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及自我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

小学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
小学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本章节内容源自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活中的艺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发现它们的美;
2.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了解一些简单的艺术创作方法,如拼贴、组合、涂抹等;
4.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举例:在小组创作过程中,教师可设置明确的分工和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协调、合作,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紧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观察生活、发现美和运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生活中艺术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如何运用废旧物品进行艺术创作等。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发现与创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物品的美?”比如,教室里的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窗外的树叶形状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生活中的艺术奥秘。
举例: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形状、颜色、纹理等,让学生理解美的多样性。
(2)艺术创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创作主题和材料特点,灵活运用所学创作方法,表现出自己的创意。

《5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5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上册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发现与创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1. 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艺术创作的初步技巧;2. 培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3.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将自身感受以美术形式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1. 学会运用不同视角和观察方法去“发现”;2. 理解创意在美术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并实践“创造”。

难点在于:1. 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灵感;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准备:1. 教学材料准备:画纸、彩笔、水彩等绘画工具;相关艺术作品展示资料;2. 教学环境准备:布置美术教室,营造轻松、开放的创作氛围;3.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准备个人观察和创意的初步想法。

通过在这样一个松、开放的创作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能够在交流和碰撞中激发出更多的灵感。

这样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尝试和成长。

提前预习课程内容的习惯,使学生对即将到来的课堂学习有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带着个人的观察和创意的初步想法走进课堂,这种准备不仅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度,也使得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他们可以基于自己的观察和想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从而让他们的创意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被尊重和接纳。

这样的氛围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更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了成长,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阶段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创意和美感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明确主题: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发现与创造”,并解释在美术学习中“发现”指的是发现美、发现创意,“创造”则是通过艺术手段表达个人想法和情感。

发现与创造 教案

发现与创造  教案

发现与创造教案教案标题:发现与创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定义“发现”和“创造”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发现和创造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创造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1. 发现和创造的定义和区别。

2. 发现和创造的思维方式。

3. 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发现和创造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展示一些实际例子,如发明家发明的东西、科学家的发现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1. 通过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发现和创造的定义和区别。

2. 解释发现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或研究等方式获得新的信息或知识,而创造是指产生新的想法、概念、产品或解决方案。

3. 强调发现和创造是相互关联的,创造往往基于发现。

实践: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进行一些发现性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花朵的生长过程、实验探究物体的浮力等。

2. 引导学生记录他们的发现,并与同学分享。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2. 提供一些问题或场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创造性思维,如在家庭、学习或社交方面。

总结:1. 复习发现和创造的定义和区别。

2. 强调发现和创造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

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现和创造的小作文。

2. 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准备一个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展示。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记录的发现。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3. 评估学生的小作文和展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科技或艺术活动,如参加科学展览或艺术比赛。

2. 提供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活动,如谜题、游戏或设计任务。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互动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5. 发现与创造-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5. 发现与创造-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5. 发现与创造-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发现与创造》,属于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内容。

本课主要探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和创造来表达情感和体验世界的方式。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会理解自身在生活中如何发现美与表达美,同时体验“用艺术表达”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美术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2.掌握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基本元素的基础知识;3.培养艺术鉴赏和表达的能力;4.感受到美术创作中自由和快乐的本质。

三、教学重点1.理解美术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2.掌握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基本元素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难点1.培养艺术鉴赏和表达的能力;2.感受到美术创作中自由和快乐的本质。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述、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讲授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个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为核心。

六、教学步骤1. 导入:讲故事通过讲述一些关于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发现与创造”。

2. 讲解: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基本知识通过讲解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元素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3. 实践:认识并运用基本元素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线条、色彩和形状的基本应用方法。

可以通过画素描、临摹作品或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等方式进行实践。

4. 分享和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并进行互动和评价。

此处,教师应给予鼓励,并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得以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了艺术鉴赏和表达的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应能够把这些基础知识和能力应用到更加复杂和创新性的艺术创作中。

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美。

《发现与创造》说课稿

《发现与创造》说课稿

《发现与创造》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关于《发现与创造》一课的情况和课后感悟与反思。

我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一、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版教育部审定2012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按照新课标原则,设计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材料,巧用这些材料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术作品,变废为宝,或应用于生活,或美化环境,体验其中的新奇,享受其中的乐趣。

本课原是九年级第17册的课程内容,现今放在七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不宜设置得太多理论知识或专业术语,我认为应以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基础制作技能作为出发点。

