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1 精品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128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128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煤层气资源作为一种新的接替能源其勘探开发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煤层气的生成、保存及开采直接受到储层环境的影响,如果在采煤之前不先抽采煤层中的煤层气, 它将在采煤过程中逐渐排放到大气中, 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再者不合理的开采还会造成矿井灾害。

因此需要研究煤层气保存条件及其主控因素, 这些主控因素对不同煤层气富集控制的差异将影响其成藏的差异, 从而导致针对不同煤层气的勘探过程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开采技术。

这对寻找和开采煤层气资源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另外对煤层气含气区带进行综合评价和确立评价标准是煤层气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它是煤层气探研究最基础的工作: 煤层气是一种高潜力洁净能源,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 目前国内外资金已经纷纷投入到煤层气的开发中来。

不同煤层具有不同的煤层气地质特点与选区评价标准。

为此,通过重点煤层气盆地的煤层气评价参数对比研究,确定出最优的煤层气选区是关系到其勘探开发设计能否成功, 是煤层气勘探的基础工作。

因此迫切需要对煤层气特别是基于矿区层次的资源状况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价。

进而为为参数井设计和产能预测打下基础。

二、研究现状1. 工区现状: 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 其开发利用价值已逐渐为世人瞩目。

中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也是煤炭生产大国。

现已证实中国的煤层气资源也非常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华北大城地区即是其中的有利区之一。

大城区煤层气的勘探研究始于1991 年, 由华北油田在静海县境内施工了煤层气试验井大参1井.它钻穿了晚古生界煤系, 发现了多组煤层中含有煤层气.为该地区煤层气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大参一井的初步成功引起了勘探家的广泛关注。

随后, 华北石油管理局该区实施钻探了5口井, 即大城凸起南段的大试1井, 大参1井区试验井组大1—1.大1—4.大1—5和大1—6井。

大试1井在石炭—二叠系煤层录井均未见含气显示, 气测录井无异常, 岩心无明显的含气显示, 现场解吸煤层含气量为0m3/t;97年4月8日~5月29日分别对三煤组和六煤组试气, 无煤层气产出。

煤层气成藏机理分析

煤层气成藏机理分析

• 举例:新田井田煤岩监定结果:区内煤的 微观煤岩类型,均为微惰镜煤,煤的有机 总量占71.19-88.65%, 一般在81-88%之间。 镜质组占有机显微组分的80.61-87.82%, 平 均84.24%。煤岩有机显微组分含量中镜质 组含量高,煤层生气潜力大。
• 5、热动力条件好,有利于煤层气的大量生 成。煤岩热演化生气与温度条件密切相关。
三、煤层气保气条件
• 1、良好的封闭条件 • 2、构造运动 • 3、地下水动力条件
1、封闭条件
良好的封闭条件才能使煤层气得以保存,封闭层对 于煤层气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吸附与解吸的平衡, 减少游离气的逸散和减弱交替地层水的影响。上覆 岩层是超致密层,具有良好的毛细封闭能力,气体 扩散运移速度是相当缓慢的。上覆岩层是渗透层, 排替压力很小,扩散运移快,气体则会向砂岩中运 移,再加之水动力的影响,煤中吸附气也会从基质 中解吸出来转移到渗透层中去。上覆岩层是具有生 气能力强的烃源岩,则会阻止煤层甲烷气向上逸散。 总之,盖层的质量越好,封闭能力越强,煤层气逸 散很慢;盖层差,失去毛细封闭能力,气体逸散速 度快。
2、构造运动
地壳的升降运动可以改变地层的温压条件, 打破煤层中原有的平衡条件,使吸附气与 游离气相互转化,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 断裂运动会使地层发生断裂,断裂对于常 规天然气藏无疑会成为油气散失的通道, 岩浆活动及其它热运动也会改变煤层气的 平衡条件,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条件。
3、地下水动力条件
• 2 、地质沉积环境。国内外煤层气勘探与研 究表明在海陆交互沉积中形成的煤层生气 潜力大,有利于煤层气气藏的形成。 • 3 、煤层情况。 煤层气是伴随煤炭形成而 产生的一种清洁、高效的非常规天然气资 源。一般来说,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是 煤层气成藏的物质基础。

5. 煤层气藏成藏机理

5.  煤层气藏成藏机理

经济边界
经济边界仅适用于工业性煤层气藏,以该 煤层气藏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最低含气量 表达,取决于煤层气的含量、资源丰度、 储层物性、地下水动力条件、开发技术条 件、经济政策等。
包括浅部的经济边界和深部的经济边界
• 在现有的开发技术条件下能够实现商业性 开发的煤层气藏称为工业性煤层气藏;反 之,称为非工业性煤层气藏。
纵向封堵系数R,是断层落差(L)和盖层厚度(H)的比值,其值越
小,纵向封堵能力越强 。
α
β
L
RH LsisninK
h
H
盖层
β
αβ 储 层
式 中 : - 断 层 倾 角 ; - 储 层 倾 角 ; L - 断 层 垂 直 落 差 ; H - 盖 层 厚 度 ; K - 比 例 系 数 ,
K = h / H , h - 盖 层 叠 盖 厚 度 。
海 拔 (m) 10 00
50 0
0
T L- 0 06 T L -0 0 7
滞流带
径流带
补给区 10 00
50 0
对应的极限储层压 力在1.3MPa左右, 即地下水的水位最 低应为130m左右。
风氧化带边界
由于煤层气沿露头的散失和空气的混入使得煤层气中甲烷浓度降低,二氧化碳、 氮气浓度增加。一般取甲烷浓度80 %为风氧化带的底界。
断层边界 距 寺 头 断 层 距 离
海 拔 ( m) 1000
5 00
图 2-8
含气量与距寺头断层距离关系图
海 拔 (m)
1000 1000
500 500
0
0
P
C
O
E 1000 500 0
0
图 2-9 EW 1 剖 面 寺 头 断 层 两 侧 对 接 关 系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摘要】煤层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保存条件影响着煤层气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本文首先介绍了煤层气的定义和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煤层气生成的条件、保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富集机制、气体运移方式以及煤层气的吸附特性。

