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方法的新尝试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阵地,在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通过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的提问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要突出主题,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小猪佩奇》这篇课文时,可以提问:“小猪佩奇在故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她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巩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多种形式交替,活跃课堂氛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形式应该多种多样,灵活运用直接提问、反问、开放性提问等不同的形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替,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提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热爱生活》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组表演故事情节,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表演,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综合素材,拓展思维视野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该以多元化的素材为基础,通过综合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
综合素材可以来自于课文、课外阅读、新闻时事、名言警句等各种来源,教师可以结合丰富的素材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读书和成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名人名言提问:“你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成功有何帮助?请结合课文中的内容和你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探究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主动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1. 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或引入故事、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在讲解神话传说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个问题,如“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神话传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提问。
教师还可以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草地》时,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观察,引发学生对草地的提问和探究。
2. 提出挑战,激发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提问:“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美学的思考。
在学习语法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复杂的句子,让学生分析和解释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发现,培养探究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学习文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尝试翻译一段古文,然后共同探讨和对比不同的翻译版本。
在学习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4. 创建互动氛围,鼓励表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个互动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问。
在讲解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就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进行讨论和提问。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5. 细致解答,激发深入思考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并给予详尽的解答,从而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扩展和深化思考。
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你为什么这样想?你有没有其他的证据支持你的看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探究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学生的主动提问是促进教学活跃、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常常缺乏对知识的好奇心和主动提问的积极性,教师需要探究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提问意识。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方法,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实践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激发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疑惑,从而实现主动提问的目的。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游戏、音乐等多种活动形式,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和发挥空间,让他们敢于表达、敢于提问。
3. 关注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层面,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情感的陪伴下更主动地展示自己和表达自己。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打造一个积极、乐观、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提问创造条件。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主动提问的动机之一就是好奇心。
好奇心是学生探索、发现、思考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有效途径。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欲望。
2. 提出引导性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这种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索,促使他们产生疑问,从而主动提出问题。
巧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巧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巧妙地运用提问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巧用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1. 提问前准备好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和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紧密相关。
提问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问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技巧性提问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使用开放性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使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提问,让学生转变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 适时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气氛的变化等因素来适时提问。
有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迅速回答,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功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有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4. 轮流提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轮流提问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可以给予表扬,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5. 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境和学习需求创设一些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
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古代诗人,想象自己是古代人物,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诗词,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倡导学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开展小组讨论与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交流和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尝试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思考与尝试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是一项随语文教学活动发生就存在的教学技能,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语文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指明方向、承上启下、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入进行课改的今天,探究课堂提问艺术,促使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下面谈谈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与尝试。
