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说课稿(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案(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案(新版)语文版

7*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诗创作背景。

2、了解诗人所表现出的知识青年对上山下乡运动的迷惘心态。

3、学习现代派诗歌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诗形象可感的语言。

2、锻炼朗诵能力,注意重音、停顿、语调、语速。

3、理解诗人超越常规的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历史资料诵读诗歌,领悟诗人在特殊年代所具有的特殊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人离开故乡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歌表现真实情感的艺术力量。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世界文化名城,2008年我们要在这里举办奥运会。

去看奥运会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但中国这么大,怎么去北京最便捷呢?当然是乘坐火车了。

假如你去过北京,你就一定会知道北京火车站,这个号称全世界最繁忙的火车站,每天要发送几十万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电视上见过它,那个有着大钟楼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

虽然我们很熟悉它,但它不过是忙碌与拥挤的象征,你能想象得到有人为它写诗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它就写于四十年前北京的火车站。

二、走进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因为母亲在一次旅途中生下他,所以取名为“路生”。

为什么叫食指呢?(提问)因为我们诋毁或指责别人总爱用食指,诗人认为,在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食指在“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1968年到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但“牧童遥指”的乡村并没有诗意的美好,繁重的体力劳动反而打击着诗人敏感的神经和脆弱的身体。

71年参军,在部队他见证了极其残暴的批斗,遭受强烈刺激,精神分裂。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

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

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食指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

那种对生存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相媲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语文版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四点零八分”。

作者就是在这一时刻被火车载着上山下乡成了“知青”,离开了北京。

作者当时才20岁,带着对未来的迷惘,带着对北京的依恋,带着亲人道别的眼神,带着一支抒写内心郁闷的诗笔,踏上了没有目标的路……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熟读诗歌,理清脉络结构。

(重点)2.理解诗歌的主旨;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

(难点)3.体会诗人独特的内心感受,培养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重点)一、新课导入假如你去过北京,你就一定会知道北京火车站,这个号称全世界最繁忙的火车站,每天要发送几十万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电视上见过它。

那个有着大钟楼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虽然我们很熟悉它,但它不过是忙碌与拥挤的象征,你能想象得到有人为它写诗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它就写于四十年前北京的火车站。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骤然(zhòu) 缀.扣子(zhuì)窗棂.(líng)2生词注解骤然:突然;忽然。

窗棂:窗格子。

也叫窗棂子。

声浪:指许多人呼喊的声音。

3作者名片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山东人。

当代诗人,被称为中国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因其诗《相信未来》被江青点名批评,曾经一度被人侮辱、嘲弄和指责,所以笔名为“食指”(也有“实质”的意思)。

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等。

4背景追溯本诗选自《诗探索金库•食指卷》(作家出版社 1998年版)。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吃闲饭》为题,报道了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

随后,全国各地出现了“上山下乡”高潮。

20岁的诗人也加入了这个大潮中。

诗人回忆这首诗的写作经历时说在去山西插队的火车上(火车四点零八分开),我开始写这首诗。

当时去山西的人和送行的人都很多……我就是抓住了几个细节,在到山西不几天之后,写成了《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四清导航】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1)(新版)语文版

【四清导航】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1)(新版)语文版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导入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世界文化名城,2008年我们要在这里举办奥运会。

去看奥运会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但中国这么大,怎么去北京最便捷呢?当然是乘坐火车了。

假如你去过北京,你就一定会知道北京火车站,这个号称全世界最繁忙的火车站,每天要发送几十万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电视上见过它,那个有着大钟楼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

虽然我们很熟悉它,但它不过是忙碌与拥挤的象征,你能想象得到有人为它写诗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样一首诗,它就写于四十年前北京的火车站。

二、作者、作品介绍食指,原名郭路生,因为母亲在一次旅途中生下他,所以取名为“路生”。

为什么叫食指呢?(提问)因为我们诋毁或指责别人总爱用食指,诗人认为,在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食指在“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1968年到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但“牧童遥指”的乡村并没有诗意的美好,繁重的体力劳动反而打击着诗人敏感的神经和脆弱的身体。

