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成因与治理——从外汇储备和产能角度分析》
我国近年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
我国近年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近几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通货膨胀做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使人们生活水平并没有像GDP增长那样显著提高,反而让人觉得,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东西越来越买不起了,挣得似乎还不够花的。
就这个通货膨胀问题,它的成因及对解决它的一些措施,在此写下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
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
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
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
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成本增高。
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
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
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4、也有一些临时性的因素,比如2010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当年的灾害天气导致的。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近期,我国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那么,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是什么?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应对这一问题呢?首先,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货币供应过多。
近年来,我国为了提振经济增长,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发行货币来投放市场。
这导致了货币供应过多,过多的货币推高了物价。
其次是成本上升。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的成本上升。
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推高了生产成本。
这些成本上升最终转嫁到了消费品价格上,加剧了通货膨胀。
此外,金融投资市场的热潮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量的资金进入金融市场,推高了金融资产价格,进而影响了实体经济中的物价水平。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要收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
采取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货币过多推动物价上涨。
第二,要加强成本控制。
加强对企业生产成本的监管,严格控制生产用能等资源的使用,减少生产成本的上升。
同时,要加大对原材料价格的监管,避免价格过快上涨。
第三,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止过度投机和泡沫出现。
第四,要促进供给侧结构性,增加供给。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能提升,增加供给。
第五,要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通货膨胀压力。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通货膨胀压力。
综上所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货币供应过多、成本上升和金融投资市场的热潮等。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收紧货币政策、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供给侧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只有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够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及治理
的 数 据 显 示 ,0 8年 上 半 年 我 国 G P同 比 增 长 20 D
1. 同比回落 1 个百分 点 , 0 %, 4 . 8 同期 C I居民消费价 P(
第 二次在 18 ~18 年 ,P 上涨率最高时分别达到 上涨 。 98 99 C I 二是油价维 持高位和 1%; 8 8 第三 次在 19 9 3年 、94年 和 19 年 , 交所 8月轻质低 硫原油期货 合约盘 中一度触 及每桶 19 95
元 , 份 已涨 到 10 4月 00多美 元 , 6月 份 仍 然 在 持 续 5~
、
从改革 开放至今 , 国共 出现过 四次物 价上涨 较 泰 国大米 2 0 我 0 8年 3月 份平 均离 岸 价每 吨 50多美 0
高 的时 期 。 第一 次在 1 8 年 ,P 上涨 率 最 高 为 93 ; 95 C I . %
3 0% ~ 5 0% 。 ] [
其次 , 新一轮通货膨胀压力具有全球性特点 。 在国
格总水平 ) 上涨 7 %, 比提高 4 . 同 9 . 7个百分点 ; 上半年 际大宗商品价格上 涨的情 况下 , 各国通 货膨胀都处于
P I工业 品出厂价格 ) P( 同比上涨 7 % , . 比上年同期高 较高水平 , 6 部分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上 了两位数。0 8 2 0年
20 年 5 08 月份 以来 , 我国同期 P I 幅首 次超过 C 1 P涨 P 日的一周里 , 印度的通货膨胀率 上升到 1. %; 0 1 5 越南
08 月份通货膨胀率升至 1 年的高点2 . _ 3 5 %。2 2 的涨幅 , P 在下半年将继续维持较 高水平 ,并可能 20 年 5 PI 传导至 C I显示 出了我 国通货膨胀压力仍在增大。 P, 再 次 , 一 轮 通货 膨 胀 都 是 以 P I 新 P 冲击 为先 导 , 再 P传 这次通货膨胀国家的物价上涨都是以能 目前 , 全球 正在经历资源 、 能源 、 粮食价格上涨周 向 C I 导。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下降并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近年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食品价格上涨是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需求量巨大。
然而,农业生产受到天气灾害、自然灾害和不稳定的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其次,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此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对物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整体物价的上涨。
其次,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需求过剩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需求过大,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
另一方面,成本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
资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环保要求提高,都会增加生产成本,进而推动物价上涨。
针对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和成因,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
通过适当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和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降低物价上涨的压力。
其次,应加大农业生产、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给。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大农田基础建设投资,提高农作物产量,稳定粮食供应,降低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同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加强资源保护,降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人民币汇率和推进金融改革,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总之,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问题需要全面分析其特点和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只有通过加强政策调控、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才能有效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和社会的稳定。