结论部分讨论了煤层气藏保存条件的综合影响、煤层气开发的前景以及煤层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全面了解煤层气的保存条件,可以更好地实现煤层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煤层气藏、保存条件、生成条件、主要控制因素、富集机制、气体运移方式、吸附特性、综合影响、开发前景、可持续利用。

1. 引言1.1 煤层气藏的定义煤层气是指在煤层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同时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等烃类气体。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清洁能源,具有良好的环保性和经济性,对于缓解能源危机、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气是在地质年代沉积而成的煤层中富集的天然气,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煤层气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地球化学和物力学条件。

煤层气的形成与煤层的地层特征密切相关,煤层气藏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共存的复合相态体系。

煤层气在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下,形成的气态烃类,在煤层中的密集程度大于地表的任何矿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孔隙介质吸气能力。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是推动中国煤层气资源科学开发和普遍利用的必然要求。

1.2 煤层气藏的重要性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资源,是煤炭中固定的天然气,在过去被视为煤炭开采的附属资源,而现在煤层气已经成为独立的能源资源。

煤层气不仅是一种清洁能源,而且也是一种可以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资源。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煤层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煤层气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因为燃烧煤层气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燃烧煤炭要少很多。

煤层气开发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降低能源供给的不稳定性,提高国家能源安全水平。

在经济方面,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可以刺激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试论现代化煤层气钻井中煤储层的保护措施

试论现代化煤层气钻井中煤储层的保护措施

试论现代化煤层气钻井中煤储层的保护措施摘要在探索新技术、新工艺过程中,井壁失稳、煤层损害、完井效果差等难题一直困扰着煤层气的高效勘探开发。

作为一个从事多年煤炭工作的技术人员,为了更好促进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本作者在此针对煤层气钻井中煤储层的保护措施进行相关分析及研究,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煤层气;钻井;煤储层;保护措施引言煤层气产业是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战略性“接替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不可否认我国煤层气产量依然较低,煤层气钻井过程中仍有较多难题需要解决,钻井安全与煤层保护矛盾依然突出。

因此煤层气钻井技术要适应煤储层特征,在钻探技术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对保护煤储层的钻井液的研究。

对于此情况,本文针对煤层气钻井中煤储层的保护措施进行相关论述。

1 煤层气及其储层特点煤层气,作为煤的一种伴生矿产资源,在煤的演变和变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在煤层中得到产生、聚集和转移。

1.1 孔隙性煤层是煤层气主要的生成与储集点,煤层由孔隙和裂隙两部分组成,孔隙是煤层气的主要储集场所,而裂隙则是煤层气运移的通道,孔隙与裂隙的结构共同决定了煤层气的解吸动力。

1.2 渗透性一般情况下,煤储层的渗透性强度主要取决于煤层节理裂隙系统的相互贯通,我国煤层气的煤储层的渗透率是较低的。

煤层的渗透率会同时受到外界壓力与内部压力的双重影响,随外部压力或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也因内部压力的改变而改变。

1.3 构造应力与压力性煤層的构造应力与压力对煤层的渗透率和含气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区域的构造应力强度越大,煤层裂隙的闭合性强,储层压力也较高,导致煤储层的渗透性低,气体间的交换与迁移缓慢,较难进行;而构造应力强度较小的区域,煤层裂隙的闭合性弱,开启性强,其储层压力较低,煤储层的渗透性较好,气体间的交换和迁移较为通畅,流动迅速。

1.4 含气饱和度低中国聚煤区的煤层气资源量相对较低,饱和度也很低。

1.5 煤岩表面带有电荷等电点是表面电位为零时的pH值,煤岩表面相对常规砂岩和碳酸盐岩表面带有更多的电荷,煤岩的表面电位变化是由正到负的。

煤层气基础知识(整理)

煤层气基础知识(整理)

1.1. 煤层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从矿产资源的角度讲,煤层气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含量>85%),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储集在煤层气及其临近岩层之中的,可以利用开发技术将其从煤层中采出并加以利用的非常规天然气。

对煤层气而言,煤层既是气源岩,又是。

煤层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特殊的岩石力学性质,因而使煤层气在贮气机理、孔渗性能、气井的产气机理和产量动态等方面与常规天然气有明显的区别(详见表1.1),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资料来源:张新民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2002年1.2. 煤层气生成1.2.1. 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从泥炭到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形成过程中,都有气体的生成。

根据气体生成机理的不同,可以将煤层气的成因类型分为生物成因和热成因两类。

生物成因气主要形成于煤化作用的未成熟期,而热成因气主要形成于煤化作用的成熟期和过成熟期。

1.2.1.1. 生物成因气生物成因气主要由甲烷组成,它是由各种微生物的一系列复杂作用过程导致有机质发生降解作用而形成。

生物成因气又可以根据产生阶段的不同分为原生生物气和次生生物气。

(1)原生生物气原生生物气是在煤化作用早期(R0<0.5%),在较低的温度下(一般低于50 0C),在煤层埋藏较浅处(<400m),在细菌的参与和作用下,微生物对有机质发生分解作用而形成的以CH4为主要成分的生物生成气。

在原生物生成气生成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CO2还原而成;另一种由甲基类发酵(一般为醋酸发酵)而成。

