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合集下载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502文艺理论(专硕)考研试题(回忆版)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502文艺理论(专硕)考研试题(回忆版)
三、简答 文学理论 1、情感评价的意义 2、谈谈质实与清空的关系 3、写镜与造境的异同 文学史 1、 《诗经》的艺术特色 2、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3、 寻根小说的艺术特色 4、 卡夫卡小说的艺术特色。
2014 年中国传媒大学 502 文艺Βιβλιοθήκη 论(专硕)考研试题(回忆版)
一、论述 文学理论 1、关于古代文论方面的,给出一段材料,让从文学创作方面谈。 2、谈谈新媒体时代的文学现象。 文学史 1、曹禺《雷雨》中的女性形象,至少选择两个。 2、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二、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 2、大音希声 3、气盛言宜 4、创作个性 5、净化 6、文学史 7、杂剧 8、古诗十九首 9、新生代诗 10、激流三部曲 11、十日谈(记不大清了)

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及解析[1]

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及解析[1]

中国传媒⼤学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及解析[1]中国传媒⼤学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及解析中国传媒⼤学2007年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填空(每⼩题1分。

共lO分)1.名画《向⽇葵》是荷兰画家____的代表作。

2.画风被誉为“吴带当风”的唐代画家是____。

3.我国民族⾳乐家华彦钧(瞎⼦阿炳)的⼆胡代表作为《____》4.圆舞曲《蓝⾊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____的代表作。

5.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为《____》6.《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____的作品。

7.我国影⽚《天云⼭传奇》的导演是____。

8.影⽚《野草莓》是瑞典导演____的代表作。

9.1958年播出的我国第⼀部电视剧是《____》。

10.《悲剧⼼理学》是我国美学家___的早期代表作。

⼆、简释(每⼩题4分.共20分)1.赋、⽐、兴2.爱森斯坦3.明清传奇4.伦勃朗5.节奏三、简答(每题20分。

共60分)1.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的第⼀⽬的是再现现实。

”克莱夫·贝尔说:“艺术不是也不可能是再现性的”;“再现往往是艺术家低能的标志”。

简析两种说法的关系。

2.舒曼说:“在⼀个美术家⼼⽬中,诗歌却变成了图画,⽽⾳乐家则善于把图画⽤声⾳体现出来。

”简析不同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的相通现象。

3.⼈们常说:“有⼀千个读者,就有⼀千个哈姆雷特。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略论⽂化素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应结合实例进⾏论述)2.结合具体案例,说明现代媒介传播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

中国传媒⼤学2006年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填空:1分/题1、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叫交响曲中国传媒⼤学2005年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第⼀部分(共90分)⼀、填空(每⼩题1分,共10分)堤⼀痕,湖⼼亭⼀点,与余⾈⼀芥、⾈中⼈两三粒⽽已。

到亭上,有两⼈铺毡对坐,⼀童⼦烧酒,炉正沸。

见余⼤惊喜.⽈:“湖中焉得更有此⼈!”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打⽩⽽别。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初试真题语文试题解析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初试真题语文试题解析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类初试真题文史哲卷(答案及解析)文学部分16.《诗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

下列诗句中采用“比”的手法的是:A.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B.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蠑首蛾眉。

C.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D.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答案】B【解析】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按此理解,所谓“赋”,就是平铺直叙,直言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兴”,即起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兴致,比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

A项,是《诗经·芣苢》中的句子,反映妇女采野菜的劳动生活。

意思是:“鲜嫩的芣苢采呀采呀,大家快来一起采呀。

鲜艳的芣苢采呀采呀,赶紧过来一起采啊。

”使用的明显是“赋”的手法,即平铺直叙。

B项,是《诗经·卫风·硕人》中赞美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夫人庄姜的诗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详细描写女子美貌的诗歌。

