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健康说:感染幽门螺杆菌=得了胃癌吗?
感染幽门螺杆菌=得了胃癌吗?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如何传染?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吗?今天就一起聊一聊关于幽门螺杆菌的那些事!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微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寄生在胃腔内,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
1983年由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胃腔内生存的细菌。
目前我国Hp感染率约50%。
为什么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主要存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
Hp传染力极强,可通过粪-口、口-口等途径传染,呈“家庭聚集现象”。
感染者的粪便中可能存在Hp,若污染饮用水或食物后,健康人接触可能会被传染。
由于我国没有实行分餐,很少使用公筷,导致我国Hp感染率高。
另外,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Hp,因此接吻也有可能传播该菌。
感染Hp后可能出现哪些症状?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一般情况很难察觉,因为Hp感染后没有特征性的症状。
但存在以下症状时,就要留心了:1.长期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恶心、呕吐。
2.难以言表的口腔异味。
如何查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为呼气试验和胃镜活检两种。
(1)非侵入式检查-呼气试验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查方式很简单,吹口气就能完成。
具有无痛苦、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高的特性,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
(2)侵入式检查-胃镜活检胃镜除了可以看到胃腔内部的情况,还可以取一些组织做病理活检,在做活检的同时可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
感染了Hp要怎么根除?现在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医疗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如果幽门螺杆菌呈阳性,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根除Hp需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PPI)、两种抗生素及铋剂,疗程一般为10~14天,根除率达90%以上。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会发展成胃癌吗?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一旦感染Hp,均会引起慢性胃炎,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老中医: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最大的祸根一、幽门螺杆菌是中国胃癌最大的祸根我国胃癌的发病数在全球占44%,死亡数占50%,全球每年大约有100多万的新发胃癌患者,其中约有50万都在中国。
由此可见,我国是胃癌高发的国家。
关于诱发胃癌的因素,目前已知的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感染因素(携带幽门螺旋杆菌)、饮食因素(过量摄入高盐、烟熏食物,缺少蔬菜水果)和习惯因素(喝酒、抽烟、缺乏运动等)。
在这些因素中,最大的外因就是幽门螺杆菌。
据估计,我国有50%以上的人都携带有幽门螺旋杆菌,总数超过了7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也是导致我国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柳叶刀子刊上发布过一项针对中国人群的胃癌研究,该研究使用我国嘉道理生物库的样本,并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发现非贲门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94.4%,贲门癌为92.2%,普通人群为75.6%。
这项研究表明,不管是贲门癌还是非贲门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是我国人群患胃癌的巨大风险。
我国大约80%的非贲门胃癌以及60%以上的贲门癌,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在胃窦、幽门等位置的胃粘膜上,在繁殖生长的时候会产生毒素,对胃黏膜直接造成伤害,还会激发人体免疫炎症反应,时间一长就可能会引起胃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
而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展至胃癌,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二、2种食物或加速胃癌进展,少吃为好胃癌的发生和饮食也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长期摄入下面几种食物可能会加速胃癌的发展,最好要少吃。
1、烧烤如果长期大量吃烧烤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的副主任雷敏提到,肉类在经过高温烘烤后,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容易变性,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比如苯并芘、杂环胺等,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诱发胃癌的发生。
2、腌制食物在腌制食物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产生,硝酸盐进入胃部后会形成亚硝胺,亚硝胺类物质属于致癌物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早期筛查的方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早期筛查的方法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ylori)感染被认为是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以及胃癌早期筛查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1. 尿素呼气试验: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性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能将口服的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患者在服用尿素后呼出的气体中检测二氧化碳含量即可确定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2. 血清抗体检测:血清抗体检测是一种间接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针对幽门螺杆菌的特异性抗体来确定感染情况。
然而,血清抗体检测只能确定曾经是否感染过,不能准确判断当前感染状态。
3. 命题胃镜检查:命题胃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的方法。
在胃镜检查时,医生会在患者的胃黏膜表面喷洒尿素呼气试验所需的尿素,然后观察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二、胃癌早期筛查的常用方法1. 理化检验:理化检验常用于筛查胃癌早期的危险因素。
