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岩心描述
钻孔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工程地质钻探的岩石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探的岩石鉴定和描述工程地质钻探的岩心鉴定和描述工程地质钻探岩心识别与描述I.土壤分类(I)土壤命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砾石)土:大于6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粗圆砾(角砾岩)土: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细圆砾(角砾岩)土: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50%以上。
5.砾砂: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
6.粗砂土:大于0.5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50%以上。
7.中砂土:大于0.25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50%以上。
8.细砂土:大于0.075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85%以上。
9.粉砂:大于0.075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50%以上10.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1.粉质粘土:粉土小于粘土,塑性指数为10-1712。
粘土:主要由粘土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二)、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粘土:一种非常细、均匀的土块,摩擦时无砂土感,粘塑、油腻,易摩擦成小于0.5mm的长条状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三)、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粘性土——包括粉质粘土和粘土,可分为硬塑、硬塑、软塑和流塑状态名称坚硬硬塑软塑流塑一般情况下,扰动后粉质粘土不能揉成团。
土块很容易通过锤击和手工压碎。
当IL<0时,不能将其揉成蛋糕。
用手按压时不容易看到指纹。
当IL=0-0.5时,可以将其揉成蛋糕。
用手轻轻按压时可以看到指纹。
手上有少量水,表面IL=0.5-1.0,手上有明显湿痕。
土壤塌陷成一个扁平的圆形。
IL>1.0的粘土不能揉成蛋糕,IL<0的粘土可以揉成蛋糕,边缘有很多裂缝,IL=0-0.5。
岩心描述和取样
.岩心编录描述和取样(讲课提纲)引言长期以来,浅海地区都是利用表层取样和柱状取样进行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研究深度有限。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近海海域进行钻探取样,使海域第四纪研究深度大大增加。
到目前为止,研究陆架区海洋第四纪沉积和地层的最深钻孔是渤海BC1孔(孔深240.5m),时间跨度最长的钻孔是南黄海QC2孔,达到古地磁Olduvai亚时顶界以下(约1.70Ma)。
海域超过100个全取心的浅钻为研究我国陆架海域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和地层奠定了基础。
不容讳言,海区的多数钻孔还不能在整个钻孔中采取未经扰动的岩心,加上岩心保管及地质编录和取样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而大降低了原始地质资料的可靠性。
作为课题人员,尚无力改变钻探取心的落后状态,但通过地质编录确认岩心的可靠度则是责无旁贷的。
地质观察是基础这是地质工作的至理名言。
是以探索发现、解释自然为目标的地质科学的性质所决定的。
它曾经是20世纪60年代,地质部门在“设计革命化”中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它针对了当时出现的地质观察薄弱,原始资料质量降低而提出来的。
对于海洋地质工作而言,“地质观察是基础”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海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说明,它的任何进展都是由于技术进步——人的手和眼的延长,使观察能够更加深入细致。
发展新技术,谋求长柱状样和合格的钻孔岩心一直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项目。
可惜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多数海洋地质调查仍然袭用着旧的取样设备。
目前为止,海洋地质调查中最常规的可以直接观察到地质现象的只有各种取样器采取的样品——表层取样、柱状岩心、钻孔岩心。
浅海钻孔岩心,按现行的工程承包价,每进尺一米,获得的岩心靠港价格大概是10000-20000元/米(意味着用100元的人民币来裱糊岩心切面,可以裱糊15-30层)。
国家每年耗费大量资金在浅海打钻,所获得的有限岩心是弥足珍贵的。
1 岩心地质编录1.1岩心地质编录的目的:岩心的地质编录,是将岩心所固有的原始数据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记录和编排;使用规化的地质术语描述岩心的观察结果;登记所有的样品编号、采取位置、分析目的。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对于凝析气藏的岩心,因含少量凝析油,岩心多呈 棕灰、浅灰棕色等,岩心久放后颜色变化不大。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2.成分
成分的描述方法、内容分为颗粒和填隙物(胶结物、 杂基)
8.若岩心断面有磨损时,在长度栏中用“ ”符 号表示,在符号上面标出距顶位置。如1.68m表示 在距顶1.68m处岩心有磨损。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2.岩心描述的顺序
一般有两种顺序,即由下至上和由上至下,前 者指从最后一盒最后一块开始,向上进行描述, 为由老到新的描述顺序;后者正好相反,从第一 块开始,向下进行描述,为由新到老的描述顺序。 一般采用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描述。