意思是:“柔嫩的双手像白嫩的茅草芽,白嫩的皮肤像凝结的脂膏,那长而灵活的脖颈就像天牛的幼虫儿,那洁白整齐的牙齿就像像葫芦子。

那宽宽的额头就像蝾螈的方额,那弯弯的细眉就像蚕蛾的触须。

”诗句明显采用了比的手法。

C项,是《诗经·七月》中的句子,反映西周时期先民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情况。

意思是“七月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采用的是典型的平铺直叙,也就是“赋”的手法。

D项,是《诗经·静女》中的句子,反映青年男女恋爱约会时的情景。

意思是:“温柔又静雅的姑娘,约我到城角去幽会。

可她有意隐藏起来不露面,急得我徘徊不前急挠头。

”明显采用了“赋”的手法。

17.《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下列说法不符合《离骚》这一特点的是:A.擅长叙述客观事物B.擅用香草美人意象C.采用大量神话故事D.主观感情色彩强烈【答案】A【解析】《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文学长诗,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中传考试真题

中传考试真题

中传考试真题————————————————————————————————作者:————————————————————————————————日期: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0033中国传媒大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704文艺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道题5分,共30分)1.司空图2.神与物游3.《诗》可以兴4.延留5.叙事学6.陌生化二、简答(每道题15分,共60分)1.如何理解“变风发乎情,止乎礼”?2.如何理解“直寻”?3.何如看待创作主体?4.如何理解意境?意境与意象的联系和区别三、论述(每道题30分,共60分)1.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中的“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其主要含义是什么?有何理论价值?2.文学形象要“合情合理”,请结合具体作品对此进行分析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0033中国传媒大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809中国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道题5分,共30分)1.《战国策》2.三言二拍3.国剧运动4.后浪漫主义小说5.归来诗人6.女性主义小说二、简答题(每道题10分,共40分)1.简要说明苏轼创作的主要成就2.简要说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3.简述田汉早期浪漫主义剧作的艺术特色4.简述杨绛散文的创作风格三、论述题(每道题20分,共80分)1.论述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比较分析戴望舒前后期诗风度化的特点及其贡献3.你认为张爱玲小说改编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她的作品论述4.以你熟悉的作品为例论述张炜小说创作的独特蕴含2005年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乐府2、《诗经》3、孤岛文艺4、文艺复兴5、互文性二、简答题1、简谈宫体诗的特点、产生的时代、代表人物、影响。

2、简谈柳宗元对文体发展的贡献。

3、什么是唐传奇?什么是明清传奇?各举四个代表作品。

4、简谈启蒙文学产生的背景及代表作家,及其在西方文学史上的影响。

5、简谈列夫托尔斯泰主要的思想主张及小说创作艺术。

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及其答案点评

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及其答案点评

2005年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试卷及其答案点评一、填空1、“大音希声”之说出自《道德经》一书。

2、《闲情偶寄》的作者是李渔。

3、法国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认为影响文艺发展的三种主要因素是时代、环境和种族。

4、《拍案惊奇》的编著者是凌濛初。

5、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是五代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

6、小说《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7、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的作曲者是柴可夫斯基。

8、宋代山水画《溪山行旅图》的作者范宽。

9、明传奇《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

10、前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的导演是谢尔盖·爱森斯坦。

二、简释1、写意【概述】这个词最早源于中国绘画,俗称“粗笔”。

与“工笔”对称。

中国画技法名。

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

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故名。

在处理形神关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

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寄托情思,强调“立意”和“传神”。

东晋顾恺之提出“以行写神”和“迁想妙得”,谢赫的“气韵生动”“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写意画有写意人物、写意山水、写意花鸟等类。

【相关】东西方文化哲学意识的相异,决定了古典时代的绘画艺术中的西方写实,东方写意的形态。

如果中国绘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则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则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后来又用于艺术理论。

在这个层面上,与“写实”相对。

艺术中的写意则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注重心理、感情的描摩,而非对社会的现实描述。

2、有意味的形式【概述】这是从艺术本质对艺术的定义,由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一书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12年语言学概论(代码915)真题及详解一、举例说明归纳音位的原则。

