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二冬,你让大学生感动
孟二冬同志先进事迹
孟二冬同志先进事迹1.北大教授孟二冬:支教·治学·做人2.孟二冬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北京大学校长、院士许智宏用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温儒敏燃烧生命之火点亮希望之灯…………………新疆石河子大学中文系学生张瑜从容面对病魔心底铺满阳光…………………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教授刘玉村永不改变的追求永不放弃的爱………孟二冬同志爱人、北大社会科学部副部长耿琴学者的本色英雄的情怀………………………光明日报记者付小悦北大教授孟二冬:支教·治学·做人编者按:今天我们刊登北京大学中文系孟二冬教授在支教、治学、做人等方面的感人事迹。
孟二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计名利,在新疆支教期间一心扑在教学一线,表现出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他甘坐冷板凳,十几年如一日潜心做学问,求真务实,在学术上成就卓著。
他的敬业精神正是我们的社会着力弘扬的精神,他的学术品格正是我们的社会亟待光大的品格。
“他是一个能坐得住的人,他的心能沉得下来,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都动摇不了他对学术的执著追求。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民盟中央副主席袁行霈先生称赞的这个人,叫孟二冬。
12月11日上午,北京地区气温零下四五摄氏度。
年近七旬的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先生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北五环外一个北大教师住宅小区,探望与他相识相知25年的学生孟二冬。
今年48岁的孟二冬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前不久刚做完第三次食道肿瘤手术。
看着正在接受化疗的得意门生孟二冬瘦削的面孔,袁行霈先生既心疼又欣慰———他为自己的学生一年之中经受了三次大手术的折磨而心疼,也为孟二冬意志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而欣慰!支教:强忍病痛,坚守讲台楷模去年春,孟二冬在新疆支教时,病倒在讲坛上。
2003年非典期间,孟二冬在日本东京大学作访问学者两年期满后,回到北京大学。
200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
人物事迹:倪东艳的母亲陈爱娥天生就严重智障,因患 小儿麻痹症,从小就下肢瘫痪,走路完全靠爬,只能扶着墙 勉强站立。因为穷,倪东艳的父亲倪月忠58岁才娶了陈爱娥 为妻,次年,倪东艳出生了。去年12月7日这天早上,父亲却 没能起床,他躺在床上,仅仅说了句“照顾好妈妈”后,就 停止了呼吸。“照顾好妈妈。”爸爸临终前这句话死死印在 女儿心上,8岁的倪东艳知道,这个家今后就全靠她了。从此, 对她来说,比学习更重要的事就是照顾妈妈。每天早上,倪 东艳天不亮就得起床,做好一天的饭,将饭端到床前。下午 放学后,倪东艳先到邻居家里提水,再在火铺(土家族特有 的一种烧火做饭烤火的场所)上生火做饭。屋里光线太暗, 她就将作业本拿到灶前,一边烧柴火做饭,一边借着火光做 作业。家里没有小凳子,她就蹲在地上。晚饭后,她都会给 妈妈读课本,虽然妈妈什么也听不懂,也无法和她交流,但 她还是固执地每天读着。
动文了的救游 文
了花自希游, 花
网枝己望客后 枝
民在。留。面
。危湖给”都
急南了在是
关省游身我
头湘客受的
,,
人物事迹: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湘潭新天地旅 行社的导游。2005年8月28日下午,文花枝带领旅行 社团队乘坐的旅游车遭遇车祸,左腿胫骨断裂、骨 头外露的文花枝,其腰以下部位被卡在座位里动弹 不得,当火速赶来的救援人员准备先将坐在前排的 文花枝抢救出来时,文花枝却平静地说:“我是导 游,后面都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然而, 昏死多次的她每次苏醒过来后总不断鼓励救援人员 和被困游客“继续坚持下去”。最终,多数游客成 功获救,而因抢救时间延误,文花枝却被实施了左 大腿截肢手术。面对生死抉择时,她却用自己言行 再一次为“80后英雄”一词作了诠释,这是一个心 灵和容貌同样美丽的姑娘。
孟二冬观后感
孟二冬观后感学号:20151001069 姓名:孔春春作为来我的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的老师,孟二冬老师是主动要求来新疆的。
大一刚刚入学的时候,就在我们学校政法学院门前的绿绿草坪上看到了孟二冬老师的雕像,也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
向师哥师姐打听才知道并且了解了一丝丝孟二冬老师的事迹。
当时就在想,作为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主动要求来我们边疆大学教授古代文学课程给本科生。
克服西北干旱的气候,离开挚爱的家人朋友,放弃优越的北京生活,这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可观看完电影《孟二冬》以后,我才知道,对于孟二冬老师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
孟二冬老师不需要勇气,他淡泊名利,潜心治学,甘愿来到戈壁明珠石河子大学,因为他的身上有最最可贵的东西,那就是师魂。
作为石河子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我没有听过孟二冬老师的课程,却听过孟二冬老师的感人事迹。
孟二冬老师教授的是2002级的中文系古代文学,也就是我的很多年前素未谋面的师哥师姐们的课程。
常常听我的老师们提起孟二冬老师讲课时候的大家风范,总是会羡慕,羡慕听过孟二冬老师讲课的学生有幸目睹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好老师的风采。
教授我们现当代文学的杨华老师告诉我们,她当时有幸听到孟二冬老师讲课,记忆里孟二冬老师总是要写满满的几黑板板书,而且板书字迹非常漂亮,从左往右竖排去写,阶梯教室总是坐满了来听课的学生。
几百人的教师孟二冬老师的声音非常洪亮,完全飘荡在每一个角角落落。
后来,孟二冬老师的嗓子沙哑,才不得不采用麦克风,喜欢孟二冬讲课的不止有学生,还有一些中文系的老师也来蹭课。
孟二冬老师总是讲课讲得大汗淋漓,每一节课都要提前备课,认认真真负责的讲好每一节课。
他觉得来新疆一趟那么远太不容易,所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为石河子大学的学生讲课。
电影里有许许多多让人感动落泪的场景。
孟二冬老师1994年博士毕业后,选择留在北大中文系任教,一家从烟台搬过来住进了北大的筒子楼。
因为地方小,习惯熬夜耕读的孟二冬怕自己的灯光影响妻子和女儿的休息,晚上睡觉前都要把书桌挪到角落里。
学习孟二冬心得体会
学习孟二冬心得体会学习了孟二冬教授的先进事迹后,感动一直在我的心头流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对孟教授一生的写照。
作为一名教师,孟二冬教授身上浸透着师者的博大、尊严与热情。
他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
