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报纸政治新闻语篇中情态隐喻使用的对比研 究

合集下载

中美政治新闻语篇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对比研究

中美政治新闻语篇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对比研究

认为语言具备概念 、 人际和语篇三大纯理论功能。 他在把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和人际语法隐喻的
基 础上 , 认为 隐喻更 多时候是 给语义 组合增加 语义 特征 ,隐喻很 可能 从初始就 是语 言的 内在性 质p 。 这一 观 点不 仅体 现 隐喻 介 于现 实 与思维 之 间 ,也
反 映 了人类 语 言工 作机 制 的智 能 动态 过程 。受 西
去 绝 大部 分威 力 。 隐喻 的语 义和 语用 功 能研 究应 并 驾 齐驱 ,缺一 不可 。颜 小娜 在 对 国 内隐 喻 的研 究 方 法综 述 中发 现 ,过往 国 内隐喻研 究 的 主要 方
法 以非 实证 为 主 ,实证 研究不 足 总数 的 6 %棒 。尤
学。2 1 世纪初期至今 ,隐喻的研究在 国内如火如 荼 ,大部分研究是基于四个方面。第一是对隐喻 本身的加深研究 ,此类研究最多 ,如岳好平以图 像表征为基础 ,对英汉 的时空隐喻进行了阐释H ;
第 二 是分 析 隐喻在 外语 教学 中的作用 , 如 赵 秀凤 、
究 ,以期加深对 隐喻语用功能的认识。


隐喻 的语 用功 能
国 内外学 者 对 隐喻 的语 用功 能研 究 不 少 ,较 为 突 出是 G o a t l y 、束 定 芳 、 田学 军 等人 。 G o a t l y 认 为 隐 喻 的语 用 功 能有 表达 情感 、虚拟 、 申论 和
张卉对如何开展批评隐喻教学模式进行 了实证研
宿 州 学 院教 研 项 目 ( s z x y j y x m2 0 1 2 5 2)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0 5 — 1 2
2 0世 纪 6 0年代 起 ,隐喻 的研究 在西 方学 术 界 掀 起 了一 股热 潮 。亚 里 士多德 是最 早 对 隐喻 的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委婉语是一种在交流中使用的语言策略,用于委婉地表达或暗示一些敏感或不愉快的事情。

在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经常被使用来缓解紧张局势、化解冲突或掩饰真实意图。

本文将对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进行研究,探讨其使用方式和效果。

首先,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的使用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委婉和间接委婉两种。

直接委婉是指明确使用含糊词语或模糊表达来替代直接表达其中一观点或意图,使得话语更加温和。

例如,在叙述两国领导人会晤时,新闻报道可能会使用诸如“双方就其中一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等形容词词语来代替直接提及双方的争议或分歧。

间接委婉则是通过修辞手法或比喻等方式,将敏感或不愉快的事情委婉地表达出来。

例如,在报道经济摩擦时,可能会使用诸如“两国在贸易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或者借用比喻说“两国之间的关系面临着一些起伏”。

其次,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的使用效果可以得到一定保留性和调和性方面的展现。

作为两个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分歧是难以回避的。

因此,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双方的面子,减少争端的升级。

委婉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和敏感话题,化解紧张局势。

通过使用委婉语,新闻媒体可以传达出一种谦逊、友好和合作的形象,增加对话的可能性。

然而,委婉语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委婉语可能会导致信息的模糊性和歧义性增加。

由于委婉语具有含糊性和模棱两可的特点,使得读者在理解时可能需要根据语境进行推断,从而产生不同的解读。

这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不准确性和误解的产生。

其次,委婉语的使用可能会掩盖真实的意图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使用委婉语,政府和新闻媒体可以将争议和分歧混淆在表面的友好和合作氛围中,从而降低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和意识。

综上所述,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是一种常用的语言策略。

它通过修辞手法和直接/间接委婉的方式,对敏感或不愉快的事情进行表达,以缓解紧张局势和化解冲突。

中西方新闻语篇中隐喻的对比

中西方新闻语篇中隐喻的对比

中西方新闻语篇中隐喻的对比作者:连晓慧来源:《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5期摘要:隐喻研究已经从语言学转向了思维和认知领域。

新闻语篇中充满了大量的隐喻表达,对新闻语篇中的隐喻进行解读能够深入理解新闻语篇背后的文化。

本文以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为主题,选取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通过构建语料库和采用批评性隐喻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中西方新闻语篇中隐喻的共通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隐喻新闻语篇中西方对比批评性隐喻分析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