(25分)[中国传媒大学2012研]【黄廖版《现代汉语》2.7】答:语音的对立原则、互补分布、音感差异和经济原则是归纳音位的四个重要标准,其具体表现如下:(1)对立原则对立原则是音位归纳中最重要的标准。

①对立原则是指归纳出的各音位必须处在语音的对立关系中。

语音的对立关系则是指不同的音素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表示不同的意义,则这几个不同的音素就处在对立关系中。

处于对立关系中的音素就必须独立划分为不同的音位类别中。

②如“盼”[p h an51]和“办”[pan51]中,音素[p h]和[p]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却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具有区分语音形式的作用,因此这两个音素在汉语中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①互补原则要求处于同一音位中的音素必须处在互补关系中,互补关系是指音位变体的分布状况,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这就称为“互补分布”。

②如/a/的音位变体[a、ɑ、A、?]就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因此,凡是处于互补分布中的语音差异一般不能造成音位的对立,因而互补分布也是归纳音位的一项重要的语音标准。

(3)音感差异①归纳音位时除了要遵循互补原则外,还要注意音素的音感类型。

由于在各种语言里形成互补分布的原因和情况不完全一样,所以有的音虽然处于互补分布中,但是当地人听起来差异过大,这样的音也不宜归纳为同一音位。

②例如,普通话中的[m]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作声母,[?]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作韵尾。

这两个音是处于互补分布状况的,但它们在北京人的音感中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仍应分别归纳为/m/:/?/两个音位。

这就是说,在运用互补分布来归纳音位的时候,还应根据当地人们的音感。

音感差异也是归纳音位重要的语音标准。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12年文艺理论(代码703)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诗意裁判答:“诗意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恩格斯说自己“从这个卓越的老头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在他的作品里不仅“有1815年到1848年的法国历史”,还有他对这个历史的富有“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有着其自身的内涵,意味着情感评价作为“善”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尚品格和功利取向。

2.典型答: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文学艺术审美认识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

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达到对于生活真理的领悟,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就因为它创造了典型。

3.文学四要素答:文学四要素是美国学者M.N.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文学活动的四种要素。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4.直寻答:“直寻”是钟嵘针对五言诗提出来的创作观念。

钟嵘在《诗品序》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直寻”,就是从感物动情之中直接求得胜语佳句,而不是在前人典故或诗作中寻词觅句。

诗歌的创作灵感、素材和语言都有赖于“物”的感召和“情”的摇动,而不靠用事用典。

在创作过程中,将当时、当地的真情实感用简明、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是“直寻”的基本内涵。

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及其答案点评

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及其答案点评

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及其答案点评一、填空1、名画《向日葵》是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

2、画风被誉为“吴带当风”的唐代画家是吴道子。

3、我国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二胡代表作为《二泉映月》。

4、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

5、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为《桃花扇》。

6、《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的作品。

7、我国影片《天云山传奇》的导演是谢晋。

8、影片《野草莓》是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代表作。

9、1958年播出的我国第一部电视剧是的《一口菜饼子》。

10、《悲剧心理学》是我国美学家朱光潜早期著作。

二、简释1、赋、比、兴【概述】《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表现方法。

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周礼·春官》。

后有《毛诗序》承袭了这种说法,将三种内容体例(风、雅、颂)和三种表现方法(赋、比、兴)混为一谈,提出了“诗有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称:“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将三体与三法比较准确地区别开来,这一看法沿用下来。

【分释】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这种解释比较通行。

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一般多风出于《颂》和《大雅》;但像《七月》《氓》等优秀民歌作品,也使用了赋的手法。

比就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如《魏风·硕鼠》用令人憎恶的老鼠来比喻统治者的不讲礼仪、贪婪可恶;《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转衰。

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大多在诗的开端。

兴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如《周南·桃夭》是一首嫁女诗,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

2013-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

2013-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

2013-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综合考试[艺术学] 试题解析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史记》。