他主动承担支援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任务,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也难以放下自己那份责任,仍然以坚韧的毅力支撑着上好每一堂课;在支教的第一堂课上,他用粉笔写了20块板书,繁体字,竖行直排;在生命经受最大考验时,他要求“尽量保住我的嗓子,我还要讲课”;他让人理解了什么是对口支援,他的精神在支教中得到了升华。
他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即使身在病榻,他还牵挂着新疆学生的学习,还坚持指导着身边的弟子。
孟二冬教授又是一位斗志昂扬的勇士。
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残酷的病魔时,人性的可贵与辉煌愈加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他的生命之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急流险滩,永远保持着一份让人心仪的恢宏和恬淡的气度。
他清正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坦然面对病魔的咆哮。
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评价的那样,“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
他的的确确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他的的确确又是个不普通的教师。
他真实而温暖,内心充满了爱——对教师这门职业的爱,对文化学术的爱,对学生弟子的爱,对家人亲人的爱,对周围人的爱。
阅读孟二冬教授用生命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
“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孟二冬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
2019年感动中国的十大教师
• 3月23日,陆永康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光。58岁的陆永康是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 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他出生仅9 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 下肌肉萎缩。别人学走,他学跪。20岁 那年,他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 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36年来, 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 年复一年跪着前行在山间道上。
•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 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格外感奋。 这些“园丁”们用真实的故事, 阐释了什么是“人类灵魂的工 程师”,给人们以心灵的洗礼 和“无声胜有声”的示范。见 贤思齐,让我们在感动的路上 不断创造和发现新的感动,共 创共享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教师李元昌:用生命撑起农村教育天地
• 他身患绝症,却用6年时间踏 访了近200所农村中小学, 建起了42个农村教师培训基 地;他省吃俭用,却捐资、募 资20多万元给农村学校,并 办了一份杂志免费赠阅全国农 村教师……
卢文建:“借眼”授课12年
• 在这所学校里,卢文建担任一 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大家都认 可他是教得最好的教师。可谁 又能想到,卢文建已是双目失 明,依靠学生读课文来“借眼” 备课。这样的场景,已经延续 了12年。
2019年感Biblioteka 中国的十大教师 课件制作:建三江一中黄钰瑭
北大孟二冬教授:师之尊者人之楷模
• 为师者,当奉孟教授为至尊; 为人者,当以孟教授为楷模。 不争名利,自甘淡泊,只讲贡 献,不求索取。以乐观积极的 心态谱写生命的乐章,在人生 的路上留下坚实清晰的足迹。
人民教师英雄祝香云
• 祝香云从教28年如一日,兢兢业 业、教书育人,淡泊名利、无私 奉献,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 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 己,为保护学生而英勇献身,用 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 尚师德,铸就了做人民满意教师 的英雄形象。
学习孟二冬事迹有感-平凡中伟大
治学,孟教授信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少人问津的学术领域甘于寂寞,潜心治学,取得了优异的学术成就。
正如他的导师袁行霈教授所说,从?中国诗学通论?到?千古传世美文?,从?陶渊明集译注?到?中国文学史?,洋洋40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都像他的为人一样厚实可信。
为师,孟教授以三尺讲台为舞台,教授学生全身心投入,备课一丝不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风范令人感动。
他对授业的严谨,对学生的关爱与牵挂,无不显出一种感人至深的师道魅力。
当他在图书馆怡然自得时,当他在学生的作业中夹上密密麻麻的纸条时,当他在病榻上还牵挂着远方的学生时,那种炽热的生活激情和深重的责任感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人。
孟教授心甘情愿到新疆石河子大学支教,在艰苦的贫困地区依然恪尽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强忍病痛给学生上课。
他在一年之内经历了三次重大手术的折磨,但依然乐观地面对人生,积极向上,即使在他与死神最近的日子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孟二冬教授始终是平淡、平和、平实的,也唯有此,才形成了他最为纯粹、最为高尚的精神世界。
他以无比的人格魅力,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学者与师者的风范。
我们在表达着对孟教授崇敬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他带给我们的启迪。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是一名走上教师岗位才几年的青年教师,更应该以孟二冬教授为典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一片热诚之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对民族、对祖国未来的重要责任和崇高使命。
只有这样,才能为推进教育事业的跨越开展,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出奉献。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爱岗敬业,并持之以恒,做真学问。
孟二冬教授教书、研究都一样甘于寂寞,踏踏实实。