为了应对这种挑战,2009年12月7日至19日,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汇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了“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一时间,哥本哈根成了全球新闻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中国和西方主流媒体对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新闻报道,为充分理解中西方关于此次大会的认知方式、思维特点、行为特征乃至文化差异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新闻与隐喻西方关于“隐喻”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

传统上,隐喻被看做是一种修辞手段,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进入20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开始将隐喻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方式联系起来,认为隐喻是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对隐喻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隐喻具有浓厚的文化属性。

在此基础上,先后出现了隐喻的“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映射论”和“概念合成论”等观点和理论。

①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Lakeoff和Johnson(1980)等提出的概念隐喻“映射论”。

正如Lakeoff和Johnson所说,“隐喻是无所不在的”,新闻语篇中大量存在着隐喻。

同时,新闻是一种文化产品,有其文化责任。

②新闻通过报道手段来重构、传播事实和信息,进而理解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本身反映了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认知方式。

隐含在新闻话语中的隐喻必然反映了一定文化背景中社会、政治和经济现象,以及该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这些问题的主导性认知。

中美新闻报道中的政治隐喻差异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

中美新闻报道中的政治隐喻差异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中美新闻报道中的政治隐喻差异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江苏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 李 娜摘 要: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表现着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一些语言之外的因素。

政治报道中,隐喻体现出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社会现状。

本文以2014年度《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的40篇政治报道为分析依据,从中找出两种社会和两种语言中隐喻使用的不同点进而找出导致这些异同的深层次的原因。

关键词:隐喻 政治报道 语言外因素 意识形态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10-0234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他们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语言能反映人们的概念体系。

Lakoff把隐喻引入到政治语篇中来,把隐喻作为一个分析性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本文所涉及到的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

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

一、语料库的选取本研究以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人民日报》以及美国政治报道权威报纸《华盛顿邮报》为语料来源。

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信息,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是美国华盛顿最大、最老的报纸,它尤其擅长于报道美国国内政治动态。

从语料来源中各选取20篇2014年政治新闻报道,构建语料库,以Lacoff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找出中美新闻报道中的概念隐喻,对其进行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概念隐喻在中美新闻报道中政治语篇中的作用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差异。

二、语料分析政治新闻是一种常见而又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文体。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中美之间的政治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其时政新闻报道中使用的委婉语更是一个引人研究的课题。

委婉语是通过使用含蓄、婉转的措辞来表达信息的一种方式,多用于处理敏感、争议性的话题,以避免直接冲突并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

本文将分析中美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的使用情况,并探讨其背后的策略和意义。

委婉语在中美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使用广泛且多样化。

其中一种常见的委婉语是使用比喻和隐喻来替代直接表达。

在中美贸易战报道中,中方可能会使用“扣帽子”来指代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而不直接称之为贸易壁垒。

这种替代的表达方式能够避免直接指责对方,减少言语上的冲突。

另一种常见的委婉语是使用客观、中立的措辞来描述争议性的问题。

在涉及台湾问题的报道中,中方会使用“海峡对岸”来代指指称台湾地区,而不是使用“独立国家”这样的词汇。

这样的表述既能避免对台湾地区的认同,又不至于引起过多的争议和摩擦。

中美时政新闻中也常使用各种措辞来渲染和修饰事件的语气和态度。

在涉及争议性问题时,中美双方可能会使用“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等词汇来暗示双方合作的意愿,以维持友好的外交关系。

对于博弈或争议性话题,双方也会使用“争端”、“矛盾”等词汇来描述不同立场之间的差异,避免过于冲突的表达。

委婉语在中美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使用背后是一种政治和外交的策略。

双方都希望通过使用委婉语来避免直接冲突,同时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

这种策略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降低对方对话的敏感性。

委婉语的使用还可以为双方留下一定的余地和隐私,以便更好地协商和解决问题。

委婉语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委婉语可能导致信息的模糊性和歧义性。

由于使用了含蓄、婉转的措辞,报道中的信息可能不够清晰和准确,读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背景来进行推测和理解。

委婉语有可能使报道的内容过于笼统和庞大,使读者难以抓住要点。

委婉语的使用有可能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通过掌控信息和语言来操纵公众的看法和态度。

中美时政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使用广泛且多样化,它既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政治和外交策略。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中美政治文本中旅途隐喻的对比研究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中美政治文本中旅途隐喻的对比研究

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中美政治文本中旅途隐喻的对比研究作者:黄婷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9期摘要:文本以批评隐喻分析为指导,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与美国《国情咨文》中旅途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美政治文本中旅途隐喻的实现方式。

