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的松肩
太极的技术特点
太极的技术特点技术特点1、虚灵顶劲竖项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有绳索悬着,从而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虚灵顶劲可使头部自然垂直,有利于练拳时的控制平衡和中枢神经对器官机能的调节等。
练习中要保持虚灵顶劲姿势不松和不僵硬,劲项要端正竖起,做到自然放松,保持立身中正,达到头正、顶平。
做到虚灵顶劲,才能精神饱满、意会贯注,保持练习时的动作沉稳和扎实。
技术特点2、沉肩坠肘坐腕肢的三大关节为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练习太极拳时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沉肩坠肘有利于躯干的含胸拔背,同时会有身体重心下沉的内劲感觉。
沉肩坠肘动作要保持腋下的回旋余地,不要把臂紧贴胸部或体侧,还要有微向前合抱的感觉。
坐腕塌腕是腕关节向手背一侧自然屈起,无论在定势动作和运转动作中都须注意坐腕要求。
坐腕对各类手法的劲力都有积极作用,如腕部松懈则前臂无力。
掌握自然伸展的舒指与坐腕相配合,既有动作形象美感,又有臂部的劲力体现。
练习太极拳对现代人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练习太极拳能帮助人们缓解精神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
技术特点3、含胸拔背实腹含胸是胸廓略向内微屈30度左右,使胸部有舒展,背部有充盈饱满的感觉。
太极拳的含胸拔背是一种身体基本姿势要求,不是随动作变化而变动的。
它既能使胸腔上下径拉长,横膈肌有更大向下舒展余地,有利于腹式呼吸的深长,又能有助于身体重心的下沉。
拔背是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下松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后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
太极拳入门须知的要领一、学会入静所谓入静,就是使练拳者从现实生活中过渡到练拳境界中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叫“无极桩功”。
其主要作用是调心、调气、调息。
所谓调心,就是使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调气,则使急促的气息变得顺畅,有节律;调息是使自己身体的姿态达到练拳的要求,即两腿并立,头部百会顶天,两眼平视,下颏回收,颈项竖直,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松胯,两腿似直非直。
太极拳松静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松静的练习方法第一点,心态上要保持轻轻松松别把练功夫当负担,宋世荣老先生说“要玩而求之”,这是太极拳入门的钥匙。
大家要往轻松愉快里练,往神清气爽里练。
站桩的时候可以听轻松的音乐,可以看风景。
刚开始诸事不问,累也不管,错也坚持!先在姿势大概正确的前提下保持时间。
最起码冲到四十分钟,然后再往里面转。
大家放心,这个阶段筋骨疲劳酸痛是很正常的,每天只要不超两个小时的标准训练量,想落下毛病也难!第二点,重心在前脚掌上保持下肢三节胯、膝、踝的弹性,千万不要把腿站死了。
站满脚跟是其他训练体系的要领,后面的训练步骤有其特殊要求。
虽说太极拳各宗各脉殊途同归,但是起始阶段大家不要乱套用。
人家是有传承的,练到一定阶段,老师会告诉他,怎么调整一下,人家功夫就上去了。
那个要领你不知道,还一直站在脚跟上,时间长了,很容易伤后脑。
第三点,颤抖是好事,出汗也是好事,不用担心长辈说“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细汗,出完细汗出香汗”。
到了只细细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进门。
刚开始大汗淋漓之关是一定要过的。
抖是调整内里的上乘法门,妙处说不尽,大家自己在练里体会,金子撒在地上,谁拣到算谁的。
第四点,松肩但“肩”的问题不要多问、也别多想,记着“松”这个大要领,先站去。
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说不明白,越说越糊涂。
其实就是耗的肌肉没劲了,筋就抻开了,筋一开就不用别人给讲了,自己就明白了。
如果能把肩松下来,手就沉了,这是个标准。
利用手的沉劲,进一步松肩,慢慢就把颈、背的筋腱抻开了。
这样劲才能顺着脊椎沉下去,然后才能谈到练腰。
习太极拳的三大注意事项学习太极拳神要凝太极拳是内家拳,以练内功为本。
人身三宝精、气、神是内功的基础,又是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
中医治病是用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诊断病情的,其中望诊首先就是“望神”。
神,指“精神”“神气”,是人体生命活动重要的外在表现,也包含有“神明”、“神志”等思维意识活动。
望神,即通过察神之好坏,了解病人精气的盛衰,分析病情的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太极拳基本要领
太极拳基本要领太极拳基本要领1. 立身中正:练太极拳首先讲究立身中正。
所谓中正,就是要使身躯不可前倾后仰,要保持尾闾和脊椎成一直线,始终处于中正状态。
拳经上所说“尾闾中正”,尾闾中正能稳定下盘重心,重心如不稳,运用中则易被人借力失势。
要做到立身中正,在内则必须精神内固,神不外驰,稳静心性。
在外则必须顶头拔背,松要塌胯,如此则自然能保持立身中正的姿态。
2. 安舒松静:太极拳是练神,练意,练虚灵的拳。
练拳时始终保持精神安然舒适,体态轻松自然。
松要松的彻底,要松透,松的好无拘滞之力,松的百无所有。
从预备时开始到整套拳的终了,在全部演练的过程中,思想上都要摒除杂念,静如止水,精神集中,专心致一,澄心静虑。
所谓“一静无有不静”,静可以保持其大脑神经的清醒灵敏,培养人的智慧聪明。
练太极拳还要求练时全身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并须贯以神气率领。
放松要先松心,后松身,从头颈,脊背,肩,腰,胯,膝,手,肘,腕,脚各部关节都须完全松开,松透,毫无拘滞之力,要大松大软。
