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一章第一节物质观、实践观
大学马原-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2013)
庞大的银河系正在以每秒600公 里的速度在广漠无垠的宇宙中疾驰。
太阳正带领着9大行星、66颗卫星、众 多的小行星以及慧星和流星体等围绕银 河系中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
我们的地球正在以每 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 阳旋转。
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社会 都经历着由低级到高级、由 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泰山也在运动变 化之中。100万年 以来,它已经长 高了几百米。 泰山日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
就词意而言, 哲学一词最初是来自古希腊。 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是爱智慧的意思。 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 但是了解词意并不是等于揭示了哲学的科学含义。
人类社会是否具有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 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 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 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 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 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 的解释。
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第二,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 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 活动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征: ① ② ③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物质生产实践
人 类 实 践 活 动 的 形 式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第一,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第二,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性的社会性; 第三,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专题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
第三、意识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意识的能动性不仅 在于能动地反映现实, 更重要的在于能动地 指导实践,并通过实 践转化为现实。从这 个意义上说,“人的 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 界,并且创造世 界” —列宁
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人类意识的印记
第四、意识通过自身和实践活动改造人自身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不断地认 识自我、体验生活、磨练自已,并在自我意识的指 导下,不断强壮自已的体魄,调整自已的心理、培 养自已的能力,规范自已的行为,塑造自已的品格, 向着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逐步迈进。
前者是正确,它说明物质都是运动 的;后者错误,它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 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不定项选择: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 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同样不可设 BCD 想的。”这一观点( ) A、肯定了物质就是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B、说明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C、表明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 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D、强调了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古人对时间、空间的探索 “四方上下曰宇, 往古来今曰宙。”
尸子 佛教
“过去、现在、将来为 世,八方上下为界。”
时间、空间的定义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今 久 旦 , 暮 合 。 ”古 “
过去
现在
将来
墨子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动物对外界的反映是肤浅的,表面的, 而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理性认识能力,不 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透过现 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人的感 性意识也与动物不同,它为理性所渗透, 受理性所指导,因而,意识不仅可以“复 制”现在,而且可以追溯过去、预见未来, 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
2020/3/16
否认矛盾的观点
4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辩证法
联系 发展
三条基本规律 对 立 统
五对基本范畴 一
2020/3/16
4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2、对立统一是事物
方
界
法
观
论
2020/3/16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第三、为什么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
哲学世界观 系统、理论、自觉 一般世界观 零散、经验、自发
2020/3/16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哲学基本问题是怎样被明确的
③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第一,什么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
盾 的 普
从空间上看 无处不在 从时间上看 无时不有
事物的共性 绝对
遍
性
2020/3/16
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矛
事物
盾 从空间上看 矛盾
的
方面 事物的个性 相对
特
事物
殊 从时间上看 过程
性
阶段
2020/3/16
2020/3/16
2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思维——文化
人
社会——政治
自然——经济
2020/3/16
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课件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 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 和根本观点,方法论 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 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 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 一的。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 的世界观。
理论化
世界观
哲学
系统化
2.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不依赖人 的意识而存在,一是物质独立于意识; (自然界)二是物质既离不开意识,又 制约着意识。(人类社会)
作为客观实在,物质既包括一 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也包括可 以从感觉上感知的感性活动即。
自然事物
物质
实践活动
2.意识及其本质
( 1 ) 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意识起源中有三个决定性的环节:
由自然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 应性;
由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产生。◆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 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 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 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 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 发展。
(2)意识的本质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唯心主义流派(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依赖人的意 识存在,自我意识、个人心灵是世界的本原。主观 唯心主义极端化成为唯我论、利己主义、主观主义。 Eg.英国贝克莱的主体的感觉“存在就是被感知”,黑 格尔主体的思维,叔本华主体的意志,视为本原性的 存在。中国明代王守仁“心外无物”。 •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 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 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把人的观念实体化、 精神绝对化、偶像化、神化,客观唯心主义极端化 则通向宿命论、蒙昧主义、精英论、神秘主义创世 论和宗教信仰主义。 Eg.中世纪神学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1.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 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理 论形态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世界观人人都有,往往是自发的、零散而 不系统的,世界观影响哲学。
• 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是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 论体系。 • 方法论最基本的原则:从根本上说,方法 就是对客观规律的自觉运用。按照认识的 规律来认识客观世界,按照客观世界固有 的规律来改造世界。按照这种最一般的规 律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就是方法 论。