归纳总结中美政治文本中旅途隐喻的异同点,并试图揭示导致差异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隐喻;政治文本;旅途隐喻;差异一、批评隐喻分析理论隐喻,作为一种人类认知,了解世界的方式,长久以来为语言学研究的焦点。

Lakoff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指出隐喻广泛的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话语中。

批评隐喻分析是Charteris-Black在2004年提出的一种隐喻分析方法。

它结合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隐喻的语言,语用和认知特征,并深入探索话语群体的意识形态特征。

二、语料及研究方法该研究选取201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与《国情咨文》为语料。

该研究按照Charteris-Black的批评隐喻分析的三大步骤,对语料中旅途隐喻进行识别、阐释和说明。

具体而言,首先对语料进行人工搜索找出候选旅途隐喻,然后把常带隐喻性意义的词语归入隐喻关键词,并借助文字处理软件进一步分析在语料中的使用情况来确定隐喻关键词在语料中的语境以确定其隐喻意义还是纯字面意义。

经过定性分析,将旅途隐喻进行归纳。

最后通过对语料中旅途隐喻的分析,研究中美政治文本中旅途隐喻的实现方式及隐喻使用异同点。

二、旅途隐喻的具体使用(一)旅途隐喻的实现旅途隐喻中旅途源领域包括旅行途中起始点,路线,路况,终点,以及导游行徒方式等概念。

通过将关键词“出发”“进展”“指导”“走”和“guide” “ journey” “step “ “reach”等旅途中相关概念映射至政治文本中。

(二)旅途隐喻的分析2.1 《政府工作报告》中旅途隐喻的构建2.1.1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旅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中美政治话语中隐喻选择差异对比研究

中美政治话语中隐喻选择差异对比研究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蒋一正中美政治话语中隐喻选择差异对比研究摘要:以Charteris-Black的批判隐喻分析为理论,采取语料库的方法对近20年的中国政府报告进行隐喻分析。

与现有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隐喻分析结果做对比,研究中美政治话语中的隐喻选择差异。

结果表明:中美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始源域在类别和频数上有所差异。

本文着重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分析影响政治话语中隐喻选择的因素。

关键词:政治话语;批判隐喻分析;语料库1引言对于“隐喻”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

郭熙提到,不同语言中的隐喻表达,其相似性体现了人类对于世界相似的认识,而其不同之处则体现了人类对于社会、政治、文化方面的不同取向。

中美领导人在政治讲话中的隐喻对比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能反映中美话语权势的差别。

隐喻研究是话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拉近演讲者与听话者距离,激发听话者认同感和情感的表达手段。

Lakoff和Johnson[1]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首次将隐喻与人类认知体系相联系。

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的理论:“我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都包含了隐喻。

从思考和行动反面来说,我们通常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来说基本上是隐喻的”。

基于Lakoff和Johnson概念隐喻理论,隐喻被认为是从一个较为熟悉、具体的、容易理解的始源域(即喻体)映射到了一个不太熟悉、抽象、难以理解的目标域(即本体)。

Kövecses[2]指出,通常始源域,较之目标域,都是较为具体和简单的。

隐喻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话语分析。

尽管与国外丰富的理论实证研究对比起来,国内的认知隐喻学研究起步较晚。

但是近几年来,国内认知隐喻学研究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文献关注中国政治隐喻的研究。

