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特性及防治

合集下载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试验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试验

圆锥 形 , 产 卵器 明显 , 产 卵器 基部具 下 生殖 片 , 雄 虫
*收稿 日期 : 2 0 1 6 0 5 —1 6
第 4期
谷梅红 , 等: 悬铃木方翅 网蝽的发 生与防治试验
8 9
3 危 害症状
① 直接 危 害 : 悬 铃 木 方 翅 网蝽 虫 体 小 , 以成 虫 和若 虫 聚集 在 叶片 背面 吸取 汁液 为 害 , 导 致 叶片组 织失 水 , 受 害叶 片 正 面形 成 密集 的 白色 斑 点 , 叶 片 背 面布 满虫 粪 和分 泌 物 , 并 出 现锈 色 斑 , 根 据 观察
最 为严 重 。该 虫 繁 殖 能 力 强 , 遂 平 县 每 雌 虫 产 卵 2 6 0粒 左右 , 越 冬产 卵更 多 。 悬铃 木方 翅 网蝽成 虫活 泼 , 随着温 度 的增高 开 始 上树逐 渐往 树冠 方 向进行 取食 危害 , 同时成虫 还
1 形 态 特 征
①卵 : 卵长 0 . 4 0 mm, 宽 0 . 2 0 mm, 呈 乳 白 色
年 该虫 在武 汉 市 大 发生 。 目前 已在 长 江 流 域 形 成
部 宽短 , 后 部强烈 收缢 。
爆发 态势 , 对各 地重 要 的城市 绿化树 种 悬铃 木构 成
严 重 危害 , 受 到各级 园林 绿化 和林 业部 门的高度 重
2 生物学 特性
悬 铃木 方翅 网蝽 在河 南省 驻 马店市 遂平 县 1 a 可 以发 生 5代 , 全年 发生期 为 4 ~l 0月 , 1 0月 下旬
体 型稍小 , 腹 部较 瘦长 腹末 有 1 对 爪状抱握 器 。在
虫 头兜 、 中纵 脊 、 侧 纵 脊及翅 的网肋 2两个 黑斑 , 中

新入侵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新入侵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A src : T escmoelc u ( oyh c ac it)w s e vs eisc seis hc evl d m gd Paa u p . b ta t h ya r eb g C rtuh iaa a n wi ai et p ce ihh ai a ae ltn ssp a l a n v n w y
Ne n aieS c mo eL c u ( oyh c acl t w Iv sv ya r a eB g C rtu h iaa) i
Wa gF l n n ui a L u n e iCh a r n Lu W a x e i n u Wa a ga nF n ho
adohrhrc l rl l t.I h dsra v r a yc i ln em d l a dl e a hso hnj n ie hn . n te ot ut a pa s t a pedoe n ie ao gt ide n w rr c e f a gi gR vr nC i i u n m ts h o e C a i a
发 态 势 。介 绍 悬 铃 木 方 翅 网蝽 的 寄 主 、 布 和危 害 特 点 , 悬 铃 木 方 翅 网 蝽 的 扩 散 速 度 与 方 式 、 物 学 特 性 及 防 治 分 对 生
技 术 进 行 综 述 , 期 为 阻 止 其 扩 散 和危 害提 供 参 考 。 以 关 键 词 : 悬 铃 木方 翅 网 蝽 ; 侵 ; 物 学 特 性 ;防 治 方 法 入 生
adI e et I ta l t rttn,C i s Aae yo Ar uua Si c B ̄n 00 4 n scPs nh efPa o co n t s s t o nP ei h ee cdm gi lrl cne n f c t e s ei 109 ) ig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方法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方法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方法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我国近期发现的一种危害悬铃木属的危险性有害生物,由于该病虫主要危害悬铃木树种,所以在悬铃木栽培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该虫的防治。

悬铃木
该虫一个世代大约30天左右,若虫共5龄,一年可发生2代至5代或更多世代,世代重叠严重;成虫繁殖能力强,平均每个雌虫可产卵284个;该虫较耐寒,最低存活温度为-12。

2℃,以成虫在寄主树皮下或树皮裂缝内越冬。

该虫可借风或成虫的飞翔做近距离传播,也可随苗木或带皮原木做远距离的传播。

在山东省潍坊市7月份至8月份危害严重。

由于悬铃木方翅网蝽危险性大,且其危害具有隐蔽性,目前国内对该虫的研究尚不深入,因此防治和检疫难度较大。

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封锁疫情,加强检疫,严格调运和引种管理。

对已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分布的地区进行封锁,不外调悬铃木种苗;严禁从疫情发生地调运此虫寄主植物及加工品。

2、组织人力加快除治,争取尽快扑灭疫情。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方法,主要使用菊杀乳油、速灭杀丁乳油和吡虫林等高效、底毒农药进行防治。

杀虫剂只能杀死成虫,对若虫不起作用,因此在施药后的5天至8天内再喷施一次,如此循环3次至5次。

3、认真组织开展悬铃木方翅网蝽疫情普查。

在辖区范围内开展悬铃木方翅网蝽疫情普查,了解其在行道树和林地的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摸清寄主树种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

及时上报普查结果和发布警示通报。

4、加强常规监测工作。

认真做好日常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必要时可向政府部门汇报。

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与防治

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与防治

克 罗地 亚传 人 匈牙 利 南 部 的悬铃 木 方翅 网蝽 , 1a 向 在 0间
北 蔓 延 了2 0 m, 0 k 辐射  ̄4 0 m宽 的地 区 , 0 0 , 牙 0k 至2 0 年 匈 利 的2 个城 市都发 现有其 发生 , 已波及 匈牙利 东北部 地 5 业 区。 在西班 牙 , 铃木方翅 网蝽 的扩 散速度近02 m d 悬 铃 悬 .k /。 木方 翅 网蝽 在德 国的扩 散也 十分迅速 ,9 7 1 8 年仅 在德 国南
安徽 农 学 通 报 ,A h i giS iB l2 1 ,61 ) n u r c. u1 0 01 (6 A . .
13 2
悬铃 木方翅 网蝽危 害 与防治
杨 景艺
( 西县官亭林 业站 , 肥 肥西 官亭2 10 3 2 0)

要 : 绍 了悬铃木 方翅 网蝽 的分 布和危 害、 介 传播速度 和方 式、 物学特性 , 生 并提 出了防治 与建议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 0 — 7 1( 1 )1 - 3 0 2 7 7 2 1 0 0 3 0 0 6 2-
种真菌 病害 , 导致 植株死 亡 。 另外 , 该种 害虫 还可 成群随 风 飘移 入侵 居 室 、 店 、 馆 内 , 酒 宾 干扰 居 民生 活 。 了摸 清该 为
虫的分 布 、 危害 、 生物 特性及 防治 方法 , 0 8 于2 0 年进 行 了调 查 、 察和饲养 , 观 现将结果 总结如下 。
2 传 播
21 传 播 速 度 .
悬 铃 木 方翅 网蝽 的传 播 速 度较 快 。 意 大利 ,9 0 在 1 6 年 首 次传人 时仅局 限于 威尼斯 港周边 地 区 , 1 7 年 时已蔓 至 94 延 至整 个 北部 和 中部 地 区 , 到2 0 年 时 , 扩散 范 围 已 而 00 其 覆 盖全 国 , 括远 离大 陆的撒 丁岛和 西西里 岛 。17 年从 包 96

如何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

如何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

如何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悬铃木方翅网蝽系新近发觉的入侵害虫,刺吸悬铃木汁液,并能传播悬铃木病害,造成树势衰退,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植物检疫严格根据植物检疫的规定,限制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疫区引种调入悬铃木属植物。

物理和园艺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群集于悬铃木树皮内或落叶中越冬,疏松树皮和树下落叶为其供应了良好的越冬场所。

因此,秋季刮除疏松树皮层并准时收集销毁落地虫叶可削减越冬虫的数量。

该蝽出蛰时对降雨敏感,可于春季出蛰结合浇水对树冠虫叶进行冲刷,也可在秋季采纳树冠冲刷方法来削减越冬虫量。

适时修剪亦可削减发生世代数。

常常修剪的悬铃木在春季和夏季都会萌发新叶并形成旺长枝,从而供应害虫的春季和夏季世代所需食物。

而隔5至6年才修剪的树体主要形成花枝,只在春季萌发新叶,所以害虫只能发生春季世代。

化学防治目前通常采纳的方式有树冠喷雾、树干喷雾和树干注射等。

树冠喷雾多选择在若虫期和初量羽化成虫期施药,选择早上无风时进行高压喷叶,使药液穿透冠层并潮湿叶片下表面,药剂以内吸剂为佳;树干喷雾在4月越冬害虫出来危害、10月下旬成虫查找越冬场所时进行,药剂以触杀剂为佳。

