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检测仪儿童心理异常的表现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孤独谱系障碍(ASD)
ASD分类: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不能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睡眠障碍
定义:各种因素导致的睡眠质量,时序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包括睡眠障碍,异态睡 眠和病态睡眠。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定义: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各种共患 病的常见神经发育障碍。
核心障碍: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 继发症状:学业损害,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功能异常 ADHD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脑瘫 言语和语言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喂养障碍 睡眠障碍 分离性焦虑
注意缺陷多动症障碍 抽动障碍 对立违抗性障碍 品行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发育迟滞是已发生于发育时期的、一般智力功能明显低下和适应能力显著缺陷 的一组疾病,患病率0.3%。
儿童心理保健的主要任务
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儿童心理卫生知识,让家长和社会了解儿童心理健康保健的内 容和重要性,使家庭,幼儿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消除和削弱一切不利因素, 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身发展的环境,使儿童心身发展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促进 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儿童心理保健的主要任务
指导教养员培养儿童积极的,平衡的,正常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协作精神,顽强的 意志品质,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和环境,早期发现儿童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便由 专业人员进行早期矫治,为儿童发展至成人期的心理健康奠定基础。
如何识别和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
如何识别和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识别和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教育专家的视角儿童心理问题是一个紧张且敏感的话题,这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识别和应对这些问题十分重要。
以下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识别和帮助孩子们应对心理挑战。
一、识别孩子心理问题的关键信号孩子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行为、情绪和认知上的异常。
家长和老师必须密切注意孩子的以下变化:1. 行为变化:攻击性增加,如打人、毁坏物品等。
焦虑不安,如哭闹不停、紧张不安、逃避社交等。
抑郁自暴自弃,如兴趣缺失、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
行为退缩,如沉默寡言、不爱运动、逃避责任等。
强迫症症状加重,如反复洗手、整理物品、检查门窗等。
2. 情绪变化:易怒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控制不住情绪。
悲伤沮丧,经常感到伤心、无助绝望。
恐惧焦虑,对某种特定事物或情境感到胆怯不安。
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怀疑自己能力不足。
情绪波动剧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3. 认知变化: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
思维混乱,逻辑思维能力下降,难以理解抽象问题。
记忆力变差,难以记住事情。
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沟通和交流困难,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应对孩子心理问题的策略1. 观察和记录: 家长和老师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情绪和认知,并及时记录孩子外在表现出的异常行为。
2. 沟通和交流: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静静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感觉到被理解和支持。
3.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4. 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家庭和学校环境应该充满爱与关怀,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5. 教育和引导: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的心态,帮助他们学习情绪管理技巧,提高抗压能力。
三、教育专家建议1. 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早发现和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2. 积极主动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有效预防和防范孩子的心理问题。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31页】
左右达到高峰,而到六岁以后开始下降,能否及时克服恐惧与孩子在父母身边得到 的安全感密切相关。 干预技巧:机会,孩子的恐惧并安抚,解释真相
退缩行为
定义:是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各种共患 病的常见神经发育障碍。
核心障碍: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 继发症状:学业损害,同伴关系和家庭关系,社会适应功能异常 ADHD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抽动障碍
抽动:指身体任何部位肌群出现不自主,无目的重复和快速的收缩动作。 抽动障碍:指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
程度要比同龄儿的文化环境所期望的标准低得多。 在18岁以前发病。
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脑性瘫痪
定义: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和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 育持续性障碍症侯群。
导致运动受限,常伴有感觉、认知觉、交流及行为障碍,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 骼问题。
DNF-5:属于运动障碍 诊断标准:2014年 必备: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障碍,运动及姿势发育异常,肌力和肌张力异常,反
不适当的吮吸行为
表现:吸吮手指和脚趾,尤其是大拇指导致大拇指变 形 主要原因:小宝宝吸吮手指属于正常现象,通过嘴巴 认识世界。较大宝宝仍吮吸手指,可能是有心理原因, 吮吸手指可以起到抚慰作用, 干预技巧:分散注意力
咬指(趾)甲
主要原因:缺乏微量元素等生理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孩子 压抑情绪紧张)
主要原因: 生理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干预技巧: 排便治疗 心理治疗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
LOREM IPSUM DOLOR
谢谢聆听
THANK YOU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
背 景