2、第一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思乡曲》作者是马思聪。

3、舞剧《天鹅湖》的作曲家是柴可夫斯基。

4、与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代表人物安德烈·巴赞并列的另一位记录性电影理论代表人物的德国导演是克拉考尔。

5、与布氏体系对应的另一大戏剧体系的代表人物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6、钢琴诗人是肖邦。

7、罗中立的著名写实油画叫《父亲》。

8、1937年,由赵丹、周璇主演的电影《马路天使》为我国现实主义电影奠定了标志性的基础。

9、1958年我国第一部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

10、《美育书简》的作者是席勒。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工笔亦称"细笔画"。

属中国画技法类别,与"写意画"对称。

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

工笔又分为工笔白描和工笔重彩两类。

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

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

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髓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是古代第一流的白描作品。

工笔重彩,就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中国画。

在中国绘画的早期,工笔重彩占有主要的地位。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画,都是道地的工笔重彩,特别是轪妃墓的T形“非衣”,构图巧妙,线描精细,设色绚丽,显示了当时工笔重彩达到了高度的成就。

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一种画法。

它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1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复试)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复试)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复试)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审美经验2、意境3、审美移情4、中和之美5、艺术构思二、(30分)6、随着艺术传播媒介的历史变迁,人类的艺术审美经验发生了怎样的嬗变?三、(30分)7、费孝通先生在谈到跨文化传播时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观点,您如何理解。

答案:一、名词解释1、审美经验是人们欣赏美的自然物、艺术品和其它人类产品时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

这种心理体验不同于一般生理快感,它是人的内在心理生活与审美对象(其表面形态与深刻含义)之间交流或相互作用的反映。

在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审美对象与主体同时生成,主题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感受或体验。

它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活生生的动态体系,而不是主体的意识或精神。

审美经验所具有的人生实践性是其根本性质之一。

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是感性直观性、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自由无限性、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2、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中独创的一个美学术语。

它是指文艺作品在艺术美的创造上所达到的境界和审美效果,是华夏抒情文学与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在《庄子·齐物论》中就有关于“自由之境”的讨论,后历经刘勰、王昌龄、王国维等文人学者的补充、发挥,意境的概念也就逐渐的丰富起来。

现在讲的意境是就其最初创立时的基本意义为准的:意境是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同样,它也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它体现了艺术美。

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

3、审美移情是西方现代美学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移情”,就是把人的感觉、情感、意志等移置到外在于人的事物里去,使原本没有生命的东西仿佛有了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产生物我同一的境界。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考研真题(复试)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考研真题(复试)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考研真题(复试)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艺美学试题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审美经验2.意境3.审美移情4.中和之美5.艺术构思二、随着艺术传播媒介的历史变迁,人类的艺术审美经验发生了怎样的嬗变?(30分)三、费孝通先生在谈到跨文化传播时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观点,您如何理解。

(30分)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文艺美学考研真题(复试)及详解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文艺美学试题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审美经验答:审美经验是人们欣赏美的自然物、艺术品和其它人类产品时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

这种心理体验不同于一般生理快感,它是人的内在心理生活与审美对象(其表面形态与深刻含义)之间交流或相互作用的反映。

在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审美对象与主体同时生成,主题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感受或体验。

它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活生生的动态体系,而不是主体的意识或精神。

审美经验所具有的人生实践性是其根本性质之一。

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是感性直观性、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自由无限性、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2.意境答: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中独创的一个美学术语。

它是指文艺作品在艺术美的创造上所达到的境界和审美效果,是华夏抒情文学与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在《庄子·齐物论》中就有关于“自由之境”的讨论,后历经刘勰、王昌龄、王国维等文人学者的补充、发挥,意境的概念也就逐渐的丰富起来。

现在讲的意境是就其最初创立时的基本意义为准的:意境是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同样,它也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它体现了艺术美。

