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史记》全译全解!
史记全译全解
史记全译全解《史记》全译全解一、《史记》简介1、《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史籍的鼻祖,是先秦史学古籍的最重要的代表,是西汉班固创作的文学、历史双艺高峰。
它是一部包含历史、文学、考古等多种内容的综合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史学巨著。
2、《史记》共分为五百三十四篇,从共熊、蚩尤开始,到汉景帝朝实统为止,全部分为八十一卷。
3、《史记》以记史为主,但也包括了许多腐朽独立的神话传说,如共熊,同时在一些史实中包含了一些故事,如楚七情故事。
二、《史记》的叙事原则1、立论叙事原则:《史记》的叙事原则是立论,使其叙事不单独仅限于叙述历史,而较大程度地利用议论,从政治、社会以及思想等方面来论证历史,并加以归纳总结,从而给读者更多实用而有益的知识。
2、考据叙事原则:《史记》叙述中强调的是考据,他要求叙事者必须有充足的史料来支持其叙述,以明叙事目的,通过史证、文籍等史料,来有力地证明叙述的内容。
3、客观叙事原则:《史记》记叙的客观原则,要求叙事者将客观的历史变迁,完整而准确地记录下来,甄别“真”与“假”,以便于后人进行研究。
三、《史记》最重要的叙述1、《史记》最重要的叙述,就是关于古代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的事实,如《史记·汉书》全部汇编出古代各朝的历史,其中的政治事实不被质疑。
2、《史记》重要的叙述还包括军事事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述陈寿将军与高贵人的事迹,可以帮助我们从别的方面认识陈寿;《史记·吴越春秋》记载了吴越之间的战争,指出了吴越之战的精彩历史。
3、此外,《史记》还叙述了许多有关文学及文化方面的历史,如《史记·屈原》古人类文学家屈原经典诗词的发展叙述;《史记·太史公自序》则记录了太史公关于搜验本经的工作过程。
四、《史记》的沉浸式历史形象1、《史记》的沉浸式历史形象,主要体现在其开篇的“志”部分,以及活灵活现的人物描写上。
2、《史记》的“志”部分,主要是对某一位置或事件的历史回顾,这一开篇就可以让读者存在于一种历史的感知里,展现出历史与今日的变化。
《史记》原文及译文
《史记》原文及译文《史记》原文及译文鲁人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①。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
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③,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④不变,辞令如故,⑤。
桓公怒,欲倍⑥其约。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注释】①好力:爱好勇武、力气。
②败北:战败逃跑。
北,打了败仗往回逃。
③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
④颜色:脸色。
⑤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
⑥倍:通“背”。
背弃、违背。
1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作者:司马迁西汉)。
2事:辅佐3好力:喜欢勇士。
力,有力之士。
4败北:战败。
5遂邑:即今山东宁阳县。
6和:求和。
7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8盟:结盟。
9左右:指齐桓公身边的人。
10莫:没有人。
11坏:通假字,通“培”,指屋的后墙。
12图:考虑,计议。
13许:答应14既:副词,已经。
15北面:面朝北。
16就:趋向,回到。
17颜色:脸色。
18辞:言语19故:原来20与:给。
21倍:通“背”,违背。
22约:约定。
23快:快意。
24弃信:背信弃义25亡:失去,丢失。
26尽:所有。
侵地:被侵占的领土。
【试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以勇力事鲁庄公()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2.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参考答案】1.答应割让或丢失凭在2.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
史记原文及翻译
史记原文及翻译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由司马迁于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91年间所撰写。
以下为史记第一篇《太史公自序》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臣闻古者,好古者,非一日之计也。
颜回不能好乎,颜回之徒求仁而得仁,不求知而得知者,其所闻道也。
至于足下,曷为其然也?虽无足下,有子子孙孙,无穷也。
而好学好问者以为未显闻,暴虎者搏人,良将逢凶事。
故曰:圣人无求也,不犹鄙乎?故好而知其恶,惑而知其辞,可谓至德也已夫!夫人生而知之者贵矣,胡能无惑?惑而不从者,其良乎!我欲观古今之变事,成败之理,察古人之得失焉,与上观乎其大者,夫又何求乎其详乎哉?披一臆文以利群世,反脩一毛以报天下,体道大贤,称述古今,以茂名声,是亦不犹鄙乎!余既成书,自以为功必于人益亦多矣。
始书曰:“若夫史者,其人罔两道而佚行焉,岂惟精巧之人哉?”区区乎余固谨之矣。
夫既不臧否见弃,劳人而难自免。
夫胸中血气未定,万一妄作,以功业为市,当可得乎?乃反为人鄙,见世力微矣。
故曰:“修文者,必正其心,养其性,诚之者也。
”余者,尝为校书郎,后车险至荐,出任官职,坐法旧,东奔至归,受间大辟,赏策专简,荣宠千里。
既亲自尝之矣,而又申言之以书世,不亦可乎?世之畜教者莫查乎太史公之序,而犹不悛之,苟能本跡从迹,情性理乱万一见洵心思,何嫌何疑?虽择善之人,必嚣其过;庖人以尸祝之,邻国惧其吉。
