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系下界问题
第四系下界问题
关键 词 : 四 系下 界 ; 究 ; 第 研 问题 中 图分 类 号 : 5 4 6 P 3.3 文 献标 识 码 : A
Pr l m f t owe ounda y of t ua e na y ob e o he l rb r he q t r r
LI Bi ng— he g c n
( p rm e t o a e s u c s a d t e En io me t De a t n fW t r Re o r e n h v r n n ,Ch n n U n v r iy。xia 1 0 4,Ch n a ga i e st n 7 0 5 i a)
l 历 史 的 回 顾 [ ]
第 四 系 ( a e n r 是 Ar uno G 于 1 5 Qu t r a y) di 7 9~
现 生 海 生 软 体 动 物 占 9 ~ 9 的 叫 第 四 系 。1 7 O 5 83
年他又 首次将 生物 地层 与气候 地层学 方法 相结合 ,
lc s rn ta a,O d r r n t e ,O d mo s r t h ( N)b n a y a u ti e s r t t o mo e wo k o h m t e n t ae t e Q/ ou d r .
Ke r y wo ds:t o e he l w r boun ny o at na y;r s ar h;pr da f qu er r ee c obl m e
Abs r c t a t:The l ower ba unda y oft r he qua e na y or t t r r he boun r et e he qu e na y a d t da y b we n t at r r n he
认识上界与下界
认识上界与下界在许多领域,人们常常需要确定某个数值的上界和下界。
上界和下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数值,从而提高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上界与下界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上界与下界上界(Upper Bound)和下界(Lower Bound)是数学中用于限定某个数值范围的概念。
具体来说,上界是指某个数值的最大限制,而下界则是指某个数值的最小限制。
上界与下界可以是特定的数值,也可以是某个集合或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上界与下界常常用来表示问题的边界条件,或者对某个变量或参数的限制。
通过确定上界与下界,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出现无法接受的数值或结果。
二、上界与下界的应用1. 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上界与下界的概念非常常见。
例如,在算法分析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某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上界和下界。
这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算法的效率,并选择合适的算法解决特定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在数值优化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目标函数的上界和下界。
通过限制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优化和求解,从而得到更好的结果。
2. 统计学与概率论在统计学与概率论中,上界与下界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例如,在置信区间估计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某个参数的上界和下界。
这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参数的一个范围区间,并评估估计结果的可靠性。
另一个例子是在假设检验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某个统计量的上界和下界。
通过确定统计量的范围,我们可以判断某个假设的可接受性,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3. 工程领域与设计在工程领域与设计中,上界与下界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材料力学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某个材料的强度上界和下界。
这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工程要求并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另一个例子是在产品设计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某个产品的尺寸或性能的上界和下界。
通过确定产品的限制条件,我们可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并满足用户需求。
第四系
名词解释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沟谷发育、活动过程中,间歇性洪流在沟口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
间冰期:两次冰期之间的相对温暖时期,此期间地球上冰川消亡或大规模退缩。
崩塌:岩体或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向临空面突然崩落的现象。
滑坡: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
泥石流: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
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
单面山:又称单斜岭,指一面为陡坡或悬崖,另一面为缓坡或背坡的地形猪背岭:指当侵蚀倾斜排列的岩层后,形成两边山坡极斜的山的一种地形。
夷平面: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河漫滩:河床两侧高出平均水位之上而又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
