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件-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课件-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有利高空飞行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 动为主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
2 000~3 000 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
千米
有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 宙射线作用
2、水 圈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地 海洋水
冰川水



大气水
河流水
3.大气垂直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 动状况,分为 对流层 、 平流层 、 高层大气 。
4.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其主体 是地球上的 海洋 ,淡水的主体是 冰川 。
5.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所构成的圈层,
包括大气圈的 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上部 。
4.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分为_上___地__幔 和 下地幔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 岩石圈 。
5.地核:主要是由铁 和镍 组成,分为 外核 和 内核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外部圈层:包括 大气圈 、水圈 和 生物圈。 2.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 减小 。低层大气由 干洁空气、水汽 和 固体杂质 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氮 和 氧 。
③ ④ ⑤
33
横波在通过A面时,
60
波速 变大,通过B面时,
B
400
波速 突然消,失

说明B面以下的⑥物质接近
2900
于 液体 状态。
⑦ 6000
③是 软流层 ; ①和②合起来是 岩石圈;⑦ 是 内核; 岩浆发源于 ③ 。
二.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 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理地球圈层结构笔记

地理地球圈层结构笔记

地球圈层结构笔记一、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内部圈层包括地核和地幔。

二、地球外圈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外圈的最外部,是地球与宇宙空间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

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氩气、氖气等共占1%。

大气圈的厚度在垂直方向上变化很大,从地面到1000千米左右的高空,但在水平方向上分布较为均匀,平均厚度约为1200千米。

水圈水圈是指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和,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其中海洋是水圈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1%。

水圈的循环过程复杂,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多个环节。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圈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与大气圈、水圈等其他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外圈的最底层,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岩石圈的厚度从约5千米到约70千米不等,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岩石圈主要由岩石构成,这些岩石分为火成岩(岩浆岩)、沉积岩(水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三、地球内圈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的中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主要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高到足以使铁和镍变成液态。

地核的主要作用是产生地球磁场。

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一层,位于地核上方。

它主要由固态的岩石组成,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部分。

地幔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矿物,如长石、辉石、角闪石等。

地幔的主要作用是承受地球表面的重力,并参与地壳的形成和运动。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壳特点:厚薄不均,硅铝层不连续。

2. 地幔。是指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 (33~2900km),约占地球体积的83.3%。其 中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部分; 上地幔指莫霍面至670km深度处的地幔上部 (33~670km);主要由橄揽质超基性岩石组成, 是高温熔融的岩浆发源地,也称软流层。 下地幔指670~2900km范围的地幔下部。 整个地幔物质成分,一般认为与球粒陨石相近, 即以铁、镁、硅酸盐为主。
2、剥蚀作用。是指组成地壳表面的物 质受重力、风力、地面流水、地下水、冰 川、湖泊、海洋和生物等各种外动力破坏, 并不断降低地面高度的总过程。
据动力和作用方式分:地壳运动、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1、岩浆作用。是指地壳深处的岩浆,在 构造运动出现破裂带时沿破裂带上升,侵入 到地壳内(侵入活动)或喷出地面(火山活 动),冷凝成岩石的全过程。2个小片录象
2、地壳运动。 泛指由于地球内力引起的地球表层(即岩石 圈,主要是地壳)的变形和变位等机械运动, 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基本形式。 [PPT动漫演示]
4、变质作用。 是指由于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化学活 动性流体的影响,使地壳深处岩石的矿物 成分、结构、构造(有时还有化学成分) 在固体状态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质变过程。
(二)外力地质作用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发生的自然力(地 质营力)来源于地球外部的能,包括太阳 辐射产生的热能(风、流水、冰川、波浪 等外营力的能源),天体引力产生的潮汐 能,生物及其生命活动产生的生物能等。 由外部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辐射能、天体 引力能及其它行星、恒星对地球的辐射等) 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4. 地核 。是指古登堡面以下的地球核心部分 (2900~6371km)。包括内核、过渡层和外核 三部分,厚约3473km,其体积约占地球总体积 的17%。据推测,地核密度为9.71-17.9g/cm³, 温度在2000-3000℃之间,压力可达300-360G Pa(约10000atm)。外核物态为液态,其成分 除铁镍外,可能还有碳、硅和硫;内核物态为固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点