若考虑削减对环境的影响,可采纳效果较好、污染较小、用药次数较少的树干注射法进行施药。

树干注射治虫要留意两个问题:一是药剂剂型,以内吸性水剂为佳;二是单株用药量要足够。

每株树注射用原药量按树木胸径而定:每厘米胸径用原药1毫升至3毫升,胸径10厘米以下树用原药量1毫升/厘米;胸径10厘米至25厘米树为2毫升/厘米;胸径25厘米以上的为3毫升/厘米。

注药孔多少要因树木大小而定,胸径10厘米以下的树1孔;10厘米至25厘米的2孔;25厘米至35厘米的3孔;35厘米以上的4孔。

这样效果最佳,防治效果达95以上。

据笔者4年来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工作实践,化学喷雾防治使用效果较好的药剂有:吡虫啉1500倍至2000倍液、灭虫灵3000倍至4000倍液;树干注射可用25杀虫双水剂100倍液。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央纵 列 4枚单 刺 ,两侧各具 6枚 2叉 刺 突。
2 为 害特点
2 1 主要 为害 悬铃 木 .
sp )植物 。该 虫原产 北美 ,主要分 布于美 国和 加 p.
拿 大 ,1 6 9 4年 该 虫 首 次入 侵 意 大 利 的 帕 多 瓦 ,之
后逐 渐扩散 至欧洲 中南部 的 1 0多个 国 家 ,19 96年 传入韩 国 ,20 0 1年 又传 入 日本 。20 06年 长 江 大学 农 学 院李传 仁博士首 次报道该 虫入 侵我 国湖 北省武
④ 脚 ro Cp r
r0 年 第 1 杀 弼比楫£ 2 8 0 期
综合防 治
烟 草 病 虫害 的发 生 与 综 合 防 治
张宏 健 甘 发林 董 贤春 张志强
( 湖北省兴 山县植保站 ,兴山 4 30 ; 4 7 0 湖北省兴山县烟草公 司 ,兴 山 4 3 0 ) 47 0
汉市 。 目前在 上海 、南 京 、杭 州 、重庆 、贵 阳、郑
பைடு நூலகம்
悬 铃木方 翅 网蝽 主要危 害悬铃 木属植 物 。在 北 美的美国、加拿大等地 ,主要寄主为一球悬铃木 ; 在 欧洲 的意大 利 、法 国 、西班 牙 、德 国 、瑞士 、奥
地 利 、克罗地 亚及亚 洲 的 日本 、韩 国等 国 ,主 要寄
和中纵脊 ,头部具刺突 5 ,头兜前缘处有单刺突 枚 2对 ,后 缘有 1对 3叉刺 突 ,前 胸背 板侧 缘 后端 具 单刺 1 ,中胸小 盾片有 1对单刺 突 ,腹 部背 面 中 枚
收稿 日期:20 07—1 o O— 9

1 一 2
维普资讯
若虫 共 5龄 。1龄若 虫体无 明显刺 突 ;2龄若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悬铃木方翅网蝽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危害悬铃木属植物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天津市!""#年在蓟州区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年在武清区发现危害,之后静海、宁河等区也发现其分布危害。

该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方翅网蝽属,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植物,造成寄主早期落叶,严重时甚至枯死,对我地区重要的行道树种———悬铃木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

文章根据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特点、传播规律提出了主要防治技术要点,通过防治使该虫在我地区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危害特点$&$悬铃木方翅网蝽主要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危害,导致受害叶形成密集的白色细小斑点,叶背面可见锈色斑,叶片失绿,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价值等。

危害严重时,则引起寄主植物大量叶片枯黄脱落,继而导致植株死亡。

$&!通过悬铃木方翅网蝽还可传播!种真菌病害悬铃木溃疡病菌和法国梧桐炭疽病菌。

$&'该害虫还成群侵入居室内,干扰居民生活。

国家林业局于!()*年将其增列入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浙江省将其列为补充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侵入传播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扩散传播方式包括成虫本身主动的近距离传播和人为造成的远距离传播。

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翅十分细小,一般情况下飞行距离不远、主要依靠爬行迁移,有时可以借助风力迁移几千米,这可能是该虫传到一个新地区以后,在局部范围内迅速扩散的主要原因。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交通运输工具调运带虫苗木实现。

比如过往车辆等刮擦虫树后可将虫体携至其他地区,带虫苗木一旦调入新的适生地区就会在区域内大量繁殖危害。

'生物学特性悬铃木方翅网蝽一年发生% +代,$个世代大约')天左右,该虫较耐寒,以成虫在树皮下或树皮缝隙内越冬。

悬铃木方翅网蝽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每雌可产卵$)) '))粒,卵产于叶片背面主、侧脉内。

该虫可借助风或是成虫的飞翔做近距离的传播,也可以随苗木或者带皮原木做远距离的传播。

浅析悬铃木方翅网蝽综合防控技术

浅析悬铃木方翅网蝽综合防控技术

·94·农技服务林业科技2017.15期·第34卷浅析悬铃木方翅网蝽综合防控技术李广帅(河南省新乡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河南 新乡453000)摘要:悬铃木方翅网蝽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叶,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合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长和繁殖且难以根除,其中河南省最为严重。

本文根据河南省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征总结了如何从检疫、化学和物理三方面对危害进行综合防控,希望为河南省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特征;防控技术近些年来,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严重危害了悬铃木属城乡绿化树种的生长,树木出现叶片枯黄、树木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的情况,导致树势衰微甚至死亡。

树木受虫害后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同时害虫成群侵入居民家中,为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麻烦。

因此,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大势所趋。

1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规律与生物学特征黄河流域是悬铃木方翅网蝽频发地带,河南省新乡市每年会发生4代到5代左右。

冬季成虫在每年的三月二十号左右开始活动,通常情况下产卵需要雌雄交尾,但也存在少量孤雌繁殖的情况。

五月十号左右是第一代悬铃木方翅网蝽产卵最频繁的时期,每隔一个月一个发生期,十月初悬铃木方翅网蝽下树准备越冬。

越冬地点较为隐蔽,主要集中在树干开裂的缝隙中、地面的碎石下以及绿篱深处。

越冬成虫最多的地方就是东北或西北朝向的较为粗壮的树干干裂缝隙中。

不能越冬的成虫寿命都比较短,一般情况下不超过十天。

雌雄成虫交配产卵数量较少、产卵期比较长,繁殖地点多选择在繁茂的树叶背面;孤雌繁殖的产卵期较短且数量巨大,多选择在叶片的主脉络旁。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成虫在温度持续上升时上到树冠位置觅食,具有较强的短距离飞行能力,疫情危害会随着风向变化而转移。

高温多雨的天气更利于成虫的繁殖,因此河南省新乡市在五月份时最容易受到该虫的危害。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悬铃木方翅网蝽原分布于北美的中东部,属于我国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危害悬铃木树种,该虫群集在树木叶片背面吸取汁液危害,致使悬铃木叶片失水,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阻碍植株正常生长,可导致叶片提早枯黄、脱落,严重影响树木的树形和绿化作用[1]。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 (Say ))属半翅目网蝽科,原分布于北美的中东部。

2006年我国首次在湖北省发现该虫,其主要危害二球悬铃木,2007年3月被我国国家林业局外来有害生物管理办公室公布为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1特征特性悬铃木方翅网蝽一般于每年4月初,当温度达到10℃左右,越冬成虫从树干树皮翘处或树缝处爬出转移到树叶进行危害,当温度降低时再返回到树皮翘处或树缝处,当温度持续在10℃以上,成虫就一直寄生在树叶表面,进行生长和繁殖,其繁殖能力很强,平均每个雌虫可产卵约300粒[2];该虫还有一定的耐寒性,一直危害到每年的12月初,随着温度降低,其第5代成虫群集寄生在树干的树皮翘处或者树根部越冬。

成虫还可成群侵入居室内,随风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传递,可传播植物真菌病害,干扰居民生活,危害健康。

2危害特点悬铃木方翅网蝽常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吸取寄主叶背汁液,危害叶片组织,使其失水。

叶片被吸处初期会出现一些密集的黄白斑点,同时叶背还会出现一些锈色斑。

资料表明,该虫还会传播植物病害,其可传播法国梧桐炭疽病、悬铃木溃疡病,该2种病原菌均能降低悬铃木生长活动能力,从而造成其死亡。

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还能传播细菌,其能随风飘入悬铃木下居室中,进而严重影响室内的人体健康[3]。