故曰:“资治通鉴”,不可不识也。
千载之时,予尚書选择,此人也。
翻译:我听说,对古时事感兴趣的人,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颜回之徒亦不能一朝间喜爱古代,他们所追求的仁慈却得到了,未曾追求的知识也得到了,那是他们听闻到的道事。
而对于您来说,为何如此呢?即时没有您,子孙后代将追求不止。
喜爱学习喜欢提问者却觉得未够显赫名声,猛虎扑人,良将遭遇坏事。
因此有言:圣人不追求,岂不很低贱呢?所以喜好但又了解其恶劣,迷惑于言辞之时亦知迷惑之处,可以说是极好的品德了吧!确实,人生能够有所知,是极为宝贵的,又有谁能没有迷惑呢?迷惑却不随从者,何等高尚!我想要观察古代与现在变化之事,成败之理,研究古人的得失之处,再上至观察宏大事物,又要何等详尽呢?展开一切思想之文以服务于众人,反而修整一根毫不求报于天下,展示大贤之道,倾述古今,以增加声誉,亦不免乎很低贱!我既完成了这本著书,以为对他人的帮助也多。
史记翻译
史记翻译《荆轲》1、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
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
2、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鲁勾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不再见面。
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犯秦王的逆鳞呢!4、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
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这叫作“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没有办法挽救。
即使有管仲、晏婴,也不能替你出谋划策了。
希望太子赶快叫樊将军到匈奴去,来消除秦国侵略燕国的借口。
5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
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为了结交一个新知的朋友,便不顾国家的大祸患,这就是所说的“助长祸患的来临”了。
6、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太子迎上前去,倒退着走,引导田光到宫里,跪着为他拂拭座席7、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因遂自刎而死。
希望足下赶快去拜访太子,说我田光已死,以表明我是不会说出去的。
8、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和没入官府为奴婢。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10、微太子言,臣愿谒之。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我)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
1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燕王确实因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颤,不敢出兵抗拒大王的军队,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和其他诸侯行一样,进献贡物如同郡县,这样能够保全先王的宗庙。
1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一下他,使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13、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大臣们都惊慌失措,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史记原文及翻译(汇总7篇)
史记原文及翻译(汇总7篇)史记原文及翻译第1篇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
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①。
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
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定公曰:“诺。
”具左右司马。
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
”景公曰:“诺。
”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②鼓噪而至。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
”景公曰:“诺。
”优倡侏儒为戏而前。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
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③三都④。
于是叔孙氏先堕郈。
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
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
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
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二子奔齐,遂堕费。
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
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
