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史写作与总体性

合集下载

从西方现代美术史看绘画形式创新的重要性研究

从西方现代美术史看绘画形式创新的重要性研究

2020·11西方艺术由于发展时间较长,在世界艺术界是比较有名的。

很多国家在发展自己本国的艺术时都会或多或少借鉴西方艺术。

从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并且漫长的过程。

在西方现代艺术刚起步的时候,主要是发展了印象主义,人们一般觉得印象艺术是其开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

当这种艺术发展之后,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人们不再大量批评当时的艺术形式。

仔细查阅资料会发现20世纪后期到现在的这段时期,西方艺术的流派变化是比较大的。

很多的艺术流派通过各种方式去传达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宣传自己流派的主要思想,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就是出自这个时期。

总体来说,西方的现代美术史是艺术形式的发展史,无论是体裁还是风格都必须围绕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一、基于形式主义的绘画形式其实,形式可以理解为艺术的一种展现方式,很多时候,人们关注的是艺术如何在形式上进行创新。

但是,艺术形式是变化的,某种艺术形式可能就存在于很短的时期。

大多数人认为结构主义与形式主义是紧密联系的[2]。

这种主义最先是在欧洲开始传播,随后在世界上不断扩展。

结构,具体来说,就是指在进行外观设计时需要遵循的规则,很多的雕塑像就体现了结构的运用。

在雕塑像中,比较著名的是史蒂文·温伯格,他的雕塑艺术非常精湛,作品深受大家喜爱。

通过分析他的作品,可以看出,艺术作品最关注的还是形式,而并非表面的一些枝叶。

在选择形式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例如根据艺术作品体现的主题,以及需要表达的意图等体现出作品的本质。

当然,很多时候,在评价艺术作品好坏的时候,都是根据外部的形态进行评判。

因此,外在的形态还是比较重要的,人们大多数情况下倾向于关注视觉的体验。

形式主义对外部形态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对线条的勾画、填涂的颜色等的有机组合上,美学艺术比较浓厚。

人们总是喜欢将形式主义与自然主义进行比较。

一般来说,自然主义体现的是展现自然的美,尤其是那种原生态的美,比较看重构成的元素[3]。

美术教育中的文学创作与表现

美术教育中的文学创作与表现

美术教育中的文学创作与表现美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观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纯粹的绘画与造型创作中,很多时候缺乏文字的表达与沟通,使得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无法被准确传达。

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将文学创作与表现结合起来,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语言,提升他们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一、文学创作与美术作品的联系文学创作与美术作品在表现方式上也存在相似之处。

无论是绘画还是写作,都是对于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感悟。

美术作品通过色彩、线条等视觉元素传达情感和观念,而文学作品则通过文字、句法等语言元素来传递信息。

两者都是通过视觉或语言呈现的艺术形式,有着相似的表达途径。

此外,文学与美术作品之间也可相互借鉴和引发灵感。

有时候,一篇小说或一首诗歌可以激发出画家绘制出一幅具有深度的作品;而某幅画作也可以成为文学创作的起点和主题。

通过文学与美术的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更加多元化的艺术体验。

二、文学创作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1. 提供作品背后的故事与思考在美术教育中,学生通常通过观看作品来理解艺术家的意图。

然而,仅仅通过观看作品,学生对于作品背后的故事和艺术家的思考可能只能做出一些猜测。

而通过文学创作,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想法,将自己的感受与观点与他人分享,进而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2. 培养对作品的细腻观察与理解能力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作品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文字形式将观察和分析结果呈现出来。

这种细腻观察的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构图、色彩及其他艺术元素,从而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而文学创作是一个锻炼学生思考和创造力的好方法。

通过文学创作的过程,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同时,与美术作品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思维角度。

4. 拓宽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审美范围文学与美术的结合可以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毕业创作--立志自拔于流俗--主题性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坚守与发展

毕业创作--立志自拔于流俗--主题性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坚守与发展

中文摘要本文所论述之主题性写实水墨人物画特指写实水墨人物画中重大历史性主题性绘画,非宏观上的主题性绘画。

主题性写实水墨人物画在当代有其重要意义与价值,然而作为年轻的艺术形式,又有待传承与发扬。

如何从新从传统出发,摒弃生涩不和谐的成分,推动其在当下艺术大氛围里面健康的发展,是这一辈水墨人物画家的使命。

鉴于主题性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功绩和当下对其不理性的认识之矛盾,调节之难度迫使艺术家费脑子费精力,在为新一代艺术家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文章立足于对主题性写实水墨人物画历史成就、面临的问题以及该如何传承与发展做出简短的分析,看法也许漏洞百出却是真实的切身的感受与认识,希望借此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传统发展中国画写实水墨人物画主题性水墨画目录目录 (2)引言 (3)正文一、学术背景二、历史意义三、面临的问题四、问题的解决及在当下的发展五、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引言艺术需要多元化,只有艺术形式的多元化才能适应当下多元的世界结构,也只有艺术的多元化才能服务于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主题性的写实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一支,在短短的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国画的新方向,他还将继续向前,迎来它历史的高峰。

一、学术背景写实水墨人物画根植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发生了第一次的关于中西文化的大论战,其核心是中西文化的异同和优劣,与东西方文化相关联的新旧文化能否调和,以及中国文化的走向问题。

这场大论战虽然没有直接的触及美术,但开启的关于中西融合的大讨论,持续到21世纪,坚守传统与走中西结合的争论还在继续,持续的发挥着“效用”。

关于中西艺术的争论而出现的不同的声音,是以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鲁迅、陈独秀等所代表的批评传统中国画,主张学习西洋绘画的长处。