该虫在吸取寄主叶片汁液时常会分泌一些排泄物,其干后会变黑并固着在叶片的下表面,其分泌物对城市文明和卫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叶片的光合作用,从而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导致了叶片的提早枯黄和脱落,还会危害悬铃木树种树形,并严重影响行道树的绿化效果、观赏价值。

3发生规律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淮河一带天中地区1年可发生5代,均以卵在悬铃木等寄主植物组织内越冬,也有成虫在悬铃木树皮下及杂草间越冬。

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特性观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特性观察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西




悬 铃 木 方 翅 网蝽 生 物 学 特 性 观 察 及 无 公 害 防治 技 术 研 究
赵 永 浩 。 军 军 ,李 超 飞 , 京 亚 , 怀 礼 郭 刘 刘
( 黄淮 学 院生物 工程 系, 南 驻 马店 河
43 0) 6 0 0
摘 要 : 铃 木 方 翅 网 蝽 C r tu h i a a S y 属 半 翅 目网 蝽 科 网 蝽 属 ( n et :He p e a ig d e 悬 oy h c acl t a i Is a c mi t :T n i a : r C r t u h t 1 , 要 危 害悬 铃 木 属 树 种 ( ltn ss p ) o y h c aS a ) 主 Pa a u p . 。悬 铃 木 方 翅 网蝽 原 产 北 美 , 9 4年 入 侵 意 大 利 并 16
在 欧洲 中 南部 地 区扩 散 蔓 延 ,96年 传 入 韩 国 ,0 1 传 入 日本 ,0 7年 3月份 被 我 国 国 家 林 业 局 外 来有 害 19 20 年 20
生 物 管 理 办公 室公 布 为 中 度 危 险 性 林 业 有 害生 物 。 关键词 : 悬铃 木 方 翅 网蝽 ; 生物 学特 性 ; 公 害 ; 治 无 防
道 树法 桐 的新 型害 虫 。其 成 虫和若 虫 主要 寄生 在 叶片 背 面 , 吸 汁液 , 制 植 物光 合 作 用 , 响植 刺 抑 影 株 生长 。另 外 , 该害 虫还 可成 群侵 入居 室 内 , 虫 其 害残 留物及 其排 泄 物 严 重 污 染 环境 , 扰 居 民 生 干
悬铃 木方 翅 网 蝽 原产 北 美 , 主要 危 害 悬 铃 木 属树 种 , 危 险 性 较 大 , 易 除 治 。 目前 在 美 国 、 其 不 加拿 大 、 意大利 、 国、 韩 日本 等 1 0多个 国家 均有 发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措施方翅网蝽是为害悬铃木的主要害虫之一,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原产北美,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均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适生地。

近年来,随着国土绿化面积的逐步扩大,悬铃木的种植量也越来越大,而有效的防治害虫,使植物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就成为当今植物养护管理的重中之重。

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寄主树木叶片汁液为害为主,受害叶片正面形成许多密集的白色斑点,且叶背面出现锈色斑,危害严重时叶片失绿,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

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华北地区1年可发生2-5代,一个世代大约30天左右,世代重叠严重。

10月下旬以成虫于悬铃木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以及树冠下杂草中越冬。

越冬成虫于4月上旬择晴天正午,温度为8-10℃时出蛰,温度高于10℃时上树向树冠转移,取食为害。

成虫具有近距离飞行能力,可借风力进行转移为害。

交尾后,产卵于叶背的主脉或侧脉,卵期15-20d,5月初卵孵化,始见第1代若虫。

第1代若虫期17-18d,至5月中、下旬为第1代若虫为害盛期。

7-8月间世代重叠现象明显,9月份为害严重,10月下旬气温低于10℃时开始下树越冬。

成虫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可以抵御-12.2℃低温,下树越冬时对栖息的树干部位有一定选择性,多喜集群栖于树体基干。

根据该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可用人工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除治。

1、在冬季,清理环境卫生,将树下及周边所有的枯枝落叶彻底清除,清理自然剥离的树皮,并集中销毁;2、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刷涂树干至1米高度。

3、每年4月中下旬,当方翅网蝽出蛰向树上转移时,向树木枝干均匀喷洒阿维灭幼脲1000倍液,连喷三遍,每次间隔7--10天,可达较好的防治效果。

通过长期仔细观察,并深入思考,得出如下结论:1、要想植物生长健壮,长势喜人,必须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

2、分析研究园林植物害虫的世代生活史,了解其传播规律,切断其传播途径,在方翅网蝽的防治过程中,秋后以至整个冬季严格保持坏境卫生,清除树下枯枝落叶,刮除老翘树皮,并彻底销毁,能有效消灭越冬成虫,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虫口数量。

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关键词:悬铃木方尺网蝽、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综合治理。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属半翅目网蝽科(Hemipteya:Tingididac)。

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植物(Platanus spp.)。

2002年我国长沙首次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2006年该虫大片入侵湖北省武汉市。

受到各级园林绿化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林业局当即将其列入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并发函要求各地进行监测。

目前在上海、南京、杭州、重庆、贵阳、郑州等地均发现该虫危害。

一、形态特征(1)成虫:长翅型,体长约3.20mm-3.70mm,扁平,黑褐色。

雌虫略大于雄虫,雌虫腹部肥大,末端圆锥形,有明显的产卵器,成虫头小,头顶光滑无头刺,头兜发达,魁状,头兜儿高度较中纵脊稍高,触角浅黄色丝状,4节,第3,4节端半部纺锤形膨大,头兜、侧背板、中纵脊和前翅表面的网肋上密生小刺,侧背板和前翅前缘的刺列明显,整体外观呈乳白色。

前翅超过腹部末端,前缘基部强烈上卷,但亚基部处呈直角状外突,而中部浅凹,使得前翅近长方形。

前翅“X”斑由前缘域前后2个黑斑、中域端部的1个黑斑及膜域中央的纵黑斑组成。

后胸臭腺孔缘小且远离侧板外缘。

腹部宽短,后部强烈收缢。

(2)卵:乳白色,长椭圆形,顶部有褐色椭圆形卵盖。

(3)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乳白色,后渐渐变为深褐色。

3龄后翅芽出现,中胸小盾片2刺突明显突起。

成长若虫头、胸、腹部均有刺突二、发生规律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淮河一带天中地区1年可发生5代,均以卵在悬铃木等寄主植物组织内越冬,也有成虫在悬铃木树皮下,杂草间越冬的。

越冬卵在3月底至4月初孵化,4月中旬是若虫孵化的盛行期,5月中上旬羽化为成虫,历期约70d,夏秋高温第2-5代成虫出现,成虫寿命30-55d,产卵持续30-40天,第二代开始出现世代重叠,且世代重叠严重,以第五代成虫越冬,全年以5月中上旬为害最重。

悬铃木刺吸性害虫——方翅网蝽

悬铃木刺吸性害虫——方翅网蝽

悬铃木刺吸性害虫——方翅网蝽悬铃木方翅网蝽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为害悬铃木的有害生物。

它在国内于2001年在武汉市青山区初次发现少量为害,逐年扩展,至2007年已发现有七个区的39条路段的悬铃木普遍受害。

危害悬铃木方翅网蝽以成虫和若虫寄生于寄主叶背吸汁为害,使受害叶正面形成多数白色小斑点,叶背面会有多数褐色排泄物,既影响植物生长,又有碍观赏,严重时会引起树叶枯黄和脱落。

据有关资料报导,该虫的发生为害还会诱发溃疡病和炭疽病,对悬铃木的正常生长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形态特征悬铃木方翅网蝽雌成虫体长3.3—3.7毫米,体宽2.1—2.3毫米,腹部肥大,末端圆锥形,产卵器明显,产卵器基部具下生殖片,雄虫体形稍小,腹部较瘦长,腹末有1对爪状抱握器。

在虫头兜、中纵脊、侧纵脊及翅的网肋上密布直立小剌。

头顶及体腹面黑褐色,足和触角浅黄色,触角短于前胸背板,前胸背板盘域平隆。

头兜盔状,中度扁平。

中纵脊明显低于头兜,前翅X斑由前缘域前后2个黑斑,中域1个黑斑,中域端部1个黑斑及膜域中央的纵黑斑组成。

前翅前缘基部强烈上卷,而中部浅凹。

腹部宽短,后部强烈收缢。

卵长0.4毫米,宽0.2毫米,乳折色,茄形,顶部有卵盖,呈圆形,褐色,中部稍拱突。

若虫有5龄,老熟若虫体长1.65—1.87毫米;宽0.88—1.08毫米,头部有5枚剌突,触角4节,复眼突出,头兜半球形,中胸小盾片黄白色,有1对单剌突,前翅前端为褐色,后翅为黄白色,腹部黑褐色,侧缘黄白色,背面中央纵列4枚单剌,两面三刀侧名具6枚二叉剌突。

