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5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讲)
步步高浙江专用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内容索引 考点一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考点三 考点四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 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加试)
探高考 练模拟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
知识回扣
1.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和成分 非生物环境 (1)含义:由 生物群落 及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2)类型:分为 自然 生态系统和 人为 生态系统两类。 (3)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物、 气候 、能源)和生 物成分即 生产者 (如植物)、 消费者 (如多数动物)及 分解者 。 (4)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 (5)功能: 能量流动 和 物质循环 。
中②代表细胞呼吸。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 (4)草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能力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 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 “ 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 。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 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 “ 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 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 物链而定: “ 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 。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4: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1.(2017•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2.(2017•江苏卷.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合理。
3.(2017•江苏卷.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D20.(2017•海南卷.28)(8分)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讲学案)2016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原卷版)
【2016考纲解读】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的成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全球性生态问题及生物多样性等知识点上。
2.从考查角度上看,结合食物链、食物网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进行综合命题考查;结合当前全球性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进行命题考查。
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6年高考仍然趋向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农业、全球性环境问题上的应用方面进行命题。
【重点知识梳理】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二、生态工程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1)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2)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
(3)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比较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具体应用1.(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②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
(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醒①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
②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
③分解者除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蟑螂、蚯蚓等。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包括温度,因为温度既非物质又非能量,但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腐殖质属于该成分。
(4)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2.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反馈机制: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者的作用是相反的。
正反馈可使系统更加偏离动态平衡点,因此它不能维持系统的稳态。
生物的生长、种群数量的增加等均属正反馈。
2016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讲练测专题15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讲)
2016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讲案【新课标版生物】专题15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向0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讲高考(1)考纲要求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简述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链与食物网;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信息传递的形式,信息传递的特点,信息传递在生物中的具体作用。
(2)命题规律预计2016年高考命题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的考查侧重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的特点及其关系,生态系统功能主要考查能量流动的内涵、运算方法、以及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常结合食物网和食物链,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考查。
(3)高考试题展示1.【2015海南卷】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 .小鱼吃的小虾B .泥巴中的藻类C .吃小鱼的大鱼D .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B【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
2.【2015福建卷】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 -2.a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能量流动。
2.讲基础1.生态系统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①内容: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②关系:③地位:(各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必需成分。
b、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是沟通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桥梁;是异养型中的腐生类型,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以枯木、粪便等腐败物质为食的甲虫、粪金龟子,蚯蚓、蜣螂及软体动物、秃鹰等。
2019-2017年3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全国123卷专题15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专题15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2019-2017年全国123卷)一、选择题1.(2019•全国2卷.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 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 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2. (2018•全国3卷.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二、非选择题1.(2019•全国1卷.9)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
回答下列问题。
(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
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____________。
(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竟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
(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_。
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 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
导致_________________。
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2.(2018•全国1卷.29)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
创新设计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篇第六单元专题2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课件
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不会很长。
答案 弱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3.(2015· 课标卷 Ⅱ , 31) 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 250 km2,假设该生 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
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专题二
[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1.生态系统的结构 (Ⅰ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Ⅱ ) 。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 Ⅱ ) 。 6. 全 球性的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解析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 由于冻原生态
系统中的温度较低,酶活性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
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所以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 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 (3)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传下的能 量过少时将不足以维系该营养级生命之需,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
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同定的能量之和 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解析
图中所有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
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引入消费者 4后,在短时间内可 能会造成消费者2数量的减少以及生产者2数量的增加;流经该生 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消费者体内 的部分代谢产物(如CO2)可通过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 答案 D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选择题1.(2017辽宁沈阳一模,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2.下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老鼠→猫头鹰”是该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B.图中未体现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C.若老鼠数量突然锐减,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上升D.该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之间只有捕食关系3.某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如下图甲,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种群实际大小。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的食物网中H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第三、四营养级B.从图乙中可知,物种2的种内斗争最剧烈C.若生物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60%,则A增加10 kg,至少需要B 130 kg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甲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4.某环保部门在凌晨2点选择某养猪场附近河流的4个不同地点测量其溶氧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2C.浮萍降低了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小于它的间接价值D.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8.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的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2017河北衡水中学九调,6)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质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doc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B.不同生态系统存在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就高的特点C.向人工池塘生态系统投放饵料能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水稻生长整齐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人类的广泛重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时,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属于化学防治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降低物种多样性D.退耕还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3.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Z121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Z121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进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中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5.“发展经济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要保护生态系统,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此,人们在广大的山区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在许多城市建造了湿地公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片山林地上通过人工管理提高某种速生树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春天湿地公园群落中的青蛙呈“J”型曲线增长C.影响人工林中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为阳光D.湿地公园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生物多样性降低是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C.若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则可推测甲虫属于初级消费者D.若加强管理某块草地以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则该草地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降低7.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