他们意在引导艺术家学习西方写实精神,关注人生,参与社会变革。

将久藏深闺的中国画引向十字街头。

另一方面是一些保守人士,他们认为中西存在固有的文化地域的差异,并怀着对传统文化的优越意识,对中西融合的思路也是极力的反对。

五代绘画总结报告范文(3篇)

五代绘画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与变革并存的时期。

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但同时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化繁荣。

在绘画领域,五代绘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本文将从五代绘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五代绘画的历史背景五代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动荡,许多画家离开了宫廷,选择了隐居山林或游历江湖。

这种社会环境使得五代绘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宫廷绘画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民间绘画、宗教绘画、文人绘画等也迅速发展起来。

三、五代绘画的艺术特点1. 题材广泛:五代绘画题材丰富,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宫廷生活、宗教故事等。

2. 风格多样:五代绘画风格多样,既有严谨的宫廷画风,也有豪放的个人风格。

3. 技法创新:五代画家在技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如水墨画的成熟、山水画的意境营造、花鸟画的工笔细描等。

4. 意境深远:五代绘画注重意境的营造,画面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四、五代绘画的代表人物1. 人物画:顾闳中、周文矩、李公麟等。

- 顾闳中:擅长描绘宫廷生活,其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南唐后主李煜与宾客们在夜宴中的情景,画面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周文矩:以描绘仕女画著称,其代表作《仕女图》线条流畅,人物神态逼真,充分展现了五代仕女画的风格。

- 李公麟:擅长绘制佛像,其代表作《维摩诘像》线条流畅,人物表情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 山水画:荆浩、关仝、董源等。

- 荆浩:以山水画著称,其代表作《溪山行旅图》描绘了山水之间的雄伟壮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关仝:擅长绘制北方山水,其代表作《关山行旅图》展现了北方山水的雄浑壮丽。

- 董源:以山水画著称,其代表作《潇湘图》描绘了江南山水之美,画面清新淡雅。

3. 花鸟画:徐熙、黄筌等。

- 徐熙:以绘制花鸟画著称,其代表作《石榴图》描绘了石榴的丰满和生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长河:绘画艺术的发展

历史长河:绘画艺术的发展

历史长河:绘画艺术的发展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反映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探索。

从古代的石刻壁画到现代的数字绘画,绘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本文将带您了解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

一、古代绘画艺术在古代,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壁画和石刻上。

最早的绘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这些壁画是用红色的颜料涂在岩石上,描绘了狩猎的场景和动物的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和作品。

在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绘画艺术尤为突出。

古埃及的壁画和石刻表现了宗教和神话的主题,古希腊的瓶画和雕塑则表现了人体和自然的美。

古罗马的壁画和镶嵌画则表现了世俗生活的场景和建筑装饰。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后来的绘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二、中世纪绘画艺术随着基督教的兴起,中世纪的绘画艺术也得到了发展。

教堂成为了绘画的主要场所,壁画和镶嵌画成为了教堂装饰的主要形式。

这些作品表现了宗教的主题和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在这个时期,手抄本插图、挂毯和陶瓷也成为了绘画艺术的一部分,表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想象。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绘画艺术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许多杰出的画家和艺术家涌现出来,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

他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描绘,创造了许多具有深刻内涵和美感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同时也为后来的绘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四、现代绘画艺术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绘画艺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绘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画布和颜料,而是开始探索新的媒介和技术,如数字绘画、拼贴画等。

这些新的媒介和技术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也使得绘画艺术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此外,现代绘画也更加注重表现个体的情感和心理,以及社会问题和历史反思。

绘画艺术论文范文2篇

绘画艺术论文范文2篇

绘画艺术论文范文2篇绘画艺术论文范文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论文中国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

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

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

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制。

一、中国绘画发展概况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

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

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

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中国古代绘画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

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

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犹如一片绚丽的彩霞,映现了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

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

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中外美术史思想总结范文

中外美术史思想总结范文

美术史是一部记录人类艺术发展历程的宝库,它见证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繁荣与变迁。

通过学习中外美术史,我们可以了解到美术思想的演变、艺术风格的多样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

以下是对中外美术史思想的总结。

一、中国美术史思想1. 道家思想对美术的影响中国美术史中,道家思想对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山水画中,画家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美的追求,体现了道家思想。

2. 佛教艺术对美术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艺术逐渐融入中国美术。

佛教题材的绘画、雕塑等作品,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艺术强调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色彩的应用,对后世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文人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文人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文人墨客为创作主体,强调个性表达和意境追求。

文人画注重诗、书、画、印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人画对后世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西方美术史思想1. 古希腊美术思想古希腊美术强调人体比例的和谐与美感,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

古希腊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菲迪亚斯的《命运三女神》等作品,体现了古希腊美术的精湛技艺和人文精神。

2. 基督教美术思想基督教美术以宗教题材为主,强调信仰的力量。

中世纪时期的拜占庭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绘画,都体现了基督教美术的神秘色彩和崇高意境。

3. 文艺复兴美术思想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追求“人文主义”的精神,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展现了文艺复兴美术的辉煌成就。

4. 现代美术思想现代美术思想强调创新与个性,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

从印象派、野兽派到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现代美术作品展现了艺术家们独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

三、中外美术史思想的交融与碰撞中外美术史思想的交融与碰撞,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如佛教艺术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佛教艺术风格。

