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的“接着讲”与“天地境界”

合集下载

冯友兰:看懂这4重境界,人生才会无所畏惧~自然即天地,功利即道德

冯友兰:看懂这4重境界,人生才会无所畏惧~自然即天地,功利即道德

冯友兰:看懂这4重境界,⼈⽣才会⽆所畏惧~⾃然即天地,功利即道德⼈⽣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下之分。

有的⼈,终其⼀⽣为钱谋、为权谋,⾃以为做⼈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不⼀定是⼀个境界很⾼的⼈。

有的⼈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捞到⼀官半职,但也不⼀定是境界很低的⼈。

哲学家冯友兰先⽣说过,每个⼈各有⾃⼰的⼈⽣境界,与其他任何个⼈的都不完全相同。

他认为,⼈⽣有四种境界:⾃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你属于哪个境界呢?来源 | 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第⼀重:⾃然境界冯友兰先⽣说:“⼀个⼈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孩和原始⼈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并⽆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境界,就是我所说的⾃然境界。

”⾃然境界,就是⼈⽣的最低境界,⽆⾮就是吃饭穿⾐,过去农家妇⼥有个⼝头禅,叫“嫁汉嫁汉,穿⾐吃饭。

”穿⾐、吃饭,是⼈⽣最基本的事情,也是最低境界。

有个笑话讲:说是张家⼝那边⼤草原,⼀个⼩孩在放⽺。

⼤⼈打趣问他,你放⽺⼲什么啊?放⽺卖钱。

卖钱⼲什么啊?娶媳妇。

娶媳妇⼲什么啊?⽣娃。

⽣娃⼲什么啊?放⽺。

活在这个境界⾥的⼈,驱使他们做事情的动⼒⼤都来⾃于⼈的天性,⽽评价事情的标准,要么是社会上早已约定俗成的规则或社会习惯,要么就依照他们⾃⼰的本性,他们也未曾了解到这样做事的意义。

著名学者、复旦⼤学王雷泉教授曾说过:“⼈兼具动物性、社会性和超越性,可以下堕为畜⽣,也可以提升为圣贤。

”其实活在⾃然境界的⼈,就是动物性的展现。

《礼记·礼运》中有⾔:“饮⾷男⼥,⼈之⼤欲存焉!”其实社会上⼤多数⼈就住在这⼀层,吃喝玩乐,糊⾥糊涂地来到这个世间,⿇⽊地、醉⽣梦死地活了⼏⼗年,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的意义、⽬的,别⼈怎么过,⾃⼰就怎么过,⼤家怎么过,⾃⼰就怎么过,最后还是糊⾥糊涂地、怀着恐惧与遗憾离开这个世间,⼀辈⼦都活在动物的层次上。

冯友兰先生谈人生的四重境界

冯友兰先生谈人生的四重境界

冯友兰先生谈人生的四重境界人所面对的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人所面临的人生是同样的人生。

就人的“觉解”对象而言是公共的,同一的;但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是具体的,有区别的,这使得人的境界也不相同。

严格说来,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作为个体的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

冯友兰认为对人生境界的区别,只能略其小异,而取其大同。

在这种观念支配之下,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区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类型,并依照人生境界的差别,来论释他所理解的人生意义或人生价值。

“自然境界”是人生境界中一种层次最低的境界。

冯友兰认为。

生活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其行为特征是“顺才”和“顺习”。

冯友兰所说的“才”是人的生物学意义的“性”。

这样的“顺才而行”,亦即是所谓“率性而行”。

这样的生活行为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这样的生活完全是一种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活。

冯友兰所说的“习”,是指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的生活习俗。

“顺习而行”,是依照个人习惯和社会习俗生活,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的主动安排,而是“照例行事”。

所以冯友兰认为,“顺才而行”和“顺习而行”,都表明在这种境界中生活的人,对自身的生活和行为没有了解。

人生对于这种“顺才而行”和“顺习而行”的人来说,是一片混沌。

由于这种人对于自己生活的性质完全没有了解,他们虽然也有自己的人生,但人生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由于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归之于人对于人生的“觉解”,所以在冯友兰看来,对于人生是一片混沌的人,并不仅指那些生活在尚未开化的社会中的人,也不限于那些从事简单工作的人。