(所以我是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培养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作生活用品的能力;2、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作生活用品。

3、使学生养成认真、热情、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美,创作一件生活用品。

2、教学难点:使作品体现“使用、美观、环保”的现代设计概念三、说教学程序(一)课前我花较多的时间准备本课所需材料,其中包括了多媒体所需课件,和一些材质材料(布、毛线、石头、金属易拉罐、木片),以及教具——用一次性筷子做的桌垫、雪糕棒制作的笔筒、挂历折制的包装纸袋、废旧合拼制的纳物盒。

另外也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废旧材料。

(二)导入我采用了激趣导入,找来了学生曾亲身参与过的环保时装表演时拍下的照片,引出环保创意范作展示,进而导出本科课题,这样,也就引起学生对废旧材料的注意及创作的欲望。

(三)新授本课的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发现,也就是发现材质美感,二是利用与创造,也就是利用美术语言,创造崭新形象。

我先是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生活废旧材料的造型、质感、色彩等特点,这里我设置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对学生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这些材料给你什么特别的美感?活动二:摸物游戏——观察不同材质的不同肌理活动三:赏析作品——分析作品用什么材质制成的在每一个活动中或活动后,我都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或展示作品范例,以便充分利用多媒体,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小学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

小学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
其次,关于创意制作技巧的教授。在本次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于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和创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模仿和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技巧。
此外,关于小组讨论的引导。在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讨论氛围并不热烈,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讨论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小组合作的效果。
举例:在创意制作环节,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废旧物品转化为有创意的作品,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例子,如将旧报纸折成小船、用瓶盖制作壁画等,帮助学生突破想象力的局限。在技巧掌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分步骤演示和小组互助学习,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至于环保意识的内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清洁活动,或将作品与环保主题相结合,如制作环保宣传海报,使学生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废品利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发现与创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学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发现与创造》教案,本章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生活中的美术》。课程内容包括: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如建筑、家具、生活用品等,培养学生的审意识。
2.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了解并实践基本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拼贴、组合、绘制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发现与创造教案

发现与创造教案

发现与创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发现与创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与创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与创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如何将发现与创造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发现与创造。

2.讲授新课:讲解发现与创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创新的定义、创新思维的方法、创新实践的途径等。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和方法。

3.巩固练习: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与创造。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发现与创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发现与创造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通过互动式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与创造。

同时,进行随堂测试和提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指导。

2.作业布置:安排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与创造,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创新性的问题或解决方案,并进行汇报展示。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初XX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XX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涵盖发现与创造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发现潜在的创意点,并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二章:发现生活中的美好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建筑风格等,发现生活中的美。

2.3 教学活动第三章:激发创造力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教学内容介绍创造力的基本概念,探讨如何激发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方案。

第四章:表达与沟通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4.2 教学内容介绍表达与沟通的基本技巧,引导学生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第五章:创意实践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将创意付诸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创意实践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将想法转化为实际作品。

5.3 教学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意实践,完成一个小型创作项目。

第六章:欣赏与评价6.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欣赏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2 教学内容学习如何评价和欣赏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等,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

分析经典艺术作品,讨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现手法,学生进行模拟批评家的角色扮演。

第七章:创新思维训练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2 教学内容探讨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其应用。

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教案

七年级美术上册《发现与创造》教案一、教学目标.发现生活物品的材质特点,利用因形选材或因材造型这两种方法设计制作一件日用品。

2.通过创意公司这种开放的活动形式,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美术工艺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3.感受美术课堂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艺术设计美观与实用的和谐统一,培养新颖多样的艺术创想和美术灵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从材料的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等材质特点发现生活物品的美,掌握因形选材和因材造型这两种设计方法。

【难点】团队合作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件融美观和实用于一体的日用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启发法、示范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废旧材料、美术卡纸、画笔和颜料、胶水、剪刀等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废旧的软盘盒,指出软盘已经被最新的科技淘汰,但是这个塑料盒子还是九成新的,寻求学生的帮助,该怎么处理这个盒子,请学生大胆发表想法。

部分学生回答出废物再利用的时候,教师引导发问:如何具体改造这个软盘盒?学生分享看法,教师揭示课题:软盘盒再利用的过程,就是美术中的“发现与创造”。

活动二:新课讲授观察材质,发现美感.大屏幕展示塑料软盘盒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它在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塑料软盘盒无色透明,光洁无纹理,中空长方体容器,质地坚硬。