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中有2亿儿童发展潜能得不 到充分实现 。 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约为1.2%~29%,其中约有 1500万(8%)发生在中国 。 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儿童健康 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 为满足社会需求,解决我国缺乏适用于基层的简便、易行的 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工具的现状,由国内专家共同组织编制了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以下简称预警征)。 • 预警征在年龄分段确认和条目选择上依据目前常用的发育筛 查量表和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确定,同时与基层儿童保健常 规检查的年龄分段相吻合。通过框架讨论与制定、条目池建 立、关键指标筛选、条目设置与释义、条目准确性和可行性 评价及信效度研究,形成了涵盖大运动、精细运动、言语、 社交等能区的44个条目及其释义,用于0-6岁11个关键年龄 点的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预警征象筛查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该工具是供基层儿童心理保健人员在儿童健康体检时使用的、快速 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状况的简便工具。特点是简单、快速。使用 时应注意以下事宜: • 1. 预警征适用于0-6岁儿童。在进行健康体检时选取相应的年龄点 条目进行测试。如果儿童体检时不与相应月龄匹配,应采用实足月 龄点条目进行检查。如接近下一月龄点(1周之内),可以下一月 龄为参考。 • 2. 条目测试采用工作人员与照养人一对一询问的方式。当照养人 无法清晰作答时,测试者可依据释义进行正确解释,必要时要通过 现场测试来判断。 • 3. 如发现有相应月龄的预警征象,应在相应情况在“□”内打 “√”。该年龄段任何一条预警征象阳性,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 4. 发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阳性,应采用其它检查工具做进一步的 筛查和诊断。本机构人员不具备进一步筛查诊断条件时,应转诊到 上级医疗机构。
小孩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小孩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焦虑。
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
这类小孩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
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2、恶劣的人际关系。
儿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小孩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
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3、有破坏性行为。
对突然的事件频繁爆发不恰当的愤怒,不顺心时,过度哭喊、咒骂、脏话。
通过幼稚行为、噪音或怪相吸引注意,上课时随意说话扰乱他人。
愤怒的时候以同样的方式毁坏物品或扔东西,在游戏中不遵守事先定好的规则,拒绝分享和合作,言语恐吓或身体攻击年幼弱小的同伴,如破坏或抢夺、扔东西。
小孩心理不健康怎么办1、要让孩子学会独立不要让孩子过于依赖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2、不要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另外,赞许必须针对具体的事,让孩子知道自己优点的同时感到你的赞许是真诚的,而不是虚的、哄他的。
3、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家长对待孩子时,如果自己的情绪总是不稳定,喜怒无常。
这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与稳定性,他会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不健康的心理行为时,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则来训练孩子。
小孩心理健康的表现1、稳定的情绪心理健康的小孩,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
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2、能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常用的心理异常判断标准
常用的心理异常判断标准一、心理异常的定义和分类1.1 心理异常的概念心理异常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上出现与正常范围不符的表现,包括情绪、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1.2 心理异常的分类心理异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焦虑类异常:包括广泛性焦虑、恐慌症等。
2. 抑郁类异常: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3. 强迫症类异常:包括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4. 人格障碍类异常: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等。
5. 精神分裂症类异常:包括幻觉、妄想等。
6. 食欲和睡眠异常:包括厌食症、失眠症等。
二、常用的心理异常判断标准2.1 DSM-5DSM-5(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第五版)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心理异常判断标准之一。
它提供了各种心理异常的诊断标准和描述,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2.2 ICD-10ICD-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第十版)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的国际标准分类系统。
它也包含了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与DSM-5有一定的重叠。
2.3 临床观察和评估除了以上的标准,临床医生还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心理异常。
常用的方法包括: 1. 临床面谈:医生通过与患者的面谈来了解其情绪、思维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表现。
2. 问卷调查:医生可以使用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和问卷来收集患者的信息,如症状自评量表、抑郁量表等。
3. 观察行为:医生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包括言语、动作、情绪表达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三、常见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和特征3.1 焦虑类异常焦虑类异常的判断标准包括: - 持续的、过度的焦虑和担心; - 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 焦虑引起的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等。
3.2 抑郁类异常抑郁类异常的判断标准包括: - 持续的、丧失兴趣和快乐感; - 睡眠障碍、食欲改变; - 自卑、无价值感等。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
案例二:自闭症儿童筛查
预征象
社交障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语言发育迟缓或异常,如重 复、刻板的语言;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筛查方法
采用自闭症行为评定量表进行初步筛查;观察儿童在社交场合中的 表现;了解家族史和母孕期情况。
干预措施
提供个性化教育计划,加强社交技能训练;改善家庭教养环境,增 加亲子互动;寻求专业机构支持,进行长期跟踪和评估。
心理行为发育的定义
01
心理行为发育是指儿童在成长过 程中心理、情感、认知、语言、 社交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02
这些方面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 共同构成了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 整体框架。
心理行为发育的阶段
学龄前期(3-6岁)
幼儿期(1-3岁)
语言和社交技能迅速发展,开始 形成自我意识。
认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 进一步提升,开始形成道德观念 。
观察法
自然观察
在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环境中进 行自然观察,记录其行为表现、 情绪变化等,以了解其心理行为
发育情况。
结构化观察
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和记录表,对 儿童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进行结构 化观察,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其心理 行为问题。
分析观察结果
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 与预警征象相关的信息,为后续干 预提供依据。
