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发展、异常心理识别及心理危机干预
中学生心理发展、异常心理识别及心理危机干预
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街头恶少
七、中学生的行为特点
• • • • 求新、求异、偏激 1.冲动,行为易越轨 2.行为坚持性不强 3.承受能力较低 4.易受暗示性(从众)
八、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 遗传 • 生理成熟 • 人格及早年经历
• • • •
家庭 学校 同伴 社会
九、有关中学生心理的几个讨论
中学生心理发展、 异常心理识别及心理危机干预
何江军
•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 •四川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目录
1 2 3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异常心理识别 心理危机干预
●家庭治疗师亚历山大· 鲁宏说: “人的成长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地生长出去的, 婴儿的一圈,代表着爱和享受; 孩童的一圈,代表着嬉戏与玩耍; 少年的一圈,代表着创造与幻想; 青年的一圈,代表的是情爱及探索, 成人的一圈,则象征着现实与责任, 一个完整的人(发展健全),具备上述所有特征。
父亲眼中的QQ个性签名
五、中学生的个性特点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
• 1.自我外在形象关注 • 2.自我体验强烈、自尊心强 • 3.自我评价能力提升,仍有片 面性和不稳定性 • 4.独立意识强烈,易盲目反抗
逆反
原因 自我意识-自尊 中枢神经兴奋过强 独立意识
表现 态度强硬、举止粗 暴、措手不及; 漠不关心、冷淡对 待、置之不理; 具有迁移性,以点 概面;一人对所有 团体。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小学
• 勤奋对自卑 • 6岁-11岁 • 危机或转机 中学
• 自我同一性对 角色混乱 • 12岁至20岁左右 • 我已是什么 • 我想成为什么 • 我应该成为什么
二、中学生生理发育与性意识发展
(一)生理发育 胎儿至1周岁---11至19岁 • 1.形体进入两性明显分化状态 • 2.神经、内脏、身体素质的提高 • 3.性发育和成熟 生殖系统成熟标志生理发育完成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及应对策略一、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分类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一般心理危机1.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的一般心理问题;2.因适应困难、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失调等出现的心理问题;3.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等心理问题。
(二)严重心理危机1.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的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2.学习或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明显的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
如近期家庭生活中出现重大变故(如亲人死亡、家长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突发性创伤或刺激(如性伤害、意外怀孕、自然灾害、校园欺凌、车祸等);重大考试或事件(比赛、竞赛、评比等)出现严重失败;与同学、教师、家长等发生严重人际(甚至肢体)冲突等,导致明显的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
(三)重大心理危机指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如患有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焦虑症等)或精神分裂症并已确诊的学生,自杀未遂或有自杀倾向的学生。
相对来说,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是较少的。
但第一、二类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也可能会转变成第三类学生。
这部分学生一旦出现危机事件,对学生和学校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学生有自杀倾向的表现:产生了自杀意念的学生在认知上通常会认为其所面临的困境(事实上的或想象中的)是绝境,是无法逃避的、无法忍受的、无法改变的、永无止境的;在情绪上通常会有强烈的孤独感、无望感、无助感、矛盾冲突感,以及希望马上结束自己生命的痛苦感的愿望;在行为上会以极端的、无常的方式来表现,在语言上会以失意的、消极的词汇来表达。
二、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筛查与识别(一)筛查人员学校应组建心理筛查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心理专兼职教师、班主任、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学生心理委员等。
班主任应在心理筛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筛查途径采取静态普查与动态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方法是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静态普查)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个体心理辅导及班主任、心理委员和其他人员平时观察情况等(动态观察)进行综合评估筛查。
初中班会育人课件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及干预
目录
01 本校的学生的心理问题 02 学生心理问题信号 03 危机预防与干预
目录
01 本校的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本校的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
1、睡眠障碍 (失眠症、嗜睡症 、恶梦症 ) 2、抑郁 3、厌学 4、恐怖症(恐高、黑暗恐惧、动物恐怖\社会恐怖 ) 5、考试焦虑 6、孤独 7、刻板运动混乱(强迫症) 8、人格障碍(偏执性、敌对) 9、精神分裂 10、癔症(歇斯底里) 11、青春期情感问题
这种严重心理失衡状态所导致学生的冲突性行为还常表现为:
轻生自杀、 肢体自残、 暴力攻击、 离家出走, 以及吸烟、酗酒、行为错乱等。 自杀“可能的”征兆 (言语上) 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情或拿自杀开玩笑 谈论自杀的计划,包括自杀的方法,时间和地点 流露出无助、无望的情感
与亲朋告别 谈论自己现有的自杀工具 直接、间接的向人向人说出或表示出言语上的征兆
直接说出:“我希望我已死去 " “我再也不想活了 ” 间接说出:“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 “现在没人能帮的了我 ” “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 ” “我再也受不了了 ” “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 ” 自杀“可能的”征兆 (行为) 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 (如中断与他人的交往,或危险行为增加) 有条理地安排后事 频繁出现意外事故