他为了研究整理?〈登科记考〉补正?,放下手中的课题,在既不是方案工程,也没有经费支持,出版后也不可能畅销的情况下,一干7年。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教师先进事迹范文《为人师表 品德高尚》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教师先进事迹范文《为人师表品德高尚》《为人师表品德高尚》北京大学校长、院士许智宏今天,我怀着激动和崇敬的心情,向大家介绍北大中文系教师--孟二冬老师的先进事迹。
作为中文系的一名普通教师,孟老师每天从事着高校教师的平凡工作,读书、写作、教书、育人。
正是在这普通、平凡的岗位上,他为我们展现了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孟老师二十几年如一日,潜心学问、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热爱学生,默默地、一丝不苟地履行着一名高校教师的职责。
他埋头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在人文学科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撰写了多部学术著作,其中,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是一部难能可贵的资料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XX年3月,孟老师主动要求加入了北京大学对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支教队伍,开始在新疆石河子大学中文系任教。
20XX年4月27日,孟二冬教授不幸病倒,住进了石河子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食道及气管肿瘤,病情非常严重。
孟老师生病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多方关注。
他刚回京不久,慰问信便纷至沓来。
其中有一本留言册,给人印象很深,那是孟老师在石河子大学教过的100多名学生集体制作的,每人在上面都写了一段话,表达对孟老师的思念与祝福。
作为一位普通教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挂念、尊敬和爱戴,是很难得的,也是了不起的。
近两年来,孟老师已接受了三次大手术,但仍以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病痛的折磨,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工作。
作为北大校长,我深深地被孟老师的事迹感动,为北大出现孟二冬这样的优秀教师而骄傲。
孟二冬事迹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偶然的。
他是我们党培养出的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为孟二冬这样的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成长的环境、锻炼的土壤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同时,孟二冬在深入钻研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深刻领悟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百年北大的精神特质。
“以天下为己任,与民族共荣辱”的历史使命深深地镌刻在他心中,在他看似平凡的事迹中,生动展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精神,教书育人、献身科教兴国事业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
精选范文: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共2篇)从xx年秋季一直到现在,学习孟二冬老师先进事迹之风长盛不衰。
为什么孟二冬老师能带给我们如此大的震撼呢?为什么他的事迹能有如此大的激励力量?他的精神里面到底蕴藏着多少宝贵的财富,告知了我们什么呢?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优秀教师。
孟二冬老师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孟二冬老师是边做研究边教学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怠慢了任何一个方面。
他在研究成果方面硕果累累,他不记名利,不顾个人得失,遵循着“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座右铭。
孟二冬老师花费7年时间写就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令人深有感触。
虽然他研究的是几乎无人问津的学术角落,但是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与追求。
在别人感觉枯燥无味的领域,他却能潜心研究,而且还乐在其中,这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在当今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在学术界少数人弄虚作假、互相攻击的污浊空气中,孟二冬老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更加难能可贵。
即使他不去支教石河子,即使他没有病倒在讲台上,他也是一个用人格感动社会的高尚的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孟二冬老师痴情于讲台,教书更育人,学生都把他当作人生道路上的航灯。
他尽职尽责,把三尺讲台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当作自己的理想;他就象一只辛勤的蜜蜂,把自己毕生的精华都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祖国的未来!当他在石河子大学支教时,当乒乓球大的肿瘤卡在孟老师嗓子里面的时候,他还在讲台上带着同学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可是,此时,孟老师却忍受着多大的痛苦啊!孟老师是在珍惜着讲台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支教机会,他深爱着同学们,深爱着边疆的教育事业。
在回北京治病的时候,在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巨大磨难的时候,他还在挂念着新疆的学生。
在北京的病床上,孟老师仍在工作,他仍然在辅导自己的研究生,不愿意因为他的病而耽误学生。
孟二冬不愧是当代人民教师的楷模。
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8篇)
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8篇)对同行蒋育红老师先进事迹的认真学习,使我更深入地思考一个问题,这也是我从教十年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教师工作,或者更确切地说,教师的工作是什么?我是班主任老师,也是数学老师,工作特点决定,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和任务,同时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
