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掌握好三点养好淡水白鲳鱼
掌握好三点养好淡水白鲳鱼
淡水白鲳是近几年从美国、香港等地引进的新品种,由于它适应范围广、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骨骼少、无肌间刺、肉质细嫩、市场销路好、因此很受渔民欢迎。
淡水白鲳,形状如鳊,但肉厚如鲤,属优质鱼类,既可单养,也可混养,养殖方法和技术与普通鱼类没多大差别,但根据近几年科研单位和养殖户实践,有三点必须注意:
一、放养规格要适宜如与四大家鱼混养,以投放4厘米左右的鱼苗为宜,每亩投放量为150尾左右;如果单养,规格可适当提高,每亩投放量1500尾左右。
投放过多则影响生长,过少则达不到理想的效益。
二、适宜阔水面养殖淡水白鲳属底栖性鱼类,常活动于下层水体,喜欢群居于有草的地方。
据对比试验,投放在大水面中的鱼苗比投放在小水面中的鱼苗长得快。
淡水白鲳最适宜大水域、湖泊养殖,即使不投精料,4个月也可长到0.5千克。
三、对农药特别敏感四大家鱼常使用的敌百虫液、马拉硫磷等都能引起白鲳鱼中毒,因而在养殖和套养白鲳的水域,使用农药特别慎重,否则会造成中毒死亡,但可使用漂白粉。
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淡水白鲳为食用及观赏鱼。
其肉质鲜美、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耐低氧、易捕捞,可单养也可混养。
一、生活习性淡水的鲳栖息在中、下水层,具集群性,能耐每升0.48毫克低氧;适宜pH值6.2~7.5。
生长温度为21℃~32℃,最适生长温度是28℃~30℃。
不耐低温,夏花鱼种饲养水温必须在17℃以上,杂食性。
二、人工繁殖长江流域一般10月中下旬进行亲鱼培育。
选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有余热水处建亲鱼培育池。
室外池1000~15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2米,水温保持在20℃以上,放养量每1000平方米180~370公斤。
室内保温池面积50~200平方米,水深1~1.5米,水温保持在20℃~26℃。
静水池放养密度以每立方米2~3公斤为宜,有温流水条件可增加到5~7公斤。
池中放养水葫芦、绿萍等。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能低于25%,日投喂量为鱼体重1%~3%,饲料投喂在食台上。
淡水白鲳最适催产水温为25℃~28℃,长江流域一般5月份进行加温催产。
根据性腺发育情况,选择成熟亲鱼注射催产剂。
注射一般晚上进行。
注射催产剂后亲鱼体色由银白转为浅黑、雌雄鱼”咕、咕……”叫,互相追逐,此时可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
受精卵放于孵化桶内孵化,孵出鱼苗经约1个多月培育成夏花鱼种。
三、养殖技术商品鱼养殖一般采用池塘单养、池塘混养和在鱼种池中套养三种方式,其中单养管理方便、经济效益较显著。
一般5月底6月初室外水温达到要求时才能放养。
每1000平方米水面可同时配放占总载鱼重量1/5的鲢鳙鱼。
投喂量一般为鱼重的4%~6%。
水温下降要及时起捕上市。
江浙地区一般10月底后起捕或入温水保种。
越冬鱼种规格大、放养成活率高、生长快,但由于越冬保种成本高,保种数量也受条件限制。
成鱼塘中每100平方米可混养淡水白鲳150~300尾,在**家鱼产量的前提下,可生产出75~150公斤淡水白鲳商品鱼。
由于淡水白鲳对药物较为敏感,所以在投放淡水白鲳鱼种前约15天,用0.5×10-6~0.7×10-6浓度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防锚头鳋。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技术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技术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能耐低氧,食性杂,可摄食有机碎屑、水草、浮游动植物、螺蛳等,也喜食配合饲料,产量高,生长速度快,当年鱼苗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养成商品鱼。
池塘准备池塘面积5~10亩,水深2~3米,PH值6~7,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最好配备增氧机和水泵各1台。
清塘消毒冬季排干池水,曝晒池底。
苗种放养前10天每亩用生石灰125~150公斤清塘消毒。
待残毒消失后,进水1米深,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培肥水质,水体透明度保持20~25厘米。
苗种投放水温20℃以上时才能放鱼种。
一般放苗时间为5月中旬,不得迟于5月底。
将淡水白鲳早繁夏花(体长3厘米左右)先暂养,进行强化培育鱼苗体长5厘米左右时投放到成鱼池养殖。