(3)通过对岩心的观察、分析可以发现油、气层, 并对岩心的含油、气、水产状进行观察描述。
(4)研究生油层特征及生油各项指标。
(5)搞清油层分布,合理划分油层组、砂岩组和 小层。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6)研究储集层的储油物性(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 度),建立储集层物性参数图版,确定和划分有效厚度 和隔层标准,为储量计算和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可 靠资料。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二、岩心的基本知识
▪ 岩心收获率 ▪ 岩心编号 ▪ 岩心长度记号 ▪ 盒装岩心的排列
钻井岩心描述内容和方法
1.岩心收获率
岩心收获率=(本次实取岩心长度/本次取心进尺) ×100%
岩心收获率在理想情况下,应为100%,但取心过程 常受到岩心的岩性、地质条件(如裂缝发育情况)、钻 井过程中的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岩心收获率会出现小于 100%或大于100%的情况。
岩土定名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一)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6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粗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细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5.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6.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8.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9.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10.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1.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2.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二)、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三)、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土编录(工程地质-地基勘察-岩心编录方法)
钻探编录要求及参考资料 A7岩土编录内容:1)岩体的描述应包括岩石的描述和结构面的描述,岩石的描述应包括所属地质年代,岩石名称,颜色,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风化程度;结构面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的类型,性质,产状,发育程度,延展程度,贯通程度,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状况及充水状况等。
2) 碎石土应描述颜色,颗粒级配,母岩成分,风化程度,粒径,形状,充填物含量,性质和充填程度,湿度,密实度及成层性特征等。
3)砂土应描述颜色,颗粒级配,矿物成分,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及成层性特征等。
4)粉土应描述颜色,颗粒级配,包含物,湿度,密实度,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和成层性特征等。
5)粘性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颗粒级配,结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和成层性特征及状态等。
6)人工填土应描述物质组成(包括矿物成分,粒径,形状,含量),密实度,湿度,厚度,均匀程度,堆料来源,堆积方式及堆填时间等。
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定名为粉土。
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定名为粘性土。
塑性指数大于10而小于和等于17的土定名为粉质粘土。
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名为粘土。
岩石坚硬程度划分注:1表中代表性岩石除极软岩外不含强风化岩石;2 有岩石抗压强度测试成果时,应以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划分,无岩石抗压强度测试成果时,可通过定性鉴定划分;3 当岩体完整程度为极不完整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划分;4 表中天然湿度系指勘察期间现场岩石的湿度,建筑物使用期间岩体处于水位以下时按饱和状态对待。
沉积岩的分类粘土岩常见的结构类型与其特征按颗粒大小。
地质工程岩土分类及描述
地质⼯程岩⼟分类及描述地质勘察岩⼼鉴定和描述⼀.⼟的分类和定名(⼀)、⼟的分类——按颗粒粒径⼤⼩1.漂⽯(块⽯)漂⽯(浑圆、圆棱)或块⽯(尖棱、次尖棱)粒径(mm)⼤d>800 中400<d≤800 ⼩200<d≤400;2.卵⽯(碎⽯)卵⽯(浑圆、圆棱)或碎⽯(尖棱、次尖棱)粒径(mm)⼤60<d≤200 中40<d≤60 ⼩20<d≤40;3. 圆砾(⾓砾)圆砾(浑圆、圆棱)或⾓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10<d≤20 中5<d≤10 ⼩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粒粒径(mm)d<0.005(⼆)、⼟的定名——按《铁路⼯程岩⼟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1.