中国画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_从_中国画艺术专史丛书_撰写的角度

中国画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_从_中国画艺术专史丛书_撰写的角度
"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艺术百家 !""# 年 第 ! 期 总第 $"% 期
&’()*+) ,-&../, 0( 1*2,
文章编号: $""3 4 #$"5 ( !""# ) "! 4 ""33 4 "6
中国画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 —从 《 中国画艺术专史丛书》撰写的角度
周积寅
( 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 江苏 南京 !$""$3 )
没有中国画这个名词。$# 7 7 在中国古代画论中, 世纪以来, 西方油画、 水彩、 素描等画种传入中国, 逐 渐成为中国绘画的一部分。人们为了区别于西洋绘 画, 便把传统的中国绘画叫作中国画, 简称 “ 国画” 。 世界著名艺术大师毕加索请张大千夫妇吃饭时, 曾提出了一个问题: “ 我不了解为什么中国画家要到 巴黎来学画?最高贵的艺术在你们中国, 你们可以在 中国里发掘。 ” 在世界上那几个文明古国中, 如埃及、 巴比伦、 希腊、 罗马, 其文化都中断已久, 惟有中国文 化独特连绵不断 ( 元、 清虽是少数民族统治, 仍以汉
文化为中心) , 直到当今, 在艺术上显示出一种异样 动人的灼灼光辉, 照亮了全世界。亚洲、 欧洲、 拉丁美 洲的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藏有中国古代的许多艺术 珍品: 陶瓷、 铜器、 玉器、 雕刻、 书法、 绘画等。中国历 代绘画史家, 无不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在中国里发掘” , 去写好自己的绘画史。 中国绘画史包括通史、 断代史、 地方史、 专史等。 通史、 断代史有 [ 唐] 张彦远 《 历代名画记》 ; [ 北宋] 郭若虚 《 图画见闻志》 ; [ 南宋] 邓椿 《 画继》 ; [ 元] 夏 文彦 《 图绘宝鉴》 ; [ 明] 韩昂 《 图绘宝鉴续编》 、 朱谋

中国绘画史写作的困境与突围

中国绘画史写作的困境与突围

中国绘画史写作的困境与突围作者:王成国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09期梁漱溟在论中国传统文化时曾指出:“中国几千年来学术不分;其所谓学问大抵是术而非学,最为大病。

”[1]这句话对于历往的中国绘画研究也同样适用。

20世纪以前,中国并没有“美术史”学科的概念,传统的中国画研究基本由画论、画品、画谱一类著述组成,著者身份也大多为画家,所述往往偏重于个人创作实践的体会和心得。

因此可以说,20世纪以前中国的绘画史基本也是“术而非学”。

学术分科意义上的“美术史”一词源自西方,传至我国,最早可追溯到1917年由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姜丹的《美术史》,而陈师曾于1925年出版的《中国绘画史》,则可视为专论中国绘画史的开山之作。

由此以降的整个20世纪,中国绘画史的写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通史、断代史、门类史还是个案、史料纂集,都有大量的著作出现。

面对百年来如此卷帙浩繁的中国绘画史写作案例,我们不禁发问:学人们为何要前赴后继、皓首穷经地一再究讨中国绘画的历史?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中的回答是:“欲求集众说,罗群言,冶融抟结,依时代之次序,遵艺术之进程,用科学方法,将其宗派源流之分合,与政教消长之关系,为有系统有组织的叙述之学术史。

”[2]简言之就是古今中西对接、学科自觉之需要。

然而,古人之说多直观感悟、混沌难解,西人思维、方法和话语又迥异于我。

因此,美术史、绘画史的逻辑化与系统化工作,迄今仍头绪杂多、问题丛生。

代表者如:以往的绘画史究竟是画家史还是作品史?究竟是精英、经典的绘画史还是事实、多元的绘画史?究竟是绘画作品史还是文化生态史?究竟是历史的绘画还是绘画的历史?……可以说,要突破传统绘画史写作所遭遇的困境与瓶颈,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思考和解答的。

《中国的绘画———谱系与鉴赏》(原拟书名《中国绘画艺术谱系研究》或《大家的中国绘画史》)正是为解答这些问题而生。

既然研究的是中国的绘画,首要解答的一个问题就是,何谓“中国画”?这是厘定研究对象、明确立论的逻辑起点之必需。

中国绘画发展总结范文

中国绘画发展总结范文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从原始社会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的绘画作品,中国绘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发展历程1. 原始社会:距今约3万年前,中国原始社会的人类在洞穴中绘制壁画,这些壁画以动物、狩猎场景和自然景观为主题,展现了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风貌。

2.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绘画逐渐脱离了实用功能,开始追求审美价值。

出现了以青铜器、玉器上的纹饰为代表的绘画艺术。

3.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绘画以表现人物、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题材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强调个性表现。

5. 唐代:绘画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题材全面发展。

唐代绘画注重表现自然之美,追求意境的创造。

6. 宋元时期: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人画兴起。

这一时期的绘画以山水画为主,注重表现画家的个性情感和审美情趣。

7. 明清时期:绘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出现了许多流派和风格。

这一时期的绘画以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题材为主,注重表现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

二、艺术风格1. 造型艺术:中国绘画在造型上注重线条的运用,以线条勾勒出物象的轮廓,形成独特的线条美。

2. 色彩艺术:中国绘画在色彩上追求淡雅、素净,以水墨画为主,注重表现意境。

3. 构图艺术:中国绘画在构图上注重空间布局,以山水画为例,画面往往分为前景、中景、远景,形成层次感。

4. 意境艺术: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画家的情感和审美情趣,追求意境的创造。

三、代表作品1. 《洛神赋图》:唐代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描绘了曹植《洛神赋》中的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美术史写作方法论审思