例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甲胎蛋白等指标的异常可能暗示胃癌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便潜血试验来检测胃癌的存在。
2. 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包括溃疡、息肉、糜烂等。
此外,腹部超声、CT 扫描等也可以用于了解胃癌的情况,并判断其是否具有转移的可能。
3. 组织活检:组织活检是确诊胃癌的最可靠方法之一,也是胃癌早期筛查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通过胃镜检查时取下一小块异常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是否为胃癌。
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早期筛查密切相关。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可以通过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以及命题胃镜检查等方法进行。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相关性研究
胃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在世界癌症死亡率排行榜中仍排在第二位。
2016年1月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中也指出,我国的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第二位[1]。
从病因学上说,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与环境、宿主遗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2]。
幽门螺旋杆菌是目前所知的能够在人体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西方发达国家HP 感染率高达5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等环境影响,感染率会更高,可高达80%;有文献报道HP感染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由于HP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胃癌前疾病、胃癌以及胃溃疡的重要相关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各方面机能衰退,全身器官以及自身免疫了均下降,随着胃粘膜变薄,粘膜屏障的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从而导致粘膜上皮细胞的类型发生了变化,一些癌前疾病的发病率升高,上皮的正常细胞随之减少,对HP的自我清除能力也下降,故导致HP感染的发病率升高,一定程度也提高了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3]。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1994年将其列为了第一类致癌因子,目前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的相关性研究也取得了较大成就[4]。
但是,目前尚未明确HP感染与上消化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胃粘膜屏障学相关,HP 感染对上消化道的肌肉张力的变化产生影响,属于上消化道的胃食管的屏障功能的改变;HP感染可以对胃内容物的性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壁细胞的功能产生了一定的抑制因素[5]。
已有动物实验提示,HP感染会产生壁细胞的抑制蛋白,会抑制胃酸的分泌,因胃癌前疾病中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病时也会因HP感染导致胃酸分泌的抑制[6]。
故HP感染以后,会导致胃酸对胃粘膜的损害侵蚀,对胃粘膜细胞类型变化产生影响,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均为胃粘膜重要的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能够寄生在胃黏膜上的螺旋形细菌,是人类胃部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
多年以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胃疾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和胃癌等密切相关。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本文将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探讨。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途径根据广泛临床观察和实验室研究,人类主要通过口-口接触和食物-口接触途径感染幽门螺杆菌。
这意味着亲密接触(如家庭成员之间)、不洁食品及水源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虫媒也被认为是其中一种可能的传播途径。
母体传播也是导致婴儿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见原因。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其特有的致病因子引起。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尿素酶(urease)和细胞毒素(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简称CagA)。
尿素酶可以将胃内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从而中和胃酸,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给细菌。
CagA则可以通过进入寄主上皮细胞并与其相互作用来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并介导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致病因子如细菌表面黏附分子(adhesins)、组蛋白变构酶等也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
这些致病因子协同作用引发的产物,如氧化应激、促炎性因子和错过免疫反应等,均对宿主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多数胃溃疡患者(超过80%)被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细菌通过破坏胃粘膜抵御感染,引起黏膜屏障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酸和消化酶对黏膜产生直接损害。
2.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
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炎性细胞浸润和局部免疫反应,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和氧自由基等,导致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以及纤维化。
3. 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
细菌引起的持久慢性肠上皮炎症可导致DNA突变、细胞增殖异常以及凋亡抑制等,从而增加了癌前期阶段及早期癌变的风险。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发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消化系统中的细菌,在人群中感染率相当高。
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的关系密切,然而这种机制还存在许多争议和未知。