一、提问要把握时机问题要选择最佳时机,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提问的时机迎合了教学的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最佳时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
如在教《海伦.凯勒》时,当学生明白海伦.凯勒的不幸遭遇后,就应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海伦.凯勒是怎样面对这一切?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句子知道的?这一问,无疑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翅膀,学生就得认真地看书,寻求答案。
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海伦.凯勒是个刻苦学习,不向命运屈服的人。
这种课中置疑提问,是针对学生急于知道主人公命运的“愤悱”状态下提出的,学生的情感处于“高原地带”,不一睹为快都难。
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时机过早,学生因对教材认识缺乏准备,只会使教师启而不发;时机过迟,问题已解决,提问成了马后炮。
二、提问要难易适度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和实施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整体教学观念,有的甚至超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语文课堂创新提问的五种方式
语文课堂创新提问的五种方式语文课堂创新提问的五种方式语文课堂创新提问的五种方式目前,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走入了一个误区:为了避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便误认为提问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唯一手段,既不考虑提问的针对性,也不考虑提问的时机,更不考虑提问的方法,一堂课碎问碎答,一问到底,似乎非穷尽所有问题不可,表面上轰轰烈烈,实质上无重点、无主次,更谈不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除了交流师生思想外,还在于教师恰当而巧妙地提出各种问题,诱导学生作答,引爆其思维火花,培养其创造思维的能力。
因此,提问的“恰当”、“巧妙”就非讲究不可了。
所谓提问“恰当”,是指精心地把问题目标指向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理解的难点和探究知识规律上。
所谓提问“巧妙”,一方面是指要问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问在学生内心情感的触发点上,以迅速引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另一方面是指以灵活自如的提问方法创设“愤”、“悱”情境,以高效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
老河口市第四中学汪英老师在讲《孔乙己》一课时,就通过提问方法的正确选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归纳起来,她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激发创造思维的提问方式。
一、推想性提问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诸多角度去思考,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的内容(或结果),以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现的领悟。
这种提问的实质是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关键是合理。
如汪英老师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从“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入手,在明确“大约”、“的确”不矛盾,前者表明估计、猜测,后者表示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一个推想性提问,而且采用的是反转的问法:“大家都推断孔乙己大约是死了,那么,孔乙己大约已经死了的依据是什么呢?”学生稍作思考,便纷纷回答。
生甲: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到孔乙己。
生乙:“我”有一年的时间没有看到孔乙己。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供教师参考。
一、明确提问目的在提问前,教师应明确提问的目的。
例如:是否希望学生理解某个知识点?是否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或者是否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比如:“你觉得文章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这样做?”“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如何选择?”“这段文字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三、逐层深入提问教师可以通过逐层深入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然后逐步引导到更复杂的思考。
例如:先问:“这篇文章讲了什么?”然后问:“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主题?”最后问:“这个主题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启示?”四、给予思考时间在提问后,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而不是立即期待他们回答。
可以适当的沉默几秒,让学生有时间组织语言,思考问题,这样能提高回答的质量。
五、搭建反馈机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反馈。
对于正确或有创意的回答给予表扬,对于错误的回答,教师应温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
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六、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中向同学提问。
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还能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教师可以设置“提问时间”,让学生互相提问,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七、利用多种提问方式可以尝试不同的提问方式,如:选择题:通过选项引导学生思考。
情景模拟:让学生代入角色提问。
图片提问: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八、总结与反思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对提问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
可问:“今天的提问中你最喜欢哪个问题?为什么?”这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结论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提问技巧和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
一、直接提问法直接提问法是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思考并回答。
这种提问方法简单直接,适合侧重内容理解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 提问问题要具体明确,避免含糊不清的问题。
问题要简洁,避免太长的问句。
2. 提问对象要广泛,不仅限于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也要给予其他学生回答的机会。
这样可以增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递进提问法递进提问法是教师在提问方面逐步深入,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逐步拓展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递进提问法的基本原则是: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由少到多。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从事例出发,引入主题,再逐步深入,提出相关问题。
在教授一篇散文时,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散文中的细节,然后拓展到整个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2. 运用概念递进法,逐渐深化问题。
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比喻吗?”然后再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子,最后让学生自己创造比喻句子。
3. 在提问中加入对比,对照等手段,引导学生思考。
通过提问“这篇文章与你们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经历相似?有什么不同?”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与生活的对比。
三、启发提问法启发提问法是通过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
这种提问方法适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授一个诗歌时,可以问学生“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意境?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写一首类似的诗?”2. 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方法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提问方式和方法。
1. 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
在提问之前,了解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非常重要。
这可以通过日常教学中的测评、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
2. 清晰明确的问题。
提问时需要言简意赅,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意思,避免模糊不清的问题。
问题的难易程度也要合适,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适当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这类问题可以是引导性的,例如“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使用这个比喻?”或者“这个词语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激励积极回答的氛围。
