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曝光中国发动机造不好的原因
航空发动机发展的瓶颈
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瓶颈发表日期:2012-11-3 16:32:03航空发动机一直就是中国的软肋。
从周恩来总理在世时评论中国飞机的“心脏病”开始,到现在50多年了。
中国的发动机依然是兵器工业最大的软肋。
不仅仅是你提到的歼击机和大运的涡扇发动机,就是直升飞机的涡轴发动机,中型运输机的涡浆发动机,大型舰船的燃气轮机,中小型舰船和坦克的柴油发动机……无一例外,都是中国的软肋。
航空发动机,更是软肋中的软肋。
与美国至少差距30年,什么意思,差一代到一代半吧。
这个是事实,没有争议的。
但是另外两个问题就有争议了。
一个是这样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另一个是,我们究竟什么时候能赶上去。
其实这两个问题有内在关系的,搞清楚原因是什么,就更好判断什么时候赶上去。
简要提供一些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
落后的原因一:底子太差新中国建国时,工业基础太差。
别说航空发动机,像样的工具钢都没有。
要不是朝鲜战争,中国人用大量年轻士兵的无价鲜血去消耗美国的廉价钢铁,换来苏联人把涡轮喷射发动机的制造技术给我们,中国是不可能在1957年就能生产涡喷-5发动机的。
二:航空发动机工业的涉及面太广虽然同样底子差,同样有文革的挫折,同样有改革开放的机遇,为什么航空发动机就是赶不上来?对比之下,中国造电冰箱、电视,甚至造手机、雷达、火箭、飞船都慢慢赶上来了:洛阳光电展上曝光的歼击机最新航电系统直追F22,美国人看了也吃一惊;中国空空导弹专家悠然的说,我们距离美国人,也就10年吧,一脸的骄傲自满;美国官方认为,中国的空警2000,在技术体制先进性上超过了美国现有装备一代。
真的,兵器上,我们很多东西距离美国的差距就是10年。
什么意思,就是至少没有代差。
而航空发动机呢,差一代到一代半。
原因在于,航空发动机工业涉及的面太广了。
设计当年苏联人先后给了中国涡喷-5(用于歼5)和涡喷-6(用于歼6)、涡喷7(用于歼7)的图纸、技术工艺资料和样机,但是有两样东西我们没有得到。
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存在产业不安全因素及政策建议
在 一般 发 动 机 生 产 领 域 外 资 也 正 在 不 断 进 入 中国生 产领 域 。例 如 :德 国马勒 公 司在 中国 重庆 、 南 京 、辽宁 建立 3家 独 资汽 车活 塞 生产 厂 ;美 国霍
20 年 7 07 月在 湖 南衡 阳建 立 了控股 的柴 油机 电控单
汽 车情 报
部件 ,其 价 值 占整 车 的 2 %~ 0 0 3 %。2 0 0 9年我 国汽
车产 量将 达 到 10 万辆 左右 ,是世 界汽 车生产 大 20
百万 台的柴 油机 产量 相 比,远 远满 足 不 了需要 ;一
汽 无 锡 油泵 油 嘴研 究所 虽 然 已开 发 出共 轨 电喷 系
国 。但 中国还 不是 一个 汽车 生产 强 国 。在 汽车 及汽 车 发动 机领 域 ,一些 核心 技术 中方 并未 充 分掌握 ,
大众 占 6 %;广汽 丰 田汽车 发动 机有 限 公司 ( 0 生产 凯美 瑞 、R V A 4汽油 机 ) ,日本 丰 田 占 7 %;韩 国现 0 代在 山东 日照建 立 的威 亚发 动机 ( 山东 ) 限公 司, 有 韩 方绝 对控 股 ;2 0 0 8年 8月 2 2曰菲亚特 动 力科 技 有 限 公司 决定 独 资在重 庆建 立轻 型 柴油机 厂 ,总投
6 %股份 ; 日本 电 万美 元独 资建 立 了共 轨 电喷 工厂 ;美 国亚新 科 公司
中国四代涡扇不行之真实原因
中国四代涡扇不行之真实原因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研究涡扇发动机经历了几十年,是在没有样品、没有实物和数据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
我国研究涡扇发动机是在《有样品》、《有实物》和《有数据》的条件下仿制了二十多年。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我们很多的人还很有理由地说:“我们研究的时间太短?”。
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都愿意报效祖国,也许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只有在国外发挥出来才是真正的人才?我们航空涡扇发动机的耻辱在于:我们都承认我们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四川(624研究所)WS15总师江和甫为我国的涡扇发动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WS15总师江和甫根本没有良好的对策去对应涡扇发动机的寿命设计。
所以,我们现在才无法研制出高水平和高性能的WS-15涡扇发动机。
我感到WS15总师江和甫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他本身没有跳出错误设计理念的迷宫,一直寻求涡轮叶片材料的致命弱点,不去追求自己无能力的寿命设计。
大家可以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现在的材料、研究手段和方法核工业远远高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可现在为什么还是研究不出和制造不出来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那?目前关键的是人有问题,不完全在于我们的基础工业水平。
按照WS15总师江和甫:“目前粉末盘走的流程和美国就差一个挤压,制坯应该有一个挤压设备”我不知道WS15总师江和甫考虑到有相对应的其他方法吗?一个机械工程师,考虑不到这些肯定是设计的失误。
现代的条件下,采用全球协作,我们不可能实现不了挤压的工艺。
我认为问题出现5个方面:1、他们的设计理念和理论一定是出了问题,严重过时了,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只是符合美国涡扇发动机的科普教育理论,不适用我国研究领域大发展的实用技术。
需要知识和理念的更新。
如果我们的理论和理念正确,我人为:2-3年我们有能力生产出高水平的涡扇发动机。
因为有些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
2、我们的设计师们没有现场应对经验。
十足的理性设计,不考虑现实的生产现场、加工方法、工艺应变、工艺优化组合,如何能生产出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3、据网上了解,我们涡轮叶片的很多设计思路本身就是低寿命产品,该产品的生产成型工艺根本没有考虑到粉末盘如何实现挤压流程。
中国航空发动机落后的原因