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的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1. 直接的炎症反应:当幽门螺杆菌感染人体胃部后,会引起胃部的炎症反应,包括白细胞浸润,细胞因子释放以及其他细胞的调节等等。
长期的炎症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和修复,而修复过程中会形成许多细胞异常,如结节状胃病和肠化现象等,这些都是胃癌可能的前期病变。
2. 菌素作用:幽门螺杆菌分泌的细菌菌素CagA是其致癌作用的关键因素。
CagA可以调节宿主细胞信号途径,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基本生理过程。
此外,CagA在诱导恶性细胞增殖上有着独特的角色,它可以触发胃黏膜细胞生长并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3. 免疫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激活,包括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等。
然而,幽门螺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深度免疫抑制,这可能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风险。
总之,以上三个机制都与幽门螺杆菌致胃癌的进程有关。
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化现象存在紧密联系,长期观察和临床实践表明通过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肠道炎症可能是预防或延
缓胃癌的有效策略,此外,对CagA和免疫抑制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更精细的个性化治疗策略。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健康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健康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细菌,其感染往往引起胃炎、胃溃疡等胃肠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健康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状细菌,通常通过口-口、口-手、口-食物等途径传播。
在感染后,它会侵袭胃黏膜并繁殖,导致胃炎、胃酸过多以及溃疡的形成。
长期以来,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直与许多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
首先,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息息相关。
胃炎是一种胃黏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常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
幽门螺杆菌通过分泌毒素侵袭胃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
患者常常会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甚至可引发严重的胃炎并进一步发展成胃溃疡。
其次,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
胃溃疡是一种胃黏膜损伤的疾病,其主要病因之一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导致胃酸侵蚀黏膜,最终形成溃疡。
临床上,胃溃疡患者常常表现为上腹疼痛、胃灼热感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因此,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胃溃疡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第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据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长期慢性胃炎可能进一步演变为黏膜萎缩、肠化生等病理过程,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
因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胃炎、胃溃疡,还对胃癌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然而,并非每个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都会出现严重的胃肠问题。
有一些人身体的免疫力较强,能够抵御幽门螺杆菌的侵袭,从而不会产生明显的胃肠道疾病。
而一些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却没有临床症状的人,则被称为“健康菌携带者”。
这也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引发胃肠道问题,个体差异和其他环境因素同样重要。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抗菌药物联合酸抑制剂。
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和酸分泌,可以有效根治感染并缓解胃肠道症状。
专家答疑: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胃癌吗?
专家答疑: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胃癌吗?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与消化道的溃疡密切相关,是胃癌始发原因之一。
这个观点已成消化界的热门话题,尤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不仅医学界关注,许多病人看了一些科普书后,忧心忡忡,常常咨询医生: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是不是很容易得胃癌呢?下面是大同消化病医院著名胃肠病专家、东方胃肠病研究中心段连胜主任为大家所做的解答。
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段连胜主任介绍,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螺旋形的细菌,存在于人体内胃和十二指肠的酸性环境中,80%的胃溃疡和90%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这种细菌引发的。
不过,大多数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并不表现出症状,只有一小部分人会进一步患胃部或十二指肠疾病。
除一般途径,如经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感染外,特别要注意经医疗器具传播。
在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治疗时,内镜及活检钳、治疗器械如果清洗及消毒不彻底,即可通过其传播给从事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治疗的医护人员和病人。
幽门螺旋杆菌与胃肠疾病的关系目前,已经确认幽门螺旋杆菌与上胃肠道疾病中的4种疾病密切相关:(1) 慢性胃炎;(2)消化性溃疡病;(3) 胃癌;(4)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样(MALT)恶性淋巴瘤。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治愈消化性溃疡,防止溃疡复发。
世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有相关性。
调查发现在早期胃癌中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