学龄期(6-12岁)
学习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心 理品质逐渐发展成熟,社交技能 进一步丰富。
婴儿期(0-1岁)
青春期(12-18岁)
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开 始形成对环境的初步认知。
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心理 行为发育趋于成熟。
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基因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有一 定影响,如某些遗传性疾病可
判断心理异常七个标准
判断心理异常七个标准
判断心理异常的七个标准包括:
1. 主观感受:个体的内心感受是否与外界环境相协调,是否感到痛苦或功能不良。
2. 适应性:个体的行为是否适应当前环境,有无表现出明显的行为不适应。
3. 逻辑性:个体的行为或语言是否符合逻辑,有无表现出明显的逻辑混乱。
4. 目的性:个体的行为是否有明确的目的,有无表现出明显的行为无目的性。
5. 反应性:个体的反应是否与刺激相对应,有无表现出明显的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
6. 社会文化背景:个体的行为是否符合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有无表现出明显的文化不适应。
7. 心理生理学指标:通过测量个体的心理生理学指标,例如心率、血压等,来评估其心理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个体在上述七个标准中表现出异常,可能存在心理异常的情况,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
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1.引言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发展不良或行为异常。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儿童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比如焦虑、攻击性、逆反、沉默和孤僻等。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供相关对策。
2.儿童焦虑儿童焦虑是指儿童在面对某些特定情境或者任务时,感到焦虑、恐惧或者担忧,这可能会干扰到他们的日常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儿童的焦虑问题越来越普遍。
可能的原因包括学业压力、家庭问题、社交困难等。
对策方面,家长和老师应当耐心倾听和理解孩子,在沟通上给予温暖和安慰,帮助孩子正视问题,并逐渐减少焦虑的情绪。
3.儿童攻击性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能表现为言语上的侮辱和攻击,或者肢体上的推搡和打击。
这种行为往往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很大困扰。
我们应该明白,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可能是因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或者遇到了自己无法处理的困难。
对策方面,家长和老师需要冷静应对,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也要帮助孩子学会应对情绪的有效方法,比如通过绘画、写日记等方式释放压力。
4.儿童逆反逆反是儿童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合群、抗拒他人或固执己见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挑战,因为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儿童的逆反行为。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或者性格特点等。
对策方面,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榜样,来引导孩子逐渐克服逆反情绪。
5.儿童沉默和孤僻有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沉默和孤僻的特点,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或者是因为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抑郁。
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这种行为,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逐渐打破孤独的壳,敞开心扉。
也要引导孩子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社交关系。
【常见儿童心理异常行为】儿童心理异常行为表现
【常见儿童心理异常行为】儿童心理异常行为表现*导读:儿童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儿童期心理就开始不健康,那么就影响他的一生。
常见儿童心理异常行为有哪些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儿童心理异常行为的表现吧!*22种常见儿童心理异常行为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
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
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
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
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
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
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
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
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一些孩子在心理行为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这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为了及早发现和干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警征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预警征象。
一、儿童焦虑问题1.过度担心和害怕,常常表现为害怕离开父母、害怕黑暗、害怕陌生人等。
2.拒绝参与社会活动,不愿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或参加集体活动。
3.频繁出现消化不良、头痛、胸闷等身体不适症状,无明确身体原因。
4.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分散注意力、难以专注学习等情况。
5.疑心过重,常怀疑他人对自己的意图和动机。
二、儿童抑郁问题1.情绪低落,经常哭泣、消沉,缺乏兴趣和乐趣。
2.自卑和自责,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3.失眠或睡眠质量差,经常夜醒或早醒,并且感到疲倦。
4.食欲改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或食欲增加,导致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
5.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交流,总是独处。
三、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问题1.注意力不稳定,经常分心,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个任务。
2.边做事边动,坐立不安,难以保持安静。
3.容易冲动,缺乏自制力,难以抑制冲动行为。
4.学习和社交困难,难以与他人合作,经常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
四、儿童自闭症谱系障碍问题1.沟通障碍,无视他人的眼神和手势,和他人交流困难。
2.重复和刻板行为,经常出现重复言语、重复动作等行为。
3.社交障碍,不善与他人相处,缺乏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4.兴趣狭隘,只对特定事物或特定领域的活动感兴趣。
五、儿童行为问题1.攻击性行为,经常出现打架、咬人、损坏物品等行为。
2.反社会行为,常常违反规则,对他人不尊重,无视他人的权益。
3.情绪失控,难以控制自己的脾气,经常发脾气、撕扯东西等。
4.逃学或旷课,不愿去学校,经常逃学或旷课。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这些征象的出现并不一定就代表孩子有问题,但我们应该关注并及早干预。
儿童心理异常有什么现象
儿童心理异常有什么现象宝宝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所以家长一定要随时做好观察。
