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知识详解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综合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二者的本质区别,学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化学变化的奥秘。
第二部分,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学习化学的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第三部分,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了解实验室规则,学会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初步建立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和规范的实验习惯。
本单元的重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二者的本质区别,学会判断一些常见的变化;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注意事项。
本单元的难点:1、初步了解物质组成的奥秘;2、认识科学探究的环节,如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与要求1、感受化学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和进步,常识性了解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联系,能正确判断常见的变化类型。
3、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实验现象的方法。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奥秘,认识分子、原子和元素。
教材知识点【知识点一】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天然材料主要指木材、石材、泥土、天然丝、麻、棉等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材料;人造材料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手段生产出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或通过提炼、开发使自然状态下只有少量的物质变得丰富起来,如塑料、玻璃、陶瓷、水泥、铝合金、人造纤维、塑钢材料等。
要注意无论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都属于化学物质。
【知识点三】观察实验的方法实验过程中,正确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和重点,确定观察目标。
(1)变化前:装置特点、仪器名称、反应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和类别。
(2)变化中操作方法、反应条件、产生现象: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是否有气体或沉淀产生。
(3)变化后生成物的物理性质,结束实验时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其次,使用科学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防止以结论代替现象。
再次,准确及时地记录实验现象,由表及里,深入思考,合理推断,得出结论。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1.化学的概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2.化学渗透的领域: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3.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4.化学变化的特点: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
5.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实验一、点燃镁条实验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物质.实验二、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溶液变成了红色。
实验三: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4mL稀盐酸。
实验现象:产生气泡。
实验四:取3~4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内,再用滴管低价4~5滴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现象: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其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
步骤:1 提出问题2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3 进行试验 4 分析与讨论5 结论6 问题及建议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1、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1〃动手实验前,要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不要用手接触药品3〃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4、液体药品的取用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知识点-2021-2022学年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帮助我们判断某一变化是否发生,而不能作为判断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依据。
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而有的化学变化无明显现象。
(2)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如瓦斯爆炸是化学变化,而车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与用途1. 物质的性质【特别提醒】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一般常用“能”、“会”、“可”、“易”、“有”等字,如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是铁的化学性质之一。
描述物质变化时一般表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多用“生成了”等。
三、常见仪器的识别(酒精喷灯)试管 蒸发皿 燃烧匙烧杯 锥形瓶广口瓶 细口瓶 集气瓶 滴瓶酒精灯托盘天平 量筒漏斗 长颈漏斗 分液漏铁架台试管夹坩埚钳镊子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水槽石棉网【总结】玻璃棒在各实验操作中的作用一、化学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2. 药品的保存(1)原则和方法:化学试剂的保存一般要根据物质本身的性质和变质的原因,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同时还要考虑试剂瓶和瓶塞的选用。
(2)药品的存放:①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气体——集气瓶(密度大于空气正放,密度小于空气倒放)。
②遇光受热易分解的药品(如浓硝酸、硝酸银溶液)用棕色瓶盛放;盛碱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用橡胶塞。
③白磷存放在水中。
④浓H2SO4、浓HCl、浓HNO3、固体NaOH、Ca(OH)2以及结晶水合物需密封保存。
3. 固体药品的取用和称量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仪器有:药匙、纸槽、镊子。
取用时瓶塞需倒放。
(1)固体药品的取用a. 块状或颗粒状药品用镊子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立)b.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2)固体药品的称量(天平的使用)称量前:调零,天平要放稳,游码放在刻度尺的零处,调节天平左、右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称量时:a. 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即:“左物右码”。
b. 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应放在纸片上称量。
化学一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一、化学变化物理变化1、定义举例2、区别:3、化学变化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钨丝通电发光发热等。
4、镁条燃烧现象二、物质构成例:水(H2O)由水分子构成,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三、化学实验基本技能1、认识仪器2、实验室安全规则不能饮食,嬉戏打闹;不能碰、吃药品,不能直接闻;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丢弃或带出实验室。
3、药品取用(1)固体药品粉末状固体块状固体(2)液体药品取用a.取较多量液体时直接倾倒瓶塞在桌面上,防止。
标签朝向,防止。
瓶口紧靠试管口。
b.取少量液体时直接滴加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倒持或平放滴管,防止。
4、物质的加热(1)仪器可直接加热:、、、;不可直接加热:;不可加热:(2)酒精灯的使用a.外焰加热火焰温度> >液体的加热三分之一/试管夹/液体体积预热固体的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b.注意事项一禁: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二禁: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三禁:用嘴吹灭酒精灯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一、水的三态变化1、物理变化二变二不变2、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由液态变为气态3、分子的基本性质(能举例,能根据现象分析)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 分子在不断运动4、水的净化(1)沉降明矾(作用)(2)过滤一帖:;二低:,;三靠:,,。