因此,班主任这个职位对我来说,育人比教书的分量更重一些。
但与蒋育红相比,深感差距很大。
结合学习有感而发,谈几点体会。
教师岗位——特殊的岗位责任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教师这个岗位、这种职业呢?不错,近年来,教师的待遇改善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愿意当教师的人也多了。
然而,清醒认识教师职责,还是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教师是一个岗位、一种职业,但更是一种责任。
蒋育红从教十多年,她不计个人得失,一心只为教育,一心只为学生。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清醒的责任意识。
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教学艺术,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是清醒的责任意识和在此基础上持久的内在动力,是教师完成卓有成效工作的必备条件。
蒋育红不是“完人”,但她把有限的积淀变为无限的延续,我们向蒋育红学习就应该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以自己深入的研究带动深入的思考,把教书育人提升到科研的高度,以此支撑和升华教书育人的效果,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和震撼力,以应对互联网覆盖全球的今天,各种思潮以更快的速度、更广的范围、更难以控制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
教师岗位——执著的追求与奉献教师的许多工作是无法量化的,是不可能通过工作量来反映的。
执著的追求与奉献是坚守教师岗位,做好教书育人必备的品格。
蒋育红不惧清贫,不惧寂寞,不计报酬,他把追求与奉献当成一种责任,甚至当成一种享受。
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需要付出多大代价,他都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
孟二冬先进事迹
精选范文:孟二冬先进事迹(共2篇) 孟二冬同志在石河子大学期间,除坚持为中文系2002级四个班130余名学生每周讲授10学时的必修课外,同时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了《唐代科考》选修课,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与中文系教师座谈,交流教学工作经验,为中文系学科建设出谋划策,圆满完成了北京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双方协议计划的支教任务。
近一年来,孟二冬同志在北京接受了三次大手术,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痛折磨,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积极筹备让自己的研究生去石河子大学为本科生开设讲座。
孟二冬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出他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教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堪称“为人师表、品德高尚”的典范。
他的先进模范事迹,已在北京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师生中产生强烈反响,得到高度评价。
为进一步彰显孟二冬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教育部党组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活动,号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孟二冬同志学习。
学习他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他甘于寂寞、严谨治学,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他珍爱生活、自强不息,为克服困难坚韧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孟二冬同志为榜样,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责任,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活动,要把学习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二○○五年十二月十日孟二冬简介孟二冬,1957年1月生,安徽宿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教研室骨干教师。
教师演讲比赛演讲稿
上善若水大爱无痕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上善若水,大爱无痕》。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声歌咏我的岗位。
然而,我是一名教师,我要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心中最美的诗篇;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事业,我执著我的追求。
教师的爱,是用汗水辛勤耕耘浇开心灵之花的高尚的爱;教师的爱,是春蚕到死、蜡烛成灰的无私的爱;教师的爱,是有教无类的神圣的爱。
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教师的爱,是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有一群老师用最纯朴的行动告诉世人,教育的本质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温暖的爱,通过教育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胡忠,他本是成都石室中学的老师,与妻子来到康定县塔公乡支教,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与艰辛,面对位置偏远、条件艰苦的学校,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他们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怒放在高原的并蒂雪莲。
孟二冬,北京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主动要求参加对口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
期间他出现了严重的嗓子暗哑症状,医生告诉他要“禁声”,但他强忍着病痛站在讲台上。
一个月后的一天,孟教授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了《唐代文学》的最后一个课时,便倒在了讲台上。
经医院诊断,他已患食管恶性肿瘤。
这一节课,成为孟教授的最后一课。