发生规律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武汉一年发生5代,第一代历期近50天,在夏、秋季节一个世代历期约40天,秋季以成虫于悬铃木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以及树冠下地被植物上越冬。

越冬成虫于4月初晴天的中午前后爬出活动,取食和交尾、产卵于叶背的主脉或侧脉。

每只雌虫可产卵300粒左右。

至5月初卵孵化,至5月中、下旬为第一代若虫为害盛期。

至10月下旬气温低于摄氏10度时开始越冬。

如何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

如何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

如何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汇报人:2024-01-08•悬铃木方翅网蝽的介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方法•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具体措施目录•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注意事项•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成功案例01悬铃木方翅网蝽的介绍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体长约为3.5-3.9mm,翅展约8.6mm,体型相对较小。

它们具有灰白色的翅膀,翅膀上布满了网状纹路。

生活习性悬铃木方翅网蝽主要寄生于悬铃木属植物上,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寄主汁液为生。

它们通常在寄主植物的叶片背面栖息,并在其上产卵。

繁殖与扩散悬铃木方翅网蝽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

雌虫通常在寄主植物叶片背面产卵,每个卵块约有30-40粒卵。

若虫孵化后,会迅速扩散到周围的寄主植物上。

分布与危害悬铃木方翅网蝽原产于北美洲,现已扩散至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多个地区。

在我国,该虫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

危害程度悬铃木方翅网蝽对寄主植物的危害较大,它们以刺吸式口器吸取寄主汁液,导致叶片失绿、黄化、脱落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寄主植物死亡。

此外,该虫还可能传播病毒病。

02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方法定期清理悬铃木方翅网蝽寄生的枝叶,减少虫源。

清理虫害枝叶合理施肥、灌溉,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虫能力。

加强树木管理在悬铃木周围种植一些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有驱避作用的植物,如樟树等。

种植驱虫植物农业防治天敌利用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以控制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数量。

微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进行防治。

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如昆虫性信息素、昆虫生长调节剂等,干扰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繁殖和生长。