生物气的形成应具备的主要条件是:①缺氧环境;②低硫酸盐浓度;③低温;④丰富的有机质;⑤高PH值;⑥足够的空间。

(2)次生生物气Rice(1981)和Scott(1994)等人认为在近地质时期,煤层被抬升,活跃的地下水系统和大气淡水形成了微生物活动的有利环境,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微生物降解和代谢煤层中已经形成的湿气、甲烷和其它有机化合物,生成次生物成因气(主要是CO2和CH4)。

浅析影响煤层气保存的地质条件

浅析影响煤层气保存的地质条件

浅析影响煤层气保存的地质条件耿筱磊;石希民【摘要】下面我们主要把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保存的意义和主要作用进行讲述,保存的地质条件泛指水动力条件、封盖能力和构造运动等条件内容.在地质发展史当中,以上的地质因素经过把地层的温压情况做出改变而使溶解与吸附和解吸与吸附它们之间的均衡有所改变,造成对煤气层的保存产生影响.以下我们与有关事例相结合来分析煤层气保存的地质条件和对煤层造成影响的因素.【期刊名称】《低碳世界》【年(卷),期】2016(000)021【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煤层气;保存;地质条件;影响;分析【作者】耿筱磊;石希民【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三队,郑州450053;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三队,郑州45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4煤层气保存不同于一般的天然气保存,煤类属储集岩,又称气源岩,总体来说,它的气体含量相当多,现在各煤层的含气量大致为5~20m3/t,而长焰煤生气量大致为50m3/t,代表着煤产生的气量高于实际含气量很多,这其实就是由煤岩的保存和地质条件和煤岩自己的吸附能力共同作用的。

游离气和溶解气及吸附气这几种方式是煤层气在煤层的双孔隙系统保存的主要形式,而双孔隙系统分为微孔隙系统和割理系统。

对于割离孔隙度来讲通常被水灌满而且很小,游离气和溶解气也不多,煤层气保存于煤的基质微孔当中,是以吸附形式为主,总气体含量当中吸附气占有90%以上,它的这种特性使煤层保存的相当密集。

于地质条件之下,游离气、吸附气和溶解气它们之间能达到动态均衡,物理吸附是煤对气体吸附的基础,解吸和吸附之间是互通的,如果压力和温度因素被改动了,就会带动吸附量随之变动。

如果温度上升或者是压力减弱,就会出现解吸现象,变成了游离气。

另外,在地层水的的影响之下,本来的均衡状况可能就会被破坏,从而造成吸附气减少。

活性的溶解气和游离气在吸附气中较少,容易储存,所以煤层吸附能力越强大,吸附量就越多,对煤层气的保存更加有利。

煤层气储集层

煤层气储集层

孔隙,它利于油气保存,但
不利于运移
E
大 孔隙压力 小 压汞滞后环曲线对应的孔 小 孔隙半径 大 隙模型
特征
类型
11
煤中基质孔隙的类型及特征(吴俊)
类型 I II III IV
孔径分布 直径(nm)
>1000
1000100
10010
<10
孔隙结构特征
多以管状孔隙、板状孔隙为主
以板状孔隙、管状孔隙为主, 间有不平行板状孔隙 以不平行板状孔隙为主,有一 部分墨水瓶状孔隙 具有较多的墨水瓶孔隙和不平 行板状毛细管孔隙
Vp 100%
Vb
—孔隙度(%);Vp—孔隙度体积(cm3);Vb—煤体体积(cm3)
有效孔隙度( e ) (常规油气储层)
指岩石中互相联通的、在一般情况下可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
孔隙总体积(Ve)与该岩样总体积(Vb)之比
13
3 基质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1) 煤化程度
总 孔 容(10-4m3/g)
煤层既是煤层气的源岩,又是煤层气赖 以储存的载体。作为一种有机储层,必须 具备一定的孔隙和足够大的比表面积,才 能有效储存煤层气;同时又必须具备一定 的、相互连通的裂隙,才能使煤层气有效 产出。煤层气储层以其特殊的性质和与煤 层气特殊的结合方式有别于常规油气储层。
1
第一节 储集层的孔隙与裂隙特征
煤中自然形成的裂缝称为裂隙,往往呈 多组出现,组成多个裂隙体系,裂隙对 煤层气的运移和产出起决定作用。这些 裂隙把煤体切割成一系列形态各异的基 质单元,称基质块,基质块中所含的微 孔隙称基质孔隙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煤层气的封存与富集条件

煤层气的封存与富集条件
2 封盖层特征与煤层含气性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 ,受地下水承压 、 生烃增压和构造应力的影响 ,在成藏过程中煤储层 常出现超压现象 。美国圣湖安等煤盆地目前煤储 层仍保持超压状态 ,此时煤储层的地层压力不仅高 于上覆地层 (顶板) ,也高于下伏地层 (底板) ,煤层 的顶板和底板对煤层气的保存都起作用 ,一般认为 顶板的作用更为显著 ,我们这里研究的也主要是顶 板。
(潞安矿务局 ,山西长治 046204)
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地区 ,煤层气的封存主要取决于煤层气富集区的构造及盖层岩性 。通常情况下 ,压 性断层可使煤层甲烷增多 ,张性断层使其降低 。但在远离张性断层面的两侧 ,一般形成两个对称的平行条带状 构造应力高压区 ,使得煤层甲烷含量相对升高 ,成为阻止煤层甲烷进一步向断层运移的天然屏障 。背斜构造的 中和面以上及向斜构造的中和面以下常会出现煤层甲烷的富集 。依据煤层气盖层的排驱压力 、渗透率等值 ,盖 层可分为屏蔽层 、半屏蔽层和透气层 ,它们在不同的构造发育区 ,其封盖性能不同 ,由此可划分出 9 类不同的构 造封盖层岩性组合类型 。平顶山矿区的实例分析表明 : Ⅰ类组合煤层气含气性最好 ,其次为 Ⅱ类 、Ⅳ类 、Ⅴ类 ,其 它类型含气性最差 。
盖层 (顶板) 对煤储层气体的封闭作用有三种 机制 :毛细管封闭 、压力封闭和烃浓度封闭 。毛细 管封闭和压力封闭可以阻止气体运移 ,烃浓度封闭 主要阻止气体的扩散 。盖层毛细管封闭能力的大 小主要取决于排驱压力 ,压力封闭能力受控于渗透 率 ,而烃浓度封闭能力与扩散系数关系密切 ,参考 常规天然气盖层的评价指标 ,我们将煤储层封盖层 划分为屏蔽层 、半屏蔽层和透气层 (表 1) 。根据前
< 50