美术史写作方法论审思

美术史写作方法论审思
美术史写作涉及到对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艺术运动的研究和呈现。

在撰写美术史时,有几个重要的方法论需要审慎思考和遵循。

首先,研究和批判性思考是写作美术史的基础。

研究的过程包括对艺术作品的深入分析、对艺术家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调查,以及对艺术运动和时代背景的理解。

批判性思考则要求对所研究的艺术作品和相关资料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避免片面或主观的观点。

其次,多角度观察和比较是撰写美术史时的重要方法。

通过多角度观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从而为写作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观点。

同时,比较不同艺术作品、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运动的发展,有助于揭示艺术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此外,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考量也是撰写美术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艺术作品往往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写作美术史时,需要对相关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文化现象进行考量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最后,写作美术史需要注重文献和资料的搜集和引用。

在撰写
过程中,需要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包括书籍、期刊、展览
目录等,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同时,需要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正确引用和参考他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避免抄袭和侵权行为。

总之,撰写美术史需要深入研究和批判性思考,多角度观察和
比较,考量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注重文献和资料的搜集
和引用。

只有在严谨的方法论指导下,才能撰写出全面、客观、有
深度的美术史作品。

以绘画为主题写一篇总结

以绘画为主题写一篇总结

绘画艺术:历史、风格、技巧与文化意义一、绘画历史回顾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洞窟壁画到现代抽象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在历史长河中,绘画艺术不仅记录了人类的生活与情感,还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从古代的洞窟壁画、中世纪的宗教绘画,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再到近现代的抽象绘画,每一种风格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

二、不同绘画风格介绍绘画风格丰富多样,从具象到抽象,从现实主义到超现实主义,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具象绘画以逼真的形象再现自然与生活场景,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肖像画;抽象绘画则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表达情感与观念,如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的画作。

此外,还有印象派、野兽派、未来主义等众多流派,为绘画艺术注入了丰富的色彩和活力。

三、绘画技巧与材料研究绘画技巧是画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从素描到油画,从水彩到丙烯,每一种绘画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表现力。

画家通过掌握各种绘画技巧和材料特性,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魅力的作品。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绘画等新型绘画形式也逐渐崭露头角,为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四、绘画在文化中的意义绘画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通过绘画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

同时,绘画作品还具有教育和启示作用,能够引导人们思考人生、关注社会现实。

五、当代绘画发展趋势探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代绘画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一方面,艺术家们更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和材料运用来呈现内心的世界;另一方面,艺术家们也在不断探索与当代科技相结合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如数字绘画、虚拟现实艺术等。

这些新的发展趋势为当代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六、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例如,与雕塑、建筑等空间艺术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视觉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与文学、音乐等文学艺术相互融合,为彼此注入了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俞剑华的绘画通史观——从《国画通论》到《中国绘画史编写问题》

俞剑华的绘画通史观——从《国画通论》到《中国绘画史编写问题》

俞剑华的绘画通史观——从《国画通论》到《中国绘画史编写问题》收稿日期:2020-12-23作者简介:阎 安(1977-),男,浙江杭州人,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阎 安(广州美术学院 艺术与人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俞剑华是著名的美术史家,对推动我国美术史论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是现代美术史写作的前辈和典范,更是极少见的对著史方法论有过深入思考和书面总结的史家。

本文结合新发现的《中国绘画史编写问题》未刊稿,将俞剑华关于通史写作的系列论文进行整体考察,将其史观整理和归纳为两个阶段,进而探讨俞剑华绘画史观的阶段性变化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俞剑华;中国绘画史;绘画通史;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 ] 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1)02-0044-05俞剑华是著名的美术史家、美术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美术史和中国画论研究,成就卓著,著作等身。

其中《中国画论类编》等著作已成为后辈进行美术史学习与研究的必备工具书,对推动我国美术史论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中国绘画史》上承陈师曾先生,与同辈的郑午昌、潘天寿等诸位先生的绘画史相比又独具特色,直接影响到王伯敏的《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通史》的写作。

除了王伯敏之外,在美术史教学和研究中更直接带动了罗尗子、温肇桐、林树中、于希宁、阎丽川、秦宣夫、谢巍、周积寅等诸位先生,形成了“俞剑华学派”。

[1]俞剑华是现代美术史写作的前辈和典范,也是极少见的对美术史写作有过深入思考和书面总结的史家。

和与他同时期的美术史家相比,俞剑华除了著史的实践之外,更是唯一一个多次撰写专文讨论绘画通史写作问题的史学家,他通过数篇论文不断地反复阐述和总结自己美术史观,显示出他对美术通史写作归纳性的思考。

俞剑华的这种思考,反映了他缜密的思维和宏大的抱负,并且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演进。

从目前存世的著作和论文来看,基本可以将俞剑华的美术史观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书评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书评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书评
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是一本关于中国画学发展史的全面性著作。

该书概括了中国画学自史前时期到20世纪末期的发展历程,从不同的视角论述了历代画派的形成、演变以及传承等问题,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中国画学知识体系。

该书的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画学的起源、演变与发展。

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介绍了唐、宋等时期的画派成就以及元、明、清时期的画派传承。

该书还指出了20世纪中国画学在西方影响下的一些变化和创新。

不过,在过多强调细节的同时,总体上显得有些琐碎,使得读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读完并理解。