黄秋林和吴本虎[3]对于人民日报上关于两会的社 论进行了隐喻的分析。

除了对中国国内政治隐喻的研究,不少研究者将焦点放在了中美政治隐喻对比上。

中美政治话语对比中的隐喻机理解读

中美政治话语对比中的隐喻机理解读
洽 的结果 , 需借助 始 源域 输入 空间 I 1 、 目标 域 输入 空 间 I 2 、 类属 空 间 、 整 合 空 间的映 射 、 互动 等进
行 概念 合成 。
关键 词 : 政 治话语 ; 隐喻机 理 : 体验哲学: 自洽 原 则 : 概念 合 成
中图分 类 号 : H 3 1 9 文献标 志码 : A 论 ( Ma p p i n g T h e o r y ) 从 心 理 认 知 角 度 阐 释 了这 种
中美政 治话语对 比中的隐喻机 理解读
赵冰 . 汪 婷 婷
(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 江西 赣州 3 4 1 0 0 0 )
摘 要 : 通 过 中美政 治话语 的不 同语料 , 从 三方 面对 中 关政 治话语 表 达差 异性 进行 了对 比分 析 . 阐述 了 中美政 治话语 中概 念 隐喻 的 工作 机理 : 一、 不 同文 化 中受施喻 者 个体 体验 哲 学 的差 异性 .
喻是 人 类 认 知 的 基本 方 式 . 认 知行 为是 复 杂 的 社
L a k o f f& J o h n s o n ( 1 9 8 0 1 在 Me t a p h o r s We l i v e
b v中以隐 喻 为核 心 .探 讨 了语 言 的本质 及 隐 喻 的
使 得 中美政 治话 语 有各 自的 一种独 特 的语 言现 象 隐喻 表达 , 体现 出政 治文化 的差 异性 、 民族 性 和 约定性 ; 二、 通 常为 了达到 说服 、 理 解、 进 而 采取 行动 的 目的 , 施 喻 者 需将 始 源域 与 目标 域进 行 匹
配, 自洽原 则 决定 了 中关政 治隐喻 施喻 者 与 受喻 者 交 流行 为 的差 异性 : 三、 政 治话语 的 真 实诉 求 能否 达到 , 取 决于 隐喻概 念 的合成 。 概 念合 成是 隐喻 构建 和解 读的 最后 结果 , 是 主观判 读 、 主体 自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的运用及其影响。

首先介绍了中美时政新闻的概况,随后分析了委婉语在新闻中的运用情况及种类。

接着探讨了委婉语的原因,包括政治考量、文化差异等方面。

最后分析了委婉语在时政新闻中的影响,包括提高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中立性,以及对读者产生的心理影响。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委婉语在时政新闻中的作用,为新闻从业者提供参考,同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美时政新闻、委婉语、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概况、种类、原因、影响、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以中美关系为背景,时政新闻报道日益增多,其中委婉语在报道中的运用也备受关注。

委婉语是一种在交际中常用的修辞方式,能够在传递信息的同时缓解争议和冲突。

在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的使用情况得到了广泛观察和探讨,因为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在新闻报道中需要谨慎处理敏感话题。

研究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了解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也能够揭示新闻报道背后的逻辑和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委婉语的种类、原因和影响,可以更好地把握中美关系的动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委婉语在中美时政新闻中的运用,探讨其背后的含义和作用,为加深对中美关系的理解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深入分析委婉语在政治话语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研究,旨在揭示委婉语在中美时政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规律,探讨委婉语在政治话语中的实际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委婉语对政治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影响。

通过对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体在报道政治新闻时的选择和处理方式,揭示委婉语在政治话语中的重要作用,为政治语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通过对委婉语的研究,可以为新闻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提高他们在报道政治新闻时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促进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舆论导向,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委婉语是一种在语言交际中使用的为了回避直接表达而使用的浅层语言现象。

它常常用于缓和或避免冲突,保护他人的自尊心或尊重他人的权利,在中美时政新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

本文将研究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现象,并探讨其使用的原因和作用。

1. 中方的委婉语现象在中文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现象较为普遍。

比如,对于美国一些行为,中方报道往往采用“表示关切”、“深感关切”、“对此表示遗憾”等词语,有时还会使用一些比较委婉的表达,比如“对方(指美方)应该意识到”,“应该倾听国际社会的声音”,“应该应对国际社会的担忧”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情况下,委婉语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为了表达态度而使用的,而是一种表达众多层面意义的语言现象。

比如,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对外宣布中方的立场时,经常使用“我们希望”、“我们要求”、“我们敦促”等词语,其中包含了对于事态发展的担忧、对行为的谴责、对事件的警示等复杂的意义。

美方的委婉语现象则与中方略有不同,主要表现在对于中国的表态和行为中。

在美国政府或媒体的官方表态中,经常使用“令人失望”、“令人担忧”、“不符合国际惯例”、“不符合国家利益”等词语,既表达了对于中国的政策和行为的态度,又没有直接谴责或者挑衅,显得既尊重对方又有分寸。

此外,美国政府和媒体还喜欢使用一些模糊的词语来描述中国的具体行为,比如“有人认为”、“有消息称”等,有时还会配以一些拐弯抹角的表述,比如“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完全符合”的要求,“有待改善”的状况等。

这些表述显然是为了避免直接表达意见而采用的。

二、委婉语的使用原因和作用1. 保护他人自尊心使用委婉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尊重或保护他人的自尊心。

在中美两国的文化传统中,保持谦虚和礼貌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准则。

中美时政新闻的报导内容涉及面广,有时可能会涉及到不同意见和观点之间的冲突。

因此,在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时,使用委婉语来表示说话者的态度和对他人的尊重是一种合适的方式。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应用及其影响。

在委婉语定义和特点部分,分析了委婉语在中美时政新闻中的使用方式和效果。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委婉语在新闻报道中起到的作用。