透气层
< 011

第5章 煤层气藏形成条件及特征

第5章 煤层气藏形成条件及特征

定的扩散运移后吸附或二次吸附富集。
煤层气藏与油气藏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以下
几个方面:
(1)烃源岩
煤层气藏的气源岩主要是煤层本身; 油气藏的烃源岩是富含有机质的泥岩、页岩、碳酸 盐岩,也包括煤岩。 (2)运移机制
煤层气形成之后,一部分通过分子扩散途径或通过 裂缝运移至相邻的砂岩或灰岩储层中,另一部分气体的 绝大部分以吸附状态保存在煤孔隙结构中,一般不发生 运移或显著的运移。
煤层气藏(Coalbed reservoir):煤层中煤经过煤
化作用生成的天然气,在压力封闭作用下,以吸附态为
主在煤岩体或煤层中富集而形成的含气层,是地层中煤
层气聚集和勘探的基本地质单元。
因而,有煤储层不一定有煤层气的富集,关键取决
于煤层气是否富集。其中富集的含义在于煤化作用生成
的气体,因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条件的变化而经过一
(二)压力封闭条件
煤层气藏的实质是一个压力封闭系统。煤层气藏中
的天然气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吸附于煤基质表面,但这种
使甲烷分子和煤的其他组分相结合的力是比较弱的。一
旦压力降低,被吸附的煤层气就会发生解吸而进入裂缝
系统发生运移和扩散。
压力对煤层气富集成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为煤层气藏提供一部分能量,增大煤层对甲烷的
② 低成熟低煤阶煤层气藏 低成熟低煤阶煤层气藏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成 熟度一般Ro<0.7%,间或存在接触变质,但影响有限。 此类煤层气藏以含气量中等、渗透性中等为特征。以 阜新盆地为代表。


第一节 煤层气成藏要素
第二节 煤层气藏形成条件
国外长期的煤层气勘探开发与科研活动,将煤层气
成藏条件界定为六个方面:构造背景、沉积背景与煤层

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开采特征

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开采特征

局部构造高点低产水高产气,洼陷区高产水
fz区块构造高部位吸附饱和度95%,含气量>25m3/t,单井日 产气>2500m3; 洼陷区吸附饱和度55%,含气量<10m3/t,单井日 产气200-500m3。
滞留区构造高部位低产水,高产气
背斜
承压水区
24
18
12
向斜
承压水区 区
分 水
24

岭给

含气量等值线
(二)三类煤层气成藏模式
2
1
3 (wL015)
1、自生自储游离型; 2、自生自储吸附型; 3、内生外储型。
有的煤层上部砂岩在一定圈闭条件下形成游离气藏:煤层 吸附气和砂岩游离气具有同源性、伴生性、转换性、叠置性。
内生外储型:W15井煤层顶板浅层气
W15井煤层顶部砂岩厚14m, 射开3m压裂后井口压力 2.32MPa,日产气2400m3。
1-11 146
0/100 24/9
200
180
HP2-11-3x
pN1-1 141 pN2-5 147
130/0 12/24 0/0 6.1/2.6
HP1-10
H1-10 172 144/220 3.2/1.2
pz区块目前开井直井440口,水平井48口,产气不产水的 直井占29%,水平井占11%;产水不产气的直井占22%,水平 井占23%。
年份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煤炭产量(亿吨) 12.5 10. 5 9.98 11.06 13.93 17.36 19.56 21.8 23.3 25.2 27 29.6 32

影响煤层气保存的地质条件研究

影响煤层气保存的地质条件研究

型, 不仅对煤层 的完性和煤层的封闭条件 , 而且对煤体结构 , 显微特征和煤 的孔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压性 、 压 扭 性 断 层 表 现 为 逆 断层 或 压性 走 滑 断层 , 断层 面 为 密 闭 型 , 煤 层气无法透过断层面运移, 同时断层面附近成为构造应力集中带 , 可加大煤
科 学研 究
科学 与财 富
影响煤层气 保存 的地 质条件 研究
刘 兴 国 ,解 红 明
摘 ( 河南省煤 田地质局 二队) 要: 煤层 气的赋集成藏是有其严格的地质条件的。本文对煤层气藏的盖层特征煤层气保存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构造运动对煤层 气保存条件的
影响进行 了分析 。希望本文 的研究 能为煤层气保存 的地质条件研究 带了一定的启示和作 用。 关键词 : 煤层 气; 构造 运 动 ; 地质 条 件