准平原:一个地区的地面在长期的侵蚀和剥蚀后,所形成的起伏和缓,但还保留一些孤立残丘的近似平原的地貌简答1、地貌的形成发展,影响因素(某一种地貌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地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貌的形成与发展:一是地球的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内力作用造就地表的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原有的起伏不断降低变缓。
地貌的发展:地貌的发展指地貌形成以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地貌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现在地貌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影响因素:气候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
植被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
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
地质构造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第四纪沉积物
第四纪沉积物一、第四纪的时间范围最初,人们把地壳的发展历史分为第一纪(原始纪)、第二纪和第三纪3个大阶段。
1829年,法国学者J.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层时,把第三系上部的松散沉积物划分出来命名为第四系,其时代为第四纪。
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第一纪和第二纪因细分成若干个纪被废弃了,仅保留下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这两个时代合称为新生代。
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史的最新阶段,时间范围从上新世末(距今 248万年)直到现在。
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两个阶段。
第四纪一词是J.德努瓦耶于1829年提出的。
第四纪形成的地层称第四系,再分为更新统和全新统。
更新世是1839年提出的,他把巴黎盆地含软体动物化石70%为现生种的地层称为更新世地层。
全新世和近代为同义词。
近代(Recent)一词是1833年由莱伊尔引进地质学中,含义是从此地球被人类所居住。
全新世是1850年P.热尔韦提出的,1885年正式通过。
第四系下界的确定是一个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至今仍有不同意见。
1948年第18届国际地质大会确定,以真马、真牛、真象的出现作为划分更新世的标志。
陆相地层以意大利北部维拉弗朗层,海相以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层的底界作为更新世的开始。
中国相当于维拉弗朗层的泥河湾层作为早更新世的标准地层。
其后,应用测定了法国和非洲相当于维拉弗朗层的地层底界年龄,约为180万年。
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第四纪下限应为距今180万年。
1977年,国际第四纪会议建议,以意大利的弗利卡 (Vrica)剖面作为上新世与更新世的分界,其地质年龄为170万年左右。
对中国黄土的研究表明,大约距今248万年黄土开始沉积,反映了气候和环境的明显变化。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第四纪下限应定在距今350~330万年。
总之,第四纪下限尚未最后确定,本文暂以距今248万年作为第四纪的开始。
二、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及工程性质第四纪沉积物的是沉积在陆地或水盆地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或有机物质,如砾石、砂、粘土、灰泥、生物残骸等。
2025届高中地理特训卷第二部分第四章陆地环境过关练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四章陆地环境过关练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必备知识与技能专练1.[经典高考题]下列地表形态,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是()A.阿尔卑斯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C.太平洋洋脊D.马里亚纳海沟2.[经典高考题]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3.[2022·上海卷]下图中甲为印度洋板块(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甲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位于()A.甲、乙板块间B.甲、丙板块间C.甲、丁板块间D.甲、戊板块间4.[2022·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5.[经典高考题]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经典高考题]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考察,记录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6~7题。
6.花岗岩形成过程中,与其两侧接触的沉积岩可能会变成()A.大理岩、板岩B.片麻岩、大理岩C.石英岩、板岩D.石英岩、片麻岩7.符合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是()A BC D8.[经典高考题]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9.[2024·上海虹口统考一模]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
与图中板块A、B对应恰当的是()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经典高考题]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的机理。
据此完成10~11题。