漂⽯(块⽯)⼟:粒径⼤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碎⽯)⼟:粒径⼤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砾)⼟:粒径⼤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粒径⼤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粒径⼤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粒径⼤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粒径⼤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粒径⼤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塑性指数等于或⼩于10,且粒径⼤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粉粒⼩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到⼩,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极细的均匀⼟块,搓捻⽆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黏⼟较粗的短⼟条3.粉⼟:有⼲⾯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条、⼟球(四)、⼟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卵(碎)⽯⼟、圆砾(⾓砾)⼟、砂⼟,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捏时⼿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可⾃由流出(地下⽔位以下),Sr>80%3、粉⼟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率w<20%潮湿—天然含⽔率w=20-30%饱和—天然含⽔率w>30%4、⼟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法黏性⼟砂性⼟、粉⼟、碎⽯类⼟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1)碎⽯类⼟及砂类⼟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心的鉴定和描述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中400<d≤800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中40<d≤60小20<d≤40;3.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中5<d≤10小2<d≤5;4.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中0.25<d≤0.5细0.075<d≤0.255.粉粒粒径(mm)0.005<d≤0.0756.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及地质年代符号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芯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 >800 中400v d<800 小200v 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v d< 200 中40v d<60 小20v d<40;3.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 m)大10v d< 20 中5v d< 10 小2v d<5;4.砂粒砂粒粒径(mm 粗0.5 v d< 2 中0.25 v d< 0.5 细0.075 v d< 0.255.粉粒粒径(mm 0.005 v d< 0.0756.黏土粒粒径(mm)d v 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I•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 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 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II.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 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八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一一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 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一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M50%潮湿一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一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一天然含水率w<20%潮湿一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一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 •密实一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芯鉴定和描述
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钻孔描述