被誉为“大别山师魂”的汪金权老师。
毕业后扎根蕲北山区,任劳任怨,20多年来,一直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无数贫寒学子,先后培养千余名大学生。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然而,长期地辛勤耕耘,让他身患癌症,不得不暂时离开心爱的讲台。
于丹说:这些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有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的精神与品格;他们用自己的力量,诠释着一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应该担当的责任,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孟二冬电影观后感300字
孟二冬电影观后感300字《孟二冬》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影片通过镜头展现了现实社会的无奈和残酷,让人深思。
影片中,主人公孟二冬因为生活的意外陷入了困境,他憨厚善良的个性被这个社会无情地碾压着。
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普通人的影子,他们也许并不富有才华,也不被社会看重,但他们却是坚强而顽强的。
孟二冬在电影中身世可怜,遭受了家庭的病痛、生活的困顿和社会的歧视。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农村的家庭,父母早逝,成了孤儿,被亲戚们冷眼相待。
在这个狭小的世界里,他深受排挤和欺凌,但他从不放弃对未来的憧憬。
他虽然经历了很多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用自己的努力去面对困境。
电影中描绘了孟二冬在城市的生活,他靠着勤奋和执着找到了一份简单却辛苦的工作,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努力攒钱,计划着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尽管每天面对着沉重的工作,他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
孟二冬的一段感情线也在电影中娓娓道来。
在他那孤独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温暖的人,这个人给了他无比的温暖和勇气,让他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然而,命运却让他们擦肩而过,走向了各自的命运。
虽然如此,但孟二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那份美好的回忆,他依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电影中的插曲《我们是追梦人》也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亮点。
这首歌以其朴实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唤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感动。
歌词中表达了对人生的坚持和对梦想的追求,让人愈发触动。
孟二冬的遭遇和奋斗经历让观众们感同身受,电影中的情节也引发了观众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能否看到那些不被关注的普通人,能否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帮助,这都是需要我们思考和行动的问题。
《孟二冬》这部电影以其真实的表达和催人深思的情节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它通过平凡人物的故事,勾勒出了一个特殊时期的社会风貌,给我们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电影故事情节紧凑,演员的表演也十分出色,每一个细节都让人触动心灵。
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也很关心这个问题,最近在学生中作了调查。
现在我把学生的“答卷”加以条理,写在下边,供大家参考。
老师要博学多才。
大学生希望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
不能苛求每个老师都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学识,这样才能有教书育人的资本。
知识面要广,专业知识要精。
老师要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渊博的学识最终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传授给学生,所以老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非常尊敬“肚里有货又能表达清楚”的老师。
对讲授内容要熟悉、精通,并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能从生活中发现学问,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
讲解时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游刃有余。
气氛轻松,视野开阔,不是照读教案,照本宣科。
讲课还要能够满足同学的迫切需要。
毕业班的学生总是希望老师多穿插讲解一些关于考研的知识和信息。
不要把课外的坏心情带到课堂上来。
讲课话语要清晰、响亮,让每个同学都能听清楚。
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不要只顾自己侃侃而谈,而全然不管学生的反应。
授课条理,切忌繁缛。
上课啰嗦的老师,学生是不会喜欢的。
上课要守时,不迟到,不拖堂。
老师要有幽默感。
幽默风趣的老师总是受欢迎的,此事屡试不爽。
寓教于乐,总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对学生要公正,一视同仁。
许多同学强调这一点,甚至认为“最重要”。
有些班主任对成绩好的学生很照顾,有些男教师对漂亮女生特别“厚道”,这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老师要有责任心,对教师这份职业要充满热爱。
老师要有亲和力。
有问必答,多与同学交流、沟通,平易近人,宽容大度。
能和学生成为朋友,能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处理事情。
有爱心,有耐心,善于启发、引导、激励学生,而不是一味的批评。
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与学生分享。
老师要加强师德修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以身作则,勇于认错。
有独立的个性,有内涵,有深度,有思想,诚实,善良,讲信用,有正义感,还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言谈举止都能透露出为人师表的风范。
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孟二冬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孟二冬生前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教师。