10.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地壳运动现象是()A.地震和火山B.火山和断裂C.地震和断裂D.火山和褶皱11.2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①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②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③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④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经典高考题]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第四纪地质地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课程名称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姓名黄子庚学号20121000165专业环境设计所在院系艺术与传媒学院日期2014年12月11日星期四第四纪地质地貌6500万年前那次生物大灭绝后,地球进入了新生代。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的最新阶段,而第四纪是新生代最后一个纪。
第四纪还可以分为更新世、全新世等。
关于其下限一直存在争议,支持较多的1.8Ma和2.6Ma。
虽然国际地层委员会推荐的第四纪的下界年龄为1.80Ma,但是由于2.6(开始认为为2.48)Ma是黄土开始沉积的年龄,因而我国地质学家,尤其是第四纪地质学家基本都采用后者。
目前国际地层委员会公布的国际年代地层表(International Chronostratigraphic Chart)中使用的第四纪下界为2.588Ma。
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第四系。
第四系一名是法国学者J.德努瓦耶于1829年提出的(见新生代)。
从第四纪开始,全球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的模式。
第四纪生物界的面貌已很接近于现代。
哺乳动物的进化在此阶段最为明显,而人类的出现与进化则更是第四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哺乳动物在第四纪期间的进化主要表现在属种而不是大的类别更新上。
第四纪前一阶段——更新世早期哺乳类仍以偶蹄类、长鼻类与新食肉类等的繁盛、发展为特征,与第三纪的区别在于出现了真象、真马、真牛。
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的一些类别和不少属种相继衰亡或灭绝。
到了第四纪的后一阶段——全新世,哺乳动物的面貌已和现代基本一致。
大量的化石资料证明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与最早的人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石器。
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劳动使人类根本区别于其它一切动物,劳动创造了人类。
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人能直立行走。
从古猿开始向人的方向发展的时间,一般认为至少在1000万年以前。
第四纪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仍以双壳类、腹足类、小型有孔虫、六射珊瑚等占主要地位。
陆生无脊椎动物仍以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为主。
钻孔岩、煤芯分层鉴定和描述的规定
钻孔岩、煤芯分层鉴定和描述的规定(试行)东煤公司煤田地质局前言 (4)一、岩煤芯的分层规则 (5)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鉴定和描述 (6)(一)关于使用碎屑颗粒的对数粒级的规定 (6)(二)松散堆积物的命名: (7)(三)松散堆积物的描述内容: (7)三、沉积岩的鉴定和描述 (8)(一)沉积岩的命名 (8)(二)沉积岩的描述内容 (11)四、煤层的鉴定和描述 (14)(一)煤的分类和煤层命名: (14)(二)肉眼煤岩类型的划分 (14)(三)煤的物理性质描述 (15)(四)煤层结构的描述 (15)五、岩浆岩的鉴定与描述 (16)(一)岩浆岩的分类及命名 (16)(二)变质岩的分类及命名 (18)(三)变质岩的描述内容 (18)六、地质构造现象的描述 (18)(一)产状及裂隙的测量和统计 (18)(二)断裂构造的描述 (18)(三)褶皱构造的描述 (21)(四)煤系、煤层被冲刷现象描述 (21)(五)接触关系的描述 (21)七、风氧化带的描述 (22)(一)分化壳的分带 (22)(二)各风化带的特征及描述 (23)(三)岩石强度的描述 (23)编后语 (24)钻孔岩、煤芯摄影工作的规定 (25)(试行) (25)一、岩煤芯摄影的地质要求 (25)二、岩芯摄影的技术要求 (26)三、岩芯摄影的管理和保存 (26)第一章概论 (29)第一节沉积岩的概念 (29)第二节沉积岩的命名原则 (31)第二章火山物源沉积岩 (32)概述 (32)第一节火山碎屑物质的类型与特征 (33)第二节火山物源沉积岩的分类命名 (35)第三节主要岩石类型 (40)第四节沉积火山碎屑岩类 (42)第三章陆源沉积岩 (43)概述 (43)第一节陆源沉积岩的成分特征 (43)第二节陆源沉积岩的分类和命名 (45)第三节砾岩和角砾岩 (46)第四节砂岩 (47)第五节粉砂岩 (52)第六节泥质岩(粘土岩) (54)第四章内源沉积岩 (58)概述 (58)第一节铝质岩 (58)第二节铁质岩 (61)第三节锰质岩 (63)第四节硅质岩 (65)第五节磷质岩 (67)第六节碳酸盐岩 (70)第七节铜质岩 (79)第八节海绿石质岩 (80)第九节蒸发岩 (81)第五章生物源沉积岩 (83)前言钻机地质员一定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做好煤芯的分层、鉴定和描述工作,必须按着统一的地质编录规格,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标准、制度,做到原始资料完整、准确、及时。
克拉美罗下界公式
克拉美罗下界公式克拉默法则(Cramer's Rule),又称克拉默下界公式(Cramer's Lower Bound),是线性代数中的一种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它是由瑞士数学家克拉默于18世纪初提出的,是一种基于行列式的求解方法。
在线性代数中,线性方程组是由一组线性方程构成的方程组。
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目的是找到使得所有方程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通常,线性方程组的个数与未知数的个数相等,这样才能唯一确定一个解。
然而,有时候线性方程组的个数大于未知数的个数,这导致了方程组无解或者有无穷多个解的情况。
克拉默下界公式是一种用于判断线性方程组是否有解的方法。