71年参军,在部队他见证了极其残暴的批斗,遭受强烈刺激,精神分裂。

主要作品: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

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

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食指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

那种对生存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相媲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可以说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

三、时代背景一些曾经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如史铁生,叶辛,梁晓声,张承志,张抗抗等,他们都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知青文学。

然而,更多的知青则永远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更是首当其冲,经常被工作单位裁减而失业。

四、朗诵课文板书: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关键词:故乡母亲痛苦五、分析课文,教学重点解析1、作者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开头是有深刻用意的,它隐含了三个事实,是哪三个呢?四点零八分是一次列车的始发时间:当时每天有三列运送知青的专列,从北京开往全国各地,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三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3)(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3)(新版)语文版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2、学习现代派诗歌的表现手法。

重点: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诗歌的主题比较深刻而含蓄。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布置预习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了解这段历史。

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中国新诗潮诗第一人。

1948年生。

2、作品简介《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与作者的另一首诗《相信未来》一起在知青中广为流传。

作为上山下乡队伍中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作者的心灵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

二、解题1968年12月24日四点零八分,诗人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成了诗人个人命运的记号,这一瞬间也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

三、诗歌赏析朗读思考:1、诗中第一节有对当时场景的真实记录,把它找出来。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2、诗中第二节“剧烈的抖动”“吃惊地”等词语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境?(表达了诗人以及当时青年人所共有的迷惘与失落)3、诗中有一处相似联想,找出来体会一下,并简要说说这一写法的特点。

(诗的第三节,诗人由离别的痛,联想到母亲和为自已缝扣子的针线,并把它们叠合在了一起,离家的诗人感觉自已的前途就像风筝一样飘摇不定,同时希望风筝的线牵在母亲手中,既写出了诗人失落和迷惘,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4、诗的最后两节从写作手法讲是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北京的依恋)之情。

5、倒数第二节中,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全在一起写,有何深意?(“母亲”和“北京”重叠,再次抒写诗人对北京的依恋。

)6、“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成了诗人个人命运的记号,体会诗人在这一瞬间独特的内心感受,写出来。

(无比的失落,脚下的大地被抽空,自已已经被这个时代、被北京抛弃,此后将到处漂泊,没有立身之地)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7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说课稿 (新版)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7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说课稿 (新版)语文版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1、本课在本单元和本册地位:本单元是最主要的课程标准是要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本册书以题材的不同分为五大板块,其中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苦难的琴弦”,本单元的诗歌包含着丰富微妙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内涵,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诗人的构思深度和广度,感受诗人自我感受与个性的张扬,感受民族和时代的苦难伤痕。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典型纪录时代苦难的诗歌,表现的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迷茫,这一课是本单元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本诗表现的忧患意识,流露的忧郁情感,蕴含的时代悲剧性内涵,能产生巨大的情绪冲击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2、教学重点:一、品味本诗“时代悲剧性”的主题二、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诗的本质。

本课教学难点:本诗幻觉意象的组合,本诗的作者食指是一个异常敏感的诗人,在他的诗中有很多的幻觉意象,这和以前的意象是不同了,解析幻觉意象的组合,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性和艺术手法。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鉴赏现代诗歌,品味本诗深刻主题。

过程与方法:放在时代大背景来理解诗歌深刻内涵,强调思想性;反复朗读,突出诗歌的音乐美,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强调人文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

4、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给以适当的提示和总结,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集体讨论,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把表层的问题引入潜层,但不等于讨论就可以漫无边际。

5、学法指导:用现代视角解决经典问题,用历史的眼光培养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文学性的语言回答问题,拒绝政治的教条话语。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不同视角多义性的问题。

6、教学辅助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制作高水准的语文课件,课件内容精要简洁,图文并茂,富有个性;运用互联网的优势,下载历史资料的小视频。

