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库汇编之从身边现象分析经济学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经济学这个词乍一听起来往往让人觉得非常专业,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较为遥远。
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活动和现象,都和经济学有关。
现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谈谈我对经济学的一些浅显认识。
一、中国特有的“春节经济”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在外工作的子女不管归途多么遥远也要回家和家人团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年夜饭、辞旧守岁、贴春联、放花炮,充满了节日的快乐和温馨。
春节不仅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更是推动产业经济和内需消费的重要内驱力。
春節期间,人群、金融、物资、信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金融、餐饮各行各业的全面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春节期间诸如食品、旅游、服务业等商品价格都会出现明显涨幅,其中以食品最为明显。
例如我市的鸡蛋价格在春节前为3.5元每500克,春节期间涨到了5.7元每500克;韭菜在春节前的价格为5.3元每500克,春节期间的价格竟然达到了12元每500克。
对于这一现象,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春节期间供求关系不平衡。
在春节之前人们总要提前通过“办年货”的手段,购买囤积大量食品、服装、节日用品等生活物资以备春节期间使用,促使了市场需求加大。
而因为春节期间很多生产经营者都放假休息,造成市场供给减少,从而带动了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另外“春运”也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
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由于春节前后人们对运输市场的需求明显加大,交通部门运力不能满足春运的市场需求,所以造成了“一票难求”的现象,更是出现了如“黄牛党”等非法经营者扰乱春运市场的现象。
春运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大量人员外出务工、求学,加上人们要在春节期间回家团聚的传统观念,促使了这一特殊现象的产生。
生活中例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

生活中例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的学科。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例子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
以下是一些例子:
1. 供需关系:当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上升。
例如,当某种水果的季节性供应减少时,价格会上涨,因为需求量不变,但供应量减少。
2.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在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例如,在购买一件衣服时,你需要考虑到购买一件衣服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和成本。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你做出某种选择时,你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
例如,当你选择去旅游时,你放弃了在家休息或工作的机会成本。
4.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某种活动对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例如,当一个工厂排放污染物时,这些污染物会对周围居民的健康产生影响。
5.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
例如,当某个行业存在垄断时,价格会被人为地抬高,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以上是一些生活中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的例子。
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
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
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
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政府的官员想不到呢?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为啥我们的政府官员想不到呢?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解释: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
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三、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
解释: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四、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经济学现象,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我住在北京的回龙观地区,在回龙观地区有三个城铁站,龙泽,回龙观和霍营,我家离霍营站比较近,离回龙观站比较远。
由于回龙观里很多小区离城铁站还有一定的距离,城铁站门口总是有一些黑车营业。
有一次,我和晓波同学准备坐黑车回家,晓波说,那我们在回龙观下吧。
我说,那不是更远吗?晓波说,但是回龙观的黑车是5块的,霍营的黑车是10块的,虽然霍营到我们家比较近。
我们就开始颇有兴趣的讨论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晓波的观点是市场定价,就是回龙观发展的早,黑车多,竞争激烈,所以便宜。
霍营竞争不激烈,所以就贵。
这似乎有点道理,但是也可能和开始的定价就有关系。
开始定价就低(这个可能是竞争造成的)所以单方面的提价很困难,同样开始定价就高,单方面降价也有困难。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从我们小区出来,去比较近的霍营是10块,比较远的回龙观是5-7块,真TMD的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那位能研究清楚这件事,虽然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答:成本不同决定的。
生活中有意思的经济学现象

生活中有意思的经济学现象
当涉及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时,有许多有趣且广泛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例子:
一、礼物交换的心理学:在节日季节或特殊场合,人们倾向于购买礼物,并可能超出他们正常的消费水平。