探究二:生物圈是地球圈层构造中的一个特殊圈层,与其他圈层 相比,有些什么不同? 答案:(1)生物圈具有生命活动现象,是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结 构的圈层; (2)生物圈不占有独立的空间范围,渗透于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之间; (3)生物圈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4)生物圈中生物的出现,使自然界化学元素进行迁移,改造了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岩石圈是指( C ) 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 B.莫霍面以上的地壳 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D.地壳和上地幔 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完成4~6题。
4.图中A、B、C三个圈层分别是(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
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 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状态,划分地球内部 圈层的依据
2.不连续界面
界面
深度 (km)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洋部分较薄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的顶部 (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知识点2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氧 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
干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洁 空 气
水汽、杂质多
3.生物圈 ①含义:是由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极其特殊、 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②范围:分别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地壳上层。 ③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4、地震 1)剧烈地壳运动,极短时间、释放能量 2)相关概念 A震源:地下岩层断裂 B震中: C震源深度: D震中距: 3)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纵波快于横波达地表) 4)震级 A能量释放的大小 B每升高一级,能量增加约30倍 C5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5)烈度: A破坏程度 B等震线 C除与震级有关外,还与地质构造、地面建筑有关 6)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离震中越近、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7)两大地震带 A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80%地震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集中15% C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多地震国家
7)海浪: A近岸浅水带 B波浪能量较高,搬运较粗砂砾;潮流流 速较慢,搬运物粉砂和淤泥
4、沉积作用 1)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搬运能力下降,物质堆积 2)流水: A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分别是砾石、粉砂、黏土 B冲积扇(山麓)、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3)风 A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B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方向)
5)地幔物质的对流是驱动力。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6)海底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大陆板块要古老些 7)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8)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 3、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足迹” 1)褶皱 A岩层的弯曲变形, B地形常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系 C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从两翼到中心岩层变老 常成山岭
地貌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外部圈层 1、大气圈 2、水圈: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水面以下200米到地面以上100米,“生物膜” 二、内部圈层 1、二个不连续面 1)莫霍界面 A33千米 B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2)古登堡界面 A2900千米 B纵波下降,横波消失
2、地壳 1)很薄的固体外壳 2)平均17千米,大陆33千米,海洋6千米 3)上层硅铝层(花岗岩),下层硅镁层(玄武岩) 4)硅铝层广见大陆,大洋很薄甚至缺失;硅镁普遍存在 3、地幔 1)固态,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2)上地幔和下地幔 3)软流层,呈熔融状态,岩浆发源地 4)岩石圈,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4、地核 1)外核,液态、以铁镍为主 2)内核,固态、极高温高压下结晶的铁镍合金

论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

论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

论述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地球内部不同物质的层次结构。

根据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地球的分布情况,通常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主要圈层。

首先是地壳,它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分为大陆壳和海洋壳两部分。

大陆壳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等酸性岩石组成,厚度在30-70千米之间;海洋壳主要由玄武岩和辉绿岩等碱性岩石组成,厚度约为5-7千米。

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0千米。

地壳是地球上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层,也是人类居住和开发利用的主要区域。

地壳中富含各种矿物资源,如金、银、铜、铁等。

其次是地幔,地幔是位于地壳下面的一层介于地核和地壳之间的大部分圈层,占地球体积的84%。

地幔的物质主要是镁铁硅酸盐矿物,如橄榄石、辉石等。

地幔的平均厚度约为2885千米。

地幔由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组成,上地幔主要是岩石形态,下地幔则更接近于塑性流体状态。

地幔中存在着地幔对流,它是地球内部能量和物质传递的重要方式。

地幔对流的存在也导致了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发生。

最内层是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层的圈层,占地球体积的15%。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主要是液态,内核则是固态。

外核的平均厚度约为2,267千米,内核的厚度约为1,220千米。

地核是地球内部传导热量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地球磁场产生的重要区域。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圈层是莫霍面,它是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个界面。

莫霍面是根据地震波速度变化的结果,地震波在通过莫霍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莫霍面的深度约为30-70千米,可以测定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位置。