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险性几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
胃癌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主要是饮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低度恶性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或早期胃癌术后,也须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不过,段主任告诫人们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株种很多,不是只要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演变为胃癌。
这与幽门螺旋杆菌的种株有很大关系,只有毒力很强、致癌机会高的菌株方才有可能导致胃癌。
幽门螺杆菌研究报告
幽门螺杆菌研究报告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黏膜中的微生物,它可以引起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H. pylori)。
该研究报告旨在总结目前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成果,并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已被证实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胃相关疾病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能利用其唾液酸结构来抵抗胃酸,从而使其能够在胃酸环境中生存。
同时,幽门螺杆菌能分泌一系列致病因子,这些因子对胃黏膜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人体免疫系统的活化和胃黏膜的炎症反应有关。
一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以及促炎因子(如IL-1β、IL-6和TNF-α)的释放增加。
这些炎症反应可能在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DNA损伤和突变有关。
一些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引起DNA氧化损伤和DNA双链断裂,这些损伤将导致DNA修复机制的激活和突变的积累。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的DNA突变可能与胃癌的发展有关。
近年来,由于对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认识不断增加,相应的治疗策略也得到了改进。
目前,多重联合疗法已成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选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包括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以减少胃酸分泌并消灭幽门螺杆菌。
然而,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使得治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总的来说,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与胃相关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和DNA突变等机制引起胃病的发展。
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注意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和优化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
幽门螺杆菌:揭秘胃病的隐形杀手
天,我们将一起揭开幽门螺杆菌的神秘面纱,深入探讨它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并了解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它。
幽门螺杆菌的前世今生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形细菌,1982年由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和沃伦发现。
幽门螺杆菌具有在胃黏膜上生长的能力,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重要诱因。
由于其独特的螺旋形态,被命名为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1.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胃癌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幽门螺杆菌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会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型增生,进而发展为胃癌。
此外,幽门螺杆菌还可以产生一些酶类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可以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胃癌风险。
2.多因素综合作用引发胃癌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为胃癌。
胃癌的发生还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感染途径既然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它?首先,要了解快速移动。
2.感染途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主要包括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和医源性传播。
其中,口-口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共用餐具、接吻等。
我国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以家庭为基础的H p感染率远高于以个体为基础的感染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
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尽量分餐或使用公筷。
幽门螺杆菌胃镜评估的必要性通过胃镜,医生可以看到胃部的黏膜、溃疡、炎症和其他异常情况,还可以在胃镜下进行活检,取一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同时评估胃黏膜健康情况,确定是否存在活动性炎症,及萎缩、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等病理改变。
对于已经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胃镜评估也非常重要。
通过胃镜评估,医生可以确定感染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常定居在胃黏膜上。
多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许多免疫系统疾病之间存在关联。
本文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疾病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是一种免疫系统攻击胃黏膜,并导致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的疾病。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性胃炎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触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胃黏膜受损,并释放自身抗原。