给定一个线性方程组,如果其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不为零,那么方程组有唯一解;如果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为零,那么方程组可能有无穷多个解,也可能无解。
具体地说,对于一个n元线性方程组,可以将其表示为如下形式:a11x1 + a12x2 + ... + a1nxn = b1a21x1 + a22x2 + ... + a2nxn = b2...an1x1 + an2x2 + ... + annxn = bn其中aij表示系数矩阵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bi表示常数向量的第i个分量,xi表示未知数向量的第i个分量。
根据克拉默下界公式,如果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不为零,即|A| ≠ 0,其中A表示系数矩阵,那么方程组有唯一解。
此时,可以通过计算系数矩阵的伴随矩阵与常数向量的乘积,再除以系数矩阵的行列式,得到每个未知数的值。
然而,克拉默下界公式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尤其是当线性方程组的规模较大时,计算量会呈指数级增长。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使用其他的求解方法,如高斯消元法、LU分解等,来更高效地解决线性方程组的问题。
总结起来,克拉默下界公式是一种用于判断线性方程组是否有唯一解的方法。
通过计算系数矩阵的行列式是否为零,可以确定方程组的解的情况。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计算复杂度较高,往往使用其他的求解方法来更高效地解决线性方程组的问题。
第四系底界问题
第四系底界问题作者:赵洪来源:《卷宗》2012年第03期摘要:第四系下界(Q/N界线)问题是第四系研究中的最基本问题之一,一个世纪以来争论激烈,大概可分为:(1)第四系取消论;(2)Q/N界线在350~300万年;(3)在240万年左右;(4)在150~190万年间;(5)70万年。
在中国以M/G界线为Q/N界线的意见已占优势,但国际上仍以170万年为主.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中国的贡献,有必要在中国的黄土地层、河湖相地层中选几个界线层型剖面,以便加强此工作。
关键词:第四系下界,研究,问题1. 历史的回顾第四系(Quaternary)是Arduino G于1759~1760年间创立的[2],当时他把地质历史分为;第一纪(Primary)相当于现在的晚古生代;第二纪(Secondary)相当于现在的晚中生代;以及第三纪和第四纪。
其第四系指的是地表表层疏松的冲积物.但这一概念长期被人们淡忘了,后来才被法国地质学家Desnoyers J(1829)重新起用。
著名地质学家莱伊尔(Charles Lyell)1833年从上新世区分出了一个相当于第四系的新上新世。
他首次运用了生物地层学的方法,把西西里的沉积中现生海生软体动物占90%~95%的叫第四系。
1873年他又首次将生物地层与气候地层学方法相结合,将含有喜冷动植物出现的英国Gromer forest beds置于第四系而将意大利北部陆相的维拉方(villafranchian)层置于第三系。
1846年Forbes E认为更新世相当于冰期。
1909年Penk A和Bruckner E将阿尔卑斯四次冰期全归于第四系并根据河谷侵蚀速度估算,首次给出了第四系的期限是66万年。
1911年Haug提出以真马(Equus)、真牛(Bos)和真象(Elephas)所谓E-B-E同时出现作为第四系开始的标志。
人为万物之灵,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产物,是第四系的重要特征,因此,早在1779~1796年间,DeSaussure H B S便使用过灵生代(Psychozoic Era)一词来称呼第四系。
副斜井作业规程(正文)
第一章地质概况第一节巷道穿越煤(岩)层和围岩特征副斜井工程在地表开口,掘至2#煤层。
施工过程中巷道穿越煤(岩)层及围岩特性为:1、第四系(Q)厚度0—58m,平均27m,主要为中更新统离石黄土和上更新统马兰黄土。
2、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局部赋存,最大残留厚度为51m左右,底部以中砂岩为界,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
岩性主要为紫色砂质泥岩、泥岩、砂岩。
3、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地表零星出露,主要为一套黄绿色硬质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
地层厚度59.25-88.75m,平均66.50m。
本组底部为一层灰白色中粒砂岩(K8)与下伏山西组地层整合接触,下部为灰色、黄绿色泥岩、粉砂岩和薄层状砂岩。
上部为黄绿色灰绿色粉砂岩和薄层状砂岩,顶部有一层紫红色带状泥岩,通称“桃花泥岩”,标志性强,可作为其上K10砂岩辅助标志层。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本组厚度33.10—42.50m,平均35.02m,以K7砂岩底为下界,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为一主要含煤地层。
底部K7砂岩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平均厚度6.22m;其上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
本组中含有1层煤层,即2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属于陆相沉积。
附图一:地质剖面图5、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厚度36.70-79.20m,平均50.10m,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基底K1砂岩为中—粗粒砂岩,厚3.40m左右,是地层分界标志层,其上为一组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夹有3层石灰岩,并含有6、7、8、10号共4层煤,其中10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
上部为泥岩、砂质泥岩和薄层砂岩互层。
本组灰岩厚一般2-3m左右,有时可达5-11m,为灰黑色厚层状,含有腕足类、头足类等动物化石,泥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化石,属于海陆交互相沉积。
6、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本组厚度10.80—24.30m,平均16.23m,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之上。
胜利煤田煤的赋存规律研究
胜利煤田煤的赋存规律研究胜利煤田勘探区被第四系全部覆盖。