我将弗堕。
”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
②拨(fá):大盾。
③堕:毁坏;拆毁。
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
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史记》文言文翻译
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
字羽,故姓项氏,以字为姓。
初起,年二十四,遂举吴中兵,攻下会稽,自立为吴王。
是时,楚怀王初封项羽为鲁公,号曰“西楚霸王”。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于大泽乡。
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项籍闻之,乃聚众起兵,以响应陈胜。
于是,天下云集响应,从者如流水。
而项籍独尊,众皆附之。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令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
宋义因兵少,不敢进,遂围赵王于巨鹿。
项羽曰:“秦攻赵,赵必破,赵破,秦兵无归,楚兵独有赵矣。
不如急击秦,破赵而收其兵,以振楚国。
”宋义不听,项羽乃杀宋义,自立为上将。
项羽既立,遂北击秦,破釜沉舟,西楚霸王之名遂起。
于是,诸侯皆属项羽,号为“霸王”。
秦王子婴降,楚怀王立为帝,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是时,天下三分,而项羽居其一。
项羽既定天下,欲立诸侯,以分其势。
乃封刘邦为汉王,封齐王韩信,封赵王张耳,封燕王臧荼,封楚王英布。
诸侯各守其地,不敢有所违。
项羽自矜功高,欲尊己为王。
乃使人告诸侯曰:“吾已定天下,诸侯宜尊我为王。
”诸侯皆从,唯齐王韩信不从。
韩信曰:“项羽何人,敢自尊大!”乃举兵反楚。
项羽闻韩信反,大怒,亲率兵击韩信。
韩信败,走赵地。
项羽遂围赵王于巨鹿。
赵王求救于楚,楚怀王令项羽救赵。
项羽救赵,赵王得以归国。
项羽还至彭城,使人召刘邦。
刘邦至,项羽以酒宴之,欲杀刘邦。
刘邦觉,逃归汉中。
刘邦归汉中,乃发兵击项羽。
项羽闻之,大惊,遂与刘邦战于垓下。
楚汉相持数月,楚兵大败。
项羽乃率余兵东归,至乌江,自刎而死。
翻译:项籍,下相人也。
字羽,原姓项,以字为姓。
起初,他二十四岁起兵,于是举吴中兵,攻下会稽,自立为吴王。
那时,楚怀王刚刚封项羽为鲁公,号称“西楚霸王”。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陈胜自立为王,号称“张楚”。
项籍听闻此事,便聚集众人起兵,以响应陈胜。
于是,天下群起响应,追随者如流水。
然而,项籍独尊,众人纷纷归附于他。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命令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率兵援救赵国。
《史记》原文及译文
《史记》原文及译文《史记·乐书》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于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
成王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君子不为约则修德,满则弃礼,佚能思初,安能惟始,沐浴膏泽而歌咏勤苦,非大德谁能如斯!【译文】太史公说:“我每读《尚书·虞书》,读到君臣互相告诫、劳勉,天下由此得到一些安宁,而股肱之臣不贤良,所有事业都毁坏的记载时,常常被感动得涕泪交流。
周成王作《周颂》,推原自身所受的惩创,为国家所遭遇的祸难而悲痛,怎可说他不是小心谨慎,善守善终的帝王呢?在上位的君子若不为简约的政治,就会修治功德,自强不息,否则自满自足,就会废弃礼仪。
安逸能不忘当初的劳苦,安逸能想到创始时的艰难,处身于安乐之中而歌颂勤苦,不是具有崇高道德的人谁能像这样啊!传曰“治定功成,礼乐乃兴”。
海内人道益深,其德益至,所乐者益异。
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
凡作乐者,所以节乐。
君子以谦退为礼,以损减为乐,乐其如此也。
以为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
【译文】书上说“治定功成,礼乐乃兴”。
天下治民的政策推行得愈是深入人心,帝王的品德越崇高,他所认为欢乐的事情就越不同于常人。
水满了却不减少就会流出来,时机成熟了却不能把握就会跌倒。
大凡作乐的原因,是为了节制欢乐。
使君子以谦虚退让为礼,以自损自减为乐,乐的作用就在于此啊!由于地域不同,性情习俗也不相同,所以要博采风俗,与声律相谐调,以此补充治道的缺陷,移风易俗,帮助政教的推行。
天子躬于明堂临观,而万民咸荡涤邪秽,斟酌饱满,以饰厥性。
故云《雅》《颂》之音理而民正,嘄噭之声兴而士奋,郑卫之曲动而心淫。
及其调和谐合,鸟兽尽感,而况怀五常,含好恶,自然之势也?【译文】天子亲临明堂观乐,而众百姓能受乐的感化而洗荡、涤除人性中的邪恶和污秽,采取健康、饱满的人性,以整饬其性情。
所以说习正派、文雅的诵歌,民众就会持守正道,激烈呼号的音声兴起,战士就会振奋精神,郑、卫的歌曲使人心生邪念。
史记(司马迁作品)故事简介、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史记》原文及翻译史记简介《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十二本纪》简介《五帝本纪》原文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南至于江,登熊、湘。
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获宝鼎,迎日推策。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史记》注解
去qǜ①离去,离开。
《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马氏去周适晋。