煤 层 气 藏 的 盖 层 特 征
Hale Waihona Puke 交替地层水动力环境下, 大气降水携带细菌进入煤层直接对有机质代谢 , 产 生次生生物成 因甲烷气,圣 胡安盆地水果地组煤层气就有一部分生物成 因 气的补充, 使其形成高产煤层 甲烷气藏 。 三、 构造运动对煤 层气保 存条件 的影响 构造运动对煤层气保存 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构造升 降运动 可 以改变地层 的温压条件, 打破原有煤层气吸附平衡关系 , 使吸附气 与游离 气互相转化 , 从而影响煤层气 的保存。另一方面, 构造运动如断裂活动导致 煤层气顶板 的破坏 ,形成煤层气散失的通道 ,相反少数断层使得煤 层内富 水, 形成水封堵煤层气藏, 同时断裂活动引起 的构造裂缝大大改变煤 层渗透 率, 使煤层气割理系统连通性好 , 有利于甲烷的生产 。 1 、 构造升 降运动对煤层气保存条件的影响 般情况下, 随着 煤层埋 藏深度 的增加 , 含气量也增加 , 这主要是 因为 随着煤层埋深增大 , 煤的演化程度增 高, 生气条件变好 , 另一方面 随着煤层 埋深增大, 煤层压力增大, 封 闭条件相对变好 , 煤的吸附量随之增加 。 由于构

煤层气储集层课件

煤层气储集层课件
矿物质对煤的孔隙产生两方面的影响:① 它充填了一部分大、中孔隙,使孔隙总孔容下降;② 矿物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孔隙,如晶间孔,对煤的孔隙度有微弱贡献。
(4) 煤体结构的影响
煤体结构的分类
糜棱煤与原生结构煤不同孔径孔的孔容也存在差异
在构造应力或其它力(如重力)的作用下煤体将发生变形,煤体原生结构将遭到破坏,同时也改变了煤的孔隙特征。总体上破坏程度越深,煤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增加越大。
2、Ro,max=1.3%∼2.5%,大孔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则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煤中植物组织残留孔仍然存在的结果。该阶段中孔、过渡孔和微孔的孔容与比表面积达到了极大值,说明该阶段大量的烃类生成,造成气孔的大量增加。 3、Ro,max>2.5%,各类孔隙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这是由于此阶段煤的生烃能力显著下降,新的气孔的生成微弱,而高温高压作用下进 一步的煤化作用引起的大规模缩聚作用导致各类孔隙的减少。
一、基质孔隙
基质孔隙为煤的基质块体单元中未被固态物质充填的空间,由孔隙和通道组成。一般将较大空间称为孔隙,其间连通的狭窄部分称为通道。
1. 基质孔隙的分类
(1) 成因分类
气孔
残留植物组织孔
次生孔隙
晶间孔
原生粒间孔
(2)孔径分类
气孔
气孔是指煤化作用过程中气体的生成与逸出留下的痕迹,是煤体在较高的温度、压力条件下,处于近塑性状态,由其自身形成的气体作用的结果
割理被次生显微组分充填,因后期应力的作用沿一侧被裂开,焦作古汉山山西组二1煤
割理内充填的次生显微组分形成的次生裂隙,焦作古汉山山西组二1煤。
经有机溶剂刻蚀后显示出割理被次生显微组分充填的特征,充填的割理与现存的方向、大小基本一致,焦作古汉山山西组二1煤组3号煤,SEM

新田井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新田井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新田井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摘要:煤层气藏是指在一定封闭条件下的煤层中形成一定数量气体的煤岩体。

经过对新田井田煤层气成藏几个主要控制条件分析,认为该区具有煤层热演化程度高、生烃潜力大、埋藏和保存条件较好、煤层含气量较高、煤层割理发育、孔隙度与裂隙度较大的特点,有利于煤层气勘探开发。

关键词:煤层气成藏控制条件1 引言煤层气是煤层中自生自储的一种清洁、高效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我国预测的远景资源量达27万亿m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迅猛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促使我国在不断加大其他能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对煤层气的开发也给予高度的重视。

新田井田煤层气资源较为丰富,因此系统地对其煤层气成藏机理分析和研究,加深对煤层气资源的认识,对于进一步加深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有重大意义。

2 新田井田煤层气地质概况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隆起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内,构造形迹以一系列北东或北北东向的背斜、向斜及与之斜交的北东、北西两个方向的断裂为主。

新田井田面积为35.92km2,位于黔西向斜北西翼近轴部地带,区内构造形态为次一级宽缓褶曲;地层总体走向NE,倾向以NW和SE为主,局部地段(转折端附近)为SW或NE;地层倾角较缓,一般为5-10°(见图2-1)。

龙潭组平均厚125.59m,含煤14至20层,全区有两层2层(4#、9#)较厚、较稳定,是煤层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

3 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分析煤层气藏是指在一定封闭条件下的煤层中形成一定数量气体的煤岩体。

煤层气藏主要形成条件包括煤层厚度、煤阶、埋藏深度、保存条件四个方面,只有这四个方面有机配合才能形成煤层气藏。

不是有煤层就能形成煤层气藏,不同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也有所不同,下面是对新田井田煤层气成藏几个主要控制因素的分析情况。

4 煤层气烃源条件4.1 地质沉积环境。

国内外煤层气勘探与研究表明在海陆交互沉积中形成的煤层生气潜力大,有利于煤层气气藏的形成。

煤层气的输送及储存技术简介

煤层气的输送及储存技术简介

煤层气的输送及储存技术简介目前煤层气的输送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用管路加压输送,另一种方法是将煤层气液化后输送。