• 世界两大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 • 人类两大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生存 生产活动 世界的本质 发展 人 世界 事物之间的联系 衣食住行 认识 人的地位作用 物质资料
3.哲学基本派别 3.1唯物主义及其发展 •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经历了三个基 本发展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人类自古以来都执着于认识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甚至宇宙的本原,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者就是凭借直观感觉的天才,在说明世界 本原上,他们执着于将世界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 物质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
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有二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第一节
创造精神
文化的实践
精神生活
观念领域
4、意识观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的能动作用
(1)起源: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形成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岩石风化化学反应
水滴石穿物理反应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葵花向日
跳舞草
含羞草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猴子观察人如何打水灭火
把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意义:
才能正确理解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 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空观 (P33)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时空的定义与特点 2、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 3、时空的唯物论和时空的辩证法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 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不可知论
二元论:物质和精神各自独立,平行发展 ,谁也不决定谁。 。
回答世界 是怎样存 在的问题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坚持联系发 展矛盾的观点
坚持孤立的 静止的观点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 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 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人但知悔昨日, 不觉今日又过了。 水去日日流, 花落日日少, 成事立业在今日, 莫待明朝悔今朝。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长期没有得到正确的解 决,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 ”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 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
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和创造精神文化的实 践,分别构成了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 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课第一章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3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 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 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 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 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4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1)哲学对象上的革命: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培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6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的本原为某种原初物质,如水、 气、火、风等,它们坚持了物质统一性 的正确立场,并在不同的程度上具有朴 素辩证法的成份,但普遍存在直观性的 缺点并缺乏科学的论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7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
义,坚持用原子来解释整个物质世界,把 科学发展与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继承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世界本原的 思想,吸取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是从 自然科学基础上产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在许多细节方面更加清晰准确了。不过它 同样受到自然科学本身发展状况的限制, 存在着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等 严重缺陷。
2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 :人只不过是一 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 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人类全部的 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靠思想站起来 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哲学源起
哲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形式已有三千年左右 的历史。
“philosophy”一词源于古希腊文 “Philosophia”,表示:“追 求”(philem)“智慧”(sophia),即爱智慧。 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是聪明、智慧的意思, 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 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 作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2、认为物质是可知的,从而坚持了可知论区别了不可知论。
3、认为物质是所有事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了一切旧唯物主义。
第二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第一节 运动
一、内涵: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属性及其存在方式,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
二、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
2、世界统一于存在(×)提示:存在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折中主义,世界统一于物质,凡是存在都应是物质的存在。
第二节 哲学物质范畴的意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石
1、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从而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别了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第二节 实践的地位和作用
一、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人之所以存在是在实践中存在
1、实践提供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一切活动所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
2、正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生命体。
3、正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人类社会,从而把人与动物相区别,使人成其为人,从而把人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
(一)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反对唯心主义的观点。
快乐小贴士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提示:该观点说明运动的主体是精神,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二)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反对了形而上学。
“道不变,天亦不变。”“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刻舟求剑”。(提示:以上观点说明了事物的存在方式,是以静止的状态存在的)
3、中国古代哲学把实践只归结为人的道德活动。
旧哲学实践观的缺陷在于或者只从实践的主体,或者只从实践的客体方面片面地把握人类的实践活动,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理解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
马原第一章第一节物质论和意识观
7
[教学重点] 物质的根本属性及人类社会的物质 性;规律及其特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 核心内容;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 1、 哲学与世界观
坚持用联系的、 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 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事物的内部矛盾。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 静止的 观点看问题, 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 存在。
45
哲学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看的是整个世界最深 层次的本质 例
存在
物 有机物
生物
动物
脊椎动物
猫科动物 猫 我家的花猫
• “存在”作为“共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因而,人们一直在问它是人的思维、心造 出来的,还是世界万物中所固有的?
