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分析与评价??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以确定其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程度和频率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1. 风险矩阵: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形成一个二维矩阵,以确定风险等级。
2. 事件树分析:通过构建树状结构,分析潜在事故的发展过程和影响,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3. 引导参考值: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和行业经验,对危险源进行评价,以确定其对工作人员的潜在危害程度。
4. 定性评价:通过专家评估和经验判断,将危险源划分为高、中、低等级,以确定其风险等级。
5. 定量评价: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参数,进行数值化的评估,以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和数值化指标。
6. 风险分析: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可能的影响、可能的控制措施和降低风险的可能性等,以确定最终的风险等级。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者结合使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减少和防止危险源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内可能导致事故或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1. 工作场所环境因素的辨识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如噪音、振动、温度、湿度、辐射等。
通过测量、观察和记录,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辨识对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进行辨识,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气体等。
通过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操作规程和维护记录,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定期维护保养、安装安全防护装置等。
3. 工作场所作业活动的辨识对工作场所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包括人工作业、机械作业、高处作业、化学品操作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高风险动作、不当操作、无防护措施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引发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过程,通过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的后果。
1. 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
定性评估是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进行主观判断,如采用风险矩阵法、风险等级法等。
定量评估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得出风险指标和概率,如采用风险值法、风险频率法等。
2. 风险评估的步骤(1)确定评估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评估的对象和目的,确定评估的范围和内容。
(2)收集相关数据: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数据,包括事故案例、工作场所环境数据、设备设施数据等。
(3)分析和评估: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大小和可能导致的后果。
(4)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1. 工作场所危险源辨识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各种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化学品、电气设备、高温、高压等。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全面检查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危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机械设备方面,需要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在化学品方面,需要对存放和使用化学品的区域进行标识和分类,确保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 工作任务危险源辨识不同的工作任务可能存在不同的危险源。
对于每个工作任务,都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以确保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例如,在高空作业任务中,可能存在坠落、物体打击、电击等危险源。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考虑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等因素,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1. 风险可能性评估风险可能性评估是对危险源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
通过对历史数据、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进行高温作业时,可能存在着火的风险。
通过评估工作环境的温度、设备的状况、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等因素,可以确定着火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增加消防设备、提供适当的防火装备等。
2. 风险严重程度评估风险严重程度评估是对危险源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评估。
通过对潜在危险源可能引发的事故或伤害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危险源对员工安全和健康的潜在威胁。
例如,在进行化学品操作时,可能存在中毒的风险。
通过评估化学品的毒性、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体浓度等因素,可以确定中毒的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提供适当的通风设备、配备个人防护装备等。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引言概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用于识别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风险。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并详细阐述其五个关键部分。
一、危险源辨识1.1 环境分析: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物理环境、化学品、设备和工具等,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1.2 作业过程分析:对工作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步骤和操作,包括人员行为和工作条件等。
1.3 事故案例研究: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以帮助识别类似的危险源。
二、风险评估2.1 风险识别: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进一步评估,确定其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潜在风险。
2.2 风险分析:分析危险源的概率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以确定其风险等级和优先级。
2.3 风险评估报告:总结风险评估结果,提供详细的风险描述和建议措施,以便组织决策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风险控制3.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消除危险源、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风险后果等。
3.2 控制措施实施:根据风险控制策略,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3 监督和改进:定期监督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风险沟通4.1 内部沟通:向组织内部的相关人员传达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确保每个人都了解和遵守相关安全规定。
4.2 外部沟通: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共享风险评估结果和控制措施,以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并提供必要的安全信息。
4.3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包括事故报告和紧急疏散程序等,以应对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五、持续改进5.1 监督和审核:建立监督和审核机制,定期审查和评估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过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2 培训和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是指在工作班组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班组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将对该主题进行论述。
一、班组危险源的辨识班组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在工作班组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法: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观察,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如设备故障、不安全的操作行为等。