在工业社会中,在学术工作者和艺术家中间,在道德事功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中,也可能有只具备“自然境界”的人。

因为这些人中,有的人的行为和生活,也只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也是“莫知其然而然”。

他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他们虽然在事功方面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就,但他们对于自身的生活和行为并没有自觉地了解,故他们的人生境界仍只能是“自然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shur!关注阅读:522010-12-06 22:15标签:杂谈第一,自然境界。

自然境界的特征是: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

这里的才是指人的自然属性,以区别于人的本质属性──即人性。

才是人之辅性即次要性质,性是人之正性即主要性质,顺才即按照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要求而行事。

顺习即不自觉地因袭传统、照章办事。

自然境界的人“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

所以,冯友兰说,古诗中“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几句最能代表自然境界中的人的心理状态。

自然境界中的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以近乎本能的状态行动着,他们“少知寡欲,不著不察”,生活纯朴自然,常常得到道家的赞美。

其实,自然境界的人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都十分低下,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冯友兰指出,道家知道纯朴自然之可贵,以自然为美,这已经不是什么自然境界了。

自然境界的觉解程度最低,几乎到了没有觉解的程度。

而道家论自然已是有了很高的觉解,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自然境界的人是自然的必然性的奴隶,而道家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必然性而去顺应它。

不得已而顺才顺习与自觉的顺才顺习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前者是被动之顺,后者是主动之顺。

冯友兰认为:照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说,自然境界不是人所应该有的。

在他看来,要追求理想的人格,就不能停留在混沌自然之乡,而要自觉认识自然,了解宇宙人生之真谛,冲破自然境界之樊篱,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觉解,无觉解的人生便无意义,强调了自我意识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很重要的,是他作为一个哲学家对人生的深刻的领悟,也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不断觉醒的一种理论反映。

他把不著不察作为自然境界的基本特征,把自然境界作为人生境界的逻辑起点,并认为自然境界是人所不应当有的,这些都是正确的。

但是,冯友兰却只看到了人的觉解,只想靠人的精神改造精神。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阅读答案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阅读答案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阅读答案《人生的境界》冯友兰原文阅读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

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

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

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

冯友兰阐述人生的四重境界(价值十一哥)

冯友兰阐述人生的四重境界(价值十一哥)

冯友兰阐述人生的四重境界(价值十一哥)冯先生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不同境界的人,世界和人生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最低的境界是自然境界。

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按照习惯做事,并不清楚做的事情的意义,也可能做出一些大的事业,但是做这些大事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做事情的意义。

比这个高一层的是功利境界。

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他的一些行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对这一点是自觉的。

他可以积极奋斗,也可以做有利于他人的事,甚至可以牺牲他自己,但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

比功利境界再高一层的是道德境界。

处在这个境界的人的行为是为了行义。

所谓行义是为了求社会的利。

因为这种人有一种觉解,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在社会中,个人才能实现自己发展自己。

功利境界的人是求个人的利益,道德境界的人是求社会的利益。

功利境界的人行为是以占有为目的,道德境界的人行为是以贡献为目的。

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为境界是“取”,即便有时“予”,目的还是为了“取”。

而道德境界的人行为目的是“予”,即便有时候是“取”,目的也是为了“予”。

最高的境界是天地境界。

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一切行为的目的都是侍天,因为他有一种最高的觉解:人,不但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宇宙的一部分。

因此,人不但应对社会有贡献,也应对宇宙有贡献。

这就是知天,知天是因为能够侍天,知天所以能够乐天、同天。

乐天就是所见所行对于他总是有一种新的意义,所以有一种快乐,这是一种最高的精神愉悦。

同天,就是自同于宇宙大权,消解了我和非我的分别。

这四种境界从高级的品位或者等级来讲,是一种辩证的发展。

冯友兰先生认为,因为境界的高低,所以不同的境界在宇宙间有不同的地位,具有不同境界的人,在宇宙间也有不同的地位。

从表面上看,世界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每一个人所享受到世界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境界高的人实际享受的世界比较大,境界低的人实际享受的世界比较小,因为一个人所能实际享受的世界,必定是他所能够感觉和了解的世界。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学说包含四个层次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学说包含四个层次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学说包含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的,他对于其所行的事的性质没有清楚的了解;同样,他所行的事,对于他也没有清晰的意义。