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到心理学的因素,如社会认同、归属感以及亲密关系的维护。
二、罕见商品效应:一些商品因为其稀缺性而显得更有价值。
这种现象在收藏市场、艺术品市场和珠宝市场等领域特别突出,人们愿意为了得到稀有的物品而支付更高的价格。
三、消费者心理学和价格策略:许多商家利用心理学原理来制定价格策略,如定价以99结尾,或者通过促销和打折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四、顾客忠诚度计划:很多公司通过顾客忠诚度计划来鼓励重复消费,例如积分卡、会员优惠等。
这些计划不仅增加了公司的销售额,还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五、城市交通拥堵:在城市中,交通拥堵不仅是一个交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它导致了时间浪费、燃油消耗增加以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激发了研究人员对于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的关注。
六、虚拟经济: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虚拟经济越来越受到关注。
虚拟商品、虚拟货币以及虚拟社区内的经济活动都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
这些经济学现象展示了经济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
影响。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经济体系的运作。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身边的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身边的现象概述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科学,关注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理性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身边的各种现象,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经济情况。
本文将通过引入一些经济学原理来分析一些常见的身边现象。
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需求和供给是经济活动的核心。
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给市场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决定了价格和数量的确定。
以手机市场为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随着需求增加,手机制造商会增加生产,并提供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手机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当供给超过需求时,竞争将变得激烈,价格可能下降。
相反,如果需求超过供给,价格可能上涨。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市场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商品本身,而是由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供求关系决定。
了解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在购买手机或其他产品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消费者选择与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在面对有限的收入和多种选择时,会通过效用最大化原理进行决策。
效用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或享受程度。
理性的消费者将考虑价格、品质和个人偏好等因素,并选择使自己获得最大满足的商品或服务。
举个例子,假设今天你想买一杯咖啡。
咖啡的价格、品质和口味将影响你的选择。
如果有两家咖啡店,一家价格较低但品质一般,另一家价格较高但品质很好,你可能会考虑自己的预算和对品质的要求,做出最优选择。
通过了解消费者选择和效用最大化的原理,我们可以在购物时更加明智地作出决策,避免浪费和满足自己对产品的要求。
机会成本和决策机会成本是指选择某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活动。
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做出某个选择的机会成本。
以出行方式的选择为例。
当你面临去国外旅行的机会时,你可以选择乘坐飞机,但这个选择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可能的出行方式,如开车、坐火车或骑自行车。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举例分析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举例分析在经济学家兰兹伯格的眼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琐事无不与经济常识有关。
读罢书,你会发现你能够拨开迷雾,擦亮被假象遮蔽的眼睛。
生活中的电脑游戏现在不管你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有个办法就是把讲授的知识融入电脑游戏中去。
我刚开完一个会,议题就是设计一种金融市场的主题游戏,让每位学生进行虚拟创业。
看准形势,通过出售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再把这笔资金用来购买各种生产资料,然后投入生产,最终盈利与否取决于公司的业绩。
问题来了:“虚拟创业”的游戏如何衡量成功呢?我的办法就是借鉴经济学家在“虚拟人生”游戏中衡量成功的办法——既不是看生产效率也不是看持有资产的状况,而是看在整个虚拟创业过程中,能得到多少乐趣。
电脑游戏以提供优惠券的方式奖励获得收益的“商业行为”,学生们可以拿这些优惠券换取有实用价值的消费品,比如电影票、比萨,甚至还有高年级学生的赞赏之吻。
学生们拿到优惠券后,可以马上花掉,也可以攒起来留着以后用,如果别的学生愿意,还可以借他们的券使用。
每一个学生都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不经意的一天,游戏会告诉他,他的角色已“过世”,需要指定一个继承人继承他的积蓄,他本人的消费权利到此为止。
这个游戏就是这样设置的。
玩这种游戏没有成绩,没有指导老师一直盯着你,也没有人评价你工作的好坏。
自己掌握生死大权,如果玩得好,还可以得到奖励。
如果你觉得这种游戏不值得你花工夫玩,也没有人勉强你。
学生们在这个游戏中受益匪浅。
他们会懂得:生活中的成功不是人比人比出来的,而在于你对自己的满意程度,能给自己打多少分。
他们会明白:“游戏人生”中有很多赢家,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其他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他们也会理解:付出终有回报,但是付出的时间是挤占做别的事情时间得来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奋斗目标。
学生从这场游戏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不要一个劲儿地攒钱和拼命工作,应该懂得花钱和享受生活。
我在大学时有一个朋友,父母对他无所事事、没有目标的生活非常头痛。
分析身边的经济学现象