根据调研与研究,中国航空发动机落后的原因有许多,主要原因有:1、中国整体工业基础仍然较差,无法有力支撑高水平航空发动机研制,航空发动机研制还需要良好的经济基础,虽然中国近年来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但是基础工业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新型材料设计与研发、批量生产制造工艺等等都是关键问题,前苏联解体后,即使是俄罗斯也与美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差距逐渐增大。
美国的F-110-GE-134发动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实现了150千牛的加力推力,而俄罗斯到现在都没有研制出来(AL-41发动机现正研制中,结果不得而知),这也说明经济基础和工业基础对于航空发动机研制至关重要。
2、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一直在模仿、抄袭西方特别是俄罗斯,没有走出自己的技术路线。
至今为止,我国目前已经投入服役的国产航空发动机,没有一台是严格意义上完全独立研制的。
从一型叶片,一个轮盘开始研制,逐渐组成一级压气机转子、一级涡轮;再逐步扩展级数成为基本完整的高、低压气机和涡轮组合;继而组成发动机的核心机乃至于完整的燃气发生器进行试验,最后由此衍生出型号验证机,并最终完善成装备型号——这种事情在中国已公开的航空发动机中还从未出现过。
上游研究的长期欠缺,使我国无法在发动机领域形成扎实详尽的自有理论、试验基础和设计依据、手段。
在型号研制过程中,研制人员不得不参考国外特别是俄罗斯的各型已有发动机,采用相似原则缩放设计甚或是直接测绘、逆向工程,将不同国家不同型号发动机的各个部分进行拼凑整合。
3、俄罗斯航空发动机质量不稳定、可靠性不足已经比较明显,比如俄罗斯AL-31F家族的支承结构和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润滑系统设计可靠性较差,导致我国的歼-10系列战机经常出现事故,其次,材料性能较低、工艺落后,性能方面的设计过时等也时有出现,美国的F-110-GE-134发动机首次翻新期达到大概2000小时,而俄罗斯AL-31F-M2发动机总寿命也不过如此。
美国在1986年开发的F-110-GE-134发动机就装备了发动机全权数字电子控制系统,而俄罗斯的AL-31F-M2发动机才开始使用类似控制系统,而且尚未投入使用。
中国永远学不会俄罗斯的发动机技术?真相打脸了...
中国永远学不会俄罗斯的发动机技术?真相打脸了...中国军工业,最初承接自苏联,大量引进苏联技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苏联的主体地位,中俄又开展了长期的军贸交易。
中国先后从俄罗斯引进苏-30MKK战斗机、苏-35多用途战斗机,而中国歼-15舰载机亦是通过乌克兰获得一架苏-33原型机,进而改进研制了歼-15战斗机。
随着中国军工技术的技术,中国越来越少从俄罗斯大量整件地引进武器装备,但依然难以彻底摆脱对俄制发动机的依赖。
歼-15舰载机中国首批次歼-20隐身战斗机,所采用的发动机,则是俄制AL-31F系列发动机。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从苏俄引进武器装备,而后对其所进行的国产化改造,往往都反超原版,性能大大提升。
曾经,中国以苏俄为师,而今,俄罗斯已开始转而向中国采购核心零部件,包括发动机。
俄罗斯计划建造新航母,却不得不引进中国关键设备,以及中国资本。
歼-20战斗机中俄军工技术正在呈现逆转之势,但俄罗斯似乎还不大愿意承认这种变化。
俄罗斯媒体称,多年来,中国借鉴学习了大量俄罗斯技术,但俄罗斯发动机技术,却是中国永远也学不会的!毋庸置疑,俄罗斯发动机技术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就连美国航天货运飞船也不得不从俄罗斯进口RD-180火箭发动机。
而中国也多年来,从俄罗斯进口过大量发动机。
但要说,中国永远也学不会俄罗斯的发动机技术,那还真是笑话了!RD-180发动机中国发动机技术之所以发展缓慢,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核心的就在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
其次,则在于中国国内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制造工艺短期内跟不上。
然而,中国绝不会放弃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研制。
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初步研制出首款国产WS-10B矢量发动机。
我们承认,发动机技术与俄罗斯有差距,但若要说永远追不上,这是绝不可能的。
此外,由于“产品30”发动机的试飞成功,俄媒开始对外宣称,苏-57战斗机为世界第一强,美国F-22也只能甘拜下风。
然而,有一个事实是,苏-57还停留在测试阶段,尚未服役,距离批量生产,更是遥远。
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现状
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现状
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著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汽车发动机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汽车发动机产量和销量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在技术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是在排放控制、燃油效率、动力性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一些国内品牌企业的发动机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3.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若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汽车发动机行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国内外企业纷纷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和品质管控,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4.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强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鼓励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法规监管,推动汽车发动机行业向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