浅论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及治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担忧。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相对于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过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其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造成了需求过热。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人们的购买力增强,需求持续旺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大于供应,导致了物价上涨。
其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际市场上,部分重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如石油、钢铁、有色金属等,这对我国能源、建筑业、制造业等各个领域的生产成本造成了巨大压力,从而推动了价格上涨。
第三,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我国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包括放水冲击,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了货币超发,物价上涨。
最后,一些市场垄断和价格操纵的行为也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企业或个别经营者通过掌握垄断地位或操纵市场供求关系来牟取暴利,导致物价过高。
为了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从根本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避免货币过度流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并适时进行逆周期调节,稳定货币供应量。
其次,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和调控。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打击价格操纵和市场垄断行为,保障市场竞争公平有序,防止物价过高。
第三,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能力,缓解供需失衡问题。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通过多边贸易协定,稳定和调控国际原材料市场,降低我国进口成本,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总之,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包括需求过热、原材料价格上涨、宏观调控政策宽松以及市场垄断等因素。
治理通货膨胀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引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开放,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供需情况层面等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宏观经济层面成因:1.货币超发: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导致货币超发。
这种货币超发从根本上破坏了市场供求平衡,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对策建议:稳定货币供应量,通过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加强金融监管,严控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避免过度印钞造成货币超发。
2.外部因素: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也会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策建议:加强国际市场监测和合作,及时掌握国际经济形势,采取灵活的宏观调控手段来应对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政府政策层面成因:1.财政政策不当:财政政策的粗放运用和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过度扩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对策建议:加强财政收支的平衡,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控制财政支出,确保财政政策的稳健性。
2.货币政策失衡: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资金过度涌入房地产等领域,推高了商品价格。
对策建议:加强货币政策的精细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过度流动性泛滥。
加大对楼市的调控力度,遏制房价上涨。
三、供需情况层面成因:1.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旺盛,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提高供给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扩大,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以满足居民需求。
2.供应不足:一些因素影响到生产和供应能力的正常运转,导致商品供应不足,推动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加大对生产和供应能力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品供应,稳定物价。
结论:面对当前通货膨胀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供需情况层面多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通货膨胀论文: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论文: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自2008年9月份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各自的救市方案,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转为适度宽松。
而这一政策以及4万亿的消费刺激计划使得市场上货币供应相对过剩。
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和市场信心的逐步增强,价格上涨的潜在风险也逐步增大,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越来越高。
从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通货膨胀确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本文通过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了这种状况的成因,认为主要是由2008年中国实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在整个世界性通货膨胀背景下和全球性债务危机等,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希望能对决策者和大众都有所帮助。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一、通货膨胀及其危害经济学上的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为货币供给大于货币的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指标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水平,其中最常用的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温和的通货膨胀,即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通常并不需要担心,甚至有时候这种缓慢而逐步上升的价格对经济和收入的增长还有着积极地刺激作用。
而一旦发生了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又低于100%)甚至超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100%),对国家和民众而言,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在生产领域,会破坏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生产过程紊乱,打破原有的商品和劳务供需间的平衡关系,同时使生产性投资减少,不利于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流通领域,由于物价上涨不均衡,商品会冲破原有的渠道,向价格上涨快的地方流动,打乱了企业原有的购销渠道,破坏商品的正常流通。