生物防治在树干上涂抹药剂,杀死在树干上越冬的若虫。

药剂涂干使用内吸性或触杀性药剂进行喷雾,杀死成虫和若虫。

药剂喷雾在密闭的环境中使用烟雾剂熏杀成虫和若虫。

烟雾剂熏杀对悬铃木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杀死附着在种子上的害虫。

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及混配增效作用

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及混配增效作用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7):133~138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07.018收稿日期:2023-04-21基金项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3A26)作者简介:高德良(1987 )ꎬ男ꎬ硕士ꎬ助理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农药生物测定及应用技术ꎮE-mail:gaoliang03@163.com通信作者:于伟丽(1985 )ꎬ女ꎬ硕士ꎬ助理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农药生物测定和环境毒理ꎮE-mail:313304200@163.com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及混配增效作用高德良1ꎬ吴希宝1ꎬ高祥文2ꎬ赵圣英3ꎬ宋化稳1ꎬ庄占兴1ꎬ于伟丽1(1.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ꎬ山东济南㊀250100ꎻ2.山东仕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ꎬ山东济南㊀250100ꎻ3.山东仕邦农化有限公司ꎬ山东济南㊀250100)㊀㊀摘要:本研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和若虫的毒力ꎬ并开展了高效药剂联合毒力评价及打孔注射法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ꎮ毒力测定结果表明ꎬ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㊁噻虫嗪㊁联苯菊酯㊁呋虫胺㊁阿维菌素㊁螺虫乙酯对方翅网蝽毒力相对较高ꎬ对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2.525㊁5.823㊁6.665㊁7.659㊁8.361㊁9.679mg/Lꎬ对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1.145㊁4.686㊁4.435㊁5.406㊁2.781㊁6.918mg/L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有效成分量以1ʒ2的比例混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ꎬ共毒系数达157.37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有效成分配比1ʒ2)10mL/棵㊁15mL/棵处理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效相对较好ꎬ药后10d防效达80%以上ꎬ药后20d和30d防效保持90%以上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5mL/棵㊁10%噻虫嗪微乳剂10mL/棵㊁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mL/棵处理药后20d和30d防效在80%左右ꎮ关键词:杀虫剂ꎻ悬铃木方翅网蝽ꎻ毒力ꎻ联合毒力ꎻ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6.8+5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07-0133-06ToxicityofTenPesticidesandtheirSynergisticEffectsonCorythuchaciliataGaoDeliang1ꎬWuXibao1ꎬGaoXiangwen2ꎬZhaoShengying3ꎬSongHuawen1ꎬZhuangZhanxing1ꎬYuWeili1(1.ShandongAcademyofPesticideSciencesꎬJinan250100ꎬChinaꎻ2.ShandongShibangAgriculturalTechnologyCo.ꎬLtd.ꎬJinan250100ꎬChinaꎻ3.ShandongShibangAgrochemicalCo.ꎬLtd.ꎬJinan250100ꎬChina)Abstract㊀InthisstudyꎬthetoxicityoftenpesticidestoadultsandnymphsofCorythuchaciliateweremeasuredusingtoxicleafmethodꎬandthentheco ̄toxicityofemamectinbenzoateandthiamethoxamwaseval ̄uatedandtheircontroleffectswereanalyzedbyinjectingpesticidesintotrunk.ThetoxicityresultsshowedthatemamectinbenzoateꎬthiamethoxamꎬbifenthrinꎬdinotefuranꎬabamectinandspirotetramathadhighertoxicitytoC.ciliatewiththeLC50valueas2.525ꎬ5.823ꎬ6.665ꎬ7.659ꎬ8.361and9.679mg/LtoadultsꎬandtheLC50valueas1.145ꎬ4.686ꎬ4.435ꎬ5.406ꎬ2.781and6.918mg/Ltonymphsꎬrespectively.Themixedpro ̄portionscreeningresultsindicatedthatemamectinbenzoatemixedwiththiamethoxamattheratioof1ʒ2hadthehighestco ̄toxicitycoefficientas157.37.Thefieldtrialresultsshowedthatemamectinbenzoate5%MEmixedwiththiamethoxam10%ME(theratioofactiveingredientwas1ʒ2)weresuitableforcontrollingC.ciliateꎬandthecontroleffectsof10mL/treeand15mL/treetreatmentswereallabove80%after10daysofapplica ̄tionandwereallabove90%after20~30days.Thecontroleffectsof5mL/treetreatmentofemamectinbenzoate5%MEmixedwiththiamethoxam10%MEꎬ10mL/treetreatmentofthiamethoxam10%MEand5mL/treetreatmentofspirotetramat22.4%SCreachedtoabout80%after20~30daysapplication.Keywords㊀PesticideꎻCorythuchaciliataꎻToxicityꎻCo ̄toxicityꎻControleffect㊀㊀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ciliata)属于半翅目网蝽科(Hemiptera:Tingidae)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ꎬ原产于北美的中东部和加拿大东部[1]ꎬ2002年在湖南长沙首次被发现[2]ꎬ2006年湖北武汉大发生[3]ꎬ随后扩散至华东㊁华中㊁西南等多个地区[4]ꎬ目前已发展成为悬铃木属绿化林木上的重要害虫ꎬ严重影响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ꎮ该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叶背刺吸汁液ꎬ轻则造成黄白色花斑和叶片失绿ꎬ重则至叶片萎黄㊁干枯及坏死ꎬ从而造成提前落叶㊁树势衰弱[5ꎬ6]ꎮ悬铃木方翅网蝽具有繁殖能力强㊁传播速度快㊁适应性强等特点ꎬ一旦传入新的地区ꎬ能快速形成相当稳定的高密度种群ꎬ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是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适生地[7]ꎬ且多地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其为中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8-16]ꎮ目前国内尚未有登记用于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药剂ꎬ对其防治药剂和防治方法的研究也相对较少ꎮ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方法包括植物检疫㊁生物预防㊁园艺防治和化学防治ꎬ但仍以化学防治为主ꎮ化学防治具有使用方便㊁效果迅速㊁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等特点ꎬ通常使用的方式有树冠和树干喷雾㊁药剂根灌㊁树干注射[17]ꎮ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类型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和大龄若虫的毒力ꎬ并开展了高效药剂联合毒力评价ꎬ以及打孔注射法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防治效果ꎬ以期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高效㊁安全防控技术探索及应用提供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供试药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ꎬ惠州市银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ꎻ10%噻虫嗪微乳剂ꎬ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生产ꎻ10%呋虫胺可溶液剂ꎬ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ꎻ22.4%螺虫乙酯悬浮剂ꎬ拜耳股份公司生产ꎻ100g/L联苯菊酯乳油ꎬ河北伊诺生化有限公司生产ꎻ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ꎬ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ꎻ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ꎬ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ꎻ5%阿维菌素乳油ꎬ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ꎻ0.5%苦参碱水剂ꎬ永济市环球生物制剂厂生产ꎻ6%鱼藤酮微乳剂ꎬ北京三浦百草绿色植物制剂有限公司生产ꎮ1.2㊀供试虫源供试悬铃木方翅网蝽采自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院内从未施过药的悬铃木叶片ꎬ挑选健康成虫和4~5龄若虫用于毒力测定[18]ꎮ1.3㊀室内毒力测定毒力测定采用浸叶接虫法ꎮ根据预试验结果将供试药剂分别配制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ꎬ把新鲜无损的悬铃木叶片在配置好的各种药液中浸渍10s后取出ꎬ用滤纸吸干多余药液并晾干后放入含有湿润滤纸的塑料养虫盒中ꎬ再将叶柄用含水的脱脂棉包裹并包上保鲜膜进行保湿ꎬ将健康且活动性较强的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若虫)转接至养虫盒中的叶片上ꎬ每盒接入20头ꎬ盖上带有多个通气孔的盖子后置于温度(25ʃ2)ħ㊁相对湿度60%~80%㊁光周期LʒD=12hʒ12h的人工气候室内培养ꎮ设清水为对照ꎬ每个处理重复3次ꎮ48h后观察记录各处理靶标死亡情况ꎬ用毛笔轻触虫体ꎬ完全不动者视为死亡[19ꎬ20]ꎮ1.4㊀田间药效试验试验地设在济南市章丘区唐王镇大刘家庄道路两旁ꎬ悬铃木行距约8mꎬ株距4~5mꎬ树木胸径20~35cmꎮ试验时间为2022年6月下旬ꎬ悬铃木方翅网蝽处于始盛期ꎬ发生量较多ꎬ分布较均匀ꎮ采用打孔注射的方法进行施药ꎮ选用8mm钻头在树干基部(距地面50~60cm)打孔ꎬ斜向下45ʎꎬ孔深6cm左右ꎮ每棵树钻孔3个ꎬ每个孔不要在一个水平线上ꎮ将药剂按照设计剂量量取后ꎬ用清水稀释成30mL药液ꎬ平均分装至3个尖嘴瓶中ꎮ将装好药液的尖嘴瓶插入孔中ꎬ在瓶底部用锥针扎一个通气孔ꎬ便于药液点滴进入树干[21ꎬ22]ꎮ待尖嘴瓶中的药液滴完后ꎬ及时回收空瓶ꎬ并用伤口愈合膏封口ꎮ田间试验共设7个处43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理(表4)ꎬ每处理重复3棵树ꎮ分别在施药前及施药后3㊁10㊁20㊁30d调查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虫口数ꎮ每棵树选择东㊁西㊁南㊁北4个方位ꎬ各方位随机剪下1根枝条ꎬ统计从枝梢起5张叶片上的成㊁若虫的数量ꎬ并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23]ꎮ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基数-处理后存活虫数)/(处理前虫口基数)ˑ100ꎻ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ˑ100ꎮ1.5㊀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MicrosoftExcel2007和DPSv7.0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24]ꎮ以药剂质量浓度对数值为x㊁死亡率的机率值为y的机率值分析法ꎬ计算不同药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回归方程㊁相关系数㊁致死中浓度LC50㊁95%置信限㊁相对毒力指数ꎮ设LC50值最大的药剂相对毒力指数为1ꎬ其它药剂的相对毒力指数是最大的LC50与其LC50的比值[20]ꎮ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准则[25]比较药剂混配的增效作用ꎬ当共毒系数(CTC)ɤ80时为拮抗ꎬ80<CTC<120为相加ꎬCTCȡ120为增效ꎮ采用Duncan 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毒力由表1可以看出ꎬ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ꎮ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㊁噻虫嗪㊁联苯菊酯㊁呋虫胺㊁阿维菌素㊁螺虫乙酯㊁溴氰虫酰胺㊁氟啶虫胺腈㊁苦参碱㊁鱼藤酮ꎬLC50值分别为2.525㊁5.823㊁6.665㊁7.659㊁8.361㊁9.679㊁20.902㊁43.873㊁124.674㊁483.237mg/Lꎬ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191.381㊁82.988㊁72.504㊁63.094㊁57.797㊁49.926㊁23.119㊁11.014㊁3.876㊁1.000ꎮ其中ꎬ微生物源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㊁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和呋虫胺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联苯菊酯㊁季酮酸类杀虫剂螺虫乙酯对方翅网蝽成虫的活性相对较高ꎮ㊀㊀表1㊀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毒力药剂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50值(mg/L)(95%置信限)相对毒力指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y=4.230+1.914x0.9772.525(1.977~3.225)191.381噻虫嗪y=3.908+1.427x0.9705.823(4.040~8.393)82.988联苯菊酯y=3.672+1.613x0.9826.665(5.321~8.348)72.504呋虫胺y=3.736+1.430x0.9847.659(6.143~9.549)63.094阿维菌素y=3.649+1.465x0.9488.361(5.492~12.727)57.797螺虫乙酯y=3.555+1.466x0.9669.679(6.780~13.819)49.926溴氰虫酰胺y=2.610+1.810x0.92020.902(11.563~37.781)23.119氟啶虫胺腈y=2.439+1.560x0.93743.873(22.458~85.708)11.014苦参碱y=1.894+1.482x0.974124.674(95.555~162.668)3.876鱼藤酮y=1.799+1.193x0.949483.237(246.934~945.669)1.0002.2㊀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的毒力由表2可以看出ꎬ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㊁阿维菌素㊁联苯菊酯㊁噻虫嗪㊁呋虫胺㊁螺虫乙酯㊁溴氰虫酰胺㊁氟啶虫胺腈㊁苦参碱㊁鱼藤酮ꎬLC50值分别为1.145㊁2.781㊁4.435㊁4.686㊁5.406㊁6.918㊁17.664㊁32.866㊁92.889㊁274.268mg/Lꎬ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239.535㊁98.622㊁61.842㊁58.529㊁50.734㊁39.646㊁15.527㊁8.345㊁2.953㊁1.000ꎮ各药剂对方翅网蝽若虫的活性均高于成虫ꎬ且同样是微生物源杀虫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㊁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和呋虫胺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联苯菊酯㊁季酮酸类杀虫剂螺虫乙酯对方翅网蝽若虫的活性相对较高ꎮ2.3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混配增效作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混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联合毒力结果见表3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有效成分量按1ʒ4㊁1ʒ2㊁1ʒ1㊁2ʒ1和4ʒ1的比例混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效或相加作用ꎬ其LC50值分别为3.516㊁2.582㊁2.731㊁2.518㊁531㊀第7期㊀㊀㊀㊀㊀高德良ꎬ等: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及混配增效作用2.668mg/Lꎬ共毒系数分别为131.21㊁157.37㊁129.19㊁123.71和106.84ꎬ其中以1ʒ2的配比增效作用最为显著ꎮ㊀㊀表2㊀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若虫的毒力药剂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50值(mg/L)(95%置信限)相对毒力指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y=4.886+1.932x0.9651.145(0.779~1.684)239.535阿维菌素y=4.221+1.753x0.9872.781(2.247~3.443)98.622联苯菊酯y=4.124+1.354x0.9614.435(3.218~6.112)61.842噻虫嗪y=4.096+1.347x0.9894.686(3.833~5.730)58.529呋虫胺y=3.690+1.787x0.9905.406(4.606~6.345)50.734螺虫乙酯y=3.570+1.702x0.9826.918(5.528~8.657)39.646溴氰虫酰胺y=2.661+1.876x0.97517.664(13.200~23.637)15.527氟啶虫胺腈y=2.613+1.574x0.97232.866(22.479~48.052)8.345苦参碱y=2.228+1.408x0.98292.889(75.155~114.807)2.953鱼藤酮y=1.365+1.491x0.978274.268(195.541~384.691)1.000㊀㊀表3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混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的毒力药剂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50值(mg/L)(95%置信限)共毒系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y=4.230+1.914x0.9772.525(1.977~3.225)噻虫嗪(T)y=3.908+1.427x0.9705.823(4.040~8.393)EʒT=1ʒ4y=4.196+1.472x0.9923.516(3.013~4.103)131.21EʒT=1ʒ2y=4.248+1.825x0.9852.582(2.129~3.133)157.37EʒT=1ʒ1y=4.178+1.883x0.9792.731(2.160~3.452)129.19EʒT=2ʒ1y=4.193+2.013x0.9882.518(2.113~3.001)123.71EʒT=4ʒ1y=4.197+1.885x0.9842.668(2.184~3.259)106.842.4㊀不同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防治效果不同杀虫剂打孔注射处理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防治效果见表4ꎮ施药后3d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有效成分配比1ʒ2)10㊁15mL/棵处理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效相对较好ꎬ分别达66.00%和73.55%ꎬ其次为10%噻虫嗪微乳剂10mL/棵处理ꎬ防效为54.64%ꎬ其它处理防效均低于50%ꎮ施药后10d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10㊁15mL/棵处理防效达83.76%和88.42%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㊁10%噻虫嗪微乳剂10mL/棵处理防效分别为74.10%和77.95%ꎬ其它处理防效也均达60%以上ꎮ施药后20d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10㊁15mL/棵处理防效达92.39%和95.82%ꎬ防效显著优于其它处理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5mL/棵㊁10%噻虫嗪微乳剂10mL/棵㊁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mL/棵处理防效也均达80%以上ꎮ施药后30dꎬ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与10%噻虫嗪微乳剂混配10㊁15mL/棵处理防效仍保持90%以上ꎬ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mL/棵处理防效为82.18%ꎬ其它处理防效均低于80%ꎮ3㊀讨论与结论悬铃木生长速度快ꎬ抗逆性强ꎬ叶大荫浓ꎬ树姿优美ꎬ能吸收有害气体ꎬ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ꎬ有 行道树之王 的美称ꎬ是城市街道绿化的优良树种ꎬ同时ꎬ也可做庭园绿化树和农村 四旁 绿化树种[26ꎬ27]ꎮ悬铃木上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白粉病㊁红蜘蛛㊁龟蜡蚧㊁方翅网蝽㊁天牛等[28]ꎬ近几年部分地区方翅网蝽的发生较为猖獗ꎬ悬铃木大面积受害ꎬ严重影响景观效果ꎬ甚至干扰到附近居民正常生活ꎮ传统喷雾方法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会导致大量的杀虫剂药液弥散到空气中㊁滴落到地上ꎬ不仅浪费药剂㊁污染环境㊁破坏生态ꎬ而且会加大农药暴露引发的健康风险问题ꎮ树干打孔注射施药不受降雨㊁干旱㊁树木高度㊁危害部位等条件限制ꎬ具有精准施药㊁利用率高㊁保护环境㊁减少农药暴露63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㊀㊀表4㊀不同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田间防治效果处理编号药剂名称有效成分量(g/棵)制剂量(mL/棵)施药后3d防效(%)施药后10d防效(%)施药后20d防效(%)施药后30d防效(%)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噻虫嗪微乳剂0.125+0.2502.5+2.545.58ʃ6.64c68.56ʃ3.40cde81.02ʃ4.48b77.88ʃ7.20cd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噻虫嗪微乳剂0.25+0.505.0+5.066.00ʃ7.06ab83.76ʃ3.91ab92.39ʃ3.68a91.12ʃ5.42ab3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0%噻虫嗪微乳剂0.375+0.7507.5+7.573.55ʃ10.22a88.42ʃ3.65a95.82ʃ0.99a97.76ʃ0.98a4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0.51047.64ʃ15.85c74.10ʃ11.62bcd78.76ʃ4.29b67.23ʃ7.25d510%噻虫嗪微乳剂11054.64ʃ4.20bc77.95ʃ1.71bc83.06ʃ2.55b78.92ʃ5.01bcd610%呋虫胺可溶液剂11042.36ʃ2.05cd64.81ʃ4.70de74.90ʃ2.07b70.92ʃ6.81cd7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12529.45ʃ8.70d61.53ʃ10.37e80.56ʃ8.54b82.18ʃ8.94bc㊀㊀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ʃ标准差ꎬ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 s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ꎮ等优点[29]ꎬ更适合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ꎮ本研究测定的10种杀虫剂中ꎬ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㊁噻虫嗪㊁联苯菊酯㊁呋虫胺㊁阿维菌素㊁螺虫乙酯对方翅网蝽毒力相对较高ꎬ其次为溴氰虫酰胺㊁氟啶虫胺腈ꎬ苦参碱㊁鱼藤酮对方翅网蝽也有一定的生物活性ꎬ但毒力相对较低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噻虫嗪以有效成分量1ʒ2的比例混配组合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增效作用显著ꎬ共毒系数达157.37ꎬ且混配组合打孔注射后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效果突出ꎬ10~15mL/棵处理药后10d防效达80%以上ꎬ药后20~30d防效达90%以上ꎮ噻虫嗪单剂处理药后10~30d防效均在80%左右ꎮ螺虫乙酯对方翅网蝽室内毒力并不突出ꎬ但田间防治效果较好ꎬ且持效性优异ꎬ药后20~30d防效均在80%以上ꎮ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农药产品的开发㊁登记㊁推广工作值得关注ꎬ用于指导悬铃木方翅网蝽防治的技术标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制定ꎮ虽然研究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㊁噻虫嗪㊁螺虫乙酯等药剂目前对悬铃木方翅网蝽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防治效果ꎬ但是应该时刻警惕害虫抗性问题ꎬ做到科学合理用药ꎬ通过混配增效㊁轮换用药等方式减缓其抗性发展ꎮ另外ꎬ多数农药的抗性发展及对环境的压力并不仅是农药本身所造成的ꎬ更多是由于不合理用药产生的ꎬ所以ꎬ如何进一步优化施药技术值得思考和研究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HalbertSEꎬMeekerJR.ThesycamorelacebugꎬCorythuchaciliata(Say)(Hemiptera:Tingidae)[J].EntomologyCircular(Gainesville)ꎬ1998(2):387-388.[2]㊀李传仁ꎬ夏文胜ꎬ王福莲.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中国的首次发现[J].动物分类学报ꎬ2007ꎬ32(4):944-946. [3]㊀李绍勤ꎬ董立坤ꎬ夏文胜ꎬ等.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湖北植保ꎬ2008(1):12-13. [4]㊀JuXTꎬXingGXꎬChenXPꎬetal.ReducingenvironmentalriskbyimprovingNmanagementinintensiveChineseagricul ̄turalsystems[J].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 ̄encesꎬ2009ꎬ106(9):3041-3046.[5]㊀夏文胜ꎬ刘超ꎬ董立坤ꎬ等.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生物学特性[J].植物保护ꎬ2007ꎬ33(6):142-145. [6]㊀王福莲ꎬ李传仁ꎬ刘万学ꎬ等.新入侵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ꎬ2008ꎬ44(6):137-142.[7]㊀朱海燕ꎬ魏和平ꎬ罗卿权ꎬ等.新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ꎬ2016ꎬ44(11):176-178.[8]㊀汤宗斌.合肥市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危害与风险评估[J].林业科技通讯ꎬ2019(3):32-36.[9]㊀邵雅丽ꎬ阿洪江 吾斯曼ꎬ阿地力 沙塔尔.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新疆的风险评估[J].植物检疫ꎬ2022ꎬ36(6):60-64.[10]刘全超ꎬ侯军铭ꎬ韩会智.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沧州地区的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建议[J].河北林业科技ꎬ2022(1):63-65.[11]杨惠ꎬ张诺妮ꎬ何恒果.城市入侵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四川的危害及风险评估[J].四川林业科技ꎬ2019ꎬ40(6):94-100ꎬ104.[12]周英梅ꎬ苓建强.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昆山的风险评估[J].安徽林业科技ꎬ2018ꎬ44(6):36-38ꎬ41.[13]徐丽丽ꎬ解春霞ꎬ郑华英ꎬ等.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ciliata(Say)在江苏定殖的危险性及风险评估[J].江苏林业科技ꎬ2018ꎬ45(4):21-24.[14]张勇ꎬ徐芳玲ꎬ张金海ꎬ等.贵阳市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ꎬ2016ꎬ44(34):135-136ꎬ146.731㊀第7期㊀㊀㊀㊀㊀高德良ꎬ等:10种杀虫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毒力及混配增效作用[15]陈小平ꎬ李映平ꎬ李涛ꎬ等.悬铃木方翅网蝽风险分析评估[J].四川林业科技ꎬ2009ꎬ30(1):59-61.[16]朱云峰ꎬ蒋平ꎬ杨小丰ꎬ等.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浙江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J].植物保护ꎬ2008ꎬ34(6):39-42. [17]黄欣伟.法桐方翅网蝽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J].江西农业ꎬ2019(12):37.[18]纪锐ꎬ肖玉涛ꎬ骆芳ꎬ等.九种药剂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药效试验[J].昆虫知识ꎬ2010ꎬ47(3):543-546. [19]郝德君ꎬ陆佳伟ꎬ殷丽.3种生物农药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室内毒力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ꎬ2012ꎬ48(7):86-91.[20]王志华ꎬ于静亚ꎬ沈锦ꎬ等.不同杀虫剂对外来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的毒力测定及防治效果[J].农药ꎬ2019ꎬ58(2):136-140.[21]贾功流.不同药剂对法国梧桐方翅网蝽防治效果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ꎬ2021ꎬ49(13):158-160.[22]侯军铭ꎬ韩会智ꎬ王树洪ꎬ等.不同注药时间对杨树自流式打孔注药药液吸收速率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ꎬ2018ꎬ46(7):99-101.[23]王凤ꎬ王章训ꎬ吴时英.不同措施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ꎬ2020ꎬ61(3):440-442. [24]唐启义ꎬ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 实验设计㊁统计分析及数据挖[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7. [25]王晓军ꎬ张宗检ꎬ姜辉ꎬ等.农药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NY/T1154.7 2006[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ꎬ2006.[26]石玉琼.悬铃木栽培技术及园林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ꎬ2013(20):53-54.[27]王勋.悬铃木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ꎬ2017(2):139ꎬ162.[28]邵君霞ꎬ肖永新ꎬ秦佩ꎬ等.悬铃木常见病虫害及防治[J].河南农业科学ꎬ2011ꎬ40(8):156-159.[29]唐光辉ꎬ孙平平ꎬ翟梅枝ꎬ等.树干注药后吡虫啉在核桃组织中的分布动态研究[J].农药学学报ꎬ2008ꎬ10(2):232-235.83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