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真题704,804回忆版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真题704,804回忆版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真题704,804回忆版
文艺理论704
考中传,找凯程. 凯程中传考研2014成功录取18人,其中凯程在中传艺术硕士新闻传播硕士广告学等专业获得多个状元和探花,中传考研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其中录取的学生55%是二本跨专业,所以同学们不用担心本科及专业,选择你热爱的专业,在集训营加油复习,定可成功.
名词解释
大音希声
气盛言宜
创作个性
净化
简答
1情感评价的意义
2谈谈质实与清空的关系
3写镜与造境的异同
论述
文学理论的两道论述一道是关于古代文论方面的,给出一段材料,让从文学创作方面谈。

另外一道是谈谈新媒体时代的文学现象。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专业解析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专业解析

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专业解析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古典文论与美学是构建文艺学理论的重要支柱,该方向以大量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及理论史料为对象,研究中国文艺发生、发展、存在、接受的状态与规律,深入总结中国文艺思想、美学思想的特色。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充分挖掘古典文论与美学的价值,对于正确认识和弘扬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的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方向运用历史学、社会学、阐释学等方法对中国古代文论、美学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一、美学范畴的研究。

本方向对古典美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整合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审美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进行古代文论、美学体系的研究。

二、艺术关系的研究。

本方向对中国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打通了各艺术门类,以文艺美学的高度研究文学艺术。

本方向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古典文论与美学遗产为己任,旨在培养出熟悉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研究古典文论与美学,并能以古典文论与美学知识思考当代美学现象的人才,可从事教学、研究、编辑、出版等工作。

本方向梯队成员学术功底扎实、学术成果丰硕,在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本方向要求学生在熟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全面学习掌握文艺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学习中国古代文论、古典美学的专业知识,对中国古代美学现象、美学思潮进行深入思考。

除了开设文艺美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西方文论、马列文论、审美文化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文艺学基础课程外,开设的主要研究方向课程有:中国文论史、中国文论作品精读、中国美学史、中国美学范畴、中国艺术关系史,以及古典美学作品阅读等。

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方向文艺学学科需要基础理论的支撑,本方向是为了重视文艺学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理论的教学研究以及文化行政管理实践等需要而设立的。

文艺学原理侧重深入总结、概括所有文艺种类中表现出来的规律特征,侧重学理性的探索,培育抽象、概括等理论思维能力,文艺学原理涉猎的范围较为广泛,理论探索较为系统和深入。

(NEW)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历年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A卷)考研真题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A卷)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B卷)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B卷)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A卷)考研真题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A卷)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B卷)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B卷)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5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07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809中国文学史(A卷)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左传》2.俗讲变文3.南宋中兴四大诗人4.创造社5.“爱美剧”6.语丝派二、简答题(每题l0分,共40分)1.简述唐代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主张和新乐府诗的特点。

2.简述《桃花扇》的作者、产生时代和主要内容。

3.简述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中“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

4.简述赵树理小说出现的文学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1.试分析《诗经》的主要内容和创作手法。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及标准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及标准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及标准答案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综合考试【艺术学】真题及答案2010-01-26 16:09:04 阅读292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榆树下的欲望的作者是(尤金.奥尼尔)2、《白毛女》的执笔是丁毅和(贺敬之)3、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兰亭序》)4、《亚威农少女》的作者是(毕加索)5、《悲情城市》的导演是(侯孝贤)6、《威廉退尔》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家(罗西尼)的代表作7、新凤霞和赵丽蓉为代表人物源于唐山的剧种是(评剧)8、《党同伐异》的导演是(D.W 格里菲斯)9、中国电视剧的最高政府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10、《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的作者是(徐复观)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壁画----------------以绘制、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

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2、诗无达诂------------------诗无达诂,古代诗论的一种释诗观念,发展为对诗歌及文艺的一种鉴赏观念。

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精华》。

“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

在艺术鉴赏中,又由于诗的含义常常并不显露,甚至于“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加上鉴赏者的心理、情感状态的不同,对同一首诗,常常因鉴赏者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解释。