[资料]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次圆)或块石(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d > 800 中400< d ≤800 小200< d ≤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次圆)或碎石(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60<d ≤200 中40<d≤60 小20<d≤40;3、圆砾(角砾)圆砾(浑圆、次圆)或角砾(棱角、次棱角)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砂粒砂粒粒径(mm) 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粉粒粒径(mm)0.005<d≤0.0756、粘土粒粒径(mm)d <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粘土:粉粒小于粘粒,塑性指数10-1711、粘土:主要由粘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粘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粘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粘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2、粉质粘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粘结,能搓成比粘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粘性土——含粉质粘土、粘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粉质粘土:<0[坚硬]:扰动后一般不能捏成团,用锤击和手压土块易碎开,IL=0-0.5[硬塑]:不能捏成饼,手捏压不易见手指印,易成碎块和粉末,IL=0.5-1.0[软塑]:能捏成饼,手指轻压可见手印,手捏稍有出水IL>1.0[流塑]:手捏表层出水,手上有明显湿印,土体坍流成扁圆形IL粘土:<0[坚硬]:不能捏成饼,IL=0-0.5[硬塑]:能捏成饼,边上多裂口,IL=0.5-1.0[软塑]:两手相压成饼状,粘于手掌,掌中有湿印,IL>1.0[流塑]:手捏粘于手上,IL塑性状态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坚硬 N>32硬塑 8<N≤32软塑 2<N≤8流塑 N≤2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3、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粘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 | 潮湿流塑 X 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密实程度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密实 N>30中密 15<N≤30稍密 10<N≤15松散 N≤10(1) 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土定名[新版]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一)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6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粗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细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5.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6.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8.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9.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10.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1.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2.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二)、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三)、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河道施工地质编录
河道施工地质编录一般方法及要求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录内容一般包括:除描述岩心岩性的结构构造外,应重点描述岩心的块度、坚硬程度、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岩石的风化程度和裂隙发育的密度、裂隙面的宽度等,对岩心的完整性要统计RQD。
1、岩心块度的划分:大于20cm的为长柱状,10-20cm的为短柱状,小于10cm的为扁柱状,大于5cm的为块状,2-5cm的为碎块状,小于2cm的为碎屑状、粉末状。
若为块状,需对块体形态做大致描述,如木契块状、棱块状、团块状等。
2、岩心坚硬程度的描述:对软岩和极软岩,应注意是否具有可软化性、膨胀性、崩溃性等特殊性质的描述。
二、某些具体方法及操作要求(一)岩心编录1、抄录班报表的回次进尺、施工方法(钻探方法、扩孔孔径、变径及其深度)有关的水文地质现象记载。
2、校正回次位置及填写岩心标签。
3、整理岩心,检查上下顺序,校正岩心长度。
4、鉴定岩性,确定分层位置,填写分层标签,并分层取代表性鉴样及分析样品(注明取样深度)。
5、终孔后,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将岩心按顺序装箱保存。
(二)岩心描述的顺序及内容1. 基岩的描述内容大致为:定名、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岩心破碎情况(岩心形状)、岩心采取率、节理、裂隙和岩溶的发育程度、充填情况及充填物、断层擦痕、断层泥及其充填物、风化程度、化石、层与层的相互关系及层理性质、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2.测量岩心标志面(层面、片理面、断裂面、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3.岩层、矿化、蚀变在小范围内有所变化时应丈量出具体深度并注明。
4.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有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并进行照象,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5.钻孔内岩性分层时应注明上下两层岩石的接触关系。
如渐变关系、侵入关系等。