新入侵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新入侵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关 键 词 :新 入 侵物 种 ; 悬铃 木 方 翅 网蝽 ;生 物 学特 性 ; 防 治技 术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l: 10.11974/nyyjs.20160230214
前 言
目前 悬铃 木 方翅 网蝽 主 要对 悬 铃 木 属 构成 威 胁 ,被 公认为潜能性很高的危险物种 ,并且它能在新地方迅速 生 根发 芽 ,从 2006年 以后 在 武 汉发现 该 物种 侵 入我 国以 后 ,我 国林 业局 把 该 物 种 添加 到 危 险 有 害 生物 列 表 中 , 发 函 各地 要 求 引起 高度 重 视 。 悬铃 木 在 我 国 比较 多见 , 尤其中东面城市拥有较 多,其人文与美化价值是非常高 的 。而 尤 其 偏 爱悬 铃 木 的 悬 铃木 方 翅 网蝽 ,必 须 对 它 的 扩散进一步扼制,希望本文所研究相关内容可以对相 关 人 员有所 帮 助 。
1 生物学相关特性
日本 、美国与意大利等地 已发展演变至第 3代 ,成 虫出蛰温度在 9"C左右 ,当温度超出 IO ̄C,便向上转移。 以 7、8、9月 份 为成 虫高 峰 阶 段 ,越 冬后 成 虫 4月 末开 始 活动 ,1个 星期 以后 产 卵并 连 续半 年 ,卵历期 在 7~ 30d 左 右 , 若 虫 在 7~ 30d左 右 。在 9月 起 成 虫 进 入 冬 眠 期 ,在 树 皮 、墙 壁 与 落 叶 绿 篱等 的 裂 口位 置 积聚 ,成 虫 冬眠对于树干会有特定要求 ,它们更偏好干树体基干与 树 皮 下面 J。 在温 度 保 持在 17℃上 下 ,雌 成 虫可 活 大 约 50d,在 34℃左右 寿 命 大 约 为 17d,野外 生 存 最 多 10d。 雌 虫的 比例 要在 70% ~ 80% 左右 ,具 有较 高越 冬 时性 , 成 虫 抗 寒 性 较 强 ,在 一2O℃ 左右 时 仍 然 无 所 畏 惧 。待 雌 虫 羽 化 之 后 能 产 卵 7d,每 个 雌性 个 体 产 卵在 100~ 400 例之间。他们对产卵也有特殊的偏好 ,喜欢选择在叶背 主 脉 旁 ,若 虫 集 群 于 叶脉 之 上 。 小若 虫运 动 迟缓 ,只 在 孵 化 的 时候 吸 取 叶 片上 的汁 液 ,大 若 虫 可 以搬 到 其 它 叶 片上生活。个体发育很容易受到温 度左右 ,当温度达到 18℃ ,若 虫 与 卵发 育过 程 在 50d左右 ,30℃ 仅 仅 用 20d 左 右 。降 雨 对 其 出蛰 期 发 展 不利 ,温 暖干 燥 对 它 发 展 与 危 害有利 。