玻璃棒作用:(3)吸附活性炭颜色和气味(4)蒸馏5、硬水与软水(1)区分:(2)硬水软化:或6:混合物和纯净物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电解1、现象2、文字表达式(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符号表达式电极体积比检验3、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电解水(化学变化)4、电解水实验得到的信息 a. b. c. d. e. f.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开,原子重新组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殿堂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改变了世界1.化学的研究对象:物质2.化学的作用:创造我们所需要的物质,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还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3.化学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二、神奇的化学变化4.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食物消化、蜡烛燃烧等)★根本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5.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三、物质构成的奥秘6.世界万物都是有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例如水由水分子构成7.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第二节体验科学探究1.化学的学习从问题开始,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2.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3.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第三节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一)一、实验室安全规则1.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不要品尝药品2.剩余药品的“三不”原则:不要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3.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
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4.常见仪器(对照课本150页):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注意: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只有:试管不能直接加热(放在石棉网上):烧杯、锥形瓶2)存放物质的仪器:广口瓶(存放固体),细口瓶、滴瓶(存放液体)3)取用仪器:药匙(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镊子(块状固体)、胶头滴管(少量液体)二、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一横二低三直立块状:用镊子粉末状:药匙(纸槽)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规定量: 量筒 大量液体:倾倒 口诀: 塞倒放签向手,管倾斜口挨口注意:塞倒放防止污染药品,签向手防止腐蚀标签 缓慢倒轻轻刮,塞紧塞放原处签朝外 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垂直悬放于试管正上方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1)使用滴管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于容器正上方。
(完整版)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初三化学考点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1、化学的概念2、化学研究的范畴3、化学的作用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5、分离物质的仪器6、其他仪器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6、仪器的洗涤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1、水资源的现状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过滤见一单元考点)3、自来水生产过程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0.25-3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最新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一、化学研究对象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1、组成:指物质含有哪些元素。
如,由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原子相互的结合方式。
如图 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区 别宏观 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本身没有变化,一般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即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外观特征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不但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且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一、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
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

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
摘要:
一、化学学科简介
1.化学定义
2.化学研究的内容和领域
3.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原子与分子
2.化学键与化合物
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三、化学分支与应用
1.无机化学
2.有机化学
3.物理化学
4.分析化学
5.应用化学领域
四、我国化学发展历程及展望
1.古代化学发展
2.现代化学研究进展
3.化学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验技能。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用品,还是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都离不开化学的应用。
在化学学科中,有一些基本概念需要我们了解。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组成单位,而分子则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粒子。
化学键是连接原子的力量,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形成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化学反应是物质在原子、离子或分子层面上发生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学科可以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分支。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有机化学则关注碳和它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化学则侧重于物质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此外,化学还有很多应用领域,如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等。
我国化学的发展历程悠久,古代的炼丹术和陶瓷制作等技艺都包含了化学知识。
现代化学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研究成果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
(完整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最终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3、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天平一般能精确到0.1g)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

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转化和应用的科学。
1.2 化学的分类化学可以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大类。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质,有机化学则主要研究有机物质。
1.3 化学的发展历程•古代:古代人们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染色、冶炼等活动,这是人类最早期对物质性质进行认识和利用的过程。
•近代: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发生了许多重要的科学革命,如鲍尔发现了电子,拉瓦锡提出了元素概念等。
•现代: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与其他科学交叉融合。
二、物质与能量2.1 物质的基本单位物质最基本的单位是原子。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2.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3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能够改变物质组成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2.4 能量与化学反应能量是指物体或系统由于其状态发生变化而能够产生的做功或放热。
化学反应涉及能量的转化,常见的有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三、原子结构与周期表3.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构成。
电子以不同轨道绕着核运动。
3.2 原子序数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各个元素,具有周期性规律。
原子序数表示元素中质子的数量,也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3 原子的化学键和分子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分子。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四、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4.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4.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和式子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箭头的右边。
4.3 反应类型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等。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归纳

第1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给人类带来了衣料,食物,生活用品,改善了居住环境,交通。
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重要领域①信息科学,②研制功能新材料,③能源开发利用④环境保护⑤生命过程的探索。
3、木材,棉花石料是天然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即化学制品)。
4、化学变化是指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葡萄酿成酒;铁矿石炼成铁、火力发电,火药爆炸、铁矿石炼成铁、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水的电解,食物消化,光合作用。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水结成冰;碘的升华、酒精挥发,风力发电。