免疫系统为了清除幽门螺杆菌,可能会产生自身反应,进而攻击自身的胃黏膜细胞,导致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发生。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等胃部病理改变,从而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细菌毒素和炎症反应可能是促进胃肠道肿瘤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病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胃溃疡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溃疡是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损伤和溃疡形成。
当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黏膜的炎症和损伤时,胃酸和胃黏膜融合度的失衡可能会导致溃疡的发生。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干扰胃黏膜的修复过程,延长溃疡的痊愈时间。
四、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性疾病的关联除了胃相关疾病外,幽门螺杆菌感染也与免疫系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关联。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引发自身免疫反应,并加重免疫系统性疾病的病情。
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主要策略是采用抗生素联合酸抑制剂。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情况而定。
一般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与两种或三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以达到彻底清除感染的目的。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癌的重量级杀手
时代报告 2 0 1 5 . 9 3 2 1
得霸权后仍试 图干涉他 国来进一步巩 固 自身的霸权 , 这些 因素 导 致其霸权地位必然会丧 失。借鉴此经验 ,结合我 国的国情 ,由于
以西方为主 导的 国际 政治经济 旧秩序 尚未 打破 以及 我国 自身综 合 国力 的受 限, 使我 国外交在 国际舞 台上 影响力的发挥 面临一系 列 的挑 战 ,也 成 为我 国权 力 国 际 合法 化 的 制 约 因 素 。因 此 ,在 风 云变化 的国际复杂形 势下,中国外交应有所作为 , 树立 良好 的国 家形象 ,争取更多 国际行 为体 的支 持与认同 ,“ 和谐世 界”理 论 的提 出符合 了我国的这一发展需要 , 与我国的外交基本理念 一脉 相承 ,传承 了我 国优秀文化传统 的深厚底蕴 ,初步勾画了我国全 面建设 软实力的进程 ,是 中国特色 的新世界观体系 ,需要我国长 期坚持 。 作 者简介:陈映达,商丘市一 高 高二 1 8班 学生 。
幽 门螺旋 杆 菌是 胃癌 的重 量 级杀 手
张 晋 军
( 河南省 中医院检 验科 根据世 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新发现的 胃癌有 4 5 — 5 6 %与幽 门螺杆菌感染 有相 关性 , 幽门螺杆 菌感 染者患胃癌的几率大大增 加 。在活动性慢性 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灶 中,幽 门螺杆菌 的检 出 率为 9 0 % ̄ J 1 9 5 %。因此,对 幽 门螺杆菌感染应引起人们的足够
( 上接第 3 1 3页 )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究其原因, 美 国的衰落 以经济实力 的衰落为爆发点, 是 国内、 国外 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从 国内看 :随着美 国资本主 义的高度发达, 美国 已进入超高消费社会, 与政府财政 赤字不断扩 大的 同时, 居 民消 费也 是过度开支 、超前 开支、寅吃 卯粮 、大量 负债 。这种放弃赖 以立 国和 强国的根—— 实体经济生产 ,转而发 展高获利的金融行业 的发展模式 , 造 成了严重 的经济危机 ,这不 得不引起人们 的怀疑 。 其中美 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政策也值得反 思 ;除经济政策 的失误外 ,美 国的能源政策、外交政策等也存在 很大 的失误 , 发动伊 拉克战争 、将 反恐视为其战略核 心,并不是 集 中力量发展 自己, 这种 以武力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有悖于历史发 展 的规律 。当然,这其 中也有一部分是 因为美 国国内政治制度和 利益集 团作用 的结果 从 国外看 :当美 国专心于充当世界警察 , 干预别 国时 ,世界上其 他力量逐渐 发展起 来,削弱 了美 国的霸权 地位 。一定程度上来说 ,新力量 的崛起 是不可阻挡 的, 并不是美 国变弱 了, 而是其他 许多实体变 强 了,这也符合 历史发展的客观 规律 。 四 、我 国 的 “ 和 谐 世 界 ”理 论 世界霸权 总是不 断易主,从西班 牙到英 国,再到美 国,我们 不难发现世界霸主似乎在 以一 定的规律在不 断地变化 , 我 国作为 不断发 展的大 国,需要 审视 自己在世 界格局 中的地位和 发展之 路, 研 究世 界霸主更替 的规 律和 美国霸权 的建立 、表现及衰落之 势对我 国的发展 具有很强 的借 鉴意义 。 冷 战后 ,美 国成为全 球唯一超 级大 国问鼎于世 界权 力 的顶 峰。 美国人渴望成就一个美 国的时代 , 希望继 “ 罗马治下的和平 ”
胃癌高发区全年龄段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胃癌高发区全年龄段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研究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是导致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胃癌高发区全年龄段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胃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胃癌高发区由于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胃癌的高发状况。
在这些地区,人们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增加了胃癌的患病风险。
幽门螺杆菌是胃黏膜上的一种常见细菌,被认为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胃部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对象为胃癌高发区的全年龄段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
通过选择多个研究点,收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了解不同年龄段的感染率和流行病学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在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普遍较高,从儿童到老年人都存在着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家庭成员传播,密切接触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而在成年人和老年人中,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等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风险的关联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粘膜的慢性炎症,长期存在的炎症状态增加了胃癌的发生风险。