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与防治

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与防治

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与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ciliateSay):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属,原产北美,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特别是对一球悬铃木(PlatanusoccidentalisL)的叶片危害尤为严重。

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均是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适生地。

主要危害特点: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寄主树木叶片汁液为害为主,受害叶片正面形成许多密集的白色斑点,叶背面出现锈色斑,从而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

受害严重的树木,叶片枯黄脱落,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资料表明,该害虫在欧洲可传播悬铃木溃疡病和法国梧桐炭疽病。

该害虫还有成群入侵办公场所和居民家中的习性,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成虫的主要特征是:虫体乳白色,在两翅基部隆起处的后方有褐色斑;体长3.2至3.7毫米,头兜发达,盔状,头兜的高度较中纵脊稍高;头兜、侧背板、中纵脊和前翅表面的网肋上密生小刺,侧背板和前翅外缘的刺列十分明显;前翅显著超过腹部末端,静止时前翅近长方形;足细长,腿节不加粗;后胸臭腺孔远离侧板外缘。

若虫体形似成虫,但无翅。

发生规律该虫1个世代大约30天左右,若虫共5龄,1年可发生2至5代或更多世代;繁殖能力强,平均每个雌虫可产卵284个;该虫较耐寒,最低存活温度为-12.2℃,以成虫在寄主树皮下或树皮裂缝内越冬。

该虫可借风或成虫的飞翔做近距离传播,也可随苗木或带皮原木做远距离传播。

传播方式:该虫可借助风力及成虫的飞翔造成近距离传播,人为调运带虫的苗木或带皮原木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生活习性悬铃木方翅网蝽繁殖能力强、耐寒,成虫在寄主树皮下或树皮裂缝内越冬。

防治方法(一)物理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群集于悬铃木树皮内或落叶中越冬,疏松树皮和树下落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

因此,入冬前刮除疏松树皮层并及时收集销毁落地虫叶可减少越冬虫的数量。

(二)化学防治:目前通常采用的方式有树冠喷雾、树干喷雾和树干注射等。

新入侵林业有害生物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新入侵林业有害生物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
悬 铃木 方 翅 网蝽 属 于 半翅 目网蝽 科 ,分 布地 原 位 于北 美 洲 的 中 东部 地 区 ,现 在 已经 蔓 延 至南 美 洲 以及 亚洲 ,2006年我 国在武 汉发 现 悬铃 木方 翅 网蝽 入侵 ,2007年3月 国家林业 局将 悬 铃木 方翅 网 蝽列 为 中 度危 险性 林 业 有 害生 物 。在 中 国西南 、华 南 、华 中 、 华北 的大 部分 地 区均是 悬 铃 木方 翅 网蝽 的适 生地 。 目前 ,悬铃 木 方 翅 网蝽 已 经对 上 海 、南 京 、蚌 埠 等地 进 行人 侵 ,在 长江 流域 部 分呈 现 出了爆 发 的趋 势 ,悬 铃木 方 翅 网蝽 的传 播 范 围 广 、传播 速 度较 快 ,对悬 铃 木属 有 重 大 危害 ,是 一种 具有 危 害 潜 能 的危 险入 侵 物种 ,如果 悬 铃 木方 翅 网 蝽传 到新 的地 点 ,会 形 成 十分 稳定 的 高密 度种 群 ,变成 被入 侵地 区悬铃 木的 主要 虫灾 之一 。 1 ‘悬铃 木方 翅 网蝽 的寄主 及其 危 害特征 1.1 寄 主
部 以及 西北部 的树皮 下 。 悬 铃 木 方 翅 网 蝽 的 不 同个 体 之 间受 到 温 度影 响 较 大 ,温 度
高 生 长发 育 快 ,温 度低 生 长 发育 慢 ,如 果 天气 比较 干燥 ,悬铃 木 方 翅 网蝽 的危 害就 会大 大 加 重 ,干 燥炎 热 的 天气 利 于悬 铃 木方 翅 网蝽 的生 长 和发 展 。悬 铃 木方 翅 网蝽雌 虫 大概 占整 个种 群 比重 的 68% ~81%,雌性 悬铃 木方 翅 网蝽 产卵 通常 选择 在树木 叶 背 的主叶 脉旁 边 ,虫龄 较 大的若 虫 能够转 移 到其他 树 叶上危 害 。 3 悬铃 木方 翅 网蝽 灾害 的防治 方法 3.1 营 林措 施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技术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技术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技术
一、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特性
悬铃木方翅网蝽属半翅目网蝽科害虫,方翅网蝽成虫寿命大约1个月,它的繁殖量非常大,每只成虫能产卵200-300个,每年发生4-5代,而一只成虫的最远飞行距离可达到20公里。