选择晴天中午放苗,每亩放800~1000尾,苗种进池前用3%~4%的食盐水消毒。
每亩搭配放尾重20~50克的鲢鱼苗200~300尾、尾重10~20克的鳙鱼苗100尾,还可放适量小规格鲤鱼、鲫鱼、团头鲂、异育银鲫、罗非鱼等。
饲料投喂池塘主养淡水白鲳以投喂精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左右,每天投喂3~4次。
在适温范围内,日投喂量为在池鱼体重的8%~10%,水温低时适当减少投喂量;淡水白鲳尾重0.5公斤以上时,日投喂量可减少到在池鱼体重的2%~3%。
每隔2~3天补充投喂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青饲料和动物下脚料。
水质调节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鱼摄食、括动和水质变化等情况。
池水不宜过肥,水体透明度低于30厘米时应换水,水温低于20℃时调节投喂量。
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阴雨或闷热天气发现鱼浮头,要立即开增氧机或加注新水。
鱼病防治鱼病防治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
淡水白鲳对敌百虫非常敏感,当敌百虫浓度在0.2毫克/升时即会死亡,因此防治鱼病禁止使用敌百虫;淡水白鲳对硫酸铜、漂白粉等有较大的耐受能力,防治鱼病可以选用这些药物。
《特种水产养殖学》-2名特鱼类养殖-4 第四章 淡水白鲳养殖
第二节 人工繁殖
一、亲鱼的选择和培育
体重2~4kg,体质健壮。避免近亲。
亲鱼的温室培育
水温控制21~26 ℃。 放养2~3尾/m2为宜。 饲料蛋白质含量30%,日投饲量为亲鱼体重的2~3%。 另外,还需适当投喂麦芽、青菜等青饲料。 亲鱼培育后期,投饲量增加到体重的8%,并早晚冲水。
二、亲鱼的人工催熟
500~600g后备亲鱼4~5尾/ m2
2~3kg亲鱼1尾/m2
3、鱼种消毒:亚甲基蓝0.2mg/l,10~15分钟。 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
三、管理 1、水温控制:24 ℃以上。
2、饲料及投喂 蛋白质含量28~30%,分上、下午投喂,投喂量占鱼体 重的1%左右。 3、水质管理:换水;混养罗非鱼。
第四章 淡水白鲳养殖
鱼类养殖
二、生活习性
是一种热带鱼类,生活适温范围18~35℃,最适生长 温度28~30 ℃ ,繁殖水温25~28 ℃ ,当水温降至12 ℃以 下时全部死亡。
喜微酸性水,PH5.6~6.4;耐低氧0.48mg/l,4~6mg/l
生长良好;耐盐性较高,在5~10‰的水中生长良好。 三、食性
四、人工孵化
1、孵化用水处理:经80~120目筛绢过滤。
2、孵化水温28~30 ℃ ,
PH6.5~7.5; D.O4~5mg/l 3、孵化时水的流速大于四大家鱼的流速。
4、出膜时间:水温27.5~29.5 ℃时,22h孵化出膜。
第三章 苗种培育
一、鱼苗培育
1、鱼池条件:1~2亩为宜,弱酸水,水温25~30℃ 。清 塘要彻底。
四、出池
1、不需拉网锻炼; 2、选择适当的天气;
第六节 疾病防治
一、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防治:2mg/l硝酸亚汞浸泡1~2小时;或2~5mg/l亚甲基蓝全池泼洒。
养殖淡水白鲳的日常管理经验
养殖淡水白鲳的日常管理经验
1、饵料品种
一种以东北黄豆直接投喂。
另一种以颗粒饲料投喂,颗粒饲料蛋白含量在32%以上,后期的饲料要增加脂肪含量。
2、投喂方法
黄豆的投喂方法为一天下池检查三次以上,吃完即添加,日投喂量以24小时吃完为原则。
颗粒饲料采用投饵机投喂,鱼种放养后要根据天气、水温等情况投喂充足的饵料,特别是6月份,水温升高,鱼体重增加,适时增加投饵量,投饵量的控制以鱼吃饱,没有鱼在投饵机前争饵为原则。
3.日常管理
鱼种放养后,注意水质变化,前期每半月加水一次,6月份鱼吃食量增加,排泄物增多,水质容易恶化,每星期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公分,鱼池水色保持“肥、活、嫩、爽”。
适时开动增养机,后期池中载鱼量增大,遇到天气变化,要早开增氧机防止鱼浮头。
要勤巡塘,勤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掌握鱼的吃食情况。
4.鱼病防治
混养池塘4月25日,淡水白鲳放养前杀虫、消毒。
养殖过程中主要的病害就是肠炎,用氟笨尼铐浸泡黄豆或拌入颗粒饲料中投喂三天,即可见效。
5.收获
淡水白鲳易捕捞,用网拖第一网可以捕捞池中的90%,再捕两网池中基本可以捕完。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管理要点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管理要点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和易捕捞等特点,因其肉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淡水白鲳养殖技术要点,供参考。