分析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身边的经济学现象非常广泛,包括个人消费行为、市场竞争、政府干预等方面。
以下将从不同层面分析几个身边的经济学现象。
首先,个人消费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学现象。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意愿也相应增强。
对于一些日常消费品,消费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来进行理性选择。
例如,购买电视时,消费者会比较不同品牌的性能、价格和售后服务等因素,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这体现了个人理性消费的经济学原则。
市场竞争也是身边经济学现象的重要方面。
市场竞争激发了企业之间持续创新和降低产品价格的动力,消费者从中受益。
在购买手机这一消费行为中,市场上涌现了多个品牌和型号,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品质、功能、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吸引消费者。
这种市场竞争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促进了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
同时,政府干预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现象。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调节和引导的角色。
例如,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调节市场,对高消费商品征收较高的消费税,促使消费者减少消费,以此控制物价和调节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会通过制定政策来引导社会资源分配,例如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通过补贴政策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同时减少对传统燃油车的依赖。
另一个身边的经济学现象是就业和收入差距。
在一个现代社会中,就业和收入是人们追求经济独立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经济学家关注就业率和收入差距的变化以及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在许多国家,就业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
高失业率可能导致消费减少和社会不稳定。
同时,不同行业和不同工作岗位的收入差距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些高薪职业往往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而低薪职业则难以维持生活水平。
这种不平等分配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社会公正性和平等机会的担忧。
最后,网络经济也是一个当今兴起的重要经济学现象。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模式的兴起,网络经济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例如,网购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首选消费方式,人们通过线上平台购买各类商品和服务。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身边的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身边的现象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稀缺资源分配的科学。
身边的现象无一不涉及经济学原理的应用。
以我所在的城市为例,我将从供求关系、边际效用、机会成本等多个经济学原理的角度分析一些身边的现象。
首先,我们来看供求关系。
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随着人们对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增加,供应量不足时,价格往往会上涨。
相反,如果供应量过剩,需求不足,价格则会下降。
然而,由于市场机制的运作,供求关系并不总是平衡的。
比如,我所在的城市是一个旅游城市,每到旅游旺季,酒店、交通等服务价格会大幅上涨,而在淡季则会大幅下降。
这就是供求关系不平衡的体现。
其次,边际效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们在做出消费决策时的思考过程。
边际效用是指人们通过每单位消费来获得的额外满足度。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人们在消费时往往会选择先满足自己最迫切的需求,然后逐渐满足次要需求。
例如,在购买衣服时,刚开始,人们会选择购买最需要的一两件衣服,满足自己的日常需求。
随着购买的数量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少,到最后可能会出现多出的衣服很少被使用的情况。
另外,每个人在做出决策时都面临着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做出一个选择而放弃的最优选择的成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着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局限。
比如,当我们决定上大学时,我们必须放弃工作的机会成本,然而获得了一个更高的学历,提高了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分工与协作原理也能解释我们身边的现象。
市场经济中,人们通过分工和协作来提高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我们看到很多行业都有专门的工种和职位,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长。
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能把资源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
最后,需求弹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需求弹性是指当价格变动时,需求的变化程度。
需求弹性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非完全弹性。
例如,在我所在的城市,汽油价格上涨时,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减少开车的次数,选择其他交通方式,此时汽油的需求弹性较高。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经济学原理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以下是一些例子:
1.供需关系:当某种商品供应不足时,价格往往上涨。
这是因
为需求大于供应,买家争相购买,导致价格上升。
相反,当供应过剩时,价格往往下降,因为卖方竞争出售商品而降低价格。
2.边际效用递减:当我们经历一段时间后,对于同样的活动或
物品所获得的满足感逐渐减少。
比如,第一块巧克力可能带来很大的满足感,但吃了几块之后,满足感就不再那么强烈了。
这可以解释为边际效用递减。
3.机会成本:做出某个决策通常会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
当我
们决定花时间学习时,就放弃了可能用来娱乐或工作的时间。
这种放弃的选择成本被称为机会成本。