对需要关注的学生,学校可以在征得当事学生和监护人的同意之后,对其进行心理评估, 并建立当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告知评估的目的和方法,签订知情同意书是开展任何的 心理评估的前提。小学生是未成年人,学校应获取其法定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老师无法监控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需要老师们辛苦一点, 主动出击,多种手段全面排查,及早识别学生心理问题。
班主任要做的事: (一)校园预警系统的建立: 1、班级中重视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 2、认真严肃对待异常学生情况登记表。 3、班级中发现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同学要与心理辅导室沟通、转介。有 涉及人身安全的个案要及时与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组联系,取得支持。避 免过度责任问题。 4、平时要细观察,勤汇报。 ……
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和早期干预机制
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和早期干预机制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落实基层预警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农村中学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
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一一“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
根据“*_**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干预、预警和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中学生心理发展心理危机干预PPT课件
27
所有危机的共同特征: 均由负性的生活事件引起
什么制造了危机? 负性事件本身
由人们对事件的认知态度以及人们无法有效处理这 些负性事件所导致的
28
心理危机演化过程:
冲击期:危机不久\当时(四~六周),震惊、恐
慌、无措;
防御期:想恢复心理平衡,想控制焦虑、情绪紊
3
青少年
指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 国际流行的界定:11岁-19岁(小高-高中) 青春期(The puberty stage)
初中生:生理发展显著加速期,心理错综矛盾 高中生:生理和心理都己基本成熟, 开始考
虑未来的学业和生活道路
4
第一部分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一、中学生一般心理特点
矛盾性
乱,恢复认知,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妥协、否 认、合理化等;
解决期:接受现实,设法解决。焦虑减轻,自信
增加,社会功能恢复。
成长期:获得应对危机技巧更成熟VS消极应对而
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否认 愤怒 抑郁 妥协 接受
29
二、危机带来的身心反应
一般维持 6~8周。
(一)生理方面:易疲倦、肌肉紧张或疼痛;手脚发抖、多汗、 感觉呼吸困难;肠胃不适、食欲下降;失眠、做恶梦、容 易从噩梦中惊醒等。
面性和不稳定性 • 4.独立意识强烈,易盲目反抗
12
13
逆反
原因 自我意识-自尊 中枢神经兴奋过强 独立意识
表现 态度强硬、举止粗 暴、措手不及; 漠不关心、冷淡对 待、置之不理; 具有迁移性,以点 概面;一人对所有 团体。
14
六、中学生的人际特点
• (1)与父母的关系
情感不如以前亲密,更依赖同龄人; 行为反对父母的干涉控制;任何事情上 都强调自己的主张和意见; 父母的榜样 作用削弱,会发现父母身上的若干缺点。
中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工作方案
中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组织机构
组长:___
副组长:___
三、工作内容
一)认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
1.建立健全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
对面临家庭变故、重大挫折、突发事件或有心理障碍、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关心他们,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2.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协助
家长做好教育、疏导、监控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学生转到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防止因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
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1.按照有关要求,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
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
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教师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2.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通
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健康宣传周、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3、未能及时发现和报告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教师和学生
干部;。
初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流程及应对措施
1.资源整合
(1)梳理校内外的心理健康资源,包括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研究机构等。
(2)建立资源数据库,便于快速查找和调用所需资源。
(3)定期更新资源信息,确保资源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2.校内外协作
(1)与当地卫生部门、教育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3)对低风险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主题活动,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2.家庭教育指导
(1)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教授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2)建立家长微信群,定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资讯,促进家长学习交流。