XX年3月,孟二冬从日本教书回来不久,就主动要求参加北京大学对口支援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
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出现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
医生做出“禁声”的医嘱后,他又强忍病痛站在了讲台上。
XX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
孟二冬的一生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所做的,都不过是一些平凡的事情。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孟二冬每天从事着高校教师的平凡工作,读书、写作、教书、育人。
“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是他秉持的一个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小事做好”是他的追求。
诚如北大一名教师所言,品读孟二冬教授的事迹,其“亮点”不过是一些平凡的“坚守”精神: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师德,坚守自己的生活。
然而,正是在这普通、平凡的坚守中,他为我们展现了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为我们诠释了如何为师、怎样为师。
他的这种平凡与坚守,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省思与学习。
学习孟二冬教授,就要学习他甘于淡泊、严谨治学、为追求学识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的职业精神。
孟老师二十几年如一日,潜心学问,刻苦钻研,严谨治学。
他埋头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在人文学科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撰写了多部学术著作,其中,用7年时间写出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是一部难能可贵的资料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孟二冬教授的可贵在于,他不为外面喧闹的世界所干扰,甘坐“冷板凳”:“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为了治学,他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起上下班,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
孟二冬的这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甘于寂寞、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校园诚信作文
校园诚信作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校园诚信作文(通用3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园诚信作文篇1光阴似箭,转眼间,方顺桥镇第三中学已经陪伴我们度过了近三个春秋,在这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快乐,也收获了文明与诚信。
其实,文明诚信只是一个细节,就是扔垃圾时的一步距离;就是深情问候时的一句话语;就是洗手时的一滴水滴。
是兑现诺言时的一个表情,是按时还书时的一个动作,是愿赌服输时的一种气节,是认真听讲时专注的眼神,是帮助别人的一个动作……文明诚信,只会拉近你我之间的距离。
其实在我们的校园内文明诚信处处可见:看,弯腰拾起一张废纸的弧度多么美,那是方顺桥镇第三中学的学子们在文明做人;听,下课后轻声细语地交谈是多么美,那是方顺桥镇第三中学的学子们在尊重他人;读,路上相见时脸上的笑容是多么美,那是方顺桥镇第三中学的学子们在真诚待人。
我们的校园美丽、和谐。
当早晨第一缕阳光悄悄撒落大地,降临校园时,我常常伴随耳边吹过的阵阵微风,尽情地享受难于形容的惬意,舒心地背诵英语单词,快乐地吟诵诗词美文。
我们的学校是一个欢乐、幸福的大家庭。
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方顺桥镇第三中学就像一片美丽的夜空,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星,正是有了大家的共同奋斗,才把这夜空装扮的如此迷人。
校园是充满诗意的地方,校园是孕育祖国花朵的天堂,构建和谐校园,就像是蜜蜂为蜂窝忙碌,就像是燕子为燕巢衔泥,是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让我们积极响应“做文明学生,创和谐校园”的倡议:文明诚信、帮助他人、爱护校园、关心集体。
让校园中的坦诚相见、文明诚信更多一些吧,让方顺桥镇第三中学的夜空上的星光更璀璨,让方顺桥镇第三中学的学校充满和谐的旋律。
看,方顺桥镇第三中学的上空正放飞着希望,听,每一颗心灵都在呼喊:“做文明学生,为学校增辉。
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1见孟二冬事迹有感
A s r c T a h r w r t e u j c o t a h n w r , o i n i g y e g r o g S e d , i b t a t e c e s e e h s b e t f e c i g o k r e t n b M n E d n ’ d e s t
8 5
高职学院3 S M X 学方法 D A 教
张 斌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 院
广 东佛 山 5 8 4 2 01
摘 要 在 当今 学 习使用 3 SM X D A 的热 潮 中,对 于相 关 专业 的 学生来 说 ,熟练 掌握 这 款软 件是 十分 必要 的 。通过 教 学方 式对 3S MX D 课程 的教学 进行 阐述 ,以期 对今 后该 课程 的 讲授 起到 很好 的 帮助 。 A
d c be t e ol of e c r es ri d h r e t a he s’ p rs n i y ha m n h t c n p oc ss h d s ro g ha s a e o al t c r i t e ea hi g r e , a a t n c ri m
一
生。
关键词 教 师 ;学生 ;人 格魅 力 ;教 育教 学
中图 分类号 :G 5 . 4 16
文献 标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7—8 X2 1) 5 08— 2 6 149 (0 11— 04 0
R e o e c e ’ S P r o aIt h r i e c n r c s oI f T a h r e s n ;y C a m n T a hig P o e s:T o g t e t r f M n r o g / h o h u h s Viw S o y o e g E d n / S a
关于学习感言