该虫主要为害悬铃木属,被认为是具有为害潜能的危险入侵物种,2007年3月被国家林业局外来有害生物管理办公室公布为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悬铃木方翅网蝽通常于悬铃木树冠底层叶片背面吸食汁液,最初造成黄白色斑点和叶片失绿,严重时叶片由叶脉开始干枯至整叶枯黄、青黑及坏死,从而造成树木提前落叶、树木生长中断、树势衰弱至死亡;同时携带危险病菌间接为害,从而产生更大的间接潜在为害。

二、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情况
悬铃木方翅网蝽原产北美,2006年,在我国武汉、襄樊等地首次发现该虫。

该虫可借助风力近距离传播,人为调运带虫的苗木或带皮原木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近几年,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及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我省郑州市、开封市、周口市、漯河市等地市自2008年以来也相继发生。

2011年9月,我县点片发生悬铃木方翅网蝽,今年7月份,该虫在我县较大面积发生。

三、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秋季刮除疏松树皮皮层并及时收集销毁落地枯叶可减少越冬虫的数量。

2、化学防治:在发生期,对树冠喷施10%吡虫啉600-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根据为害程度连喷2-3次,即可达到防治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 铃木 方翅 网蝽 [ oyhcacit( a) 属半 Crtuh iaa Sy ] l
翅 目网蝽科 ( e pea Tn iia ) H mi y : ig dc 。主要 危 害悬 铃 t d
干翘皮缝 等越冬 场 所爬 出转 移 到 叶 片上 为 害 , 晚 早
木 属植 物 ( ltnssp ) Paa u p. 。原 分 布 于 北 美 的 中东 部 , 先 分 布 于 美 国 和 加 拿 大 的 一 球 悬 铃 木 最
1 形态 特征
御 一2. ℃ 的低 温 , 23 越冬 时 以第 5代成 虫 群 集在 寄 主树 皮裂 缝 内 、 房屋墙 壁缝 隙 内 、 面枯 枝落 叶 以及 地 树冠 下绿篱 中 , 成虫越冬 对树 干部 位有一 定选择 性 , 喜栖 息 于树体基 部 主干或 主侧枝 的树表 翘皮 。该虫 可借 风或 成虫 的飞 翔做 近 距 离传 播 , 可 随苗木 或 也 带皮 原木 做远距 离传播 。
对单刺 , 后缘 部 1 三 又 刺 突 。前 胸背 板 有 头兜 和 对
中纵 脊 。
2 生物 学特性
悬 铃木 方 翅 网蝽 在 宜 昌地 区 一年 发 生 5代 , 每 年 4月初 当温 度 达 到 8C 一1o , 冬 成 虫从 树  ̄ 0C时 越
严 格按 照植 物检疫 的规定 , 格引种 审批 、 严 调运
( . ci nai L, 称美 国梧桐 ) 16 P oc etl 又 d s ,9 4年传 至 意大 利后 , 以之 为 中心 在 欧 洲 迅 速 漫 延 ,9 6年 传 人 韩 19
有些 又 回到树表 皮 内 , 当温度 高 于 1 ̄ 时开 始 向树 0( 2 冠转 移 , 4月下旬 可 在悬 铃 木下 层 叶 片背 面 发现 成 虫, 一直 到 1 月底 都 可见其危 害 。该虫 1个世 代大 1 约 3d左 右 , 虫共 5龄 , 年 可 发生 2~ 0 若 1 5代 , 第 从 2代后 开始 出现世代 重叠 ; 殖 能力 强 , 均 每个 雌 繁 平
收 稿 日期 :00— 7-0 21 0 3
植 物检
悬铃 木 方 翅 网蝽 的 特 性 及 防 治
吴 陆山 刘 芳
( 湖北省宜 昌市绿化工程管理处 , 昌 4 3 0 ) 宜 4 0 0
中 图分 类:0 5— 14 2 1 )5— 0 4— 2 10 6 1 (0 0 0 0 2 0
静 止 时前 翅 近长方 形 ; 足细 长 , 节 不加 粗 ; 胸 臭 腿 后
斑, 从而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 , 影响植株正常生 长, 严重 时 叶片 由叶脉开 始干枯 至整 叶菱黄 、 青黑及 坏 死 , 成树木 木 提 前落 叶、 木 生长 中断 、 势 衰 造 树 树 弱至死亡 , 并携带危险病菌间接危害悬铃木。资料 表 明 , 害虫 在 欧 洲可 传 播 悬 铃 木 溃 疡 病 ( e t 该 Cr o a.
先 表现 在叶脉周 围的刺 吸部位形 成许 多密集 的黄 白
色 退绿 的斑 点 , 成 叶 片失 绿 , 造 叶片 背 面 出现 锈 色
体 乳 白色 , 两翅基 部 隆起处 的后方 有褐 色斑 ; 在 头兜 发 达 , 状 , 兜 的 高度 较 中纵 脊 稍 高 ; 兜 、 背 盔 头 头 侧 板、 中纵脊 和前翅 表 面的 网肋 上密 生小刺 , 侧背 板 和 前翅外 缘 的刺列 十分 明显 ; 翅显 著超过 腹部 末端 , 前
悬铃 木方翅 网蝽 以成 虫和若 虫群集 在 寄主 叶片
背 面刺 吸叶片 汁液 直 接危 害 , 而且通 常 于悬 铃木 树
冠底 层 叶片背 面 吸食 汁 液 , 导致 叶 片组 织 失水 。首
大, 末端 圆锥形 , 卵 器 明 显 , 卵器 基 部下 有 生 殖 产 产
片 , 虫腹部 相对瘦 小 , 末有 一对爪 状抱 握器 。虫 雄 腹
虫可 产 卵约 3 0个 ; 0 成虫 具有 较强 的耐寒 性 , 以抵 可
国 , 主要 寄 主是 三球 悬 铃 木 ( .rna ̄ L, 称 其 P oi tl e 又 法 国梧 桐 )20 ,0 1年传人 E本 。2 0 t 06年 , 在湖北 省武
汉 市 、 樊市 、 门市 、 昌市 等城市 发现 该虫 , 襄 荆 宜 也是 我 国首次 发现该 虫 , 其寄 主主要 为 二球 悬铃 木 [ l。 Pa tn s croi( i )Wid 。 a u ei l At a f a . l ] l
3 主要 危害特 性
悬铃 木方 翅 网蝽与原 产北 美 的另外两 种方 翅 网 蝽 Cfoi n . r a a和 C g s pi 似 。 l d . os i相 y 成 虫 : 翅 型 , 虫 体 长 3 3 m 一3 7 长 雌 .m . mm, 宽 2 1 I ~ . rm, 虫 比雌虫 个体 稍小 , 虫腹 部 肥 .I T 23 B a 雄 雌
css mbaa,s. lai和法 国梧 桐炭 疽病 ( e yt f r t = pa n) ii i p t Cr -
aoyt m r t . . l a i 。而 这 两种 病 原 菌 能 tcss bi a s pa n) if i af p t 降低悬 铃木树 势 并导 致 其死 亡 , 而 产 生更 大 的间 从 接潜在 危 害 。另 外 , 悬铃 木 方 翅 网蝽 还 会 成群 侵 入 居室内, 干扰 居 民生活 。
4 防治 方法
4 1 植 物 检 疫 .
腺孔远 离侧 板 外 缘 。若 虫体 形 似 成 虫 , 无 翅 。若 但 虫有 5个 龄 期 , 龄 若 虫 体 长 16 m 一18 m 末 .5 m .7 m、 宽 0 8m ~10 mm。头 兜 半 球 形 , 前 缘 处 有 2 . 8 m .8 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