(3)针对有需要的学生家庭,提供家庭治疗服务,改善家庭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学校支持体系
(1)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心理状况及干预过程。
(2)设立心理辅导室,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交流空间。
(3)加强与社区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引入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帮助。
4.师生共同参与
(1)鼓励教师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格局。
(2)开展师生交流活动,如“心灵对话”、“成长分享”,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2)明确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目标、程序和责任主体。
2.法规遵守
(1)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涉及的隐私保护,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对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确保信息安全和学生权益。
(3)定期对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师生法律意识。
十二、持续优化与未来发展
1.持续优化
(1)建立长效机制,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
2.危机干预
(1)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立即启动干预程序,进行一对一的紧急心理辅导。
心理危机的识别及干预
校学字[2011]3号湖南理工学院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工作手册(试行)一、心理危机的含义心理危机是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当一些重大的问题或者小压力事件不断积累,直到积重难返,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而导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都处于一种紊乱的状态,这就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不是病,是情感危机的一种反映。
二、判断心理危机的三个标准第一,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第二,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第三,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
三、大学生面临的危机第一,发展性危机第二,境遇性危机:如学业不良、考试不及格、恋爱失败等比较常见的事件第三,存在性危机四、心理危机的识别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头痛、失眠、肌肉紧张、食欲下降、做恶梦、容易流泪、容易惊吓、窒息等;如果一个礼拜以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觉,白天没有精神,就要引起特别注意;没有吃的欲望或者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体重明显增加或者明显减低,时常感觉疲劳、疲惫。
情绪方面:不稳定、抑郁、害怕、焦虑、恐惧、怀疑、易怒、过分敏感或警觉等。
认知方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心、无法做决定、精神萎靡等。
行为方面:社交退缩、不信任他人、不敢出门、容易自责、明显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点逃避别人、显得孤僻、孤单,无缘无故地生气、跟人作对、行为紊乱或者古怪等;自伤、自我虐待;或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在日记中或者其他一些作品中会透露出一些信息,如感觉生活无望,活着太痛苦,不如死了算了。
甚至在口头上也会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这样的话:我离开的话可能别人能过的更好等。
五、心理危机的干预危机干预就是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人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使他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危机干预的目的,一是努力保护他的生命,绝对不要伤害生命;二是慢慢恢复他的心理平衡。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体系心理极端事件,如自杀,是中小学生在心理失调状态下的绝望选择。
因此,建立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至关重要。
一、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体系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依托以下三种途径: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学校的心理普查和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
一)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班主任与心理委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并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二)学校的心理普查学校的心理普查能够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并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三)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常规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有效地识别中小学生的异常心理,并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学校通过以上途径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后,应组织心理教师对相关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个别心理辅导和评估,最后根据严重程度来确定心理危机级别,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库。