井田内发育的地层自下而上有: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巴彦花群锡林组(K1bxl)和胜利组(K1bsh);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N2)及第四系(Q)。
其中,锡林组(K1bxl)和胜利组(K1bsh)是本区的含煤地层。
现将各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中生界白垩系下统巴彦花群(K1b)巴彦花群是一套陆相沉积并多相结合的含煤建造,根据其岩性组合及古生物化石,将该群分为锡林组(K1bxl)和胜利组(K1bsh)。
1、锡林组(K1bxl)该组按其岩性可分为下砾岩段、下含煤段和泥岩段,各段情况如下:(1)砾岩段(K1bxl1)以灰白~灰绿色、紫红色砾岩、砂砾岩为主,夹细砂岩、粗砂岩薄层。
砾石成份主要为花岗岩、石英岩、片岩、板岩及安山岩等,钙质胶结,局部含炭屑及动物化石。
该段为巴彦花群底砾岩,其厚度受古地貌形态控制,变化较大,没有一定的规律,起伏不平的盆地基底被其填平补齐。
在区内139号孔见此段,钻见厚度120.49m,但未穿过此层位。
其岩性粒度从盆地两侧向中心部位由粗逐渐变细,垂向上由上往下逐渐变粗,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2)下含煤段(K1bxl2)该段是以湖相为主的含煤段。
主要岩性为深灰色、灰色泥岩、粉砂岩夹细砂岩、粗砂岩及煤层。
在该段的上部含12(146号孔)煤组。
区内只有139号孔穿过此层位,厚度260.90m。
该段地层由南向北增厚,岩性粒度变化由盆地中心向两侧变粗,为冲洪积相的砂砾岩、砾岩。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3)泥岩段(K1bxl3)该段以11煤组底板为上界,以12煤组顶板为下界,是胜利、锡林两组含煤段之间的过渡段。
岩性以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为湖相沉积。
沉积厚度较稳定,一般为64.6~122.51m,平均88.63m。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胜利组(K1bsh)胜利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
该地层具有含煤系数大、煤层厚、资源储量大、剥采比小的特点。
矿井瓦斯防治技术4
名称
气带成因
氮气—二氧化碳带 氮气带
氮气—甲烷带 甲烷带
生物化学、空气 空气
空气、变质 变质
氮气 20~80
>80 20~80
<20
瓦斯成分/% 二氧化碳
20~80 <10~20 <10~20
<10
甲烷 <10 <20 0~80 >80
瓦斯风化带及其深度的确定依据
• 由于各个煤田的形成条件和煤层瓦斯生成环境不同,各煤田的瓦斯组分可能有很大差别,此 外,受成煤环境和各种地质条件的影响,有的矿井中甚至缺失了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带。
当煤层具有露头或直接为透气性较好的第四系冲积层覆盖时,由于煤层 中瓦斯不断由煤层深部向地表运移,而地面空气则向煤层中渗透和扩散,造 成了煤层瓦斯组分沿赋存深度的带状分布。
煤层瓦斯的垂直分带
• 煤层瓦斯赋存按深度自上而下划分为4个带:氮气—二氧化碳带、氮气带、氮气一甲烷带和甲 烷带。前3个带统称为瓦斯风化带。各瓦斯带的划分标准如表;
甲烷带
• 瓦斯风化带以下是甲烷带,是大多数矿井进行釆掘活动的主要区域。在甲烷 带内,煤层的瓦斯压力、瓦斯含量是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呈有规律的增长。 增长的梯度,随不同煤质 (煤化程度)、不同地质构造和赋存条件有所不同。 相对瓦斯涌出量也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增加 , 不少矿井还出现了 瓦斯喷出、煤与瓦斯突出等特殊涌出现象。
谢谢观看
• 瓦斯风化带的深度取决于井田地质和煤层赋存条件。
瓦斯风化带下界深度可以根据下列指标中的任何一项确定: ① 煤层的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3m3/t。 ② 煤层内的瓦斯组分中甲烷及重烃浓度总和达到80% (体积比)。 ③ 煤层内的瓦斯压力为0. 1MPa(表压)。 ④ 煤的瓦斯含量达到下列数值:长焰煤1.0 ~1.5m3/t,气煤1. 5~2.0m3/t, 肥煤与焦煤 2.0~2.5m3/t,瘦煤 2.5~3.0m3/t,贫煤 3. 0 ~4. 0 m3/t,无烟 煤 5. 0~7. 0 m3/t。
第二章中国第四纪地层
第二章中国第四纪地层第二章中国第四系第一节中国第四系的划分中国第四系的划分目前还有争议,本教材采用的划分方案以2.48Ma为第四纪下限,即2.48Ma、0.73Ma、0.13 Ma、0.01 Ma方案一、中国第四系的划分依据1、据法国对维拉弗朗阶(Villafranchian)的研究可分为三层:上维拉弗朗阶的K-Ar法年龄为1.3×106a。
中维拉弗朗阶的K-Ar法年龄为1.8~2.6×106a。
下维拉弗朗阶的K-Ar法年龄为3.4×106a。
维拉弗朗阶的中、上部哺乳动物群属于更新统,而下维拉阶则属下上新统。
中国泥河湾组分可为上、下两部份,上部泥河湾动物群与维拉朗动物群中上部相当,下部泥河湾动物群与维拉弗朗下部相当。
2、在第18次国际地质会议(IGC)上曾提出以“示冷性”Hyalinea lalihica动物群的出现作为第四纪的开始。
在北京东郊顺义钻孔深436米处海相层中出现Hyalinea ba lthica 动物群,约2.30Ma (Li 1979,Wang & He 1982、Lin 1983)。
3、中国黄土开始沉积于2.50Ma BP (Friedrich Heller & Liu 1982, Liu & Ding 1982, yue 1982)。
4、中国喜马拉雅山冰川地区测得第四纪下限,贡巴砾岩中部为松山/高斯极性时的界面,约2.40Ma B.P. (Wang & Li1982)。
二、中国第四系的划分方案下更新统:1、中国黄土L8~黄土底界(约2. 48~0.73Ma B.P.)午城黄土(L15~黄土底界;2.45~1.15M a),早更新世早、中期黄土地层。
午城黄土的标准命名地点在山西隰县午城柳树沟,位于一砾石层之上,未见午城黄土直接与上新世三趾马红土层接触。
命名地点在山西隰县午城剖面的午城黄土并不完整,仅包括黄土-古土壤序列L15-L30。
袁店一矿矿井地层、构造,涌水量计算公式
矿井地层袁店一井煤矿及其邻近煤矿均未见基岩裸露。
经钻探揭露,新生界松散层下伏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奥陶系的马家沟组、老虎山组,石炭系的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
石炭系、二叠系皆为含煤地层,本矿仅以二叠系煤系地层为主要勘查对象。
自下而上叙述如下:(一)奥陶系(O2l~O1m)矿内213、173、243、04-80、04-74、04-82等孔揭露,揭露厚度2.54~13.16m。
岩性为灰褐色、灰棕色、淡肉红色厚层状石灰岩,微晶结构,致密性脆,裂隙发育,质不纯,具豹皮状构造,顶部见少量黄铁矿结核。