5.产业链不断完善:随着汽车发动机行业的不断发展,产业链也在逐步完善。
国内企业已经具备了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条,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在市场规模、技术水平、市场竞争、政策环境和产业链等方面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
该行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制约我国发动机发展的关键因素讨论
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因素摘要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之花,又被誉为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其是一种高度复杂精密的热力机械,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发动机。
在航空发动机发展的竞赛中,中国是处在世界二流的水平的。
且距离世界一流的水平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正式拉开序幕。
从开始仿制苏联的发动机,到后来自主研发。
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一步步走来,命途多舛。
虽然如今我国研发的“太行”已装备部队,但问题不断,可靠性不高。
因此,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发展的瓶颈到底在哪。
以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为背景,以及目前世界发动机市场的竞争格局。
我认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制约因素在于经费以及人才和管理。
关键词:中国,航空发动机,制约因素,经费,人才,管理目录引言 (1)1.1研究背景 (1)2.1因素概况 (2)2.2因素分析 (3)2.2.1经费 (3)2.2.2人才 (3)2.2.3管理 (3)3.1因素综合分析 (5)3.1.1经费+人才的不足性 (3)3.1.2经费+管理的不足性 (3)3.1.3管理+人才的不足性 (3)总结与展望 (6)参考文献 (7)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航空发动机是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目前世界上拥有最顶尖技术的莫过于美国。
世界上三家顶尖航空发动机公司,GE,罗罗,普惠。
其中GE,普惠均在美国。
且能够生产大涵道大推力高性能民用涡扇发动机的公司只有GE,罗罗和普惠,能生产的国家就只有美国和英国。
可见美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先进程度。
世界上拥有制造航空发动机先进技术的还有俄罗斯。
苏联未分裂之前,其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可与美国一较高下。
但因为苏联的分裂,其航空产业也被瓜分。
大部分分给了乌克兰和俄罗斯。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虽然目前航空发动机技术进步速度较慢,但其掌握的技术依然属于世界顶尖。
此外,英国与法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也是世界一流,其中罗罗公司就是属于英国。
目前世界上航空发动机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日前,美国GE公司公布了在俄亥俄州Evendale实验室进行的第五代发动机演示画面。
俄称中国没能力为苏27配国产发动机 出口难保障
俄称中国没能力为苏27配国产发动机出口难保障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新闻网12月3日报道,美国航空周刊网站12月1日在评论不久前举行的中国珠海航展时指出,从展品来看,在中国雷达和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新一代歼击机。
中国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第二款国产新一代歼击机FC-31。
从发动机喷烟情况来看,FC-31可能装配了俄罗斯RD-93发动机。
中国暂时还没有能力为本国歼-10B歼击机,或在苏-27基础上研制的其他飞机生产国产发动机,更不用说在没有得到普京同意的情况下向其他国家出口和提供物资技术保障。
中国新歼击机的发动机喷烟情况,就像好莱坞影星亨弗莱-鲍嘉在演艺生涯巅峰时期酷爱的契斯特菲尔德(吉时)牌香烟一样。
雷达和武器则是另外一回事。
轰-6M轰炸机展示期间,周围摆满了整整一系列精确制导武器,其中一些样品还是首次亮相。
本届珠海航展上还有各种各样的导弹装备,包括首次公开展示的CX-1超音速巡航导弹,重7700磅(3800千克),使用冲压喷气发动机,用于杀伤舰船和水面目标。
这种导弹在外形上酷似俄罗斯“缟玛瑙”和印度“布拉莫斯”导弹。
中国新型自行防空导弹系统样品则让人想起了俄罗斯“通古斯卡”和“铠甲”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的设计理念。
更加有趣的是,中国各类导弹实现了统一化。
CM-400AKG空面导弹备受关注,它作为一款超音速反舰导弹,使用SY400战术弹道导弹的战斗部和发动机,而SY400导弹配备的被动雷达导引头,源自B611MR半弹道式反辐射导弹。
B611MR反辐射导弹使用的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则和采用卫星和惯性导航系统的M20弹道导弹相同。
至于B611MR和M20两款弹道导弹使用的机动式发射装置,同样适用于CX-1超音速巡航导弹。
也就是说,中国通过各类导弹的统一化,能够非常迅速地大批量生产各型导弹产品。
在雷达产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巨型相控天线阵雷达JH-27A。
旁边还展示了各种中小型有源相控天线阵雷达和其他雷达。
为何造不出飞机发动机
为何造不出飞机发动机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中国60年为何造不出飞机发动机?文 / 田文信我们给航空工业的整个儿投入,尚不及我们对越南援助的1/10,给朝鲜援助的零头。