总体来说,地球的圈层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层次特征。

地壳、地幔和地核按照密度和物质成分不同分层分明,各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物质和物理特征的变化。

这种层次结构直接影响着地球的地质、地热、地震等自然现象的发生。

通过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演化过程,为地壳变动、岩石圈运动、地震预测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球的圈层结构笔记

地球的圈层结构笔记

地球的圈层结构笔记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分为核心、地幔和地壳三个主要圈层。

每个圈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对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地质历史都有重要影响。

核心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为固态,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差异,它们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

外核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形成时的原始热量,而内核的热量则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衰变。

核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磁性,这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金属流体在旋转过程中产生了电流,从而产生了地球的磁场。

地幔是地球的中间层,位于核心之上,地壳之下。

地幔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可以表现为塑性流动。

地幔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它们在高温和高压下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地幔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对地球板块运动的支撑作用。

地球表面的板块无时无刻不在运动,这种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就是地幔的塑性流动。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地壳很薄,但它却具有丰富的地质特征和自然景观。

地壳的厚度从海洋底部到高山之巅差别巨大,平均厚度约为15公里。

地壳的主要成分是轻质的岩石和矿物质,包括花岗岩、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这些岩石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地球的圈层结构对地球的地质历史和未来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地幔的流动和地壳的运动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

同时,地球内部的热源也对地壳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地震、火山活动等自然现象的发生。

此外,地球的圈层结构也影响着我们对于地球未来的理解。

例如,地球内部的热源将会在未来逐渐冷却,这将会导致地球板块运动减缓,地质活动减弱。

而地壳的变化也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例如地壳上升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下降,而地壳下沉则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

总的来说,地球的圈层结构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系统。

它不仅影响了我们对地球物理性质的理解,也影响了我们对地球历史和未来的理解。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4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热 带 雨 林
苔原
温 带 草 原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地核
岩石圈
小资料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 最深的钻井,不过12千米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 地球表层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 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生物圈
①定义: 是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 成的圈层。
②范围: 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 圈(上部)。 核心:地面以上100米至水面以下200米。
③意义: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 圈层,也是极其特殊又极其重要的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心圈层

圈 生 地 水 地 壳
气 物 地 水
课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 变化,而横波不变
2.莫霍界面是(
A)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生物圈
水 圈
水 圈
1.定义: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
的圈层。 水的相态: 固态、液态、气态 水的分布: 海洋、陆地、空中 水的性质: 咸水、淡水
2.组成:
地 球 上 的 水
海洋水
冰川水 河流水
大气水
地表水
湖泊水 生物水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约占全球面积的71%;
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表至莫霍界面之间的部分,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
地幔:莫霍界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至地心为地核,由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组成。

地球结构

地球结构

对于地球岩石圈,主要由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一直延伸到软流圈。岩 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约为100公里。由于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态与现代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有着密切的 关系,因此,岩石圈是现代地球科学中研究得最多、最详细、最彻底的固体地球部分。
结构成因
水圈成因
结构成因
地球结构
地理名词
01 内部结构
03 结构成因
目录
02 外部结构
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壳 (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确定。
内部结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壳 地幔
地核 内部划分
地壳是固体外壳,是属于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 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平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 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物质组成除 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花岗岩的密度较小,分布在密度较大的玄武岩之上,而且大都分布在 大陆地壳,特别厚的地方则形成山岳。地壳上层为沉积岩和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因而也叫硅铝 层;下层为玄武岩或辉长岩类组成,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称为硅镁层。海洋地壳几乎或完全没有花岗岩,一 般在玄武岩的上面覆盖着一层厚约0.4~0.8千米的沉积岩。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 每增加1千米,温度就升高30℃。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 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 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下地幔顶界面距地 表1000公里,密度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密度3.4克/立方厘米,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 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 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熔化,可能 是岩浆的发源地。但这里的压力很大,约50万~150万个大气压。在这样大的压力下,物质的熔点要升高。在这 种环境下,地幔物质具有一些可塑性,但没有熔成液体,可能局部处于熔融状态,这已从火山喷发出来的来自地 幔的岩浆得到证实。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新课标地球的圈层结构

