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一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幼儿教育》2010年7-8月份期刊
聚焦第一天
——解读“新生入园”孩子的哭声
常州市钟楼区大地万福幼儿园徐燕慧
每年的九月一日,拉开金秋帷幕的同时,也悄悄拉开许多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

2-3岁的小不点新生进入幼儿园,是人生中最特殊的第一次。

老师面对孩子的这个特殊的第一次,也是每次都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做了很多准备。

开学前的“新生家长会”、“亲子活动”;挨家挨户地家访;精心地布置教室……
那么,在开学的第一天,孩子来园还会出现什么样不适应的状况呢?他们的哭声传达着什么信息呢?我们把镜头聚向这一天……
聚焦晨间来园
镜头一:放声大哭
唯唯由妈妈抱着高高兴兴来幼儿园,妈妈刚放下一转身,唯唯就放声大哭,“妈妈别走,妈妈别走。

”老师抱起她,一边拍拍背,一边说:“妈妈要上班,唯唯要上幼儿园,妈妈一下班就来接你。

”唯唯一边应着,一边还是放声大哭,哭声犹如汹涌的波涛,响透了整个教室还不够,似乎还要澎出幼儿园的操场。

镜头二:含蓄婉约
西西来得比较晚,这时教室里的老师正应接不暇。

西西来了后,一点也不哭,自己玩玩具,喝牛奶吃点心。

爷爷很满意自己的孙女,放心地离开了。

西西脸上出现了很痛苦的表情,一幅很想哭担又不敢哭的样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老师过去安慰她,她脸上的痛苦表情稍微缓解了。

可是,老师刚刚哄了一会儿别的小朋友,西西就哭起来了,尽管她还是尽量忍着,但痛苦的潮水还是决堤了。

也许小小的心灵忍受的太多,她把刚刚吃的牛奶点心全吐出来了。

镜头三:走街串巷
宝宝的妈妈刚离开,宝宝就冲出教室,老师赶紧去追,宝宝已经跑到一楼,老师扯着嗓子喊门口的保健老师,这才拦住了宝宝。

老师把宝宝抱回教室,宝宝很不安,哭打
踢闹,就是想跑到外面找妈妈。

两个老师只好分工,一个在教室,另一个带宝宝出去找妈妈。

在外面宝宝显得很安静,她走向自认为有妈妈在的地方,一边走一边喊:“宝宝要找妈妈。


解读哭声:
对于孩子们刚被送进幼儿园的“哭”教师早有心理准备。

但每个孩子“哭”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孩子的“哭”体现了不同程度的情感需要。

孩子的性格气质类型不一样,所以针对孩子刚进园的哭,教师的教养方式也是因人而异的。

哭是孩子表达自己焦虑不安情绪的一种方式。

从三个孩子不同的哭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三个孩子不同的个性和气质。

唯唯的放声大哭属于“武哭”型,这种孩子的一切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同时她的情绪随外界的变化而波动。

西西的哭就是“文哭”型,教师和家长还以为孩子不哭,其实她的焦虑和依恋暗藏在心底,像涓涓细流,绵绵不断地释放出来。

宝宝属于“行动”型孩子,她需要用行动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一旦被迫停止,她就转为哭闹不安。