2009年是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大庆时刻,随着歼-10的大量列装,中国空军不仅获得了进入21 世纪的主要装备,中国航空工业也在此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科研人才。
但最为遗憾的是:歼-10最为关键的部分——发动机仍然采用的是原装俄罗斯发动机AL31系列,这成了航空工业几十年的心痛。
中国飞机的“心脏病”我国航空兵主力作战型号基本采用的是国外动力系统,目前除了装备“太行”发动机的少量歼-11B战斗机使用国产动力系统外,所有的新研军机都是买装或仿制国外的发动机。
“飞豹”战斗轰炸机使用的是仿制英国“斯贝”发动机的涡扇9-“秦岭”。
可以这样说,我国航空动力工业还未向我国航空兵提供过任何一型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型号,也从未有过一个航空发动机型号走完过预研—试制—验证—立项—详细设计—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的科研过程。
航空发动机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成为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
可以说,没有国外动力系统,我国的航空兵主力就无法升空作战!这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和平崛起来说,绝对是一个极为严峻的现实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航空发动机是地球上技术水平最高、核心技术门槛最严格、涉及理论最高深、整体结构最复杂的工业产品,号称是“工业之花”。
航空发动机与航天工业产品火箭发动机不同,火箭发动机是一次性产品,而且最多工作数百秒,并不需要非常强大的材料和工艺技术。
而航空发动机,尤其是战斗机使用的涡喷涡扇发动机,其不仅仅寿命长达数十年(依照发动机寿命和各国空军飞机使用情况),而且工作环境恶劣,工作状态改变频繁。
比如美国三代动力系统的第一个作品F100-PW-100,其研制之初没有充分估计到航空发动机工作状态转换问题。
40年前中国能自主生产飞机发动机今天为何不行了
40年前中国能自主生产飞机发动机,今天为何不行了?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wheel="returnimgzoom(this);" alt="">作者:评论部老徐珠海航展两架J20战机亮相以来,关于中国航天发动机的话题热闹起来。
有人说,中国的J20战机产量很低,不可能生产几架,因为中国还不能生产J20发动机。
接着就曝出中国购买俄罗斯40架苏35战机的报道,连中国接机部队的番号都已经列出,但接着传出俄罗斯拒绝向中国出售苏35的报道,说中国购买苏35,就是要把发动机用在J20上。
今天看到的报道,中国已经研发出了第三代战机的发动机,用在J10战机上。
由于俄罗斯拒绝向中国出售第三代战机的发动机,中国被逼自己研制成功,现在是俄罗斯后悔的时候。
还有一条报道,中国和乌克兰签署协议,合作开发第四代战机发动机,J20发动机也将实现国产化。
而我提出的问题是,上世纪70年代,也就是40年前,中国就已经自主生产制造飞机发动机,歼7、轰6都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战机,发动机也是自主制造,也是世界先进水平。
毛泽东执政27年,用20多年实现就实现了中国战机和发动机的自主制造,并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当时中国的大飞机也已经完成了试航,那么为什么40年后中国却不能自主制造飞机发动机了?有人会说,毛泽东制造的是二代战机的发动机,现在不能制造的是三代和四代战机的发动机,不是一回事。
毛泽东的时候,世界上通用的就是二代战机,第三代战机还没有出现。
终于找到中国发动机落后的原因 结果令国人沉默(3)
终于找到中国发动机落后的原因结果令国人沉默(3)涡扇发动机的风扇远离燃烧室,热负荷低,但它的气动效率也被继续精进。
通用F-119和罗·罗瑞达900发动机的风扇都采用了宽弦叶片,其加工方法是将钛合金毛坯用切削方法加工成两半叶片,用真空扩散焊成一整体空心叶身,最后超塑成极为复杂的曲面。
这又是一种全新的加工工艺。
这么说,美军F-22A隐身战机所采用的F-119涡扇发动机为例,它的6级压气机、2级涡轮全部采用带空心单晶叶片的整体叶盘,3级风扇则全部采用宽弦叶片,所以它的推重比达到10,在迎风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最大加力推力超过15吨。
所以,美军F-22A隐身战机能以1.7倍音速进行超音速巡航;而中俄的四代机歼20、T-50只能暂时采用第三代涡扇发动机,要等待第四代发动机研制成功,飞机才能真正完成研制。
二、中国航发水平为何与世界一流水平差距这么大?我国军事工业以苏联技术援助起家,擅长逆向仿制,在过去解决了多个领域的"有无"问题,甚至有轻武器专家以"山寨之王"自居。
对于很多一般装备,逆向仿制即便"不知其所以然",也至少做到"知其然"。
但涡扇发动机这个"工业王冠",应用有各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要做到"知其然"都难,可以说是无法简单复制的。
甚至,在没有操作手册的情况下,要将涡扇发动机正确拆开都困难。
#BAIDU_DUP_wrapper_u1616573_0{text-align: center;}俄制AL-31F型涡扇发动机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CFM-56,其使用在波音737、空客A320这些主流商业客机上,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之一,但是拆解CFM-56的难度仍然很大,几平方厘米的叶片上分布着许多小孔,这些孔隙的作用是散热的,小孔的位置设置极为讲究,是根据气路走向而定的……因此CFM-56的维护都是由专业公司来完成的。
中国60年为何造不出飞机发动机
中国60年为何造不出飞机发动机?文/ 田文信我们给航空工业的整个儿投入,尚不及我们对越南援助的1/10,给朝鲜援助的零头。
2009年是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大庆时刻,随着歼-10的大量列装,中国空军不仅获得了进入21 世纪的主要装备,中国航空工业也在此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科研人才。
但最为遗憾的是:歼-10最为关键的部分——发动机仍然采用的是原装俄罗斯发动机AL31系列,这成了航空工业几十年的心痛。
中国飞机的“心脏病”我国航空兵主力作战型号基本采用的是国外动力系统,目前除了装备“太行”发动机的少量歼-11B战斗机使用国产动力系统外,所有的新研军机都是买装或仿制国外的发动机。
“飞豹”战斗轰炸机使用的是仿制英国“斯贝”发动机的涡扇9-“秦岭”。