2. 咨询与交流法:通过与工作人员、经验丰富的员工等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的看法和观点。
3. 资料查询法:通过查询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资料等,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4. 数据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危险源。
5. 现场评估法: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对班组工作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为进一步评价和控制危险源提供基础。
二、班组危险源的评价班组危险源的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的事故发生概率。
评价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树分析法:通过构建事故树模型,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危险作业分析法:对涉及危险作业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3. 危险源辨识矩阵法:使用危险源辨识矩阵,根据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发生频率,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和分类。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对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班组危险源的控制班组危险源的控制是指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减少危险源的风险。
控制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工作设备,减少危险源的产生或减轻其对员工的损害。
2. 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行为,避免或减少危险源的风险。
危险源辩别与危险评价
危险源辩别与危险评价一、危险源辩别危险源辨别是指通过分析工作单位的工艺流程、设备、生产材料等,确定可能会对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即危险源。
危险源既包括已造成危害的因素,也包括可能会造成危害的因素。
1.1. 工艺危险源辩别在对工艺流程进行危险源辩别时,主要要从以下角度考虑:•材料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挥发度等),化学性质(化学成分、爆炸性、腐蚀性等),生物学性质(有无致病因素等)。
•物理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湿度、电磁辐射、噪音、辐射等。
•工艺条件:包括电气、机械、化学等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危险源。
•其他因素:如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
1.2. 设备危险源辩别在对设备进行危险源辨别时,主要要从以下角度考虑:•机械危险源:包括滚动、割裂、刺穿、压伤等。
•电气危险源:包括电击、电弧、电烧等。
•化学危险源:包括毒性、腐蚀性、可燃性、爆炸性等。
•噪声、辐射、气体、粉尘等其他危险源。
1.3. 生产材料危险源辩别在对生产材料进行危险源辨别时,主要要从以下角度考虑:•包装危险源: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
•适用物质危险源:包括适用于哪些物质,是否有特殊注意事项等。
•生产工艺下危险源: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及其可能产生的危险。
二、危险评价危险评价是指在危险源已被辨别的基础上, 通过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生概率的评估以及控制措施的效位性评价, 以确定其具体危险程度的工作.2.1. 危险的评估指标对危险的评估, 一般是从危害程度、发生概率等角度来考虑。
在进行评估时,一般需要采用以下指标:•后果分类指标(C或H):是综合考虑危害引起的财产、设备、环境、人身、交通等方面后果的结果;•风险指数(RI):提供了一个综合测度危险源危险程度的定量指标;•阈限效应值(TEL):指的是危险源引起的可能危害(毒性、噪声、辐射等)与个人安全阈限值进行比较所得到的结果;•线性效应值(LEL):指的是危险源引起危害的程度与详细个数成正比的结果;•概率分类指标(P):是指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安全指数(SI):提供一个危险源外部控制措施有效性程度的定量指标。
应急预案中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方法分析
应急预案中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方法分析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方法分析引言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是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确定潜在的危险源,评估其对现实环境和人员的可能危害程度,进而制定合理的预防和处置策略。
本文将重点探讨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一、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统计分析,识别危险源的一种方法。
可以通过检查过去发生事故的场所、原因、频率等信息,找到其中的规律和共性,以此来判断当前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专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是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和讨论,从专业的角度识别危险源。
专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3. 直观判断法直观判断法是基于个人或团队成员的直觉和经验,通过观察、检查和体验,来辨识危险源。
虽然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强,但在实际应用中相对简便和直接。
二、危险源的评估方法1. 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化、逻辑性强的评估方法,通过构建事件树模型,分析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后果,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2.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评估方法,通过系统地分析系统、设备或组织的可能失效模式,以及其对安全的潜在影响,帮助确定最具风险的环节和关键控制点。
3. 危险性评估矩阵法危险性评估矩阵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后果的评估方法。
通过将可能性和后果分别划分为几个等级,然后将其相乘得到综合等级,以此来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和风险等级。
三、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注意事项1. 多方参与,充分沟通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估过程中,应尽量邀请多方参与,包括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和员工等。
通过充分的沟通与合作,可以得到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估结果。
2. 考虑复合因素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应考虑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技术、环境、管理、人员等方面的因素。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检查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 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工作场所的平面图、设备清单、工艺流程图等。
2. 实地勘察: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工作环境、设备布置、工艺流程等情况。
3.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的资料和实地勘察的情况,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高处作业、机械设备、化学品等。
4. 分析危险源: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危害性质、危害程度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5.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
6. 编制危险源清单:将识别出的危险源整理成清单,包括危险源的名称、危害性质、危害程度以及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和优先级,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该遵循以下步骤:1.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危险源的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评估其风险等级,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风险指数法等。
2. 确定风险优先级:根据评估的风险等级,确定危险源的风险优先级,将风险较高的危险源列为重点控制对象。
3. 制定控制计划:根据风险优先级,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明确控制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间等。
4.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计划,对危险源进行相应的控制措施的实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5. 监督和检查:对已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性。
6. 风险评估的周期性:风险评估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周期性的评估计划,定期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控制。
