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发酵
(完整版)谷氨酸发酵
1)生物素营养缺陷型⏹作用机制: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了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当磷脂合成量少到正常的1/2左右时,细胞变形,Glu向膜外泄漏.⏹控制关键:使用该类突变株必须限制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亚适量(5-10 g/L).在发酵初期(0-8小时),细胞正常生长,当生物素耗尽后,在菌的再次倍增时,开始出现异常形态细胞,即完成了细胞从生长型到积累型转换.2)油酸营养缺陷型⏹作用机制:油酸营养缺陷型丧失了合成油酸的能力,通过控制油酸使磷脂合成量减少到正常量的1/2左右.⏹控制关键:保证在培养基中油酸亚适量,完成细胞从生长型到生产型的转换.(3)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60)或不饱和脂肪酸(C16-18),也能造成细胞渗漏,积累谷氨酸.⏹机理:两者在脂肪酸合成时对生物素有拮抗作用,导致磷脂合成不足,形成不完整的细胞膜.⏹关键:控制好脂肪酸或表面活性剂的时间和浓度,必须在药剂加入后,在这些药剂存在下进行分裂,形成产酸型细胞.(4)添加青霉素⏹机理:青霉素抑制谷氨酸生产菌细胞壁后期的合成,细胞膜在失去保护,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受损,向外泄露谷氨酸.⏹控制关键:一般在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早期(3-6小时)添加.添加青霉素后倍增的菌体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完成细胞功能的转换.谷氨酸发酵强制控制工艺⏹为了稳产,克服培养基原料中某些成分不易控制带来的影响,在谷氨酸发酵时可采取“强制控制”的方法,如:“高生物素高吐温”或“高生物素高青霉素”的方法.⏹控制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预先配加一定量(过量)的纯生物素,大大地削弱每批原料中生物素含量变化的影响,高生物素、大接种量能促进菌体迅速增殖.再在菌体倍增的早期加入相对高的吐温或青霉素,形成产酸型细胞.固定其它条件,确保高产稳产。
谷氨酸发酵⏹ 1.适应期:尿素分解出氨使pH上升.糖不利用.2-4h.措施:接种量和发酵条件控制使适应期缩短.⏹ 2.对数生长期: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使pH上升,氨被利用pH又迅速下降.溶氧急剧下降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浓度迅速增大,菌体形态为排列整齐的八字形.不产酸.12h.措施: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须的氮源及调节pH,在pH7.5-8.0时流加尿素;维持温度30- 32℃⏹ 3.菌体生长停止期:谷氨酸合成.措施:提供必须的氨及pH维持在7.2-7.4.大量通**,控制温度34-37 ℃.⏹ 4.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慢,残糖低.措施:营养物耗尽酸浓度不增加时,及时放罐.发酵周期一般为30h.二、谷氨酸发酵的生化过程⏹(1)是代谢控制发酵的典型代表⏹(2)是目前代谢控制发酵中,在理论与实践上最成熟的……⏹整个过程可简单的分为2 个阶段:➢第1阶段是菌体生长阶段;➢第2阶段是产酸阶段,谷氨酸得以大量积累。
(完整版)谷氨酸发酵
1)生物素营养缺陷型⏹作用机制: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了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当磷脂合成量少到正常的1/2左右时,细胞变形,Glu向膜外泄漏.⏹控制关键:使用该类突变株必须限制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亚适量(5-10 g/L).在发酵初期(0-8小时),细胞正常生长,当生物素耗尽后,在菌的再次倍增时,开始出现异常形态细胞,即完成了细胞从生长型到积累型转换.2)油酸营养缺陷型⏹作用机制:油酸营养缺陷型丧失了合成油酸的能力,通过控制油酸使磷脂合成量减少到正常量的1/2左右.⏹控制关键:保证在培养基中油酸亚适量,完成细胞从生长型到生产型的转换.(3)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60)或不饱和脂肪酸(C16-18),也能造成细胞渗漏,积累谷氨酸.⏹机理:两者在脂肪酸合成时对生物素有拮抗作用,导致磷脂合成不足,形成不完整的细胞膜.⏹关键:控制好脂肪酸或表面活性剂的时间和浓度,必须在药剂加入后,在这些药剂存在下进行分裂,形成产酸型细胞.(4)添加青霉素⏹机理:青霉素抑制谷氨酸生产菌细胞壁后期的合成,细胞膜在失去保护,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受损,向外泄露谷氨酸.⏹控制关键:一般在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早期(3-6小时)添加.添加青霉素后倍增的菌体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完成细胞功能的转换.谷氨酸发酵强制控制工艺⏹为了稳产,克服培养基原料中某些成分不易控制带来的影响,在谷氨酸发酵时可采取“强制控制”的方法,如:“高生物素高吐温”或“高生物素高青霉素”的方法.⏹控制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预先配加一定量(过量)的纯生物素,大大地削弱每批原料中生物素含量变化的影响,高生物素、大接种量能促进菌体迅速增殖.再在菌体倍增的早期加入相对高的吐温或青霉素,形成产酸型细胞.固定其它条件,确保高产稳产。