(二)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本矿内无钻孔揭露。
据相邻的五沟煤矿资料,揭露最大厚度23.83m,岩性为:灰白色、紫红色铝质泥岩,富含铝质,致密性脆,含少量菱铁鲕粒;灰到深灰色细粉砂岩,含较多泥质,见黄铁矿结核分布不均,顶部含细砂质,具明显的薄层理。
与下伏奥陶系呈假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3t)本矿内无钻孔系统揭露,06-08、06-19、06-17、04-46等孔分别揭露到3-4灰,揭露最大厚度38.99m;06-13、06-26、06-13等孔穿过断层揭露太原组中下部地层分别为46.03m、58.43m、46.33m。
据区域资料太原组厚度约为130m左右。
岩性以浅灰色石灰岩为主,次为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和少量砂岩。
石灰岩总厚约70m左右,占本组地层总厚度的53%。
石灰岩大多富含动物化石,其中二~四灰含燧石结核。
本组地层含石灰岩12层,中下部各层石灰岩之下发育有薄煤层,含煤6~10层,总厚3.12m。
煤层薄而不可采。
顶部一灰,浅灰色,方解石晶体粗大,富含动物化石,薄而稳定,是本矿重要的对比标志层。
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
本组含化石:Quasifusulina sp. (似纺锤蜓)Rugosofusulina sp. (皱壁蜓)Schubertella sp.(苏伯特蜓)Boultonia sp. (布尔顿蜓)Schwagerina sp. (希瓦格蜓)Triticites sp. (麦粒蜓)(三)二叠系(P)二叠系地层为本矿主要勘查对象,虽然各岩层相变频繁,岩层厚度变化较大,但全系总厚度变化不大,在物质沉积速度上表现出互为补偿。
新庄矿安全工程通风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实习单位: 神火煤业新庄煤矿实习时间:2021年2月13日至3月17日学院(系): 平安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 平安工程学生姓名: 学号:指导教师:2021年03月23日目录1 引言 (2)1.1 实习目的 (2)1.2 实习方法 (2)2 实习单位 (3)2.1 实习单位 (3)2.2 实习单位介绍 (3)3 实习内容 (4)3.1 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5)3.1.1 矿井概况 (5)3.1.2 矿井地质特征 (6)3.2 井田边界及储量 (17)3.2.1 井田边界 (17)3.2.2 井田储量 (17)3.3 矿井生产情况 (20)3.3.1 矿井开拓方式 (20)3.3.2 矿井通风系统 (20)采煤方法与回采工艺 (24)3.4 各系统平安状况 (27)供电系统 (27)提升系统 (28)运输系统 (29)通风系统 (29)防尘及防灭火管路系统 (29)排水系统 (29)压风系统及压风自救装置 (30)通讯系统 (30)监测、监控系统 (30)4 实习感想 (32)致谢 (34)1 引言本次实习是平安工程学生在学完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习,是使学生到达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本次实习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带着问题深入现场实际做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又要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及专题论文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1.1 实习目的1、通过毕业实习,了解和熟悉矿井生产各个环节系统和装备及相互间的关系。
重点是矿井通风系统与平安技术方面,建立完整的、具体的空间概念。
2、通过毕业实习,使自己在学校里学习的关于煤矿通风、平安、生产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理解,强化技能,检验成果。
3、通过毕业实习,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际与沟通能力,提前接触工作岗位的任务,能够使大学生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以自信、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新的生活。
2、授毕业设计及专题论文的要求,收集有关资料和进行必要的技术测定工作。
对海岸带1∶5万地质调查工作的思考
对海岸带1∶5万地质调查工作的思考吴富强;徐小连【摘要】海岸带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对全球变化反映最敏感的地带,为了提高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服务质量,开展海岸带1∶5万地质调查与研究越来越重要.通过收集大量有关海岸带方面的资料以及珠海海岸带1∶5万填图试点工作,了解海岸带地质调查与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论述海岸带1∶5万地质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及技术方法,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9(043)001【总页数】7页(P129-135)【关键词】海岸带;1∶5万地质调查;新构造运动;海岸线;地质资源【作者】吴富强;徐小连【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武汉43020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湖北煤炭地质局,湖北武汉430070;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湖北煤炭地质局,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80 引言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规划建设,将海岸带地区作为重要的区域发展依托,这就需要“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作支撑。
一方面要求提高海岸带地区的地质调查程度;同时也要求挖掘和开发地质信息,力求在传统填图规范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创新,改进传统地质填图的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和图面表达方式,提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地质成果和图件,因此开展了珠三角阳江—珠海地区海岸带1∶5万填图试点工作(王涛等,2016)。