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持续时间和感染强度也与胃癌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加强对胃癌高发区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筛查以及早期干预,降低感染率和发生率。
此外,改善饮食结构,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总之,胃癌高发区全年龄段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为胃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加强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率,保护人们的健康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感染普遍存在于各个年龄群体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饮食习惯等途径传播。
来了解一下幽门螺杆菌自述:胃癌如何恋上我
来了解一下幽门螺杆菌自述:胃癌如何恋上我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大约有一半的人口被幽门螺旋杆菌所感染。
在中国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数,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感染率已经达到了59%,大约有7亿的人口被螺旋杆菌感染。
这就意味着,每五个人当中就会有三个人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属于致癌物,它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那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非常高的原因是什么呢?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一定会发生胃癌吗?应该如何进行检查与治疗?今天终于抓住了一支幽门螺旋杆菌,在严刑拷打下,它终于向大家交代了自己的秘密。
一、幽门螺旋杆菌介绍大家好,我是幽门螺旋杆菌,英文名是HP,这些年我的名气非常大,名气几乎要超过了乙肝病毒与人类乳头瘤病毒。
我出名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发现我与胃溃疡和胃炎有直接的关系。
我由澳大利亚的沃伦与马歇尔发现,他们取得了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使我的身份直线上升。
通过科学家的研究,胃癌也和我有直接的关系。
今天我将在大家面前剖析一下自己,大家可以都过来听听。
二、我是胃里唯一存在的细菌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和HPV不同,我是细菌,并不是病毒。
我喜欢呆在酸性的环境中,我不喜欢有氧气的地方。
我的生长环境十分苛刻,然而胃里的环境非常满足我的需求。
我是在胃里生存的唯一一种微生物。
,更让我自豪的是没有任何种族与我进行抗争,我是胃里唯一生存的微生物。
三、人类是如何招惹我的人类对于我来说是唯一的传染源,我会隐藏在人类的胃里、牙菌斑中、唾液里以及粪便中。
因此,人类若招惹我,可以通过四个途径来实现。
第一,口口传播,大家在一起共餐时,尤其是在外就餐时是感染我的主要途径之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人类在接吻时,研究表明,胃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也会残留在唾液中,而人类在接吻时是唾液进行交换的非常直接的方式。
温馨提示一下,我还可以在人类的龋齿与牙菌斑上生长与繁殖,大家一定要认真刷牙,家人之间千万不要共用一把牙刷。
幽门螺旋杆菌还可以通过肉制品到达胃里,发生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HP)与胃癌
1979.在胃标本上进行细菌染色
1982.从活检标本培养细菌成功 1983.发表学术论文
1984.亲自吃下活的细菌并 证实感染了胃炎
R. Koch
・100年以前就发现胃内的细菌,但是当时认为它在 胃酸内不能生存。
细菌一边利用氨中和胃酸,一边在其中游动。 ・ 一般的方法不能培养的细菌 ・不能感染大鼠等动物
7.5年内胃癌发生
1.35%(11人)
0.86 %(7人)
胃溃疡持续感染 176人
除菌成功 944人
Wong, 2004
4年内胃癌发生
0.7%/年
0.2%/年
Take, 2005
5年以上内窥镜随访
未除菌
胃癌发生
1788人
0.45%(43人)
除菌成功
1233人
0.22%(23人)
大约减少1/2
Nakagawa S.2006
1.69% (56/3,307 ) 除菌治療群
1.09% (37/3,388) 大约减少 RR=0.65
05..050E-01
1.100E+00
杀菌剂小组是有益的
2.020E+00
Fuccio, 2009
持续感染者胃癌发生率高。 除菌后胃癌的发生减少了,但是不能完全预防。
内窥镜切除早期胃癌的除菌效果
全国 多设施 随机抽样 干预实验
胃 癌胃 发癌 生切 率除
10
1
2
3
年
除菌组 0.23%/年
抑 制 效 果
1/3 非除菌组 0.70%/年
非原发部位胃癌复发(3年后)
除菌组 n=272 3.3% (9)
对照组 n=272 8.8%(24)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2017-02-10俗话说“十人九胃”,胃不舒服,胃酸,胃胀,胃痛已经成了当代人的通病。
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人死于胃癌,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胃癌也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5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幽门螺杆菌是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胃癌。
有数据显示,中国约有六成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预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我们的胃液是一种pH值为0.9~1.5的酸性液体,绝大部分细菌都无法生存。
而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类胃里面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当人体胃粘膜免疫屏障受到损伤的时候,幽门螺杆菌能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突破胃粘膜屏障,从而寄生在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对中性的环境中。
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作为胃中唯一的生物种类,它却没起到好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在胃里会释放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生物胺等等,这些个个都是有毒物质,它们能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破坏黏膜屏障导致胃炎,进一步形成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直至诱发胃癌。
因此WHO明确指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主要诱发因子。
三、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发现幽门螺杆菌后应及时清除,以当前医疗水平,消灭幽门螺杆菌并非难事,90%的感染者经过治疗后,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基本能被杀灭。
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常用的方法是3联疗法或4联疗法,并在停药后1个月去医院进行复检。