3
改变世界的三个犹太人
4
• 马克思
爱因斯坦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框架
• 心理结构的三个层次:
潜意识-前意识-意 识; • 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 本我-自我-超我 ; • 行为原则的三个层次: 快乐-现实-唯善。
5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
6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 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唯物主义者对此的回答是,它是客 观的、物质的,万物自身固有的。 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第二种是近代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种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动物的本能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马克思: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最后,实践是物质对象性的活动。 对象性的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3)发展的过程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发展 和转化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过程: a.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 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 b.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 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二、基本规律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动力、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 (状况) 否定之否定规律。(道路) 五对范畴: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偶然和必然; 可能和现实。等等。 四对辨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静止。
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 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 状态。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
②关系。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静止则是有条 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时空观。
①时间和空间。 A.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B.空间是指运动的物质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 ②时空和物质运动的关系.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存在方式。形而上学观点。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 物质是时间空间的载体。唯心主义观点。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相对的,无条件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讨论与举例
12
三、时间与空间
(教材第32、33页)
讨论与举例
人们关于时间、空间问题 的思考与追问
13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相关
8
2 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通过感觉所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 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该论断: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与二元论
②坚持了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③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反对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④坚持了唯物史观,反对了唯心史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论与辩证法)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哲学?
(教材第27页)
世界观与方法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 论
思考与讨论
哲学与人们关于世界人生问题的日常思考和感受,有何 联系与区别?
1
哲学的问题
哲学,是“爱智慧” 哲学,思考追问关于世界、人生的一般性、终极性问题 哲学的特点,是抽象性和思辨性 哲学史,即是一部问题史
本专业所属的实践形式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人类历史中还有哪些具体的实践方式?
17
教学资料影片赏析
思考与讨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神话、宗教信仰的区别与联系?
2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第28页)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
马克思主义第一章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把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同脚踏实地的 工作作风结合起来。 一方面,发扬敢想敢试敢闯的革命精 神,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敢为人先。 另一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中 国 的 朴 素 唯 物 论
火
木
土
金
五行说
相生 相克
水
人类对物质范畴的长期探索
形 而 上 学 唯 物 主 义
把“物质”理解为当时自然 科学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 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 属性(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 可入性等)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 属性。
人类对物质范畴的长期探索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 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 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 解决。” ——马克思
第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和发源地。
生产实践
回 归 决 定 影响
社会生活
社会关系
第二,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创造物质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思想等等是主观的 东西,做或行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 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 性,我们名之曰 ‘自觉的 能动性’, 是人之所以区 别于动物的特点。‛
意识的作用
使人的活动具有 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的作用
使人的认识活动 具有主动创造性。
F=GM1M2/R2
想象
意识的作用
从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又是社的产物。 从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 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阴阳物质理论
阴阳物质的临界点是光和光速。
光虽然是阴阳物质的临界物质,但是,光同样 也分阴阳,我们平时肉眼可看见的太阳光、灯光、 火光等称为“阳光”。 各种阴性磁埸发出的光称为“阴光”。这种阴 光不易看见,一般的人稍经指导和训练就可以看见 光波。人们平时在蹲下忽然站起来的一瞬间,会出 现所谓的“两眼冒金星”的状况,其实,这并不是 两眼冒金星,此时,你看到的就是光波。
的存在,因而产生了“埸科学”。
阴阳物质的转化过程的关键在于物体的运行速度 当物体的运行速度降到光速以下时,物体就呈现 出以基本粒子组合而成的三维阳性物质,肉眼可见 当物体的运行速度达到光速时,物体就呈现出光 或光团,此时我们肉眼看见的就是光或光团 当物体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时,物体就呈现出以 超光波组合而成的阴性物质,此时肉眼就看不见了
物质=具体的 物质形态
个性 部分 共性 共性
物质=原子
物质=客观 实在性
对物质世界的新认识
阴阳物质理论:我们肉眼可见的万事万物,都是由阴
阳两种物质组合而成,当阳性物质产生的一瞬间,阴性物 质也同时进入,产生了一个新的生命或物体。 阳性物质的定义: 阳性物质属于三维(长、宽、高) 层次,肉眼可见,或借助仪器可见(如细胞、细菌、分子、 原子等),是以基本粒子组合而成,占有空间,其运行速 度在光速以下。 阴性物质的定义:阴性物质是四维(空间)以上, 肉眼不可见,目前人类的现代仪器也看不见(但可以感知 到某些阴性物质,如磁埸等),阴性物质以波的状态存在, 充满空间而又不占有空间,一起步既是超光速,有穿透性 和存留性。
对物质世界的新认识
现在西方哲学界、科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宇宙中
的万事万物既有物质的一面,同时也有精神(意识)的一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back
1.哲学的一般特点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2)哲学是概括各门具体知识的学问
(3)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 思考:哲学和宗教都是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方式,都有 世界观的意义,那么两者的根本区别何在?