功利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求利的,他所求的是自己的利益。

不过,这层境界中的人,对于自己及他的利益,都有清楚的觉解。

道德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这层境界中的人,对于人的本性已有一定的觉解,他的行为是以贡献为目的的。

在天地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他已经明晓在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可以说,处在天地境界中的人对于人生和宇宙有完全的觉解,他不仅知性,而且也知天。

自然境界与功利境界是自然的产物,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是精神的创造;人要进入精神创造的境界并不容易,这要求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有杰出的修养。

对于当今中国人来说,虽然人还不能摆脱才与命、死与生的限制,但是人通过自身的修养,致知用敬,便能贯通天道而超越这些界限,达到顺化的天地境界。

在这里,我们来论述一些冯友兰人生境界学说对于当代道德问题的影响。

更多还原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

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好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

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境界”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过,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2.功利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

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3.道德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他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4.天地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

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

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做他所做的事。

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中国现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第一境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此境界之人以本我为中心,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他的存在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实际意义;第二境是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此境界之人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取舍,他的存在和作为,对自身有着实际意义,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也是相对于自我意义而言;第三境是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皆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对社会伦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以大自然和宇宙为中心,对宇宙万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他所描述的四种境界之人分别为:生物的人,现实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他们由低级向高级渐次而成,前一个境界是后一个境界之基础。

试析冯友兰人生的四大境界

试析冯友兰人生的四大境界

试析冯友兰人生的四大境界冯友兰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最出名的就是依据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提出了人生的四大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系统的论述了人的精神世界应当这个标准不断的前进与发展,实现人生存在的价值。

本文对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大境界作出了详细的理解和分析,探究实现人生四大境界的有效途径。

一、引言在冯友兰先生众多的哲学思想中,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思想观念就是其在《新原人》一书中提出的“人生四大境界”。

在《新原人》中,冯友兰先生将西方的现代逻辑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相结合,提出了实现人生自由的四大境界。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前兩者体现的是以“己”为中心的思想观点,阐述了人的本性及在本性中产生的“利己”意识,而后两者则是一种比较高深的境界,需要更高的知识素养和思想觉悟,是大多数人毕生追求的阶段。

本文就将对冯友生先生提出的四大境界,结合相关的资料,提出个人的见解与分析。

二、人生第一境界:自然境界,顺势而为自然境界是人生的第一境界,也是最基础的境界,所有的人都必然要经历这一段,冯友兰先生就针对“自然境界”做出了明确的解释:“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他社会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指导,所谓的自然境界,就是在基于满足人生存条件下所作出的各种顺应本能的事情。

处于此阶段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遵循着自己的本性或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就如同婴儿生下来就会啼哭一样,然而不同的是,婴儿不知道自己表达的方式叫什么,而其他人则明确的知道他们行为是什么及其会产生的结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在自然环境中,所需求的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条件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医疗保险、教育改革、就业创业、退休年限、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都是威胁着人们能够生存的潜在因素,因而想要满足处于自然境界的人的生存需求,就必须重视上述问题的发展,加以重视,逐步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使得人们能够顺“势”有所作为,同时人的境界不是一层不变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因此只有满足了处于自然境界中的人们的需求,他们才会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才会在实现其存在的价值。

做人境界有高下:做人四种境界你到哪层?

做人境界有高下:做人四种境界你到哪层?

做人境界有高下:做人四种境界你到哪层?冯友兰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

有的人,终其一生为钱谋,为权谋,自以为做人很成功,但实际上,他不一定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

有的人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捞到一官半职,但也不一定是境界很低的人。

境界于权势无涉,于财富无涉,要达到较高的境界,只能依靠做人的品格和毕生的修为。

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是在人的生物本能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功利境界是在物质利己的前提下求解人生的意义。