可以这样说,我国航空动力工业还未向我国航空兵提供过任何一型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型号,也从未有过一个航空发动机型号走完过预研—试制—验证—立项—详细设计—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的科研过程。
航空发动机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航空工业的发展,成为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
可以说,没有国外动力系统,我国的航空兵主力就无法升空作战!这对于我国国家安全、和平崛起来说,绝对是一个极为严峻的现实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航空发动机是地球上技术水平最高、核心技术门槛最严格、涉及理论最高深、整体结构最复杂的工业产品,号称是“工业之花”。
航空发动机与航天工业产品火箭发动机不同,火箭发动机是一次性产品,而且最多工作数百秒,并不需要非常强大的材料和工艺技术。
而航空发动机,尤其是战斗机使用的涡喷涡扇发动机,其不仅仅寿命长达数十年(依照发动机寿命和各国空军飞机使用情况),而且工作环境恶劣,工作状态改变频繁。
比如美国三代动力系统的第一个作品F100-PW-100,其研制之初没有充分估计到航空发动机工作状态转换问题。
装备部队以后,在战斗训练过程中,飞行员常常需要发动机在最大工作状态和最低转速之间频繁转换,结果F100-PW-100出现了大量问题,也成就了F-15战斗机经常性的“趴窝”。
对我国国防建设的看法
军事论谈:我对国防建设的看法《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开篇提到,国防是国家为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从这个对国防的定义当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我看到了,国防,尤其是现代国防,它所依靠的并不单单是军事力量,而且有很大的一部分非军事力量。
在当今世界,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军事行动自然比较少,那么从哪里反映出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呢?现在人们都关注的——非军事行动。
比如说,抗震救灾、渔船搜救、护航等,这无不展现一个国家的力量!很多地方对现代国防有以下定义:国防的内容有国际环境与国家利益、战略思想方针、国防能力建设与力量运用,国防体制建立和国防立法建立。
现在我简要谈谈我对国防建设的建设的看法。
首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经济上,无可否认,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成就。
但在军事技术方面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就比如说,前段时间俄媒体称,中国造不出一台合格的发动机。
不仅如此,军队武器的更新速度过慢,落后武器超长服役,其中较为明显的就是坦克和战斗机。
虽然现在的歼10闻名于世,但是,由于装备较少,没有参加较为正式的演练,根本就没有能够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更加令人沮丧的是,中国现在竟然仍未能造出一架属于自己的“大飞机”。
大飞机的用途是不言而喻的,相信大家都还记得汶川地震后,是俄罗斯的大型运输机“米格”将大量的重型机械空运到灾区进行救援工作,因此大飞机建造技术不管是对军事行动还是非军事行动来说,,都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
但我是乐观的,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定会全军装备真正属于自己的战斗机!大家可否知道,我国与周边陆海相邻的国家有多少个吗?答案是22个!其中陆地与我国接壤的有15个,边界线长达22800公里,其余7个国家隔海相邻,海岸线有18400公里。
近期,日本对我海军在冲绳一带的活动颇为不满,甚至以自己海军未通过同样属于公海的台湾海峡作为自己的论据。
中国拥有航天发动机之父!为何发动机水平落后?原因太遗憾!
中国拥有航天发动机之父!为何发动机水平落后?原因太遗憾!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猛进的发展,我国众多科技都走到了世界的前沿。
但是科技界的人士都是知道,航天发动机技术,仍然是我国技术的短板。
原因有很多,既有材料的难关,又有制造业的问题,更多的被提及的是理论设计落后。
其实好多人不知道,当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一流、最顶级、最权威发动机技术专家。
这个两个世界级的泰斗人物就是吴大观和吴仲华。
这两个人,太相似了,很多人认为是同一个人。
航空发动机吴大观和吴仲华,都姓吴,都是江苏人。
吴中华是江苏苏州人,吴大观是江苏扬州人。
他俩都是西南联大毕业的。
他俩都在美国留学过,吴仲华取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吴大观,在美国航空发动机厂学习过。
他俩都同样抛弃了国外优惠条件回国效力。
吴仲华被誉为斯贝发动机之父,吴大观,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从英国引进斯贝发动机,他俩都先后参与了。
吴大观据说,在引进斯贝发动机时,英国谈判组态度蛮横,条件苛刻,漫天要价,仅某些手稿就要80万英镑,谈判几乎停顿。
不知道哪个官员提到了罗仲华在罗罗公司工作过,中方立即在牛棚中,找到了吴仲华参加谈判。
几个回合下来,英方发现这个新来的谈判代表不一般,对斯贝发动机原理十分熟悉,不好对付。
于是,英方忍不住问了姓名,吴仲华回答“我叫吴仲华”,这时英方代表惊讶极了,首席代表突然起立,全体代表也站起立,向吴仲华敬礼,说:“你是我的老师”。
从此谈判顺利进行,很快就签订了协议。
斯贝发动机之父吴仲华原来吴仲华在英国时,20多岁就当了教授,就创立了国际公认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斯贝发,动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现代喷气发动机仍然根据这个原理。
吴仲华,他是贝斯发动机的发明者,是斯贝发动机之父。
后来,吴仲华的发动机理论被明确地定名为“吴氏通用理论”,理论的基本方程称为“吴氏方程”。
斯贝发动机,曾经世界闻名,其特点是推力大、耗油低、可维护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被大量使用,不但装备到民用客机,当时最先进的军用战斗机都被大量装备斯贝发动机机。
国产发动机为什么落后?差距在哪里?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国产发动机为什么落后?差距在哪里?