在对话分析中,探讨了委婉语在中美时政新闻中的运用情况。

影响因素部分指出了文化、政治等因素对委婉语使用的影响。

展望了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的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的应用情况及其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美时政、委婉语、研究、定义、特点、应用案例、对话分析、影响因素、未来发展趋势、总结、展望1. 引言1.1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在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使用广泛而深刻。

委婉语是指通过语言手段避免直接表达某种含蓄或不确定的意义,以达到委婉表达情感、缓和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关系的目的。

在中美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礼貌,更多的是为了谨慎、控制风险、避免冲突和保护利益。

本文将对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定义、特点、应用案例、对话分析、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委婉语在中美时政新闻中的使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和用意,更有助于读者对这一特殊语言现象的加深认识和应用。

通过研究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可以更好地把握时政新闻报道的脉络和内涵,理解其中隐藏的政治意图和主张,进而更全面地了解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时政新闻报道的理解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定义和特点委婉语是一种在表达中使用的语言形式,通过委婉、变通的方式来表达某种含义,使得言辞更加圆滑、得体。

在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被广泛应用,其定义和特点如下:1. 定义:委婉语是一种在交际中常用的语言修饰方式,通过避免直接表达冲突、避免伤害他人感情的方式,来传达信息。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现象。

首先介绍了委婉语的定义,即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意见或态度。

接着分析了中美时政新闻中使用委婉语的原因,主要包括礼貌、政治考量和舆论控制。

然后列举了中美时政新闻中常见的委婉语表达方式,如“不便透露”、“有关部门”等。

探讨了委婉语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包括影响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最后总结了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分析了其重要意义,指出委婉语在时政新闻中的运用不仅关乎言辞技巧,更牵涉到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中美时政新闻、委婉语、定义、原因、表达方式、影响、启示、总结、展望、意义。

1. 引言1.1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研究旨在探讨在中美两国时政新闻报道中使用的委婉语言现象。

委婉语是一种在交流中常用的语言策略,通过替代性或模糊性语言表达方式来缓和或掩饰信息的直接传达。

在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的使用频繁而普遍,其原因、表达方式、影响及研究价值都值得深入探讨。

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备受关注,时政新闻报道涉及的议题通常敏感且复杂,因此使用委婉语可以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减少争议和矛盾,维护双方间的关系。

委婉语的表达方式多样,既包括措辞的委婉和替代,也包括暗示和模棱两可的说法。

这种语言现象不仅影响着新闻报道的形式与内容,也反映了中美两国在交流中的互动模式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中美时政新闻中委婉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双方在信息传递中的意图和态度,并探讨委婉语在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与意义。

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受众理解,也有助于增进中美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促进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和谐。

2. 正文2.1 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的定义中美时政新闻中的委婉语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在报道政治新闻或评论时,运用一些委婉、圆滑或间接的措辞来表达观点或态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中美政治演讲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中美政治演讲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中美政治演讲概念隐喻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中美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通过对概念解析、隐喻比较、对比分析及应用案例的研究,探讨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的运用和效果。

在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下,政治演讲隐喻的运用方式和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中美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的异同,为进一步探讨两国政治沟通和表达方式提供基础。

通过研究总结和未来展望,可以为中美政治演讲的跨文化交流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美政治演讲,概念隐喻,对比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念解析,隐喻比较,对比分析,隐喻应用案例,对比结论,研究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重点探讨中美政治演讲的概念隐喻对比,通过对中美政治演讲的概念解析、隐喻比较、对比分析以及隐喻应用案例的研究,旨在揭示中美政治演讲在表达方式、意义和效果上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通过对比中美政治演讲的概念隐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两国政治制度及文化的差异,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能够为加深对中美政治文化的理解、提升政治传播效果以及促进中美政治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通过深入研究中美政治演讲概念隐喻的对比,有望为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两国政治体系的改革创新贡献力量。

2. 正文2.1 中美政治演讲概念解析中美两国在政治演讲中有着各自独特的概念和特点。

在中国,政治演讲通常着重强调集体主义、国家利益和团结统一。

演讲者常常引用中国古代哲学和历史典故,营造出一种凝重威严的氛围。

中国政治演讲也注重对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和权威进行宣扬,体现出中国传统中对领袖的尊崇。

相比之下,在美国,政治演讲更注重个人主义、民主价值观和自由言论。

演讲者通常会强调个人的经历和理念,借此争取选民的支持和认同。

美国政治演讲还常涉及对政府权力和体制的批评,强调监督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体现出美国社会中对自由和开放的追求。