一、淡水白鲳鱼种的放养1、鱼种质量要求。
放养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鳍条齐全、无畸形、无伤病。
2、淡水白鲳鱼种放养。
淡水白鲳鱼种放养规格为1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1000尾/亩左右,放养时间在5月上旬。
3、鲫、草、鲢、鳙鱼夏花放养。
鲫鱼夏花的放养规格为600~70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左右;草鱼夏花的放养规格为200~30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左右;鲢、鳙鱼夏花的放养规格为100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
放养时间在7月上旬。
二、淡水白鲳的投喂管理方法为便于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减少饲料浪费,养殖池塘内需搭建投饵台,设置4米×6米食场,使用投饵机投喂。
饵料选用通威牌鳊鱼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0%,日投喂量为池鱼总体重的10%左右,前期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中、后期日投喂4次,上、下午各投喂2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喂量的60%。
饲料投喂应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并根据水温、天气、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灵活掌控。
三、淡水白鲳病害防治一是用生石灰清塘;二是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消毒鱼种,以防带病原入池中;三是每7天用漂白粉对食场及周边消毒处理1次,以防细菌大量滋生;四是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水消毒1次,以防病毒性或细菌性鱼病的发生;五是定期投喂用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大蒜素等制成的药饵,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鱼病的发生。
四、淡水白鲳的起捕销售8月淡水白鲳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全部起捕上市。
因淡水白鲳喜欢群居和群游,且又生活在下层水域,一般第一网就可捕获70%左右,通常拉3网就可捕出90%~95%。
值得注意的是,在捕捞时可在围网中间加上长15米左右的大眼网(三到四指),以免鲫、草、鲢、鳙鱼受伤,并力求将淡水白鲳捕尽。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怎么养?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淡水白鲳怎么养?淡水白鲳养殖技术淡水白鲳怎么养?【常见问题】淡水白鲳怎么养?【专家解答】淡水白鲳以其肉质好、生长速度快、粗养易管、市场销量大等优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但由于淡水白鲳属暖水性鱼类,生长适温为15~30℃,当水温低于12℃或高于36℃时,都会引起死亡。
所以,淡水白鲳鱼苗越冬应把握好以下技术要点。
1.场地选择选择淡水白鲳越冬的池塘,必须是能保持水深1.5米以上,最低水温(1月份)能保持12℃以上,面积1000~2000平方米,水源方便,阳光充足,能避北风的场地更好。
2.防寒棚的搭置普通池塘(指无温泉水的塘),淡水白鲳越冬都必须搭置防寒棚。
目前,大多数养殖户都用小镀锌管加角铁焊制成半月形状,固定在塘堤上,然后在架子上覆盖尼龙薄膜即成。
防寒棚一般搭建在池塘靠近北面的位置,棚面积约占全塘的1/2至2/3。
并在防寒棚下面投放一些稻草。
这样,当寒潮袭击时,鱼苗可集聚于乱草丛中取暖。
上述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雨雪天冰雹或雪花直接落入鱼塘中,惊动鱼群,使之受伤。
3.日常饲养管理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即11月下旬到次年2月下旬),饲养管理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春片的成活率和整体经济效益。
所以,管理应注意:(1)饲料投喂。
当水温在20℃以上时,饲料的日投喂量应把握在鱼体重的4%~5%,分上下午投喂;一般将花生麸或含粗蛋白30%以上的饲料,浸泡后使用。