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第一类为一般心理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占较大比例,主要包括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的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研究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轻微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以及受到身边同学心理危机状况影响而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二)第二类为严重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较少,主要包括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并出现明显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以及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明显情绪行为异常的学生。
三)第三类为极端危机这部分学生心理危机已经到达极端状态,需要紧急干预和救助。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包括家庭问题、突发事件、失败经历以及人际冲突等。
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包括一般心理危机、重大危机以及已确诊的心理障碍。
对于第一类学生,学校可以采取班级、年级的二级跟踪关注制度,由班主任、心理教师以及任课教师一起进行心理支持和辅导。
初中心理危机应对方案
初中心理危机应对方案在初中阶段,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可能会遭遇各种心理危机。
为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初中心理危机应对方案至关重要。
一、心理危机的识别与评估1、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及时发现同学中出现的异常情绪和行为表现,并向班主任汇报。
2、观察与评估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行为异常等。
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包括生活习惯的改变、与家人的关系等。
3、危机评估指标情绪方面:持续的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等强烈且持久的负面情绪。
行为方面:突然的成绩下降、逃学、攻击行为、自我伤害、饮食和睡眠习惯的显著改变等。
认知方面:过度自责、自我否定、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
二、心理危机干预团队的组建1、专业心理咨询师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和辅导。
心理咨询师负责对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和诊断,制定干预方案。
2、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主任要熟悉学生的情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初步的疏导。
任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3、家长家长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持力量,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共同参与干预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流程1、危机发现一旦发现学生可能存在心理危机,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
2、危机评估由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评估,确定危机的严重程度。
3、制定干预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包括心理辅导、家庭支持、转介治疗等。
4、实施干预按照干预方案,及时开展干预工作,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心理健康。
5、跟踪评估在干预过程中,定期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评估,调整干预方案。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1、心理支持倾听学生的倾诉,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青少年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一个心理问题较为常见的阶段。
面对身心发育、生活适应、学业压力等种种困扰,青少年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如何及时发现、干预这些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特征需要我们了解。
青少年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经历身体上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拓展等多方面的转变,这些转变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
焦虑表现为持续的不安、紧张、恐惧情绪,青少年常常担心自己的表现、受人评价等。
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卑等,常常伴随着消极的思维和行为。
自卑则表现为对自己缺乏自信和价值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攻击。
除这些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比如厌食症、强迫症等,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
在干预方面,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是非常关键的。
家庭和学校是发现并干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场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应该关心、理解、支持并尊重青少年的感受和需求,积极与青少年沟通交流,提供合理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也对发现并干预青少年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咨询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在干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干预需要与青少年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与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维方式和情绪状况,帮助他们调整和释放负面情绪,学会正面思考和积极应对压力。
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青少年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
另外,青少年在心理问题干预中,社会资源和专业力量的支持非常重要。