新课标地球的圈层结构

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大气分层
气温垂直变化
运动特点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增 加而递减 随高度增 加而递增
天气现象复杂; 对流运动 该层与人类关系 最为密切;
平流层 高层 大气
天气晴朗,利于 平流运动 高空飞行;臭氧 层吸收紫外线;
电离层反射 无线电短波
密度小,气压低
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 球 上 的 水
海洋水
冰川水 河流水
大气水
地表水
湖泊水 生物水
陆地水
地下水
水圈作用
★ 水循环改变地貌,促进地理环 境的发展和演化
★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的 物质基础,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资源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在地球的生态 系统中,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由气体和悬浮物 大气圈 组成的包围地球 的复杂系统 地表水体构成 的连续但不规 则的圈层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气体和悬浮物 是地球自然 质,主要成分 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 是氮和氧
水圈
地表水、 地下水、 大气水、 生物水等 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
水圈里的水 处于不间断 的循环运动 之中
生物圈与大气 圈、水圈和岩 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生物圈2号
科学家们将人类休养生息的地球称为“生物 圈一号”,为了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美 国从1984年起花费了近2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 建造了一个几乎完全密闭的“生物圈二号”实验 基地。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二 号”。按照计划,他们将在里面呆上两年,如不 发生严重意外,实验结束前是不能出来的。两年 中除了提供第一批包括种子在内的物品外,其余 的一切都需要他们自己解决。能源,取自太阳能; 氧气,由他们种植的植物制造;粮食,靠他们自 己在里面种地获得;肉类和蛋白质,取自他们养 的鸡、鸭、猪、羊。甚至包括里面的气温和气候, 也是由他们来设法控制,并尽可能模拟地球气候。

地球的地理圈层结构

地球的地理圈层结构

Part Three
地球的地壳圈层
地壳圈层的划分
依据:地壳的 物理性质和化
学成分
类型:大陆地 壳和海洋地壳
特点:大陆地 壳较厚且密度 较小,海洋地 壳较薄且密度
较大
组成:地壳由 岩石圈、上地 幔、下地幔和
外核等组成
地壳圈层的物质组成
岩石圈: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岩石和矿物 火山岩: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岩石,如玄武岩和安山岩 沉积岩:由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和砂岩 变质岩:由其他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变质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和大理岩
生物圈层三:土壤圈
生物圈层二:水圈 生物圈层四:岩石圈
生物圈层的物质组成
生物圈层由生物物质组成,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等
无机物包括水、空气、土壤和矿物质等
生物圈层的物质组成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础,对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生态平衡等方面都 有重要影响
生物圈层的运动特点
地壳圈层的运动特点
地壳圈层的运动 形式包括板块运 动和断层运动等。
板块运动是指地 球表层的板块在 各种力的作用下 相对于地幔或地 核的运动。
断层运动是指地 壳中的断层在各 种力的作用下发 生的运动,包括 正断层和逆断层 等。
地壳圈层的运动 特点对地球的地 理环境和人类生 活等方面都有重 要影响。
Part Four
地球的大气圈层
大气圈层的划分
对流层:贴近地面,是地球表面最活跃的气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臭氧层所在区域,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 中间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平流层之下,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电离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范围在几百公里至几千公里之间,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地球圈层结构

地球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气、 地球环境由大气、水、生物以及 地壳、地幔、 等六大圈层组成。 地壳、地幔、地核等六大圈层组成。
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1.1 (大气圈) 大气圈)
大气圈又叫大气层, 大气圈又叫大气层, 是很厚的一层气体, 是很厚的一层气体, 包围着整个地球。 包围着整个地球。
传播速度 突然下降
完全消失
?地球外核 波 地球外核s波
消失,内核 波 消失,内核s波 重新出现, 重新出现,说 明什么? 明什么?
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 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Moho)最先由 莫霍面Moho) 克罗地亚学者莫霍洛维奇(A. 克罗地亚学者莫霍洛维奇(A. Mohoroviche, 1857 - 1936) 于1909年发现.在莫霍面上下, 1909年发现 在莫霍面上下, 年发现. 纵波速度从 纵波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到8.1 km/s左 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 迅速增加到 km/s左 横波速度则从 速度则从4.2 km/s增加 增加到 右;横波速度则从4.2 km/s增加到4.4km/s 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全球平均为33 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全球平均为33 km, 在大洋之下平均仅为6km。后来,人们 km, 大洋之下平均仅为6km。后来, 就把莫霍面之上称为地壳, 就把莫霍面之上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到古 登堡面之间称为地幔。 登堡面之间称为地幔。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2.1(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初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初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

