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案

合集下载

《采 薇》教案优秀8篇

《采  薇》教案优秀8篇

《采薇》教案优秀8篇《采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古诗词常识。

2、能大体把握诗意。

3、能熟练诵读这首诗,并且能流利背诵下来。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教学重难点:1、能熟读成诵,大体把握诗意。

2、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中熠熠闪光。

那么,你们知道,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吗?生:《诗经》。

师:嗯,很棒!那么对于《诗经》,你们又了解多少呢?查过资料吗?生答:师:好,老师这里有一道练习,一起来做做看。

课件出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汉前称《诗》或《诗三百》;汉时被尊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因毛亨、毛苌曾注释,又称《毛诗》。

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2、师:《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而“雅”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采薇》就是选自“小雅”里面的一篇经典之作,可谓千古绝唱。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回知音,听一听这首遥远的绝响。

师:先来分析课题,“采薇”是什么意思呢?“薇”字比较难写,伸出手写一下,看这个“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生:----师:偏旁?生:草字头师:是跟什么有关?生:-----师:“薇”是:野豌豆苗。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3、师:那么有学生会问了,题目是《采薇》,为何书中的诗句没有一句提到采薇呢?因为啊,我们课文中选录的只是采薇的节选,其实整篇诗歌前面多次提到过采薇,写了薇这种植物由发芽到长大再到长成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

(你也读读!你学学他读读)3、同学们再结合注解读读?指名个别读!(问听众,你听出了什么?——说一说诗表面意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课前检查与反馈:1字音2字形3解释4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二、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三、整体感悟1自主学习《采薇》。

《采薇》教案4篇

《采薇》教案4篇

《采薇》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薇》教案篇1一、导入《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采薇》这古老的歌谣!二、简介《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

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

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检查预习(一)基础知识(齐读)(二)整体把握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四、诵读课文请同学记齐读。

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

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下面先由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吧!请大家注意体会这位战士的情感变化.教师配乐朗诵五、品味经典缘情入文轻吟低唱刚才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了感情的变化吗?走进任何一篇诗经的作品,我们总会被种种情思所缠绕,这首采薇也不例外,请同学找出这位战士的情感脉络.板书:悲伤—喜悦---悲伤1-3节:悲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身处何时:莫—阳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如何表现: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意象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重章叠唱: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诗歌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感受诗中所蕴含的家园之思。

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能力目标: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培养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回忆学习过的有关诗经的知识二、阅读全诗完成(一)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yǔn)之故载(zài)饥载渴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ài)四牡騤騤(kuí)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象弭(mǐ)鱼服靡室靡(mǐ)家不遑(huáng)启居(二)掌握以下重点词语◆通假字(1)岁亦莫止()(2)彼尔维何()(3)维常之华()(4)猃狁孔棘()◆词类活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象弭鱼服(象,用象骨装饰。

鱼,用鲨鱼皮制作。

)◆重点词语,注意其中古今异义的词(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3)彼路斯何(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

今指道路。

) (4)薇亦作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5)岁亦莫止(止,句尾语气词)(6)靡使归聘(使,指使,委托。

聘,问)(7)载饥载渴(载,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8)岁亦阳止(阳,指阴历十月)(9)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

疚,痛苦。

来,回家。

)(10)彼路斯何(斯,语气词,无实义)(三)疏通文意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

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

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

关于《采薇》教案4篇

关于《采薇》教案4篇

《采薇》教案关于《采薇》教案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采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本课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歌内容,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体会诗中抒发的“忧伤”之情,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了解、掌握诗中比兴、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导入对诗导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生读。

正音释义。

2.范读。

意在指导朗读节奏,读出情感。

3.齐读。

诗中反复出现的最能体现诗歌情感的字词是哪一个?明确——忧。

(三)整理学生问题、研习赏读1.诗中的“我”为何而忧?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学生思考分析)(1)战时思乡之苦。

曰归曰归、靡室靡家、无使归聘、我行不来。

(2)战时劳顿之忧。

不遑启居,载饥载渴,我戍未定,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诗并不是正面写作战的情景,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反复咏唱就是说明战事频繁。