拳经所谓“一松百松, 柔若百折若无骨”,百骸舒泰,气血畅通,神清骨爽,久之则内劲增长,最后将能生出极柔软化为极坚刚的松沉柔弹之内力。
3. 虚灵顶劲: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劲,神贯于顶。
所谓虚灵顶劲,即是头容正直,头顶的百会穴要向上轻轻顶起,好像一根绳索将头顶提悬似的,又好像头上顶起一碗水,不使它洒下来。
此全是神意领着,下鄂微收,颈部放松,舌舔上腭,时时保持灵活轻妙的感觉,有头顶青天,足踏黄泉的气概。
但此全是意,不可用力向上顶劲,用力向上顶必定拘滞僵硬,失去灵感。
练拳时,只要时时保持虚灵顶劲的感觉,自然精神能提得起,气血自然流通。
4. 气沉丹田:练太极拳强调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丹田在脐下三寸处。
练拳时,用意识引导呼吸。
练太极拳功夫有素的人,多是采用腹式呼吸。
初学者切不可着意追求气沉丹田的效果,决不能故意去憋气,以鼓荡腹部。
须知气沉丹田是练太极拳全身松开后的自然结果。
太极松身五法
太极松身五法太极松身五法乃是太极拳名家黄性贤素习鹤拳扎下良好基础,后又根据其师五绝老人郑曼青所传授的杨家秘诀拳经、拳理,潜心研究,深得其心法,尤其对松、沉、柔,细心体悟,所编写的太极拳基本功法。
它透过了气沉丹田以及转腰松胯、合气松身、摆臂松肩、弯腰松筋和坐腿松膝之五松,来解决练习太极拳最难解决之“气沉丹田”、“松”与“柔”、“沉”的问题。
而气沉丹田及松、柔、沉正是要练成太极内劲的重要入手功夫与关键所在。
前贤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太极松身五法正是最好最基本的练功法,是进入太极殿堂的“敲门砖”,是学练太极拳的基础,也是易学有效的健身运动和防身自卫术。
太极松身五法的动作要全身松透,丹田吐纳,气沉丹田,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切记全身用意不用力,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尤其注意其根在脚,全身重量除第二及第四式外,只许放在一只脚上,主宰于腰,不独手与脚要随腰而转动,自头顶到踵与眼神都须随腰而动。
要使能气沉丹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身时,能以意送气,达于丹田,不使上浮。
要注意手、脚虚实分清,腰脊敛气,胯须松直,练至相当火候后,因其腰、臂如柳枝摆荡,渐渐能体会到“气宜鼓荡”,即以丹田之气与空气互相摩荡,渐觉往来回旋似有压力,久之愈觉压力甚大,此即所谓虚则实之,但如与有大力之人比手,则反视若与空气相搏,此即所谓的实者虚之。
能达此境界,便觉妙用无穷。
故松身五法乃是内修外练一次完成,乃是道家艺术。
动作熟习功深后对太极拳功夫甚有裨益。
预备式两足立正,身正,两目向前平视,顶头悬,胸微含,两肩微沉,肘微弓,舌卷而轻抵上颚,重心落右腿,左腿跟微起,向左平开宽与肩齐,腰向右转,再向左转,把右脚尖扣回转正。
练习时要注意气沉丹田,背部有如贴墙,腰微堵,两髋骨微抱丹田,收尾闾,收小腹,两膝微屈而不过足尖,足趾似抓非抓,立定时头要正直,凝神定意,,眼向前平视,如默对长空,眼神宜敛,而耳注于息,舌卷上颚,合口并唇,呼吸自然,气如流水般,自胸前整片松落,沉于丹田,而由足内侧达于脚底,两肘同时微弓,两腕背亦向前微弓,掌心向下微展,指尖微起向前,不张不并,自然而沉涨之感,直达指尖,此为混元站功,如练松身五法,或太极拳功架前先练习十五至三十分钟,对养生及增长太极内劲,甚有助益。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11、坚守太极拳入门的要领,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尾闾中正、重心落于涌泉,才有可能达到完全的松沉。
换句话说,要垂脊正身,全身不要有一丝僵硬处,除了两脚必需撑着全身体重之外,全身不要再有一块肌肉呈用力状态。
所以说,在太极拳入门的学习阶段,我们需要去除身上的僵劲。
2、太极拳入门拳架时,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论前进、后退、上升、下沉或左右转动,均要随着腰轴移动,由腰轴来带动。
既然手脚躯干均被腰轴带动,自然不必再用额外丝毫力量移动它。
这样才能达到最起码的松沉。
3、讲究松柔,而不讲究腰轴,举手投足必无法上下相随、一气呵成,而做到拳经拳论上所说的“一动全动”的要求,这种松,就是懈。
在太极拳学习的初级阶段,还需要掌握腰轴的运用,重视腰部训练。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21、太极拳入门需做到主宰于腰,打拳时,要以腰为轴心,用轴心来带动身体。
腰轴先动,手脚才随之而动;腰轴不动,手脚不会自动。
所以,意念时时刻刻留心在腰际。
2.太极传需要一直动才能入门。
拳架可以由腰轴带动后,进一步要注意拳架微妙的转折,哪怕是一只手上微小的弧线都是腰弧的外在表现。
这时,上下内外,牵动往来,动静虚实,随屈就伸,无不相合,表现出完整一致的功夫。
3、如果有骨架不流畅的变化,病一定在腰腿,不在手脚,要由腰腿来变化,不要盲目在手脚上摸索。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1、太极拳入门需严守分寸、力求中定,无论前弓、后坐、左顾、右盼均要保持体态端正,重心不只不要超出两脚构成之底盘内,而且还要紧紧系于腰轴。
此即是古人所说的“守中”。
2、心转换要缓慢渐变,盘架子时,左右脚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都不可骤变、顿变、突变,必须又慢又匀地交替得越清楚、越细致越好。
亦即此虚一分,彼实一分,慢慢地变化。
3、虚实分清,举步分虚实,虚脚应虚得能随意起落,实脚则要自然弯曲保持弹性,重心落在涌泉穴上。
太极拳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41、太极拳入门需动作缓慢式式相连,招式变化之间,缓慢地交替,无停顿之形,无滞留之意,一式导出一式,此式之始,乃上式之终;而此式之终,又是次式之始,滔滔不绝,如长江大河。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的方法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的方法身心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也是人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药学会放松。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一:要松胯松胯则裆圆,下肢运转灵活,进退不僵滞,腰转自如。