通过仔细阅读,可以发现该书有以下几点优点。

首先,该书详细介绍了历代画家的成就以及画派的形成,不断试图阐明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进程,并且在讲述画派时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传承等方面的问题,这是该书最为出色的特点之一。

其次,该书注重对细节部分的介绍,针对重要的画作及画家,给出了详细的解读和赏析,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所涉及的人物和潮流,这对于留学交流、学术研究人员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该书不仅仅是对供学者们有所启蒙的介绍,对普通公众、画爱好者和赏鉴者来说,对中国画传统的介绍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与此同时,对画家们形成的各种流派的喜好倾向和文化底蕴也进行了深入探讨,思考中国画到底是怎样一种文化传承。

总的来说,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是一本十分详尽和系统的中国画发展史著作。

其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宏大,其对历史文化的挖掘也十分深入,是一部对于中国画学发展历程进行整理和总结的重要参考书籍,读者可以借此了解中国画发展的全貌,为未来研究和探讨提供基础。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画史体系与史学理论!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画史体系与史学理论!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画史体系与史学理论!张彦远在前人有关绘画品评与著述的基础上,对绘画史的框架进行总体构思,创造了一个崭新的绘画史体系,以史传为经,以品评为纬,编织出《历代名画记》宏大的艺术史体系。

谢赫、李嗣真、张怀瓘的画品《画断》,是以品带史,品评作品及区分品次高低是其主要任务,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史品结合,增加了叙述画家故事与画家小传的内容,向独立的艺术史迈进了一大步,但全书仍限制在神妙能逸的品第框架内。

《历代名画记》则以史传为主,兼及品评鉴藏,近人余绍宋将其归类为史传类应是正确的。

从书名来看,“历代”即各历史朝代,或朝代之历史发展,也就是各历史朝代的绘画发展,“记”为记录叙述,也即记录叙述历代绘画发展史。

所以《历代名画记》从标题看已与谢赫、李嗣真、张怀瓘的《画品》《画断》有明显差别,艺术史意识已是自觉而强烈的。

《历代名画记》写作初始年为公元847 年,该书卷一第二篇《叙画之兴废》最后题识“时大中元年,岁在丁卯”。

大中为唐宣宗年号,为公元 8 4 7年至 8 6 0 年。

此前为唐武宗会昌年号,为公元 8 4 1年至 8 4 6 年。

张彦远在《叙画之兴废》末尾有:“自史皇至今大唐会昌元年凡三百七十二人,编次无差,铨量颇定。

此外旁求错综,心目所鉴,言之无隐,将来者能撰述其或继之”。

这也显示出张彦远欲将自古至会昌年间各位画家加以记录铨量的历史胸怀。

该书卷三第四篇《西京寺观等画壁》,记会昌五年,武宗毁天下寺塔,两京各留三两所,因此名画在寺壁者唯存一二。

宰相李德裕镇浙西创立甘露寺,取管辖内诸寺画壁置于寺内,其中有顾恺之画维摩诘,初置甘露寺中,后为卢尚书简辞所取,宝于家中以匣之。

“大中七年,今上(唐宣宗)访宰臣此画,遂诏寿州剌史卢简辞求以进,赐之金帛,以画示百僚,后收入内”。

此记有“大中七年”,为公元 8 53 年,得知虽然初写《历代名画记》,张彦远题识为大中元年即公元 84 7 年,过了六年之后的相关事件仍加进书中,可见至少完稿或定稿在公元 85 3 年,或稍后,也可见《历代名画记》写作至少在六年以上。

画家之笔——年终绘画艺术总结

画家之笔——年终绘画艺术总结

画家之笔——年终绘画艺术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2023年即将落下帷幕,回顾这一年的绘画历程,感慨万分。

这一年里,我不仅在绘画技巧上有所精进,也在艺术修养上获得了不小的提升。

在此,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对这一年的绘画学习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一、绘画技巧的进步这一年,我在绘画技巧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素描和色彩运用方面。

在素描方面,我注重研究物体的形态、结构、光影等因素,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逐渐掌握了更加精准的构图和塑造能力。

同时,我还尝试运用不同的素描材料和工具,如炭笔、色粉笔等,探索出更多素描表现的可能性。

在色彩运用方面,我努力提高自己的色彩感知能力,通过大量的色彩练习和对色彩理论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色彩风格。

同时,我也尝试将素描的元素融入到色彩表现中,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二、艺术修养的提升除了绘画技巧的进步,这一年我也在艺术修养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

我通过阅读大量的艺术书籍和参观各种艺术展览,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知识储备。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和交流,与同行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通过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类艺术形式,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我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文化现象,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理解来审视绘画艺术的本质和价值。

三、绘画创作的新尝试在绘画创作方面,这一年我也有了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

我尝试将不同的绘画风格和元素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同时,我也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此外,我还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制定合理的创作计划和时间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绘画创作中。