战斗激烈、战事频繁,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劳苦和思归。

(3)归途中的隐忧不安。

回家应该是快乐的、兴奋的,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明确:主人公哀伤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我们要体会到深层次的原因:时时思念着归家,却很久没与家人通音讯,等到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涌上心头——家人还好吗?面对自己的将是什么状况?那是对家人命运、自身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

资料一《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这些忧思都是由于什么而起?——战争战争失败还是胜利?——胜利除了忧思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情感?——爱国热忱和战斗豪情,但这种感情还是被忧思压倒。

总结:无论是失败的还是胜利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思考问题: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四导读全诗,疏通文字(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1.学生给生字注音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采薇教案10篇

采薇教案10篇

采薇教案10篇采薇教案采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重章叠句的形式及其作用。

2.理解主人公复杂的情绪。

3.了解《采薇》篇对后世边塞诗的影响。

4.进一步了解《诗经》“无邪”地“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诗经》的重章叠句的形式及其作用。

2.理解主人公复杂的情绪。

教学难点:理解主人公复杂的情绪。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感情”是《诗经》歌咏的一大主题,另一大主题是“战争”,在以“战争”为主题的诗歌里,有从妻子的角度写自己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有征夫咏叹没有尽头的战争和对家人的思念。

《小雅·采薇》就是这类诗中最优秀的作品。

二.研读诗歌:1.就着课下注释,弄懂诗歌的意思,并将诗歌按照上节课所教的节奏朗读一遍。

2.全诗能够分为三个部分: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的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解读1~3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翻译: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芽已钻破土。

说回家呀说回家,又到了一年将近的时候了。

没有了家也没有了室,只因玁狁来侵犯。

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玁狁常为患。

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的茎叶多柔嫩。

说回家呀说回家,心中的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又饥又渴实难忍。

驻守的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讯。

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

说回家呀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

《采薇》高一语文诗歌教案

《采薇》高一语文诗歌教案

《采薇》高一语文诗歌教案《小雅·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出自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薇》高一语文诗歌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采薇》高一语文诗歌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日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肯定要把握);重点应是学习把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②孔子删诗说。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行信。

但依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采薇》教案一等奖4篇

《采薇》教案一等奖4篇

《采薇》教案1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了解四言诗的特点,重章叠句的形式。

4.用正确的节拍诵读这两首诗,力求语言通畅,感情充沛,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背诵《采薇》和《氓》前两章。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朗读古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诗经两首》中所表现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的爱情婚姻的向往以及为捍卫祖国的统一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诗经》距今约三千年,语言、内容都有着极大的陌生感,加之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所以疏通诗句,带着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和三千年前的古人同喜同悲,同爱同恨,势必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反复诵读,疏通诗句。

2.借助诗的形象,体悟情感及主旨。

学生活动的设计1.让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疏通诗句,熟悉四言诗的节奏及重章叠句的形式。

2.试译其中一二首诗,诗句可长可短,押韵可严可宽。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通过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诗歌及外国诗歌的学习鉴赏,学生们有了一些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为本单元学习鉴赏《诗经》奠定了基础。

1.介绍《诗经》及其开创的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学习鉴赏《卫风·氓》。

二、整体感知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把《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故称《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