松胯不是架势低,架高一样松,一样运转灵活,架低胯不松,则运转不灵。
有些练习者动作来回荡动,就是胯没松好,变化不能直接从转动中形成,只好在往复荡动中移动重心,从而实现招式的变化。
这个毛病很普遍,练习者应注意克服。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二:要松肩肩松则上肢灵活反应快,而且气血易达指尖,从而改善微循环,达到健身之目的。
太极拳名家陈鑫先生云:(肩)此处一开,则全胳膊之往来伸屈,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地毫无滞机,皆系于此。
此肱之枢纽,灵动所关,不可不知。
习练太极拳如何放松三:知道了放松肩胯,在动作运行中,要注意上下肢体的三节变化上肢:应先出手,再出肘,再出肩;回收时,应先收肩,再收肘,最后收手。
下肢:先出脚,再出膝,再出胯;回收时,先松胯,再收起膝,最后收脚。
即口诀中,手肘肩,脚膝胯;肩肘手,胯膝脚。
在练习中,一定按这套程序运行,再快也是这套程序,再慢也是这套程序,当然特殊情况例外。
久而久之,则成自然,太极韵味自出。
外形如行云流水,平沙落雁,动作悠悠哉,心情溶于山光秋色之中,心情焉能不放松,不愉快;内气充盈,手如灌铅,立如中流砥柱,健身防身之功效又焉能达不到。
太极拳的六大放松技巧一、松开练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松,使心松,神意内含以存静养。
大脑松空,灵慧方能生长。
如有一点不松,一节不松,想达到通、灵、空是不可能的。
不但筋、骨、肉松,人的五脏六腑都应该松。
松开指的是身体各大关节松开,如上肢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以及身体背后的脊柱24个大关节,都要拉拔松开。
放松不是虚弱,是骨节拉长,只有骨节拉长,才能节节贯穿,气血才能流畅,经络才能通畅。
杨氏太极十三功法
切记:习练太极拳需循序渐进、由内而外、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杨氏传统十八式太极拳
一、起势 二、揽雀尾 三、单鞭 四、高探马 五、左右蹬
十、金鸡独立 十一、上步七星 十二、退步跨虎
十三、转身摆莲 十四、弯弓射虎 十五、进步搬拦捶
十六、如封似闭 十七、十字手 十八、收势
八、风卷杨柳马步锁胯左右转腰
九、大鹏展翅两臂随身体下蹲上下交叉
十、凤凰左右展翅下蹲转腰两臂向左右展开
十一、倒拉神弓并步下蹲倒拉腿部韧带
十二、仙鹤起舞独立提膝开跨向外、向内摆腿
十三、乌龙盘尾两手托腰向前后左右顺、逆向顶腰
习练太极拳十大要领
一、虚灵顶劲 二、含胸拔背 三、松腰 四、分虚实
五、沉肩坠肘 六、用意不用力 七、上下相随
杨氏太极十三功法
一、寿星松肩以肩关节为轴做顺、逆时针旋转
二、灵龟望月握拳耸肩缩颈抬脚跟吸气、呼气放松
三、翻云覆雨以腕为轴心两掌向内、向外旋转
四、顶天立地两臂反手上移翻掌吸气、压掌呼气
五、鸳鸯戏水两臂蛙泳状向前、向后运动
六、天女散花两掌交叉拔腰提气抬脚跟、呼气向下甩手
七、左右车轮弓步、手臂由前向后划圆
关于太极拳的十大解密
关于太极拳的十大解密太极拳解密之一:太极拳的本质太极拳解密之二: 松肩坠肘及其练法太极拳解密之三:虚领顶劲太极拳解密之四:意念太极拳解密之五:双重太极拳解密之六:劲道太极拳解密之七:松腰松胯太极拳解密之八:太极气功太极拳解密之九:传统杨氏太极拳。
太极拳解密之十:太极内功太极拳解密之一:太极拳的本质太极拳的发源地是咱们中国,练太极拳的人何止千万,可许多人练不出太极功夫,其实就是不知道太极拳的本质。
练太极拳有迷茫区,许多人都知道松,可很少有人知道松的结果或松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有其他一些原因造成太极拳爱好者练不出太极功夫。
一是体操化,如简化太极拳,完全错误。
二是力气化,如有些人在散打中加入太极拳的招式,就认为是太极拳了。
三是书本的误导,一些书中尤其是现代人出的书中,对太极拳的解释极其错误。
四是视频误导,受理解错误的诱导,做出来的动作也是错误的。
那么,什麽才是太极拳的本质呢?沉:就是太极拳的本质。
松:是方法,沉:是目的。
沉:是感觉,如,一抬手臂就要有沉感。
沉:是太极拳的根本,其他的气、腰挡劲、圈、园、球等等,都是在沉的基础上的附加品。
失去了目标,就等于失去了练的方向,再加上太极操和力气化的忽悠,就会与应该走的方向越走越远。
除了脑袋以外,身体其他的肢体和肉体都要练出沉来:简单说就是,手臂沉,并作用到肩,肩放松,手臂的沉重感就会通过肩部作用到脊椎,再加上脊椎的含胸拔背,造成背部的向后撑,从而完成脊椎到手臂的撑劲,也就完成了手臂的力由脊发,没有手臂的沉,就不会有手臂的撑劲。
通过松腰,使得腰以上的身体重量作用到跨上,下沉。
通过松垮,把跨以上的重量作用到腿上,从而完成腰挡劲,下沉。
通过松腿脚,把脚以上的身体重量作用到脚底下,从而能完成力发于跟,下沉。
小沉要服从大沉,小沉要辅助大沉:这一点不太好理解,身体各个部位是有重量的,通过松,要体现出这种重量来,就自身的重量来说,手臂就属于小沉,身体就是大沉。
举例说,比如右转体抱球,右手臂是小沉,当身体右转体下沉时,就会把小沉的右手臂通过跨给翘起来,右手臂属于服从。
太极的三大境界
太极的三大境界学习太极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练习中,不断提升太极境界。
太极拳的境界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的三大境界。
欢迎阅读!太极的三大境界太极拳是从低层向高层的学习方式,静心练习太极拳不仅能提升太极拳境界,也能提高自身思想境界。
境界一、有为境界的太极拳动作姿势标准划一,眼神、手法、步伐、重心、用法等要求得详细认真,一招一式,甚至每一套拳的演练时间都有明确要求,此为有为境界的太极拳。
此类太极拳,被太极拳明家称之为太极操,但普及面最广,社会影响最大,属于体育运动的范畴。
境界二、有无境界的太极拳实际上,进入了有无境界才算是功夫层面的太极拳。
有和无同修方为真正的太极拳。
这里的“无”其实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肉眼看不到。
这看不到的“无”,传统内功太极拳称之为神、意、气,神、意、气构成了太极拳架的阴,动作姿势和皮肉筋脉骨骼构成了太极拳架的阳。
阴阳蕴含其中。