谷氨酸发酵⏹ 1.适应期:尿素分解出氨使pH上升.糖不利用.2-4h.措施:接种量和发酵条件控制使适应期缩短.⏹ 2.对数生长期: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使pH上升,氨被利用pH又迅速下降.溶氧急剧下降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浓度迅速增大,菌体形态为排列整齐的八字形.不产酸.12h.措施: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须的氮源及调节pH,在pH7.5-8.0时流加尿素;维持温度30- 32℃⏹ 3.菌体生长停止期:谷氨酸合成.措施:提供必须的氨及pH维持在7.2-7.4.大量通**,控制温度34-37 ℃.⏹ 4.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慢,残糖低.措施:营养物耗尽酸浓度不增加时,及时放罐.发酵周期一般为30h.二、谷氨酸发酵的生化过程⏹(1)是代谢控制发酵的典型代表⏹(2)是目前代谢控制发酵中,在理论与实践上最成熟的……⏹整个过程可简单的分为2 个阶段:➢第1阶段是菌体生长阶段;➢第2阶段是产酸阶段,谷氨酸得以大量积累。
谷氨酸发酵机制
• (3)谷氨酸合成酶(Gs)催化的反应
α-酮戊二酸 + 谷氨酰胺
NADPH2 NADP GS
2谷氨酸
二、谷氨酸生物合成的理想途径
• 由葡萄糖发酵谷氨酸的理想途径
※第二节 谷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一、优先合成与反馈调节
1、优先合成 2、反馈调节
二、糖代谢的调节 三、氮代谢的调节 四、其它调节
一、优先合成与反馈调节
④ -酮戊二酸脱氢酶在谷氨酸产生菌中 先天性地丧失或微弱。
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调节。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受天冬氨酸的反馈抑制, 受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反馈阻遏。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④ 丙酮酸
葡萄糖
①柠檬酸合成酶 ②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羧化酶 ③丙酮酸羧化酶 ④丙酮酸激酶CO2来自③ ②草酰乙酸 Asp
苹果酸
乙酰CoA
①
柠檬酸
乙酰CoA
⑥
乙醛酸
异柠檬酸
延胡索酸
α-酮戊二酸
琥珀酸
谷氨酸
谷氨酸生产菌的育种思路
在菌体的代谢中,谷氨酸比天冬氨酸优先合成。 谷氨酸合成过量后,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 力和阻遏柠檬合成酶的合成。使代谢转向天冬氨酸 的合成;天冬氨酸合成过量后,反馈抑制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羧化酶的活力,停止草酰乙酸的合成。所 以在正常情况下,谷氨酸并不积累。
(1) 、优先合成
在菌体的代谢中,谷氨酸比天冬 氨酸优先合成。谷氨酸合成过量后, 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力和阻 遏柠檬合成酶的合成。使代谢转向天 冬氨酸的合成;天冬氨酸合成过量后, 反馈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 活力,停止草酰乙酸的合成。所以在 正常情况下,谷氨酸并不积累。
黄色短杆菌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生物合 成的调节机制
谷氨酸的发酵和提取工艺综述
⾕氨酸的发酵和提取⼯艺综述综述:⾕氨酸的发酵与提取⼯艺第⼀部分⾕氨酸概述⾕氨酸⾮⼈体所必需氨基酸,但它参与许多代谢过程,因⽽具有较⾼的营养价值,在⼈体内,⾕氨酸能与⾎氨结合⽣成⾕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的氨毒害作⽤,可作为治疗肝病的辅助药物,⾕氨酸还参与脑蛋⽩代谢和糖代谢,对改进和维持脑功能有益。
另外,众所周知的⾕氨酸钠盐即味精有很强烈的鲜味,是重要的调味品。
1996、1997、1998年味精年产量分别为55.0万吨、56.64万吨、59.03万吨。
尽管如此,我国⼈均年消耗味精量还只有400g左右,⽽台湾省已达2000g。
因此,中国将是世界上最⼤的潜在味精消费市场,也就是说,味精⽣产会稳步发展。
这也意味着⾕氨酸的⽣产不断在扩⼤[1]。
⾕氨酸⽣产⾛到今天就⽣产技术⽽⾔已有了长⾜进步,⽆论是规模还是产能都今⾮昔⽐,与此同时各⼚家还在追求完美, 这是⾏业进步的动⼒,也是⽣存之所需。
实际上⽣产⼯艺是与时俱进的,没有瑕疵的⼯艺是不存在的。
如:配⽅及提取⽅法现在是多种多样,有单⼀⽤纯⽣物素的,也有⽤⽢蔗糖蜜加纯⽣物素的, 还有加⽟⽶浆⼲粉或麸⽪⽔解液及⾖粕⽔解液等等;提取⽅法有:等电-离交、等电-离交-转晶、连续等点-转晶等等[2]。
本综述简述⾕氨酸⽣产的流程及发酵机制,着重介绍⾕氨酸的提取⼯艺。
第⼆部分⾕氨酸⽣产原料及其处理⾕氨酸发酵的主要原料有淀粉、⽢蔗糖蜜、甜菜糖蜜、醋酸、⼄醇、正烷烃(液体⽯蜡)等。
国内多数⾕氨酸⽣产⼚家是以淀粉为原料⽣产⾕氨酸的,少数⼚家是以糖蜜为原料进⾏⾕氨酸⽣产的,这些原料在使⽤前⼀般需进⾏预处理。
(⼀)糖蜜的预处理⾕氨酸⽣产糖蜜预处理的⽬的是为了降低⽣物素的含量。
因为糖蜜中特别是⽢蔗糖蜜中含有过量的⽣物素,会影响⾕氨酸积累。
故在以糖蜜为原料进⾏⾕氨酸发酵时,常常采⽤⼀定的措施来降低⽣物素的含量,常⽤的⽅法有以下⼏种:(1)活性炭处理法; (2)⽔解活性炭处理法;(3)树脂处理法。
谷氨酸发酵
谷氨酸发酵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散枝短杆菌、黄色短杆菌、噬氨短杆菌等。
我国常用的菌种有北京棒状杆菌、纯齿棒状杆菌等。
谷氨酸除用于制造味精外,还可以用来治疗神经衰弱以及配制营养注射液等。
我国的谷氨酸发酵虽然在产量、质量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设备陈旧,规模小,自控水平、转化率和提取率低,易受噬菌体污染,废水污染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等。
一、菌种的选育主要通过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得到优良的菌种。
可以从自然界中先分离出相应的菌种,再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菌种产生突变,从突变个体中筛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优良菌种。
在谷氨酸发酵中,如果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不断地排到细胞外面,就会大量生成谷氨酸。
研究表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
因此,对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伤入手,以提高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如生物素缺陷型菌种的选育。