“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8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8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8篇采薇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小雅》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学习第一篇《氓》时,已经带着学生复习了《诗经》的知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等,所以本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赋、比、兴在诗歌中的体现,并培养一定的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正如教材中所说,“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在教学中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是对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和《蒹葭》两篇,对《诗经》的基础知识和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诗经》的语言和现代汉语,甚至和常见的文言文都相去甚远,所以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同时,由于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时重背诵轻理解,学生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较浅且片面,这在考试中的诗歌鉴赏题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这种现状下,要尽力帮助学生解决语言障碍,让他们透过语言理解深刻而细腻的情感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丰富而复杂的感情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丰富而细腻的感情,思乡与爱国的矛盾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对战争的复杂情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1)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2)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军训时学了军歌,大家还记得吗?有一首很好听的军歌,叫做《说句心里话》,听过吗?唱的是什么啊?(学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学生答:战士),学过范仲淹的《渔家傲》吗?(学生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种表达战士思乡的感情,我们现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时候有没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经·小雅》的《采薇》二、朗读课文三、内容分析1、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明确:战士思乡由此引出诗歌的两大主题:思乡战争(板书)2、划分段落明确:123章写集中写思乡,45章集中写战争,6章写归乡3、前三章写的思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怎么体现出来的?明确:(1)逐渐加深(2)直接表现的语句:忧心烈烈忧心孔疚间接表现的句子:薇的变化(作柔刚)时间的流逝(莫止阳止)分析: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联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5、我们学习过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前三章中找一找明确:前三章整体上是赋,采薇是兴6、四五章描写战争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感情?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7、结合前三章,说一说诗中对战争的情感、态度如何?明确:既有自豪感,荣誉感,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又有无奈厌倦,是由于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和苦难8、最后一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明确:大雪纷飞,一个疲惫的戍卒孤独的走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充满了哀伤的感情9、为什么凯旋生还,还要伤悲?(讨论)明确:(1)雨雪霏霏,载渴载饥,长路漫漫(2)对家人的担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3)长久的战争造成的伤害10、本诗的最后一章历来评价很高,《世说新语》:谢公(谢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圣经若论佳句,譬诸九天而较其高也试着赏析一下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评价:1、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眼前之乐衬内心的悲苦2、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耐人寻味3、“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4、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景实悲5、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四、小结读罢全诗,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身心交瘁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拓展阅读:采薇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戍卒出征还归的诗,是历来为人称颂的名篇。

(语文教案)《采薇》优秀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采薇》优秀语文教案

采薇优秀语文教案小雅·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出自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生活。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采薇优秀语文教案4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采薇优秀语文教案1设计理念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

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怒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像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拟、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根底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让学生从网络或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借助文下解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初步感知原诗。

二、文本解读过程1.导语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

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

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

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2.师生交流课前准备的情况(使用多媒体),明确以下几点。

(1)诗经和“诗经六义〞。

(2)采薇是西周宣王时期的作品,是诗经里最富有诗意的一首“战争诗〞。

宣王时北方玁狁侵周,宣王命令出征,打退玁狁。

采薇是出征玁狁的士兵所赋。

诗篇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

3.文本解读在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师生着重交流或探讨以下一些问题:(1)该诗的思路结构有什么特点讨论后明确:重章叠句,回环往复,舒卷自如,诗经里很多诗都有这个特点。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具方法:多媒体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卫风•氓》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采薇》完整教案

《采薇》完整教案

《采薇》完整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采薇》是一首古代诗歌,选自《诗经》中的《小雅》。

本教案旨在通过解读《采薇》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学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诗经》的背景和文学特点解读《采薇》诗歌的意义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1.3 教学内容《诗经》的背景介绍《采薇》诗歌的文本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分析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第二章:诗歌背景介绍2.1 《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作品。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2.2 《采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采薇》的作者已不可考,诗歌描写了一个女子采摘薇草的情景,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章:诗歌文本解析3.1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采薇》是一首四言诗,共五行,每行四字,共二十字。

诗歌的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

3.2 诗歌的意义和主题《采薇》通过描写女子采摘薇草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中的薇草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

第四章:意象分析4.1 薇草的意象薇草在诗歌中象征着美好和希望,代表了人们对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2 自然景物的意象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如山、水、林等,通过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第五章: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5.1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采薇》的诗歌形式、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美。

5.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对《采薇》的诗歌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六章:诗歌的语言特色6.1 诗歌的语言风格《采薇》的语言简练、朴实,富有节奏感。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6.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采薇》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采薇教案_精品文档

采薇教案_精品文档

采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采薇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采薇》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 《采薇》诗歌的韵律和用词特点。

3. 《采薇》诗歌的欣赏和表演。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以及学生对诗歌的看法和喜好。