那么儿童心理异常的现象到底有哪些呢?现在就来告诉大家:儿童心理异常的现象到底有哪些?下面就随一起来了解下吧!儿童心理异常的现象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1、咬指甲敜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
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敜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
如不消失,贝煜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
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敜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
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斒侵付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
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敜斒侵敢鸦竦糜镅阅芰;暮(19)樱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
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
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斨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
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敜斨妇窒抻谏硖迥骋徊课坏囊蛔榧;饣蛄阶榧;獬鱿殖槎。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斒侵付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心理异常的基本症状
易激惹性增高
易激惹
表现为极易因一般小事而引起强烈的不愉快情感反应,如暴怒发作、激动、忿怒 等,持续时间一般较短暂。
病理性激情
指突然发生的、非常强烈但又短暂的一种情感障碍,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 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03
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增强与减退
意志增强
表现为患者病态的自信和固执的行动,常见于偏执狂、精神 分裂症等精神障碍。
情感表达夸张
情感表达过于夸张,可能轻易陷入极端的情绪状 态。
戏剧化行为
行为具有戏剧性,可能通过制造事端或夸大事实 来吸引他人注意。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无责任感
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可能经常违反社会规范或法律。
冷漠无情
对他人感受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和悔意,可能利用或伤 害他人以达到个人目的。
冲动和攻击性
01
02
03
遗忘
表现为顺行性遗忘、逆行 性遗忘、界限性遗忘。
错构
表现为对过去经历过的事 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 、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 误的回忆,并深信不疑。
虚构
表现为患者以想象的、未 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 记忆的缺损。
思维障碍
思维奔逸
表现为特别健谈,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感到脑子特别灵活,就 像机器加了“润滑油”,难以停顿下来。
为。
分裂型人格障碍
情感冷漠
对他人情感反应减弱或缺乏,难以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社交障碍
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自在,缺乏社交技巧,难以与他人保持联系 。
奇特信念和行为
可能持有一些奇特或魔幻的信念,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
表演型人格障碍
自我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需要持续的关注和赞美,难以满 足时对他人产生不满或怨恨。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导读: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哪些?做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做好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观察。
那么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到底有哪些呢?小编这就来告诉大家: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到底有哪些?*一、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而一个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
无疑,自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将产生负面影响,更对一个人的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
美国儿童心理治疗专家霍夫曼指出:当家长的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
霍夫曼还认为,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如下早期征兆:1、常年情绪低落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2、过度怕羞儿童,特别是女童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如怕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强烈的自卑情绪。
3、拒绝交朋结友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4、难以集中注意力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5、经常疑神疑鬼自卑儿童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
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或者怪自己。
6、过分追求表扬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7、贬低、妒嫉他人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8、自暴自弃占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10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1)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指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
多见于女孩。
儿童焦虑症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种是分离焦虑,儿童与依恋对象、家庭或其他熟悉环境分离时出现过分焦虑;其二是社交焦虑,儿童与陌生人接触式出现持续的过分退缩,妨碍与同伴正常交往;其三是恐怖性焦虑,患儿总是提心吊胆地害怕可能遇到的事物或情景。
(2)学习障碍:是学龄前儿童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是指不存在智力低下学习技能忽的障碍和视觉、听觉障碍,也没有环境和教育剥夺以及原发性情绪障碍,人出现阅读、书写、计算、拼写等特殊学习技能获得障碍的一组综合症。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心理行为疾病中常见的一种问题。
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多动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4)儿童抑郁症:儿童抑郁症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持续的心境不愉快,以抑郁情绪为主要特征。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报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分别达到2.5%和8.3%。
患儿表现为对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
患儿还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容易激动,有时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5)品行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严重的违纪行为,在较大儿童中很常见,如逃学、偷窃、破坏公物和攻击行为。