1.谷氨酸生产菌的生化特征1. 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 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丧失或活性低.2. 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3. 还原性辅酶Ⅱ(NADPH+H+)进入呼吸链能力缺陷或微弱.4. 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微弱.5. 不利用谷氨酸.6. 耐高糖耐高谷氨酸 .7. CO2固定能力强.8 .解除谷氨酸反馈抑制.9. 具有向胞外分泌谷氨酸的能力.2.谷氨酸产生菌棒杆菌属:北京棒杆菌钝齿棒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短杆菌属:黄色短杆菌产氨短杆菌小杆菌属:嗜氨小杆菌节杆菌属:球形节杆菌3.共同点:1. 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 α-酮戊二酸脱氢酶丧失或活性低.2. 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强.3. 还原性辅酶Ⅱ(NADPH+H+)进入呼吸链能力缺陷或微弱.4. 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微弱.5. 不利用谷氨酸.6. 耐高糖耐高谷氨酸 .7. CO2固定能力强.8 .解除谷氨酸反馈抑制.9. 具有向胞外分泌谷氨酸的能力.谷氨酸棒状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是好氧细菌,可用于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来制取谷氨酸钠(味精),谷氨酸棒状杆菌在发酵过程中要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并通过搅拌使空气形成细小的气泡,迅速溶解在培养液中(溶氧);在温度为摄氏30到37度,pH为7到8的情况下,经28到32小时,培养液中会生成大量的谷氨酸。
谷氨酸发酵PPT课件
2.1.3 谷氨酸发酵的代谢途径
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后,一部分氧化脱 羧生成乙酰CoA,一部分固定CO2生成草 酰乙酸或苹果酸,草酰乙酸与乙酰CoA在 柠檬酸合成酶催化下缩合成柠檬酸,再经 氧化还原共轭的氨基化反应生成谷氨酸。
第10页/共72页
(一)谷氨酸发酵的代谢途径
谷氨酸的合成主要途径是α-酮戊二酸的还原性氨基化,是通过谷氨酸脱氢酶 完成的。α-酮戊二酸是谷氨酸合成的直接前体,它来源于三羧酸循环,是三羧酸 循环的一个中间代谢产物。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如图2-2所示,至 少有16步酶促反应。
第38页/共72页
1磷酸果糖激 酶;2果糖-1,6二磷酸酯酶;3 柠檬酸合成酶; 4异柠檬酸脱氢 酶; 5反丁烯二 酸酶;6乙酰 CoA羧化酶;7 糖原磷酸化酶; 8糖原合成酶
第11页/共72页
图2-2 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 第12页/共72页
(1) 葡萄糖首先经EMP及HMP两个途径生成丙酮酸。其中以EMP途径为主,生物素充足时HMP所占 比例是38%;控制生物素亚适量,发酵产酸期,EMP所占的比例更大,HMP所占比例约为26%。
第13页/共72页
(2) 生成的丙酮酸,一部分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 CoA,另一部分经CO2固定反应生成草酰乙酸化酶。
(1)优先合成
所谓优先合成,就是对于一个分支合成途径 来讲,由于催化某一分支反应的酶活性远远大于催 化另一分支反应的酶活性,结果先合成酶活性大的 那一分支的终产物。当该终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 就会抑制该酶,使代谢转向合成另一分支的终产物。 谷氨酸比天冬氨酸优先合成,谷氨酸合成过量后, 就会抑制和阻遏自身的合成途径,使代谢转向合成 天冬氨酸。
氨基酸类药物的发酵生产—谷氨酸的发酵生产
生物素的来源:氨基酸生产上可以作为生物素来源的原料 有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糖蜜及酵母水解液等,通常选取 几种混合使用。例如,许多工厂选择纯生物素、玉米浆、 糖蜜这三种物质来配制培养基。各种原料来源及加工工艺 不同,所含生物素的量不同。玉米浆含生物素500μg/kg, 麸皮含生物素300μg/kg,甘蔗糖蜜含生物素1500μg/kg。
操作简单 周期长,占地面积大。
直接常温等电点法工艺流程
发酵液
起晶中和点(pH4-4.5) 育晶(2h)
盐酸
菌体及细小的 谷氨酸晶体
等电点搅拌pH3-3.22 静置沉降4-6h 离心分离
成品
母液
干燥
湿谷氨酸晶体
2、离子交换法
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来提取吸附在树脂上的谷氨 酸阳离子,并可用热碱液洗脱下来,收集谷氨酸 洗脱流分,经冷却、加盐酸调pH 3.0~3.2进行结 晶,之后再用离心机分离即可得谷呈棒形或短杆形; 革兰氏阳性菌,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 需氧性的微生物; 生物素缺陷型; 脲酶强阳性; 不分解淀粉、纤维素、油脂、酪蛋白、明胶等;
发酵中菌体发生明显形态变化,同时细胞膜渗透性改变; 二氧化碳固定反应酶系强; 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欠缺或微弱,乙醛酸循环弱; 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 柠檬酸合成酶、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活
有机氮丰富有利于长菌,因此谷氨酸发酵前期要 求一定量的有机氮,通常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适 量的有机氮,在发酵过程中流加尿素、液氨或氨 水来补充无机氮。
(3)无机盐
磷酸盐 :工业生产上可用K2HPO4·3H2O、KH2PO4、 Na2HPO4·12H2O、NaH2PO4·2H2O等磷酸盐,也可用磷酸。 过高:代谢转向合成缬氨酸。 过低:菌体生长缓慢。
第二章-谷氨酸发酵机制
第三节 谷氨酸发酵中细胞膜渗透性的控制
一、细胞膜的结构