2. 课堂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采薇》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为学生呈现一幅能让学生想象的画面,讲述古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表达。

3. 合作研读(20分钟)学生分为小组,合作研读《采薇》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老师为每个小组分发《采薇》的诗歌原文,并指导学生阅读、讨论和解析。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诗歌分段,找出韵律和用词特点。

4. 合作表演(2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优秀的诗段进行合作表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选择合适的表演方式和形式,可以是朗诵、歌唱、舞蹈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和服装,以便更好地展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展示与评价(15分钟)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

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他们对《采薇》诗歌的欣赏能力。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和讨论进行总结,并对下一堂课的内容进行展望。

四、教学资源1. 《采薇》的诗歌原文。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道具和服装,用于学生的合作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合作研读讨论是否积极活跃,是否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的合作表演是否能够准确传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是否能够打动观众。

3. 学生的评价和点评是否准确、客观,是否能够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4. 学生对《采薇》诗歌的欣赏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是否增加。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了解《采薇》的背景和作者之前,先进行一些预热活动,如观看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视频,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古诗学习方式。

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课件出示:“风”“雅”“颂”)根据老师的提示(课件出示:宗庙乐歌和舞歌、民间乐歌、宫廷乐歌)一起来猜猜看,“风”“雅”“颂”分别收录了哪些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诗经·采薇》(板书课题)的节选内容。

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见过“薇”吗?(课件出示,释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1、读(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试读古诗。

(2)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雨”的读音。

(3)齐读。

提示节奏。

2、质疑(1)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句,把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2)学生质疑。

谁有不懂的地方?(3)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自学解决问题。

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其中一些问题——看注释。

(4)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5)查遗释疑。

师相机指导:“杨柳”之意。

介绍典故“百里穿杨”。

3、试解诗意。

(1)组内讨论诗意。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诗意。

(2)班级交流诗意。

(3)师出示诗意“诗”。

三、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1、“杨柳依依”(1)课件出示“杨柳依依”。

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采薇》完整教案

《采薇》完整教案

《采薇》完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采薇》;2. 能够理解《采薇》的诗意和主题;3. 能够分析《采薇》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采薇》的音乐美和节奏感;2.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3.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验和感悟《采薇》所表达的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2.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升文化素养;3. 培养对诗歌的敏感度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介绍《采薇》的作者和创作背景;2. 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知识。

2.2 诗歌朗读和背诵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采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2. 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培养记忆力and 语感。

2.3 诗歌内容解析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意;2. 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入《采薇》的学习;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3.2 诗歌朗读和背诵1. 带领学生朗读《采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感;2. 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培养记忆力and 语感。

3.3 诗歌内容解析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意;2. 解读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4 小组讨论和分享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 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分享,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1. 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小组讨论表现。

4.2 作业评价1. 评价学生提交的诗歌解析作业;2. 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或仿写作业。

4.3 学生自我评价1.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诗歌创作和仿写1.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仿写,模仿《采薇》的风格和手法。

《采薇》课文教案

《采薇》课文教案

《采薇》课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采薇》。

(2)理解《采薇》的诗意和主题,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学会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采薇》。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感受古诗中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采薇》。

(2)理解《采薇》的诗意和主题。

(3)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古诗的韵律和意境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诗意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魅力。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采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教师简要介绍《采薇》的作者、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采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引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采薇》。

《采薇》课文教案

《采薇》课文教案

《采薇》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采薇》;(2)理解《采薇》的诗意和主题,体会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采薇》;(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采薇》的诗意和主题;2. 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3. 诗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2. 诗中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地位;(2)激发学生对《采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采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意象和情感;(2)引导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诗中含有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诗句;(2)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作业布置:1. 背诵《采薇》;2. 写一篇关于《采薇》的鉴赏文章;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景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中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比较教学:将《采薇》与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采薇》课文教案