7、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方法:诗歌首要的就是读,只有读才能理解思想内容,领会诗歌的主题意义,老师富含感情的范读,之后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情感的手段和技巧。

第7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语文版初三下)2doc初中语文

第7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语文版初三下)2doc初中语文

第7课《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语文版初三下)2doc初中语文一、导入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世界文化名城,2018年我们要在那个地点举办奥运会。

去看奥运会是专门多中国人的妄图,但中国这么大,如何去北京最便利呢?因此是乘坐火车了。

假如你去过北京,你就一定会明白北京火车站,那个号称全世界最繁忙的火车站,每天要发送几十万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电视上见过它,那个有着大钟楼极具中国特色的建筑。

尽管我们专门熟悉它,但它只是是忙碌与拥挤的象征,你能想象得到有人为它写诗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此一首诗,它就写于四十年前北京的火车站。

二、作者、作品介绍食指,原名郭路生,因为母亲在一次旅途中生下他,因此取名为〝路生〞。

什么缘故叫食指呢?〔提咨询〕因为我们诋毁或指责不人总爱用食指,诗人认为,在不人背后的指点绝损害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食指在〝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1968年到山西汾阳杏花村插队,但〝牧童遥指〞的乡村并没有诗意的美好,繁重的体力劳动反而打击着诗人敏锐的神经和脆弱的躯体。

71年参军,在部队他见证了极其残暴的批斗,遭受强烈刺激,精神分裂。

要紧作品: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以后»曾被江青点名批判。

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阻碍深远。

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食指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失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

那种对生存反思的哲学深度,足以同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相比美,专门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那首«疯狗»,能够讲是汉语诗歌中绝无仅有的作品。

三、时代背景一些曾经参加上山下乡运动的人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如史铁生,叶辛,梁晓声,张承志,张抗抗等,他们都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知青文学。

然而,更多的知青那么永久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中更是首当其冲,经常被工作单位裁减而失业。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下《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word教案 (2)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下《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word教案 (2)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目的要求:1、了解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的特殊历史。

2、体会诗人在离开北京一瞬间独特的内心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离开北京那一瞬间的感受。

难点:诗句中一些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时数:一教时四、教学步骤过程:课前准备1、背景简介“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空前的政治运动,它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历时整整十年,其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极其深远的破坏性影响,文学当然在此之列,知识分子在这场运动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为文化大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文学艺术作为其主要批判领域,虽然在它的背后有着更为险恶的政治权力斗争作为枢纽。

2、作者简介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

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

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3、作品简介在那个时代的官方政治话语里,“上山下乡”被解释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改天换地、大有作为的神话,文学作品往往掩盖了当事人的真实感受。

在当时流行的艺术模式中,个人的爱憎感情必须以阶级标准来判断,“小我”的感情必须服从“大我”的理想,在这种话语模式中,个人真正的感情必须按阶级的标准来过滤与消解,其任何流露如果不归结为对革命理想的衬托,都有可能被认为是可疑甚至是反动的。

食指的诗与“文革中”公开发表的文学大相径庭,即使与六十年代公开发表的作品相比,也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标志着年轻一代不但在精神上从“乌托邦”中觉醒,而且尝试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考,而且走出政治权力者制造的梦魇,回归到个体的真实体验,也因此具有一种涤除了政治权力话语之后的真率与清新。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背景》与作者的另一首诗《相信未来》一起在知青中广为流传。