在提问的时候,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急于要求学生回答。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不论回答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要给予积极的反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多样性的提问方式。
提问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选择题、填空题、解释题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6. 提高问题的难度。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可以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以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鼓励学生提问。
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外,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在课堂上可以设立问题答疑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学生,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以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确定提问的目的和重点在进行提问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和重点。
提问的目的可以包括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等。
提问的重点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某个思维能力或是某个学习方法。
明确了目的和重点后,就能更好地制定提问的方案。
二、选择适当的提问形式和方法1. 记忆提问:通过提问学生某个知识点的定义、关键词或是某个事实,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
教师可以提问:“什么是诗歌?”、“下面哪个是诗的特点?”等。
2. 理解提问:通过提问学生某个知识点的意义、原理或是解释,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说诗是一种艺术形式?”、“诗歌的韵部和格律有什么作用?”等。
3. 运用提问:通过提问学生某个知识点的应用或是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检查学生的应用情况。
教师可以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想到哪些地方使用了比喻?”、“通过运用诗歌的写作方法,你能写一首自己的诗吗?”等。
4. 探究提问:通过提问学生某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解决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作文?”、“你认为诗歌的意境是怎么塑造的?”等。
5. 批判性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对某个观点、结论或是论述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问:“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吗?为什么?”、“你认为这个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等。
三、注意提问的形式和语言1. 提问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
使用清晰明了的语言,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提问的意思。
2. 提问要具体明确,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问题。
问题应该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回答的内容和方式。
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对策学科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方式之一,能够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习。
由于传统的提问方式单一、机械,学生对其缺乏积极性,提问效果有限,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提问方式,使其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创新提问对策的建议:一、多元化提问方式1. 随机提问:可以使用点名、抽签等方式,从全班学生中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平等参与每一个学生的回答。
2. 小组合作提问: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思维碰撞和合作探究。
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和合作,在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和竞争,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3. 角色扮演提问:通过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或者代入文本情境,进行真实情境的提问。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二、提问目标明确、有针对性1. 分层次提问: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储备,提出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问题。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较高层次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提出较低层次的问题,帮助他们温故知新,逐步提高。
2. 提问内容丰富:既要覆盖教材内容,又要引伸拓展,提问与学生现实生活和学习经验具有联系,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三、鼓励学生多样化的回答方式1. 开放性提问: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多元化回答方式: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回答问题,如口头回答、书面回答、图表回答、实践回答等。
这样既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及时反馈,引导学生思考1. 及时纠错: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指导,纠正错误认识和观点。
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理解问题的深层次含义。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于初中语文的一些复杂问题和思维挑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思考,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阶段,而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效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方法。
一、布置思考问题在开展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思考问题来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题。
通过让学生思考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学习《小牧童的春天》这首诗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思考问题:“你们对春天有哪些记忆?”“春天是什么样的季节?”这样可以让学生思考并回忆起春天的形态和自己的感受,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二、提问技巧1.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结合使用在提问时,可以结合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优势,既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又能提供明确的答案。
当教师探讨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时,可以首先提问一个开放性问题:“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然后再提问一个封闭性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友谊的,请大家找出文章中的几句描述友谊的句子。
”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在讲解《竹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提问一个引导性问题:“竹石是什么意境?”然后再提出一个挑战性问题:“如果你是一块竹石,你会怎样与大自然一起成长?”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不仅帮助学生理解竹石的意境,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设置层次性问题在提问中,可以设置一系列的层次性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地理解知识。
在学习《小草》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提问一系列的层次性问题:“小草在哪里生长?”“小草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小草被人们称为‘地球的绿毯’?”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可以逐层次地思考,加深对小草的认识。
四、展开讨论在提问中,可以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观点,展开讨论。
在讨论《小红帽》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认为小红帽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去外婆家?”“你们认为小红帽这样做对不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意见,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重要手段。
一个有效的提问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以下是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的一些建议。
一、提问目的明确在提问之前,教师应该明确问题的目的和学习点。
提问的目的可以是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等。