这两个境界是低层次的。

较高的是道德境界,它是在利他的原则下求解人生的意义。

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它是在宇宙的范畴内求解人生的意义。

冯先生常用“楚王遗弓”的故事诠释他的“境界”说。

相传楚王把弓弄丢了,他手下的人急着去找。

楚王说,别找了,这把弓丢在楚国境内,楚国任何人捡到了,也就不算丢。

有人认为楚王这样做体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却对楚王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楚王的弓丢了,不仅楚国人捡到了不算丢,天下人捡到了都不算丢,这样做境界就更高了。

但是冯先生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丢失在宇宙中的弓,即使没有一个人找到,也不能算丢,从宇宙的观点看,只要是一种存在,就无所谓“丢失”。

由此可见,对于“楚王遗弓”这件事,楚王手下是功利境界,楚王本人和孔子是道德境界,冯先生的解释则是天地境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境界是有高下之分的。

有的境界可以生而拥有,有的境界则需经过努力才能达到,有的甚至需要人们毕其一生的光阴去追求,去修为。

儒家把人生的使命归纳为修齐治平,第一位就是修身。

修身是做人之根,修身是做事之本,修身是处世之基。

人生境界就好象一座高山。

境界低下的人停留在山脚下,一部分人努力攀登,来到半山腰。

而能达到山顶欣赏无限风光的人毕竟是少数。

因为低的境界易于达到,而高的境界不易实现。

王安石说:“夫夷亦近,则游者众,险亦远,则至者少。

冯友兰心目中的人生四大境界星星论道

冯友兰心目中的人生四大境界星星论道

冯友兰心目中的人生四大境界*星星论道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冯友兰把人的境界分为四种:
1.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
4.天地境界
在冯友兰的心目中,老子的境界就属于最高境界-天地境界。

2024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精品课件

2024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精品课件

01背景02目的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是探讨人生哲学的重要作品,对于理解人生意义、境界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冯友兰的人生哲学思想,提高对人生境界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课件背景与目的冯友兰简介及其思想概述冯友兰简介冯友兰(1895-1990),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思想概述冯友兰的哲学思想以新理学为代表,强调理性与方法,追求人生的真、善、美境界。

他认为人生的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四个层次。

《人生的境界》内容简介内容概述《人生的境界》主要阐述了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如何通过修养和实践提升人生境界。

四种境界简介自然境界是最低层次的境界,表现为顺其自然、无所作为;功利境界是追求个人利益的境界,表现为自私自利;道德境界是追求社会公义的境界,表现为仁爱、正义;天地境界是最高层次的境界,表现为天人合一、宇宙情怀。

提升人生境界的方法通过学习、修养和实践,不断超越自我、拓展视野、提升境界。

具体包括培养理性思维、树立远大理想、践行道德规范、关注社会公益等方面。

自然境界概念解析自然境界是指人们对于事物本然状态的认知和体验,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刻意干预。

在自然境界中,人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避免过度追求和执着。

自然境界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精髓,强调顺应自然、回归自然。

顺应自然原则及实践方法顺应自然原则尊重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注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倡导简约生活,减少资源浪费。

实践方法通过观察自然、体验自然来增进对自然的理解和敬畏;采取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如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然意识和环保意识。

无为而治思想内涵与启示无为而治思想内涵无为而治并不是真正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在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前提下,采取不干预、不强制、不刻意的方式来实现治理目标。

它强调的是“无为”背后的“有为”,即通过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来达成更好的治理效果。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四种人生境界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四种人生境界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讲,人生有四种境界:一是自然境界,二是功利境界,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天地境界(也称哲学境界)。

处于自然境界的人,顺着自己的本能或社会风俗习惯做事,不知道或不大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活得浑浑噩噩;处于功利境界的人,一切从满足个人的欲望出发做事,活得自私自利;处于道德境界的人,为他人、为社会的利益而做事,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处于天地境界的人,为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奋斗终身。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自然的产物;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精神的创造。

冯友兰先生对人生境界的深刻领悟,对我们提升精神境界很有启发。

冯友兰“接着讲”儒家教化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冯友兰“接着讲”儒家教化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冯友兰“接着讲”儒家教化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现代社会是以“社会为本位”取代“以家为本位”的社会结构,这一变革对传统儒家社会伦理提出新的挑战,即“以社会为本位底社会”儒家伦理如何可能。

冯友兰在“接着讲”的意义上阐发了儒家教化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可能性,积极阐发了传统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的实现与发展。