三、案例分析以某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1. 危险源辨识:通过收集企业的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和现场勘察,识别出高温作业、机械设备、化学品等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以确定其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1.危险源辨识方法:(1)检查法:通过对工作环境的巡视和检查,发现潜在危险源的存在。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现有工作场所进行常规巡视和检查,可以通过目视观察、手触摸等方式,发现存在的危险源并记录。
(2)讨论法:组织开展专家讨论、员工参与的方式,通过集体智慧来辨识潜在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复杂、高风险的工作环境进行危险源辨识,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调查法:通过事故调查、工作场所调查等方式,了解工作环境中已经发生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并从中找出事故的原因和潜在危险源。
(4)测量法:通过使用各种测量设备和仪器,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量化测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能够通过定量数据来判断危险源的存在与程度的工作环境,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危险源评价方法:(1)风险矩阵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矩阵化,通过评估每个危险源的可能发生性和严重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多个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排序,优先处理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
(2)风险评估矩阵法:该方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进行矩阵化,通过评估每个危险源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确定其风险等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特定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将风险等级与工作环境的风险接受能力进行比较,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3)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加权方法,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复杂、多指标的危险源进行评价,能够考虑多个因素对风险的影响程度。
3.控制措施优选方法:(1)风险控制矩阵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进行矩阵化,通过评估每个危险源的可能发生性和严重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并在矩阵中标示出可接受、须控制和需紧急控制的区域。
危险源的辨识及评价
危险源的辨识及评价1.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和生活环境带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危险源的存在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和不可估量的人身伤害。
因此,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定义危险源、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辨识和危险源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2. 危险源的定义在不同的场合中,“危险源”的定义可能存在差异。
在生产安全领域,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对人的健康和安全产生危害的物质、设备、作业、人员、环境等因素。
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物理因素、机械设备等。
在环保领域,危险源则是指那些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因素,如工业废水、废气等。
3. 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可以按照其原因、性质、产生的影响等方式进行分类。
具体如下:•按照其原因分类:主要分为人为和自然因素两类。
人为因素包括人员管理不当、工程设计瑕疵、安全操作规程不当等;自然因素可能包括地质异常、气候异常等因素;•按照其性质分类:主要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人为性四类;•按照其影响分类:主要分为人身伤害和限制生产的影响两类。
4. 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识别并确定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对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设备、作业、环境等因素。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风险辨识的工作组,明确分工与职责;2.确定辨识需求和辨识目的;3.进行场地调研和走访,观察,询问相关人员;4.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检测与分析,例如风险评估工具、漏洞扫描工具、实地监测仪器等;5.制定风险应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6.持续进行风险监测,随时调整风险控制与应对策略。
5. 危险源的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危险源潜在危害的评估和预测,主要目的是确定危险源的风险水平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
通常分为两个层面: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定性评价:主要是对危险源进行描述,确定风险等级,划分程度等。
按照评估方法不同,可分为程序评估、出版评估、专家评估等。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理程序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物质、设备、过程或活动等。
在工作场所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管理是确保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安全的重要程序。
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管理程序。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分析和检查,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的过程。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潜在的风险。
1. 收集信息:收集有关工作场所的各种信息,包括设备、物质、过程、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可以通过检查现场、查阅文件和记录、采访员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2.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机械性、人员行为等多个方面。
3. 归纳总结: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清单或清单。
清单中应包括危险源的分类、描述、位置、可能造成的伤害或危害、风险评估等信息。
4. 评估风险:对归纳总结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通过比较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
评估结果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或其他评估模型来呈现。
5.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通过工程控制、管理控制、行为控制等方式来实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
二、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和优先级,确保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1. 收集数据:收集有关危险源的数据,包括相关文件、统计数据、历史记录等。
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调研、查询文献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2. 评估风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来进行。
定量方法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比如风险矩阵、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等。
定性方法可以使用专家评估、经验判断等。
3. 分析结果:根据评估的结果,分析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影响程度。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潜在的危险,这些危险可能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财产以及环境造成损害。
为了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我们的安全,进行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危险源,简单来说,就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
它可能是一种物质、一个设备、一个操作过程,或者是一种环境条件。
例如,在工厂中,运转的机器、高温的熔炉、易燃易爆的化学品都可能是危险源;在道路上,超速行驶的车辆、路况不佳的路段、恶劣的天气条件也都是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
这是一个全面、细致的过程,需要对工作场所、设备、操作流程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常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经验分析法。
这是基于以往的经验和事故案例来识别危险源。
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往往能够凭借自己的工作经历,迅速指出可能存在的危险。
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受到个人经验的局限,容易遗漏一些新出现的或不常见的危险源。
二是现场观察法。