当水温在15~20℃左右时,每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3%,下午投喂即可。
水温低于15℃不必投饲。
饲料应投喂在防寒棚内固定的位置上,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放。
(2)水质管理。
由于冬季气温低,池塘中的新陈代谢缓慢,所以,池水易变清,往往透明度大于30厘米。
此时,池塘中应适当投放些经发酵后的鸡粪或猪粪,使水质变成“绿、嫩、爽”;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即可。
4.病害防治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危害较大的病害主要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病。
(1)水霉病。
此病由于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后,水霉动孢子入侵伤口,吸取鱼体皮肤的营养而迅速生长;菌丝一端像树根一样吸附在鱼体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暴露在体表外面。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四、日常管理坚持经常巡塘,观测水质变化情况,夏季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秋季每隔7~10天加注新水1次。
晴天中午可开增氧机l一2小时,增加水中溶氧量;阴雨或闷热天气时,一旦发现有鱼浮头,要及时开增氧机或加注新水。
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5~9月为淡水白鲳的发病季节,要定期与四大家鱼一样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水消毒,预防鱼病发生,此外,在鱼池边可养浮萍等漂浮性水生植物,可作为鱼类饲料,亦是高温季节鱼类避萌场所,并能起到增加水中溶氧量,防止水质过肥及调节水质作用。
五、病害防治淡水白鲳抗病力强,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
水温在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等。
越冬期间,淡水白鲳还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1.小瓜虫病〔病原和病症]病原为多子小瓜虫的幼体或成体。
病鱼体表出现大量黏液,严重感染时,在水中呈白云状。
同时,背鳍、尾鳍基部有充血现象。
[防治方法](1)鱼种进池前,镜检鱼的体表及鳃,发现有小瓜虫时用2毫克/升硝酸亚汞溶液浸浴1~2小时。
(2)用0.l毫克/升硝酸亚汞溶液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续3天。
(3)越冬池水温应保持在24~27℃,盐度保持在0.5~1。
2.白皮病〔病原和病症]病原为白皮假单胞菌。
病鱼起初体表、背鳍、尾鳍、额部轻微发白,发白之处,鳞片一碰即脱落。
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游动缓慢,或头朝上、尾朝下挂于水面。
发病到死亡时间短,3天内死亡率可达60%以上。
〔防治方法〕(l)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损伤。
(2)用1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3)用12.5毫克/升浓度的金霉素溶液或25毫克/升浓度的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30分钟。
(4)越冬时水温应控制在25~27℃,池水盐度为0.5~l。
3.腐皮病〔病原和病症〕病原为细菌。
病鱼皮肤发炎,严重时鳞片脱落,肌肉腐烂,呈圆形,游动缓慢,失去平衡,不久即死亡。
淡水白鲳鱼养殖技术
淡水白鲳鱼养殖技术
养殖淡水白鲳鱼的时候,要在鱼池的建设、饲料的投喂、水质的管理等方面着手。
池塘水深要在1.5米以上,有防寒棚,饲料以花生麸、黄豆粉配合牧草等进行投喂,保持水质的绿度和肥沃,不要随意使用药物干扰鱼池。
淡水白鲳鱼怎么养殖
1、建设鱼池
淡水白鲳鱼是一种温带亚热带的鱼种,对于低温的抵抗能力很差,因此养殖淡水白鲳必须要做好防寒的处理,搭建一个防寒棚防止冷风吹袭池塘,鱼池最好坐落在避风向阳的地方,水深不能低于1.5米,且周围不宜有施工地点。
2、投喂饲料
淡水白鲳鱼饲料的投喂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天要投喂两次,投喂量一般是在鱼群体重的百分之五左右,使用花生麸、豆粕、黄豆粉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精料和一些牧草、油麦菜等青绿饲料进行混合投放,定时定点定量。