所以,“诗无达诂”在后世又被引申为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

3、国际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

这首歌也曾经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

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

4、梅兰芳-----------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

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思凡》、《游园惊梦》等。

(NEW)中国传媒大学《817综合考试[艺术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NEW)中国传媒大学《817综合考试[艺术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四、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
1.简论“实用艺术”中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2.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艺术批评出现了社会化、多样化的 态势,但专业的高水平的艺术批评依然“量少质低”,为此有关方面多次 强调加强与繁荣艺术批评。请你结合实例,就如何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 批评展开深入阐述。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817综合考试[艺术学] 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刘勰的文学理论名著是《______》。 【答案】文心雕龙 2.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中的“王”指的是______。 【答案】王勃
3.《战争与和平》作者是俄国文学巨匠______。 【答案】列夫·托尔斯泰
4.《感情与形式》的作者是美国符号论女美学家______。 【答案】苏珊·朗格
3.审美体验
答:审美体验是指充分调动创作主体的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因 素,结合创作主体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与理解,形成艺术 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审美体验需经过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 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创作欲望的萌动和动机的生成三个阶段。一般来 说,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早在其感受、观察、思考、体验生活时,就 已经开始了创作的准备阶段和酝酿工作。这种准备和酝酿的过程可能是 创造主体为了进行艺术创作有意识的进行观察、体验、感悟生活;也可 能是创作主体的无意识、潜意识积淀下来的经验和心理感受,是艺术创 造主体童年的记忆或平时并非有意识的创作积累。这种饱含艺术家情感 的切身体验,正如刘勰所讲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 是杜浦所说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深切地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 情积累,不仅为艺术创作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而且常常成为艺术家 从事艺术创造内在的心理动力或诱因,更是一种重要的创作动机。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一、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写到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10分)1.清代科举殿试第一甲的第二名俗称()。

A.探花B.传胪C.进士D.榜眼【答案】D【解析】清代科举中,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

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2.古代又被称为“太白”的是()。

A.金星B.火星C.水星D.木星【答案】A【解析】古代历法中,将木星称为岁星,将金星称为太白,将火星称为荧惑,水星称作辰星。

3.古代用十二地支记时,“子时”是()。

A.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B.夜里十二点到凌晨两点。

C.凌晨一点到三点。

D.夜里十点到十二点。

【答案】A【解析】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4.在律诗形成过程中,把六朝以来诗歌创作上的对仗手法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的是()。

A.盛唐的杜甫B.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C.初唐的王勃D.初唐的上官仪【答案】D【解析】唐初宫廷诗人上官仪将六朝以来的对仗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这些法式对于律诗的成熟具有重要作用,进而成为后人写作律诗的规范。

以音义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

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淮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风秋池是也。

八对:地名对,异类对,双声对,叠韵对,联绵对,双拟对,回文对,隔句对。

他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倾向,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

5.古代西域一个民族叫“大月氏”,其读音为()。

2016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文学院)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复习经验指导

2016中国传媒大学文艺学(文学院)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复习经验指导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 例如:“A”。 第一,什么是 A(核心意思,尊重课本) 第二,A 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A 的 5 点内涵。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控制时间作答。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 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 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 5 分钟以内。 第二,专业课资深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 150-200 字 为佳。如果是 A4 的纸,以 5-8 行为佳。 (二) 名词辨析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 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我们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 类为“A 是„”“A 和 B„”“AB 和 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 例如“A 就是 B”。(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 和 B„”类型的题目) 第一,A 的定义。 第二,B 的定义。 第三,总结:A 与 B 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 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 350-400 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篇幅占到 A4 纸的半页为佳。 (三) 简答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 诵程度。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因此,只要大 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 5-7 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2012年文艺理论(代码703)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诗意裁判答:“诗意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恩格斯说自己“从这个卓越的老头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在他的作品里不仅“有1815年到1848年的法国历史”,还有他对这个历史的富有“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

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有着其自身的内涵,意味着情感评价作为“善”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尚品格和功利取向。

2.典型答:典型是指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而又具有极其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文学艺术审美认识的特征,就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规律。