谷氨酸发酵的关键在于发酵培养期间谷氨酸产生菌细胞 膜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异性变化。
二、控制细胞膜渗透性的方法
根据细胞膜的结构特征,控制细胞膜通透性的 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通过控制磷脂的合成来控制细胞膜通透性; 一类是通过控制细胞壁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膜通 透性。
三、氮代谢的调节
• 控制谷氨酸发酵的关键之一就是降低蛋白质的合 成能力,使合成的谷氨酸不去转化成其他氨基酸 和合成蛋白质。生物素亚适量时,几乎没有异柠 檬酸裂解酶活力,琥珀酸氧化力弱,苹果酸和草 酰乙酸脱羧反应停止,完全氧化降低,ATP量减 少,蛋白质合成停滞,在铵离子适量存在时,菌 体积累谷氨酸。 • 生物素充足时,蛋白质合成增强,谷氨酸减少, 谷氨酸通过转氨作用生成其他蛋白质。
生物素对糖代谢的调节与能荷的调节是不同的,能 荷是对糖代谢流的调节,而生物素能够促进糖的 EMP途径、HMP途径、TCA循环。 在糖代谢中,生物素能催化脱羧和羧化反应。糖代 谢中依赖生物素的特异反应有:丙酮酸转化成草酰乙 酸;苹果酸转化为丙酮酸;琥珀酸与丙酮酸的互变; 草酰琥珀酸转化为a-酮戊二酸。
第二章
谷氨酸发酵机制
第一节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第二节 谷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谷氨酸发酵及工艺流程
pH控制
•发酵过程中产物的积累导致pH下降,而氮源的流 加导致pH的升高,发酵中当pH值进行控制既8h前 pH7.0-7.6;8h后pH7.2-7.3,,20-24h期间pH7.07.1,24-35h期间pH6.5-6.6.尿素流加总量为4%
糖液流加
•从第10h开始每隔4h补糖一次,每次补入1%的水解 糖液,在发酵26h前补入4%的水解糖液。
清洗仪器
• 放罐:到放罐标准后,及时放罐。经过发酵约35h 后,后残糖在1%以下且糖耗缓慢或残糖<0.5%, 菌量增长(OD)值缓慢时,便可放罐,放罐操作 同取样。排放液需灭菌处理才可进入下水道 • 清洗:放罐后,将发酵罐清洗干净,关闭所有电 源 • 粗提:用浓硫酸将发酵液pH调至谷氨酸的等电点 (pH3.15),用等电点法进行谷氨酸的粗提。
发酵培养基的制备
• 发酵培养基:按下列培养基配方制发酵培养基, 并按70%装液量装于小型发酵罐中,离位灭菌, 121℃实罐灭菌20min,冷却备用。 • 葡萄糖10%,玉米浆0.1-0.15%,Na2HPO4 0.17%, KCL 0.12%,MgSO4 0.04%,用NaOH溶液调pH7.20 于110℃灭菌20min冷却备用。 • 流加试剂:将40%尿素溶液、1%水解糖液、4%水解 糖液分别装入流加瓶中,121℃15min备用
发酵过程中,需注意完成下列工作
• 注意发酵罐运转是否正常,检查各控制参数是否在适合的范围内,遇 有故障及时排除。 • 每两小时取样一次,每次取样80ml,取样时,用量筒准确取流出的培 养液80ml,对号倒入三角瓶中,封口,来丌及测定的样液要立即放入 冰箱保存 • 每2小时记录发酵过程温度、pH、OD、通风、转速的测定数值,并 记录操作情况。 • OD值测定方法:均匀取样5ml于编号试管中,用空白发酵液稀释至一 定浓度,在722分光光度计上测定A600,根据菌体浓度不吸光度之间 关系的标准曲线换算出菌体浓度;其余发酵于2000r/min条件下离心 分离10min,上清夜入编号三角瓶,用于测糖 • 还原糖测定:用菲林快速定糖法。 • 菌体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油镜观察菌形、革兰氏染色结果以及有 无杂菌污染
谷氨酸的菌株选育及发酵生产
谷氨酸的菌种选育及发酵生产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20种常见α氨基酸之一,是一种酸性氨基酸。
它是谷氨酰胺、脯氨酸以及精氨酸的前体物质。
L-谷氨酸是蛋白质合成中的编码氨基酸,哺乳动物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由葡萄糖转变而来。
D-谷氨酸则参与多种细菌细胞壁和某些细菌杆菌肽的组成。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大致是这样的:葡萄糖经糖酵解(EMP途径)和己糖磷酸支路(HMP途径)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其进一步转换为丙酮酸,丙酮酸经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丙酮酸也固定二氧化碳产生草酰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及有NH4+存在的条件下,生成谷氨酸。
当生物素缺乏时,菌种生长十分缓慢;当生物素过量时,则转为乳酸发酵。
因此,一般将生物素控制在亚适量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量的谷氨酸。
菌种的选育:在谷氨酸发酵中,如果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谷氨酸不断地排到细胞外面,就会大量生成谷氨酸。
研究表明,影响细胞膜通透性的主要因素是细胞膜中的磷脂含量。
因此,对谷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往往从控制磷脂的合成或使细胞膜受损伤入手,如生物素缺陷型菌种的选育。
生物素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所需的乙酰CoA的辅酶。
生物素缺陷型菌种因不能合成生物素,从而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
而不饱和脂肪酸是磷脂的组成成分之一。
因此,磷脂的合成量也相应减少,这就会导致细胞膜结构不完整,提高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
由于谷氨酸的分泌受细胞膜控制,而影响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主要是细胞膜的磷脂含量。
因此,提高细胞膜谷氨酸通透性,必须从控制磷脂含量着手或者使细胞膜受损伤。
磷脂由不饱和脂肪酸、甘油、磷酸和侧链组成,因此,可通过选育这几种物质的缺陷型。
1.选育耐高渗透压菌株耐高糖(20-30%)、耐高谷氨酸(15-20%)、耐高糖、高谷氨酸(20%+15%)2.选育不分解利用谷氨酸菌株以谷氨酸为唯一碳源菌体不能生长或生长微弱3.选育细胞膜渗透性好的菌株(1)生物素缺陷型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中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该酶催化乙酰CoA合成丙二酰CoA。