太极拳没有最高境界,只有更高境界,通过学习太极拳能达到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境界三、无为境界的太极拳太极拳架、内功心法、太极道统融而为一,有化归于无,万法归一法,把握动静之机,知至至之,实现无拳架、无内功心法、无意之中有真意。
如何达到这种无为境界呢?必须是修炼具有无为智慧的太极拳,这样的太极拳,体现了用自身本具的重量和地心吸引力,舍己从人的思维和实证,柔软可变之流体、风体,进退往来之点、线、面、体和超立体等八门五步之“软十三不敢粘”的精髄。
这样的太极拳,研修起来,在开始阶段,好像是不可入,无门可进,不可思议,难以理解,但是,一旦进入,则无所不得,无为而无不为。
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也是对自身进修的过程,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可缓解精神压力,修复病灶。
提升太极拳境界的方法第一、练心静打太极拳要心静,不想杂事,只想“无人似有人”。
怎么讲?就是好比有一个人陪你玩太极,当你的配手,进行对练。
要一招一势到位,舒展开;要重心移动有着有落,一步一个脚印;要稳中又稳,脚不实不走,手不到力点不收。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
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很多人疑问,太极拳能打人吗?随着时代的发展,太极拳技击实用性越来越低,但是太极拳的本质不变。
修炼太极拳是从低层向高层的练习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要领,掌握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可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练习。
1、基本姿势:练习太极拳应该先重形后重意,力求姿势正确,并在连贯复杂的动作中处处保持正确的姿势,先求做到“形似”,然后向“神似”方面下功夫。
只有遵循一定的规格要求,使身体各部分的姿势在整体动作中形成动力定型,即所谓“明规矩而守规矩”,才能“脱规矩而合规矩”,达到技术的规范化和自动化。
太极拳对身体姿势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
太极拳练习时很讲究头部的端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合习处向上轻轻顶起,好象有根绳儿将头向上提悬似的。
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在运动时即使头顶上放一碗水也不能使它酒出似的。
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颈项竖直,下颏里收。
过分地向上顶劲,紧收下颏,会导致颈项的僵硬,动作便失去灵活。
所以,顶颈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
(2)含胸拔背:含胸是习略向内含虚,使习有舒宽的感觉。
这样有利于做好腹式呼吸,能在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合和两助微敛的姿势下,通过动作使胸腔上下径放长,横膈活动加强。
拔背与含胸是相互联系的,要含胸就势必拔背,拔背是在胸略向内涵虚时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两肩中间、颈下第三脊骨起上提并略向后上方拉起。
这样,背部肌肉就会有一定的张力和弹力,皮肤有绷紧的感觉。
凡是运用化劲的手法,都离不开含胸的辅助,而拔背则是为了有利于发发劲。
(3)松腰敛臀:太极拳要求含胸,又要求沉气,因此在含胸时就必须松腰,腰部松沉,整个背部向下略呈浅度弧形,这样会使坐身或蹲身的姿势更加稳健。
松腰不仅帮助沉气和下肢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它对动作的进退旋转、用躯干带动四肢的活动及动作的完整性起着主导作用。
傅清泉杨式太极十三功法
傅清泉杨式太极十三功法一、太极十三功法的意义为了使练习者更好地放松全身各个关节,帮助学员练好太极拳而必须要做的准备动作。
二、"太极十三功法名称与动作分解要领1、"寿星松肩以肩关节为轴做顺、逆时针旋转(顺逆各20次)以肩关节为中心往上提,其它地方就是全放松的,力点在肩关节上,向前做二十次,再反过来向后做二十次,包括整条手臂都要放松,全身放松,肩尖向上向后极限的转圈,要大的,但不要弯来弯去,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
2、"灵龟望月握拳耸肩缩颈抬脚跟吸气、呼气放松(3次)手握拳,提脚跟吸气,脖子和肩膀上下对压,缩脖子,缩得不能再缩了再抬头,吸气后停二三秒再瞬间呼气,快速一放,随之落地了,一下子全松开,一动百动,一停全停。
连续三次。
3、"翻云覆雨以腕为轴心两掌向内、向外旋转(内外各30次)两手臂伸直,是手腕在动,周身的棚劲不丢,力点在手腕。
4、"顶天立地两臂反手上移翻掌吸气、压掌呼气(5次)因为是接上一式,两手正好是伸向前的,两手臂伸直,棚劲是周身的,立身中正,棚劲不丢,两手心相对在胸前,然后两手向左右两边打开,象两扇门打开一样,此时吸气,再两手随着周身放松而放松,从肩到肘及全身放松,呼气,此时两手还是在左右两则稍往下松垂,再两手心相对边合边往上拉一直到到头顶,此时吸气,身肢以腰为中心上下对拉拨长象拉皮筋。
再两手指相对手心从头顶朝下往下按,按至腹前,此时呼气,棚劲不丢。
再两手往后往上极限的往后往上此时吸气,象小孩子学飞机走路,再从肩肘腕放松呼气。
回到前面两手相对在胸前全身棚劲不丢向左右两边打开吸气,这样周而复始五次。
一个来回中间共有三呼三吸。
5、"鸳鸯戏水两臂蛙泳状向前、向后邉樱ㄇ昂蟾20次)是两手背向上在胸前,两手向左右两边打开,手脂领劲折向胳脂窝此时手心是朝上的,两手慢慢从胳脂窝里横掌棚向胸前再翻掌成手心向下,再向左右两边打开。
反方向动作,此时手心翻向朝上从胸前由肘领劲向胳脂窝靠近向后抽手的高度尽量与肩同高,然后在身后翻掌是手背朝上由身后向左右两边打合以胸前,再翻掌手心向上由肘领劲靠胳脂窝往后抽。
祝大彤论太极拳的松功
论太极拳的松功——祝大彤什么是太极门松功呢?松功是太极拳练家终生追求,一世修炼最高境界的功法。
简洁的说,松功是内外双修,内求心神意念放松,神经安舒,头脑清静;先求心意松,而后肢体松,从脚到顶,脚、踝、膝、胯、腰、肩、肘、腕、手等九大关节松开,且节节贯串,举动轻柔,顶上虚灵,周身全体不着力,形于手指,肢体肌肤干净。