经济学原理认为我们会在不同的选择之间权衡利弊,选择带来最高的效益。
4.比较优势与贸易: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个人在生产某种
商品或服务上具有相对较低的机会成本。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不同国家或个人应专注于自己的比较优势领域并进行贸易。
通过贸易,各方可以获得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提高整体福利。
5.收入效应:当个人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模式可能会发生
变化。
这是因为个人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购买更多或更昂贵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消费模式变化被称为收入效应。
这些经济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并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从市场行为到个人决策,从物价波动到贸易关系等。
它们提供了一种框架,帮助我们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并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从身边现象分析经济学

从身边现象分析经济学身边经济现象分析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学科,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身边经济现象值得我们进行观察和分析。
这篇文章将通过对个人信用卡消费、房地产泡沫和垄断市场的分析,来了解这些现象对经济的影响和我们个人的生活。
首先,个人信用卡消费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经济现象。
现代社会中,信用卡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方式之一、每个月定期还款的信用卡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免息期的福利,同时也能通过使用信用卡积累信用,提高个人的信用等级。
然而,信用卡消费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信用卡消费容易引发过度消费,导致个人财务负担过重。
由于信用卡的使用便捷性,不少人容易忽略实际购买力的限制。
此外,信用卡消费也可能带来高昂的利息费用,因为一旦延期还款,利息费率通常很高。
因此,个人在使用信用卡时需要谨慎分析自己的消费能力,合理规划消费。
其次,房地产泡沫是一个热门的经济话题。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泡沫的现象。
房地产泡沫是指房价远高于其实际价值,并伴随着高额信贷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房地产泡沫会导致严重的财富不均。
那些拥有房产的人会因为房价上涨而受益,而那些无房或购买力较低的人则难以负担高房价,从而拉大社会财富差距。
其次,房地产泡沫也会带来金融风险。
当房产市场出现泡沫时,伴随着大量的信贷扩张,如果出现房价下跌或者信贷泡沫破裂,将带来严重的金融危机,甚至引发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应对房地产泡沫。
最后,垄断市场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现象。
垄断市场指的是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或机构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情况。
垄断市场很容易导致高价和低质量产品。
因为企业在垄断市场上拥有垄断定价权,他们可以任意制定高价,从而使消费者承担不合理的价格负担。
此外,垄断企业往往缺乏竞争的压力,因此可能忽视产品质量和创新。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政府需要通过法律和监管手段来限制垄断市场的行为,并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
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济学无处不在。
从我们购买日常用品到做出职业选择,经济学原理都在发挥作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现象,并探讨它们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供求关系”。
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时,价格就会上涨;相反,当需求量减少时,价格就会下降。
这一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比如,当某种新款手机上市时,由于大家的需求量增加,价格往往会比较高;而在手机淘汰市场后,价格就会相对下降。
这种供求关系不仅影响了我们的购买决策,也对我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影响。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机会成本”。
这是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取舍。
比如,当我们决定去旅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旅行的花费以及因为旅行而放弃的工作收入。
这种机会成本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边际效用递减”。
这是经济学中的又一重要概念,指的是当消费一种商品或服务时,其额外效用会逐渐减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一现象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当我们吃第一块巧克力时,我们会觉得非常美味;但是当我们吃到第五块或第六块时,我们的口味感受就会逐渐减弱。
这种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提醒着我们在消费时要理性对待,避免陷入过度消费的陷阱。
总的来说,经济学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理解和运用经济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进行消费和投资决策,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关注经济学现象,从中受益。
身边的经济学现象与案例

身边的经济学现象与案例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分配和利用资源的一门学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许多经济学现象和案例,下面我将列举十个身边的经济学现象和案例。
一、超市促销策略在超市购物时,我们常常会看到商品打折、买一送一等促销活动。
这是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增加销量而采取的一种市场营销策略。
超市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来吸引顾客购买,从而增加销售额。
二、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线购物、支付和交流。
这促进了商品流通的便利性和效率,也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