聚焦欢乐游戏
镜头一:流连忘返
“轰隆隆隆,轰隆隆隆,我们开火车。

”老师带孩子们在操场做游戏,唯唯很快活地拉着老师的手,起劲地和老师一起唱着,蹲下,走步,玩得喜笑颜开,谁也看不出她刚刚嚎啕大哭过。

“轰隆隆隆”,火车开进活动室了。

唯唯拉着老师的衣角不让进。

“老师,我们再来开火车。


镜头二:常忆心头
“火车到站了。

”我们来玩抓泡泡的游戏。

老师用泡泡气枪射出好多五彩斑斓的泡泡,孩子们兴奋得立刻去抓,欢乐的尖叫声响彻在操场,雀跃的蹦跳荡漾在阳光下……似乎每一个孩子都忘记了刚刚的痛苦。

只有西西的脸上还是充斥着隐忍焦虑的表情,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

我过去抱抱她,她说:“老师,会哭的小孩不好。

我不哭。

”说完,用小手揉着眼睛,尽量掩盖自己的眼泪。

这么好玩得游戏,西西一直都没进入情境中,她还在想念爷爷,想念亲人。

镜头三:四处奔波
“咦!宝宝哪去了?”原来宝宝跑到办公室去了。

宝宝去办公室干什么呢?宝宝看见园长正在接电话,她和园长说:“阿姨!打电话叫宝宝妈妈来接我。

”老师把宝宝抱走了,宝宝就哭了。

宝宝为了找妈妈,幼儿园的每一个教室都转了一遍。

她最留恋的地方居然是办公室,因为办公室可以打电话。

一个上午,她就跑去了四趟。

老师一叫她回来,她就哭。

解读哭声:
“武哭”型的唯唯虽然一哭起来惊天动地、浩浩汤汤,但是一遇到能吸引她注意力的事物就立刻停止了,她很容易被外界的情景所感染。

教师的新奇好玩的教具、富有趣味的游戏、有声有色的歌舞律动都可以帮助唯唯从依恋、怯生的情感中摆脱出来。

而西西这种“文哭”型的孩子,看似平静无澜,其实内在是波涛汹涌。

她始终没办法竟自己融进老师的游戏、活动之中,再好玩的玩具都只能吸引她片刻的注意,她的依恋情绪笼罩在心头,抹之不去。

这种孩子的气质特征类似于抑郁型,情感属于柔弱细腻型,比较含蓄婉约却绵绵不断。

她需要老师用更广博、更深厚的爱慢慢地感染她,博取她对老师的信任和依恋,从而取代她的思念情绪。

宝宝需要在行动中来消除不安情绪,她一个上午不停地奔波,就是为了想找妈妈,所以她最后“恋”上办公室的电话机。

这种孩子老师可以根据她“找妈妈”的愿望设计一些事情让她做,否则,她会按照自己的行动方式一直到处乱去转悠,而不会被老师安排的其他的游戏和活动所吸引。

教师可以在游戏前设计“开火车找妈妈”的情节;在娃娃家让她烧饭给妈妈吃,等等。

从上述活动的案例中,我们老师应该体会到:在精心开展有趣生动的游戏时,更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情绪反应,随时调整自己活动的方案,使之根适应本班的幼儿,从而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聚焦静谧午睡
镜头一:倒头即睡
唯唯跟着大伙进了午睡室,也许睡觉让她想起了妈妈,于是大哭了起来。

老师过去帮她擦擦眼泪,脱脱鞋子,安排她躺下,还给她讲个《小兔乖乖》,她听着听着就没有声音了,一会儿,唯唯就睡着了。

到了起床时间,唯唯醒来,又开始哭起来。

老师用故事里的小兔子哄了一会儿,她才停止。

镜头二:辗转难眠
西西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嘴里还在低声很哼哼着。

老师过去侧躺在她身边,“西西快睡,睡一觉妈妈就来了。

”然后一边轻轻拍抚着她的背一边哼唱着《摇篮曲》。

像妈妈在家一样的感觉,好让西西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西西明显平静了许多,偎依着老师,闭起了眼睛。

镜头三:好似梦游
宝宝偷偷地溜出了午睡室,她跑去问园长,“你给我妈妈打电话了没有?”得到肯定答复后,才放心回来睡觉。

过一会又跑去问一问。

老师掏出手机,说:“宝宝,办公室的电话坏了,老师有手机,帮你打电话好吗?”宝宝这才停止了梦游,躺上了床。

隔三五分钟,她又要老师打手机,老师只好将手机放在她的床头柜上,她才满意地睡去。

解读童声:
午睡时间孩子最容易产生思念亲人的情绪,但对不同性格的孩子,教师开导的方式也不一样。

像西西这样情感比较细腻的孩子,教师要多加以母爱的关怀。

而像宝宝那样的孩子,教师只有满足她的愿望,才能取得好地效果。

不同孩子的哭声传达出不同孩子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信息,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艺术化的教养策略。