作为上山下乡队伍中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故乡北京的一刹那,作者的心灵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乡、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语文版
2.诗人是怎样借助特定瞬间的景物进行抒情的? 分析:诗人捕捉住火车开动、知青离开北京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通过“一片手的海浪”“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 筑”“缀扣子的针线”“风筝”等虚实意象把远离父母和家乡的惜别之 情,对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间,使这一瞬 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
三、字音字形
扯.断(chě)
窗棂.(líng)
dǒu(抖)动 zhòu(骤)然
多音字例
缀.扣子(zhuì) bēng(绷)紧
(1)什
(2)卷
什.么(shén) 卷.走(juǎn) 什.物(shí) 试卷.(juàn)
四、据义填词
(1)骤然:突然,忽然。 (2)剧烈:激烈;猛烈;强烈。 (3)声浪:指许多人呼喊的声音。
五、初识文本
这首诗通过对“四点零八分”在北京车站与亲人离别这一特定 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难分难舍之情,更反映了诗 人对自己、国家乃至未来的迷惘、失落等心理。引发人们对那段历 史的点零八分的北京”? 分析:诗人反复强调“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说明诗人把对北 京的记忆定格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特定的时刻,因为这一刻是诗人 命运的分水岭,这一刻是诗人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道印痕。“四点零八 分的北京”是诗人心中“最后的北京”。这一时地概念突出表达了诗 人对北京的依恋之情。
3.核心图解
第一节 四点零八分 告别北京
第二节 火车离京
迷茫失落
第三节 幻觉叠合
眷恋母亲
第四节 告别亲人
回归现实
第五节 物我颠倒
漂泊无依
最后两节 依恋北京
惶惑忧虑
离开北京——抒写迷茫、依恋之情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备课资料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备课资料 语文版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备课资料Ⅰ.课外古诗背诵【原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赏析】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国家早日统一的愿望。

前两句写黄河的绵长、泰山的高耸,赞美了中原沦陷区山河的雄伟,对其长期沦于敌手深感痛心。

后两句写人民在沦陷区眼泪流尽,年年盼望宋朝的军队能够救民于水火之中,可年年盼不到。

表达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置故土百姓于不顾的南宋统治者表示了强烈的谴责。

诗人终生未见河、岳,遗民世代盼望王师,南北两地要求恢复统一的心情是一脉相通的。

Ⅱ.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骤(zhòu):1.(马)快走。

如:驰骤。

2.急速。

如:暴风骤雨。

3.突然;忽然。

如:天气骤变。

本文取此义。

缀(zhuì):1.用针线缝合。

如:缝缀。

2.组合字句篇章。

如:缀辑。

3.装饰。

如:点缀。

棂(líng):旧式房屋的窗格。

如:窗棂。

二、词语识记骤然:突然。

吃惊:受惊。

三、预习效果反馈1.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连在一起有何蕴意?2.“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是何意思?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4.诗人表现的是一种什么心情?Ⅲ.课堂跟讲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本文选自,作者,原名,被称为第一人。

2.本诗写于年,诗中描述的是诗人告别到插队的情形。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迷惘,失落离开北京——抒写依恋之情清楚,明白(二)段落层次1.第1节:开门见山,写时的情景。

2.第2~5节: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和离开时的感受。

3.第6、7节:直抒自己对北京的之情。

(三)写作特点词语运用:语言朴实,亲切自然。

如“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淳朴的语句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中心表达:文章通过对火车开动这一特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依恋之情。

表达方式:诗人通过对火车在四点零八分开动这一历史瞬间的放大,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通过对个人遭际的速写式的记录,见证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课件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作家访谈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 一人”,曾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作品有《海洋三部曲》《这 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诗集有《食指·黑大春现代抒 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等。
二、背景资料
1968 年,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 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 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 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从此,一场波澜壮阔的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运动在中国大地上掀起。1968 年 12 月 20 日四点零八分, 诗人就是在那一时刻离开北京,被火车载着上山下乡,到山西插队,成 为一名光荣的“知青”。“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成了诗人个人命运的记 号。
三、字音字形
扯.断(chě)
窗棂.(líng)
dǒu(抖)动 zhòu(骤)然
多音字例
缀.扣子(zhuì) bēng(绷)紧
(1)什
(2)卷
什.么(shén) 卷.走(juǎn) 什.物(shí) 试卷.(突然,忽然。 (2)剧烈:激烈;猛烈;强烈。 (3)声浪:指许多人呼喊的声音。
五、初识文本
这首诗通过对“四点零八分”在北京车站与亲人离别这一特定 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难分难舍之情,更反映了诗 人对自己、国家乃至未来的迷惘、失落等心理。引发人们对那段历 史的深刻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1、本课在本单元和本册地位:本单元是最主要的课程标准是要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本册书以题材的不同分为五大板块,其中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苦难的琴弦”,本单元的诗歌包含着丰富微妙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内涵,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诗人的构思深度和广度,感受诗人自我感受与个性的张扬,感受民族和时代的苦难伤痕。