认识冯友兰对儒家伦理如何可能问题的思考,对促进研究冯友兰教育思想获得了更为扩展的意义与视野,而这亦是我们应自觉意识和积极展开的。

冯友兰集哲学史家、哲学家与教育家于一身。

他所谓的“接着讲”,在儒学发展的意义上,涉及的是哲学体系研究与创新的问题,而在儒学教化与实践意义上,则更多关涉的是教育问题。

历史地看,从宋明理学到冯友兰之“新理学”,中国在近代的重大变革与转型是其发展的社会基础,同样,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也必然对传统教育产生影响并提出新的问题。

冯友兰对中国社会在近代转型及其对传统教育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有着自觉与清醒的认识。

面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现实,冯友兰在“接着讲”的意义上,通过对儒家传统教化思想与问题进行新的阐发与改造,这对弥补与纠正传统儒家教化思想重精英而轻大众、重思想而轻实践、重理想而轻日常等不足与偏向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今天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教育等现代课题在理论与实践的不同层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价值。

一、传统儒家的教化困境与难题传统儒家对教化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儒家伦理何以可能的问题。

这是因为,如果说“内圣外王”是传统儒家精神的内核,那么这一精神显然不能仅仅停留于思想理论的层面,必然要落实在实践伦理层面才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吾淳先生对这一问题研究颇深,认为儒家伦理可能性的问题包括如下具体内容:其作为一种思想是如何向社会传播,并从最初的精英理论转变为大众的、实践的,伦理思想在社会层面的落实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儒家伦理思想从发生、成熟到最终在社会层面落实经历了怎样的过程?[1](P见封面)即是说,儒家伦理“从思想到实践之间的差别、或应当与可能之间的差别”所蕴含的是传统儒家道德学说由思想向现实的转化即儒家思想如何教化与何以实施的实践问题。

【阅读下面材料】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

【阅读下面材料】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

【阅读下面材料】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篇一: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唱着国歌,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境界自有高下之分。

人生在世,就是要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境界,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得到攀升和超越。

即便是日常生活中一件很普通的事,不同的人往往因为处置方式的不同,也会显出境界的高下与优劣。

请以“境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略冯友兰先生《人生的境界》从高处架构,笼括了人生境界的高下分野,这对写好“境界”话题作文有所帮助。

要写好此文,首先要选好切入口,最好不要一味地贪大,将镜头瞄准那些不可“触摸”的比较抽象的物事或道理上。

如果一时选不好恰当的素材,不妨将目光定位在自己身上,梳理一下自己曾经在“处置”境界上的一些事件。

通过这些事件的叙说,凸显自己对待“境界”的情感或思想起伏过程。

比如对待金钱的某一次心灵动荡,比如某一次考试成绩不佳的考验等,从中自己悟出了一点什么道理,也就是自己的境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微妙或巨大的变化。

其次,要注意对感性材料进行提升,使之在认识上具有某种普遍意义或价值。

如果只是局限于自己经历或感受的“絮”说,会使文章显得“个案”有余而“质”性不足。

篇二: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唱着国歌,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高考模拟语文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__哈萨克斯坦谚语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__孟子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要的是写好的范文,有作者的著名作者。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是什么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是什么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是什么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生过得既平凡又伟大,他从哲学的观念,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分成了人生四境界,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希望对你有帮助。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第一境界是自然境界,在自然境界中,冯友兰认为万事万物皆应该顺其自然,切不要因为自己的意念而刻意强求,那样很有可能将适得其反,与原定目标背道而驰,只有顺着万事万物自然的发展规律,反而能得到意料不到的收获。

第二境界是功力境界,在功利境界中,人类有了初步的觉醒,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的最终目标,那么这样他所有的一切皆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展开进行。

如果失去了这个目标,就可能是出现了另外一个目标,在这个境界层面上,人类有了功利之心。

第三境界是道德境界,在道德境界中,它起到对第二个境界的约束作用,虽然有了功利之心,但他的意识中,仍然有对错之分,仍然有可为和不可为的区别,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道德尺度,人们会在道德的范围内去找寻目标,并且开展合乎道德的行为去完成目标。

