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完整版)24司马光 教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完整版)24司马光 教案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故事。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叙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

通过小伙伴和司马光面对突发情况不同表现的对比,启发学生遇事不慌,要沉着勇敢才会想出好办法。

【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情境,以借助课文插图等方式认读“假”“缸”等生字,通过按偏旁给生字分类等初知意思,会写“别、到”2个生字。

2、发现第四自然段中轻声词集中的特点,学习轻声正确的朗读方法。

3、感受第五自然段逗号的作用,学习停顿的朗读方法。

4、初读课文,结合学生的已知了解司马光。

【课时教学重点】结合课文情境,以借助课文插图等方式认读“假”“缸”等生字,通过按偏旁给生字分类等初知意思。

【课时教学难点】关注轻声和逗号,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古时候的小朋友,他叫——司马光(板书)2、师:这个孩子姓【司马】跟我们的姓不一样,这个姓有两个字,叫复姓。

你还知道有其他的复姓呢?如:诸葛、西门、司徒。

名字叫光,因为他出生的时,父亲在光山做官,合起来姓名就叫——司马光3、读课题。

一起来叫一叫。

这个“司”有什么好办法记忆。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1、自由读全文,了解预习情况2、结合课文插图,认读词语读了课文,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花园里。

你看,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边有一口大——水缸。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一起读这两个词【别的慌了】(个别读,评价)有的——吓哭,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大石头,使劲把缸——砸破,最后两个词,挺难的,一起读【使劲砸破】(个别读,评价:有词语的味道)小老师领读。

在司马光的帮助下,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这就是故事。

3、去拼音读现在,图画去掉了,还能读吗?来,一起读。

【假山水缸别的慌了吓哭叫着一块石头使劲砸破】(1)拼音也不见了!其实,挺简单的,发现了吗?红色两个词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地点——(谁来读)【假山水缸】。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司马光勇敢、智慧的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2. 生字词: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3. 课文背景:介绍司马光的历史背景及《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勇敢、智慧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资治通鉴》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精讲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生字词: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写5遍。

2. 用“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编写一段话。

3. 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写出你的理解。

1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

1小学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

《司马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多音字、形近字的辨析。

2. 培养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司马光的勇敢和智慧,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生字新词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难点1. 多音字“得”和“没”的正确读音和意义理解。

2. 课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司马光》的PPT课件。

2. 相关的生字卡片和词组卡片。

3. 学生活动手册,包含课文内容的填空、选择等练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故事引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古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小男孩。

他的名字叫做司马光。

你们想知道他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吗?(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讲述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使用课文中的原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 图片观察与预测(1)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如孩子们在庭院玩耍的场景,司马光砸缸的瞬间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细节。

(2)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预测故事可能的情节发展,如“你觉得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他是怎么做到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和预测中培养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图片中的“瓮”和“石”,为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瓮”和“石”做铺垫。

(二)新课呈现1. 课文朗读与语音指导教师将示范性地朗读课文《司马光》,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特别是文中的停顿和重音,如“群儿戏于庭”中的“戏”字要轻读,而“一儿登瓮”中的“登”字则要重读,以体现儿童嬉戏的活泼和紧急情况的紧张。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认读“司、登”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群、逃”等13个字,会写“戏于庭、登、跌没、弃去、光持石、儿得活”等词语。

2. 体会文言文的特点,正确流利朗读并背诵课文。

3. 能借助注释和课下查阅资料,理解课文大意。

4. 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2. 通过借助注释,学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临危不惧、聪明机智的品质。

2. 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

3. 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感受司马光的人物形象。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

2. 学具:字典、词典、课外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让学生跟读、认读,理解词语意思。

3.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4. 讲解课文:通过PPT或板书,讲解课文大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5. 学习司马光品质: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学习司马光遇事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1. 《24.司马光》2. 课文重点词语:戏于庭、登、跌没、弃去、光持石、儿得活等。

3. 课文大意:通过图画,简洁明了地展示课文内容。

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 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 查阅资料,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课24《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标分析小学阶段共安排了14篇文言文,《司马光》是第一篇。

教学时主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为主,不能拔高要求。

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需要完成三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理解课文大意。

第三,落实语文要素。

教材分析:《司马光》选自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本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人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

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进“写出了水- -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

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

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瓮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

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本课三道课后题:第一,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停顿。