液化煤层气(LNG)是煤层气经净化处理后,通过低温冷凝而成的液态混合物。

为在常压下保持液态,必须冷却至-162℃以下,其体积为原气态体积的1/600。

LNG运达目的地后,可卸入接收站的低温储罐中储存,然后再通过加热再气化后,以气态形式用管道输送至用户。

我国是最早建设输送管道的国家,早在公元221~263年的蜀汉时期,我国四川、重庆地区就有采用楠竹管道输送卤水来制盐的(图一)。

17世纪就有用楠竹管道输气的。

油气管道运输的初具规模是在1928年电弧焊技术问世,以及无缝钢管的应用而得到发展的。

管道输送技术的第一次飞跃是在二次大站期间,由于德国潜艇对油轮的袭击,严重威胁了美国的油料供应。

美国于1942年初开始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紧急建成了一条全长2018千米,管径分别为600毫米(当时最大)和500毫米图一楠竹管道的原油管道,保障了原油的供应。

对保证盟国的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煤层气等天然气最先进的储存方式主要有地下盐穴储气技术和吸附储气技术(ANG)。

盐穴库的造价相对低廉,只有地面钢制储罐库的1/3。

目前,全世界有约2000 多个盐穴用于存储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美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均建有这类储备库。

西气东输管道调峰库-金坛储气库一期工程是我国到06年为止唯一建成投产的盐穴库。

我国目前建成的储气库有湖北云应盐穴储气库、河南平顶山储气库和江西南昌麻丘水层储气库。

同时,青岛龙泽燃气公司和北京北燃公司正在青岛黄岛建设库容分别为25×104m3和50×104m3的液化石油气地下储备库。

我国有广大地区的地质与水文条件符合建造地下水封洞库。

由于与地面库相比在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地下水封洞库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天然气的第二种储存方式就是吸附储气技术。

煤层气储层保护技术

煤层气储层保护技术

煤层气储层保护技术储层的伤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钻井压力伤害煤储层的力学性质与常规储集岩不同,煤的弹性模量小,而泊松比较高。

煤中天然裂隙的发育大大降低了煤的强度,使之比其它岩石更易受压缩、破碎。

因此,在钻井过程中,很小的压力变化都会引起渗透率的较大变化。

客观上煤的孔隙度、渗透率随压力的增加而降低(如图2-9),同时煤层裂隙和割理在高围压下闭合,并且是不可恢复的。

实验表明,煤样经过多次加压-卸压周期性的过程,可以发现,加压会使渗透率降低,但卸压时渗透率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造成渗透率的损失。

钻井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很可能引起煤层发生这种变化。

钻井压力变化对储层的伤害,通常由钻井液压力变化、钻柱压力变化和起下钻时压力激动造成的。

在欠平衡或过平衡钻井中,井内钻井液液柱压力变化引起井筒附近的纯应力变化,导致煤层塑性变形,造成渗透率降低。

钻柱压力变化和起下钻时引起的压力激动,会引起井筒附近煤层的变形,从而使煤层裂隙发生变形,同时也会加剧钻井液的侵入对储层造成伤害,降低储层的渗透率。

这些因素引起的储层伤害,完井后不可能完全恢复。

(2)基质膨胀和固相物质充填造成的储层损害煤体具有吸收液体和气体而膨胀的性质,其膨胀程度取决于液体和气体的化学性质。

由于煤中裂隙的孔隙度很低(约1%~2%),且只有它才与煤层的渗透率有关,并作为煤基质中所含气体的流通通道,所以煤吸收液体后即使煤基质有轻微膨胀,也会引起裂隙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大幅度降低。

研究表明,煤吸收液体并随之引起的基质膨胀和渗透率下降,这个过程几乎是不可逆的。

因此,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中任何化学物质对煤体的接触都是有害的。

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固相颗粒对煤层裂隙系统的充填堵塞是客观存在的。

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可来自钻井液中的粘土颗粒,也可来自钻屑,钻井液中颗粒分散的越细,越容易沿裂隙流动,使侵入半径增大并“镶嵌”在孔隙之中而无法清除,从而对储层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5.16 煤层气藏

5.16 煤层气藏

第五章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5.16 煤层气藏一、基本概念及分类煤层气是一种在煤化过程中生成并主要以吸附形式储集在煤层中的自生自储式的天然气。

主要成分为甲烷,也称为煤层甲烷。

在煤炭工业中的煤层瓦斯,是煤成气的一部分。

煤层气藏是指受相似地质因素控制、含有一定资源规模以吸附状态为主的煤层气、具有相对独立流体系统的煤岩体。

煤层气藏具有明显的边界与周围地质体分隔。

一、基本概念及分类宋岩等(2010)根据水动力条件和煤层气藏边界,将煤层气藏划分为水动力封闭型和自封闭型2大类及多种基本类型:二、煤层气的赋存状态煤层气在煤储中的三种赋存方式:吸附、游离、溶解。

吸附气:是煤层甲烷的主体,占70~95%,一般占90%;游离气:存在于煤的孔隙、裂隙或空洞中;溶解气:溶解于地层水中,不足1%。

三、煤层气的富集◆煤层气在煤层主要依赖吸附作用,有无圈闭无关要紧。

但常规天然气必须在圈闭中。

◆煤层的含气量:一般为10~40m3/t煤,而煤的生气量至无烟煤阶段累计可达210~490m3/t煤。

◆至少有90%的由煤生成的气从煤中析出,大部分气运移出煤层,一部分赋存于煤层中并有一定规模的运移调整。

在不同演化阶段,煤层气的运移特征不同。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四、煤层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煤层气藏为具有一定规模,并含有商业性开采价值煤层气的煤岩体。

现代技术条件下,具有商业性开采价值的煤层甲烷气藏的煤层厚度通常1~30 m ,埋深45~2730 m ,煤阶可从褐煤到无烟煤。

四、煤层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煤层厚度和含气性:厚度大、含气量高、解析条件好—有利,下限1m。