谷氨酸发酵
前言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人体及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氨基酸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化学、农业等领域。
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我们吃的味精就是以谷氨酸为原料生成的。
1957年以前,人们用酸法水解小麦面筋或大豆蛋白来制取L- 谷氨酸。
1957年,人们分离得到了产生谷氨酸的菌种,接着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大规模发酵谷氨酸得以成功[1]。
谷氨酸发酵法的建立,对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法生产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谷氨酸发酵法成功的激励之下,各种研究项目得以展开。
谷氨酸单钠现已完全由发酵法生产,主要用于食品调味剂——味精的生产,其产量已超过400000吨。
味精的现状和前景味精近年来已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调味品,其消费量在国内呈上升趋势。
味精产量增长较快。
2001年味精产量91.28万吨,2002年1--6月产量累计53.0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7.92%。
味精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它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变成谷氨酸离子和钠离子。
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人体和动物的重要营养物质。
谷氨酸一钠被人体吸收以后,同样也是电离成谷氨酸离子和钠离子而分别参加人体的代谢活动。
所以味精作为调味剂除了能增加食品的美味外,它在人体中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
(1)谷氨酸在人体内通过转氨酶的作用将其分子中的氨基转移给丙氨酮酸,形成丙氨酸。
(2)谷氨酸与血液中的氨形成无毒的谷氨酰氨,使血液中的氨的浓度下降,减少氨中毒的危险性。
(3)谷氨酸在体内与胱氨酸、甘氨酸结合形成谷胱甘肽。
这个化合物是一种很有效的抗氧化剂,对于延续衰老,促进疾病恢复均有好处。
能够分解体内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物,避免肌体遭受过氧化物的侵害,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
(4)谷氨酸在体内能够形成V-氨基丁酸,它是一种神经递质,帮助神经的传导;有人说,味精补脑,其道理恐怕就是基于这种物质的形成。
中国调味品行业在空前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处在大转变、大整合和大发展时期。
谷氨酸发酵
1)生物素营养缺陷型⏹作用机制: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了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当磷脂合成量少到正常的1/2左右时,细胞变形,Glu向膜外泄漏.⏹控制关键:使用该类突变株必须限制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亚适量(5-10 g/L).在发酵初期(0-8小时),细胞正常生长,当生物素耗尽后,在菌的再次倍增时,开始出现异常形态细胞,即完成了细胞从生长型到积累型转换.2)油酸营养缺陷型⏹作用机制:油酸营养缺陷型丧失了合成油酸的能力,通过控制油酸使磷脂合成量减少到正常量的1/2左右.⏹控制关键:保证在培养基中油酸亚适量,完成细胞从生长型到生产型的转换.(3)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60)或不饱和脂肪酸(C16-18),也能造成细胞渗漏,积累谷氨酸.⏹机理:两者在脂肪酸合成时对生物素有拮抗作用,导致磷脂合成不足,形成不完整的细胞膜.⏹关键:控制好脂肪酸或表面活性剂的时间和浓度,必须在药剂加入后,在这些药剂存在下进行分裂,形成产酸型细胞.(4)添加青霉素⏹机理:青霉素抑制谷氨酸生产菌细胞壁后期的合成,细胞膜在失去保护,在渗透压的作用下受损,向外泄露谷氨酸.⏹控制关键:一般在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早期(3-6小时)添加.添加青霉素后倍增的菌体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完成细胞功能的转换.谷氨酸发酵强制控制工艺⏹为了稳产,克服培养基原料中某些成分不易控制带来的影响,在谷氨酸发酵时可采取“强制控制”的方法,如:“高生物素高吐温”或“高生物素高青霉素”的方法.⏹控制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预先配加一定量(过量)的纯生物素,大大地削弱每批原料中生物素含量变化的影响,高生物素、大接种量能促进菌体迅速增殖.再在菌体倍增的早期加入相对高的吐温或青霉素,形成产酸型细胞.固定其它条件,确保高产稳产。
谷氨酸发酵⏹ 1.适应期:尿素分解出氨使pH上升.糖不利用.2-4h.措施:接种量和发酵条件控制使适应期缩短.⏹ 2.对数生长期: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使pH上升,氨被利用pH又迅速下降.溶氧急剧下降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浓度迅速增大,菌体形态为排列整齐的八字形.不产酸.12h.措施: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须的氮源及调节pH,在pH7.5-8.0时流加尿素;维持温度30- 32℃⏹ 3.菌体生长停止期:谷氨酸合成.措施:提供必须的氨及pH维持在7.2-7.4.大量通**,控制温度34-37 ℃.⏹ 4.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慢,残糖低.措施:营养物耗尽酸浓度不增加时,及时放罐.发酵周期一般为30h.二、谷氨酸发酵的生化过程⏹(1)是代谢控制发酵的典型代表⏹(2)是目前代谢控制发酵中,在理论与实践上最成熟的……⏹整个过程可简单的分为2 个阶段:第1阶段是菌体生长阶段;第2阶段是产酸阶段,谷氨酸得以大量积累。