中美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之批评性对比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之批评性对比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之批评性对比分析作者:陈志鹏邵文轩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12期【摘要】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避免不了政治的影响,政治决定经济走向和大规模行业的发展。

而对于这种现象国家通常会采取一定的政治演讲,来增加国家对某一些现象的指导宣传,同时也兼具鼓舞人心、教育、交流的目的,当然针对本国还具有政治法律、经济趋势、宏观调控等的宣传和普及作用。

但是政治演讲一般的用于比较官方和抽象,一般的民众理解会比较模糊或者困难,因此在目前的政治演讲中,常用隐喻的方式来进行阐述。

本文基于中美整治演讲中的批判隐喻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政治演讲隐喻运用批判语言引言政治演讲中多用隐喻,能够非常浅显的表达出原有的本意,并且更加的生动灵活。

关于批评性的隐喻运用,是能够更加直接的对事物现象进行对比和比喻阐述,让人觉得更加容易理解,贴近现实。

那么政治演讲中的隐喻运用在历代国家领导人中都有发现。

那么本文主要根据中国和美国的历史政治演讲做一个对比分析,将具有批判性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够更加有助于政治语篇的翻译研究,并且还能够有效的让学生了解该国的文化。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

一、概念隐喻理论简介概念隐喻主要是将浅层次定义的事物或者结构,通过类似于这种方式阐述在较难理解的一个定义上。

因此基于概念隐喻基础上对政治语篇的分析有助于人们用熟知的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政治,洞察人们在谈论政治、制定政策时是如何思考和演说的。

二、中美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对比分析的意义概念隐喻在中美政治演讲中大量存在,而劝谏是其主要功能。

中国领导人政治演讲中所用的概念隐喻主要有:旅途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家庭隐喻、植物隐喻等,而美国总统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主要有:旅途隐喻、战争隐喻、建筑隐喻、宗教隐喻、植物隐喻等。

两种语料中的概念隐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其中相同的概念隐喻有:建筑隐喻、家庭隐喻、植物隐喻、人类隐喻和学习隐喻;源域相同、目标域却相异的概念隐喻有:旅途隐喻、战争隐喻和物理环境隐喻;此外,围棋隐喻和宗教隐喻分别是中方和美方语料所特有的。

中美新闻个人评论语篇中情态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新闻个人评论语篇中情态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新闻个人评论语篇中情态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存在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制度背景,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态度。

新闻报道作为反映社会现象和舆论导向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中美两国的情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美新闻报道中,对于同一事件或问题,中美两国媒体所采用的情态可能会存在差异。

情态是指说话者或写作者对所说或所写内容的态度、情感色彩、语气等特征。

情态研究可以揭示两国在同一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有助于中美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沟通与合作。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1.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在新闻个人评论语篇中的情态差异,探讨两国在同一事件或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

2. 研究问题(1)中美两国在同一事件或问题上的情态存在差异吗?(2)中美两国在新闻个人评论语篇中所采用的情态特征有哪些?(3)情态特征的不同是否能够反映出两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中美两国新闻媒体所报道的同一事件或问题,通过对个人评论语篇的语言分析,比较分析两国在情态的态度、语气、语用等方面的特征。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操作包括:(1)选取中美两国媒体所报道的同一事件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2)对两国媒体所采用的个人评论语篇进行收集和筛选。

(3)运用语料库语言学分析软件(如AntConc、Python等)对两国个人评论语篇进行语言统计和情态分析。

(4)通过对两国个人评论语篇的比较分析,揭示两国在情态上的差异,并探讨差异背后可能存在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能够揭示中美两国在新闻个人评论语篇中的情态差异,分析差异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并为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参考。

中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中美两国在政治关系上的互动一直备受瞩目。

语言是政治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语境下的语言使用具有特殊性和意义性。

概念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深刻影响着政治语言的表达和理解。

因此,探究中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中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深入了解中美两国政治观念和文化差异,分析政治隐喻对政治语言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从语言隐喻的角度研究中美政治关系的发展趋势,为中美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文采用对比研究方法,通过对中美政治语篇的对比分析,探究中美两国政治观念和文化差异,并分析语言隐喻对中美政治关系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
(1)中美政治隐喻的构成和特点。

(2)中美政治隐喻的数量和使用频率的对比分析。

(3)中美政治隐喻的内涵和理解差异的比较研究。

(4)中美政治隐喻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影响研究。

四、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美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深入了解中美两国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差异,探究政治隐喻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并对中美政治关系的发展趋势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也为国际政治语言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系统功能语法视域下中美新闻报道中的情态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视域下中美新闻报道中的情态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视域下中美新闻报道中的情态分析发表时间:2019-08-08T16:14:41.65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作者:李伽[导读] 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手段,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情态意义。