文学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娱乐和美的享受中达到对于生活真理的领悟,通过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达到对于生活规律性的认识,就因为它创造了典型。

3.文学四要素答:文学四要素是美国学者M.N.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文学活动的四种要素。

他认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面,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4.直寻答:“直寻”是钟嵘针对五言诗提出来的创作观念。

钟嵘在《诗品序》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直寻”,就是从感物动情之中直接求得胜语佳句,而不是在前人典故或诗作中寻词觅句。

诗歌的创作灵感、素材和语言都有赖于“物”的感召和“情”的摇动,而不靠用事用典。

在创作过程中,将当时、当地的真情实感用简明、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来是“直寻”的基本内涵。

“直寻”开启了中国诗学的新视野、新思路,显示了新的理论追求。

5.思无邪答:思无邪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评价诗歌总集《诗经》的著名观点。

“思无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文学创作理论上,孔子强调作者的态度和创作动机。

思想上,“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孔子认为这句诗可以包括全部《诗经》意义。

邪和正,必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仁”。

6.《人间词话》答:《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它是王国维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

它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区别与联系。

答: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关系具体表现为:(1)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联系①文学批评一般来说离不开文学欣赏,文学批评必须以对作品、对形象的具体欣赏和感受为出发点,从观念出发而不从具体的作品和形象出发的批评不是正常的或正当的批评。

②高度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审美判断力是批评家从事批评活动的基本条件。

深刻地、独具创见的批评,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批评家欣赏和把握作品的深度和获得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的程度。

(2)文学批评与文学欣赏的区别①目的不同文学欣赏是为了在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文学批评则是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析自己的感受,即它的目的是为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各方面的价值,如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等。

②程度不同文学批评对作品的把握,对形象的感受和理解比在欣赏活动中要更为深刻和深化,它是对欣赏活动的超越,因此,它能够帮助和引导欣赏者提高鉴赏能力。

③特点不同文学欣赏中允许个人偏爱的存在;而文学批评则不允许主观偏爱的介入,它要求尽可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文学现象。

这不是说文学批评中不存在主观性,而是说批评中的主观性不像在欣赏中那样表现为个人偏爱,而主要是表现为批评的深浅程度和正确与错误。

④范围不同文学欣赏的对象只是文学作品;文学批评的对象主要是作家和作品,此外还包括文艺运动、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以及文学批评本身等等所有的文学现象。

⑤思维方式不同文学欣赏是形象思维或艺术思维;文学批评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或科学思维。

2.如何理解艺术交往论?答:(1)艺术交往论的含义马克思关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相互之间的交往理论,成为对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的一个重点。

如当代德国理论家哈贝马斯吸收了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这种交往行为理论对诗学的贡献,是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在他看来,两个具有语言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

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的交往关系。

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2)艺术交往论的特点和类型广义艺术交往的特点是创造性,狭义艺术交往的特点则是兼具憧憬、虚构性与创造性。

艺术交往本身具备三种类型:其一,作为特定社会角色的创作者和鉴赏者之间的交往;其二,创作主体和创作对象、鉴赏主体和鉴赏对象之间的交往;其三,作为创作对象或鉴赏对象的人物之间的交往。

(3)艺术交往论的意义①艺术交往促进文学活动的最终完成联系到接受美学的基本理念,更可以看到它受马克思的生产、消费、分配、交换互动关系理论的启示。

如果把马克思关于“铁路”与“消费”关系比喻换成文本与读者关系,那么就会得出一部文本如果没有被读者阅读,没有被读者理解和“具体化”,它只是可能的潜在的文学作品,而不是现实的审美的对象,不是现实的文学作品,文学活动也就没有最终完成这样的类似的结论。

②艺术交往促进艺术风格的形成艺术风格作为个人表征与群体表征,乃是社会认知的重要依据。

艺术风格与主体特征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风格即人或文如其人”;二者对立的一面为艺术风格对主体特征的背离。

3.如何理解创作中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现象?答:(1)“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缘起陆机《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篇重要的论文。