2016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5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测) 含解析
2016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测案【新课标版生物】专题15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总分90分时间40分钟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6×6=36分)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2℃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A【考点定位】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D.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答案】C【解析】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它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生态系统包括群落和无机环境,D正确。
【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B.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C.植物叶、芽及细胞中特殊物质等可感受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只来源于生物D.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B项正确;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C项错误;在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D项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5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学案(无答案)(2021年整理)
江苏省赣榆县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5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学案(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赣榆县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5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学案(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赣榆县2017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15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学案(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专题15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有一个量是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差异只能是由这个单一变量导致的,从而证明实验组变量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首先确定实验变量并正确设置.2.对照原则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一个对照实验中,可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一般是随机决定的。
对照组类型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
3.平行重复原则任何实验都必须能够重复,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应该一致或相近,实验设计时,可以通过在一组实验中同时处理多个材料体现重复性原则。
4。
等量原则是指除单一变量可以变化外,其他的实验条件要是一样的,如所用试剂量要相同、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取长势相同的植物培养等等都是遵循着等量原则二、实验设计时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取材、分组、编号。
在这里实验材料包含实验中用到的各种动植物,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及发育状态相同;用具有烧杯、培养皿、饲养动物的容器等。
这些材料、用具在试题中都会给出,要结合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合理利用.第二步,相同处理和不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5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向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讲高考(1)考纲导读生态系统的概念;简述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链与食物网;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信息传递的形式,信息传递的特点,信息传递在生物中的具体作用。
(2)命题预测预计2017年高考命题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的考查侧重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的特点及其关系,生态系统功能主要考查能量流动的内涵、运算方法、以及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常结合食物网和食物链,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考查。
(3)真题重现1.(2016年海南卷,20)人工繁殖的濒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
如果将人工繁殖的濒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
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答案】C2.(2016年天津卷,3)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
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D2.讲基础1.生态系统的成分(1)成分及作用(2)相互关系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②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③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
④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⑤由图示可知四种成分的关系分别是:①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桥梁:生产者、分解者;③主导(基石):生产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后面的营养级是消费者。
(2)次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
(3)食物链中体现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3.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量散失的途径是呼吸作用(代谢过程)。
(3)流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4.能量流动的特点(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可绘成能量金字塔。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6.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7.碳循环(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
8.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9.信息的种类、特点、来源及实例10.信息传递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讲典例【例1】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种动物只占据某一特定的营养级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C.沿着食物链的方向,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D.在一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大于初级消费者【答案】B【解析】一种动物由于食性不同,可以捕食不同的生物,因此不一定属于某个特定营养级,A错误;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B错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如高营养级的狼与低营养级的水牛,C错误;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故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小于初级消费者,D错误。
【趁热打铁】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无机环境B.物质循环是指碳、氢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内循环往复,反复利用C.生态系统都必须有能量输入,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答案】C【例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部分)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向情况(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A.M代表光能,N代表热能,P代表无机盐、CO2B.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C.图中狼与秃鹫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该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物质和能量的流向情况,所以M应表示光能和CO2等无机物,N表示生产者、消费者通过呼吸散失的热能和CO2,P表示由分解者分解释放的热能和CO2等,A错误;秃鹫以动物尸体为食,说明秃鹫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构成,因此图中只有1条捕食食物链,B错误;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秃鹫属于分解者,因此狼与秃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不会是10%~20%,C错误;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趁热打铁】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摄入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答案】C4.讲方法1.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三个易混点(1)绿色植物≠生产者:蓝藻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而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2)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2.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1)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则A、B 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C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2)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①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②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③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大体遵循如下思路: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4.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消费者摄入能量(a)=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
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e)。
生长、发育和繁殖(e)=分解者利用(f)+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利用(j)。
所以有:①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②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③动物同化的能量与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一部分被同化。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的几点误区(1)误区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能是光能。
由于生产者固定能量的方式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利用的能量是光能,但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是化学能,所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
(2)误区二:生物数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完全一致。
能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所含总能量的关系,而生物数量金字塔体现的是营养级与个体数量的关系,所以生物数量金字塔有时会出现倒置的现象。
(3)误区三: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能量传递效率体现的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为改变,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6.能量流动的最值计算规律(1)在食物链中: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则:(2)在食物网中①在能量分配比例未知时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计算已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获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获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
已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