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从情态类型和情态取向两个维度出发探究新闻语篇中的情态表达。

通过对比分析,本研究致力于帮助学习者提高对客观事实和有倾向性报道的认知能力和批判能力,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把握新闻语篇的情态意义、乃至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闻报道。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摘要:作为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手段,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情态意义。

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从情态类型和情态取向两个维度出发探究新闻语篇中的情态表达。

通过对比分析,本研究致力于帮助学习者提高对客观事实和有倾向性报道的认知能力和批判能力,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把握新闻语篇的情态意义、乃至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闻报道。

关键词:新闻语篇;情态类型;情态取向;系统功能语法一、引言新闻报道,作为向人们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介手段,可以影响人们的情感,判断及价值观。

正因为此,新闻报道要尽可能地做到中立和客观。

然而,受新闻目的,特定人群及国家政治立场等因素的影响,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价值导向和立场。

为此,对于人们能够对新闻报道形成正确的判断,探索其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尤为重要。

情态系统是说话者对自己所讲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做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1]。

换言之,情态是表达说话人对所说话的态度和判断。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以关于中国公民在泰国遭遇沉船事故的两篇中美新闻语篇为数据来源,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索其中的情态意义表达,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情态类型和情态取向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旨在透过语言的表面形式,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

中美访谈类节目之情态隐喻比较研究

中美访谈类节目之情态隐喻比较研究

中美访谈类节目之情态隐喻比较研究
陈慧;原苏荣
【期刊名称】《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7(038)002
【摘要】人际语法隐喻理论最早由Halliday提出并被视为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取美国的《奥普拉脱口秀》和中国的《杨澜访谈录》为研究对象,从人际情态系统的角度比较中美访谈类节目中的交际话语,研究发现两个节目在主客观取向系统、情态的三级量值、归一性等几个方面都存在异同点:两种语言都存在情态隐喻的用法,但英语主观显性的表达多于汉语,较多体现隐喻的高情态值,表现形式多样化;汉语则倾向于表达低情态值,情态表达更具抽象性。

通过研究,人们对中美访谈类节目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人际语法隐喻理论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为人际话语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总页数】5页(P70-74)
【作者】陈慧;原苏荣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
【相关文献】
1.中美报纸政治新闻语篇中情态隐喻使用的对比研究
2.中美访谈类节目之情态隐喻比较研究
3.中美本科英语教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比较研究——以中美两所普
通大学为例4.中美一流大学教学中心的职能比较研究——基于对中美20所大学的调查与分析5.中美大学校名命名模式比较研究
——基于中美Top 400高校的编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占了 隐喻 研 究 的绝 大 多数 , 以定 性 分析 和 定 量 分析
为研究手 段 的实 证研 究不 到总数 的 6 %。胸 埘 ∞隐 喻 的跨 文化 对 比研 究相 对 来说 是 个薄 弱环 节 , 此 类研
究可 以 以不 同语 料 为文 本 , 对 比分 析 隐喻 在 不 同语
言、 不 同体 裁 的 语 料 中 的类 型分 布 , 使 用 频 率 等情
使 用 的情 况 进 行对 比 分析 . 旨在 发现 不 同语 言之 间
房 红 梅 从 语 用 学 的 角 度 分析 了 人 际 隐喻 与 言语 行
为 的互补 性 ; [ 3 1 2 o - 6 2 刘承 字 在分 析 词汇 语 法特 征 的基
收 藕 日期 : 2 0 1 3 — 0 5 — 1 5