由于海岸带1∶5万填图是全新课题,无统一的规范、标准,目前国内外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
通过收集并研究大量有关海岸带方面的资料,并尝试进行多种技术方法试验,对海岸带1∶5万地质调查有一个初步认识。
1 海岸带地质调查与研究现状1.1 海岸带的定义及划分海岸带笼统指陆地与海洋的交接、过渡地带,其基本特征在于海陆的相互作用。
考虑到自然环境体系的完整性和相关性,其上界应当是海洋地质作用所能波及的地区,一般是最大风暴潮的上界,大约相当于离岸线10 km的陆区;下界应当是陆地地质作用影响所及之处,即风暴浪基面,大约相当于水深10~20 m的海域。
煤矿地质报告
地质第一节地层一、区域地层本区黔北煤田西部,其区域地层划分可依据黔北煤田区域地层简表。
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
区域地层缺失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其余各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以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
见表3-1-1。
表3-1-1 区域地层简表二、矿区地层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
矿区出露地层特征见下表2-1-2。
表2-1-2矿区地层简表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二叠系中统(P2)茅口组(P2m)出露于矿区西北部及矿界外北侧。
主要为浅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厚层状泥晶—亮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产珊瑚类、蜓等动物化石。
本组出露不全,出露厚度大于100m。
与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
(二)二叠系上统(P3)1.龙潭组(P3l)出露于矿区北部,该区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沉积。
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泥岩、煤层及少量灰岩组成。
具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产腕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产大羽羊齿、鳞木等植物化石及植物化石碎片、煤核等。
组内连续沉积,含煤一般17层左右,可采煤层5层,4、15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9、14、16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4煤层位于该组中上部,厚1.42~2.96m,平均厚1.83m,距上覆长兴组31.55~43.85m。
15煤层位于龙潭组底部,厚0.62~2.41m,平均厚1.25m。
16煤层厚0.48~1.00 m,平均厚0.73m,距15煤层2.26~6.77m。
组厚89.70~142.60m,平均厚115.69m。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长兴组(P3c)出露于矿区北部,呈东西展布。
主要由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燧石灰岩组成,含燧石结核。
顶部夹1~2层黄绿色蒙脱石泥岩,底部为0.47~6.40m不等的溶洞,充填物由燧石结核及砂泥组成。
瓦斯
1、煤层瓦斯的成因(1)生物化学成气阶段(从植物遗体到泥炭)4C6H10O57CH4 + 8CO2 + C9H6O + 3H2O(2)变质阶段(从泥炭到烟煤)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如:4C16H18O5 C57H56O10 + 4CO2 + 3CH4 + 2H2OC57H56O10 C54H42O5 + CO2 + 2CH4 + 3H2OC54H42O5 C13H4 + 2CH4 + H2O2、煤层瓦斯赋存的垂直分带性形成原因:当煤层直达地表或直接为透气性较好的第四系冲积层覆盖时,由于煤层中瓦斯向上运移和地面空气向煤层中渗透,使煤层内的瓦斯呈现出垂直分带特征。
(分为瓦斯风化带和甲烷带)瓦斯风化带:CO2- N2带、N2带、N2—CH4带瓦斯风化带下界深度确定依据:(1)煤层的相对瓦斯涌出量等于2~3m3/t处;(2)煤层内的瓦斯组分中甲烷及重烃浓度总和达到80%(体积比);(3)煤层内的瓦斯压力为0.1~0.15MPa;(4)煤的瓦斯含量达到下列数值处:长焰煤1.0~1.5 m3/t(C.M.),气煤1.5~2.0m3/t (C.M.),肥煤与焦煤2.0~2.5m3/t(C.M),瘦煤2.5~3.0m3/t(C.M),贫煤3.0~4.0m3/t(C.M),无烟煤5.0~7.0m3/t(C.M)3、孔隙比表面----固体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具有的孔隙总表面积。
4、煤孔隙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①煤的孔隙率与煤化程度的关系②煤的孔隙率与煤的破坏程度的关系③孔隙率与外加压力(地应力)关系5、影响吸附量主要因素①、瓦斯压力:t=const , P X②、温度:P = const t X 温度每升高1℃,吸附瓦斯的能力降低约8%。
③、瓦斯的性质:对于特定的煤,在t、P一定时,CO2的吸附量>CH4的吸附量>N2的吸附量④、煤的变质程度:变质程度反映了煤的表面积与化学组成。
变质程度越高(Vr )X⑤、煤中的水份:水份的增加使煤的吸附能力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为主B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中国的贡献G有必要在中国的黄土 地层S河 湖相地 层中 选几个 界线层
型 剖 面 G以 便 加 强 此 工 作 P
关 键 词 C第 四 系 下 界 N研 究 N问 题
中 图 分 类 号 CT"EK@HE
文 献 标 识 码 CU
VWXYZ[\ X]^_[ZX‘[WYXabcdWeX]^_[fad^[WbdWe
现生海生软体动物占 $#&O$"&的叫第四系PFJIE 年他又首次将生物地层与气候地层学方法相结合G 将 含 有 喜 冷 动 植 物 出 现 的 英 国 R*(q6*.(*678z6>7 置于第四系而将意大利北部陆相的维拉方
%54--,.*,+<04,+&层 置 于 第 三 系 P FJKH年 ’(*z67= 认 为 更 新 世 相 当 于 冰 期P
ghijklDmnokl
%p6A,*8q6+8(.r,86*s67()*<67,+>806=+54*(+q6+8G/0,+12,+3+456*7489Gt42,+IF##"KG/04+,&