社会资源包括各类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等,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干预。
专业力量包括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专业的帮助和建议。
中学生心理发展、异常心理识别及心理危机干预资料共77页文档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心理极端事件(如自杀)是中小学生在一种严重的心理失调状态下的绝望选择。
这种严重的心理失调状态即是一种心理危机,会导致中小学生的情绪、认知、行为产生一系列“明显”的变化。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是可以被识别并预防的,这就有赖于全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的建立。
一、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体系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依托以下三大途径进行:一是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二是学校的心理普查,三是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
(一)通过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班主任与心理委员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群体,比较方便对学生进行心理的观察与关注,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二)通过学校的心理普查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学校的心理普查能够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等)的学生,发现有明显的性格异常(如极度偏执、抑郁、敏感等)的学生,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三)通过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学校常规的心理辅导也可以有效地识别中小学生的异常心理,纳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学校通过以上途径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后,应组织心理教师(学校心理评估小组)对相关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个别心理辅导和评估,最后根据其严重程度来确定心理危机级别,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警库。
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第一类为一般心理危机,相对而言,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占较大比例。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在心理普查或心理辅导中发现的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学习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轻微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3、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二)第二类为严重危机,这部分学生在学校中所占比例较少。
中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工作方案
中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工作方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新绛县第二中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更好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发生,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提供心理保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组长:王拥军副组长:王寅杰成员:尹英辉吉俊鹏柏彦强程海生李锋敏三、工作内容(一)认真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普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
1、建立健全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并根据心理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
对面临家庭变故、重大挫折、突发事件或有心理障碍、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关心他们,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2、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协助家长做好教育、疏导、监控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学生转到精神疾病医疗机构进行诊治,防止因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
3、关心留守儿童,深入开展“我把学生当家人,学生把我当亲人”活动;要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的“五个早”预警机制和加强毕业生离校前、放假前后、考试前后、开学前后、新生入学后、重大活动前后和季节交替前后的“7个重要时段”的重点监控工作。
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为学生安全负责,确保青少年学生在校健康、快乐成长。
(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1、按照有关要求,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
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研究
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研究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时期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危机期”,这是个体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家庭走向社会的重要转折期。
身心的急剧成熟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压力,而伴随着这个年龄特征的学业压力、常规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自我适应压力等都使青少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学生在处于极度困惑时,若处理得不好,这些压力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不良行为反应或出现过激行为,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出现心理行为障碍等方面的问题,甚至导致辍学、自杀,但若处理好了,则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其成长。