最开始喷子们说自主品牌造不出“像样子”的发动机,现在又开始喷
那些“像样子”的发动机还是落后于国外品牌。
发动机身为汽车的“心脏”,很多消费者对这个东西也是非常有情怀的。
只要听说这台车的发动机好,就是其它地方差一点,心里也可以接受。
在现在自主品牌快速发展的今天,国产车在外观设计和车身做工上进步非常大,某些优秀产品在这些方面甚至可以赶超合资。
但发动机方面,跟国外主流品牌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但这个差距并不只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锅,要知道,普通发动机虽然在原
理上很简单,但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很复杂的东西。
而且牵扯的学科和行业很多,比如冶炼业、铸造业、机械加工等等方面,而我国工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并且专注于搞经济而忽视了基础产业,造成了工业水平发展缓慢。
具体表现为:
金属铸造
发动机气缸主体和其他简单结构件一般使用金属浇铸成形,具体过程又
分高压铸造和低压铸造。
金属融化成液体倒入模具,此过程难点在于降温凝固过程中残余应力、排气、脱模剂喷淋等导致缺陷的发生,缺陷降低了成品率,而且严重影响寿命,因为金属疲劳最怕缺陷。
其次,金属材料自身的品质要求亦极高,一般是铸铁或铸铝,高品质的浇铸原材料我们不行,需从国外进口,但最近国家加强了对高品质铸铝原材料的研发,以满足航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中国航空发动机长期落后的原因
中国航空发动机长期落后的原因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水平到底如何?答曰:相当落后(当然是比世界先进水平而言)!实际上是能够自研航空发动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不多,真正是屈指可数)中最落后的。
我国专家承认与“先进”之间有30年以上差距。
资料图:中国“太行”发动机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又和发展所有其它的民族高科技产业有共同之处,下面详细解释一下我的看法。
我认为,中国航发的落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航空发动机技术本身的极端复杂和研制的极端艰难;中国经济技术基础的极端落后;长期封闭(包括最严密的国外技术封锁)、缺乏交流的国际环境;对产业和技术发展规律缺乏认识、把握不准;经验匮乏;决策的失误与反复;人才的匮乏和流失……可以说,发展高科技产业所有可能遇到的的困难和问题,中国全部遇上而且相互影响、相互加强,形成某种恶性循环。
这是后进国家发展先进技术的通病(看看没怎么被禁运、众人帮忙的印度的航空发动机如何就知道),只不过因为航空发动机研制的极端困难而在此领域暴露得最为充分和全面。
最后导致了航发事业代价异常大、进步异常艰难、差距越拉越大。
首先是航空发动机技术本身的极端复杂和研制的极端艰难。
现代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与先进芯片制造技术并立,是现代工业的王冠,是难度最大、最考验一国综合经济、技术实力的产品。
相关产业的些微不足、一点点暇疵,投资的稍微松懈、研制的稍许延误、预研稍微薄弱,对发展方向判断稍微不准……都会在航发的性能和可靠性竞争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世界上有能力自研核武器和导弹的国家不止10个,而能自研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基本上就是五个常任理事国(日本、德国应该有此能力,但恐怕比较缺乏完整的研制经验)。
别说中国,当年Boing-747的发动机问题差点把波音公司逼上吊;就是现代喷气式航发的祖师爷(之一),英国大名鼎鼎的罗·罗(港台称劳斯莱斯)公司,都还几度搞到险些破产。
尤其近几年,不提中国,在军用航发领域,欧洲那些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交流充分、人才济济、完全没有“禁运”问题的企业,与美国的差距也有明显拉大的趋势(说我国的差距拉大也主要相对美国而言;美国在此领域真正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汽车发动机有多难造
汽车发动机有多难造时至今日,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各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均能制造出漂亮的小轿车。
但我们不得不认清一个事实:自主品牌汽车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汽车外观及配置等方面,至于汽车的核心技术,尤其是汽车发动机的制造技术,与外资品牌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什么中国品牌汽车厂商造不好发动机呢?造一台现代汽车发动机很难吗?也许在大家的想象中,汽车发动机是由一整块钢铁或者铝合金,用机器削出不同的零件形状组合起来的。
虽说群众的智慧很强大,但还是要告诉大家: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实际上,汽车发动机制造的起点,来自一种由沙子造出来的模具,俗称“沙模”。
沙模里有很多的孔位和空缺位,看起来有点像蜂窝。
这些空出来的洞,全都是為下一个工序设计的。
沙模必须由精密的机床进行雕刻,对精度要求极高,哪怕是一毫米的误差,最终制造出来的发动机可能就是一个废品。
所以,拥有精密机床技术是制造汽车发动机的基础。
精确打造的沙模生产出来后,便由机器送到指定的灌装区域。
在这里,沙模要进行一个“热身运动”———抗高温处理和紧固处理。
“热身运动”很讲究,如果处理不当,沙模就会出现一些细小1/ 3结构上的变化,最终影响发动机成品的报废率,就像运动员没做热身运动会增加受伤的几率一样。
沙模到达灌装区准备就绪后,另一条生产线就要开工了。
在发动机制造工厂里的高温车间,机器开始把一整块的钢材或铝合金送入高温炉。
在高温炉里,这些金属材料会熔化成液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钢水),然后再通过管道,从多个方向注入沙模里。
熔化成钢水的钢材或铝合金由特定的配方制造而成,金属内部杂质含量受到严格控制。
如果杂质较多的话,在熔化之后,这些杂质就会堆积在一块,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同时,也要保证熔化金属的高温炉炉壁在高温下不会释出一些被熔化物里没有的杂质,否则都有可能功亏一篑。
在高温钢水全部倒进沙模之后,接下来会有一道冷却工序,把高温的金属重新凝固成固态。
在冷却结束后,沙模里的发动机本体基本上就已经成型了。
中国发动机弱在哪里
中国航空发动机弱在哪里航空发动机技术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经济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指导美军21世纪联合作战的纲领性文件《2020年联合设想》中,提到构成美国未来战略基础的九大优势技术,其中航空发动机排在第二位,位于核技术之前。
目前,世界多国争相发展第五代战机,在第五代战机的“4S”标准中,“超音速巡航”和“超机动性”都主要是由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决定的。
另外在“隐身能力”方面,发动机进气道的雷达反射量约占飞机雷达总反射量的1/4,飞机的红外特性更是与航空发动机密切相关。
中国的航空工业经过6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然而,与世界航空强国相比,航空发动机领域仍是我们的“软肋”。
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落后是多种复杂原因造成的。
判断高性能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主要指标谈到航空发动机,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高性能的航空发动机。