在分配上,改变了社会成员间原有的收入和财富占有的比例。
由于物价上涨先于工资的增长,依靠固定工资收入生活的社会些在流通领域哄抬物价的不法单位和个人反而得到了好处;此外社会成员的财富占有比例也会因通货膨胀而改变。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供应过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货币供应量逐渐增大,超过了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逐渐增大。
2.需求端的因素: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需求过旺会导致产品供应不足而推升价格。
3.成本推动因素:我国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等因素不断上升,这些成本上升将被企业转嫁到产品价格上,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4.国际因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际商品价格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都会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针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下面是一些对策建议:1.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应加强对货币供应的调控,避免过度发行货币,以稳定物价。
2.增加对需求的控制:通过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过旺的需求,避免需求过于旺盛导致通货膨胀。
3.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行为: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管,加强对价格垄断、价格虚高等行为的打击,维护市场的公正竞争。
4.提高产能和效率:通过提高企业的产能和效率,增加供应,从而满足市场需求,避免因供应不足而推动物价上涨。
5.稳定原材料价格和成本:稳定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合理调整补贴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避免因成本上升而推动通货膨胀。
6.加强国际合作和风险防范:加强国际合作,预测和应对全球经济的波动,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国际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冲击。
总之,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需要综合施策,政府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方面措施,全面从货币供应、需求控制、市场监管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入手,以稳定物价,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浅谈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如何有效抑制通胀
浅谈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如何有效抑制通胀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
首先,需求拉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币实际购买力持续增强,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成为拉动通胀的重要因素。
此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的收入增加,进一步拉动了消费需求。
另外,政府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增加也会带动需求的扩大。
其次,成本推动是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人工成本、原材料价格和能源价格的上升,生产环节的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产品价格上涨,从而推动了通货膨胀。
人工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部分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供给减少,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则是由于供求矛盾引起的市场价格波动;能源价格上升主要是由于国际油价的波动及国内供给的短缺所致。
针对通货膨胀如何有效抑制,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
通过适时采取合理的货币政策,降低货币供应量,紧缩流动性,控制货币投放的速度和规模,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同时,加强货币政策的预调和反调,及时调整政策,避免因政策滞后而导致通胀压力的进一步积累。
其次,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
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从根源上治理通货膨胀。
要推进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成本。
同时还要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支持和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
再次,要加强监管和市场监测。
建立健全通胀风险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通胀风险,防止通胀蔓延。
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价格操纵和投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同时,要健全宏观审慎政策,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避免金融机构过度松动信贷政策,引发通货膨胀。
最后,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要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通过控制政策引导国内需求,降低通胀预期。
同时,要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避免市场垄断或不合理定价现象的出现,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最新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
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
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
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
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浅谈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货膨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货膨胀不仅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也会对经济运转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策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原因1. 市场供需失衡市场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市场上的商品供应不足,而需求过多时,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例如,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能源和金属等资源紧缺等因素,都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2. 金融政策宽松如果国家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的供应量,就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央行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但如果政策引入过多的流动性,就会让市场上的资金更加充裕,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 生产成本上升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成本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因为生产成本上升,就会导致生产企业为了保证利润,提高产品价格。