谷氨酸发酵
乳酸菌。
5.麦汁预冷却和冷却
预冷却:分离煮沸过程中产生的热凝固物。
回旋沉淀槽是最常用的预冷却方法。
冷却:通过麦汁冷却器,迅速冷却至发酵所
需的温度,同时析出冷凝固物(指温度在70℃以 上为溶解状态,但降至70℃以下开始析出的物质 )的过程。
五、啤酒发酵工艺
。
接种 试管倾斜放置等斜面凝固 超净台 开启三十分钟后,通风5分钟后方可进行操作。 从冷冻的菌体中用接种针挑取一定的菌种 ,Z 字型接种到试管斜面
上。
一、谷氨酸菌种的制备
培养 将试管放入28度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天注意观察记录。
扩大培养 斜面生长大约三天左右。菌种开始长出,然后接种到250ml锥 形瓶液体培养基中 ,28℃ 150转 摇床培养。
麦芽粉 ,比例为4g麦芽粉对应10ml麦芽汁,保证麦芽汁浓 度在8~12。。将麦芽粉和水混匀, 在电炉上加热至 70℃保 持半小时左右。静置取上清液, 加入2%琼脂粉,加热煮 沸,搅拌均匀。 灭菌
• 将培养基液分装入 若干个试管中,注意不能超过试管体积 的三分之一,然后用绵花塞住。放入高压灭菌锅 121℃、 20分钟灭菌处理。
2. 糖化制成麦汁
糖化:利用麦芽所含的各种水解酶,在适宜的条
件下,将麦芽中不溶性高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 、半纤维及其中间分解产物),逐步分解成低分子 可溶性物质的过程。
过程包括:淀粉分解、蛋白质分解、B-葡聚糖分
解、酸的形成和多酚物质的变化。
3.麦汁过滤
目的:糖化结束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
糖化醪液中的原料溶出物和非溶性的麦槽分离, 以得到澄清的麦汁和良好的浸出物收得率。
啤酒中所含的成分很多,除水外,还有其它近 600种成分,其中主要有: 1、酒精 2、浸出物 3、二氧化碳 4、挥发性成分
药品生产技术《谷氨酸发酵工艺流程》
一、谷氨酸简介谷氨酸一种酸性氨基酸,分子内含两个羧基,化学名称为α-氨基戊二酸。
为无色晶体,有鲜味,微溶于水,而溶于盐酸溶液,等电点。
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中,动物脑中含量也较多。
分子式C5H9NO4、分子量。
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响。
谷氨酸可生产许多重要下游产品如L—谷氨酸钠、L—苏氨酸、聚谷氨酸等。
氨基酸作为人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不仅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而且在食品工业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重要的鲜味剂,对香味具有增强作用。
谷氨酸钠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剂,既可单独使用,又能与其它氨基酸等并用。
谷氨酸为世界上氨基酸产量最大的品种,作为营养药物可用于皮肤和毛发。
用于生发剂,能被头皮吸收,预防脱发并使头发新生,对毛乳头、毛母细胞有营养功能,并能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有生发防脱发成效。
用于皮肤,对治疗皱纹有疗效。
脑组织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它氨基酸,故谷酰胺可作为脑组织的能量物质,改良维持大脑机能。
谷氨酸作为神经中枢及大脑皮质的补剂,对于治疗脑震荡或神经损伤、癫痫以及对弱智儿童均有一定疗效。
在工业上,聚谷氨酸可降解塑料,是环境友好材料。
谷氨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
谷氨酸的大量积累不是由于生物合成途径的特异,而是菌体代谢调节控制和细胞膜通透性的特异调节以及发酵条件的适合。
谷氨酸产生菌主要是棒状类细菌,这类细菌中含质粒较少,而且大多数是隐蔽性质粒,难以直接作为克隆载体,而且此类菌的遗传背景、质粒稳定尚不清楚,在此类细菌这种构建适宜的载体困难较多。
需要对它们进行改建将棒状类细菌质粒与的质粒进行重组,构建成杂合质粒。
受体菌选用短杆菌属和棒杆菌属的野生菌或变异株,特别是选用谷氨酸缺陷型变异株为受体,便于从转化后的杂交克隆中筛选产谷氨酸的个体,用谷氨酸产量高的野生菌或变异菌作为受体效果更好。
供体菌株选择短杆菌及棒杆菌属的野生菌或变异株,只要具有产谷氨酸能力都可选用, 但选择谷氨酸产量高的菌株作为供体效果最好。
味精生产反应方程式
味精生产反应方程式
味精的生产主要通过谷氨酸的发酵来实现。
以下是味精生产的反应方程式:
1. 谷氨酸发酵反应:
C5H9NO4 + H2O → C3H7NO2 + CO2 + NH3
此反应将谷氨酸(C5H9NO4)和水(H2O)转化为丙氨酸(C3H7NO2)、二氧化碳(CO2)和氨气(NH3)。
2. 谷氨酸和乙醇酸酯化反应:
C5H9NO4 + CH3CH2OH → C3H7NO2 + CH3CH2OCOOH
此反应将谷氨酸和乙醇(CH3CH2OH)进行酯化,生成丙氨酸和乙醇酸(CH3CH2OCOOH)。
以上是味精生产中的两个主要反应方程式,其中第一个是发酵反应,第二个是酯化反应。
这些反应过程是在合适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
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能涉及其他的中间反应或后续处理步骤。
谷氨酸发酵
谷氨酸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糖代谢和氨基酸 代谢来生产谷氨酸。 一. 谷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途径 以葡萄糖为碳源的代谢途径分两阶段: (一)由葡萄糖转变成-酮戊二酸 主要经历EMP、TCA。 (二)由-酮戊二酸转变成谷氨酸 由谷氨酸脱氢酶进行还原氨基化。
二. 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生化特点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各代谢中间物形成一种 平衡,故-酮戊二酸不会大量积途 径加以控制,使其代谢途径不同于常,筛选优良 菌株是非常关键的,一般应具有特殊的生化特点: (一) -酮戊二酸脱氢酶活力极低或缺失 阻止-酮戊二酸转变成琥珀酸而大量积累。