太极拳的体能要求九大关节放松,还要求溜臀、裹裆、收腹、舒展前胸、圆背,而关键是吸收胸窝,收吸小腹两侧的腹股沟。
拳论明示:“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
”太极拳盘拳练功举动必须轻灵,这是太极拳之特性。
要按照太极拳的拳理拳法、阴阳学说规范动作,循规蹈矩,一丝不苟,否则将一事无成,一生盲练。
笔者有幸见到过京城已故三位太极拳名家:寿星——太极拳大师吴图南;松柔艺术大师杨禹廷;杨式太极拳在京掌门汪永泉大师。
他们的人生道路不同,文化素养各异,但他们的松柔功法艺术相似,令人叹为观止。
素有松柔艺术大师美誉的杨禹廷大师,其松功达到自然空无之境界。
他坐在那里跟别的老人没什么两样,你只要想到他是太极拳大师,精神与老人家结合上,即刻你的精神世界便会起变化,你会发现坐着的不是一位老人,而似衣服架上挂着一件空空的衣服,你想过去摸摸这件“衣服”,突然会脚下出了轴,站立不稳,飘浮起来。
他老人家用老式八仙桌(比当代桌要高一些),将左手放在桌面,手背朝上,让我按。
轻轻摸上手背,感觉胸口一紧,直上直下蹿起一米多高。
当我还没有明白过来时候,老拳师笑笑说:“咱这是玩艺儿。
”在拳场,老拳师作“收势”,左右伸展两臂,一边三四个人拉拽,前边推胸,后边推腰,前后左右有十人之众,都未感觉老拳师有什么动作,顿觉头脑一片空白,脚下飘浮,一一摔跌出去。
早在七十年代,在杨禹廷大师家中,我就急于想求到松柔功夫。
可老拳师明示,要我扎扎实实循规蹈矩练拳。
大师语重心长地说:“咱这太极拳就是两个势子——一阴一阳,一通百通。
”事隔三十年,偶然在一篇文章中见到太极名家杨振基先生说:“推手不能长功夫,功夫是拳上练出来的,不是推手推出来的。
3.4三十七式太极拳的身法
身法,无论打拳和推手以及器械运动,都必须注意身法的运用,也就是说,要学会使用自己的身体的方式方法。把身法的诸要点掌握好了,对于练拳和推手都有很大的帮助。
身法分上、中、下三盘。上盘包括头、颈,中盘是躯干(又肩到胯),下盘是由胯到脚。共有九点要求:
1、松肩:肩为上肢的根节,从肱骨头到肩胛骨。肩胛骨这个部位就像是一个盘子,叫做肩盂(关节盂),肱骨头与肩盂相吻合形成肩关节,来回能转动。周天太极拳要求松肩,松肩的目的与作用,是为了把全身劲力传输到手上去,并达到对方身上。因为手是跟对方接触的,只有放松肩部肌肉,消除对气血的阻力,才能把劲力传输过去。如果不松肩,僵硬的手上再使一点力,比如握紧拳头,那么,你的手臂就会有飘的感觉。你把肩关节一松,那你手上的气血马上就过去了。所以,练拳的时候也要松肩,肩一紧张,手就凉,气血到不了末梢。所以,必须放松肩关节。松肩的方法很简单,即意想肩井穴,肩关节就松开了。在技击中,即便是用肩直接去靠击对方,也必须松煎,那样深沉劲才会释放出来。
以上所讲的九个部位,九点要求,也就是九项规则,这九点互相之间都有连带关系。上述九点都做到了,全身上下也就活了,这样就可以练到摸哪儿哪儿没有东西,叫做"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பைடு நூலகம்
9、顶头悬:上颈是上盘。上盘功夫最重要,常言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形容头是起带头作用的意思。人的中枢神经位于大脑,所谓"以心行气"七是以中枢神经带动的。头部有五官七窍,拳术要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就是观左中右,上中下。用两眼余光向外扫视,可使人的精神振奋,状态反射灵活。我们身体的一切行动都通过大脑来指挥。头顶好像是个定盘星,定盘星一丢,就没有准了。所以要做到顶头悬,不丢顶。怎样做到顶头悬?首先须做到尾闾中正,"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二目向前平远视,使颈椎七节松开,百会穴微微有点感觉就够了,到此就不再注意它了,若用意过大就不稳了。
太极拳的松沉劲怎样才能练出来?
放松是要神松、意松、气松、形松。
松的意思是松展、松柔、松沉、松通、松空、松开。
而不能松懈、松瘪。
一定要在静中松、在松中静,在松中沉、在沉中松,松要松得透,要一松到底。
逐步达到通、空、开。
通就是上下通、内外通,空就是空荡荡,无一丝滞点,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此时也就明白什么叫真正开合了。
1、做动作时不许端肩膀,也就是做动作时最大限度地使肩膀保持自然站立时的高度放松状态。
2、动作慢,运劲如抽丝,虽动尤静。
慢才能随时检查肩膀及手臂的状态(都不准使劲)。
3、除了动作的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肘抬起的高度必须低于手腕(以手腕把手臂领起,如同有一根绳把手腕吊起来,肘和肩即下坠,但又跟着向上走)。
4、腰胯的放松必须建立在中正安舒的基础上。
上身自然直和正。
5、做动作时,慢慢体会出最佳“松舒点”,比如做到动作的“定式”时,上身动作保持不动,腰胯可往左和往右转一下,找找哪一个地方腰跨觉得没使劲,哪个地方腰跨不别扭,哪个地方最自然舒服,找到这个点,以后做动作就直接往这个点上做。
6、膝盖任何情况下不许绷直,也想着放松。
7、手臂长时间不使劲,手臂自然的重量会使得手臂有一种往下掉的重量感,有了这种重量感,就是手臂的松沉感,这种手臂的松沉感就是手臂的松沉劲。
8、松沉劲练出来了,其他劲自然也就出来了。
松沉劲是逐渐练出来的,个人体会是由上往下的练出来,先是练出松肩坠肘,把松肩坠肘保持住,再把腰跨的松沉练出来。
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就是不让使劲还要把手臂抬起来,不使劲能抬起来吗?能。
注意使的不是肌肉力,而是用关节之间的韧带劲。
其实,松肩坠肘,松腰松跨的目的就是要把身体各处的关节练得松开,骨关节韧带拉长,使得气血节节贯通,韧带长了,发出的松沉劲就越长,这一点非常重要,功力全在这里面,身体整体放松的结果就是身体的关节练活练开了,也就练出整体的弹簧劲,这种劲有一种穿透力,这才是太极拳的内力。
还是那句话,简化太极拳是很难练出真功夫的。
太极拳的技法特点
太极拳的技法特点要想练好太极拳,我们必须掌握太极拳的技法特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技法特点。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技法特点太极拳的技法特点1.虚灵顶劲竖项经络学说有以头为百脉之宗的说法。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头顶部百会穴轻轻上提,好似头顶上游绳索悬着,从感觉有虚灵顶劲之意,也称顶头悬。