”《史记·刺客列传》:“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②除去,去掉,废除。
《史记·管仲列传》:“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③舍去、舍弃、丢下、放弃。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④前往,到……去。
《史记·高祖本纪》:“去辙烧绝栈道”⑤用于其他动词后,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史记·髙祖本纪》:“余悉除去秦法”⑥走《史记·刺客列传》:“于是荆柯就车而去。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嘿而逃去。
”如rú①及,比得上。
《史记·鲁周公世家》:“乃王发不如旦多才多艺”。
《史记·髙祖本纪》:“无如季相”。
②形容词,词尾。
《史记·髙祖本纪》:“意思谷如也”。
③往、到……去。
《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起如厕。
”(往,到……去)《史记·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④遵从,依照。
《史记·夏本纪》:“不如言,刑从之。
”《史记·髙祖本纪》:“如期。
”《史记·髙祖本纪》:“怀王曰‘如约’。
”⑤像,如同。
《史记·项羽本纪》:“乃谓具骑曰:‘何如’。
”⑥用于短语“如……何”,表示“对待……怎么办。
”《史记·髙祖本纪》:“仁而爱人,喜施,意谷如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如我能将几何。
”⑦如果,假如。
《史记·淮阴侯列传》:“如彼竖于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⑧应该。
《史记·髙祖本纪》:“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属zhǔ①连接,跟随。
《史记·屈原列传》:“然之国破家相随属。
”《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②托付。
《史记·髙祖本纪》:“乃以秦王属吏。
经典收藏:《史记》全译全解【珍藏版】
经典收藏:《史记》全译全解【珍藏版】经典收藏:《史记》全译全解【珍藏版】水城新津书画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本纪五帝本纪第一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周本纪第四秦本纪第五秦始皇本纪第六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吕太后本纪第九孝文本纪第十孝景本纪第十一孝武本纪第十二列传伯夷列传第一管晏列传第二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伍子胥列传第六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商君列传第八苏秦列传第九张仪列传第十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穰侯列传第十二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公子列传第十七春申君列传第十八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乐毅列传第二十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田单列传第二十二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刺客列传第二十六李斯列传第二十七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田儋列传第三十四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田叔列传第四十四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匈奴列传第五十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南越列传第五十三东越列传第五十四朝鲜列传第五十五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循吏列传第五十九汲郑列传第六十儒林列传第六十一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大宛列传第六十三游侠列传第六十四佞幸列传第六十五滑稽列传第六十六日者列传第六十七龟策列传第六十八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太史公自序第七十书礼书第一乐书第二律书第三历书第四天官书第五封禅书第六河渠书第七平准书第八世家吴太伯世家第一齐太公世家第二鲁周公世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卫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晋世家第九楚世家第十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郑世家第十二赵世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韩世家第十五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陈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荆燕世家第二十一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五宗世家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素材:网络编辑:無為居士。
《史记》全文及翻译