直接到工作现场进行观察,查看设备的运行状况、工人的操作方式、环境的布置等,从而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直观、准确,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是安全检查表法。
事先制定详细的检查表,将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逐一列出,然后对照检查表进行检查。
这种方法系统性强,但检查表的质量和完整性会影响辨识的效果。
四是事故树分析法。
通过分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和逻辑关系,来识别危险源。
这种方法逻辑严密,但对于复杂的系统,构建事故树的难度较大。
在完成危险源辨识后,接下来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评价,以确定其风险的大小。
危险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控制,以及采取何种控制措施。
评价危险源的风险通常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专家判断等来确定;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则需要考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方面的影响。
常用的危险源评价方法有很多,比如风险矩阵法。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3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辨识和评价危险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就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进行论述。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因素的全面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害,为后续的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危险源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并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的方法可以包括定量风险评估、定性风险评估、专家评估等。
通过危险源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判断风险的大小,确定优先处理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是指由于其性质、规模和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而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门管理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管理层责任、监督检查、紧急预案等。
通过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结语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可以识别风险和危害,为后续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确保制度的落地和执行,以确保员工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二)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辨识和评价,以及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施工中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
施工中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源,对这些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控制施工中的风险,保证施工安全,下面就对施工中常见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
1.高空坠落: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着从高处坠落的危险。
对该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高处作业位置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完备,如栏杆、护栏等;作业人员是否熟悉高处作业的操作要领;是否有高处坠落事故的先例等。
对于高处作业人员,可以要求其佩戴安全带并使用安全绳固定,提高其自身的安全保护措施。
2.电气触电:建筑施工中,存在着电气触电的危险。
对该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现场是否存在漏电情况;电缆、线路是否正确安装;操作工人是否熟悉相关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等。
在施工现场中,需要切断电源并使用绝缘工具进行操作,避免电气触电事故的发生。
3.坍塌:建筑施工中,存在着土方开挖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坍塌危险。
对该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土方开挖是否符合设计规定;是否采取了支护措施;土方坡度是否合理等。
在进行土方开挖和建筑物施工时,需要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并及时采取支护措施,保证施工现场的稳定和工人的安全。
4.物体打击:建筑施工中,存在着物体打击的危险。
对该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材料存放不当、地面不平整等情况;操作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作业人员是否熟悉相关操作规定等。
在施工现场中,需要设置安全隔离区域,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危险情况,并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
5.火灾爆炸:建筑施工中,存在着火灾爆炸的危险。
对该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分析时,可以考虑以下因素:现场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品;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明火等易引发火灾爆炸的因素;作业人员是否熟悉相关的防火措施等。
在施工现场中,需要建立起火灾应急预案,并加强现场巡查,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与整齐,减少火灾爆炸的风险。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安全工作,目的是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的潜在危险源,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事故和伤害发生的风险。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的具体内容。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在工作场所进行实地检查、调查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引起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包括人、机、物、环境等各种因素。
对于不同的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工厂中可能存在化学品泄漏、机器操作不当等危险源,建筑工地中可能存在高空坠落、施工设备操作不当等危险源,而办公室中则可能存在视力疲劳、电脑辐射等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需要进行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检查,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和材料的危险性: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性;材料的种类、数量、放置位置等。
2. 工艺流程、设备和程序的危险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设备的使用安全性评估等。
3. 环境和生命安全的危险性:包括建筑物结构、空气质量、灯光等。
对于人员的安全,应对隐患点评估、安全规范教育宣传等措施进行评估。
4. 人为因素:包括员工素质和各种行为因素。
5. 合规性:检查是否符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要求,以保障组织合法经营和员工合法权益。
6. 维护保养、应急预案和管理体系的完备性与实施有效性:如维护保养情况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应急预案是否完备,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备。
二、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指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对每个危险源的影响程度、发生可能性和风险大小进行研究和分析。
评价指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影响程度:对于每个危险源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进行评估;2. 发生可能性:考虑到危险源出现的概率、持续时间、可能的影响等方面,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3. 风险大小:根据影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评价危险源的风险大小,再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危险源评价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评价法、流程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法等。
应急预案中的危险源分析与风险评估
应急预案中的危险源分析与风险评估危险源分析与风险评估是应急预案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能够帮助组织或个人全面了解潜在的危险源,并评估其造成的风险程度。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或消除这些危险源对人员和财产的威胁。
本文将对危险源分析和风险评估进行详细的阐述。
1. 危险源分析危险源分析是对潜在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归纳。
它可以帮助组织或个人更好地了解危险源的性质、特点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危险源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人为失误、技术故障等多种类型。