太极拳的技法特点2.沉肩坠肘坐腕练太极拳时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的坠肘,沉肩坠肘有利于躯干的含胸拔背。
坐腕是腕关节向手背一侧自然竖起,无论在定势动作和运转动作中都须注意坐腕要求。
太极拳的技法特点3.含胸拔背实腹含胸是胸廓略向内微屈,使胸部有舒宽的感觉。
拔背实当胸向内微含时,背部肌肉往下松沉,两肩中间脊背鼓起上提,同时略向上方拉起,使背部肌肉产生一定张力和弹性。
横膈肌运动所产生的腹式呼吸,使腹部肌肉逐步得到锻炼,腹部渐渐充实圆满,尤其是下腹部的充实。
太极拳的技法特点4.松腰敛臀圆裆腰部松沉时要注意腰部能直竖,以有利于尾闾中正神贯顶的要求。
敛臀时在松腰的基础上使得臀部稍微作内收,同时和含胸拔背相互作用。
当两胯撑开,两膝有微向里扣的感觉时,就能起到圆裆的作用。
太极拳的技法特点5.心静体松意注太极拳练习的重要原则是心静意注。
也就说,练拳时思想集中,肢体放松,以意念引导动作的变化和运行。
心静体松注意要求在未练拳之前即肢体放松,端正姿势,思想上摒除其他干扰杂念。
太极拳的技法特点6.呼吸深长自然太极拳练习时的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来加深呼与吸的深长。
“拳式呼吸”一般是指练习时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进退、虚实变化等结合一呼和一吸。
太极拳的技法特点7.势势意连形随太极拳讲究一动无有不动,而且始终以意念引导动作。
每当一个动作完成时,意念中就有下一个动作出现,要有意连形随的感觉。
太极拳的技法特点8.轻沉虚实兼备太极拳是一种轻灵、缓慢、沉稳的拳术。
轻灵和沉稳是相对独立而又统一。
太极拳的基本身体姿势和具有气沉丹田要求的腹式呼吸使身体中心下沉,无论是行步还是定势、步型步法既轻灵又沉稳。
太极十三功
太极养生十三功一、寿星松肩。
两腿与肩宽并立,全身放松。
左右肩前后划圆,20-40圈。
二、灵龟望月。
两腿与肩宽并立,仰头握拳缩脖脚跟离地如望月状并保持姿势至累放松复原。
3-5次。
三、翻云覆雨。
两腿与肩宽并立,全身放松,两手前提至肩高,以腕为轴心,手掌内外翻转划圆,各20-30圈。
四、顶天立地。
双手前提至肩高左右摊开扩胸再向上伸展双掌相对合拢,双掌向下压(此时掌心向下)至腰跨。
5-8次。
五、鸳鸯戏水。
旱泳。
前后划圈各20-30次。
六、天女散花。
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前撑,背撑圆再往上(掌心向上),脚跟离地手掌上撑,至累时放松双膝微曲两手下甩。
七、左右车轮。
左弓步左手撑腰,自前向上向后划圆;右相反。
各10-20次。
八、风卷杨柳。
两脚略宽于肩站放松,微蹲,锁跨,放松并左右转腰甩手。
30-60次。
九、大鹏展翅。
双手开掌交叉,掌心对肩井,下蹲并打开双手;起立并把双手收回至复原(如捞鱼般)。
10-20次。
十、左右凤凰展翅。
双手自两侧提起至肩高并左转腰下蹲同时左手往后往右右手往左往后,起立时原路径复原;右边相反。
20-30次。
十一、倒拉神功。
揉膝盖10圈,双掌按住膝盖下蹲、复原,三次;揉膝盖10圈,双掌按住膝盖下蹲、把手掌放至脚面不动,腿伸直尽量拉伸,恢复直立再做下一个,三次。
十二、仙鹤起舞。
单腿站立,双掌外撑保持平衡,另腿提膝至腰高开跨往外摆往回收划圈,左右各3-6次。
十三、乌龙摆尾。
双手叉腰放松,腰自前、左、后、右顶出,三圈;自前、右、后、左顶出,三圈。
以上各项运动简单易行,随时随地可练,可整套练也可单练,适合长期伏案者、没时间锻炼者、常用电脑者、肩周炎者、腰酸背痛者,有恒者必获益。
武氏太极拳身法概述
武氏太极拳身法概述武氏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有: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护肫,尾闾正中,腾挪,闪战,气沉丹田,虚实分清等十三条。
下面分别述之:1提顶:意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领全身,头不低,身不前俯不后仰,精神集中。
2吊裆:两腿虚实要分清,裆如吊空一样,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势。
3松肩:两肩要自然松开,不可上纵,不可用力,两肩要自然下垂。
4沉肘:两肘尖要自然下沉,使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
5含胸:两臂关节松开,胸不可前挺,两肩微前合,胸有内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6拔背:两肩关节要灵活,脊骨似有上涨、鼓起之意,不可低头。
7裹裆:两膝有内向之意,两腿分清虚实。
8护肫:两手各护半胸,两胁有微微内收之意,使胸中感觉松快。
9尾闾正中:头向上虚领顶劲,脊尾骨向前托起丹田,身不前俯后仰,不左偏右倚,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
10腾挪:虚实变化自如,进退能随机应变,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动之势。
11闪战:动作一气贯通,身体四面旋转灵活,发劲迅猛,所向无敌。
12气沉丹田:能够做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尾闾正中就能以意行气,气能顺通地自然地注人丹田,使底盘稳固。
13虚实分清:两腿虚实必须分清。
虚,不是完全无力。
实,不是完全站煞。
精、气、神要贯注于实腿,有上领之意,身法不可散乱。
此十三条身法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对于习练太极拳至关重要。
做到了尾闾正中,便能够“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全身轻松自如,才能支撑八面;不然则腰不能竖直,轴心不能稳定,不是前俯就是后仰,不是左偏就是右倚,气不能顺畅地向丹田下沉,意不能提领全身,四肢不能运动自如,弊病百出,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
例如:前俯使肺部受到挤压,心脏同时也受到挤压,造成肺呼吸不畅而使人体所需的氧供应不足,人体不能吐故纳新;心脏受到挤压,使血液不能畅顺流通,造成新陈代谢受到影响,久之,必然危害身体。
所以在练太极拳时脊要竖起来,有了稳定的轴心才能坐胯转腰,才能灵活地变化,才能灵活地运用。
太极拳对称协调的五个规律
太极拳对称协调的五个规律太极拳要求连贯圆活,同时必须具有对称协调的内在质量,才不至于空洞无物,徒具形式。