同时,我也注重反思和总结每次创作的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创作方法和思路。

四、未来的展望与计划展望未来,我将继续保持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

绘画中的习作与创作之我见

绘画中的习作与创作之我见

绘画中的习作与创作之我见经验交流2绘画中的习作与创作之我见文/左建摘要:传统的绘画学习模式过分强调技法的追求,忽视思维的创造性培养,造成习作与创作的脱节,创作没有在习作基础上得到升华,在追求技法的过程中泯灭了艺术创造激情的火花.改变这一局面的关键需要在习作过程中培养创作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实现习作与创作的思维转换,使创作成为习作之后的必然结果.关键词:习作,创作绘画中的创作一般是指艺术作品的创造,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构思,运用特定的艺术媒介,技巧和语言而制作出艺术形象的创造活动过程.绘画的习作与完整的,最终的创作作品相对,一般指直接或间接地为正式创作提供准备和前提条件的作品.习作在美术创作中包括各种速写,默写草稿及刻画较为深人细致的素描,白描等,也包括完成作品前的色彩写生稿.习作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练习性的,草稿性的,试验性的几种.练习性的习作专为训练基本技巧而作,多指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写生作品.草稿性的习作指为最后完成创作作品所作的准备性作品,习称为草图.试验性的习作则指艺术家为探索新的表现技巧而作的作品.此外,为创作准备的各种写生素材一般也称为习作.美术创作在表现对象和表现形式上,有着极为广阔的天地.艺术家独特地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娴熟地,创造性地驾驭艺术媒介,技巧和语言,以及酣畅淋漓地抒发作者个人的内心情感,都是创造力的种种表现.美术创作的基础来源于对创作对象的特殊认识及情感.当这种认识与情感通过想象力的发挥与综合而成为某种确定的形象时,艺术家就要运用媒介手段将其表达出来.美术创作的过程往往是作品与画家,情感与想象,知觉与记忆,理性与感性等多种因素活跃地交互作用的过程.一件成功的美术创作作品,在被欣赏时会激发起观众的想像和再创造.在进行主题性,情节性美术作品创作时,一般要经过”习作_+仓U作”的过程,而在许多非主题性样式中,如肖像,风景,静物,中国画的山水,花鸟等,习作与创作则不存在严格的区分,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就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一方面,这些作品虽然具有一定的即兴性,是一次完成的,但有的也同样完整地表现出艺术家独特的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富有个性的感受和情感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驾驭物质材料的高度技巧,以及艺术家的个人风格,本身就具有独立的美感.此外,也有许多完整作品的创作并不一定经过严格的”习作一创作”过程,而常常是直接制作出最后的作品.刚进校的美术专业学生,他们都是经过了美术联考,在高中学习期间,主要是针对高考而进行的学习和训练,一味追求技法,按部就班,形成程式化的作画习惯,而忽视思维的创造,造成习作与创作的脱节,创作没有在习作基础上得到升华,在追求技法的过程中泯灭了艺术创造激情的火花.因而在大学期间,就要注意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把写生与最终的作品联系起来,并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转变思维方式,形成”习作—创作”的思维模式.如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把指定的物品放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根据思维联想,把物品重新组合,也可以把形打乱重组,并融进作品的内涵,使作品含有趣味,意义或发人深省.在色彩写生中,同样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把自己对物品观察的客观颜色用主观颜色代替,使画面按照自己的意图去经营,更多的强调主观写实.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死画和没有目的画.事实上,绘画习作的同时,也是在锻炼自己对颜色,构图等对美术方面的敏感度.绘画习作积累多了,在创作时,画面整体的掌控,色彩的感觉,技法等功底方面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创作关键是看灵感的突发,一瞬间的感觉,再加上平时的积累.往往一幅好的作品,不单看构思,同时也要看作画人的功底.习作和创作的关系是有机联系的,习作是训练造型艺术的基础,是基本功,同时习作本身又包含了创作因素,是独立的艺术.艺术家总是根据他运用的创作方法和追求的艺术风格,在习作中探索与之适应的表现技巧,而在习作中形成的样式风格也影响到他的创作体裁和题材的选择.创作和习作总是基本上同步地表现出艺术家的艺术追求,显示出他的艺术气质和艺术个性.我认为在写生作品中,比较忠实于自己视觉的作品归于客观写实,一些作品在构图,立意,色彩和画面处理方面与自然物有很大差别的为主观写实.客观写实的作品又可分为写生型与写实型,写生型作品注重与自然对象交流,画面生动,色彩细腻,准确,偶然性等.而写实型作品更注重形式特征,在选择材料方面和寻找画面特殊材料技法方面具有优势.这两类作品的语言之间很难分出优劣,前者更具传统性,后者更近现代性,前者注重技巧,后者更注重想象和实验.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客观写实,主观写实的训练,为创作积累经验.采用客观写实与主观写实的不同在于,对观者心理上影响的强度,客观式写实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形象更加明确,具体.有直接感染力和打动力,能充分唤起观者的视觉经验,对普通的受众均有表现力.一般受众往往以想不想,真实不真实为审美标准.而主观写实语言则更有选择性,表现力更含蓄,能调动联想,但对一般受众的视觉和未接受过类似的语言经验的受众的感染力则很小.写生是一种最古老的,最体现西方写实传统的表现方式.写生的过程是作者与物象之间的密切交流的过程.自然物在画者视觉上形成的最初影像,引起画者大脑迅速的反应,这种快速的反应形成作画的种种指令,让手加以完成.写生的过程中有序地和完整地完成了画家视觉反应与经验的自然组合,它给人以兴奋和愉悦.因此,写生常常使我们从内心深处进发出一种激情,它糅合了想象,生成一种自信的,毫不胆怯的挥洒般的自信力,体现出一种十分自然的和亲切动人的情绪.写生让我们能够在瞬间处理完很多事后难以计算的信号指令,一但我们离开自然对象后,会感到无从动笔.写生时,我们要同时面对很多问题,在激情的支配下,灵活地,有序地加以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复制自然,这是创造性的表达和选择的最佳时机,达到一种新境界.