uYv^Wdw^Cx06-(y6*z,)+>,*9(.806{),86*+,*9(*806z()+>,*9z68y66+806{),86*+,*9,+>806 y6(<6+6%LM:&47,z,774<A*(z-6q (.806{),86*+,*9*676,*<0BU 06,86>>47A)860,7<(+84+)6>4+ 806A,78<6+8)*9Bx06(A4+4(+7,*6%F&806{),86*+,*970()->z6<,+<6-6>N%!&%LM:&z()+>,*9 70()-> z6A)84+EB"O EB#Q,|TN%E&4+,z()8!BKQ,|TN%K&4+FB"O FB$Q,|TN%"&4+#BI Q,|TBx(A)8%LM:&z()+>,*9(+ QMR z()+>,*947,>(q4+()+8(A4+4(+ 4+ /04+,Gz)84+ ,z*(,>GFBHO FBJQ,|T474+>(q4+,+8A(7484(+B}+(*>6*8(A*(q(86/04+676<(+8*4z)84(+8(8047 A*(z-6qG4847+6<677,*98(7686<87656*,-%LM:&z()+>,*989A676<84(+74+-(67778*,8,,+>,--)*,-D -,<)78*4+678*,8,G8(>(q(*6y(*~(+806qG8(>6q(+78*,86806%LM:&z()+>,*9B ![e‘XWcvC806-(y6*z()+>,+9(.{),86*+,*9N*676,*<0NA*(z-6q
Z 当前争论的现状
C>世纪后半叶第四系研究更加 活 跃!各 种意 见 纷 纷 出 台 !争 论 十 分 激 烈 :关 于 第 四 系 下 界 方 面 的 意 见 !主 要 可 以 归 纳 为 以 下 几 种 意 见 :
0"9第四系取消论!认为第四系 时 间很 短!生 物 演 化 和各种地质 事 件 与 上 新 世 没 有 太 大 的 差 别!没 有成为 一 个 独 立 的 系 的 价 值 0OE7<@!"$#P[王 乃 文! "$=R9这 种 意 见 以 后 几 乎 没 有 人 再 提 了 :
之 加 强 !向 北 半 球 输 送 了 更 多 的 水 汽 !促 进 了 北 半 球 冰 盖 之 扩 大 :在 亚 洲 北 部 喜 暖 的 热 带 亚 热 带 植 物 如 ] 银杏 0^_‘abc9\山 核 桃 0defge9\枫 杨 0hijfckefge9\ 木 兰 0leb‘cm_e9等 消 失!首 次 出 现 了 高 原 冻 土 植 物\灌 木 和 柔 荑 花 序 植 物 0U(n(,,F*2*D?!"$##9! 格 罗 莫 夫 0;-5N5no T9强 调 第 四 系 地 层 主 要 是 陆 相 的!第四 系下 界 应 以 陆 相 哺 乳 动 物 化 石 为 主 要 依 据!主 张将 这条 界 线 放 在 前 苏 联 阿 普 舍 伦 层 和 意 大 利 维 拉 方 层 之 下!近 于 高 斯p吉 尔 伯 特 界 线 0RG=万 年 9:
0R9CG>万 年!"$##年 TUVW? VpU 界 线 小 组 建 议 以 意 大 利 南 部 o-73*VpU 界 线 层 型 剖 面 上 出 现 喜 冷 的 钙 质 底 栖 有 孔 虫 [波 罗 的 透 明 虫 0qgem_‘je yemis_ke9为 标 志!: 附 近 有 CJ"z >JR% CJGz >JG K*/1的 {|?-年 龄!所 以 将 第 四 系 下 界 放 在 CP> 万 年0/5(EE,@5-}}M!"$#=9:在巴基斯 坦的西 瓦里 克 群 中 在 松 山p高 斯 界 线 之 上 有 真 马\真 牛\真 象 同 时 出现!~AY2F(将 VpU 界 线 置 于 此 J在 俄 罗 斯 平 原 南 部 在 阿 克 恰 格 尔 层 下 界 处 !喜 暖 的 热 带 \亚 热 带 东 亚 和 北 美 成 分 减 少 或 消 失 !全 北 极 成 分 和 欧 美 \欧 亚 成分成为优势!其年龄为 C>>万年:!*B"7#<0"$#P9 认为 荷兰的 1-(@7BE7*<和意 大利卡 拉布里 期开 始 表 现为落羽杉科和 )37*Y5A7@2,花粉大量减少!应 以此 为第四系下界!其年龄为 CP>万年:
0C9RG>% R>>万 年!在 南 美 的 南 端 阿 拉 斯 加\ 冰岛 都 出 现 了 R>>万 年 以 前 的 冰 碛 物!在 海 洋 氧 同 位 素曲线上也有 明 显 的 变 化!巴 拿 马 地 峡 形 成 截 断
了太平洋和万大方西数洋据的 水 热 交 换!改 变 了 北 半 球 洋 流
的 旋回!从东西 向 热 带 赤 道 环 流 改 变 为 南 北 向 洋 流
这 次 会 议 还 制 定 了 一 项 气 候 地 层 学 的 原 则!以 H第 一 次 气 候 恶 化 I或 第 一 次 气 候 变 冷 作 为 划 分 新 近 系与第四系界线的原则:如在卡拉布里层中出现了 北 方喜冷动物冰岛美人蛤0?-3@73*7,D*<Y73*9和 波 罗 的 透 明 虫 0.2*E7<(*X*E@473*9!但 后 来 的 工 作 证 明 卡拉布里层只相当于维拉方层的上部:
F$#$年 T6+~U 和 |*)<~+6*=将 阿 尔 卑 斯 四 次 冰 期 全归于 第四系 并 根 据 河 谷 侵 蚀 速 度 估 算G首 次 给 出了第四系的期限是 HH万年P
F$FF年 (,)1提 出 以 真 马 %)*++,&S真 牛 %i-,& 和真象%).o/n0,&所 谓 =D|D=同 时 出 现 作 为 第 四 系 开始的标志P
在 中 国 !一 些 冰 川 学 者 认 为 元 谋 组 之 下 有 H龙 川 冰 碛 层I!榆社群 底部 有 H任 家 垴 冰 碛 层I!泥 河 湾 层 之 下 有 H红 崖 冰 碛 层I0曹 照 垣 等9QPS!以 此 为 准 认 为 第四系 下 限 应 为 R>>万 年!但 这 些 冰 碛 层 却 遭 到 了 强 烈 的 质 疑!薛 祥 煦 认 QGS 为 H绿 三 门I中 游 河 动 物 群 中 虽 有 贺 丰 三 趾 马 0q_rref_c‘sctuj‘j‘vj9\祖 鹿 0djfwew_itvvr9等 上 新 世 的 代 表 成 分!但 也 有 生 活 于 第 四 系 的 真 象 科 的 游 河 象 0xmjrsevgctsjj‘v_v9 等 !根 据 H新 种 属 的 出 现 往 往 要 比 旧 种 属 的 存 在 对 决 定 地 层 时 代 更 有 意 义 I的 原 则!将 游 河 组 划 归 第 四 系!其下界约 R>>万年!阳原群0泥河湾层9Q"S底部的 H东 窑子 头动物群I也 与 之 相 当!也 被 汤 英 俊 0"$=>9 置于第四系底部 J在华北平原0杨子庚!"$#$9\阳原 群 底 部 0周 昆 叔!"$=R9\在 上 海 P>>N 以 下 0刘 金 陵 !"$#R!竹 淑 贞 等 !"$=>9以 及 游 河 组 底 部 都 发 现 了 云杉\冷杉等喜冷植物的孢粉组合!年龄都在 R>>万 年 左 右 !因 而 被 作 为 第 四 系 的 开 始 :
著 名 地 质 学 家 莱 伊 尔 %/0,*-67%96--&FJEE年 从 上新世区分出了一个相当于第四系的新上新世P他 首 次 运用了生物 地 层 学 的 方 法G把 西 西 里 的 沉 积 中
收 稿 日 期万C!方##!数D#ED据F"
作 者 简 介 C李 秉 成 %F$""D&G男 G陕 西 府 谷 县 人 G长 安 大 学 讲 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