第四境界是天地境界,这是最后的一个境界,也是最大的一个境界,除却对自身、对社会、对道德层面的认识,人类的视野将随之更为广阔,在这个境界中,人类将围绕着这个宇宙开展顺应宇宙的发展行为。

冯友兰先生的四个境界,是层层相扣,逐层递进的,只有完成了上一个境界,才能开展下一个境界,如果四个境界全都能达到,那么可称为圣贤之人也。

冯友兰作品第一类,是冯友兰的少年时期,这个时期他刚从西南联大毕业,与好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杂志,并在杂志中担任编辑一职。

从这个时间段开始,冯友兰开始正式进入人生哲学的浩瀚海洋,开始从事他哲学相关作品的创作之路。

在1924年,冯友兰的第一个较为有名的作品终于问世,那便是《人生理想之比较》,又被英国称为《天人损益论》。

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大师的哲学思想雏形基本成立,在这本书中,冯友兰大师首度提出了人生理想也是一种哲学,并最终做出了哲学就是让人们向好的一种学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现代精神 .叉继承了中困哲学的变质内窖 ,它是中围哲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 张扬,这种运用是理性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对科学、逻辑和哲学
之间关系的一种观察,是对民 族哲学的改造、丰富和补充。 其建构 方法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哲学的抽象性,思辨性和系统性。使 [ 关键词] 友 : 着 ; 地 界 冯 兰接讲 天境 中国哲学成为当时颇具现代品 格的 新体系,凸 现了以 逻辑分析方法 冯友兰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享誉中外的著名哲学家。他穷一生 来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路向 但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范畴,在 精力,孜孜于研究中陶哲学与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建立 自己的哲 奉质一兼具理性逻辑和价值理想的双重存在,不仅具有概念逻辑的 L 学体系时,提 “ 照着讲”和 “ 接着讲”的区别,并申明他是 “ 接 性质,而且有直觉的体悟,形象的意蕴和审美的意境。也就是说, 着宋明理学讲”的。那么,冯友兰的 “ 照着讲”和 “ 接着讲”的含 逻辑分析是一种 “ 言说” ,而中国哲学一些终极性价值内容又是 “ 不 义是什么?又有什么意义昵? 可言说者” ,要靠直觉体验,即是非理性的, 种秘主义的。冯友兰主 就其它面意义来说, 照着讲”即比照、依照着讲,讲别人之所 张只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统一才能造成 与未来世界相称 的哲 “ 讲, 接着讲”足接着,承接着讲,讲j,人所朱讲。冯友兰在此正 学。 “ 1J  ̄ g 是使用了 “ 照若讲”与 “ 接着讲”这种宁面意义。冯友兰将研究哲 冯友兰的 “ 接着讲 ”足接着中国哲学讲,而不是接着西方哲学 学史归为 “ 着讲” 将哲学创作归为 I 着讲”的, 照 . l { 妾 他说 “ 哲学史 讲、它将时代性和民 族性结合起来,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 讲出 家是照着哲学史讲哲学,而哲学家是接着哲学史讲哲学”… 尽管写 中国哲学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在这方面。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 的“ 哲学史”与 “ 本来的”哲学史并小是-l事,但是, 写的”哲 他的人生四境界说。冯友兰始终把人的 “  ̄ l “ 安身之命 ”问胚作为哲学 学史毕竟是照着 “ 本来的”哲学史写的。而 “ 本来的”哲学史是客 的根本问题提出来.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作为哲学的主要任务,并 观存枉的 以实现 “ 天地境界”作为人的 “ 最高的安身之命之地” 。 “ 接着讲” 就不同了。 接着讲”着眼于哲学的发展,变化和新 “ 冯友兰在 《 新原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境界说,四境界指依次 的创造, 是有明显的时代性的, 而时代性就意味着新的东西的产生。 由低到高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境界源于 十 世纪三 年代中期,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 人的 “ : 觉解” 而通过人的 “ , 行为” 表现山米。 觉解就足自觉和了解, 之秋 民族的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国人民政治与义化生活的主题,与 觉解也就是对人所做之事的意义有了解,并 自 觉人与事物足处在某 民族前途密切相关的中两文化之争重登历史舞台。两代派和国粹派 种关系中,即 “ 在做某事” 。人圉有觉解,事物以致整个宇宙人生对 势 两立、各 已 执 见,1以 巾 冯友兰 等为代表的现代新 儒家则带着f 于人就有了 i 『 = J 某种意义,这个意义就构成了人的 境界。 人的觉解有层 显的折衷倾向,他们努力超越中西对立的倾向,不仅重视中两文化 次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人的境界有高低之分,境界的差异主要通 之异,而且更注意两者之同,尝试进行两者对等前提下的融合,企 过人的 “ 行为”得以表现。原始社会及儿童时期处于自 然境界。当 望通过复兴传统文化来振兴整个国家和民族。抗战时期,有鐾于民 人们觉解到某个体的 “ 我”的生物性存在,并由之赋予自己的行为 族的兴亡和历史的变化,冯友兰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生活进行了 以功利目的时,就进入功利境界。人们不仅能觉解 自己生物性的存 全面、 深刻地反思, 先后完成 《 新理学》 13 年) 《 (99 、 新事论》(9 0 在,而且能解觉 自己的社会性存在,并由之赋予 自己的行为以关乎 14 年) 新世训》(90 、 新蟓人》 14 年 ) 《 、《 14 年) 《 (93 、 新原道》 14 ) 社会的价值意义时,他的境界也就提升到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是 (94 、