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二、提问方式灵活多样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如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激励性问题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积极性。
开放式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封闭式问题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激励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
三、启发学生思考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提示或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适应学生的水平和兴趣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调整问题的难度和内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鼓励学生参与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回答机会。
可以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正确回答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六、及时纠正错误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提问或解释,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不断改正和进步。
除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也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回答解决。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而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有效的提问,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重视并不断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提问的意义、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提问的注意事项等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
一、提问的意义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能够刺激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判断能力。
3. 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4. 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争先进步。
二、提问的方法和技巧1. 提出具体问题在提问时,要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回答。
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展开思维,发挥想象力。
2. 循序渐进在提问时,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水平,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多种形式的提问提问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直接提问、随机抽问、小组讨论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提问中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注重启发性提问在提问中要注重启发性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自己思考、独立作答,而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教师的答案。
启发性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5. 提问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在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身边的事例和故事,使提问更具针对性和生动性。
6. 注意提问的语言和语气在提问时,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提出问题,语言要生动、贴切,并且要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让提问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
如何进行提问是一个需要老师们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从提问的设计、提问的形式和提问的技巧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
一、提问的设计1. 提问的目的在进行提问之前,教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
是引导学生思考,还是检查学习效果,还是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又或者是促使学生展开讨论?不同的目的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提问。
2. 提问的内容提问的内容要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提高。
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经验等进行设计。
3. 提问的深度提问既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适度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适合的深度。
二、提问的形式1. 直接提问直接提问是最常见的提问形式,教师向学生提出明确问题,学生做出回答。
这种形式简单直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便于学生实时回答,但缺点是容易造成部分学生被忽视。
2. 间接提问间接提问是通过情景设置、对话演绎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
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更主动地思考和回答问题,但需要教师灵活运用,避免过分复杂。
3. 对话式提问对话式提问是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的对话形式进行提问,适合于开展讨论和引导学生思考。
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容易从对话中找到答案,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4. 随机提问随机提问是在课堂上随机选择学生回答问题,避免了学生预先准备答案的情况。
这种形式能够激励学生时刻保持专注,但需要教师控制好提问的时机和方法,避免给学生过大的紧张感。
三、提问的技巧1. 温和友善在提问时,教师要保持温和友善的态度,不要给学生过大的压力,鼓励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不怕犯错。
2. 鼓励多样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样性的回答,不要过分追求标准答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观点。
3. 引导思考提问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尝试
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尝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能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提出的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提出的问题应抓住课文要点,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好契机,激活学生的思维。
问题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但必须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作用,让学生能跟随问题逐渐走进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下面我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几点尝试:一、导入新课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不是对每一篇课文都感兴趣,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那些文题平淡,不能表面就能吸引学生眼球的课文,该怎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为此在课前,我深入钻研每一篇教材,想法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在导入新课时,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有一个悬念。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悬念时,也就意味着他们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如《鲸》一文,我设置的问题是:有谁看见过鲸?你都了解关于鲸的那些知识?课文中描写的鲸又是什么样子的?在课文开头我就提出这几个简单的问题,整节课因为这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学得饶有趣味,贯穿于其中。
又如教学《万年牢》一文时,特别注意发问的技巧,导入时就提问: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什么东西能万年牢呀?”。
这样两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诱导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
在此基础上,顺势利导学生知道“万年牢”是指父亲教育“我”做人做事要本分、诚实。
这就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
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二、教师设计陷阱问题提问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果启发性不强,教师简单平淡的提问,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
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式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有效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方法:1. 开放性问题:一种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开放性问题,即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和表达想法。