2.引导学生思考:软盘盒的材质特点有什么美感?这样的材质和美感能给你怎样的创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软盘盒的材质空灵透明,带有自然的纯净美,配合中空的容器本质,可以改造成一个小的收纳盒。

3.教师揭示:废旧物品设计中的“发现”就是通过观察材料的材质特点,感受它的美,并激发自己的灵感,找出它最适合的用途。

因材造型与因形选材.教师总结之前的课堂过程:我们先观察材料,再利用它的材质特点激发灵感,这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材造型。

2.教师引导发问:那么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材料,是不是我们就不能设计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先在心中构思想要设计的内容,再按照设计思路,寻找相应的材料,寻找的时候同样要观察和发现材料的材质特点,感受材料的美,并根据材料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构思,这就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因形选材。

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

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

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1课型:设计,应用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目标:(1)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培养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生活用品的能力。

(2)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生活用品。

(3)使学生养成认真、热情、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美创作一件生活用品。

教学难点:使作品体现”使用、美观、环保的现代设计概念。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学法:观察、探究、合作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各种材料,如:各种纸材、饮料瓶、包装袋等。

所需相应的工具,如:剪刀、小刀、胶水、双面胶等与材料相应的工具。

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猜谜游戏引出小制作—–钟表1、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纽扣、纸片、布……)2、想一想,这些材料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用废旧材料做的)小结:同学们答对了,是的,这个作品是经过发现并用手创造出来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下第五课(板书课题――发现与创造)二、讲授新课1、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分析书中作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石头,铅笔,雪糕棍,饮料瓶盖,光盘盒……)2、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有什么意义呢?(环保,好看……)小结:美观,有趣,环保,这些美丽的作品是怎样制作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制作的方法。

3、主要方法有:(1)因形选材:先有想法,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教师演示笔筒的`制作方法及步骤(2)因材造型:先有材料,然后看看它像什么?可以做什么?教师演示收纳箱的制作方法及步骤三.欣赏学生作品请同学们欣赏一下利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作品。

四.动一动手,用一用脑利用我们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创造生活用品。

教师巡视辅导五.一起分享我们的收获吧!1.作品是否用到废旧物品2.作品设计是否有新意3.作品是否实用六.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作品,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能够养成环保和节约的良好习惯。

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

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

发现与创造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发现和创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2.掌握发现和创造的基本方法;3.通过实践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发现和创造在美术创作中的关系;2.掌握发现和创造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发现与创造结合起来,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优秀的艺术品,让学生欣赏并谈论它们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艺术品是如何产生的,是否只是靠天赋或灵感?是否有其它因素?第二步:讲解(10分钟)1.介绍“发现”和“创造”的概念及其在美术中的重要性。

2.分别讲解“发现”和“创造”的基本方法,并举例说明。

3.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即通过不断地发现,才能不断地进行创造。

第三步:实践(30分钟)1.请学生在校园内或周围环境中寻找有趣的景物或事物,并记录下来,可以是照片、素描、文字等形式。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手法。

第四步:分享(10分钟)1.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创造经历。

2.让全班同学对每个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互相借鉴和提出建议。

第五步: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思考如何将发现与创造应用到以后的美术创作中。

2.鼓励学生不断地寻找新的灵感和素材,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创造。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并给予适当指导;2.听取全班同学对每个作品的评价和反馈;3.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来检测学生对于发现与创造在美术中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1.请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发现和创造的实践,并将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2.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活动,提高美术创作能力;3.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经历,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初XX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XX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

初术课程《发现与创造》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项目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课程将围绕艺术领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2.1 活动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学习如何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2.2 教学内容兴趣和潜能的定义;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兴趣和潜能的重要性。

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分享彼此的发现;个人反思: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写一篇关于自己兴趣和潜能的短文;展示和分享: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进行展示,与其他同学分享。

第三章:创新思维的培养3.1 活动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学习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3.2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的定义;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创新思维的含义和重要性,分享彼此的看法;个人反思: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写一篇关于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短文;创意实践:学生进行一项创意实践项目,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

第四章: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4.1 活动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4.2 教学内容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要点。

4.3 教学活动理论讲解:教师讲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生进行笔记;实践操作:学生进行一项艺术创作项目,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评价和反馈: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教师进行反馈。

第五章:提高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5.1 活动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发现与创造教案