4. 外部环境影响国际市场对于我国通货膨胀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外部的通货膨胀持续加剧,那么它们的价格上涨会传导到我国市场上,导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
对策1. 稳定货币政策稳定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因此,央行应当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以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
此外,央行还可以采取宏观调控手段,限制贷款额度,防止通胀逐步形成。
2. 预防市场供需失衡预防市场供需失衡也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需要加强价格监管,保证价格公正合理,防止价格操纵等垄断行为。
3. 促进生产企业降低成本鼓励生产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商品价格的上涨,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4. 扩大进口通过扩大进口,降低物价,降低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
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不断扩大进口。
结论通货膨胀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来缓解通货膨胀的影响。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摘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但与新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通胀相比,这次的成因有所不同。
本文比较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初和近年通货膨胀的不同影响效应,从外部与国内因素两方面分析在新环境、新局势下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若干对策思路。
关键词:通货膨胀汇率利率通货膨胀成因贷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生产资料价格治理对策价格指数我国在走出了1997年至2001年的通货紧缩后,经济出现了从局部过热到全面过热的演绎。
2007年后物价上升很快,2007年全年CPI比上年同期上涨4.8%。
进入2008年第一的季度CPI更是比上年同期上涨8%,PPI达到8%,大有赶超CPI之势。
这表明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全面的通货膨胀周期,需要在经济调控中作为首要问题加以解决。
一、通货膨胀的经济学涵义、定义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全面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
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但对于通货膨胀的认知,经济学界众说纷纭。
最有代表性的,笔者认为可分为两类:以新古典综合派代表,认为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持续的全面上涨的现象;以货币学派为代表,认为通货膨胀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
它发生在货币增加的速度超过产品增加的速度时,每单位产品所包含的货币量增加的逾快,通货膨胀律也就逾高。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地成因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地成因及其对策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原因包括内外部因素。
下面将从货币政策、供给短缺和结构性原因等方面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货币政策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成因。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过度的货币供应导致了货币过剩,引发了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的过度宽松主要表现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贷款利率等方面。
这导致银行发放的贷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刺激了价格上涨。
其次,供给短缺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供给短缺主要体现在生产能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和资源缺乏三个方面。
生产能力不足导致了商品供应不足,市场供求失衡,价格上升。
生产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这样生产企业就会将成本上涨转移到最终消费者身上,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资源缺乏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供给的不足,长期以来能源和粮食等重要资源的供应都比较紧张,这也推动了价格上涨。
最后,结构性原因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对生活品质和品牌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导致高端产品和高端服务供应短缺,价格上涨。
此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也推动了城市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推动了物价上涨。
针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应实行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定的货币政策能够限制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
要审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优化货币供应结构,避免货币过度宽松而导致的通货膨胀。
其次,应加大供应侧力度。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能力,通过扩大投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商品的供给量。
同时,加大对资源的开发和调整,确保关键资源的供应稳定,消除供给短缺的现象。
此外,应加强监管和防范措施。
加强监管部门对物价的监管,严厉打击价格操纵和虚假宣传行为。
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
现阶段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对策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寻找通货膨胀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非常重要。
在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策也需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
首先,货币供应量过多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央行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不断放宽货币政策,并通过投放大量的货币来提供流动性,这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
然而,过度放宽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投放大量的货币会使市场上的货币过于充裕,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其次,需求过热也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居民的购买力大幅提高。
然而,需求供不应求往往会导致物价上涨。
尤其是在一些行业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需求的增加往往会导致价格的飙升。
第三,成本上涨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等不断上涨,这些成本的上升将会通过商品价格的上升传递给消费者,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针对以上的通货膨胀成因,我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首先,央行应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央行应密切关注经济的变化和通胀压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货币政策,避免过度投放货币导致通货膨胀。
其次,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引导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储蓄率和开展适当的消费扶贫政策,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避免绝对过热的需求。