康德(I.Kant) 1724—1804
康德从知识的形式入手,把科学命题归结为:先天的综合判断。 这种判断既有经验内容,能够给人以新知,又具有普遍必然性。 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就转化为先天的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问题。
他认为这种判断之可能的条件有二:外部客体的作用 和主体先天的能力。前者提供判断的质料,后者提供判断 的形式。主体先天的能力依次表现为三种形式:
方法论
表现一定的世界观
back
(2)哲学是概括各门具体知识的学问
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思维科学
物理、化学、生物… 经济学、法学、历史学… 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
★ 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知识门类: ①哲学着眼于世界总体,具体科学着眼于世界某一特
定领域; ②哲学提供普遍性认识,具体科学提供特殊性认识。
▲原子论把物质形态说提升为物质结构说
back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克洛
back
#.不可知论示例——休谟
坚持彻底经验论的原则:人心中的一切思想观念
都来思自想于活感动觉背经后验有,无又精超神不实出体经—验—的心范灵围(;自我)?不 感觉经验背后的原因——物质实体是否存在? 可
世界万物之外有无全能的实体——上帝?
❖ 参考书:1.孙正聿:《哲学概论》(辽宁) 2.罗素(英):《西方哲学史》(商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1)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例子:小孩空中走钢丝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具有相对性,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第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第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第三,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例子:自习室占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
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第一,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
任何事物,无论其过程怎样短暂,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任何事物,无论其体积怎样微小,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第二,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
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第三,时间和空间二者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不存在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事物,也不存在着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事物。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
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四、世界统一性原理
• 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2、世界统一性原理
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不彻底性。 •
• •
它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即在自然 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 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的 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
有关论断
• 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
吃一吃——毛泽东 • 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 得来终觉浅 ,绝知 此事要躬行”。
五、实践观
• (一)实践概念 • (二)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 (三)实践的基本特点 • (四)实践的基本形式 • (五)实践观的历史意义
哲学上的运动观de 定义
•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
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 动是一般的变化。 • 承认绝对运动的主要意义是反对宗教神学, 坚持“自己运动”思想,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P27
•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
有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
•
•
•
(3)时间空间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 时空的绝对性,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
存在形式,它们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对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 间的反映。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 时空的相对性,指不同事物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 性,是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制约的。即它们的具 体特性是有条件的、可变的;人们关于时间和空间 的观念也是发展的、可变的。(不怎么理解:岂能 因观念变化而决定时空的相对性) 时间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二)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 :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4、列宁的物质定义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
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 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中文2版,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128页。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参阅课本26页)
世界及其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一) 自在 世界1 、人 类产生之前 的
(二) 自在 世界2、 人类 活动 尚未 深入
• 世界先于人类而存在,是人类社会产生、发
展的前提和物质条件
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得出唯物主义的论断 • 世界统一于物质
什么是物质?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 一、物质观 • 二、运动观 • 三、时空观 • 四、世界统一性原理 • 五、实践观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 1)静止的内涵: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就是
说,静止是针对运动的某种特殊形式而言的, 它是整体的或总体的运动过程中的局部表现, 是运动的特定状态。相对静止是指:A、就机 械运动而言, 相对于特定参照系物体没有发 生位移,如这张桌子,相对于地面,墙未发生 位移这种机械运动。B、某物没有发生质变。 某物未进行特定形式的运动,但进行着别种形 式的运动;某物性质暂时未变,但将来会变, 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可知性;多样性的统一; 高度抽象性
n
二、运动观(参阅P27)
• 1、什么是运动? •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什么是运动?——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观
• 运动,如果从日常生活,经验的意义上来看