这个过程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而且时问不长,所以紧张又刺激.然而,在短暂的时间内的分析和判断时常会出偏差,所以写生时的观察感悟, 2692,蕾已经验交流连贯性及程序都很重要.往往一挥而就的东西来得自然,真切,整体,有一种能征服人视觉的表现性,但这些东西有时也会流于平庸和草率.写生中,凭经验会对画面上的关系随时作出调整.对象提供了一种整体组合的色彩或画面相互和谐的关系,它是瞬间被你感受到的.于是便使我们迅速地建立起观察——想象——思维的工作链, 就有了画面的一连串的调整,这是一种即兴式的,灵光闪现的”信笔乱涂”.奇怪的是,出现在头脑中那种灵性,居然可以在短时间里达到高效率,使画面整体格局发生改变.从写生中可以获得宝贵的”原始”油画语言(色彩,造型,整体等等),正是这些语言的组合才能构成艺术的表现力,创作虽然不完全照搬自然,但对语言的要求仍然不能降低标准,更不能放弃若干语言的真实,而光凭”激情与想象”一挥而就.其实,想象中有很多东西就是写生积累的经验,想象使各个环节彼此能更协调更流畅,但是完全依赖想象会使作品变得空洞,雷同和轻薄.创作与写生有很多不同,创作虽然也使用资料,但缺少了自然对象的参照,也少了一份约束,于是创作中几乎每个过程中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变数,思索的功能就显现出来了.我发觉在下笔时,就不可能像写生那样不加思索,信笔而挥了.此时,创作中各种不可知的东西倒是显得十分诱惑人.当几笔下去后,思想上豁然一亮,大笔挥去,画面片刻间又成了另一个模样.然而,保守的人,过于循规蹈矩的人很少会遇到这种灵感降临的天赐良机,而创造力活跃感性敏锐的人,却时常又会由于过多的”机会”而陷入一种犹豫不定的抉择中又使写生充满不安和动荡. 一个人的性格,阅历,职业等的关系,都会在他的作品中间接的反应出来,换句话说,性格决定了作品的品质与取向.修改与否定也需要才能与勇气.真正具有灵性的,感人的,生命特征的作品的写生过程一定是不平常的.通过长期写生实践, 我认为越是加强写生速度,越是能调动直觉因素.同时,脑子里熟悉的元素符号也会复活,有些像画记忆画,时间短激活的频率则加快,偶然的东西也多,说不准的东西也多了.这时,你会感到有种神奇的东西在制约自己,与自然的距离,与细节真实的距离远了,但符号的特征却强了,个人的东西顽强地跑了出来.写生时间长,可以多次反复向目标靠近,具体的东西之间的相互对照,容不得太多主观的改变,与自然的对话平实而生动.整个绘画的过程具有秩序般的完整和严密,丝丝入扣,感性与思考交融于一体.即兴写生时,调动了自己全部潜能,眼光与思维高度地运转,脑子里瞬间信息很多.这时,尽管信笔画去,画面的整体就被自己牢牢地控制了,构图,大关系,色调和色彩都在此列,不会有错,平时的积累和修养也随笔而出,你平时刻意要去做的内容,这时不经意已完美解决,于是产生了一种技巧表现时的惬意感.事实上,带着创作的想法去写生,就能够为创作积累素材和经验.创造就是不重复,画家不重复别人(包括大师),也不重复自己.着名画家韦启美的说过,在表现艺术时,要与所有作品较劲.色彩也好,造型也好,只要有一点点在意味上与别人的不同,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突破.同一种题材,人家画多了,就显得格外难画,因为你很难在别人已经形成的观念中和视觉形象中解脱出来.然而创造的进程又是一个相互承传,承前启后的过程.几百年过去了,后辈们与前辈人在创造上的差别有时是很微小的,因为创造的结果还有一个被观赏者接纳的时间问题.即使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如果它不具备一定的可解性,实际上也很难确定其艺术的价值.所谓反传统作品,仍然必须保留让人们在审美认知和解读方面的线索,正如我们可以从一片树叶中的隐隐经络中解读整个大树的枝干结构一样.只有艺术品格的高270下没有艺术新旧的原理,更能客观地给创造性做出准确的定位.在写生艺术表现中,单纯的艺术表现传达给观者是单纯的视觉感受,由于单一,反而强烈和明确.在创作中,可能作者的思绪复杂,设计的视觉主题太多,太乱,反而缺乏集中强烈和明晰的打动力.绘画技巧对于创作是有选择的,创作更需要的是一种控制整体的技巧,写生的技巧有时太局限于对象,过于抄袭对象实际上是缺乏才气,无实际意义的技巧.很多艺术问题取决于对某种潜在心理的把握.艺术的感觉,灵性,这些是艺术的根本,缺少它们,习作,创作无优势可言,而有了它,不管是习作,任何题材创作都可能成为好作品.视觉指导思维,写生中的主动性体现在观察,感受以后所采取的方法,行动.这个过程存在对一种未知结果的探求,绘画在于画面多种元素组合后发生的新的变化和偶然性的出现.这一点相比其它学科来说,就显得有些悬妙和不可捉摸.而这一点恰是绘画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写生过程相比创作过程来说,结果似乎更加明了, 这一点也恰恰成为了很多人认为写生属于习作的原因.事实上,当写生中导人了某种复杂关系后,其结果同样有些不可预料,这就是绘画语言和艺术的表现力,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世界名作也就是写生习作的原因.习作再努力,始终难以形成个人的看法,光有思想很难建立学术地位,只有创作才能达到.从写生中可以获得宝贵的”原始”绘画语言(色彩,造型,整体等等),正是这些语言的组合才能构成艺术的表现力,创作虽然不完全照搬自然,但对语言的要求仍然不能降低标准,更不能放弃若干语言的真实,而光凭”激情与想象”一挥而就.其实,想象中有很多东西就是写生积累的经验,想象使各个环节彼此能更协调更流畅,但是完全依赖想象会使作品变得空洞, 雷同和轻薄.创作与写生有很多不同,创作虽然也使用资料,但缺少了自然对象的参照,也少了一份约束,于是创作中几乎每个过程中都具有程度不同的变数,思索的功能就显现出来了.我发觉在下笔时,就不可能像写生那样不加思索,信笔而挥了.此时,创作中各种不可知的东西倒是显得十分诱惑人.当几笔下去后,思想上豁然一亮,大笔挥去,画面片刻间又成了另一个模样.有时创作前的构思与创作中的偶然效果发生碰撞,从而推翻创作前的想法,使作品更具魅力. 创作中,在实施各种技法时,脑子里时常与习用的方法和程序”叫板”,有时则鼓励自己坚持,这实际上是将一段时间来积累的想法进行一种实验.由于创作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所以就能够尽情和随意地将这种实验进行下去,使得思想总是那样活跃.参考文献:(1)韦启美《美术理论一一创作与习作》中国美术》(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34—36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三峡电力学院环艺系作者简介:左建,1959年出生,男,汉族,湖北云梦人,本科学历,教育管理专业,三峡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系讲师,骨干教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三峡画院特聘画家.美术作品2003年3月20日获首届全国高校包装设计,美术作品大赛教师组银奖,((战争获湖北省高校美术作品优秀奖,其他美术作品多次入选湖北省美展,湖北省”楚天杯”美术作品二等奖,三等奖等.。