1.1 自然灾害的危险源分析自然灾害是常见的危险源,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对这些危险源进行分析,首先需要了解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范围。
然后,根据历史数据和科学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1.2 人为失误的危险源分析人为失误是导致事故和灾难的常见原因之一。
对人为失误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可以从人的行为和心理两个方面入手。
通过研究事故案例和心理学理论,识别出可能导致人为失误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1.3 技术故障的危险源分析技术故障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危险源,如电力系统故障、交通事故等。
对技术故障的危险源进行分析,需要了解技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
通过定期检查、维护和升级技术设备,可以减少技术故障的发生。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危险源造成的潜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组织或个人判断危险源的风险级别,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预警机制。
2.1 风险的定性评估风险的定性评估是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主观判断和描述。
根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因素,对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通过定性评估的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2 风险的定量评估风险的定量评估是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并进行数值计算。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应用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对潜在风险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程序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程序简介危险源是能对人、设备或环境造成损害或危害的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及其他因素的组合体。
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内部或外部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调查、分析、评价的过程。
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预防潜在的事故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程序即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一套流程和方法,以便确定应采取什么措施以减轻潜在的事故。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的步骤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的流程可分为六个步骤:1.危险源鉴定与定性:鉴定和确定企业的危险源,同时按性质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和定性。
2.危险源分析:对确定的危险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危险源的特征、可能产生的后果等。
3.危险源评价:对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可能产生的风险程度、严重程度、可能的后果等。
4.危险源控制:根据危险源的评价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的可能危害程度。
5.危险源监测:定期监测危险源的存在情况,随时了解危险源可能带来的风险。
6.危险源防范与应急措施:对已经确定的危险源制定防范和应急措施,以应对突发情况。
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程序的作用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程序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可能造成损害和危害的危险源,评估危害的可能性和后果,提出控制和防范措施,以减少或尽量消除潜在的风险。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是对企业安全风险的一次全面检查和分析,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
2.改善安全环境和加强管理: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可以识别出企业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环境。
3.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措施,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
4.减少损失和保障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可以根据所发现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实现减少损失和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
安全施工中的危险源分析与评估
安全施工中的危险源分析与评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始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危险源的分析与评估是确保施工工人和现场人员安全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就安全施工中的危险源分析与评估进行探讨。
一、危险源的定义与分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的对象、场所或行为。
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几类:1. 物理危险源:如高处坠落、电击、机械碰撞等。
2. 化学危险源:如有毒气体、易燃液体等。
3. 生物危险源:如病原体、有害动植物等。
4. 人为危险源:如违规操作、不良行为等。
二、危险源分析的步骤与方法1. 确定危险源:通过现场勘察和前期调查,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2. 描述危险源: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其特征、来源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3. 评估危险源:根据危险源的概率和严重性,评估其对施工过程和人员安全的影响程度。
4. 采取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5. 监督与改进:定期检查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针对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
三、危险源评估的重要性与方法危险源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危险源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常用的危险源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1. 定性评估法: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经验判断,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估,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
2. 定量评估法: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危险源进行精确的风险估计,如风险值评估模型、故障树分析等。
3. 组合评估法:综合使用定性与定量评估方法,以得到全面且准确的危险源风险评估结果。
在危险源评估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需与相关法规和标准相结合,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危险源分析与评估的案例以某建筑施工现场为例,进行危险源分析与评估。
1. 描述危险源:施工现场存在高处作业、电气设备使用及机械设备操作等危险源。
2. 评估危险源:使用定性评估法,将高处作业评定为中风险,电气设备使用评定为高风险,机械设备操作评定为低风险。
危险源分析与评估
风险评估流程
确定评估范围
明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对象和范围。
识别危险源
全面识别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源。
风险评估
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 策略。
提高安全意识
向相关人员传达风险评估结果,提高安全意 识。
制定管理计划
根据管理目标,制定详细的管理 计划,包括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监测与检查要求、应急预案等。
管理计划的实施
培训与宣传
对相关人员进行危险源管理计划的培训和宣 传,确保其了解并掌握管理计划的内容和要 求。
实施控制措施
按照管理计划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安 装防护装置、改善作业环境等,以降低或消除危险 源的风险。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 的救援设备和器材。
及时报告与处置
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立即报告 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 事态发展。
监控与改进措施
定期检查与评估
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 其持续有效性和适应性。
持续改进
鼓励员工提出安全改进建议,持续优化安全 管理体系和操作规程。
反馈与改进
收集员工对培训的反馈意见,针对不足之处 进行改进和优化。
跟踪与评估
定期对员工在工作中危险源管理表现进行跟 踪评估,确保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
THANK YOU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识别 和应对潜在危险。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
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明确重大 危险源和关键控制点。
危险源分析与评价??