6.记录内容要求繁简适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对矿心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和构造部位等应详细描述。
7.岩心块度的划分:大于20厘米为长柱状; 10-20厘米为短柱状;小于10厘米为扁柱状;大于5厘米为块状; 2-5厘米为碎块状;小于2厘米为碎屑状、粉末状。
岩心相关地质资料整理方法
岩心相关地质资料整理方法岩心地质资料的整理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档案管理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岩心样本的编号、钻孔的位置、钻探深度、岩心的保存状态等基本信息。
可以根据项目、时间、地点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建立档案目录,方便后续查找和使用。
此外,还可以使用电子数据库的形式进行管理,将岩心样本的详细信息和相关数据进行录入和存储,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
岩心地质资料的整理需要进行样品的鉴定和描述工作。
鉴定可以包括岩性、岩石成分、岩相特征等方面的判断,可以使用显微镜、X 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仪器设备进行分析。
在描述工作中,可以详细记录岩心的外观特征、颜色、纹理、断裂、变形等信息,以及岩心中的结构、岩石组合、岩性变化等特征,可以使用绘图、拍照等方式进行记录。
鉴定和描述工作的准确性和细致性对于后续地质分析和研究至关重要。
然后,岩心地质资料的整理需要进行岩石样本的取样和保存工作。
岩心样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切割、研磨、打磨等处理,得到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岩石样本,以供后续实验和分析使用。
在取样过程中,需要注意样品的选择和位置的标记,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在保存工作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容器和保存条件,以防止样品的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对样品的影响,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岩心地质资料的整理还需要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工作。
可以根据需要对岩心样本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构造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使用岩心仪器、地球物理仪器、化学分析仪器等进行实验和测试。
通过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可以得到岩心地层的分布、岩性的变化、地质构造的特征等信息,为后续的地质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岩心地质资料的整理还需要进行成果的归档和发布工作。
整理好的岩心地质资料应该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规范进行归档,以便于后续的查阅和使用。
可以制作成报告、论文、专著等形式进行发布,也可以通过数据库、网站等形式进行共享和传播。
这样可以提高岩心地质资料的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性,促进地质学研究和地质工程的进步。
岩芯鉴定描述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现场岩芯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0<d≤200 小60<d≤100;3. 粗圆砾(粗角砾)粗圆砾(浑圆、圆棱)或粗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40<d≤60 小20<d≤40;4.细圆砾(细角砾)细圆砾(浑圆、圆棱)或细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5.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6. 粉粒粒径(mm)0.005≤d≤0.0757.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6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粗圆砾(粗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细圆砾(细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5.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8.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9.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10.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砂类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标准贯入试验动探试验(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岩心鉴定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芯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d>800 中400<d≤800 小200<d≤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60<d≤200 中40<d≤60 小20<d≤40;3. 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大10<d≤20 中5<d≤10 小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土粒粒径(mm)d<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钻孔岩、煤芯分层鉴定和描述的规定