3、管理水质
水质的适宜与否对于淡水白鲳鱼来说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冬季气温低的时候,池水由于微生物新陈代谢缓慢可能会变得清亮起来,此时要及时投放一些发酵后的鸡粪等,让水质恢复绿嫩清爽的状态,透明度不宜大于20厘米。
4、注意事项
在淡水白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池水中可能会出现水草枯萎、浮游生物死亡等现象,此时应以更换水体,保持食料洁净为主,不能贸然下池摸索或是贸然的使用药物,旁边的土地也不能使用药物,否则药剂透过土壤浸入池塘有可能造成鱼群全部死亡。
淡水白鲳养殖经验总结
淡水白鲳养殖经验总结
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拓展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本人在多年的养殖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淡水白鲳养殖新模式,供大家参考。
养鱼: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技术
1、塘口位置的选择
塘口位置一般选择在水源好,无污染源的地方。
例如在藕塘附近,鱼塘的肥水可供藕塘利用,经藕塘净化的水可供鱼塘使用,形成循环,减少排放。
2、鱼种的投放
鱼种投放原则是:品种少、密度稀、规格大。
放养品种只有花白鲢、淡水白鲳和黄金鲫。
具体是,花白鲢:规格500克/尾,密度50尾/亩;淡水白鲳:规格150克/尾,密度500尾/亩;黄金鲫:规格50克/尾,密度100尾/亩。
3、养殖管理
①饲料投喂
养殖过程中不投喂颗粒饲料,只投喂黄豆和小麦。
②鱼种消毒
鱼种进塘时,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分钟,达到杀虫消毒的效果。
淡水白鲳养殖期间很少发生病害,减少了杀虫剂和消毒
剂的使用,保护了养殖水环境。
③日常管理
由于放养密度低、经常加换水,养殖期间很少使用到增氧机,降低了养殖成本。
4、经济效益分析
此模式的特点是零排放、低耗能、环境友好,养殖出来的商品鱼品质好,非常受当地饭店和钓鱼爱好者的欢迎,价格比一般商品鱼高出3元/公斤以上,亩经济效益在3500元以上。
鲳鱼养殖方法与技术
鲳鱼养殖方法与技术
鲳鱼怎么养殖
1、建设鱼池鲳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淡水鱼类,对池塘基本上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的鱼池经过处理之后就能够养殖鲳鱼,即使是混养,也可以在4-5月左右放入鲳鱼,但要注意鱼池深度不宜过深,2米以内即可,且在放入鱼苗之前最好消毒一次。
2、准备食料鲳鱼是杂食性的鱼类,从植株的碎屑到小鱼小虾到浮游生物都能吃,因此为了使人工养殖的鲳鱼能够快速的生长壮大,最好是使用豆粕、鱼粉、骨粉、面粉、玉米粉等进行混合制成颗粒食料为鲳鱼投送,注意定时定量定点投放。
3、水体调整鲳鱼是一种能适应较为恶劣的环境的动物,但是如果水体经常性的出现长期缺氧的情况,就有可能会导致鲳鱼因为缺氧而不吃食,因此要及时为其进行增氧的工作,并在夏天时定期换水加入新水,保持水体的相对洁净和生态环境稳定。
4、疾病防治如果是主要或是专门养殖鲳鱼的鱼池,由于这种鱼类的抗病能力强,鱼种规模巨大,基本上不会出现一般的疾病肆虐的现象,是不用特别注意的,在日常的养护中即便使用药物也要用专用的鱼药,绝对不能使用一般的农药。
【养鱼】淡水白鲳养殖经验总结
【养鱼】淡水白鲳养殖经验总结淡水白鲳是热带性鱼类,在江苏省不能自然越冬,鱼种需保温越冬,水温要求达到20℃以上,最好是23℃以上。
汤泉地区地下热泉水源丰富,水质符合养鱼水质标准,常年水温在23℃以上,采用温泉水搭塑料大棚的方式进行淡水白鲳鱼种越冬,养殖技术成熟,下面向大家介绍。
1、养殖条件越冬塘底有丰富的地下热泉水,面积3~10亩,水深3~5米,鱼种下塘前必须进行整塘消毒。
配置3kw叶轮式增氧机,每亩两台。
养鱼:草鱼养殖销售一条龙,年销1.3个亿2、鱼种放养进池时间应按排在9月底以前结束。
放养规格是200尾/斤左右,放养密度是30万尾/亩。
合理搭配少量的花白鲢,以充分发挥饲料效能和调节水质,进池时,用30ppm的浓度高锰酸钾药溶40分钟,杀灭体表及鳃部寄生虫。
3、养殖管理淡水白鲳的越冬管理,主要是水温、水质、饲料投喂及防病的管理,在越冬期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适当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淅,同时要注意到水温的相对稳定,一次换水不宜过大,通常1/5,不超过1/4。
必要时泼洒水质改良剂。
养鱼:四种常见鱼饲料配方②及时清除残饵、粪便、杂物和死鱼,保持越冬环境的卫生。
③使用膨化配合饲料,饲料的蛋白含量要求在28%~30%左右。
④因是集约化养殖方式,越冬的中后期,增氧机应保持24小时开机。