1、事故的基本特性1)因果性-事故从原因调查2)随机性(时间、地点、事故后果)3)潜伏性4)可预防性2、事故的分类按事故发生原因按事故性质(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按伤亡程度不同:轻伤、重伤和死亡事故。
按事故责任性质(责任、破坏、自然事故)3、危险:指系统中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一种环境存在导致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的承受程度。
4、安全:①安全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②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
③安全与危险是互为存在前提的,在安全评价中是指人和物的安全或危险。
5、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1)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2)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6、危险源定义: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两类危险源:1)危险源是事故的根源,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2)危险源与事故互为因果、相互依存,防止事故就是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分类: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品;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品意外释放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7、第一类危险源危害后果的影响因素:(1)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2)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3)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8、两类危险源的关系: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如果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
在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前提下,才会出现第二类危险源。
另外,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也不会发生意外释放。
因此,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两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事故的基本特性1)因果性-事故从原因调查2)随机性(时间、地点、事故后果)3)潜伏性4)可预防性2、事故的分类按事故发生原因按事故性质(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按伤亡程度不同:轻伤、重伤和死亡事故。
按事故责任性质(责任、破坏、自然事故)3、危险:指系统中一个过程、一种状态或一种环境存在导致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的承受程度。
4、安全:①安全指免遭不可接受危险的伤害。
②安全的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急性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
③安全与危险是互为存在前提的,在安全评价中是指人和物的安全或危险。
5、危险辨识的关键任务1)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2)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6、危险源定义: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两类危险源:1)危险源是事故的根源,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2)危险源与事故互为因果、相互依存,防止事故就是控制危险源。
危险源分类: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品;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品意外释放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7、第一类危险源危害后果的影响因素:(1)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2)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3)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4)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8、两类危险源的关系: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如果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
在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前提下,才会出现第二类危险源。
另外,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能量或危险物质也不会发生意外释放。
因此,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
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两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时,通过评价第一类危险源来确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通过评价第二类危险源出现情况来评价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者综合到一起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9、重大危险源:定义: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物质是指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
单元是指一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属于同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是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单物质临界量(GB18218-2000)10、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石油气在贮存区临界为10吨。
按照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氯在生产场所的临界量为10吨,在贮存区临界量为25吨。
11、煤矿(井工开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
12、风险定义:表示危险的程度。
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风险率R=概率x事故次数/单位时间=严重度Sx事故损失/事件次数13、系统和系统安全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具有独立功能的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对生产系统而言,系统构成包括人员、物资、设备、资金、任务指标和信息等6个要素。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定性或定量表征其危险性,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化,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可接受的安全程度。
14、系统安全的基本观点1、没有绝对的安全:(危险源及危险性)(一个工厂一段时间不发生事故,不代表永远不发生事故)2、系统安全工程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3、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15、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安全系统工程方法是以预测和防止事故为中心,以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安全风险为重点。