钻孔岩、煤芯分层鉴定和描述的规定(试行)东煤公司煤田地质局前言 (4)一、岩煤芯的分层规则 (5)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鉴定和描述 (6)(一)关于使用碎屑颗粒的对数粒级的规定 (6)(二)松散堆积物的命名: (7)(三)松散堆积物的描述内容: (7)三、沉积岩的鉴定和描述 (8)(一)沉积岩的命名 (8)(二)沉积岩的描述内容 (11)四、煤层的鉴定和描述 (14)(一)煤的分类和煤层命名: (14)(二)肉眼煤岩类型的划分 (14)(三)煤的物理性质描述 (15)(四)煤层结构的描述 (15)五、岩浆岩的鉴定与描述 (16)(一)岩浆岩的分类及命名 (16)(二)变质岩的分类及命名 (18)(三)变质岩的描述内容 (18)六、地质构造现象的描述 (18)(一)产状及裂隙的测量和统计 (18)(二)断裂构造的描述 (18)(三)褶皱构造的描述 (21)(四)煤系、煤层被冲刷现象描述 (21)(五)接触关系的描述 (21)七、风氧化带的描述 (22)(一)分化壳的分带 (22)(二)各风化带的特征及描述 (23)(三)岩石强度的描述 (23)编后语 (24)钻孔岩、煤芯摄影工作的规定 (25)(试行) (25)一、岩煤芯摄影的地质要求 (25)二、岩芯摄影的技术要求 (26)三、岩芯摄影的管理和保存 (26)第一章概论 (29)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 (29)第二节沉积岩的命名原则 (31)第二章火山物源沉积岩 (32)概述 (32)第一节火山碎屑物质的类型与特征 (33)第二节火山物源沉积岩的分类命名 (35)第三节主要岩石类型 (40)第四节沉积火山碎屑岩类 (42)第三章陆源沉积岩 (43)概述 (43)第一节陆源沉积岩的成分特征 (43)第二节陆源沉积岩的分类和命名 (45)第三节砾岩和角砾岩 (46)第四节砂岩 (47)第五节粉砂岩 (52)第六节泥质岩(粘土岩) (54)第四章内源沉积岩 (58)概述 (58)第一节铝质岩 (58)第二节铁质岩 (61)第三节锰质岩 (63)第四节硅质岩 (65)第五节磷质岩 (67)第六节碳酸盐岩 (70)第七节铜质岩 (79)第八节海绿石质岩 (80)第九节蒸发岩 (81)第五章生物源沉积岩 (83)前言钻机地质员一定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做好煤芯的分层、鉴定和描述工作,必须按着统一的地质编录规格,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标准、制度,做到原始资料完整、准确、及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 的长条2.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3.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和塑性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2、砂性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2.中密—钻进较困难,给进震动不剧烈,孔壁常有坍塌现象,需跟管钻进。
3.稍密—钻进较困难,给进震动剧烈,孔壁较易坍塌,需跟管钻进。
4.松散—钻进较容易,给进稍有震动,孔壁严重坍塌,必须跟管钻进。
(2)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密实(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注:无“松散”之描述法。
二.土类岩心的鉴定和描述(一)黏性土、粉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黏性土类的黏土(塑性指数I p<17=、粉质黏土(塑性指数10<I p≤17=和粉土(塑性指数I p≤10,且粒径Φ>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的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黏性土的塑性状态、粉土的潮湿状态,成层性,质地强度: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分为坚硬(液性指数I L≤0),硬塑(液性指数0<I L≤0.5),软塑(液性指数0.5<I L≤1),流塑(液性指数I L>1);粉土的潮湿程度分为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20%≤w≤30%),饱和(w<30%);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密实(e <0.75),中密(0.75≤e≤0.9),稍密(e>0.9),4.夹杂物:成分,含量百分比,粒径,形状等;无夹杂物则描述土质均一或质纯;5.其它:如搓条,滑腻感,斑纹,干裂,虫孔,嗅味等。
(二)砂类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砾砂(Φ>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粗砂(Φ>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中砂(Φ>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细砂(Φ>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85%),粉砂(Φ>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 r划分,稍湿(S r≤50%),潮湿(50%<S r≤80%),饱和(S r>80%);4.密实程度:砂类土密实程度按标准贯入锤击数N或相对密度Dr划分,密实(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百分比;6.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情况(均匀性);7.夹杂物及其百分比:如砾石、黏性土、腐植物等;(三)碎石类(碎、块、卵、漂石;圆砾、角砾)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卵石土,碎块石,漂石土,块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 r划分,稍湿(S r≤50%),潮湿(50%<S r≤80%),饱和(S r>80%);4.密实程度:密实,中密,稍密,松散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石质与土质名称,各占含量百分比;6.颗粒形状及大小:指碎石类土中石质块体的磨圆度(分浑圆,圆棱,次尖棱,尖棱状)及块径尺寸等;7.颗粒级配及分布情况:指颗粒有无排列和分布规律,颗粒的均匀性,分选性,分布呈层状或透镜状、尖灭状等;8.颗粒的风化程度:全风化(W4),强风化(W3),弱风化(W2),微风化(W1)等;9.夹杂物及其含量:如黏粒,砂,树皮草根,腐木,结核等及其含量;对成韵律沉积的土层,当薄层与厚层厚度之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如黏土夹粉砂层;当厚度之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黏土与粉砂互层;当厚度之比小于1/10,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黏土夹薄层粉砂。