如果家中有一个人感染幽门螺杆菌,那么,家中的其他成员也要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是否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治疗时最好全家感染者一起治疗,这样可以避免再次交叉感染。
四、幽门螺杆菌,病从口入,极易感染1、筷子是幽门螺杆菌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中国人的共餐方式使得幽门螺杆菌非常容易被感染,所以就像感冒一样,“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十分普遍。
同理,在外就餐的人被感染的机率也会大大增加,所以建议使用公筷。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引言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8年全球因胃癌而死亡的人数超过78万,胃癌是各类癌症中的第三高致死率。
因此,了解胃癌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主要存在于胃黏膜表面。
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本文将介绍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相关机制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一、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1. 流行病学证据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表明,胃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非胃癌患者。
此外,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越早,胃癌发病风险越高。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展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幽门螺杆菌通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细菌毒素、细菌产生的酶等,引起胃黏膜损伤与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进而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突变,最终可能发展成胃癌。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亚型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亚型的胃癌存在相关性。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与弥漫型胃癌相关,而不是与肠型胃癌相关。
这可能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而不同亚型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机制存在差异所导致的。
二、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机制1. 幽门螺杆菌的特有毒力因子幽门螺杆菌具有一系列特有的毒力因子,如细菌细胞外分泌系统(CagA和VacA)、尿素酶等。
这些毒力因子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CagA蛋白可以影响宿主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干扰细胞生长和凋亡机制,改变胃黏膜细胞的功能,并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和突变。
2. 免疫反应的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宿主免疫反应的异常,包括炎症细胞浸润、白细胞增多和细胞因子的异常产生。
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录
OUTLINE
本PPT将从以下三个时间点对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现状及进 展做一简要介绍。 2010年 2012年 2014年
目录
研究背景
自从1982年Warren和Marshall在人胃中发现幽 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 对于Hp与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已经 明确,而Hp与胃癌的关系一直在进行深入的研 究。
目录
周丽雅,崔荣丽.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十年[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8):646-647.
目录
研究背景
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等均证实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可增加胃癌 发病的危险性。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将Hp列为人类一级致癌因素。
目录
目录
展望
1.
但尚有许多未知领域有待进一步探索,比如:
Hp感染致癌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进一步的研究 将有助于开展靶向治疗、分子筛查诊断等; 目前尚没有研究将细菌毒力因素、宿主免疫反应、环境 因素等多种信息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综合性筛查模式, 从而有效地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和干预; 迄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实施了普遍的Hp检测和根除计划 来初级预防胃癌的发生,该策略是否可行的确需要更多 的研究来权衡利弊。
目录
2.
3.
周丽雅,宋志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5):349-351.
目录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目录
目录
研究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astricht-3共识
预防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启动一系 列致病事件导致萎缩性胃炎、化生、异型增生和最 终胃癌的发生。 胃癌的发生是细菌毒力、宿主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预防胃粘膜癌前变化(萎缩性胃炎 、肠化生)发生和发展。 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可能降低胃癌发生率,最佳根除 时间为癌前变化发生前。
– 血吸虫 (0.1%)
– 嗜人类T淋巴细胞-I型病毒(0.03%)
– 肝吸虫 (0.02%)
Donald Maxwell Parkin 。Infectious Causes of Cancer The global health burden of infection-associated cancers in the year 2002 Published Online: IJC:10 Jan 2006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张建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2011-05-15(北京)
持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
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胃腺癌
胃淋巴瘤
各地 幽门螺杆菌感染(1994~2000)
Parkin DM. The global health burden of infection-associated cancers in the year 2002. Int J Cancer. 2006 Jun 15;118(12):3030-44.