发现与创造教案

《发现与创造》教案合肥实验学校滨湖校区何静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各种材料的美感与特质的感受力,培养学生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造生活用品的能力;2.通过对环保创意作品的欣赏,发现并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创作一件既能体现材质美,又实用、美观、环保的生活用品;3.通过对生活中废旧材料的发现与创造,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环境、热爱艺术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的材质美,创作一件具有创意的实用作品。

三、教学难点学生创作的作品中体现出“实用、美观、环保”的设计理念。

四、教学准备1.教师:课件、作品实物(体现废旧材料的再创造)、制作材料及辅助工具。

2.学生:提前预习并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废旧材料(一到两样)、辅助工具(胶条、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3分钟)教师双手握住装满开水的杯子进入课堂,与学生互动如何动手实现手中的杯子既能取暖又不至于烫伤手,引出旧物利用,并由问题的答案再引出如何赋予这些废旧材料以美感让它们更加美丽动人,进而引出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10分钟)1.提出问题: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有哪些?→由学生回答。

2.带领学生感受废旧物品材料的材质美。

→结合本组带来的部分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简单叙述(如肌理、形状、色彩等材质美),引导并板书。

3.想一想这些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日用品来美化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结合ppt课件中的图片与实物讲解对比与和谐、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的运用。

4.如何充分利用与创造各种材料,变废为美?→因形选材(先有想法,然后选择合适可行的材料来制作);→因材造型(先有材料,然后根据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去构思,制作合适的物体或形象);→结合教材案例,体会对材料的巧妙使用。

小结本课主要知识并引导学生选用最简便的加工工艺进行创作,主要是构思需巧妙,注意美观。

(三)、学生创作(旧物换新颜)(15分钟)小组合作利用手中废旧物品构思、创作一件作品,选择喜欢的制作方法,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情趣,做一名环保达人。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发现与创造》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发现与创造》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热爱艺术的健康生
活态度。
学生通过和老师一起观察分析不同材质的特点,感
学生学习能 受创意给废旧物品带来的新生命,再次把这些闲置、废
力分析 旧物品利用起来。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
中。
让学生和老师一起通过举例,欣赏从而一起分析材 教学策略选
料特性、美感,从而了解创意过程,在把创意发式活用 择与设计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美术
教学课例名
《发现与创造》

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闲置或废旧物品,从材 教材分析
质、形状、色彩上的美感,进行有意思的创造。
提高学生对材料的美感和特质的感受力。
通过欣赏发现并利用废旧材料创作一件体现材质
教学目标 美又实用美观、环保的生活用品。
到作品中
导入:(图片)废旧物品在创意的作品图片,代入
本科内容,发现与创造。 教学过程
欣赏分析:
发现身边闲置,废旧物品的可用之处
1.因形选材(图片举例,展示图片,问生:做这样
的一个物体我们要选用什么材料才合适?)
2.因材造型(举例分析,图片展示,问生:我有这
样的一个闲置物品,可以把它做成什么?再利用起来。)
学生动手制作:
利用废旧报纸,书本,纸张受伤(教师巡
视辅助同学)
小结:作品展示,评价。课后拓展
课例研究综
讲解简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融入环保,节约

能源的意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作品。

发现与创造教案初中

发现与创造教案初中

发现与创造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2. 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3. 创新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创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板书: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二、讲解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关键。

2. 学生听讲并做笔记,理解创新的重要性。

三、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观察、思考、实践、反思。

2. 学生认真听讲,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四、创新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2. 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创新经历。

3. 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创新潜能。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创新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培养方法。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运用创新思维解决一个问题,并撰写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及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
《发现与创造》是用一些闲置或废旧的物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来观察,就会看到它们的材质、形状、色彩上各具美感,可以用来进行很有意思的创造。

这样既有利于美化我们的环境,也有利于环保。

使作品达到既实用又美观的效果,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本课设计·制作课,学生都很喜欢。

就算有同学不会画画,但对于废物改造大家都可以有所建树的,也乐于去做的。

我就用上节课学生用矿泉水盖制作的一条龙,导入本节课,然后用毕加索的《公牛头》展示神奇的创造力以及他对物体的敏感,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了生命。

这就提示同学们就要倾注自己的情感,热情去改造,把这样的东西才具有生命力。

对创造才会越来越有兴趣。

这节课是实用和美观兼得的课程,我在本课不仅要同学们作品达到美观,还要有实用性。

我主张学生把制作的东西应用于生活,用于美化和方便我们的生活。

用于对生活的改造,这锻炼了同学们的生活能力。

当然本节课能成功,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还要和同学们一起制作。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改造我们的生活,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的更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