评判航空发动机的优劣有很多指标,从不同角度看,最常用的有推力、推重比、发动机效率和燃油消耗率,还有加速性能、工作稳定性、环境适应性、隐身性、寿命,还可以加上发动机噪声、污染、维修性、保障性以及几何尺寸、重量和价格等。
但笔者认为,对于军用航空发动机而言,推重比、可靠性、工作稳定性和燃油消耗率是最重要的4个指标。
所谓推重比就是发动机的推力与自身重量之比,这是军用航空发动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升限、任务载荷和机动性。
高推重比是航空发动机研制不懈追求的目标,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指标。
第五代战斗机发动机的推重比超过了10,使飞机具备了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机动能力。
目前公认推重比为10一级的航空发动机有:欧洲合研罗罗公司的EJ200中推涡扇发动机、法国M88系列中推涡扇发动机、俄罗斯AL-41F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以及美国的F119和F120系列发动机。
但是推重比实际能达到10的发动机只有美国的F119和F120系列。
高可靠性是决定航空发动机成败的关键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什么问题?中国战机的“心脏病”由来已久,在中国战机其他装备部件突飞猛进的今天,发动机却还是让我军工人员最头痛的问题,而这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说明了我们的工业技术水平还是离世界发达国有相当一段距离,我们的材料科学和国外发到国家相比还差人家一大截,航空发动机被誉为“工业之花”,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英、法、俄等少数几个国家,技术门槛之高可见一斑。
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从最初的仿制改进到可以独立设计制造高性能航空发动机,走过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发展道路,如今还是没能结出令人满意的硕果。
正如笔者所说,我们航空发动机的问题其实说明我们工业科技水平和材料科技水平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有的人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问题归根于研发投入的不足,但笔者认为这只是片面之词,有一定道理不过不能说明问题,航空发动机的问题说明的是我们工业的整体水平。
即使国防上投入不足,门类繁多的其他工业部门不会都出现类似的问题吧,再说,中国军工在一二十年前就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了,所以说把我们航空发动机的问题归结于资金投入不足站不住脚。
而真正的问题应该是我们研发力度不够,原创能力不强,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科技人员素质问题,而是我们主导的发展模式问题,我们拥有大量的资金,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人员,而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个资源,一味追求短平快,使得我们很多装备制造设备依赖进口,尤其是精密超精密加工机床,而发达国家是不会将尖端技术示于我们的。
那些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尖端装备更不会让我们看一眼,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1990年就上天了,用于加工哈勃太空望远镜镜面的超精密机床那时已经制造出来,而这种机床对于加工航空发动机叶面超超有余,然则2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苦苦探索,可想人家现在技术能达到什么层次,我们现在不仅是工业发展方式有问题,主导科技研究人员的思想也变了,大学教授不专心搞科研却热衷做项目,不认真做实验却喜欢搞讲座。
所以,没有工业技术常年的积累,没有技术创新和突破,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永远是块“心病”,永远受制于人,当我们出口战机的时候,还要问问人家让不让转售发动机,问题我们不怕,困难更不怕,关键还是要看我们有没有勇气去改变。
印度心酸:看看中国除了发动机什么都能造印度媒体刊发AK·撒切代夫题为“中国空军崛起对印度的启示”的文章,对中国空军的现代化进程以及目前的装备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印度空军已经落在了中国空军的后面,会在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处于下风。
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印度应当从中国空军的崛起中汲取经验,增强本国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并改进印度的国防采购。
本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翻译此文并不代表译者认同其观点或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自行辨别。
文章编译如下:印度对中国怀有戒心,中国也在不断用武力试探印度的决心,这两方面的因素合在一起,导致了最近几个月两国关系的紧张。
从1962年以来,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最近中国采取的行动表明,“领土”争端这一说法要比“边界”争端更确切)一直在升温;达赖喇嘛在印度活动也在不断激怒中国;中印这两个崛起中的大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存在竞争,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印两国间深深的敌意,看起来这种敌意不大可能会减退,尤其是在中国不急于解决影响中印关系的那些问题的情况下。
实际上,中国采取的策略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围堵印度。
而印度对此做出的反应却不强硬,从而使自己任由中国摆布。
不过,如果这种摆布变成了粗暴的“推搡”,那么出于国内政治方面的考虑,印度必然会采取报复措施,两国就会爆发冲突。
如果中印关系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那么两国间的军事对抗就不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
根据2013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中国武装力量(由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约有225万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事力量。
解放军由五大军种构成: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战略导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
本文内容仅限于中国空军的崛起及其对印度的启示。
中国空军的现代化中国空军于1949年11月11日正式组建,不过,中国空军前30年的发展情况对本文的讨论来说无关紧要。
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战略,尽管国防现代化在“四个现代化中”位列第四,但这是国防现代化首次被正式确立为国家建设的优先方面。