4、鱼病防治淡水白鲳在越冬期间病害较少,但在水温较低时(21℃以下)鱼体受伤不易恢复,也易被细菌感染发病,极易得小瓜虫病而造成死亡,应引起注意。
定期使用0.7ppm硫酸铜亚铁合剂与1ppm漂白粉交替使用进行鱼病预防。
养殖增值服务。
淡水白鲳养殖的池塘条件、放养前需做哪些准备
淡水白鲳养殖的池塘条件、放养前需做哪些准备
淡水白鲳养殖是目前的一个热门产业,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而市场的青睐,很多朋友有养淡水白鲳的想法。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养殖淡水白鲳需具备哪些条件,供参考。
一、淡水白鲳养殖的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排灌方便、池埂坚固、淤泥较少、池底平坦,面积以10亩左右为宜,水深1.5~2.0米。
养殖池塘要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并配备增氧、抽水、投饵等机电设备。
二、淡水白鲳放养前准备
1、清塘消毒
冬季抽干池水,清除池内杂物和过多淤泥,冻晒池底,使有机物得到充分分解。
春季进行池底平整,淡水白鲳鱼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75~100千克/亩,方法是加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菌和野杂鱼。
2、投施基肥
待药物毒性消失后,向池内注水50~80厘米深,然后投施基肥。
一般投施经发酵的畜禽粪(以鸡粪为佳)等有机肥,投施量为300~500千克/亩,培育基础饵料生物;3~4天后追施em菌、单细胞藻类激活素等,增强培水、净水效果。
待池塘水体中有大量浮游生物出现时,选择晴好天气放养淡水白鲳鱼种。
在养殖过程中,若发现水质变瘦,可适时追肥,一般施尿素、硫酸铵、过磷酸钙,投施量分别为1千克/亩、1.5千克/亩和1~1.5千克/亩,可多施硫酸铵类,以有效调节营养盐类的平衡,利于快速提高水体肥力。
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其作用是增加池塘营养物质,培育浮游生物、附着藻类、底栖动物等,为鱼种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养殖淡水白鲳苗种进池越冬的管理
养殖淡水白鲳苗种进池越冬的管理
1.越冬池准备
面积600~1500平方米,池深1.5米,池水南京浦口区地区为温泉水,呈微流入池,进水管10厘米,池底淤泥厚10厘米。
干池消毒后,进水。
每池配备三千瓦增氧机两台。
2.白鲳苗种放养
放养前三天停止进水,使越冬池水温与池塘水温接近,温差在2摄氏度以内。
南京地区一般9月底10月初起捕鱼苗,鱼苗用亚甲基蓝0.2ppm药浴10~15分钟后,进越冬池越冬。
每立方水体放养180尾左右。
3.投饵
白鲳入池后投喂蛋白含量在30%以上的浮性饲料,每日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4%。
4.日常管理
越冬期间,水温控制在26~28摄氏度,水流量稳定。
定期取样,检查鱼体生长及摄食情况,并镜检病虫害。
越冬后期,池中载鱼量增加,开动一台增氧机,除投饵时24小时不停机。
5.越冬规格控制
淡水白鲳强食能力强,个体生长悬殊较大。
在越冬养殖期间,宜采用少量、定点、长时间投喂方式,避免了白鲳规格过分悬殊,并且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
每立方水体一般可出池越冬鱼种15公斤左右。
淡水白鲳的养殖设计
淡水白鲳的养殖设计作者:李华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8期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在鱼类分类学上属脂鲤目、脂鲤科、巨脂鲤属。
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为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和亚热带鱼类。
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耐低氧、易捕捞、肉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199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适宜在我国推广的从境外引进的水产养殖优良品种,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养殖中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淡水白鲳的养殖模式(一)鱼苗培育1. 育苗池条件选择水质好、无污染、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池塘,因淡水白鲳易于起捕,池塘规格无严格要求,面积5亩左右,水深1.2~1.5m,池底平坦无杂物,保留淤泥6~10cm。