第三,政府应加大对成本上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监管。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价格监管机制,限制涨价行为,从而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
最后,政府应深化,增加供给。
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增加有效供给,从根本上缓解供需矛盾,减少物价上涨的压力。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货币政策、需求调控、成本控制和供给增加等多个角度进行治理。
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综合施策,稳妥应对通货膨胀的挑战,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持续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水平飞涨的现象。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具有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货币供给过度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外部因素影响等。
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我国可以采取多种对策,包括紧缩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上涨、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加强跨境监管等。
首先,货币供给过度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印钞、扩大货币供应量会导致货币超发,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在我国,过去的经验表明,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推动经济增长,过度放松货币政策,以加大投资和支出规模,引发了通货膨胀。
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第一步就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货币超发。
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控制货币投放量,抑制通胀压力的积累。
其次,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也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呈现出投资拉动型、出口导向型的特点,这导致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消费升级,提高内需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规范和整顿,防止企业滥发低价产品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我国物价水平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这些外部因素带来的冲击,我国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以降低进口成本,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综上所述,治理通货膨胀需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经济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消费升级,提高内需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跨境监管,防止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胀率的影响。
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才能够牢固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论文报告目录:一、前言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三、通货膨胀的成因四、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五、5个案例分析六、结论一、前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长期的通货膨胀会对经济、社会、国家安全等方面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整体经济运行平稳,但随着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也在发生变化。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并通过5个案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近几年来,我国通货膨胀整体走势较为稳定。
但是,2021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不断演化,国内生产、物流、消费等多个方面受到巨大影响,我国通货膨胀也随之发生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6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1%,涨幅较5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涨幅在三个月内首度超过1%。
此外,食品等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也进一步推高了我国通货膨胀压力。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1. 市场需求超过供给: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成因是市场需求超过供给。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超过该商品的供给时,就会推高该商品的市场价格,进而导致物价的普遍上涨。
2. 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还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关。
如果一种经济体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没有相应增加,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3. 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会推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劳动力、原材料和物流等生产成本上涨时,企业生产的成本就增加了,进而将商品售价上涨。
4. 外部因素:除了市场需求和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外,通货膨胀还可能与外部因素有关。
如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会导致我国部分能源和化工制品价格上涨,进而推高物价水平。
四、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1.政策干预:政府可以采取控制通货膨胀的一系列干预政策。
如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借贷规模;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增加消费税和所得税的税率,削减消费支出等。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成因与治理——从外汇储备和产能角度分析》
2010年7月第32卷.. 第4期《当代经济科学》(Modern Economic Science July . 2010 Vo.l 32.. No. 4《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成因与治理——外汇储备和产能角度下的分析》邹璇摘要: 由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刺激,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自2009年11月开始由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变。
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扬, 这些使人明显地感受到前段时间的经济衰退正在演变成资产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
在这种背景下, 本文回顾中国经济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研究, 探讨当前外汇储备过高和产能严重过剩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机制。
最后, 就如何缓解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压力; 成因; 治理一、引言2008年中期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 迫使世界各国施行扩张性宏观政策刺激经济, 中国也不例外。