背诵课文。

第二,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第三,这篇课文的语言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本单元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本节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完成的目标是认识了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正确跟老师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语句的大意。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13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指导学生能从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能冷静分析、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情?2、指名(1-2人)说说文章内容过渡:刚才,学生们非常认真仔细地读课文。

昨晚,他们安排了一场预演。

现在老师应该检查你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你有信心吗?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词语,指名认读。

(2)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看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谁?(2)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3)读这一段第二句话,把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读清楚。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教学设计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袁凤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二类字,会写“司、庭”等7个一类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不同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简介人物,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司马光简介,指名读。

2.师:我们今天要读的正是和司马光有关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初识古文1.通过预习,我们发现今天所学的课文和之前所学的不太一样。

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叫做白话文,也称现代文。

而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是古人所写的文章,称为“文言文”。

看,这篇小古文原来是这样的,没有句读。

为了方便读懂,人们就给它加了标点。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通过注音解决,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提醒:“没”是一个多音字。

在这里应该读什么?(mò)读“没”时,有一种意思是“隐在水中”。

而读(méi )表示“无,没有”。

在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时,我们要根据字的意思来判断它的读音。

3.学习古文需要根据表达的意思来正确断句。

请准备好你们的铅笔,听我读,划出停顿符号。

看一看,你画对了吗?如果没有,请对照着修改。

4.读古文要读出韵味,就要读出“声断气连”的感觉,请同学们跟老师读。

5.现在,请大家模仿刚刚老师的读法,自己读一读吧。

三、再读课文,感悟人物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

(光持石击瓮破之)(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3)点拨: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快速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2. 师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

司马光砸缸砸得好!3. 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学设计参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学设计参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学设计参考【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字。

2.正确跟读课文。

继续练习默读。

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3.学会借助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文章大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利用想象,走进人物内心。

4.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积累祖国优秀的传统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积累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方法,如看插图、用注释等;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看插图、用注释等方法,学习文言文。

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读文,搜集了解司马光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平时所学很不一样的课文,叫文言文。

2.简介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史·司马光传》,去看看那年发生的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并相机教学生字“司”。

)4.介绍资料。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2)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老师补充介绍: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热爱学习,后来他成了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姓司马,是复姓。

5.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学习过的《姓氏歌》。

说说你认识或知道的复姓人。

6.结合之前听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谁能借助插图,猜猜本课讲的是什么内容。

二、读通课文,感悟大意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吗?现在老师就告诉你们,古人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学设计

24司马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本文非常简短,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再加上故事本身流传甚广,学生学习起来并不会感到困难,反而比较容易找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共通之处,初步体会文言文言简义丰的文体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通过注释、查阅工具书及以往的阅读经验了解文言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1.能正确跟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四、教学难点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预习单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1.了解司马光。

(1)指名学生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

(2)教师介绍司马光,学生了解识记。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古今对比,初谈特点。

(1)揭示课题。

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司马光》。

教师板书课题,(板书: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

(2)初步感知。

提问:看到这篇课文,你觉得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预设:字数少,句子短,难理解等。

)(3)揭示文体。

小结:这篇课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猜故事,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这些故事你听过吗?猜一猜。

(生看图猜故事)2.孔融让梨、黄香温席、卧冰求鲤、司马光砸缸3.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懂的谦让、百善孝为先,这节课走进司马光,走进这个故事。

(1)板书课题——司马光。

(齐读课题)(2)课前预习了,有什么发现。

(3)生:不好读、意思不好理解、是文言文。

二、比较认识小古文,读好小古文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

(听准字音,听清停顿)。

3.学生自由读课文。

自己读自己的。

4.指导学生读。

一句一句读,加上分隔符号,学生读(声断气不断)(1)生自由练读。

(2)同桌互读(评价:正确、通顺)(3)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那个地方不太好读?重点指导:①关注“瓮”的读音,借助图片理解“瓮”的意思,并读好“一儿登瓮”。

②“光持石击瓮破之。

”关注“持”的读音,借助动作演示理解“持”的意思,明确在这里是“持石”,“光”是指“司马光”,顺势指导:句子比较长,读的时候要注意词之间的间隔。

读好句子。

妙招二:关注停顿,有节奏(1)同学们看一看,在这篇小古文中有哪些表示停顿的符号?(2)他们在停顿时间的长短上有什么特点?(3)关注着这些停顿,我们再来读。

①跟读——师一句,生一句读好全文。

②学生展示朗读。

③齐读。

妙招三:借助注释,读明白(1)学习小古文光会读可不够,还要了解它的意思。

你有什么好办法?(注释)(2)默读课文,尝试着借助注释,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3)生讲故事。