因此,如何帮助中学生度过心理危机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学生心理危机及其表现1.什么是心理危机一般而言,危机包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如:地震、洪涝灾害、空难、疾病爆发、战争、恐怖袭击等。
另一方面,它专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
危机之所以成为危机,是对人这个感受载体而言的,客观世界所发生的巨变只有作用并影响到人,破坏了人本身所具有的稳定和平衡状态,才能形成我们所说的心理危机。
心理学家G?Caplan从1954年开始对心理危机进行系统研究,于1964年提出了心理危机干预理论。
他认为,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已有的平衡状态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简而言之,危机意味着平衡与稳定的破坏,从而引起混乱、不安。
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形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所经历的事件本身。
由此而知,引发危机状态的原因可以是灾难性事件,如:SARS流行,影响范围广,刺激强度大,涉及的地区广、人数多。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指南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指南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教基一[2012]15 号)、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36 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等文件的精神,维护中学生身心健康,预防严重身心疾病和心理危机事件对中学生的危害,特制定本指南,供学校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参考。
一、中学生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操作性定义中学生心理危机——中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现有资源和惯常方式不能应对所遭遇的内外困扰时产生的暂时性心理失衡状态。
可能表现为学生的思维、情绪情感、行为功能严重失调,感觉到强烈痛苦,无法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出现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的想法、冲动及实施相关计划、或严重身心疾病急性发作等情况(参考:孙宏伟,2013. & Kleespies,2009.)。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学心理工作中识别、发现学生心理危机时,依靠团队的系统工作,采用包括转介在内的专业方法向心理危机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避免出现自伤、自杀或伤人、杀人等严重不良后果,辅助心理危机学生及时就医,恢复身心健康,重新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参考:Puryer, 1984. & 樊富珉, 2003.)。
二、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成员及职责(一)成员组成根据学校运作特点,为保障危机干预工作小组运行的便捷有效,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固定成员通常由书记/校长、分管校领导、德育主任、教学主任、总务主任、心理辅导室负责人、年级组长、心理老师、卫生教师、青保教师等不同层面的学校人员组成,危机当事学生的班主任和危机事件第一现场人是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的临时成员。
(二)工作原则1.生命第一。
无论在任何情景和场合下,一旦发生心理危机事件,都应立即对当事人及相关人群采取保护性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人身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二)性意识发展
随生理发育、社会成长而逐渐形成
的对有关性别、性征、性角色及性 行为等方面的心理认识活动。
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王子与鸟人
9
她也不想说:你是哪个嘛
1、性无知(11岁以前) 知道男女有别,外生殖器不相同,但不理解其内在意义。 在一起玩耍嬉戏,不带有性的色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2、性朦胧(12-16岁) 从12岁到14岁,疏远异性期。一般 (女性比男性早一两年, 以下各阶段亦如此)。接近异性期(从14岁到16岁)。 3、性爱慕(16-18岁) 男女学生表现出对异性的向往和倾慕,互相产生了特殊好感。 开始爱慕异性,但尚未专一化。 (数学老师的例子) 4、恋爱期(18岁以后) 性心理和性意识的发展基本成熟,具有较强烈的性情绪, 加上丰富的社交活动,促使对异性的情思导向恋爱的轨道。
44
高危---社会支持状况
• 无密友 • 无父母、亲友关系疏远 • 无同学或好友
45
第三部分 心理危机干预
46
一、心理危机与发展进程
• 什么是心理危机? 确定心理危机需符合三项标准: • 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 • 引起急性情绪扰乱或认知、躯体和行为
等方面的改变,
• 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暂时不能应对或
案例:强迫的ABCD 案例:崩溃的状元父母
31
• 5.青春期性心理有关问题 如性困惑、性恐慌、性梦幻、性身 份识别障碍。 案例:黄色小子的精神疾病 6、道德及行为问题
打架斗殴、偷窃、吸毒、网络成瘾、 离家出走等
32
根据心理问题的成因
• 分为发展性问题和障碍性问题 • 心理行为障碍:指由不良因素引起的各种心理异 常现象,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及人格障碍、和 各种精神疾病。
50
(三)情绪情感障碍:
悲伤,失望、思念、失落,少数人则表现为否认、麻木、 冷漠、无表情或表情倒错; 内疚自责,愤怒、易激惹 、过分敏感或警觉、害怕、持续 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
• (5)与异性朋友关系的变化
儿童不分性别一起游戏;青春前期对异性产生兴趣,最初表 现对异性同学的轻视和排斥,后期开始融洽。
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街头恶少
20
七、中学生的行为特点
• • • • 求新、求异、偏激 1.冲动,行为易越轨 2.行为坚持性不强 3.承受能力较低 4.易受暗示性(从众)
21
八、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40
高危---严重的心理障碍
• • • • • • 缺乏眼神交流 走神、答非所问、应答延迟 话题与环境不相称 (作业VS火锅) 独自发笑、自言自语、认知中断 多疑、表情紧张、被害妄想 被监视、被评论、思维被洞察 (楼下的都在说)
41
高危---情绪表现
• • • • • • 经常哭泣 兴趣明显减退 近期常悲伤、不愿与人交往 对人对事冷漠、紧张、焦虑 容易动怒、情绪失控、焦虑或创伤激活 表情痛苦、姿势沮丧