自2009年9月至今, 治理金融危机的扩张性宏观政策使得中国经济领先全球其他国家全面复苏, 沿海企业纷纷复工, 大批农民工回流沿海, 房地产交易市场和股票市场交易异常活跃, 以至于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涨。
人们明显地感到当前经济正在由衰退向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化转变, 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1 ]。
从2009年11月份开始中国CPI由负转正, 2009年12月CPI同比上涨1. 9% , PPI同比上涨1. 7%, 且PPI 首度转正; 2010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1. 5%, PPI同比上涨4. 3%; 2010年2月CPI同比上涨2. 7% , PPI同比上涨5. 4% ; 2010年3月份CPI同比上涨2. 4%; PPI同比上涨5. 9%; 2010年4 月CPI同比上涨2. 8%, PPI同比涨6. 8% 。
这一系列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通货膨胀状态。
然而, 中国一方面通货膨胀态势基本形成, 另一方面扩张性宏观政策并没有及时退出。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成因及其治理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成因及其治理内容摘要:对于通货膨胀这一经济现象的认知,经济学界一直众说纷纭。
笔者认为由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了防止我国出现经济下滑,国家提出了“两年四万亿”的重大计划。
随着国内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伴随着2009年上半年的天量信贷,股市、房产市场也逐渐开始“升温”,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压力逐渐成为时下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投放美元贬值通货膨胀一般是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全面上涨现象。
但对于通货膨胀的认知,经济学界众说纷纭。
最有代表性的,笔者认为可分为两类:以新古典综合派为代表,认为通货膨胀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持续的全面上涨的现象;以货币学派为代表,认为通货膨胀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
它发生在货币增加的速度超过产品增加的速度时,每单位产品所包含的货币量增加越快,通货膨胀率也就越高。
对通货膨胀的衡量一般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 price index)、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来定。
2009年下半年,当国际市场金价刚刚突破1000美元/盎司的心理大关之时,全球是否会通货膨胀就成为经济学家们热议的话题。
近期以来,澳大利亚、印度、挪威分别宣布加息,特别是澳大利亚一月之内两次加息,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很多人担心美国、欧盟诸国在经济形势逐步好转的当下(美国三季度GDP增速达到3.5%,大大超出市场预期),会提前采取措施,收紧流动性、退出经济刺激计划,以防止出现通货膨胀。
基于以上现象,本文拟作相关探讨。
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强烈美元贬值、黄金再创新高、油价站上高位,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预期。
从国内来看,天然气、自来水、汽柴油、电、食用油等基础性消费品要么已拉开了涨价潮,要么正酝酿涨价,民众对通胀的预期也越来越强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物价继续快速攀升从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全年GDP33.5353万亿元,同比增长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7月第32卷.. 第4期《当代经济科学》(Modern Economic Science July . 2010 Vo.l 32.. No. 4《当前中国通货膨胀压力成因与治理——外汇储备和产能角度下的分析》邹璇摘要: 由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刺激, 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自2009年11月开始由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转变。
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扬, 这些使人明显地感受到前段时间的经济衰退正在演变成资产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
在这种背景下, 本文回顾中国经济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研究, 探讨当前外汇储备过高和产能严重过剩形成通货膨胀压力的机制。
最后, 就如何缓解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压力; 成因; 治理一、引言2008年中期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 迫使世界各国施行扩张性宏观政策刺激经济, 中国也不例外。
自2009年9月至今, 治理金融危机的扩张性宏观政策使得中国经济领先全球其他国家全面复苏, 沿海企业纷纷复工, 大批农民工回流沿海, 房地产交易市场和股票市场交易异常活跃, 以至于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涨。
人们明显地感到当前经济正在由衰退向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化转变, 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 1 ]。
从2009年11月份开始中国CPI由负转正, 2009年12月CPI同比上涨1. 9% , PPI同比上涨1. 7%, 且PPI 首度转正; 2010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1. 5%, PPI同比上涨4. 3%; 2010年2月CPI同比上涨2. 7% , PPI同比上涨5. 4% ; 2010年3月份CPI同比上涨2. 4%; PPI同比上涨5. 9%; 2010年4 月CPI同比上涨2. 8%, PPI同比涨6. 8% 。
这一系列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通货膨胀状态。
然而, 中国一方面通货膨胀态势基本形成, 另一方面扩张性宏观政策并没有及时退出。
当前货币供应量仍在增加, 中国2010年3月份M1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9. 94%, M2 同比增长22. 5%, ! 4 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仍在持续执行, 等等, 因此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加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防范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文拟对中国当前的严重产能过剩和高额外汇储备对物价上涨压力作初步探讨, 意在找出两者引发通货膨胀压力的内在机制, 并就如何防范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中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认识与治理误区通货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或者说一段时期内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早在1997年的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理论界就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作了多种解释并提出了一些治理措施, 其中代表性观点和相应的治理措施如下:(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可采用货币回笼治理。
此观点认为, 当银行贷款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从而使金融市场上货币泛滥。
金融市场上的货币泛滥先是从房地产市场上寻找出路, 推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当股市开始发展与繁荣时, 大量的资金又流向了股市, 从而吹大股市的泡沫, 从而形成中国式通货膨胀[ 3- 4] 。
这种解释非常勉强, 过于简单, 可能忽视一些更为根本的因素。
因为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水平之间主要是相关关系, 而不是因果关系。
多数情况下两者呈同步变化, 中国的通货膨胀完全可能是由其他因素(经济结构失衡, 经济过热等)造成的。
因此货币回笼方式治理有时候并不奏效。
(二)通货膨胀是人民币升值太慢所致, 可采用一次性升值到位治理。
此观点认为, 通货膨胀的根源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太慢, 让国际热钱对人民币的升值有预期, 从而导致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赌人民币升值, 热钱不断增加导致了房地产价格飞涨; 政府打击房市, 热钱进入股市, 使得股市飞涨; 政府打击股市, 热钱流向物资期货市场, 开始炒高物价。