放养前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并用腐熟的有机粪肥肥水。
2 . 水花放养池塘施肥后,待轮虫繁殖出现高峰时即可放养水花,水花放养前应试水,确保清塘药物毒性消失后再正式放养。
放养时要注意平衡鱼苗袋内与池塘水温,温差不宜超过2℃。
下塘水花要求腰点明显、体质健壮、规格均匀。
每亩水面放养淡水白鲳水花10~20万尾。
3 . 饵料投喂水花下塘后,饲喂豆浆,沿边向池内泼洒,每天4次左右,每万尾鱼苗用黄豆50~100g,浸泡6h后磨浆投喂。
10d后,增投豆饼糊沿边泼洒。
培育后期,增投粉碎的人工配合饲料。
4. 日常管理分期注水,最终使水位稳定在1.2~1.5m。
坚持观察鱼摄食情况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饵料。
若水质较瘦,可适度施肥,使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30cm。
5 . 适时分塘一般经20d左右的培育,鱼苗规格可达2.5~3cm,可分塘进行成鱼养殖或进行大规格鱼种培育。
分塘前需要选择晴天拉网。
(二)鱼种培育淡水白鲳鱼种培育和鱼苗培育相同。
加水施肥,待有大量枝角类及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出现时,即可放入3cm左右苗种进行培育。
放养时要对鱼苗进行消毒。
每亩放养2万尾,经70d左右养殖,即可达到每尾25g左右。
(三)成鱼饲养1. 池塘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白鲳养殖技术
摘要淡水白鲳是广大渔民致富的优良养殖品种,从鱼下塘前的准备、鱼花放养、饲养管理、成鱼养殖和鱼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以期为淡水白鲳推广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淡水白鲳;养殖技术;池塘
中图分类号s965.1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214-02
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和亚热带食用与观赏兼备的大型经济鱼类之一。
由于淡水白鲳具有肉质好、体型大、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耐低氧和易捕等特点,已成为广大渔民致富的优良养殖品种。
现将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鱼苗下塘前的准备
1.1鱼苗池
选择水质好、无污染、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池塘。
面积667~2 001m2,池形要规则,以长方形为好,池深1.5~1.8m,池底平坦而无砖瓦石砾,特别要求淤泥少,保留淤泥6~10cm。
因为淤泥过多,大量有机质分解,水质过肥易老化,容易致使潜伏在淤泥里的小瓜虫破囊而出寄生在鱼苗上,从而暴发小瓜虫病。
1.2清塘
药物清塘应在晴天中午进行,以充分发挥药效和提高药物作用。
实际工作中常用以下2种药物清塘:①生石灰。
池塘留水10~15cm,用生石灰750~1 125kg/hm2化水后均匀泼洒,清塘后毒性7~10d消
失。
因生石灰易吸潮失效,要现买现用。
②强氯精。
清塘时尽量把水抽干,用强氯精15~30kg/hm2化水后均匀泼洒。
清塘后毒性5~7d 消失。
1.3水质培育
适时适量施肥培育水质,为鱼苗提供大量适口饵料。
由于施肥后4~6d才出现轮虫高峰期,因此应在鱼花下塘前4~6d施肥。
施肥以大草(菊科植物绿肥)为主,用量1 500~2 250kg/hm2。
施肥后以水色为绿豆色、池水透明度30~40cm为宜。
1.4试水
鱼苗下塘前应试水,以观察清塘药物毒性是否消失。
操作方法是在鱼苗池中放20~30尾大规格的鲢鱼或鳙鱼(150g以上),若试水鱼在池中存活24h以上,说明池水毒性消失,将试水鱼捕出,即可投放鱼花。
2鱼花放养
2.1鱼花的选购和运输
要求选择腰点明显、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的鱼花。
鱼花的运输以充氧塑料袋运输为主。
用1只40cm×60cm塑料袋,装水5~8kg,装鱼花7~10万尾,充氧封口,可经受24h的运输。
2.2放养密度和时间
放养密度以放鱼花225~300万尾/hm2为宜。
放养时间可选在5~7月,因为此期间水温高,气候稳定,鱼苗生长快,病害少,鱼苗培育成活率高。
2.3鱼花下塘
淡水白鲳鱼在出现腰点的第2天下塘效果好。
因为鱼花太嫩下塘,成活率低。
鱼花下塘最好选择在下午5~6时。
若用充氧塑料袋运输,须将袋放入鱼花池中浸泡15~20min,以减少塑料袋中水与池水之间的温差,温差不宜超出5℃。
放苗时要细心操作,动作不宜过猛。
3饲养管理
3.1饲料的投喂