三、房价的上涨在城市化进程中,房地产市场常常出现房价上涨的现象。
房价的上涨可以归因于供需关系、土地稀缺、人口增长等因素。
高房价可能会导致居民负担加重、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导致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政府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
五、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时,劳动力市场出现供需缺口,可能导致工资水平上涨;当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时,可能出现失业现象。
六、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给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需要进行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七、劳动分工与生产效率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认为,通过将生产过程分成不同的环节,每个人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在工厂生产中,每个工人专门负责一项具体的任务,通过相互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
八、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变化。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扩张期、高峰期、衰退期和低谷期。
不同的经济周期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也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现象分析

⽣活中的⾏为经济学现象分析⽣活中的⾏为经济学现象分析 经济学不仅仅是作为⼀种重要的实⽤性的学科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为经济学已经作为⼀种⼈们⽇常⽣活和合作交流的纽带,⾏为经济学在⼈们的⽇常⽣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以下是⼩编为⼤家带来的⽣活中的⾏为经济学现象分析,希望⼤家喜欢。
⽣活中的⾏为经济学现象分析1 摘要: 经济学作为⼀种实⽤性的学科,也是⼀种分析某种现实现象的⼯具和⽅法的存在,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学与⼈们的⽣活联系的越来越紧密。
因此,随着我们对经济学的研究,对⽣活中⾝边某种经济现象都可以⽤经济学的知识进⾏解释,这是⼀个把经济学运⽤到⽣活中的例⼦,也是典型的把理论运⽤于实践中,可以使⼈们深⼊的理解⽣活中⾮理性的思维现象,并且将会产⽣触类旁通的效果。
本⽂对⽣活中⼏种经济学⾏为及现象运⽤经济学的原理进⾏解释和分析,体现着经济学在⽇常⽣活中处处存在的现象。
关键词: ⽣活中的⾏为经济学;⽺群效应;明星代⾔;应⽤分析 引⾔ 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就会发现,⼈们⽇常⽣活中的⾏为经济学现象的存在是⼗分普遍的,也是⽆处不在的,通过对经济学的研究,把所得到的经济学理论运⽤到现实的⽇常⽣活中去,就会得到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使得⼈们的⽣活变得更加理性和多彩。
⼀、⽺群效应 1.从众现象 在我们的⽇常⽣活中,肯定存在这样的现象,当你经过⼀家餐饮店,门⼝有三个⼈在排队,根据⼈们的先⼊为主和固有的思维习惯就会使你产⽣这家餐饮店⼀定很棒的想法,于是你业就会在这家餐饮店排队,后来再⼀些⼈看到这种现象的时候,也会产⽣相同或者相似的想法,于是⼤家都会在这家餐饮店前排上队,⼈们的这种⾏为被叫做⽺群效应。
所以根据上述的分析⽽得出,产⽣上述星巴克现象的原因是具有⼀定的⽺群效应的。
2.现象分析 ⽺群效应就是把别⼈的某些⾏为作为评判⼀种⾷物的好坏的标准,并且以此来做是否要效仿的决定,这样的过程⾏为就是⽺群效应,客观来讲就是⼀种经济个体从众和跟风的现象,⽺群效应并不遵循主流⾦融理论,它是⼀种⾏为⾦融学中的⼀种较为典型的情况。
从身边现象分析经济学

从身边现象分析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可以通过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来分析一些身边的经济现象。
首先是生产方面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注意到一些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或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
当其中一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上升,而供应量没有相应增加时,价格就会上涨。
反之,如果供应量增加,而需求量相对稳定,那么价格就会下降。
这个现象可以通过经济学中的供求曲线来解释。
供应曲线代表了供应量与价格的关系,需求曲线代表了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
两者的相交点就是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其次是分配方面的现象。
在社会中存在着贫富差距,不同阶层的人所拥有的财富、收入和社会资源是不均衡的。
这可以通过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理论来解释。
这些理论主要包括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和相对收入理论。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决策时会根据消费单位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来决定分配。
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工人的工资应该与其边际生产力成正比。
相对收入理论认为,人们对收入的满意程度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得出的。
第三是交换方面的现象。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通过交换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然而,交换不仅仅是商品之间的物质交换,还有一种无形的交换,就是信息的交换。
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交换更加便捷和广泛。
现在很多人凭借着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进行各种交易,比如网购、在线支付等。
这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交易效率提高,也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最后是消费方面的现象。
消费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消费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潜在消费者的心理感受。
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些产品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而是被广告、社交媒体和其他人的购买行为等因素所影响。