这种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你认为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或者“你有什么其他的观点?”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2. 连接问题:连接问题是一个将学生的思维从一个概念延伸到另一个概念的途径。
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结,并进行深入思考。
“你认为这个词的意思和上一个词有什么联系?”或者“这个事件和之前学过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概念联系起来,并建立起知识的网络。
3. 情境问题:情境问题是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要求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你在这个情境中会怎样做?”或者“你认为这个问题在生活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样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实践。
4. 观察问题:观察问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事物中的细节和规律。
这样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你能发现什么?”或者“你觉得这幅图片的细节有哪些?”通过观察问题的提问,学生可以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并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5. 引导问题:引导问题是一种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细致剖析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问题有哪些方面需要考虑?”或者“你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哪些?”通过引导问题,学生可以系统地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
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重要场所,其中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提高。
下面我将就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进行探讨。
提问应该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进度。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通过提问来温故知新,巩固基础知识。
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深入提问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提问应该具有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要具有思维导向,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可以通过提出具体问题、比较问题、分析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应该有针对性。
教师在提问时要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恰当的问题进行引导。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化、个性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的提问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观点对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提问要避免单一的答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回答。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讨论和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的思维多元化。
提问还应该避免给学生压力。
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参与到提问中。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肯定和探究性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提问需要注意适当的及时反馈。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肯定,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理解偏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开展方法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进度,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注重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避免单一答案,避免给学生压力,及时反馈。
通过合理的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提问方法的新尝试
作者:陈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4年第4期
陈惠
课堂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一个有质量的问题,可以瞬间激活课堂,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但课堂常见这样的现象:问题提出后,往往只有少量的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无法真正了解绝大多数学生思考的程度。
新课程实施到今天,“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如何让我们所提的好问题,有更多的学生
参与进来,就成了摆在教师案头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提问方法
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让更多同学动了起来,使得课堂
生机勃勃。
一.不难的问题,请“不会的”同学先回答
所谓不难的问题,是指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必须“认识”“学会”“体会”的
内容,比如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概括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主要情感等。
针对这样的
内容,教师在提问时,常规做法是让基础较好的学生直接回答。
其实这样做,就会使“基础较
弱者”失去了仅有的充分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他们也就成了课堂的旁观者,学习的效果自然也
会受到影响。
所以对于这样的应知应会的一般性问题,教师应及时转变思路,尽可能请“不会的”同学先回答,其它同学后补充。
比如在教授托尔斯泰所写的《七颗钻石》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讲述了一
个怎样的感人故事?我没有直接请那些会的学生发言,而是这样说:不会的同学,请举手。
然
后让“不会的”同学尝试着先回答,要求“会的”同学之后补充。
这样的做法,使得“不会的”学生得到了表达的机会,教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
而“会的”学生自然会听得更加仔细,因为
接下来他们要补充。
这样的过程,在充分进行“生本”对话的同时,又进行着富有真实意义的“生生”对话,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二.较难的问题,请“会的”小组先回答
所谓较难的问题,是指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略高于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之
上的内容,属于发展层级,比如语句理解、创新观点、思辨训练等。
对于这样的问题,传统的
做法是教师直接开始“师生对话”,请会的同学作答。
虽然这种做法可以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但缺点也显而易见。
这类问题最贴近于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集中于一两位学生的问答,就会让更多的同学失去探讨的机会。
所以对于这类具有较好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应及时
组织小组讨论,尽可能请“会的”小组先回答,其它小组后补充。
比如在教授蒲松龄所写的《狼》一文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屠夫杀狼可能有些残忍,请大家站在狼的角度,为狼做一个辩护。
狼在我们印象中,是一种凶恶的猛兽,它要吃人,所
以屠夫杀狼理所当然,而且还能体现屠夫的勇敢和智慧。
所以教师所提的这个问题,具有较好
的思辨价值,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问题提出后,我便立即组织前后桌同学
展开小组讨论,生生互动,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好不热闹。
三.很难的问题,谁会谁先回答
所谓很难的问题,是指按照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明显高于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之上的内容,也可能超出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但有益于学生的内容。
比如文史知识、科学知识
等。
这类问题,在课堂上比较少见,可能是教师有意发问,也可能是在师生在互相追问中临时
生成。
教师应及时衡量此类问题的讨论价值,如果发现它明显高于学生现有认知范畴,就应避
免小组讨论的形式,而要及时提出:谁会谁先回答。
一般先请“会的”同学回答,如果没有学
生知道,教师则可以直接作答。
比如在教授毛泽东《沁园春·雪》一文时,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沿袭惯例,询问
大家还有什么不解之处。
有一个学生这样问:老师,我看过资料说,这首诗是中华诗词宝库中
一首“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千古绝唱,“后启来者”我理解,为什么说是“前无古人”呢?这个问题显然“太难”了,已大大超出了他们目前的认知能力,因为他们对于古典诗词的积累
和文史知识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所以我没有组织小组讨论,而是请“会的”同学先回答。
在仅
有的一位同学发言之后,教师便直接从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及时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
教无定法,课堂提问中,教师若能够及时调整思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
参与度等课堂实际需要出发,将个人发言、教师作答、小组讨论有机结合起来,语文课堂就一
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一定会大大提升。
陈惠,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通。
责任编校:高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