2
(二)谷氨酸脱氢酶活力高且不被低浓度产物谷氨 酸抑制,加快谷氨酸的合成。
(三)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好,使生成的谷氨 酸及时分泌到细胞外,减少细胞内谷氨酸浓度, 避免抑制作用产生。一般采取生物素亚适量,控 制细胞膜的合成,其饥饿状态造成膜通透性好。 (四)减弱乙醛酸循环也是提高以葡萄糖为碳源生 产谷氨酸转化率的方法之一。
2分子乙酰CoA 进入TCA生成 ATP = 20个
异柠檬酸裂解酶
乙醛酸
苹果酸合酶
乙酰辅酶A
琥珀酸
1
三. 环境条件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
有了优良菌株,还要控制一定条件,造成适于谷氨酸 高产的特定环境: 1. 供氧量要适中:供氧不足,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酮 戊二酸生成减弱;供氧过多,NADH过度被氧化,使 -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减弱。 2. 氨量(氨水或尿素)适中:不足时,还原氨基化减 弱;过量时,形成谷氨酰胺,使谷氨酸产量下降。 3. pH:中性或弱碱性有利。 4. 磷酸盐:适量,过高促进EMP和Val生成。 5. 生物素:亚适量,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氨酸发酵工艺和发展运用摘要生产味精谷氨酸之类氨基酸的发酵,区别于传统的酿酒和抗菌素发游,是一种改变微生物代谢的代谢控制发酵。
本文则就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谷氨酸发酵机制,说明谷氨酸发酵的发展。
关键词:谷氨酸;发酵;工艺;研究;发展刖言谷氨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
谷氨酸的大量积累不是由于生物合成途径的特异,而是菌体代谢调节控制和细胞膜通透性的特异调节以及发酵条件的适合【1】。
谷氨酸产生菌主要是棒状类细菌,这类细菌中含质粒较少,而且大多数是隐蔽性质粒,难以直接作为克隆载体,而且此类菌的遗传背景、质粒稳定尚不清楚,在此类细菌这种构建合适的载体困难较多。
需要对它们进行改建将棒状类细菌质粒与已知的质粒进行重组,构建成杂合质粒。
受体菌选用短杆菌属和棒杆菌属的野生菌或变异株,特别是选用谷氨酸缺陷型变异株为受体,便于从转化后的杂交克隆中筛选产谷氨酸的个体,用谷氨酸产量高的野生菌或变异菌作为受体效果更好。
供体菌株选择短杆菌及棒杆菌属的野生菌或变异株,只要具有产谷氨酸能力都可选用,但选择谷氨酸产量高的菌株作为供体效果最好。
这样就可以较容易地在棒状类细菌中开展各项分子生物学研究。
有了合适的载体及其转化系统后,就可通过DN林外重组技术【2】进行谷氨酸产生菌的改造。
这对以后谷氨酸发酵的低成本、大规模、高质量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1.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菌种的选育,培养基配制,斜面培养,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发酵(发酵过程参数控制通风量、pH温度、泡沫),发酵液。
1.1菌种棒状杆菌属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 ):生物素缺陷型、温度敏感型;北京棒杆菌、钝齿棒杆菌;短杆菌属:黄色短杆菌、天津短杆菌。
1.2培养基1.2.1 .保藏斜面培养基:牛肉膏l %,蛋白胨l %,氯化钠0.5 %,琼脂2%, PH7.0。
1.2..2活化斜面培养基:葡萄糖0.1 %,牛肉膏l %,蛋白胨l %,氯化钠0.5 %,琼脂2%, pH7.0。
1.2..3一级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5 %,玉米浆3.1 %;,尿素0.55 %,磷酸氢二钾0. 12%,硫酸镁0.06 %, PH7.0。
1.2.4摇瓶初筛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2%,玉米浆0.8 %,磷酸二氢钾0.2 %,硫酸镁0.04%, PH7.0。
1.2.5摇瓶复筛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8%,玉米浆0.5 %,甘蔗糖蜜0.15 %,磷酸二氢钾0.2 %, 硫酸镁0.04 %. PH7.0。
1.3斜面培养斜面菌种:32〜33C培养,22h。
1.4 一级种子培养32 —33C培养,往复式摇床,冲程76mm转速100r/min,9h。
1.5 发酵培养往复式摇床,冲程80mm装量:20ml/500ml三角瓶。
接种量:5%。
转速:前期100r/min,第一次加尿后125rJmin。
温度:前期32—33C,后期34—350G转速:前期100r/min,后期125dmin。
pH: 40%尿素控制。
2. 菌种的保臧 2.1菌种保藏的重要意义微生物的世代时期一般是很短的,在传代过程中易发生变异甚至 死亡,因此常常造成工业生产菌种的退化,并有可能使优良菌种丢失, 菌种是从事微生物学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特别是利用微生 物进行生产。
所以菌种保藏是入行微生物研究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
其任务首先是使菌种不死亡。
2.2菌种的保藏方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此法是适用范围最广的微生物保藏法。
尤其 是不产孢子的菌丝体用其他保存方法不当可用此法保存效果较好保 存期最长。
用液氮能长期保存菌种,这是因为液氮的温度可达-196 C, 远遥低于其新陈代谢温度(-130 C ),所以此时菌种的代谢活动已停 止,化学作用亦随之消失。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简便易行,关键是要有 液氮灌、冰箱设备。
该法要点是:将要保藏的菌种置于 10%甘油中, 密封与安剖内,先将菌液降至 0C,再以每分钟降低1C 的速度,一 直将至-35 C,然后将安剖放入液氮罐中保存。
3谷氨酸发酵3.1在发酵罐中进行。
适应期,尿素分解氨使pH 上升。
糖不利用。
酵条件控制使改期缩短。
对数生长期,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使 pH 上升, 增大,菌体形态为排列整齐的八字形,不产酸, 办法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须的氮源及调节30-32 C 。