这种说法逻辑上似乎正确, 但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果中国通货膨胀的出现仅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太快, 为什么前期政府稳定汇率没有稳定物价, 而是形成通货紧缩压力呢?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通货膨胀不是需求拉动的, 试图用一次性汇率升值到位的政策措施来遏制当前的货膨胀难以奏效, 因为本币升值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减少出口、增加进口, 以达到出清过剩需。
但是, 当中国的现实状况是供给过剩、供给成本快速上涨, 从而需要依靠国际市场来平衡过剩供给, 采取本币升值刚好反向行事, 不会降低通货膨胀, 而是拉升通货膨胀。
(三)通货膨胀的根源是成本推动的, 可采用控制原材料价格治理。
此观点认为, 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是成本推动型, 因为前期石油、黑色金属和采掘业的价格上胀必然会传递到相关的下游产业而推动CPI的上胀。
同时由于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是比较刚性, 因此食品价格的上胀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由于成本推动而造成的% 。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然而也存在一定的质疑。
因为不是要素价格及其预期决定着产品价格及其预期, 而是产品价格及其预期最终决定着要素价格及其预期。
假供应货币量不增长,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可用于购买其他商品的!需求.一定是下降的, 从而总的物价水平不会上涨。
(四)通货膨胀是外部输入的, 可采用切断输入途径治理。
此观点认为, 中国的通货膨胀是外部输入引起的, 输入途径有两条, 一条通过原材料进口, 另一条通过国际资本流动。
前者是因为, 中国为了保证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 保持人民币汇率与美元固定在一个很小的幅度上, 因此, 当美元贬值引起商品价格上涨时, 由于没有人民币汇率升值作为对冲, 以人民币计价的这些原材料价格也就同时上升了, 这样就直接引起了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 后者是因为, 近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高速增长,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出口部门的创汇, 而更大部分是国外流入的投机热钱, 由于美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是由于美联储滥发货币造成的, 因而在美国国内拥有充分的流动性, 流动性需要升值机会, 而中国便成了国际投机资本的目标, 这些投机资本进入中国国内并不会从事周期过长的投资, 因而他们总是涌向资本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 从而炒高中国国内的证券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
然而这种观点也不尽然。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卢锋认为, 将中国的物价上涨归结为输入型通胀.缺乏经验依据( , 因国际原材料、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是内生于中国国内需求的, 更何况中国经济分析适合于国际经济的! 大国模型., 而非小国模型.,大国经济难以形成输入式通货膨胀。
而采用切断原材料进口和国际资本流动治理通货膨胀, 显然更是行不通的。
(五)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可采用刺破资产泡沫治理。
此观点认为, 通货膨胀是资产价格持续上涨的表现。
资产价格是指房地产和股票价格, 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引起资产所有者名义收入增加(财富效应) , 进而引起资产所有者消费需求增加, 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遗憾的是, 这一观点缺乏解释能力。
因为资产价格上涨产生! 财富效应. 的同时, 也会产生!替代效应.。
在资产价格上涨预期强烈的状况下, 公众能否进行当期消费, 主要看这两种效应的对比。
如果“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人们会把赚到的钱用于消费; 如果“替代效应”大于“财富效应”, 人们会把赚到的钱用于再投资, 期望可以“钱生钱”。
很明显, 因为我国储蓄率较高, 收入水平普遍不高, 收入预期不稳定等因素, 人们将会把将更多的资金配置在资产市场, 而不是进行消费。
从实际状况看, 目前我国资产规模确实增长很快, 但相对规模仍然不大, 加上产能过剩的因素, 资产上涨引发的财富效应还不会引供应的全面紧张, 产生通货膨胀。
相反, 资产市场的持续火爆, 反而对耐用品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当前的确存在资产泡沫问题, 尤其是房地产泡沫, 直接刺破泡沫显然会给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带来巨大打击, 挤压泡沫也许更有效果。
此外, 人们普遍认为, 通货膨胀压力是前期扩张性宏观政策带来的。
政策性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的原因国际上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为应对危机普遍实施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 二是全球货币环境宽松特别是美元等主要货币维持超低利率; 三是2009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信贷总量快速增长。
而中国为了治理全球金融危机, 则实施了如下四大政策措施: 一是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 二是十大产业振兴方案; 三是汽车、家电、建材下乡; 四是银行信贷的六成做基础建设。
显然这些政策措施是为了拉动内需。
然而这些政策仅仅是治标不治本, 它会带来更深层次的问题, 使问题将来更难解决。
四万亿刺激政策虽然暂时解决了内需问题, 但会给将来带来更大的产能过剩, 将来会引发更强的通货膨胀预期。
用郎咸平教授的话来说是“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是“头痛医脚”, 只能导致更严重的产能过剩。
银行信贷扩张看似增强消费, 其实基本上扩张到了国有大型企业, 而国有企业获得的大规模信贷并没有真正做实业, 而是流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 从而催长资产泡沫, 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2009年银行放出了9. 59 万亿, 到了2010年1月份高达12万亿。
如此高的信贷扩张速度和规模, 通货膨胀自然要来临。
可是私人在这种阵势下不敢把钱存在银行也不敢在严重产能过剩下投资实体经济, 因此其有限的出路就是为逃避通货膨胀风险冲击资产市场(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资产市场泡沫扩大。
从上述代表性观点可以看出, 中国经济理论界关于通货膨胀形成原理的研究, 往往是针对某个时期的通货膨胀, 或是侧重于从某个或某些方面分析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和提出治理措施, 这就决定了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国通货膨胀的复杂性和每个时期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较为全面具体地分析其成因和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三、外汇储备过高、产能严重过剩与通货膨胀压力当前中国面临着几个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 一是巨额外汇储备; 二是产能严重过剩; 三是人民币升值压力; 四是流动性严重过剩; 五是资产价格泡沫扩大; 六是前期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了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等问题。
正是这些严重的宏观经济问题共同作用引发了当前的强烈通货膨胀压力。
下面我们仅从外汇储备过高和产能严重过剩催长物价水平方面分析。
1. 巨额外汇储备催长物价压力理论上外汇储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是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来实现的。
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 外汇储备迅猛增长, 导致外汇占款增加, 进而引起基础货币的供给增加。
而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又会通过货币乘数引起货币供应量成倍增加, 从而使社会总需求增加, 在不存在闲置资源的情况下, 社会总供给不能相应增加, 只能通过物价上涨来实现商品供求平衡。
其逻辑过程为: 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 .物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