【初中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是一个具有同心圈层结构的非均质体,以地球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它们又可分别再分为几个圈层,每个圈层都有自己的物质运动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

一、地球外部圈层地球液态表面以上,根据物质性状可以分成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就是围困着地球的气体,厚度存有几万千米,总质量约5136108t。

由于受到地心的引力,以地球表面的大气最稀疏(约存有3/4分散在地面至100km高度范围内,1/2分散在地面至10km高度范围内),向外逐渐浑浊,过渡阶段为宇宙气体,故大气圈并无明晰的上界。

大气存有显著的可压缩性,其密度和压力与温度成反比,并与高度成反比,以海平面的密度和压力最小。

根据温度和密度等大气物理特征可以将大气圈自下而上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失层,其中与人类关系最紧密的就是对流层和平流层。

水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体,占地球总质量的0.024%。

其中绝大部分汇集在海洋里(占总水量的97%),另一部分分布在陆上河流、湖沼和表层岩石的孔隙中。

此外,地球上的水还以固态水(两极和山地的冰川)或水汽的形式存在,其中冰川约占总水量的2%。

陆上江河湖沼的水或直接、或通过水汽、地下水与海洋相通。

所以地球上的水体构成了包围地球的完整圈层水圈。

水圈既独立存在,又渗透于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并在其间不断循环。

水循环是地球外部圈层物质循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生物(包含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存活和活动的范围。

现代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形成了一个适合生命存有的环境。

地球独有的天文条件,加之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本身等的调节作用,提供更多了适合生命的各种气候条件;磁层和大气层将有毒于生命的高能电磁辐射和磁铁离子抵挡或稀释;生物通过体温或光合作用在大气中展开着必不可少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互换;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提供更多着所需的水分和矿物养料等等。

这样,在岩石圈上部、大气圈下部和水圈的全部,到处都存有生命的踪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圈的底 部、水圈的 全部和岩石 圈的上部
水 圈 生 物 圈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 和岩石圈是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 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 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 最活跃的因素。
D A
B C
读地球四个圈层 构成的示意图 分析A、B、C、 D分别代表什么 圈层?
第四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 生 地 水 地

圈 地 水 壳 幔 圈 圈
圈 壳
外部圈 层 大 气 圈
概念
组成
其他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物 是地球自然环境 组成的包围地球 质,主要成分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复杂系统 是氮和氧 2000----3000千米 地球表层水体 地表水、地下 水圈里的水处 构成的连续但 水、大气水、 于不间断的循 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水等 环运动之中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 环境的总称
莫霍界面
软流层
不连续 面
深度
(km)
平均17
特征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化学元素:氧、 硅、铝)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 厚,平均厚17千米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地 核 外核
内核
33
③大陆地壳(上层:硅铝层,下层: 硅镁层)
组成: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 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之一
纵波变慢 2900千米处,古 横波消失 登堡界面
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什么位置出现突然急剧的变化?这两个位 置叫什么名称,它们因何得名? 2、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 题?
3、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地球内部划分为 几个圈层,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是否可以进一步划分?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有个软流 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幔是有铁镁的 硅酸盐组成。
地壳