(四)软土软土的判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率大于或等于液限,压缩系数大于或等于0.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的黏性土,应判定为软土。
软土一般含有机质,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灵敏度高和排水固结缓慢的特点。
软土的结构扰动后,强度有很大降低。
软土按物理力学性质的分类,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 S为小于800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4击;分类为:软黏性土(天然孔隙比e≥1.0,有机质含量W u<3%);淤泥质土和淤泥(有机质含量均为3≤W u<10,淤泥质土天然孔隙比1.0≤e≤1.5;淤泥e>1.5);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10≤W u≤60,e>3);泥炭(W u>60,e>10)等五类。
另:根据《高速铁路暂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 S值为800~1200 kPa时,定名为松软土,厚度大于2m时,须单独划分出来。
三.岩层岩心的的鉴定和描述各类岩石的岩心按如下项目和顺序进行描述。
1.岩石名称:判定是什么岩石;2.颜色:一般描述岩石新鲜面颜色及风化后的颜色,可用单色或主次色描述,(如灰白色);3.矿物成分:主要矿物及次要矿物,以及各自的含量百分比;碎屑沉积岩要描述碎屑成分,胶结物(泥质,钙质、铁质、硅质)等;4.结构与构造:如岩浆岩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排列方式(如块状);沉积岩的颗粒大小,形状,层厚(如巨厚层),层理,层理倾角,层面特征,胶结物类型,泥质结构,生物结构,化学结构;变质岩的颗粒大小,形状(如眼球状构造),片理等;5.岩石的断口形状(如贝壳状-为隐晶质,不平状-为微晶或粒状结晶,阶梯状-微层理发育);6.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疏密程度(条/每米,间距,均匀性),倾斜度,充填物,密闭程度,裂隙面新鲜程度等;7.岩石的风化情况,破碎程度:主要描述岩石风化程度及岩心的完整性;8.RQD值:岩心节长(最短,最长,一般)等,并可据此计算“岩体的质量指标”RQD值;9.岩石的坚硬程度:一般可描述用手掰、铁锤敲击、用刀刻划时岩心的破坏状况;10.岩石的可钻性:进尺的难易,常以小时进尺计;11.岩心的水文地质特征:描述隙、缝、洞的含水性及其面上的风化痕迹,岩心浸水后的吸水性,崩解性,岩心中的溶蚀现象,水锈特征,裂隙面被水侵蚀的情况等;12.岩心中软弱夹层的情况:颜色的变化,软弱状态(湿度,可塑性),扰动情况(挤、压、搓、揉的痕迹)及夹杂物;13.岩石的均匀性:颜色、成分、颗粒等的分配状态;14.岩心采取率,钻孔的垮塌情况;15.溶洞的起讫深度,填充状态,填充物性质等。
16.岩体风化程度分类岩体风化程度分带注:Rw—风化岩石抗压强度Rf—未风化岩石抗压强度Vpt—风化岩体纵波速度Vps—未风化岩体纵波速度Kf —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四.软弱面岩心的鉴定和描述(一)断裂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名称:如断层角砾岩,断层破碎岩,压碎岩,断层泥等;2.颜色:如单色,复色,形容色;3.物质组成:包括夹杂物、填充物、胶结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等;4.断裂带结构:指断裂带物质的破碎、胶结程度;5.断裂面的力学特征:檫痕,镜面,挤压,揉皱及其方向等;6.岩层的倾角:上盘,下盘,断裂面(带)等;7.含水情况。
(二)滑动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质滑坡滑动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a 注意研究软弱面(带)的位置,这些软弱面(带)是土层的薄弱环节,往往是滑动面(带)的位置,应仔细描述其物质组成;b 观测地下水与软弱面(带)的关系,地下水软化土体,若两者联系密切,滑动面(带)往往发生在这些地方,应仔细描述其可塑状态;c 仔细观察软弱带物质组成及夹杂物等,并将该段岩心晾干,用锤轻轻敲开,若见有檫痕和滑面时,应用刀剖开滑面测量起倾角;d 注意发生缩孔现象、套管变形的部位,并进行丈量和记录,这些地方往往是滑动面的位置。
2.岩质滑坡滑动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a 与司钻者密切配合,记录好软弱带和空洞的位置;b 仔细观察软弱带的物质组成并与上、下地层的岩心相比较;c 观察软弱带颗粒的形状特征,如棱角的损坏、挤压痕迹等;d 观察和测量软弱带(面)上下岩层倾角的变化情况及其关系;e 地下水的情况:如初见水位,稳定水位等;f 及时注意孔壁掉块、套管变形位置的深度丈量和记录。
五.换层记录孔内岩石性质和种类发生变化叫换层,主要根据下列情况综合判断。
1.钻速的变化和压力的增减情况;2.司钻者感觉到给进把的不同震动感或感觉钻头切削钻取岩心时发出的不同声音;3.水钻时,钻探冲洗液颜色和循环槽内岩粉成分的变化;4.钻具陷落,卡钻,埋钻,漏水,涌砂等现象发生位置也应注意分辨。
在钻进过程中,发现孔底换层后,应及时作好记录,其内容包括:换层深度,换层时间,并注明判断换层的主要依据。
若起钻时孔底已超过换层位置,可根据所取出的岩心上推实际换层位置。
记录员应根据司钻者对换层的感觉和上述情况的综合判断,凡是认为可能是换层的地方,都要准确无遗漏的记录,以便钻取上岩心后进行对照鉴定,并根据换层岩心进行详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