8 8・
黄 山学 院学报
2 0 1 3生
治新 闻语 篇 中情 态 隐喻使 用有何 异 同点 ?2 ) 出现 异


理 论基础
同 点的潜 在原 因是 什么 ? 2 . 2研 究方 法及 语料来 源
系统 功 能语 法 认 为语 言 的三 个 系统—— 意 义 、
报 纸 政 治 新 闻 按 照报 导 内 容划 分 为 国 内 政 治 新 闻和 国际 政 治新 闻 。在 此基 础 上 , 研 究 语料 选 自 2 0 0 0年 以来 的中 美政治 新 闻语篇 各 3 0篇 。有关 国
况。
复 杂 和 系统 性 , 还 具 备 多 层 和 体 验性 。 它在 诠 释 事
物 相似 性 的 同时 , 更 多创 造 了一 种 体现 互 动认 知 的 创新性 , 能 有效 帮助 人 类实 现源 域 与 目标 域 之 间 的
作 为一 种 大 众 传播 媒 体 , 政 治新 闻 语 篇 以 报
内对 认 知隐 喻 的研 究起 步较 晚 , 主 要 涉及 理 论 介绍
和探 索 、 空 间隐 喻及 与 语 言教 学结 合 等方 面 。如廖 彦婷 从 认 知 文化 的 角度 对 隐 喻进 行 了 解读 ; I 2 ] 显
情态 系统 中 。对 中美报 纸政 治新 闻语 篇 中情 态 隐喻
郝景 东, 王 英 杰
( 宿 州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安徽 宿州 2 3 4 0 0 0 ; 宿城 第 一 初 级 中学 , 安徽 宿州 2 3 4 0 0 0 )
摘 要 : 以 Ha l l i d a y的 隐喻 理论 为基础 , 采 取 定量 和 定性 的研 究方 法 , 对 中 美报 纸 政 治新 闻语 篇 中情 态
础 上 , 析 了 概 念 隐 喻 与 人 际 隐喻 级 转 移 的逆 向 性; [ 4 p s g -  ̄ J 3 李 毅 等 人 则 从 教 学 中使 用 多模 态 隐喻 的
角 度 分析 了 隐喻 研究 的新 方 向 ; [ 5 1 4 7 - 4 9 颜小 娜 在对 过
去 国内 2 O年 隐喻 的 研究 综述 中发 现 。非 实 证 研究
对 隐喻使 用 和理 解 的 差别 , 为 跨 文化 教 学和 新 闻语
篇 的翻译 等提供 帮 助 。
基 金项 目 : 安 徽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会 科 学研 究专 项 课 题 ( S K 2 0 1 3 B 5 1 9 ) 作者简介: 郝 景 东( 1 9 7 3 - ) 。 安徽萧县人 , 宿 州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讲 师 , 硕士 , 研 究 方 向 为英 语 语 言 学。
纸为 主要 载体 对 客 观事 实进 行 时效 性 报 导 , 其 内容
和 主要 论 点 则 会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反 映政 府 或 其 机 构 的态度 。情态 系统 表达 的是从 说话 者 的角度 对命 题
的成 功性 与有效 性做 一个判 断 。情 态 隐喻 多发 生在
双 向理解 。与 国外 丰富 的理 论和 实 证 研 究对 比 , 国
隐喻使 用的频 率进行 对 比研 究。结 果显 示 : 中关报 纸政 治新 闻 中情 态隐喻 使 用的频 率 均不 高 , 在 对 国 内政 治 新 闻的报 道 中 。 中美报 纸使 用显性 主观 和 显性 客 观 的情 态隐喻 频 率基 本相 同 , 但 是在 对 国外政 治新 闻的报
道中。 情 态隐喻使 用频率 出现 一定差 异 。针对 这一现 象 , 从情 态 隐喻 的语 用 功能和 政 治新 闻语 言的特 点及其 写作 策略 等 方面分析 出现 的原 因。 关键词 : 政 治新 闻 ; 情 态 隐喻 ; 显性 主观 ; 显 性客观 ; 对 比分析
中 图分类 号 : H 3 1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4 4 7 X( 2 0 1 3 ) 0 6 - 0 0 8 7 — 0 4
对 隐喻 的 研究 由来 已久 , 传 统 的理 论 一般 把 隐 喻 作 为一 种修 辞 手段 。研 究领 域 主要 涉 及 到 哲学 、 语 言学 、 修辞 学 等 。 随着 认 知语 言学 的兴起 , 隐 喻 研 究 正 演变 成 一 个 独 立 的学 科 。L a k o f 等人 在 《 我 们 赖 以 生存 的隐 喻 》 一文中, 提出“ 隐 喻贯 穿 于 人 类 的 日常 生 活 , 不仅 渗 透 在 语 言 中 , 还 体 现 在 人 类 的思 维 和 活动 中 ” 。 【 l J 3 自此 , 隐喻 的研 究 发 生了 革命 性 的变化 。 认 知语 言 学家 把 隐喻 研究 从 以 文学和 修 辞 学 为 基 础 的 研 究 中摆 脱 出来 。使 其 进 入 了 新 的 领 域。 进 入 思维层 面 的认 知 研 究认 为隐 喻 不仅 具 备 了
第 1 5卷 第 6期
2 0 1 3年 1 2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a n g s h a n Un i v e r s i t y
Vo l I 1 5 . NO. 6 De c . 2 0 1 3
中美报纸政治新 闻语篇 中情态隐喻使用 的对 比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