(6)儿童恐惧症:恐惧情绪是儿童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几乎每个儿童在其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都曾出现过恐惧反应。
儿童中最常见的是害怕动物、死亡、昆虫、黑暗、学校等。
(7)儿童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反复地、不合理地担忧,不得不通过行为来抵消所担忧的危险以得到安心,有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种类型,常伴有抑郁、焦虑。
(8)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或模仿怪相等,并可伴发其他行为障碍,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学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评价方法
学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评价方法
学生心理异常与心理健康评价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情绪、社交等方面,发现心理异常的迹象。
2.问卷调查法:使用心理问卷,如心理健康量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评
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3.心理测验法:进行特定的心理测验,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了解学生的
心理特点。
4.病理分析法:对有明显心理异常表现的学生,进行病理分析,以确定其心理
异常的类型和程度。
5.综合评价法: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评价学生心理异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避免用单一标准评价学生。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情绪、行为、认知、社会适应等方面。
3.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问题积累和恶化。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5.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评机构或团队,由专业人员进行测评和诊断。
2.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干预措施。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5.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儿童心理健康测试方法
儿童心理健康测试方法
嘿,家长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儿童心理健康测试方法,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要给孩子选一件合适的衣服,得知道尺寸对吧?那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咱也得有办法呀!
比如说,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举止就是个好办法。
你想想看,孩子要是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了,老是自己一个人发呆,这难道不值得咱关注吗?就像平时活蹦乱跳的小兔子突然安静下来了,你不觉得奇怪吗?这时候你就得留个心眼啦!
还有啊,可以和孩子多交流交流。
问问他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啊,有没有什么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呀。
这不就像你和好朋友聊天一样吗?“宝贝,今天在学校发生啥好玩的事儿啦?”这样多亲切呀!要是孩子不愿意说,或者表现得很紧张,那是不是就有点不对劲啦?
另外呀,看看孩子对待困难的态度也能发现一些问题。
遇到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或者直接放弃,这是不是说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点弱呢?那要是能勇敢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这多棒呀,你心里不也踏实嘛!
再给你说个方法,注意孩子的睡眠情况。
孩子要是经常睡不好,容易做噩梦,那可不行呀!睡眠就好比是给身体充电,充不好电,孩子能有精神吗?能心情好吗?
总之啊,这些方法就像是一个个小侦探,帮我们去发现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
咱做家长的可得细心点,多关心关心孩子。
别觉得孩子小就啥都不懂,他们的世界也很丰富呢!我觉得呀,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真的是一件超级重要的事情,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和幸福呢!可千万不能马虎呀!。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及异常状况
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及异常状况一、注意不要过分地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三、不要太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四、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五、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害怕、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对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六、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七、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
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十、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
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
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健康催眠治疗法的现状催眠疗法应用在歇斯底里之治疗已如前述。
可利用催眠进行的治疗,包括焦虑相关病症的改善,某些心身症的治疗,某些不良习惯的改变,及疼痛之控制等。
焦虑症及其相关的障碍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催眠疗法最能使上力的领域。
临床上可利用催眠到达放松,或增强对放松的学习。
厌食症及暴食症的病人对体重增加或身材呈现过度不合理的恐惧,催眠疗法可供辅助性治疗,改善不合理恐惧。
催眠也可用于减肥或戒烟时的辅助治疗。
另外,催眠疗法也用于治疗心理因素引起阳痿或性高潮缺失症之性功能障碍。
在心身医学方面,也可利用催眠疗法。
它可用于辅助性治疗十二指肠或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在心脏血管方面,可以藉催眠疗法对焦虑、愤怒等情绪的妥善处理,到达对高血压的某种程度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健康检测仪儿童心理异常的表现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健康检测仪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咨询师。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咬指甲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
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
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
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
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
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
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
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
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
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
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
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咨询师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