太极拳对称协调的内在规律,可以总结为五个方面。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对称协调的五个规律,欢迎阅读。
01.意欲向上,必先寓下例如,双掌向后收回,重心后移,吸气将尽时,为含、虚、蓄势,转变为向前按出或向前掤出时,两肋骨先弧形松沉,同时呼气(部分气呼出,部分气往下沉入丹田)。
胯骨微内收而松沉,松肩坠肘,两掌随着微微弧形下沉,随着腰腿的前去,随即腹两则内劲弧形向前上折射,与两掌的浅弧形向前上按出或掤出的动向相一致,力点交叉集中于一点。
腿劲下沉,过半路略为升高些,身形仍须保持端正,不凹凸,不断续,不歪斜,动作松静而不僵滞,为开、实、发劲。
这是“意欲身上,必先寓下”的一例。
02.意欲向左,必先右去例如,欲迈左步,右腰隙即下抽落实,右胯根右抽内收落实,同时吸气,反之亦如此。
向左或向右转动时,身形须端正,动作要柔顺圆满,两肩不可有一高一低的现象。
03.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例如,身手腿前去时,裆劲下沉,足底着力,而内劲由裆中上翻经脊背透达掌指而直射,腰脊命门穴须后撑;手掌前按,意远劲长,而手背有内吸后撑之意。
这些都是有前必有后的对称协调的练法,也可说是前后的对拉拔长。
目的是为了求得全身不失中正安舒的基本状态,加强反射力量。
04.上下左右,相吸相系例如,左腿轻灵地向左前斜角迈出,右手臂则轻柔地往右后斜角展开,左手臂了紧随着往右去;两足尖之间、两手尖之间、两足尖与两手尖之间须上下左右互相呼应,有相吸相系之意,使动作舒展而不散漫,精神仍然团聚,开展中不失蓄势,也就是开中有合。
迈出的左虚腿、与右胸侧有相吸相系之势,使虚腿不致偏浮。
这是上下左右的“相吸相系”,来达到“对称协调”的一例。
05.对拉拔长,曲中求直例如,脊柱松沉直竖,骶骨着力,沉气于小腹,裆劲下沉,足底劲似植根地下,而头顶百会穴须始终虚领上顶,这是“虚领顶劲,手沉丹田”、“提顶、吊裆”的练法,有上下对拉拔长的作用。
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
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方法一、肩臂功。
1、耸肩沉肩:①垂手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上耸提;③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复原状。
要求:身体自然直立,肩关节放松,上耸下沉轻松自然,节奏明快、均匀。
2、开肩合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裹合;③恢复原状;④双肩同时向后展开;⑤恢复原状。
以上5个动作连贯反复进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头容正直,双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动,不可上耸。
3、前后转肩:前转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前回环转动。
要求:双肩放松,转动快而均匀。
后转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后回环转动。
要求:同前转肩。
左右交叉前后转肩:①叉腰开立步站立;②双肩一先一后向前转动;③向前转动二个八拍之后,双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转动。
要求:同前、后转肩。
4、掤臂挤圆:①弓步站立,双手在体前相交如右弓步,则右手在外,掌心对里;左腕附于右腕里侧,左手心向外。
如左弓步,则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识引带双手向前作挤势,后腿微用力蹬,腰略发劲,双臂以掤圆之势向前挤迫。
③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为弓步;双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双腕仍相贴近。
如此按②③反复运动。
要求:不要用拙力,双臂前挤与弓步蹬腿、塌腰协调,挤迫与放松收回要柔韧而富有弹性,双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
1、俯腰高血压、眩晕等患者不宜做:前俯:①并步站立,双手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②上身俯腰前屈,双手贴地;③直体挺腰双手上举。
按以上①②③,反复运动;④还原。
要求:双腿挺膝伸直站稳;上体尽量挺胸塌腰;前俯时要抬头,头顶不可下垂。
侧俯:①并步直体站立,双手5指交叉10指交组、直臂上举,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转腰约450,双脚不动;③上身向左右侧俯腰前屈,双手贴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动作①再向另一侧俯腰弯曲。
以上4个动作反复做。
⑤立正还原。
要求:同前俯。
2、转腰:①双脚开立,双手叉腰;②以腰为轴,从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环绕,即做“腰部回旋”式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的松肩
肩是松沉的第一关卡,沉肩墬肘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後面还有一句就是(沉肩,墬肘)提腕,坐腕,跟立掌劲透指,为何呢?因为手掌是上半身劲的出口,如果肩没有松透的话劲就无法贯串出去,如此就会僵硬,一般为了要掩饰此一缺奌变成了慢慢来,比手划脚的太极拳,这是错的,太极拳要能慢能快才对。
沉肩坠肘,是太极拳对上肢运动状态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其本质在于肩胛骨的松沉与外展,也就是说只要肩胛骨沉降外展,自然就一定是“沉肩坠肘”。
肩胛骨的基本运动为上提、下沉、内对缩、外展四种,所谓力走后背,实际就是指腰腿部大肌肉群发力时,力沿脊柱上传,至肩胛骨部,通过肩胛骨的支撑传导作用(肩胛骨处在沉下外展状态),传递给臂、手。
要求在发力之前手臂先到,所谓稍节起,根节催。
“松肩”,但“肩”的问题不要多问、也别多想,记着“松”这个大要领,先站去。
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说不明白,越说越糊涂。