安全系统工程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危险源控制16、危险源辨识方法1)直接经验法2)系统安全分析法17、安全评价的意义:1)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工程、系统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和管理对策措施的过程。
2)安全评价又称为风险评价或危险评价,它既需要安全评价理论的支撑,又需要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
18、安全评价的目的19、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事散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主要内容:1)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2)为选择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提供依据;3)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4)促进实现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化20、安全评价的内容安全评价是识别和评价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有害因素的过程,包括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两部分。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识别危险来源;危险和危害程度评价:目的在于确定和衡量来自危险源的危险性、危险程度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及采取控制措施后其安全性是否可以被接受21、安全评价的意义及作用1)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监督;2)有助于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实行宏观安全管理;3)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4)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5)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提高经济效益;6)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意识;7)有助于保险公司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风险管理。
22、煤矿安全评价程序一般包括:1、前期准备;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3、划分评价单元;4、现场安全调查;5、定性、定量评价;6、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7、作出安全评价结论;8、编制安全评价报告;9、安全评价报告评审。
23、安全评价原理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量变到质变原理。
系统的基本特征: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适应性。
24、安全评价的原则:合法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
25、安全评价的限制因素:评价方法、评价人员。
26、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27、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1)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和有害物质的泄漏、扩散。
2)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等三方面。
28、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体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四大类。
29、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30、识别危险危害因素的原则1)科学性2)系统性3)全面性4)预测性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总图布置及建筑物、工艺设备;装置;化工设备;作业环境;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煤矿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32、煤矿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特点煤矿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煤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多而复杂;各工种的离散性较大和协调性较差;作业环境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危险与有害因素的复杂多样性、动态性和隐蔽性。
33、瓦斯灾害事故的类型及危害1)瓦斯爆炸爆炸条件:瓦斯浓度在5%-16%,氧浓度达到12%以上,最低温度为650℃-750℃,或点火能为0.28mJ。
易发生瓦斯事故的场所主要场所有: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道、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盲巷、石门等。
爆炸的危害1、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并造成矿井空气成分改变2.高温火焰3.高压气体4.反向冲击波。
2)导致瓦斯事故的主要原因:工作面超产;配风不足;局部通风机供风不足;瓦斯异常涌出;上隅角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不当;电器失爆;漏电保护、接地保护、过电流保护失效;静电火花,机械摩擦火花,冲击产生火花;放炮未填炮泥和炮泥长度不够;未使用煤矿安全炸药或毫秒雷管;高瓦斯煤层未抽放或效果不好,抽放管路泄漏;突出煤层未采取“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或不当;)对有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层未采取措施或不当;采空区漏风严重,引起采空区自然发火瓦斯监控系统故障或传感器故障;盲巷未通风或没有栅栏、进入标志等。
34、煤尘灾害类型及危害1)、爆炸性煤尘爆炸条件:粒径小于1mm具有爆炸性的煤尘,当浓度在40g/m3-2500g/m3,遇到火源(最低点火温度600 ℃-1000 ℃)或火花(最低点火能30mJ)。
(隔爆棚)爆炸危害:产生高温火焰(温度2500℃),爆炸冲击波(最高达2MPa),并产生大量的CO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
2)、呼吸性粉尘:煤尘引起尘肺病,岩尘引起矽肺病。
易发生煤尘灾害的场所主要场所有: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回风巷道、有沉积煤尘的巷道、石门等。
3)导致煤尘危害的主要原因无降尘措施或措施未发挥作用;风速过大;未进行煤尘注水降尘;沉积煤尘清理不及时;采掘机械无喷雾降尘装置;电器失爆;漏电保护、接地装置、过流保护失效;瓦斯爆炸;干式打钻;放炮未填炮泥和炮泥长度不够;未使用煤矿安全炸药或毫秒雷管;回风巷无雾化降尘措施;人员未带防尘面罩;转载点无喷雾洒水装置或没起作用等。
35、1)矿山灾害的分类矿山类别:煤矿与非煤矿山、金属矿山与非金属矿山。
矿山灾害按伤害方式分类:冒顶偏帮、瓦斯爆炸、机械伤害等。
矿山灾害按事故性质分类: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自然灾害与技术事故)。
2)事故的基本特征: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事故的潜在性;事故的预测性。
3)防灾五原则:可能预防的原则;因果继承原则;损失偶然性原则;对策选择性原则(3E);危险因素防护原则。
36、煤矿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特点煤矿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煤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多而复杂;各工种的离散性较大和协调性较差;作业环境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危险与有害因素的复杂多样性、动态性和隐蔽性。
37、冲击矿压:是压力超过煤岩体的强度极限.聚积在巷道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