《史记》全文及翻译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翻译: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
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我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史记全文及翻译
史记全文及翻译《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比较全面的史书,由司马迁撰写而成,共分为130篇,涵盖了从上古传说时期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以下是《史记》全文的相关参考内容及部分重要篇章的翻译:《史记》全文相关参考内容:1. 原著作者:司马迁2. 内容: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人物及文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史书之一。
3. 分类:共分为纪、列传、表三种体裁。
4. 篇章:共计130篇。
5. 撰写时间:前91年至前91年。
6. 形式:全书采用史述对话的形式,简捷明晰,语言生动、朴实。
《史记》中部分重要篇章的翻译:1. 太史公曰:先王传之,客有求于王曰:“臣闻古之善其义者,必先佚其言。
”敢问先王曰:“何谓佚言?”王曰:“言不可以复加也。
”太史公:上古时代,传承经典的人会这样说:“深刻理解道德,必先删除一些无用之言。
”请问先王,“什么叫做无用之言?”先王解释说:“这指的是言语不需要再增添了。
”2. 天子以字自讳,罪人以下皆以蔽姓名。
大将军、御史、卿、大夫、列士之家,族子曰家子。
贫者以字称之,陋者曰大名。
上大夫有进士、庶长、中庶子;下大夫有士、郎、庶民,凡国目三百七十,故称三百七十郡。
天子为了避讳自己的名字,从罪犯开始,所有人都使用隐姓埋名。
大将军、御史、卿、大夫、列士之家中的家族成员称作家子。
贫穷的人使用自己的名字,不太出色的人称为大名。
上大夫中,有进士、庶长、中庶子等,下大夫中,有士、郎、庶民等。
总共有370个国家,因此也称为“三百七十郡”。
3. 秦始皇乃下诏曰:“纵使秦朝千古,子不得为官,今十岁而竟,惜哉!”少康曰:“不然,先生所为,不肯听命,动心以让卿,我司马错名为苏秦,苦学胡书,以安危定,国丧名醜,尊卑易位,而子不念也。
虽然,名为苏秦者,真苏秦之为吏也,顾未尝拜陈涉之门。
此生而知之者,其神与子有往来乎?”秦始皇发布了一道敕令:“即便秦朝长存千古,你也不能当官,真可惜!”少康说:“不然,你之前的所作所为,不肯听从命令,更加心动让位于大臣,我司马错化名为苏秦,苦学胡书,以维护国家安危,国家丧事受到污名,官位发生改变,但你却没有思念。
史记 (文白对照全注全译)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史记(文白对照全注全译)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经典之作,也是在后世被广泛引用和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它以其独特的体例和广泛的内容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以文白对照的方式进行《史记》的全注全译,方便读者理解和阅读。
章回目录《史记》总共分为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篇目。
下面是其中的几个篇目目录,以供参考。
本纪1.大禹谟:本纪第一,记载了禹治水的故事。
2.夏本纪:记载了夏朝的建立和衰亡。
3.商本纪:记载了商朝的建立和兴衰。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表1.地表:记载了中国五岳的山川地理。
2.人表:记载了中国古代历代君主的世系。
3.天文表:记载了天文地理的知识。
书1.律书:记载了古代的法律制度。
2.称书:记载了古代的官职等级。
世家1.三苖世家:记载了三苖的故事。
2.姜周世家:记载了姜子牙和周文王的故事。
3.孟子世家:记载了孟子的故事。
列传1.文公列传:记载了文公的一生。
2.昭公列传:记载了昭公的一生。
3.绛侯周勃列传:记载了绛侯周勃的一生。
注释和翻译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史记》,我们将为每个章节提供详细的注释和翻译。
下面是一段示例注释和翻译的内容。
大禹谟原文禹负扆,拜稽首,瞻旂旗。
揖让舞者,左右手,衣袂如雪。
趋进稽首,再拜稽首。
译文禹背负执政符节,向神龛跪下,注视着龛旗。
躬身致敬,左右手扬动,衣裙犹如雪花飞舞。
快步前进,再次跪拜致敬。
注释禹负扆:禹背负着执政符节,即执政权力的象征。
揖让舞者:行礼的舞者向禹示意。
稽首:深深地鞠躬。
这里禹先向龛旗表示敬意,再向舞者表示敬意。
结论通过以上的文白对照全注全译,《史记》的精华内容得以充分展现。
阅读者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希望通过这样的文本格式输出,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史记》的内容,并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历史的奥秘。
《史记·司马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司马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司马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史记·司马迁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司马迁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
年十岁则诵古文。
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莋、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