其实就是耗的肌肉没劲了,筋就抻开了,筋一开就不用别人给讲了,自己就明白了。
如果能把肩松下来,手就沉了,这是个标准。
利用手的沉劲,进一步松肩,慢慢就把颈、背的筋腱抻开了。
这样劲才能顺着脊椎沉下去,然后才能谈到练腰。
在盘拳架时,“上盘”(肩)始终要松沉、虚腋,与“肘”相随,与“顶劲”配合,与“开胸开背”协作。
“肩”要松沉,就须“虚腋”,不“虚腋”,双臂就会贴着躯干,僵硬劲去不掉,使得内气受阻。
肩的放松,须与肘相随;肘的曲坠,可以加大肩松的程度,使之达到松沉境地。
尤须注意的是,要与“顶劲”配合,与“顶劲”配合起来,才能体现出轻灵劲势,否则,就会导致“上盘神不顶,一身难轻灵”的毛病。
这里,要特别留神,“顶劲”时,“肩”不能相随俱上(相随俱上是拙力,或叫生活习惯用力);相反,肩要松沉,肘要曲坠,劲向底下,这样,有顶有沉,有上有下,对拔对拉,就出现一种伸展虚灵劲势。
再就是与“开胸开背”协作好,因为,两臂与胸背相连,与“开胸开臂”协作好,可增大两臂的灵活性,增强两臂的气感;在与“开胸开背”协作,并侧重“开背”的同时,结合“顶劲”,“拔”背(一种劲道)的感觉,就明显地出来了。
这些与肩直接相关的部位配合得越充分,肩(上盘)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松肩的意念是:肩部像是一个“铁环”,臂上端像是一个“铁钩”,把臂上端的“铁钩”挂在肩部的“铁环’上,臂一甩动肩就松了。
还可以想,手就像挂钟的“鈡摆”在不停的摆动,这样,就能找到“手如灌铅”的感觉了。
另外,在平常练功时,要多做扩胸、甩臂、压肩等动作,以利于拉长肩部的筋腱、肌肉。
松肩必须空腋,当肩往下松时腋是空的、虚的,不要夹着膈肢窝,肩胛骨往外撇一点,同时略向前移,就是肩膀上的骨尖微微外开并前送,稍微一转。
这时,胸含了,背拔了,肩松了,腋虚了,气通了。
你会感觉到身躯如同“拨浪鼓”,两手如同“鼓坠”,“拨浪鼓”(身躯)一转,“鼓坠”(两手)就“嘣嘣”的打在“鼓皮”上。
这就是松肩的效果。
肩关是最难松。
“松肩”忌压肩,要顺着两侧45度斜下松落,将肩井穴张开,降于涌泉穴中。
如何才能松开关节?首先是松开关节之间的腱,接着骨,要不断的松开关节之间的腱。
关节之间不松,气不能顺畅的流动。
我们习惯于拉紧,应不断的放松。
当我们初学时,动作是紧绷绷的。
我们学习知道那些动作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而后动的动作。
当肩关节能松开时,其它的都容易了,脚三关中踝关最难松。
其中有三种可随时随地单独练:
第一种练法是用意念放松“肩井穴”,忘掉肩关节,想象肩胛骨与锁骨分开而下沉。
第二种练法是用意念去指挥着锁骨,通过锁骨的两边对拉松开肩胛骨,自然的就出现了沉肩的效果。
第三种练法是意念从肩井穴一直放松到肘关节上的麻经穴。
平时骑电动车、坐或者站立的时候,想起,就练一练,通常肩背会酸痛,过后有一种舒适感。
有一回购物回来等电梯的时候,东西太重了,腰酸背痛胸闷的,忽然有了灵感,我把东西分两边手拿,意念松开胸膛、松肩,忘掉两条手臂,任由两边手的东西重量自然往下坠,想象这下坠的重量把手臂拉长拉长,无限拉长到地底深处,腰酸背痛胸闷居然缓解了很多。
这三种方法在练习桩功的时候一起练效果很好。
练弓步桩的时候,觉得身势不够松沉,我特别留意用意念松肩。
起初没有什么感觉,意想一阵后,肩井穴处开始发凉,凉凉的很舒服,这种感觉后来扩展到整个肩部,配合着气沉丹田把身势松沉下去,只觉得肩部好像空掉了;弓步桩也坚持了比较久,并开始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当身势靠脚底的蹬力起来时,容易身上使劲,这时意想肩胛骨和锁骨分开下沉或者用意念去指挥着锁骨向两边对拉松开肩胛骨,或是意念从肩井穴一直放松到肘关节上的麻经穴,都可以帮助丹田气下沉、肩以下保持松沉,而仅依靠脚底的蹬力起来。
此后,只要练桩功的时候松沉不下去,或者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都会意想松肩坠肘,通常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第四种练法是做起势的双臂抬起动作,这时大脑只想着把肩松开抬大臂,手掌、小臂、肘都不用管,不可用力,缓慢的抬起手臂,如动作到位,手臂就会有沉重的感觉;双手下落时,手掌松开劳宫穴,掌心似降落伞兜风一样的缓缓下落,把臂、肘、肩忘掉。
用这种方法练习的时候,一般是像起势那样单独练:
一、立身中正、全身放松,随后在意念的带领下,松开身势下沉,松沉至脚底就身势立稳了,人的重心落在脚底涌泉穴。
做这个预备式的时候,刚开始总是觉得两脚很别扭,有时候还会突然疼一下。
请教了师父,师父说:“凡是膝关节会疼的,都是不会松胯。
”慢慢的控制自己不蹲得太低,膝盖不超过脚尖后,膝关节疼的想象没有了,但因胯没能松下去,身体重心好像是落在脚后跟的,经过反复练习,明白了要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对应成一直线松胯下沉,必须头颈竖直向上升、松开胸膛运用前三种方法松肩坠肘下沉、向上提收会阴的道理。
二、身势缓慢撑起,双手在地面反座力的作用和腰力的带领之下,均匀的向上抬起。
这一部分的要领是:要意念胳膊用劲,把肩关节、手掌、小臂、肘统统忘掉。
把手放在胳膊的前面稍稍给一点力,意念胳膊推开手的压力向前向上举起,有手臂较为沉重的感觉还是比较
容易找到的,身势缓慢撑起与双手均匀的向上抬起的协调需要较多的练习和体悟。
待双臂向前轻轻抬起距略高于肩胛的三分之二行程时,手指朝前伸,中指端意念上领,继续把双臂抬起举至略高于肩。
练习了多次后,我发现:也只有中指端意念上领才能意念手指伸得很远,伸出的同时方可更好的含胸、下沉,并有助于松开脚尖,身体重心转换于脚跟,手的上领与脚的下沉形成对拉。
三、手掌心好象降落伞那样准备落下来,同时膝微曲,身势下沉,手随身势下沉而落。
手随身势下沉而落难在协调与同步,意念在手心时,手不能倾斜,两手劳宫穴稍微内含,想象降落伞降落时,整条手臂才能放松,重量集中在劳宫穴,感觉到两手沉重下坠。
这就是手臂的松沉感,这种手臂的松沉感就是手臂的松沉劲。
松肩的方法——
面对墙体,手臂朝前伸展,指尖朝前两掌心相对,与肩同宽,指尖距离墙体大概一寸远,然后,开始,尽量的让两掌指尖往墙体伸展意念要去触碰墙体,直到感觉到把肩也就是大臂的根部从膀子里面有脱臼感一样的抻拉出来,坚持十几秒,自然呼吸,然后在意念转移,离开指尖,意念感觉到大臂的根部渐渐的松下来回复到帮子里面。
这样反复的做。
后来坚持了三个月,每次打拳之前当作基本功来练习,我自己觉得受益很大。
当手臂拉出去的时候,肩井的窝会往下深陷的更多,这样看窝的深浅就知道自己的肩松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