是非常好理解的现象问题。我们在写字、走 路、水在流、鸟在飞、汽车在跑、树在长、 花在开,如此等等都是经验中,现象中所能 看到 的运动。这样的运动是人从感觉上所 了解的运动。 • 下面先分析一个古老的命题
反对两种错误观念
• 不承认运动中有静止,会滑向相对主义和
诡辩论,相反,不承认静止 中有运动会走 向形而上学。我们既要反对相对主义、诡 辩论,又要反对形而上学,坚持动静统一 的辩证法。 • 诡辩家欧布里德借钱.doc
三、时空观
• (1)时间空间的涵义、特点: •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 (3)时间空间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
•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 “不懂。”船夫说。 •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 • • •
• •
“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 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 “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 •
t1
t2
t3
t4
t5
“飞矢不动”
• 譬如,从感觉上来说,飞矢是动的,但有的哲
学家却提出“飞矢不动”的命题来,说飞着的 矢是不动的。因为矢要从甲地飞到乙地,在第 一个时间瞬间对应着第一个固定的空间点,在 第二个瞬间对应着第二个固定的时间点,如此 类推,固定点加固定点,还是固定。这样飞矢 就是由许多不动的点所构成的,因此飞矢不动。 这里关于飞矢动不动的问题并不产生在感觉上, 而产生在概念上,理性上。那么,在概念上如 何解释飞矢是动的呢?
一、物质观
• 什么是物质?——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
展形态 : •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 2、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 •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一)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态 :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二)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发展形 态 :2、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
n
化学和物 理实验中 可以观察 到的原子 是物质世 界的共同 本质。
B、世界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 (2)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和实践意义。 • ①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 可以从物质运动中获得解释和说明。坚持这种 观点,就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 树立起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②这一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实践中 必须坚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遵循客 观规律性去改造世界,而绝不能从主观想象和 本本条文出发。
2、世界统一性原理
•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
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
A、世界统一性原理内涵
•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括三个方
•
•
面的基本内容: 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而不是多 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这种一元论哲学同主张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本原的二元 论划清了界限。②世界统一物物质。唯物主义和唯物主 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都是一元论哲学。但唯心主义 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 于物质,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根源于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规 律是物质运动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 存在的反映。总之,万物统一于物质。 ③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的、变动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物质世界的具体形态无限丰富多样,但本质上是共同的, 都统一于物质。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止和运动的关系
• A、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运动
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任何一事物都 有稳定不变的状态,但不是永远如此,它总是 要变成另外的某物。 • B、两者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绝对运动中存 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动不舍静,静中含 动。
(1)时间空间的涵义、特点:
• 时间是标志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
性、间隔性的哲学范畴,其特点是一维性。 • 空间是标志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 性的皙学范畴,其特点是三维性。
(2)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时间 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 时间、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既没有脱离时
间、空间的物质运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 空间。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 的关系。 割裂二者的关系:否认时间、空间的客观性,会陷 入唯心主义时空观(主观唯心主义把时间、空间看 作是人头脑里固有的“先验的纯形式”;客观唯心 主义把时间、空间看作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把空间和时间当成与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绝对存 在物,会陷入形而上学时空观。 四维时空观“时间依旧流逝,街道依旧太平 ”(鲁 迅)
(一)实践概念
1、从主观方面说,与动物本能活动区分开来,具 有人的主体性特征,具有主体意识; 2、从客观方面说,以区别人以精神的、观念的方 式把握客体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二)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 1、实践主体: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的人。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 能动性的因素,他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 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从而驾驭和控制实 践活动的多种任务。 • 主体社会结构可以划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 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种形式。
• 物质内部这种看不见的“生气”、“能
动的可能性”、“虚机”、“创生不已 之真几”就是运动,就是作为共相、一 般的运动。马克思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理 解运动的,他把运动理解为物质内部 “ 生命力”、“紧张”、“趋向”、 “痛苦”。马克思说:”在物质本身所 有的特性中,运动是第一个特性而且是 最重要的特性,——这里所说的运动不 仅是机械的和数学的运动,而更 是趋 向、生命力、紧张……”(《马恩全集》
(二)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 2、实践客体:客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