经济学中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行为经济学关注人们的决策行为,并将其视为有限理性的结果。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_ 小论文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已对经济学有一定的认识,至少对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首先我们清楚,资源配置就是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问题。
下面我将论述一些有关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一个人饥饿的时候,吃的第一个面包要比吃第二个面包感觉美味得多,而吃第二个面包要比吃第三个面包感觉更好......当他吃到第四第五个面包时,便再也吃不下了。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可以分析为:其一,消费者的这种对食物的感觉,这种满足程度,就是经济学中讲的效用,它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因此效用有无或效用大小取决于个人主观心理评价同,因人而异。
其二,面包的效用随消费者的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种情况就是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消费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它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某种商品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的效用减少,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机会成本比如我们经常会听说有不不法分子又盗了电话缆线,其实偷电缆线不仅仅是素质问题同,你想想会偷电缆线大多周边农村的人,偷电缆线或许没有素质,但不是根本原因;如果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他是不会去偷电缆线的,因为他偷电缆线的机会成本会比边际收益大!假如他没有工作,那他的机会成本是0,因此会冒险。
也就是说城市电缆线被偷,其本质原因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为了分享城市高速发展的经济成果,而不只是素质低。
所以我们常说的打假治假就仅仅是靠增加几次强大打假就行吗?我想是治标不治本,其本质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我认为要根本治理就应该缩小城乡差距。
这才是根本所在。
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这里我们来联系另外一个身边的例子。
你是否发现?一些中学或大旁边的餐馆,一到,周末便生意火红,但工作日五天里,餐馆的生意就比较惨淡了,客人很少。
不过即使是工作日,他们为什么不关门,等到周末再开门呢?这是因为餐馆的成本主要是固定成本,即门面费等,它已经支出了,如果关门歇业的话,照样会折旧,不如开门营业,只要收入能支出可变成本就行了。
从身边现象分析经济学【精选文档】

经济学乃致用之学,按照汉语本意,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之经验总结,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门古老学问。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著作《经济学》一书中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
”其实经济学的主题内容并不是货币,而是理性—-其内涵,尤其是其隐约不彰的内涵,就是人们理性地采取行动的事实。
更正式的说法是:经济学是理解人们行为的方法,它源自这样的一种假设:“人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选择正确的方式以实现这些目标。
”在大多数人看来,经济学既枯燥又乏味,它充斥着大量的统计数学和专业术语。
其实经济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问。
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作出一些选择,采取一些行动.人们要么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某种回报,要么是尽量避开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从本来的意义上讲,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一种“经济"行为,所以,用经济学对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将略显抽象的经济学与我们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现象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经济学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购买一款手机的价格不那么贵,而为这款手机购买额外一块电池却非常贵等等的现象.但是大部分人还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股市会跌涨,房价会有高有低,商场又为什么经常打折呢。
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的: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下面我就通过两个例子来浅谈一下我对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一些看法.洗发水要与护发素捆绑在一起卖,牛奶要几袋捆绑在一起才出售……如果现在你到沃尔玛、北京华联等大型超市走一圈会发现,捆绑销售的商品越来越多,买洗衣粉捆绑几块肥皂,买牙膏捆绑两支牙刷……。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全国连锁店屈臣氏几乎天天都有促销商品,如果你买一瓶价格为19元的卡尼尔洗面奶,只要再加10块钱就能得到一瓶价值为20元的屈臣氏润肤露;护手霜和护脚霜则是单瓶买18。
身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学基础课程论文题目:身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境10-2学号:10014030228学生:林灿豪指导教师:杨少文完成时间:2011 年11 月16 日身边现象的经济学分析一提起经济学,有多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感觉到枯燥无味呢?可能会觉得自己不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也没什么必要学什么经济学。
世界上即使没有发明经济学,地球也一样会转。
但身处现代会,却必须要懂点经济学,因为现实生活中它已无处不在。
平时去买菜买衣服都是经济学的现象。
其实宏观经济学也可以引人入胜,一些精彩的寓言和生动的故事同样蕴含着经济学的哲理。
现实生活我们也可以很轻易地用生动的事实来感受到身边的经济学。
经济学家的著述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用亲身经历去体会当中的经济学原理,应该是丰富有趣的事情。
在一个属于智者和经济学家的年代,我们不了解宏观经济的游戏规则欠就无法成为自己财富的真正主人。
一、优秀男人找不到漂亮老婆1、投资分析(1)优秀的男人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潜力股,资产是逐渐递增的;漂亮的女人发现不了这个。
