题,出版了多部专著和教材,发表高质量论文数10篇,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多项。
本学科是体育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学和历史等相交叉的综合性二级学科,学科点可以借助学校多学科硕士博士点及其人才优势,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多个方向进行高层次复合人才培养。
目前,本学科以体育学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与经济、体育文史、体育伦理学等方向为重点进行建设,并在这些方向上招收交叉学科专业研究生。
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优化探讨
1 研 究对 象 与方 法
析
以河 南 省 的河 南 大学 、河南 师范 大 学 、郑 州 大 学 、郑 研 究生培养 方案 中的课 程设置 一般 分为必修 课和选 修课 。 州 大学体 育学 院四所 院校 的体 育教 育训练 学学术 型硕 士研究 其中必修课包括公 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 目的是 为硕 士研 其 生课 程设置情况 为研究对象 。运用文献 资料 、问卷调 查 、 数理 究生提供必要 的基 础理论知识及认识世 界的工具和方 法 ,为学 统 计 、逻 辑分析 等研 究方法对 相关 资料进 行分析 综合 和归纳 习专业课 打下必备 的基 础I z I选修课 旨在拓展 研究生 的知识领 整理 。 域【 。
2 01 2年 ( 2卷 ) 2 第 第 5期
博硕论坛
河 南 省 体 育 教 育 训 练 学 学 术 型 硕 士 研 究 生 课 程 设 置 优 化 探 讨①
张 建 华 ( 淮 学 院体 育 系 河 南 驻 马 店 黄
430 ) 6 00
摘 要 : 用文 献 头 、 远 调查 藩 、 理 统 计 法 和 逻 辑分 析 等研 究 方 法 对 河 南省 体 育教 育 训 练 学 学 术型 硕 士 研 究 生 的 培 养 年 限 、 数 课 程 设 1 等 方 面 进 行 对 比 分 析 , 出存 在 的 问题 , 罔隶 体 育教 育 训 练 学 学 术 型 硕 士 研 究 生 的 培 养 提 供 理 论 参 考 。 找 为 关 键词 : 河南省 体 育教 育训 练学 学 术型 硕士 研 究生 课程 设 工 中 图分 类 号 : G8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号 : 0 5 2 1 ( 0 ) 9 a 一 0 6 0 2 9 — 8 2 1 0 ( )0 0 — 2 3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能够从事体育学术研究、体育教学、运动队教练或者体育科技产品研发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体育人才。
具体要求包括: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奉献精神。
2、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和系统的体育专业知识,拥有一项及以上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学科外文文献的阅读,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向
1、培养方向1—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与社会发展(尹国昌、李爱民、钟建伟、黄福华)
体育经营与管理(朱桂林?、徐国根、张军献、李先长)
体育文化研究(罗林、程其练、刘欣然、项建民、郑国华)
2、培养方向2—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身心适应(黄文英、殷晓旺、丁伟祥、詹晓梅)
运动生理生化(李江华、聂晶)
体能与康复(郑松波、王炜)
3、培养方向3—民族传统体育学
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李先长、王晓明、郎永春)
民俗体育研究(朱桂林?、洪熊、刘磊)
民族传统健身原理与方法(程其练、郑松波、徐美琴)
4、培养方向4—体育教育训练基础理论
体育信息化(郭开强?、詹晓梅、聂晶、袁艳)
体育教育训练的生物学基础(黄文英、李江华)
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尹国昌、谢彬、曹烃、刘建坤)
5、培养方向5—体能类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程其练、周美芳、何耀昕、黄达武?)
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王次农、王燕、邱达明)体操是体能类吗?
专项体能项目教学理论与方法(饶永辉?、戴永冠)
6、培养方向6—球类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罗林、林蔚、李爱民、陈志丹)
足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朱桂林、虞勇、贺新奇)
球类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万仲平、郭开强、邓朝辉、杨德敏)
三、学制
学制3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最短学习年限原则上不得少于2.5年。
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五、必修环节
XXX
(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应说明时间安排和基本要求,体现专业特色)
六、文献阅读
XXX
(各学科对硕士生在读期间的文献阅读量提出明确要求,把文献阅读情况作为硕士生中期考核淘汰的重要指标,结合学科特点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和办法。
各学科应列出反映本学科学术传统和国内外研究前沿动态的必读和选读著作、文献及主要学术期刊的目录,在列文献阅读清单时,须分为一级学科范围内必读文献目录和一级学科下设各培养方向必读文献目录两部分,详见附件二)
七、中期考核
1、考核内容
参照《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中期考核与筛选暂行规定》对硕士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
德品质、科研能力、文献阅读等方面进行中期考核。
2、考核形式
按照培养方向由培养方向导师组进行集体考核
3、考核时间
考核时间一般为研究生第三学期
4、考核要求
(1)考核分为优秀(不超过10%)、合格与不合格。
(2)考核不合格者不能进入论文开题,需在下一学期再次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之后方能进行论文开题。
(各学科应把文献阅读作为中期考核的重要内容,未通过文献阅读环节,不能进入论文阶段)
八、科研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需要完成下列科研成果之一方能申请学位:
1、以第一作者(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一篇;
2、主持校级科研课题、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排名前三名)或者国家级科研课题(排名前五名);
3、获得院级竞赛一等奖、校级竞赛三等奖及以上、省级竞赛前八名或者参加国家级竞赛;
4、在学院组织的研究生学术论坛上主讲的学术报告获得优秀;
5、国内外学术会议专题报告或者会议论文获得二等奖及以上;
6、中期考核获得优秀;
7、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排名前三);
8、出版学术专著(排名前五);
9、获得校级科研奖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研奖项(排名前五)或者国家级科研奖项(参与者);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评审与答辩等几个关键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1、学位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熟悉本学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掌握国内外研究前沿和热点,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学术兴趣的基础上提出。
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选题。
2、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
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见《江西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若干规定》。
开题时间为研究生第三学期末,由各培养方向确定具体时间并进行集中开题。
论文开题报告不合格者需1个月之后再行提出申请,由各培养方向负责人审核之后决定是否再次组织召开开题报告会。
3、论文中期检查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每个月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各培养方向应在硕士生第五学期组织论文中期检查,中期检查不合格者由培养方向导师组提出处理意见。
4、学位论文预答辩
在硕士生学位论文送审前一个月(一般为3月中旬)由各培养方向组织本方向硕士生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规范等方面进行评议。
学位论文预答辩不合格者由培养方向导师组提出处理意见。
5、学位论文评阅
硕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经导师认可后,才能进行专家评阅。
论文评阅实行校外双盲审制,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评审实施细则》。
6、学位论文答辩
评审通过的学位论文可以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
由各培养方向安排集中答辩。
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7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相应导师资格的人员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原则上由校外具有正高职称的人员担任。
研究生导师不能担任自己所指导的硕士生的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具体要求详见《江西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进展报告和中期检查,评审和答辩等要求)
十、培养方式
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个人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充分发挥导师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集体指导和团队培养的优势,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引导和促进硕士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2、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
研究生导师既要发挥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的教育作用。
导师应为在学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备注: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体现《关于修订学术型硕士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所要求的“十个学术创新载体”(指繁荣学术氛围的“2个平台”、教育国际化的“3个1工程”和学术能力培养的“5个1标准”)。
附件一:XXX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附件二:体育学学科经典文献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
说明:“适用范围”填:XXX一级学科必读或一级学科下设某个培养方向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