(原文有误,“四个现代化”是周恩来在1964年提出的。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再次提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另外,国防现代化在“四化”中位列第三,而不是第四。
译者注。
)由于确立了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国防研究和开发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在江时期,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才真正得以推动。
到2003,中国的国防工业部门开始盈利。
2013年初,中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武器出口国。
考虑到中国曾反复强调要将空军建设成一支能够发挥战略作用的现代化军事力量并有能力执行与空中力量投送有关的传统进攻任务,因此上述信息非常重要。
为实现目标,中国正在坚定不移地开发和部署非常接近世界技术进步前沿的飞机、装备和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2013年年4月份,中国发布了题为《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的国防白皮书。
白皮书称,中国空军是空中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领空安全、保持全国空防稳定的任务。
根据国防白皮书的说法,中国空军共有39.8万人,下辖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7个军区空军。
最近,中国在西藏以及邻近的兰州军区和成都军区修建了多个机场,这引起了印度的特别关注。
此外,中国空军还下辖一个具备战略空运能力的空降兵军。
按照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中国空军正在加强以侦察预警、空中进攻、防空反导、战略投送为重点的作战力量体系建设。
中国空军正在发展新一代作战飞机、新型地空导弹和新型雷达等先进武器装备,完善预警、指挥和通信网络,提高战略预警、威慑和远程空中打击能力。
下面要讨论的是中国空军会对印度近期安全产生影响的一些现代化项目。
中国军机首字代码为J的是歼击机,Q是强击机,H是轰炸机,JH歼击轰炸机,Y是运输机,JZ是侦察机,Z是直升机。
中国空军在苏联的帮助下走上了发展之路,一开始采购的军机都来自苏联。
1991年苏联解体后,苏联的一些科技工作者和富有经验的工人来到了中国,中国的国防研发工作从中受益匪浅,空军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提高。
但即便如此,到上世纪末,中国空军的大部分飞机仍然型号老旧,作战性能低下。
尽管中国在2000年初拥有3500架战斗机,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歼-6和歼-7战机(与米格-19和米格-21战机相当)。
此后,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苏-27SK/UBK、苏-30MKK和苏-30MKK2战机,这些战机的性能远远超越了中国空军以前装备的战机。
从2002年以来,中国制造了属于第四代战机的歼-10和歼-11战机。
中国正在致力于建设第四代空中作战力量,用歼-10和歼-11作为苏-27和苏-30的补充来赢取空中优势,用JF-17作为截击机,用歼-20和歼-31作为第五代隐形多用途飞机。
歼-20于2011年首飞,与美国的F-22“猛禽”战机有些相似之处。
2012年10月,中国第二架下一代战斗机原型机(歼-31)进行了飞行测试,歼-31的大小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35“闪电”II联合攻击战斗机相当,似乎吸收了歼-20的一些设计特点。
歼-20和歼-31被认为是第五代飞机,预计在2017到2020年之间装备中国空军。
鉴于中国目前难以获得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和隐形技术,因此在这些飞机上是否真正会出现第五代飞机的特征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发动机的问题可能会通过从俄罗斯购买更多的苏-35来解决。
预计俄罗斯将从2015年开始向中国交付24架苏-35和数量不明的备用发动机,而歼-20有望在2017年交付部队。
有些专家认为,歼-20最终会使用苏-35使用的117S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是俄罗斯AL-31发动机的衍生品,已经被安装在了一架歼-20原型机上。
如果真的采用了这种发动机,那么歼-20将会是一种非常强大的飞机。
2005年,中国订购了70架伊尔-76运输机和30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
另外,中国还在继续对轰-6轰炸机(该机的设计源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飞机图-16的设计)进行升级改造,新的轰-6变种将提升作战距离并配备远程巡航导弹。
中国已经将一些老式的轰-6改装成了加油机来为国产飞机加油,以增大这些飞机的作战距离。
中国还在对伊尔-76进行改装,为其安装机载警报和控制系统,改装运-8飞机,使其具备空中预警和信号情报搜集能力。
中国的航空工业部门正在开发大型运输机(可能被称为运-20),以补充中国战略空运设施的数量。
目前中国的战略空运设施还很少,只有数量不多的俄制伊尔-76飞机。
空中指挥与控制、伞降、空中加油、空中侦察以及人道主义救援和救灾都需要重型运输机。
中国正在开发远距离无人机(包括BZK-005)和无人战斗机,这将使中国具备实施远距离侦察和打击的能力。
在防空方面,中国空军正在致力于开发用来打击飞机和巡航导弹的远距离系统。
目前,中国空军装备了俄制S-400地对空导弹系统(射程400千米),并且还在自主开发“红旗”-9地对空导弹(射程200多千米)。
这样一来,中国空军将会成为一支拥有技术先进的飞机和装备的强大力量,具备强大的进攻和防御能力。
印度关心的问题中国不断利用军事力量在“争议领土”宣示主权,令印度如刺在背。
尽管印度民事部门倾向于淡化中国采取的行动,以避免被迫做出应对,但如果中国“入侵”印度领土的行动变得公开化,那么印度军事部门将会不断遭受羞辱。
中国“入侵”印度领土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胆。
作者预测,中国必然会像在地面上不断扩大行动那样派出有人驾驶飞机和无人机飞越印度领空,而且出现这种情况的时间不会太久了。
问题是,由于缺乏政治意愿,印度不大可能会严格按照交战规则对中国军机飞越其领空的活动实施打击。
西藏逐步军事化以及该地区基础设施的修建也引起了印度的关注。
中国声称,出于经济目的修建了连通拉萨和青海省会西宁的铁路(长达1956千米)。
然而,这条铁路在战略运输上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忽视。
中国在西藏地区共有14个机场,可以为喜马拉雅地区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援。
这些机场对中国空军实施对印作战行动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空中加油能力扩大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距离,这对印度来说是也一种威胁。
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在军事和民航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仅仅因为中国的制造能力以逆向工程和工业间谍活动为基础就对其产生轻视是不明智地。
尽管中国遭受到了这样的批评,但印度却不可忽视中国自主开发和生产老式飞机改进型的能力以及设计第四代、第五代战斗机和攻击直升机的能力,尤其是印度在这些领域的发展仍然存在障碍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