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鐀之书。
于是论次其文。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
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
”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
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惲祖述其书遂宣布焉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史记全文言文翻译
太史公曰:夫学者载籍极博,考信于稽古。
吾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卒述先人之志。
夫学者载籍,多矣!吾所以著述,非敢自矜,盖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成一家之言。
吾闻之,黄帝、尧、舜,其兴也天也,其衰也天也。
故天有五行,以生以成,有刑德,以御四时,各有胜负,而相生相克。
是以黄帝、尧、舜,得之以成帝业,汤、武、文、武,得之以成王业。
至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莫不有述作,而其道不同,或以刑名,或以道德,或以仁义,或以法术,或以阴阳,或以纵横,或以农战,或以纵横,各以其道,欲求其志,而世之学者,莫能通其说。
吾故论其得失,而著其成败,以俟后世之君子。
吾读《春秋》,见其微言大义,若存若亡,使人有悲夫。
孔子曰:“知我者其天乎!”吾读《尚书》,见其纪事详赡,言辞典则,使人有敬夫。
吾读《诗经》,见其言志抒情,美刺咸备,使人有怀夫。
吾读《易经》,见其变化无穷,包罗万象,使人有惊夫。
吾读《礼记》,见其礼义法度,详明备至,使人有畏夫。
吾读《春秋左氏传》,见其事详文富,议论精深,使人有服夫。
吾读《战国策》,见其辞采飞扬,策略巧妙,使人有叹夫。
吾读《楚辞》,见其辞藻华丽,情感真挚,使人有慕夫。
吾读《史记》,见其纪事详赡,文辞雄健,使人有叹夫。
吾读《汉志》,见其典籍详备,制度详明,使人有敬夫。
吾读《汉书》,见其文采斐然,议论深刻,使人有服夫。
夫学者,所以求道也。
道者,所以成圣也。
圣者,所以立教也。
吾欲以吾之学,求吾之道,成吾之圣,立吾之教。
吾闻之,孔子曰:“学而优则仕。
”吾故述吾之学,以求吾之仕,以成吾之教。
吾自幼好学,博览群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吾之志,在天下之治也。
吾之学,在圣人之道也。
吾之教,在吾之志也。
吾欲以吾之学,成吾之教,以教天下之贤士,使天下之贤士,皆成圣人之道,以治天下,此吾之志也。
吾之述作,非敢自矜,盖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俟后世之君子。
文化珍品:《史记》全译全解【收藏版】
文化珍品:《史记》全译全解【收藏版】
简介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史
书之一。
它由司马迁撰写,共130篇,记录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史记》被誉为史
学巨著,对后世影响深远。
全译全解收藏版
本收藏版《史记》是全译全解版本,意味着它提供了对每篇文
章的完整翻译和详尽解释。
这样的版本非常适合那些希望深入了解
史书内容的人士,尤其是研究历史或文化的学者、学生和爱好者。
特点
1. 完整翻译:每篇文章都经过精确的翻译,保留了原作的语言
风格和意义。
2. 详尽解释:每个篇章都提供了详尽的解释和注释,帮助读者
理解古代汉语中的复杂用词和概念。
3. 珍贵收藏:该版本是限量发行的收藏版,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使用价值
1. 学术研究:对于从事历史学或相关学科的研究者,该版本提
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有助于深入探究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
2. 教育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这个全译全解版本可以作
为教材或参考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历史文献。
3. 文化传承:《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
版本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
明的卓越成就。
结束语
本收藏版的《史记》是一份珍贵的文化宝藏,具有重要的历史
和文化价值。
它的全译全解特色使其成为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中的
重要工具。
无论是从事专业研究,还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兴趣的人,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收藏品。
《史记》选读原文翻译
廉颇与蔺相如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了名。
蔺相如是赵国人。
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到了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一班大臣商议:想把这块宝玉让给秦国吧,恐怕秦国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骗;想不让给秦国吧,又担心秦国的大军马上打过来。
(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下客蔺相如可以担任这个差使。
”赵王问:“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国去。