海水晒盐、车胎爆炸、指南针制作。
5、化学变化中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和吸收。
镁带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蓄电池放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充电、水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煤气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石灰石高温分解:热能转化为化能6、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7、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或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固产生的固体小颗粒),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⑸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⑹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8、镁带燃烧的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有少量白烟。
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锌料放入稀盐酸中,有气体冒出,锌粒逐渐溶解。
【鲁教54】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考点总结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一、材料:1.天然材料: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
如:木材、棉花、石料、沙子、蚕丝、竹子、亚麻、羊毛、真皮等。
2.人工合成材料(人造材料):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
如:塑料、玻璃、钢铁、陶瓷、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二、变化: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主要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4.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5.注意:(1)有上述现象发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
(如:电灯发光)。
(2)化学变化可能没有任何现象。
只要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
6.常见的例子:(1)化学变化:生锈、燃烧、腐烂、变质、酿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毒、煮熟、消毒、生长、衰老等。
(2)物理变化:外形的改变、物质的三态变化、电器的工作过程(电熨斗,电饭煲等)。
(3)注意: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但其中蜡烛熔化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7.知识提升:(1)从宏观角度看:定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新物质指的是组成和结构与原先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液氧是同种物质,氧气和氢气是不同物质。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从微观角度看:物理变化:分子和原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区别:有无新的分子生成。
共同点:原子都不变。
特别注意:核裂变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三、物质的构成微粒1.世界万物都是由对应的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有的由分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H2O;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O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H2(2)有的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Fe;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C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
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

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
(最新版)
目录
1.化学的概念与历史
2.化学的基本原理
3.化学的学科分类与研究领域
4.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正文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以及能量变化的自然科学。
它涉及到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层面的研究,同时也关注这些粒子在宏观世界中的表现。
化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在我国,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关于使用化学方法制作青铜器、陶器等工艺品的记载。
在西方,化学的发展始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对物质的思考和探索。
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化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
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原子论、分子论、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论则进一步提出原子可以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化学反应则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转化过程,这些原理为化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化学的学科分类非常广泛,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
其中,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有机化学则关注碳和它的化合物;物理化学探讨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化学负责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规律。
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涉及到生活、生产、医疗、环保
等诸多领域。
例如,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等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
此外,化学还在医药、农业、能源、信息等产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总之,化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丰富理论体系和广泛应用的自然科学。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知识清单】(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速记(鲁教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一、化学研究的内容1.从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从钢铁、化石燃料得到广泛应用的工业革命时代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化学科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化学科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功能材料制造、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生命过程研究、太空探索等。
2.我国化学家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推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5年,我国化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屠呦呦率领团队运用化学方法研制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01 思维导图02 考点速记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三、物质构成的奥秘1.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的,例如水(H2O)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而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不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就不一样。
即便是由相同的微观粒子构成,粒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表现的性质也不同。
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它们的性质却差异巨大,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而石墨则很软、有滑腻感。
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的差异是由碳原子之间形成的不同的化学结构决定的。
化学就是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指导着我们更科学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一、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过程包括、、、获取证据、、反思评价及等要素。
二、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蜡烛燃烧的探究。
(1)实验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硬度。
(2)实验2: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用一根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发现木条与外焰接触处炭化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

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复习学案教师寄语:有志者,事竟成。