“ 接着讲”开出的 “ 天地境界”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是对中国和
世界哲学的一大贡献。
《 新知青》(96年 )六奉 的写作,创建了新理学哲学体系。冯 一种由最高的觉解而产生的境界。是人所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处 14 友兰用中围历史 } 二 曾有过的晋、未、明三朝的南渡之人比喻当时中 于天地境界的人,“ 其行为是 事天’底” ,他除了对 “ 社会的全” 国抗战政府和人民,坚信中网人民的抗 日战争一定会胜利,中华民 的觉解之外,还有对 “ 宇宙的全”的觉解。 也就是说进入天地境 族一定会复兴。“ 南渡人”一定会回来。这叫 “ 贞下起元” ,抗战时 界的人不仅应对人类社会负责,而且应对宇宙负责。 期就是 “ 贝无之际” 。所以,以上六本书又称贞元六书。 冯友兰认为 自笛卡儿以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深受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 建立新哲学体系的用意是 “ 为天地点心,为生民立命,为往旱继绝 响。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中,孕育发展了现代科技。在现代科技 学,为万世歼太 ”( 张载语) “ ,足 想把中固的传统哲学恢复起来, 的武装下,现代人 日 益认为人就是宇宙的主宰,人就是上帝。只有 激发人的爱国 想,抵制 奉的侵略” I 人才足主体,非人的一切都是客体,主体可通过认识客体而操纵和 那么,冯友兰足怎样 “ 接着讲”中国哲学的呢?冯友兰的新理 征服客体。西方人从上帝的阴影中走出来之后,日益张扬的主体性 学是他在吸收西洋哲学方法论和继承中国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 便是扩张性、宰制性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上就 立的新的哲学体系, 是中困哲学从古代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 表现为人们对权力或霸权的追逐,进而导致或大或小的战争。这种 是民 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 是近代化或现代化与民 族化的 统一。 所 主体性在 与自 人 然的 关系中就表现为人类对 自 然的征 服和破坏, 进 以冯友兰的 “ 接着讲”具有这样两层的涵义。第一层涵义足,赋予 而导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巨大破坏,使人类陷于生态危机之中。中 中国哲学以全新的现代理性精神,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理性” 国哲学始终体现着对人的问题的关注。中国哲人足把人放在天人合 “
维普资讯
20 0 6年
《 …师 范专科学校学报》( 和 汉文综合版 )
Hale Waihona Puke Jl 0 6第 2 u 0 2 6卷第六期
总第 4 4期
冯友兰的 “ 接着讲’与 “ ’ 天地境界’ ’
鲍时好
(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安徽芜湖 2 10 ) 400 [ 要] 友 的“ 着 , 在 代 革 赛 的, 予 国 学 运用于中国哲学,使蕴藏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理性主义精神得到了 摘 冯 兰 接 讲, 时 变 中 现 赋 中 哲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