(2)漂亮的女人拥有漂亮的资本,但是会加速折旧,不断贬值,所以会在年轻的时候充分利用她们的资本(漂亮)投资,故出现傍大款等现象,以期能在短期内获得大的回报。
她们只会做短线投资,不会搞长线投资,因为她们投资不起!(比起那些不漂亮的女人,她们有漂亮这一比较优势)(3)优秀男人看中漂亮之外的品质和聪明——这些才不会像相貌那样随着岁月贬值,事实上,他们可能根本不缺少漂亮女人——但不会当老婆~同样,在结婚时,一个聪明但普通的女人比一个漂亮但平庸的女人更有眼光发现这些“潜力股”,并且她们有更低的“成本”去投资2、博弈论分析(信息不对称)如果看到过美丽心灵,你就知道,男女两者之间的博弈。
当时纳什得出结论:一方要主动。
不过这是在双方信息都完全的情况下,而现实中,选择对象却一件信息是不完全的事情。
美女和优秀的男人都有自傲的资本,各自认为自己不会缺少追求者,从而等待别人的主动,由于双方的博弈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所以等到时机错失,各自只能退而求其次,也就是我们通常看见的美女配野兽,帅男配丑女!3、风险分析我们选择对象的标准只能根据目前的标准(概率)进行,因此很多美女选择傍大款(确定的结果)是很正常的。
身边经济学现象论文

身边经济学现象论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现象无处不在。
一个简单的购物决策,一个人们对价格变动的反应,都是经济学现象的体现。
在我生活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最近,我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款新手机。
在浏览购买页面时,我发现该手机的价格经常波动。
有时候价格会降低,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有时候价格又会上涨,引起一些人的抱怨。
我开始思考这些价格波动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经过一番调查和研究,我发现这种价格波动其实是电商平台利用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进行的价格策略。
当手机销量较低时,平台会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从而提升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而当销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平台又会适时提高价格,以保持市场价值和盈利能力。
这种动态定价策略既利于平台提升竞争力,也符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供求关系对价格波动的影响。
消费者需求的增减直接影响了价格的波动,而平台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价格,实现供需平衡。
同时,市场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格的变动,促使平台保持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这个小例子虽然简单,却展现了经济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和理解这些经济学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规律,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经济学不再是高深的学科,它就在身边,触手可及。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研究身边的经济现象,从中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角狂风*
作品编号:1547510232155GZ579202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经济学乃致用之学,按照汉语本意,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民”之经验总结,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门古老学问。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著作《经济学》一书中写道:“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进行分配。
”
其实经济学的主题内容并不是货币,而是理性——其内涵,尤其是其隐约不彰的内涵,就是人们理性地采取行动的事实。
更正式的说法是:经济学是理解人们行为的方法,它源自这样的一种假设:“人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选择正确的方式以实现这些目标。
”
在大多数人看来,经济学既枯燥又乏味,它充斥着大量的统计数学和专业术语。
其实经济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问。
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作出一些选择,采取一些行动。
人们要么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某种回报,要么是尽量避开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从本来的意义上讲,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一种“经济”行为,所以,用经济学对人们司空见惯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中的经济学”是将略显抽象的经济学与我们生活中某些看似平常的现象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在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经济学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购买一款手机的价格不那么
贵,而为这款手机购买额外一块电池却非常贵等等的现象。
但是大部分人还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股市会跌涨,房价会有高有低,商场又为什么经常打折呢。
这些就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学”的目的:用经济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更科学的权衡利弊,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判断。
下面我就通过两个例子来浅谈一下我对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一些看法。
洗发水要与护发素捆绑在一起卖,牛奶要几袋捆绑在一起才出售……如果现在你到沃尔玛、北京华联等大型超市走一圈会发现,捆绑销售的商品越来越多,买洗衣粉捆绑几块肥皂,买牙膏捆绑两支牙刷……。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全国连锁店屈臣氏几乎天天都有促销商品,如果你买一瓶价格为19元的卡尼尔洗面奶,只要再加10块钱就能得到一瓶价值为20元的屈臣氏润肤露;护手霜和护脚霜则是单瓶买18.5,但是任意选购两瓶只需30元。
其实,这种看似附加赠送的活动其实是一种捆绑销售行为。
从经济学角度说,捆绑销售是共生营销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在促销过程中进行合作,互相推广,扩大市场,达到“双赢”的目的。
捆绑销售的形式主要有优惠购买,统一价格出售,统一包装出售等几种方式。
现在,捆绑销售现已成为商家最常用的销售方式之一,楼房与车位捆绑销售,机票与饭店房间捆绑销售,手机与电话卡捆绑销售。
那么这种捆绑销售的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真正的优惠吗?