关于学习感言关于学习感言1整理完课堂教学改革心得,喝口水,抬头望窗,夜不算深,有些明净,宛如我此时的心情,轻松而明快。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未等大家做好接准备就已汹涌而来,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通过学习杜郎口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将是一场艰苦的,但却是势在必行的革命.“改革如同潮水一样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谁抓住了这一机遇,谁就适应了发展”。
在去年潍坊市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一教育专家的这些话语激起了我蕴藏在心底的豪情,同时也勾起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憧憬。
在参加了多次关于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后,把大脑彻底的洗刷了一遍,人教版美术新教材的编者胡知凡教授过说“换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鲜的:排了几十年的的课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圆周会议”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闷了,教室布置要有个性化,课堂是学生的……。
全市的校长教师在一起,听讲座、提问题,激昂的转变观念、互动、自主学习、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丝毫怀疑的,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条就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诠释了。
许多新鲜的词句“自主、快乐、高效”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来,我的压力骤然而升: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容不得半点犹豫,带着“自主、快乐、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课堂实践,让孩子们自主,让孩子们快乐,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
几节课下来,看着孩子们乱哄哄,孩子们自主快乐了,一节课下来,体会只有一个字:乱!刚刚涌起的一点激情也逐渐冷却下来。
难道新课改就是乱,乱就是新课改?我疑惑了:难道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不,课改决不是这样!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
通过实践,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对课改的理解逐渐拨云见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为将课改想得过于神秘而无法企及;之所以感觉乱,是自己的思维还定格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从心理上还没有彻底的接受新课改的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二冬,你让大学生感动他穿着一身鲜亮的运动服,站在足球场旁。
场上,北大中文系教职工队正和学生队酣战。
7月10日,北大中文系教职工运动会,曾是主力的孟二冬,成了替补。
“他眼巴巴的想上场,我们强行剥夺了他的权利。
”队友说。
孟二冬,48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4年4月,他在新疆石河子支教期间,给学生上完最后一节课后跌倒在讲台上。
事后诊断,他患有气管癌和食道癌。
“老师回到北京以后,我们看不出他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还是和我们说笑,一起打球。
”孟二冬的博士生李占召说,无论是病前还是病后,老师一直是那么“阳光”。
两个月后的9月13日,孟二冬在医院做了开颅手术。
12月9日,国务委员陈至立看望病中的孟二冬,并转达胡锦涛的问候。
只穿运动鞋的教授在中文系,孟二冬以两件事闻名:一是上课嗓音洪亮,在走廊外即可闻其声,二是,只穿运动鞋不穿皮鞋,上课时也不例外。
他看起来是中文系最健康的老师。
”一位学生说。
2004年3月1日,在石河子大学欢迎支教老师的大会上,主持人让大家猜测台上几名老师都是教什么的,师生们指着身高1米78的孟二冬说,“这个是教体育的”。
实际上,孟二冬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两年前已经成为博士生导师。
按照北京大学对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援”计划的安排,孟二冬和其他几名老师在石河子大学中文系,支教两个月。
除了给138名学生讲授《唐代文学》必修课,孟二冬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了《唐代科考》的选修课。
3月8日,孟二冬到新疆讲课的第二周,他的嗓子开始沙哑,不时伴有剧烈咳嗽。
“老师一直以为只是嗓子发炎,开了点消炎的药继续上课。
可是嗓子还是疼,他上课时不得不使用麦克风。
”他的学生说。
后来,医生开出了“禁声”的医嘱,但每周10个学时的支教任务,孟二冬没有耽误一分钟。
4月26日上午,孟二冬在新疆的最后一课,138个座位座无虚席。
下课的铃响了,孟二冬在热烈的掌声中踉跄走下讲台,咳出一口鲜血。
诊断结果让石河子大学校医院的医生们大吃一惊。
5月2日,孟二冬被紧急送回北京治疗。
“感觉他随时都有可能憋死。
”北大第一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王方回忆,她在急诊室中第一次见到孟二冬时,他呼气短而急促,整个人不停在出汗,脸憋成紫红色。
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恶性肿瘤几乎填满了孟二冬的食道,并严重挤压着他的气管,这位嗓门洪亮的教授,此时已无法发声了。
“他总说还可以”今年暑假,孟二冬报名学车,一个月后,他拿到了驾驶执照。
“老师说,想以后买车带着家人出去旅游。
”他的博士生李占召说。
没有人和他说过他的病情,但所有的人都知道,孟二冬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
去年5月2日那一天,北大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所有在休假的相关人员被通知尽快赶回医院,准备一场大手术。
胸外科主任李简当时正在青岛休假。
4个小时之后,他出现在孟二冬的病房。
手术持续近20个小时,孟二冬在持续的昏迷中,被成功切除两处肿瘤,从死亡线上安然返回。
“风险极大”,李简说,患处部位过深,又极易出血堵塞气管。
5天后,孟二冬开始正常进食。
“住院期间,我们问他有什么不舒服吗,他总说还可以。
”胸外科护士长王玉英说,实际上,这种病很痛苦,患者不能抬头,只能低头,如果卡痰,很难咳出来。
同事杜晓勤去医院看他,在他床边看见一本《食管癌的食疗》。
他跟杜晓勤说“我知道很多人患了跟我一样的肿瘤,因为配合医生的治疗,现在都活的很好。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孟二冬又做了一次颈部手术和开颅手术。
住院的间隙,孟二冬仍给研究生上课。
他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仍是老样子———每天晚饭后去散步,依然只穿运动鞋,依然总是在微笑。