《采薇》课文教案

《采薇》课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采薇》;(2)理解《采薇》的诗意和主题,领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分析《采薇》的诗歌形式和技巧,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3)利用图像、音乐等辅段,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3)教育学生勤劳节俭,诚实守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采薇》的诗意和主题;2. 《采薇》的诗歌形式和技巧;3. 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采薇》的诗歌形式和技巧;2. 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的领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采薇》;2. 相关注释资料;3. 朗读录音;4. 图像、音乐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采薇》的作者和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采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资料,解决字词、句式等问题。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探讨《采薇》的诗意和主题;(2)小组分享,交流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采薇》的诗歌形式和技巧;(2)教师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领会。

5. 朗读训练:(1)学生齐读《采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6.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模仿《采薇》的形式和技巧;(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交流。

7.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8. 作业布置:(1)背诵《采薇》;(2)完成相关练习题。

9. 板书设计:《采薇》诗意:-主题:-技巧:-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教案
《采薇》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全诗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3)掌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句式特点;
(4)能够熟读全诗,并能够背诵末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结合教师补充,体验文学知识积累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分析本诗,讨论总结出本诗的艺术特点,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本诗的写作内容,体会本诗中征夫的思乡之情,理解其对战争的厌恶之感。

激发学生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国情感;
(2)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一、导入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

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
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二、简介
相信各位同学已不是第一次翻阅《诗经》了,从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到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再到淇水河畔的伤心女子,《诗经》早已在我们心中扎根。

今天学到的这一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

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疆,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

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分析思考
1本诗的主人公是什么身份呢?
2朗读全诗,找出能直接表现情感的词句。

明确: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忧”
3再读诗歌,讨论诗歌中主人公忧愁的原因以及诗歌是如何表现这种忧愁的。

明确:
久役在外(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岁亦莫止、岁亦阳止)
寝食难安(猃狁孔棘、载饥载渴)他们疲于奔命,时时处于戒备状态,无暇休息,身体与精神同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战斗惨烈(从“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描写当时士兵的装束、武器、作战方式等词中可以想见他们进行了怎样残酷地拼杀)
音讯隔绝(从军在外,没有固定的驻所,无法找人捎信回家。

与家人音讯阻隔,彼此的生存难以预卜,其悲苦之状可见一斑) 归乡路遥(九死一生的战争幸存者们,历经磨难后,内心深处依旧凄凉,悲伤。

因为归乡的路依旧那么艰难,家中可否还有人倚门相望)
PS1:起兴手法
明确:“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

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

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

PS2:4-5写什么内容呢与前三章有何关联呢
明确: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x;”落到了实处。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3小结:试着概括本诗主题(表达何人因何事表现出的何种心情) 明确: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四、鉴赏探究
1本诗与《诗经》中其它篇章《关雎》《蒹葭》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么?
明确:1-3段重章叠句
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2字词赏析:“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中的“捷”,有的解释为胜利,有的解释为接战、交战,则“三捷”或指多次胜利,或指多次行军,即不敢定居的意思,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明确:前一种能表现战士的自豪之情,让诗歌表现的情感更丰富;后一种则间接描写出战事之频繁,表明生活之艰苦。

3文句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王夫之在《&#x;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你同意他的评价么?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偏偏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战士们离别家乡亲人走上残酷的战场,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断的悲情愁肠!千辛万苦的战争终于结束,所有的艰难险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经远去,家园亲人就在眼前,该是多么温馨喜悦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戚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主人公此时之所以充满了哀伤,还因为在他刚得以摆脱战争的苦
难,从战场上回来之后,另一个根本无法回避的问题又凸现在他眼前,这就是对家人命运或者自己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

因此仍旧是对主题“忧”的诠释。

PS: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这一笔笔着意倾诉的是主人公归来后不得不接受的家破人亡的悲剧。

对家人命运或自身前景的沉重担忧,使归途中的他压根儿就乐不起来,使他不能不充满道不尽的悲伤。

这与《采薇》中的战士可谓同病相怜。

五、迁移训练
导学案中让大家就诗歌中某一章节描写主人公形象,如果将此诗扩写为一篇记叙性散文,你将如何安排记叙的顺序(先写什么从何处起笔怎样才能更好的凸显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