我的门下客蔺相如拦阻我说:‘您怎么了解燕王?’我告诉他说,我曾跟着大王到边境上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
相如对我说:‘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
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跑去投靠燕国,燕国害怕赵国,他们势必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或许侥幸能得到赦免。
’我按照他的办法去做,(果然)大王恩赦了我的罪。
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勇士,又有智谋,应该可以担当这个差使。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换我的和氏璧,可以给他吗?”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
”赵王说:“拿了我的璧,(却)不给我城池,怎么办?”相如说:“秦王用城池来换宝玉而赵国不答应,理屈的是赵国;赵国给了宝玉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理屈的是秦国。
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
”赵王问:“谁可以担当这个使者呢?”相如说:“大王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我愿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城池给了赵国,就让它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一定将璧完完整整地带回来。
《史记》原文译文(二十一)
《史记》原文译文(二十一)《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平准书原文:汉兴,接秦之坏,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钧驷:毛色一样的驾车的四匹马。
钧,同“均”。
】,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齐民:指平民。
】无藏盖。
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余业:指剩余的商品。
】以稽【稽:囤积。
】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而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于天下之经费。
漕转山东粟,以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
至孝文时,荚钱【荚钱:一种形似榆荚的小钱。
】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众得自铸钱。
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
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给食:供养。
】当食者。
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
孝景时,上郡以西旱,亦复修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县官以除罪。
益造苑马以广用,而宫室列观舆马益增修矣。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廪庾:廪是米仓,庾是露天积谷处。
】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字牝:指年轻的母马。
字,通“牸”,雌性牲畜。
】者傧【傧:通“摈”,排斥。
】而不得聚会。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史记的翻译
史记的翻译《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撰写。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早、最重要的一部十分丰富和有影响力的历史著作,对中国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史记》的翻译。
《太史公书》首《杂志》第一:古之人山名墨子者,颇有异志。
疾不割爪挠肤,持修齐物之义,言愚党形金石,避名者以奇行。
后趋世致行万状,将世说藏其言,使后人谪知道。
宜哉!可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叹也。
今将以史述四夷之穷构,五帝之逮谟,千岁之隆法,陈事表于石碑,录言记之,以述自古以来所行之大也。
尚书以满帚暗室为极,汲黯以蠡测海为科。
夫是遥则不能测,非常则不能备,历曾没有一著的时日不可得而通也。
好书则史之,虽长言不厌也。
世称司马光可布衣之士者,今以年衰力尽。
方鸟宠张训露聪明者,莫是司马光也。
司马光取士攻辩学道,其为日矣,不久其为人亦远也。
且以年长诌之则厌,少胜此,又况乎?姑侏儒也。
然犹恐以凡夫之人而穷尽儒家之术也,遂举援而问之史宫赐书,宜谓尧以和气治天下,下有大归,夏以人政治天下,下有昆弟,商以人道治天下,下有世族,周以礼治天下,下有士大夫,于是乎有论治天下あ无论治天下得其所。
然万世之归治天下者,皆庆日不亲,凤皇众臣皆陨死而无言。
故曰:后出,并世不得见。
然亦安之。
子以富贵为求,曰人之不飞腾如鸟兽之有翼翮者毕也。
世谓《史记》之足以覆滔滔而亡,但惜其人尔。
骚然曰:寰中皆商与周,久矣。
谈以区区德者辈,得享其儿子,乃强梁耳。
独无偏县商歌,知夫寰宇。
夫国家独无万事皆平原耶?有君子贞者,岂失势与人诞者?犹将大夫老夫以我先生待之也。
人生旦暮悲啼不可假也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史记》全译全解!