(4)这是老师讲的小故事,这是你们讲的小故事。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司马光的智慧与勇气,引导学生学习他敢于担当、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故事情节理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故事情节,理解司马光砸缸救友的过程。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

4.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掌握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难点:通过故事学习司马光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情节图,角色扮演道具。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司马光砸缸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故事情节理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故事情节,理解司马光砸缸救友的过程。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与行为。

5.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

板书设计1. 司马光2. 故事情节图:展示故事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3. 关键词汇:列出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帮助学生记忆。

4. 问题讨论:列出学生在问题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作业设计1. 课文复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一个角色,写下角色的内心独白。

3. 问题讨论:学生写下自己在问题讨论中的思考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和进行问题讨论方面表现出色,但在角色扮演方面还有待提高。

部编版三 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 教案

部编版三  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24 《司马光》 教案

《24司马光》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 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语言的大意。

二. 教学重难点:正确的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积累语言。

三.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学写生字。

1.谈话导入:回忆一年级《姓氏歌》,出示课题“司马光”。

知道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字。

2.学习生字:(1)识记“司”。

指导写“司” “庭”。

引导学生复习半包围的书写要领:半藏半露,露侧舒展。

(2)写字、练习、评价。

(二)整体感知,读准读通。

1.认识文言文:结合旧知,发现课文不同之处,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读准字音:检查预习,指名试读。

全班纠错,重点指导没[md|的读音。

3.读出节奏:范读,借助停顿符号,读好停顿。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读懂文意,积累语言。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1.借助注释,自己尝试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讨论,理解注释里没有的字词,补白文意。

3.结合字形,借助插图巧解字。

4.学以致用,同伴互助理解句子。

借助注释,讲述故事。

借助注释,结合插图和对应的文字讲述故事。

借表情符,读出韵味。

小游戏:为句子搭配合适的表情符,读出情感。

借助图画,熟读成诵。

借助四幅图画回想对应的文字,背诵全文,积累语言。

回顾全文,感受品质。

(四)运用方法,拓展阅读。

1.借助注释读懂《曹冲称象》。

拓展阅读文言文《曹冲称象》,借助停顿符号读准节奏,运用学到的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现代字义、询问同伴等方法,读懂故事,讲述故事, 体会人物品质。

2.推荐阅读《小古文100篇》。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24 司马光 新教案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24 司马光 新教案

24.《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文中的生字;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在以前的学习、阅读和生活中,你了解了哪些聪明的古代儿童?(引导学生走进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儿童)。

2.故事激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儿童的故事,大家想听吗?(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3.谈话导入: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

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

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4课──司马光(板书)。

二、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

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2.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tiě diē)没.(méi mo)水中。

众皆.(kǎi jiē)弃去,光持.(chí cí)石击瓮破之,水迸.(bènɡ bìnɡ),儿得活。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
(2)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
(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
参考答案:
1. diē√ mo√ jiē√ chí√ bènɡ√
2.(1)戏:玩耍。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3)破之:水缸破了。

之:它,指水缸。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板书设计】
司马光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

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

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

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一、司马光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二、司马光主要成就。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

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共1362年。

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背景。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四、《司马光砸缸》儿童歌曲。

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以北京音协报送的一首少儿歌曲《司马光砸缸》入选声乐作品大奖。

这是近年来我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一首好歌,颇受广大少年儿童的青睐。

在此之前,此歌已荣获“2006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提名奖,2007年全国少儿歌曲创作比赛金奖。

【链接资料】
曹冲称象
原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悦,即施行焉。

译文: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课后作业
1.看拼音写生字。

sī tínɡ dēnɡ diē qì chí
马光家山倒放支
2.比一比,再组词。

群()挺()跌()持()众()
裙()庭()铁()待()从()
3.重点段落品析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4.除了司马光,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小时候的故事?
参考答案
1.司庭登跌弃持
2.一群挺拔跌倒坚持众人
裙子庭院铁锅等待从前
3.(1)司马光是个机智聪明,遇事冷静镇定的孩子。

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一句可以看出来。

(2)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4.曹冲称象孔融让梨骆宾王七岁咏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