菌体生长停止期,谷氨酸合成,糖和尿素分解产生 a -酮戊二酸 和氨用于合成谷氨酸。
及时流加尿素以提供足够的氨并使 pH 维持在 7.2-7.4。
大量通气,控制温度 34-37 C 。
2-4h 。
接种量和发 氨被利用pH 又迅速 12h 。
米取流加尿素 pH 在7.5-8.0,维持温度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慢,残糖低【7】。
营养物耗尽酸浓度不 增加时,及时放罐。
不同的谷氨酸生产菌其发酵时间有所差异。
低糖(10%~12%发 酵,其发酵时间为36~38h ,中糖(14%发酵,其发酵时间为45h 。
发 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慢,残糖低。
当营养物耗尽酸浓度不增加时, 及时放罐。
一般发酵周期为30h 。
【4】3.2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控制 3.2.1 pH谷氨酸生产菌的最适pH —般是中型或微碱性 累计谷氨酸,发酵前期的pH 值以7.5左右为宜, 对提高谷氨酸产量有利。
3.2.2温度谷氨酸发酵前期应采取菌体生长最适温度为 长期维持温度30-32 C 。
谷氨酸合成的最适温度为 氨酸合成的谷氨酸脱氢酶的最适温度在 32-36 ° C 左右,在发酵中、 后期需要维持最适的产酸温度,以利谷氨酸合成。
3.2.3通风量谷氨酸生产菌是兼性好氧菌,有氧、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长,只 是代谢产物不同。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通风必须适度,过大菌体生长 慢,过小产物由谷氨酸变为乳酸。
应在长菌期间低风量,产酸期间高 风量,发酵成熟期低风量。
其中,谷氨酸发酵罐现均采用气一液分散 较理想的圆盘涡轮式多层叶轮搅拌器【5】。
3.2.4泡沫谷氨酸发酵时好气性发酵,因通风和搅拌和菌体代谢产生的 CQ , 使培养液产生泡沫是正常的,但泡沫过多不仅使氧在发酵液中的扩散 受阻,影响菌体的呼吸代谢,也会影响正常代谢以及染菌。
因此,要 控制好泡沫是关键。
消泡方法有机械消泡(靶式、离心式、刮板式、 蝶式消泡器)和化学消泡(天然油脂、聚酯类、醇类、硅酮等化学消 泡剂)两种方法。
4.提取工艺谷氨酸提取的基本方法有:等电点结晶法,特殊沉淀法,离子交 换法,溶剂萃取法.在提取工艺中,需要完成:谷氨酸铵T 谷氨酸T 谷氨酸一钠的产品转化过程。
而此转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酸碱,产 生大量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成PH7.0〜8.0条件下 中后期以7.2左右 30〜32 C 。
对数生 34〜37 C 。
催化谷本。
生产工艺直接等电点方法(少数锌盐法)7等电离交方法7浓缩连续等电点法(少数厂家采用)。
等电点法还能分成常温、中低温、一次低温(盐酸、硫酸),带菌体浓液一次等电点法【6】。
发酵液-----浓缩-----用盐酸水解-----过滤-----滤液脱色-----浓缩-----用碱液中和浓缩液,控制PH值----- 低温放置,析出晶体【8】。
5谷氨酸用途5.1食品业: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重要的鲜味剂,对香味具有增强作用。
谷氨酸作为风味增强剂可用于增强饮料和食品的味道,不仅能增强食品风味,对动物性食品有保鲜作用。
5.2日用化妆品:谷氨酸为世界上氨基酸产量最大的品种,作为营养药物可用于皮肤和毛发。
用于生发剂,能被头皮吸收,预防脱发并使头发新生,对毛乳头、毛母细胞有营养功能,并能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有生发防脱发功效。
用于皮肤,对治疗皱纹有疗效5.3医药业:谷氨酸还可用于医药,因为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虽然它不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但它可作为碳氮营养与机体代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谷氨酸作为神经中枢及大脑皮质的补剂,对于治疗脑震荡或神经损伤、癫痫以及对弱智儿童均有一定疗效。
用谷氨酸制成的成药有药用谷氨酸内服片,谷氨酸钠(钾)注射液,谷氨酸钙注射液,乙酰谷氨酸注射液等。
6我国发展趋势我国谷氨酸目前总发酵能力已接近160万吨,约占全球谷氨酸产能的75% ;而日本的谷氨酸产能,即包括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在本土和海外分公司产能在内的合计只有不到60万吨;韩国的谷氨酸发酵能力在20万-25万吨。
再加上我国台湾地区的谷氨酸发酵能力, 可以认为,亚洲谷氨酸厂商基本上主宰了国际谷氨酸市场。
与此同时, 我国也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味精(谷氨酸钠)出口国。
而西方国家逐渐改变对味精使用的观念,估计对今后的谷氨酸市场将是一大利好。
7.结语当前对其发酵过程的控制还需要不断深入,如高产菌种的选育、微生物代谢过程的本质、产物积累、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等还需进一步探讨,自动化的加入,让工业生产在效益上大大提咼的同时改善生产环境,减少人员的工作强度。
针对氨基酸行业发酵生产现状,控制发酵过程,自动化技术的提升,相信谷氨酸发酵控制技术也会得到不断提升。
张刚.《乳酸细菌一一基础、 技术和应用》[M].北京:生物•医 药出版分社,2007.1王帅.L-谷氨酸发酵高产菌选育及其发酵优化的研究 [D].江王东阳.谷氨酸高产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及其发酵条件研究刁立兰.谷氨酸发酵中生物素的测定及控制[D].山东:山东轻 工业学院,2008.[8]陈景勇.谷氨酸萃取与沉淀分离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 2008. 参考文献:[1] 陈宁.氨基酸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 谭平.L-谷氨酸合成新工艺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6.[3] 刘森芝.谷氨酸发酵生产菌的研究与开发 [J].《发酵科技通 讯》 .2009(04):30-31[4] [5] 苏: 江南大学,2008.[D]. 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