今年10月,开颅手术后不久,杜晓勤见到他,他摘下帽子,转动着脑袋问杜晓勤,“还能不能看出来?”杜晓勤说,从前面看已经看不出什么了,后面还能看到一点点。
“孟老师就很高兴。
”学问中人“孟是真正的学问中人,学术就是他最高的精神殿堂。
”12月15日,在学习孟二冬的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说。
孟二冬的人生并不复杂。
1957年,孟二冬生于安徽宿县一个书香门第。
文革中,父母受冲击,孟二冬和姐姐由保姆带大。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正在下乡插队的孟二冬考入安徽宿州师范学院。
大学期间,孟二冬认识了以后的人生伴侣、也是他同班同学的耿琴,并在毕业后双双留校。
1985年,孟二冬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的硕士研究生。
毕业后前往北京大学支援的烟台大学任教。
1991年,34岁的孟二冬以博士研究生的资格再进北大,依然师从袁行霈。
1994年取得博士资格后,孟二冬留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研究室至今。
从博士毕业的那一年起,孟二冬开始了他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次学术研究,也开始了长达7年如一日的坐冷板凳。
他的目标是清代学者徐松所著的关于古代科举方面的名作《登科记考》。
2001年,孟二冬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书中仅科举的人数就比原著增加了一半。
他在《登科记考补正》中说,徐松所著该书自道光十八年(1838年)成书以来,沾溉学界、开启后来,的确功不可没。
但徐松治学虽精审详赡,也不免有失误之处。
因此很有必要在经过认真核查、甄辨之后,予以充分吸收。
在这期间,孟二冬和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成了朝夕相对的老朋友。
“每天早上,他都是阅览室的第一个读者,有的时候,门还没开,他就端着水杯站在门口等我们上班。
”图书管理员李雄飞说。
这成为李雄飞眼中的固定画面,并一直延续到孟二冬生病前。
2004年,这部专著荣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这样一种文学史料性质的书籍并不会引起轰动效应。
然而,孟二冬呕心沥血所做的研究,不仅内容详实,且大都是从第一手资料出发,他用自己日日夜夜的勤奋和努力填补了文学史上的这个空白。
”中文系教授蒋绍愚如此评价此书。
“千万不要以为他坐冷板凳很苦,他乐在其中。
”同事杜晓勤说。
孟二冬从不参加任何学术会议,他觉得很浪费时间。
他的人生中,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做学问。
在此书后记中,他写道:“在北大图书馆读书,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的事情,虽不能偃仰啸歌,心亦陶然。
”帮学生查资料的教授“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的藏书,任意报一个书名,他就能准确地说出在第几排什么位置。
”孟二冬的学生曾祥波说。
孟二冬对自己著作的要求是,如有一点可能,就绝不会采用第二手资料。
这一点也影响了孟二冬所有的弟子。
2004级博士生田媛虽然不是孟二冬的弟子,但是因为孟二冬指导过她两次论文,被她称为“一日为导师,终生为导师”。
田媛大三那年,学期论文交给孟二冬指导,孟二冬看后说文章很好,但是里面有几个资料的引用出处不是第一手资料,应该重新查证最原始资料,搞确切。
按说,一个大三学生的学期论文没必要搞得这么严谨。
田媛说,古籍阅览室是不向本科生开放的,孟二冬就说,“我帮你找”。
第二天早上,当田媛走到图书馆门前时,孟二冬端着水杯已经等在门口。
“当他埋下头,帮我查找卡片,去书架上拿书时,我觉得自己以后如当学者也应如此。
”田媛说。
每次学生的论文答辩,孟二冬审阅的论文里,总会夹着密密的纸条,每张纸条上都是他的批阅建议和修改意见,文中偶尔粗心出现的错别字他也会挑出来在纸条上给予改正。
“孟老师从不跟人客套,他很少说话,但是一诺千金。
”孟二冬2003级的硕士生徐晓峰有次在孟二冬家吃饭,偶尔提到了自己刚刚写完的一篇论文。
正在做饭的孟二冬顺口说,“你发过来我看看”。
徐晓峰当时以为老师只是顺口一句客套话,没有太在意。
一星期后,在师兄的提醒下,他通过邮件把论文发给了老师,但也没有告知老师。
三天后,孟二冬打来电话,说修改意见已经发到他信箱。
“4万多字,他给了20多条详细的建议。
”只会做红烧肉学生们都知道,红烧肉是孟二冬的拿手菜,也是他每次请学生吃饭必有的一道菜。
孟二冬从不让学生请客吃饭,而是常请学生们到他家里来吃饭。
“他喜欢大家围坐在家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畅谈文章的感觉。
”曾祥波说。
照惯例,请吃饭的头一天晚上,孟二冬就开始忙活,买回肉,守在灶间慢慢地炖,等肉烂了控去油,放进冰箱,大半个晚上就过去了。
第二天中午,大家总会抢着夹红烧肉,师母就会很自豪地说“香吧,孟老师忙活了大半个晚上呢。
”当然,除了红烧肉,其他就都是师母的手艺了。
2003级硕士生徐晓峰每次遇见孟二冬时,孟二冬就走上前捏着徐晓峰的胳膊说“太瘦了,到家里来让师母给你做些好吃的补一补。
”三年里,徐晓峰只要方便就和师兄师姐们去孟二冬家改善伙食。
对于学生,孟二冬不会更偏爱谁也不会不喜欢谁,他的原则是“你只要做学问,我就尊敬你。
”孟二冬的弟子们说老师像魏晋的人,没有架子、率真。
去年4月的一天,学生曾祥波在校门口碰见带着女儿要去放风筝的孟二冬,那时孟二冬刚刚从日本讲学回来。
孟二冬喊上曾祥波跟自己一块去,可是风筝中途被曾祥波放飞了,追着寻到了地点,却被人拿走了。
不尽兴的孟二冬又拉着曾祥波去看学校的露天电影,两个人一人一瓶“普京”,却到处找不到开瓶的起子。
“老师就自己用牙齿攻克了两个瓶盖。
”不言而教2004年12月16日,孟二冬因病情发展,再次住进医院,这时的他正打算开始唐应试诗和唐诗史的研究。
“资料和文献的占有是第一位的,老师已经有足够的积累开始新的命题的研究。
”孟二冬的博士生刘占召说,“遗憾的是,现在这一切都得暂时推后了。
”一年多来,在孟二冬床前变换着值班的学生让医护人员吃惊:这个人的人缘真好。
孟二冬的学生们说,那是因为跟孟二冬在一起,你永远不会紧张,不用设防,他完全不把自己当成老师。
相反,他偶尔会因为担心自己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在跟学生说话时紧张。
再次住院的孟二冬说话已很困难,学生们再去看他,他更多的是在旁边听。
偶尔提到一些人和事,孟二冬会露出不屑的神情,但是他马上觉得不好意思,为自己的不屑而惭愧,就很抱歉地笑笑,低下头去。
老师觉得自己应该更宽容些”。
孟二冬是中文系里的骨干教师,但他无意担任任何行政职务,更不会因职称房子之类的事情跟同事领导生气。
“老师永远是笑着的、温和的。
”田媛说。
“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就是‘不言而教’”。
曾祥波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老师,他说,自己正在努力继承老师的教育方式。
12月10日,教育部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向孟二冬同志学习的活动。
在同事和学生看来,中国知识分子最看重的为人、治学和育人,在孟二冬身上是统一的,但同时,他做的,又是一些最普通的事。
“孟二冬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也告诉社会,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
”中文系副系主任陈跃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