这篇文章对文艺创作理论提出了颇为深刻的分析。

《文赋》开篇云:“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陆机认为创作中的最大困难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大意是说:在文艺的创作中,或者在文艺创作的历程之中,首先是创作者以自己的主观意识观察外物、感触外物,得出心象,把心象表现于文词。

在这样一个历程中,有两个关系性的阶段影响了这个创作理论。

这两个阶段分别是:①“意”与“物”的关系;②“文”与“意”的关系。

(2)“意”与“物”的关系意与物的关系,即主观意识在观、感一外在世界时,得出的心象(意)的完美程度是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陆机既然说“意不称物”,便认为意与物是两个自存的世界,而文艺的高下标准有一部分决定于两者能否相称的问题。

但是在陆机看来,相称固然是一标准。

意与物能否相称,有两个标准:一是站在“物”上去衡量“意”能否称“物”;二是以“意”为标准,看“物”能否称“意”。

①以“物”为标准去衡量“意”与“物”之相称从第一个标准来看,“意”不称“物”是一本质问题。

正如上面说,既然认定“意不称物”便同时认定“意与物是两个自存的世界”。

在文艺中的物或物象,非单指一纯粹无感情的世界如花草树木,亦指一种人际关系和创作者主观意识世界之外的其它心灵。

故在文艺领域内,对物之肯定亦即肯定所有这些东西。

因此,艺术家在观感外物捕捉心象时所面对的问题,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本质问题。

②以“意”为标准去衡量“意”与“物”之相称从第二个标准来看,“意”不称“物”也是一本质问题。

以“意”为标准去衡量“意”与“物”之相称,则无外在的“物”,“称”的问题也无从说起。

因为在“意”与“物”的关系中,“物”的存在都只是在人的知觉感受范围内,万物只是人的感受、心象。

因此,若以“意”为出发点和标准,“物”与“意”是可以相称的。

但这种相称毫无意义,因为它已消解了“物”的存在。

(3)“文”与“意”的关系“文”与“意”的关系,主要是指得来的心象,被表现于文词,然而文词所呈现的“象”是否能与创作者原先的心象相及。

“文”永远不可与“意”相及,因为文词只是一种有限的外在符号,其所含的意义只是约定的,它不可能完全装载一个人心中的心象。

(4)“意”需“称物”,“文”必“逮意”陆机为探讨和解决这个难题,在《文赋》中提出正确处理文、意、物三者之间关系的原则,便是“意”需“称物”,“文”必“逮意”。

①“意”需“称物”的“意”是指“文思”,它包括作家的思想认识和在作品中如何表达的艺术构思。

它强调作家的创作应该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不但描绘其外在的形貌,而且揭示其内在的本质。

②“文”必“逮意”是就创作的艺术表现阶段而言的。

陆机认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一种内外相符、表里统一的关系。

内在思想感情决定着相应的外在表现形式。

“文”与“意”二者的关系同样如此。

“意”为主,“文”为从,文意决定着文辞。

文辞为表达作家的艺术构思和作品的思想内容服务,文意才是文章的主宰。

陆机提出的“意”需“称物”,“文”必“逮意”的原则,强调生活实践和作家的思想认识对于创作的重要作用,它遵循的是一条由“物”到“意”到“文”的的创作路线,是现实主义美学原想。

4.如何理解韩愈所说的“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1)“气盛言宜”的含义“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创作主张。

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

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

韩愈的“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浩然之气”含义接近。

气盛言宜的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气盛言宜”的合理性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毕宜。

”气盛是指作者道德修养达到很高的境界。

他认为,只要气盛,则发言、著文,无论言之长短,声之高下,都会是适宜的。

韩愈把气与言的关系同水与浮物相比,缺乏科学的必然性,但他强调作家内在方面的道德修养对言辞文章的决定作用,还是合理的。

(3)“气盛言宜”的意义及局限①意义:韩愈的这个论点,源于孟子的养气说。

这对韩愈重气思想是有启发的,但孟子并未论及气与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