根据鱼苗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分3个阶段饲养。
第1阶段:鱼花下塘后1~7d,全长0.7~1.2cm,采用新鲜的猪血喂养,每天每万尾用猪血500g,加水沿池边泼洒,分3次投喂(9时、14时和18时各1次);第2阶段:鱼花下塘8~14d,全长1.2~2.0cm,投喂粉碎的花生麸(40~60目颗粒),花生麸味香诱鱼,营养价值高,又可肥水,每天每万尾用量500g,全塘干撒,分2次投喂(10时和17时各1次);第3阶段:鱼花下塘15~50d,全长2.0~5.0cm。
将蛋白质含量的8%左右,分2次投喂(9时和17时各1次)。
投喂坚持“四定”,并根据情况调整投喂量。
3.2分期注水
为了满足不同阶段鱼苗对活动空间、水质、营养等条件的需求,要进行分期注水,这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浅水下塘,即鱼花下塘时水深0.6m左右,以后根据水色和鱼苗生长情况,每隔4~5d注水1次,每次注水10~20cm,水深最后稳定在1.2~1.5m。
注水时必须用密网过滤,以防止野杂鱼
随水进入鱼苗池。
3.3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细心观察水质、鱼苗活动和吃食情况,及时捞出病鱼、死鱼,立即检查,若确诊鱼苗患病,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另外,检查塘埂有无漏洞,排水口是否完好,注意防逃。
3.4及时分塘
经25d左右的培育,鱼苗全长达到2.5~3.0cm时,应有计划地进行拉网筛选分塘稀养,否则会造成鱼苗培育成活率低。
因为鱼苗在培育阶段生长迅速,会出现个体发育不一致,尤其是在投喂量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现象。
如池塘放养全长2.5cm鱼苗50万尾,未及时分塘,培育30d后,只能得全长5.0cm左右的鱼苗10万尾,培育成活率仅为20%。
4成鱼养殖
鱼塘面积0.33~0.67hm2,水深2~3m,放200~300g/hm2的淡水白鲳鱼种1 800kg/hm2,同时搭配花白鲢鱼300kg/hm2(500~800g/尾),每塘应配套3kw增氧机1台,投喂饵料有小麦、玉米、家畜下脚料、豆饼、菜子饼、瓜菜等。
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0%~15%。
5鱼病防治
根据实践经验,当出现病鱼、死鱼时进行治疗,仍会造成30%~40%的损失,尤其是小瓜虫病,易造成暴发性死亡,若不及时抢救,将会导致全部鱼死亡。
因此要重视鱼病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提倡生态防治。
用药物治疗淡水白鲳鱼病时,切忌使用敌百虫和孔雀石
绿。
5.1小瓜虫病
5.1.1发病特征。
病鱼体表、鳍条、鳃丝出现白点,鱼游动迟缓,不吃食,严重时鳞片脱落,鳍条腐烂,鳃丝末端腐蚀。
5.1.2治疗方法。
用0.2~0.4mg/kg硝酸亚汞全池遍洒,1次/d,连续2次,第3天用0.3~0.5mg/kg强氯精全池泼洒1次,并换水1/3。
5.1.3预防方法。
鱼养至全长2.0~4.0cm时特别容易感染小瓜虫病,对于淡水白鲳的小瓜虫病,应以预防为主。
①除分期注水补充新水外,每15d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3,保持水质清新,池水透明度约30~40cm,防止水质恶化;②换水之后用生石灰消毒,每次用量75kg/hm2,使ph值达到7.4左右,对预防小瓜虫病有效;
③鱼养至全长2.0cm时,配养少量比淡水白鲳鱼苗规格小的罗非鱼750~1 500尾/hm2,控制水质,不让水质过肥,净化水体;④用新塘或者当池塘充足时采用轮养的方法培育鱼苗,经济实用;⑤天气突变,大幅度降温或降雨后2~3d,鱼易得小瓜虫病,因此要特别注意观察,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5.2细菌性烂鳃病
5.2.1发病特征。
病鱼体表尤其是鲮条出血,鳃盖上有孔洞,鳃丝溃烂、出血,食欲减退或不吃食。
5.2.2治疗方法。
用0.3~0.5mg/kg强氯精全池泼洒,1次/d,连续2d。
5.2.3预防方法。
每15d用0.1~0.2mg/kg强氯精全池泼洒1次。
5.3车轮虫病
5.3.1发病特征。
车轮虫寄生鳃片,病鱼因鳃部受刺激而极度不安,狂游水面或急剧侧游水底,食欲不振,全体消瘦而逐渐死亡。
5.3.2治疗方法。
用0.5~0.7mg/kg硫酸酮与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6参考文献
[1] 陈荣宁.池塘主养淡水白鲳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89.
[2] 王文彬.池塘主养淡水白鲳增产增收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8(1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