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父司马谈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而完全肯定地赞扬了道家,这说明他是深受当时流行的黄老思想的影响的。
司马谈在这篇论文中所表现的明晰的思想和批判精神,无疑给司马迁后来为先秦诸子作传以良好的启示,而且对司马迁的思想、人格和治学态度也必然有影响。
汉武帝即位后,司马谈做了太史令,为了供职的方便,他移家长安。
在此以前,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即帮助家人做些农业劳动,同时大概已学习了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
随父到长安后,他又学习了“古文”(如《说文》的“籀文”和“古文”等),并向当时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
这些对年轻的司马迁都有很深的影响。
司马迁在二十岁那一年开始了漫游生活。
这就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乙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归后“仕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
以后又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游历了更多的地方。
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体会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这对他后来著作《史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
封建统治阶级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盛典,司马谈因病留在洛阳,未能参加,又急又气,生命危在旦夕。
这时司马迁适从西南回来,他就把自己著述历史的理想和愿望遗留给司马迁,司马迁流涕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三年后,司马迁继任为太史令,他以极大的热情来对待自己的职务,“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并开始在“金匮石室”即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
这样经过了四、五年的准备,在太初元年(前104),他主持了改秦汉以来的颛顼历为夏历的工作后,就开始了继承《春秋》的著作事业,即正式写作《史记》,实践他父亲论载天下之文的遗志。
这年司马迁是四十二岁。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
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朝廷震惊。
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找机会报答汉朝。
正好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就把他的想法向武帝说了。
武帝因而大怒,以为这是替李陵游说,并借以打击贰师将军李广利。
司马迁就这样得了罪,并在天汉三年下“蚕室”,受“腐刑”。
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耻辱。
他想到了死,但又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死。
他终于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乙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先圣先贤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
出狱后,司马迁升为中书令,名义虽比太史令为高,但只是“埽除之隶”、“闺合之臣”,与宦者无异,因而更容易唤起他被损害、被污辱的记忆,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
但他的著作事业却从这里得到了更大的力量,并在《史记》若干篇幅中流露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怒和不平。
到了太始四年(前93),司马迁在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中说:“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
”可见《史记》一书这时已基本完成了。
从此以后,他的事迹就不可考,大概卒于武帝末年。
他的一生大约与武帝相始终。
司马迁接受了儒家的思想,自觉地继承孔子的事业,把自己的著作看成是第二部《春秋》。
但他并不承认儒家的独尊地位,他还同时接受了各家特别是道家的影响。
他的思想中有唯物主义因素和批判精
神,特别由于自身的遭遇,更增加了他的反抗性。
班彪、班固父子指责司马迁“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力而羞贫贱”,这正说明了司马迁的思想比他的许多同时代人站得更高,而为一些封建正统文人所无法理解。
我们今天正是从这些封建正统文人的指责中,看到了司马迁进步思想的重要方面。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
《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今仅存《悲士不遇赋》一篇和有名的《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
《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作者
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
报任安书
悲士不遇赋
本纪
五帝本纪第一
夏本纪第二
殷本纪第三
周本纪第四
秦本纪第五
秦始皇本纪第六
项羽本纪第七
高祖本纪第八
吕太后本纪第九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匈奴列传第五十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孝文本纪第十
孝景本纪第十一
孝武本纪第十二
列传
伯夷列传第一
管晏列传第二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伍子胥列传第六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商君列传第八
苏秦列传第九
张仪列传第十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穰侯列传第十二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公子列传第十七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汲郑列传第六十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书
礼书第一
乐书第二
律书第三
历书第四
天官书第五
封禅书第六
河渠书第七
平准书第八
世家
乐毅列传第二十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
齐太公世家第二
鲁周公世家第三
燕召公世家第四
管蔡世家第五
卫康叔世家第七
宋微子世家第八
晋世家第九
楚世家第十
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郑世家第十二
赵世家第十三
魏世家第十四
韩世家第十五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孔子世家第十七
陈涉世家第十八
外戚世家第十九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五宗世家二十九
三王世家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