学习任务1. 能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 知道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3. 学会药品的取用,对物质加热,收集气体,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任务导学知识点一、化学改变了世界天然材料:石头、木材、棉花等1、材料人工材料:玻璃、塑料、钢材、陶瓷、橡胶等2、神奇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伴随的现象?A.羊毛衫B.塑料盆C.不锈钢餐具D.玻璃杯2.下列由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2021年十大科学进展中的四项研究,主要属于化学探究领域的是A.观测太阳系外行星B.绘制癌症基因图谱C.研制高温超导材料D.计算物质世界重量3.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B. 百炼成钢C. 海市蜃楼D.木已成舟4.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D.镁带消失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形状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知识点二: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如水分子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原子:如铁原子离子:如钠离子和氯离子2。
H2O表示的意义:宏观:1水;2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微观:3一个水分子;4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5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针对性训练二】1、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被称为A、分子B、原子C、元素 D离子2、用元素、分子、原子填空:从微观上说,水是由大量的水聚集而成的。
每个水是由两个氢和一个氧构成的,它们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1、组成:指物质含有哪些元素。
如,由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原子相互的结合方式。
如图
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如
图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区<别宏
观
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
微
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
子、离子)本身没有变化,
一般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
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
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即分子本身
发生了改变。
》
外观特征
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
生改变
不但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
且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
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
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
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
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
在现象描述时不能混淆。
%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一
一、化学常用实验仪器(重点)
记住下列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
的注意事项。
1、试管
用途:主要用于少量的液体与液体、液体与固体之间
的反应,也用于对液体加热和收集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
<
①夹持试管时,试管夹、铁架台铁甲,从试管底部套入,夹在距试管口1/3—1/4处。
/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决定决定
变化性质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②向试管中加药品时,如果没有指明药品用量时,固体颗粒颗粒状药品取1--2粒,粉末状药品用量以盖住试管底部为宜,液体药品取1-2ml。
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对试管加热前,要搽干外壁的水珠,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④对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试管口不能对准自己或他人,以免液体飞溅伤人。
⑤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
⑥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2、烧杯
用途:常用作盛装液体,用作反应容器、配制溶液、加
热液体药品等。
《
使用注意事项:
①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
②倾倒液体时,要从烧杯尖嘴处倒出。
③配制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内壁。
3、酒精灯
用途: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使用注意事项:
①用完酒精灯要盖上灯冒,防止灯芯酒精挥发。
—
②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3
③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灯芯接不能触玻璃仪器。
④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也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⑤酒精灯要用等冒盖灭,不能用口吹灭。
⑥可用于受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
其中试管(玻璃)、蒸发皿(陶瓷),燃烧匙(铁或铜)可直接受热,烧杯须垫上石棉网间接受热。
⑦少量酒精洒落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6、胶头滴管
用途: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
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
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到受滴容器内部,应该在试管口正上方1-2cm处(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而污染药品)。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7、集气瓶(瓶口是磨毛的-----玻璃部件直接连接时,接触部位一般都要做磨砂处理)
用途①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气体
…
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的反应。
使用注意事项:储存气体时,储存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时,
集气瓶要正立;储存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时,集气瓶要倒立。
8.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
用途:常用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使用注意事项: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9、细口瓶
用途用于盛放液体试剂
使用注意事项:①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如硝
酸银溶液。
②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③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立在桌面上
10、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1、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
则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
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2、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
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3、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14、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多种仪器,常用于加热、过滤等操作。
15、燃烧匙装固体药品做燃烧实验,可以直接加热。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重点、热点)
1、药剂的取用:
?
(1)原则:“三不准”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不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要用扇闻法闻药品的味道。
(2)用量:
①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②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指定"
①不能放回原瓶②不要随意丢弃③不要拿出实验室④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固体药品的取用:
*
①、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
②、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
②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
2、物质的加热
A、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B、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注意点:①加热前要预热。
②用外焰加热,不要与灯芯接触
③加热盛药品部位,液体加热试管的中下部
④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º角,试管不能对着自己或有人的方向
⑤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⑥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⑦加热完毕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洗
⑧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的1/3
3、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湿抹布擦净,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湿抹布擦净,不慎洒在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