事实上,商场上很多捆绑销售的东西是把一个近期的产品和一个快到保质期的商品捆绑起来进行销售,正常情况下,我们还没来得及
使用就已经过了使用期,结果是白白花了冤枉钱。
所以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我们要在商家促销面前保持理性消费,使自己的消费收益达到最大化而不至于陷入商家的把戏中。
如今,捆绑式销售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运用,在国内走在前面的当属荣事达集团与宝洁公司、联想与可口可乐等企业的合作比较成功。
荣事达在销售洗衣机的时候赠送宝洁公司的碧浪洗衣粉,并在宣传单页上推荐碧浪,而碧浪洗衣粉的包装上打出荣事达洗衣机的字样,同时宝洁公司为荣事达做洗衣机与洗衣粉的联合影视演示广告。
为什么捆绑式销售会被荣事达、宝洁、联想、可口可乐等众多大型公司推崇,并被消费者接受呢?这是因为捆绑销售对商家来说存在很多利益点。
首先,捆绑式销售可以创造1+1>2的双赢局面。
合作双方以捆绑式销售促销方式,可以发挥双方的品牌优势,让消费者更加具有可信赖感。
同时,企业的销售范围会更加广泛,还节省了市场推广和销售费用。
其次,采取捆绑式销售的企业间往往具有互补性,可以带给消费者最大的利益回报。
消费者在购买洗衣机时,除了获得产品本身外,还另外获得高质量的去必需的洗衣粉,为消费者节省了购买洗衣粉的额外开支。
第三,提高企业的抗风险力。
通过捆绑式销售模式,企业之间可以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大的虚拟组织模式,提高企业抗冲击的稳定性。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商战日趋激烈,商家的销售手段也不断翻新,最初的“打折”、“买一赠一”等已提不起消费者的兴趣,捆绑销售则以其新颖、实惠成为流行的促销方式,比如房地产与装修、物业的捆
绑,婚庆服务将摄影、旅游、婚宴等组合成一条龙服务。
随着越来越多市场空白的出现,捆绑销售还会更加流行。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但是很少有人把这个现象和经济学联系起来。
在经济学中它被称之为等车现象。
在城市里,有一个类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等车。
几乎人人都明白等车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但事实是,只要你还没富裕到足可以天天“打的”的地步,你就难免每天要耐着性子等候公共汽车。
那么,如何来看待人们的等车行为,它是不是与我们常说的“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相矛盾呢? 初看起来,人们的等车行为是不符合经济学所说的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也即违背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效率原则。
但是,只要我们不机械地理解经济学的定义,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正是资源最优配置的表现。
所谓资源的最优配置,无非讲的是充分地利用资源的比较优势而已。
现在我们假定有两人,穷人和大款,同在一个地方上班。
大款可以天天“打的”,而穷人只好天天挤公共汽车。
两人的行为方式(资源配置方式) 虽然是不同的,但同样是有效率的。
这是因为,对于大款而言,他的比较优势是钱,而其稀缺资源是时间,“打的”虽然比坐公共汽车贵一点,但可以节约用在路上的时间,利用省下来的时间再创造比花在“打的”上的费用更高的价值,即钱生钱。
穷人却不然,穷人多的是时间,少的是金钱,即其稀缺资源是钱。
对于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够少花钱办好事,时间用多少可以不在乎。
等车就是一种既能消耗时间又能节约金钱的行为。
换句话说,穷人用等车这一方式也能赚钱,如果穷人选择“打的”的话,节约下来的时间不能创造任何价值,这对他毫无意义。
通过上述例子的阐释,经济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无处不见,我们应当学会生活中如何运用经济学,并能尽量正确的分析已知的信息,从而做出最佳的判断。
经济学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应用的学科,而不只是一个枯燥的理论。
在了解了众多经济学例子的之后,我们应该学会分析生活,学会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并把经济学运用进去,以帮助我们做出最佳决定。
无论是在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还是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如果能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身边的实际事物结合起来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去, 那么当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就能够自如地使用经济学眼光观察和分析事物,并解决现实的问题和自身的困惑。
作者:角狂风
作品编号:1547510232155GZ579202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