• 遗传 • 生理成熟 • 人格及早年经历
• • • •
家庭 学校 同伴 社会
22
九、有关中学生心理的几个讨论
1. 2. 3. 4.
有心理问题是不是就有精神问题? 心理问题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吗? 心理问题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吗? 问题的纠正就是要求学生改正吗?
23
十、中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策略
社会 医学措施
学校教育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自身学习
24
第二部分 异常心理识别
25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 根据对105所中学的9308名学生进行学校的心理危 机现象调查表明:
19%的学生曾感到“非常悲观和无望”, 并持续两周以上; 13.2%的学生有过自杀意念; 5.1%的学生设计过自杀计划; 1.2%的学生实施过自杀。
案例:她的高三很痛苦
28
2.人际关系问题 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友伴关系等, 如社交恐怖、社交过度、人际冲突等。
案例:母亲的钱包
29
3.学校生活适应 包括生活自理困难、对学校集体生活不适 应、对高学段学习生活的不适应等。
案例:焦急的父亲
30
4.自我概念问题 包括缺乏自知、过于自信、自卑、沉 迷自我分析等。缺乏自我认同、要求完美。
高 行 为 效 率
低 弱
难
中等
易
适中 动 机
强
14
四、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 1.情绪体验和情绪表现强度不一致 • 2.两极化明显,摇摆易变 丰富强烈“年轻的人,火热的心” 容易烦恼、压抑孤独等 • 3.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和表演性
父亲眼中的QQ个性签名
15
五、中学生的个性特点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
• 1.自我外在形象关注 • 2.自我体验强烈、自尊心强 • 3.自我评价能力提升,仍有片 面性和不稳定性 • 4.独立意识强烈,易盲目反抗
10
Hale Waihona Puke 小贴士:中学生恋爱心理1、单恋 恋爱错觉
2、早恋
• 自然型 • 逆反型
• 炫耀型
• 精神寄托型 • 浪漫模仿型 • 成熟型
11
三、中学生的认知与学习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
•基本成熟的注意力 •高度概括化的观察力 •最佳发展的记忆力 •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完善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12
(二)学习的特点
否认 愤怒 抑郁 妥协 接受
49
二、危机带来的身心反应
一般维持 6~8周。
(一)生理方面:易疲倦、肌肉紧张或疼痛;手脚发抖、多汗、
感觉呼吸困难;肠胃不适、食欲下降;失眠、做恶梦、容 易从噩梦中惊醒等。
(二)认知障碍:
思维迟钝、强迫性重复性回忆,即一直想着灾难的画 面,常出现错觉和幻觉,无法思考别的事情。有自发性言 语,难与人沟通。
35
• 社交恐怖(social phobia)- 对窘困境遇或被 别人细察的极度害怕。 • 特殊恐怖症(specific phobia)-对物品或处 境的过分害怕,例如狗,高度,声音,飞行, 密闭空间等。 • 分离性焦虑(separation anxiety)-对与家分 离或与最依赖亲近人员分离的一种焦虑。 • 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在一种 特殊社会境遇中持续地不能说话。
中学生心理发展、 异常心理识别及心理危机干预
何江军
•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 •四川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目录
1 2 3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异常心理识别 心理危机干预
2
●家庭治疗师亚历山大· 鲁宏说: “人的成长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地生长出去的, 婴儿的一圈,代表着爱和享受; 孩童的一圈,代表着嬉戏与玩耍; 少年的一圈,代表着创造与幻想; 青年的一圈,代表的是情爱及探索, 成人的一圈,则象征着现实与责任, 一个完整的人(发展健全),具备上述所有特征。
26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灰色区理论
• • • • • • •
智力发育正常 情绪稳定协调 行为符合年龄协调 人际关系良好 适应耐受各种压力 能悦纳自己和认同他人 个性稳定和健全
27
三、中学生心理问题分类
问题所涉领域:
1.学习问题 包括厌学、逃学、学习效率低、阅读障 碍、计算技能障碍、考试焦虑、学校恐惧 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33
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 是以具有下列5个或以上症状为特征的,持续时间2周: • 持续的悲哀或激惹心境, • 对曾经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 食欲或体重的显著改变, • 睡眠困难或睡眠过多, • 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缓,精力丧失, • 无价值感或不适当的罪恶感, • 注意力集中困难, • 反复出现死或自杀的想法。
16
17
逆反
原 因 自我意识-自尊 中枢神经兴奋过强 独立意识
表 现 态度强硬、举止粗 暴、措手不及; 漠不关心、冷淡对 待、置之不理; 具有迁移性,以点 概面;一人对所有 团体。
18
六、中学生的人际特点
• (1)与父母的关系
情感不如以前亲密,更依赖同龄人; 行为反对父母的干涉控制;任何事情上 都强调自己的主张和意见; 父母的榜样 作用削弱,会发现父母身上的若干缺点。
37
四、高危个体筛查
我有心理问题吗?
你有心理疾病吗? 他需看心理医生吗?
38
生活事件 心理障碍 情绪表现 行为表现 生理表现 社会支持
39
高危---生活事件
感情、重要物品丧失,失恋 亲人重病,经济困难 两周内与他人有严重冲突 亲近之人一年内自杀 数件不顺心的事情连续发生
应对无效。出现功能失调及社会的混乱。
47
所有危机的共同特征: 均由负性的生活事件引起
什么制造了危机? 负性事件本身 由人们对事件的认知态度以及人们无法有效处理这 些负性事件所导致的
48
心理危机演化过程:
冲击期:危机不久\当时(四~六周),震惊、恐
慌、无措; 防御期:想恢复心理平衡,想控制焦虑、情绪紊 乱,恢复认知,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妥协、否 认、合理化等; 解决期:接受现实,设法解决。焦虑减轻,自信 增加,社会功能恢复。 成长期:获得应对危机技巧更成熟VS消极应对而 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36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是一种慢性的,严重的并且引起残疾的脑部疾病,终身患病 率约为1%。通常起病于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 至少具备下列症状中的两个(或更多),每个症状必须在一 个月(我国为三个月)中的大部分时间内出现: (1)妄想; (2)幻觉; (3)言语混乱(如频繁的脱离谈话的主 题或思维松散,反复说无意义问题 ); (4)严重的行为混乱或者木僵状态; (5)阴性症状,例如,情感淡漠,不言 不语,或者意志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