渗透性:受控于多种复杂地质因素,天然裂缝发育有利。

保存条件:上覆地层有效厚度和煤层顶底板特征,顶底板好有利封闭。

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好,便于降压解吸,利于开采。

吸附状态煤层甲烷是煤储集天然气的主体。

当煤处于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时,吸附即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吸附状态的天然气要能流动,必须打破这一平衡状态,使煤层甲烷解析出来。

煤层气规范

煤层气规范

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0216-2002)目次前言 691 范围 70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03 总则 704 定义 704.1 煤层气 704.2 煤层气资源 704.3 煤层气勘查 714.4 煤层气开辟 715 煤层气资源/储量的分类与分级 715.1 分类分级原则 715.2 分类 725.3 分级 725.4 煤层气资源/储量分类、分级体系 726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 726.1 储量起算条件和计算单元 726.2 储量计算方法 757 煤层气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的选用和取值 77 7.1 体积法参数确定 777.2 数值摹拟法和产量递减法参数的确定 797.3 储量计算参数取值 798 煤层气储量评价 798.1 地质综合评价 798.2 经济评价 818.3 储量报告 81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煤层气储量计算参数名称、符号、单位及取值有效位数的规定 82附录 B (规范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计算关于储层的基本井(孔)控要求 84附录 C (资料性附录)煤层气探明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 85C.1 报告正文 85C.2 报告附图表 85C.3 报告附件 85 国土资源部 2002-12-17 发布 2003-03-01 实施----------------------------------------------------------------------------------------------------------------------------------------------------------------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 (DZ/T0216-2002)--------------------------------------------------------------------------------前言煤层气是重要的洁净新能源,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油气)准则相衔接的煤层气储量计算、评价和管理规范,可以促进煤层气资源的合理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煤层气藏保存条件
作者万玉金陈孟普收录来源中国煤层气【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保存条件对于煤层气藏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保存条件主要指盖层的封盖能力、水动力条件和构造运动等因素。

在地质历史中,上述地质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层的温压条件而改变吸附与解吸和吸附与溶解之间的平衡,挖制地层中的煤层气赋存形式,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

文中最后以大城地区为例综合评述了煤层气藏的保存条件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

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不同煤既是气源岩,又是储集岩。

一般来讲,煤的生气量很大,从长焰煤开始,累积生气量都在50
t以上,ecker1987认为煤的生气量比其保存的气量要高8~10倍,也就是说煤的生气量远远超过现今各煤层的实际含气量一般为5
/t,这主要是由于煤岩自身的吸附能力和保存条件的不同造成的。

1较强的吸附能力是煤层气富集的前提煤层气以溶解气、游离气和吸附气三种方式赋存于煤层的双孔隙系统中割理系统和微孔隙系统。

割理孔隙度一般都较小且被水充满,溶解气、游离气较少,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的基质微孔中,吸附气占总含气量的90~95%以上,正是由于煤的这种吸附特性决定了煤的储集能力。

在地层条件下,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过程中,在达到吸附平衡后,吸附量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

但煤对气体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吸附与解吸是可逆的,当温度和压力条件改变后,吸附量也会改变当压力下降或温度升高时,吸附气就会解吸,转化为游离气。

同样,在地层水交替作用下,原有的平衡条件也会被打破而使吸附气越来越少。

由于吸附气的活性较游离气和溶解气弱得多,更易保存,因此煤的吸附能力越强,吸附量越大,越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各种地质作用就是通过改变吸附与解吸及吸附与溶解的关系而影响煤层气
的保存。

2良好的封盖条件是煤层气保存的重要因素煤层气属于自生自储式,不需要初次运移,这就要求自生气开始,就需要有良好的封盖条件才能使煤层气得以保存。

盖层对于煤层气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吸附与解吸的平衡,减少游离气的逸散和减弱交替地层水的影响。

泥页岩、盐岩、膏岩及致密碳酸盐岩等,如其透气性差,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封盖层而有效地阻止煤层气的垂向运移,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煤层气通过盖层逸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渗流运移,一是扩散运移,究竟以那种方式运移主要由上覆岩层的封盖性能控制1上覆岩层如果是超致密层,即良好的盖层,其排替压力大于煤层中流体剩余压力图1a,具有良好的毛细封闭能力,则气体只以扩散方式运移,其运移速度是相当缓慢的,煤层气逸散量可用岩石的扩散系数等参数估算;2当煤层中剩余压力大于上覆盖层排替压力时,气体则以渗流的方式运移图1b,气体逸散速度与气体的有效渗透率及剩余压差有关,剩余压差越大或气体的有效渗透率越高,则逸散越快,此时主要是游离气体逸散,当煤中压力小于盖层的排替压力时,逸散即告结束,如果气源充足,此过程则重复进行,如超压很高则有可能产生微裂缝而使气体呈间歇式散失;如果煤层中没有游离气,而是由于静水压力引起的超压,则只有扩散运移,也就是说在没有压降时,吸附气难以解吸而进行逸散;3如果上覆岩层是渗透层如砂岩或裂隙性泥页岩等,排替压力很小,扩散运移快,气体则会向砂岩中运移,再加之水动力的影响,煤中吸附气也会从基质中解吸出来转移到渗透层中去图1c;4如果上覆岩层是具有生气能力强的烃源岩,则会阻止煤层甲烷气向上逸散,甚至会向煤层中输入天然气图1d。

总之,盖层的质量越好,封盖能力越强,煤层气只以扩散方式运移,逸散很慢,盖层盖,失去毛细封闭能力,气体则以渗流方式运移,逸散速度快。

著名的圣胡安盆地煤层气资源量达14
果地组煤层之上巨厚的柯特兰页岩的封盖有直接的关系。

萍乐含煤区中龙潭组煤组之上为泻湖海湾环境形成的泥页岩,厚822m,岩性致密,区域分布稳定,是良好的盖层,煤层含气量最高达253
/g,平均达10
跃,封盖性很差,其含气量仅达002038
有良好的封盖层。