《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典型纪录时代苦难的诗歌,表现的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迷茫,这一课是本单元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本诗表现的忧患意识,流露的忧郁情感,蕴含的时代悲剧性内涵,能产生巨大的情绪冲击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2、教学重点:一、品味本诗“时代悲剧性”的主题二、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诗的本质。

本课教学难点:本诗幻觉意象的组合,本诗的作者食指是一个异常敏感的诗人,在他的诗中有很多的幻觉意象,这和以前的意象是不同了,解析幻觉意象的组合,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性和艺术手法。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鉴赏现代诗歌,品味本诗深刻主题。

过程与方法:放在时代大背景来理解诗歌深刻内涵,强调思想性;反复朗读,突出诗歌的音乐美,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强调人文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

4、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给以适当的提示和总结,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集体讨论,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把表层的问题引入潜层,但不等于讨论就可以漫无边际。

5、学法指导:用现代视角解决经典问题,用历史的眼光培养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文学性的语言回答问题,拒绝政治的教条话语。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不同视角多义性的问题。

6、教学辅助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制作高水准的语文课件,课件内容精要简洁,图文并茂,富有个性;运用互联网的优势,下载历史资料的小视频。

7、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方法:诗歌首要的就是读,只有读才能理解思想内容,领会诗歌的主题意义,老师富含感情的范读,之后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情感的手段和技巧。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把想到的问题都记载笔记本上,再提炼出其中的精华要点。

8、教学的结构:分为七个环节
一、导入2分钟;
二、作者作品介绍3分钟;
三、时代背景简介5分钟、
四、朗读课文10分钟、
五、分析课文,教学重点解析10分钟,
六、语言分析,教学难点突破思考5分钟,
七、拓展联系10分钟
9、导入设计:本课题目叫《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重点意象就是北京的火车站。

首先放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知道,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是世界文化名城,2008年我们要在这里举办奥运会,这是当下的时代热点,之后问学生我们平常人去北京什么方式最方便呢?学生就会说火车,那坐火车就一定能见到北京火车站,于是正是引出本课核心意象,题目正是导入
10、重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是品味本诗“时代悲剧性”的主题,这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一个时代,对文化大革命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很多学生不了解,许多学生缺少对历史的认识,如果没有时代背景的理解,也无法理解“时代悲剧性”的主题。

如果仅仅凭老师的讲解是不会让学生感兴趣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学生播放一个5分钟的纪录片,学生会有最直观的感受。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感受诗人深刻的人性关怀,我给学生留下五个疑问,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还原历史生活场景的存真性,把特定情境、细节和个体的想象力重新在讨论中带入诗歌的话语空间。

但在准确把握意象和深刻领会诗歌形象的时候,本课的难点幻觉意象的组合又出现了,我让学生紧紧抓住“母亲、文明、痛苦”几个关键词,结合我们熟悉的电影场景的再现,解决这一幻觉问题的理解。

11、注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和合作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问题,自己启发之后,哪怕只学会一点知识也比老师什么都明白,灌输知识强。

12、课堂的反馈和评价意识:在课堂上留出充分的时间作联系,本课的练习除了基础知识的复习,还进行的知识的牵引和跨作家的评价。

如比较作者的名篇《相信未来》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有什么地方相同,比较鲁迅《狂人日记》和食指在思想上有什么共通之处?老师在这些问题上引导学生走出历史和文学的惯性认识,重新给以正确精准的历史评价和文学评价,增强学生的审美意思和辨别能力。

最后布置课后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