• • • • 胃癌病人来源株—60株 慢性胃炎病人来源菌株— 60株 消化性溃疡病人来源菌株— 60株 MALT病人来源菌株— 30株
• • • •
全基因组芯片基因扫描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胞的表达谱分析 幽门螺杆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胞的蛋白质组分析
387株世界各地来源 HPcagA 3’-序列聚类情况
• • • • • • •
胆道癌 鼻炎癌 胃癌 成人T淋巴细胞淋巴瘤 Burkitt 淋巴瘤 Hodgkin淋巴瘤 Kaposi肉瘤
Donald Maxwell Parkin 。Infectious Causes of Cancer The global health burden of infection-associated cancers in the year 2002 Published Online: IJC:10 Jan 2006
估计2002年感染在全球引起190万恶性肿瘤的 发生,约占全球恶性肿瘤负担的 17.8%
• 幽门螺杆菌居首位 (占全球恶性肿瘤负担的 5.5%) • 人乳头状瘤病毒(5.2%) •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4.9%) • 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1%) • 人免疫缺陷病毒+人类疱疹病毒8型(0.9%) • 相对不重要的恶性肿瘤病因:
幽门螺杆菌的IV分泌系统
Western blots
(CAPMN62抗原)
1:抗-NCTC11639血清 2:抗-NCTC11637血清 3. 抗-CAPMN62血清
4-16CCIM, QAIM, QCIM, QBIM, TDIM, KBIM, RAIM, BAIM, LCIM, HAIM, ACIM,FAIM 和 NDIM 人群血清
胃癌发生
内因
(机体)
外因3 外因2-高盐 饮食
外 外因 因 1 外因 1 1 外因8 外因7 外因6
外因5 外因4
外因1-HP感染
风险来自何方?
我国幽门螺杆菌科研团队要做点什么?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相关分析
• 210株幽门螺杆菌全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与深圳华大基因合作 –包括不同病人来源菌株
与恶性肿瘤相关的主要传染病
恶性肿瘤 • 膀胱癌 • 宫颈癌 • 肝细胞癌 传染因子 (类别) 埃及血吸虫( 血吸虫) 人乳头状瘤病毒(乳头状瘤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嗜肝DNA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黄病毒) 香猫肝吸虫(肝吸虫) 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疱疹病毒) 幽门螺杆菌 (细菌) 嗜人类T淋巴细胞-I型病毒 (逆转录病毒) 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疱疹病毒) 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疱疹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8型(疱疹病毒)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相关分析
• 210株幽门螺杆菌全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与深圳华大基因合作 –包括不同病人来源菌株
• • • • 胃癌病人来源株—60株 慢性胃炎病人来源菌株— 60株 消化性溃疡病人来源菌株— 60株 MALT病人来源菌株— 30株
• • • •
全基因组芯片基因扫描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胞的表达谱分析 幽门螺杆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胞的蛋白质组分析
实验结果
Western
East Asian
ZJ China
ZJ China
387株世界各地递交的HP cagA 3’-端序列聚类结果
不同幽门螺杆菌感染时间的AGS细胞表达谱
Yuan-Hai g,et al.Time-series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AGS cells stimul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 16(11): 1385-96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在中国
•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早期发现和根除治疗HP是降低胃癌发生的关键
– 可以进行全民干预--全民HP根除吗? – 可以进行对2~3亿胃癌高发区人群HP根除吗? – 所有HP菌株都与人类胃癌的发生相关吗? – 进行决策还需要哪些依据?
• 一项计划
– 面向胃癌高发区农村人口 – 以呼气试验为基础的根除治疗 – 根除率85%以上---基于五省市4000人试点数据 – 超大人群干预
性艾中心 传染病所 病毒病所
中心办公楼
2014-12-2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a CDC)
ICDC,CHINA CDC
19
Any Suggestion Is Welcome!
Helico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