外核
地 核
内核
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厚度约3400千米。
分为:内核和外核。由铁镍等重金属元素组成。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由坚 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 分。
地球内部圈层概况 圈层名称 地 大陆地壳 壳 大洋地壳
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横波在地幔中可以传播,则可肯定地幔物质为固态, 而在地核中不能传播,则其物质可能为液态。
主题四: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1.地壳、地幔、地核 的组成物质是什么? 2.地壳的厚度与什么 有关? 3.软流层的位置在哪 里?是不是液态的? 4.哪里可能是岩浆主 要的发源地? 5.岩石圈由哪些部分 组成?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
小资料
最深的钻井,12262米(斯哥3井)
地壳运动能掀起地下20—30千米的物质到 地球表层 火山喷发能将地下几百千米的岩浆泛到上 层,但最深不超过450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哇,好大的西 瓜啊!但不知 道熟没熟,怎 么办呢?
主题二:地震波及其对地球内部研究的作用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 很大(铁、镍),可能是地 磁产生的主要原因。
古登堡界面 2900
6370
1、 读“地球内部 结构简图”,回答下列 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 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 名称: A ,D , E ,F , B1和B2 。 (2)C是 层, 这里可能是 的 主要发源地之一。 (3)岩石圈的范围 是指 (用 字母表示)。
儒勒· 凡尔纳 ——《地底旅行》
第一部 羊皮纸上的神秘文字……………………………005 奇特的家庭……………………………………………009 神秘的罗恩文…………………………………………010 艰难的推理……………………………………………013 破译密码………………………………………………021 冰雪覆盖的死火山……………………………………027 第二部 探访斯弗尔火山…………………………………040 旅行开始………………………………………………040 登陆冰岛………………………………………………047 炼金师的秘密…………………………………………051 进发……………………………………………………055 住宿……………………………………………………063 壮丽奇观………………………………………………069 登上山顶………………………………………………075 第三部 漆黑的地下道……………………………………084 笔直的洞穴……………………………………………084 走上错误之路…………………………………………092 救命河…………………………………………………100 地下的休息日…………………………………………108 迷失……………………………………………………112 第四部 地下的大海地下海洋…………………………119 渡海……………………………………………………127 海中恶战(我的航海日记1) …………………………135 海中孤岛(我的航海日记2) …………………………140 经历暴风雨(我的航海日记3) ………………………143 发现签名………………………………………………146 第五部 重回地面…………………………………………157 命名撒克逊海角………………………………………157 火山喷发………………………………………………165 尾声……………………………………………………174
图1.26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平均17km
洋壳(6km)
陆壳(33km)
33km
2900km
地幔 地核
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为17千米;由岩石组 成的,上部为硅铝层,下部为硅镁层。
地幔
33km
软流层 上地幔 1000km 下地幔
地幔 地核 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为2800千米;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主题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
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 息?如果有,有哪些?请简要的说明。
目前,地质科学家已经在13个国家打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钻探井, 其中4000米至5000米以上的深井有20个。12262米的科探井世界纪录是由 前苏联在科拉半岛上的SG3井保持的;德国曾经打了一口9100米的科探井。 在我国江苏省东海县毛北开钻的5118米科探井工程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 三深井。
阅读课文P21第一自然段,思考下 列问题,并填写表格:什么是地震波? 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不同?对地球内 部结构的研究有何帮助?
类型 速 度 可通过的 介质的性 质 速度与介 质性质的 关系 对地球内 部研究的 作用 传播 与振 动方 向
纵波 (P波)
横波 (S波)
*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作地震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组成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5.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①大气圈 ②水圈 ③生物圈 ④岩石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 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 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地震时总是纵 波先到达地表。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 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纵波给我们一个警告, 告诉我们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地震波
纵波(P波)primary 速度快, 固、液、气介质 横波(S波) secondary 速度慢,固体介质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填 写表格:什么是地震波?有哪些类 型?各有什么不同?对地球内部结 构的研究有何帮助? 类型 速 度 可通过的 介质的性 质 速度与介 质性质的 关系 对地球内 部研究的 作用 传播 与振 动方 向
纵波 (P波)
较 固、液、 速度都随 可通过其 快 气态皆可 所通过的 速度变化 推测地球 物质性质 横波 较 只有固态 而变化 内部物质 (S波) 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 人们有什么感觉?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只能感觉到上下颠簸
主题三:地球的内部圈层名称及其划分界面(地震波的利用) 速度 33千米(大陆部分) 增大 处,莫霍界面
纵波(P波) 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
1、地震波
横波(S波) 速度慢 只能通过固体 地壳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幔(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外核和内核)
大气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圈
生物圈
小练习:
1.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_____和_____两大部分。 A.地壳与地幔 B.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 C.生物圈、岩石圈 D.水圈与大气圈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ABC都可以 3.古登堡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