如讲故事、唱歌、转移目标等。

如果教师简单地用“不听话”、“有个性”、“不配合老师”来归结孩子情绪的起落,会大大伤害孩子的心灵,从而使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

聚焦父母归来
镜头一:喜出望外
唯唯趴在窗台上,看见幼儿园的大门开了,很多家长走进来,妈妈也走进来了,高兴得跳起来。

妈妈刚到教室门口,唯唯就冲出去一头扑向妈妈的怀里,说:“妈妈来了,妈妈来了。

”脸上高兴得幸福都快溢出来了。

一会儿,唯唯又一脸责怪的样子,“妈妈,你为什么不在幼儿园陪我?害得我好想你呀。

”老师说:“因为妈妈要上班呀。

唯唯呢,要上幼儿园。

今天你第一天上幼儿园,你开心吗?”“开心的。

”“明天你还来上幼儿园吗?”老师问。

“还来的。


镜头二:喜上眉梢
西西静静地等爷爷走到身边,脸上露出了笑容。

“爷爷,我的小红花”。

“爷爷,今天西西没有哭。

”老师说:“今天西西的表现最棒了,老师可喜欢西西了。

”说完,抱起
了西西亲了亲,“西西喜欢老师么?”“喜欢!”“在幼儿园,老师做你的妈妈,好吗?”“好的!”
镜头三:亲吻不断
宝宝见到妈妈,就要妈妈抱抱,然后一个劲地亲吻妈妈。

“宝宝,明天老师再帮你打电话,叫妈妈来接你,好吗?”“好的!”然后,老师要求宝宝的妈妈带一本相册来,让宝宝第二天不要跑到教室外面去,想妈妈的时候,可以去图书角找妈妈的照片。

解读童声:
从放学情景来看,孩子对幼儿园还是有向往和喜爱之情的。

只是他们才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亲人,独立面向幼儿园这样的小小社会集体,内心的压力和不安肯定会有的。

我们老师,一个既兼顾朋友关系、师长关系又兼具母爱的一种特殊身份的老师,更应该帮助孩子及早地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

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教师的语言也是不一样的。

向唯唯这种孩子可以直接地问“喜不喜欢幼儿园”;而西西这样的孩子多给一些表扬,语气和行为多一些亲和,教师可以常常把自己当作她的妈妈一样;宝宝这种孩子适宜多安排一些满足她愿望的活动,使她有事可做。

教师心语:
1、做一个有爱心的慈母
当自己站在慈母的角度来看待这些刚刚要面对人生第一次的稚儿时,你便会始终保持一颗善意、平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适应和成长,你便会倾听他们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化解和排遣消极情绪,你还会耐心地等待孩子慢慢的变化。

每个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喜怒哀乐的表达也是不一样的,孩子来园后的各种不适应现象,都是他们排遣内心情绪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学习自己调解情绪,我们老师就要帮助和关爱孩子,使他们尽快摆脱烦恼。

2、做一个懂孩子的知己
读懂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才能感受他们的需要,才能体会他们的情感。

从三个孩子第一天的哭声中,教师已经了解了三个孩子的脾气性格。

所以做孩子的知己首先从观察孩子开始。

3、做一个艺术化的教师
每个孩子的气质类型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手段也不一样。

有的孩子适应直话直说,有的孩子适应亲亲抱抱,有的孩子适应找些事情做,教师在因人而教中的语言、动作、
选择策略都是艺术化手段的体现。

做一个艺术化教师,而不要把孩子当成千篇一律对待的工作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