中国绘画史概述总结范文

中国绘画史概述总结范文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远古的彩陶纹饰到现代的油画创作,中国绘画史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审美语言和艺术创造力。

本文将对中国绘画史进行简要概述,以展现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远古至先秦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绘画以彩陶、青铜器、玉器等文物为代表。

彩陶纹饰以鱼、鸟、兽等形象为主,展现了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审美追求。

青铜器上的纹饰以云雷纹、夔龙纹等为主,具有神秘、庄严的艺术风格。

玉器上的纹饰则体现了先民的礼仪观念。

二、汉代至隋唐时期汉代至隋唐时期,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期。

这一时期,绘画题材丰富,风格多样。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逐渐形成,绘画技法也更加成熟。

人物画以描绘宫廷、贵族生活为主,如《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山水画则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如王维的《辋川图》;花鸟画则以描绘花鸟虫鱼为主,如张萱的《双鸿图》。

三、五代至两宋时期五代至两宋时期,中国绘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文人画兴起,绘画技法更加精湛。

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各具特色。

山水画以董源、范宽、米芾等为代表,形成了以笔墨为特征的文人山水画;花鸟画以徐熙、黄筌等为代表,注重表现花鸟的自然形态和生动姿态;人物画则以李公麟、张择端等为代表,描绘了社会生活百态。

四、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中国绘画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绘画技法更加成熟,绘画风格也更加多样。

文人画、宫廷画、民间画等并存。

文人画以倪瓒、文徵明等为代表,注重笔墨情趣和意境表现;宫廷画以仇英、唐寅等为代表,注重描绘宫廷生活和社会风俗;民间画则以年画、壁画等为代表,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

五、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中国绘画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绘画风格。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画家,如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

他们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推动了我国绘画艺术的创新发展。

总之,中国绘画史是一部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艺术史。

画作总结范文

画作总结范文

画作总结概述绘画是一门美术创作的重要形式,通过绘画可以表达艺术家的想法、情感和观点。

本文将对画作进行总结,分析画作的主要特点和表现手法,并介绍画作的分类及其对观众的影响。

画作的特点和表现手法1.色彩运用:画作中色彩的运用是表达情感和气氛的重要手段。

艺术家可以通过明暗、对比、色调等多种方式来营造画面的氛围。

2.构图与透视:构图是画作表现的基础,艺术家通过选择元素的位置、比例和关系来构建画面的结构。

透视则是营造画面的空间感,使观众有立体感。

3.线条和形态:线条是画作中描绘形象和表达动感的重要元素。

不同的线条可以传达出截然不同的表现力和情感。

4.细节与整体:绘画作品中的细节非常重要,它们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画面中的故事和情感。

整体而言,画作应该具有统一的主题和风格。

5.材质和工具:不同的材质和工具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和质感。

画家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笔触和材质来创造出层次感、纹理和质感。

画作的分类画作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表现手法和风格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画作分类:1.风景画: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通常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2.人物画:以人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可以展示人物的形貌、情感和性格。

3.静物画:以静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通常包括花卉、水果、器皿等,可以表现出物品的质感和形态。

4.抽象画:以抽象形式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不再追求现实的形象和细节。

5.写实画:力求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外观、细节和质感,追求真实性和逼真感。

6.装饰画:以装饰为目的的绘画作品,常用于室内装饰和美化。

画作对观众的影响画作对观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唤起观众的情感和思考,引发对美的感知和思考。

以下是画作对观众的主要影响:1.情感共鸣:画作通过图像和色彩的组合,可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其对画面产生情感反应。

2.启发思考:画作可以通过形象和符号的运用来表达艺术家的思考和观点,激发观众的思考和想象力。

3.审美体验:画作展现了艺术家独特的创造力和艺术观念,可以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和审美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