3地层水弱交替区或交替水阻滞区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除了需要良好的盖层之外,煤层气藏的形成还需要有一个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它直接影响着地层液体压力分布及流体的运移,由此改变吸附气与溶解气和游离气间原有的平衡,从而影响到煤层气的保存。

水动力影响煤层气的保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类型1如果煤层顶部岩层为渗透层,且地层水交替强烈,由于煤岩基质吸附气赋存的微孔隙和地层水中存在较大的浓度梯度,煤岩中甲烷气则不断地被交替地层水带走而难以保存在煤层中;2如果地层水处于阻滞状态,且渗透层自身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煤层气则可能会在渗透层中聚集形成煤
成气藏;3如果煤层具较好的渗透性,且出露地表接受地层水补给,上下没有良好的盖层,煤层气则会随着地层水的运移而散失;4如果存在良好的顶底板条件,则会在向斜轴部或单斜底部形成超压区,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在煤层渗透性较差,水动力较弱时,煤层气则会由煤层低部位向高部位运移,如具有封闭能力,则可能在上倾方向聚集成藏。

通过试验证明,地层水对煤层的冲洗会使煤岩吸附量下降,使饱和的煤层变成欠饱和煤层。

被带走的气量与冲洗的水量成正比图2。

萍乐龙潭组煤组含气量低的一个原因就是受地层水冲洗造成的,而圣胡安盆地煤层气主要富集在地层水阻滞区,致使煤层气保存良好。

4构造运动对煤层气保存的影响地壳的升降运动可以改变地层的温压条件,打破煤层中原有的平衡条件,使吸附气与游离气相互转化,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1如果地壳台升并遭受剥蚀,则地层压力和温度都降低,煤中气体的吸附能力降低,就会使未饱和气藏图3a向饱和气藏过渡图3d,或使饱和气藏达到过饱和而出现游离气图3e。

2相反,地壳下降接受沉积,由于压力和温度的提高使气体的吸附能力提高,游离气则向吸附气转化,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断裂运动会使地层发生断裂,断裂对于常规天然气藏无疑会成为油气散失的通道,而对于煤层气藏,因为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赋存于煤岩中的,断裂作用就有所不同1处于饱和区图3c,煤层中的游离气就会通过断层逸散,在地层水交替较弱条件下,即使断层是开启的,煤层气也不一定就大量散失,并可最终达到接近于饱和状态图3b;2如果地层水交替强烈,吸附气也会逸散,致使煤层成为欠饱和气藏图3a;3如果断裂作用使盖层产生裂隙,则会降低封盖能力而不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在断裂不破坏盖层封盖性能条件下而使煤层产生裂隙,则会提高煤层气藏的产能Pashin等,1995,在滚动背斜、牵引背斜、断阶附近或褶曲的轴部等都发现了此类高产能气井图4。

由此在煤层气藏选区时,应选择断裂作用不十分强烈的地区,既有利于煤层产生裂隙而提高煤层的渗透率,又不致于破坏盖层的封盖能力。

岩浆活动及其它热运动也会改变煤层气的平衡条件,从而影响煤层气的保存条件。

5大城地区煤层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煤层气的保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研究保存条件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

大城凸起为一古老的复式背斜构造,石炭二叠系含煤层厚150~200m,煤层总厚度13641995。

其封、盖能力分析如下1煤层区域盖层为下石盒子组砂泥岩互层段,累积厚
度50~250m,泥岩厚50~100m,渗透率平均0555
μ95MPa。

主体部位煤系层段中,煤层多被泥岩包围,泥岩厚1~3m,煤层之间的累积厚度一般为5~20m,渗透率平均016μ
30MPa;21井4煤组煤岩吸附量达1643/g地层压力104MPa,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3主体部位处于地层水弱交替区,至西北文安地区为地层水交替阻滞区赵宝中,1993,形成良好的水压封闭煤层气藏;4由于地壳抬升遭受剥蚀、压力下降使吸附能力降低后,煤层气解吸后在背斜高部位大1、大6井区散失较多,主体部位有良好的封盖条件而保存较好图5。

经综合评价认为大城背斜主体部位泥岩沉积区与地热异常区的结合处远离地层,盖层条件好,地层水交替弱,煤层气保存良好,煤层可能处于吸附饱和状态,是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带图6中Ⅰ、Ⅱ区,同时考虑到经济原因,埋深小于1400m的Ⅰ区为本区的有利区带;Ⅱ区埋深在2000m以内,煤层气保存良好,只是埋深大,开发难度大;Ⅲ区埋深超过2000m难于开发,或位于砂岩沉积区煤层气保存差,不利于煤层气的开发。

5小结
1煤对气体的吸附能力越高,吸附量越大,越有力于煤层气的保存,易于形成高含气量煤层气藏;2盖层的作用主要是阻止游离气的散失,即使是在构造运动过程中,亦可以使煤层处于过饱和状态从而保存了游离态的煤层气,同时阻止煤层气受地层水交替作用的影响。

3处于弱地层水交替区或地层水阻滞区中,煤层气散失少,同时保持地层压力,吸附比例大,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4地壳的多次升降运动对煤层气的保存不利,但良好的盖层可减弱煤层气的散失。

强烈的断裂活动不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中等程度的断裂如使附近煤层产生裂隙而提高煤层渗透率,则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

5大城地区主体部位泥岩沉积区Ⅰ区经综合评价被认为,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含气量大,是煤层气开发的较有利区带。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