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的抗虫性和抗性育种研究
抗病虫害茶树品种
抗病虫害茶树品种
以下是一些具有抗病虫害特性的茶树品种:
1. 福鼎大白茶:这是一种中国的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害虫具有较强的抗性。
2. 龙井43:这是中国浙江省的一种茶树品种,对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等病害具有较好的抗性。
3. 铁观音:这是中国福建省的一种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害虫具有一定的抗性。
4. 湄潭翠芽:这是中国贵州省的一种茶树品种,对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等病害具有较好的抗性。
5. 勐库大叶种:这是中国云南省的一种茶树品种,对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害虫具有较强的抗性。
《茶树遗传育种进展》课件
遗传育种技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加快茶树育种进展,提高茶叶品牌竞争力。
茶树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
遗传变异
茶树自然界中基因的随机突变 是遗传变异的基础。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平衡遗传和 不平衡遗传规律是茶树遗传规 律的基础。
杂交选择
利用杂交选择的方法,在茶树 自然种质组中选出有利的育种 材料。
通过研究茶叶中微量元素和化学 成分与茶树遗传基础的对应关系, 实现茶叶健康功能的优化。
运用现代加工技术,研发出茶树 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茶树遗传育种的展望和应用前景
品种筛选
开发适合各地栽培的优良品种。
功能优化
将茶树与其他有益植物杂交, 获得更加丰富的功效。
产业转型
通过科技运用,推动茶产业向 数字化、智能茶树遗传育种涉及科技、政策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对茶园生态环境、种质 资源和品种筛选等方面进行充分评估和规划。
3
应对方案
发挥各类技术和资源优势,建立标准的茶树遗传育种体系,加快育种成果的实用 化和推广应用。
茶树遗传育种的最新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茶树品质与功效的关联研究 茶树农产品深加工
运用基因编辑技术通过人工干预, 大幅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
《茶树遗传育种进展》 PPT课件
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茶树遗传育种是探究其品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重 要手段。本课件将为您介绍茶树遗传育种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茶树遗传育种的意义和重要性
1 提高茶叶品质
通过优良基因的筛选和培育,打造产量高而质量优的优质茶叶。
2 增强茶树抗病能力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繁育出抗病茶树品种,增强茶树抗病能力,降低药物使用量。
茶树基因突变、杂交、等位基因作用、基因复合等内部因素导致茶树产生变异。
《茶树害虫防治学》教学大纲
《茶树害虫防治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茶树病虫的发生规律、防治措施、测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为指导茶树生产和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绪论讲述树茶树害虫防治学的任务、内容,昆虫纲的特征。
第一章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功能1.昆虫的头部讲述头部的基本构造,触角、眼、口器等附器及功能。
2.昆虫的胸部讲述胸部的基本构造,足、翅等附器与功能。
3.昆虫的腹部讲述腹部的基本构造和外生殖器。
第二章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1.昆虫的内部器官与位置2.昆虫的体壁讲述体壁的基本构造、特性以及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3.昆虫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的结构与功能。
4.昆虫的激素讲述内激素、外激素的种类和功能。
第三章昆虫的生物学1.昆虫的生殖方式:讲述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胎生和幼体生殖、多胚生殖。
2.昆虫的发育和变态:讲述昆虫个体的发育、变态类型、内激素对发育和变态的控制。
3.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讲述世代、年生活史、休眠、滞育。
4.昆虫的行为习性:讲述趋性、食性、群集性、迁移性、假死性,拟态与保护色第四章昆虫的分类1.概述:讲述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昆虫纲的分目:讲述昆虫纲的分类体系3.茶树昆虫重要目科分类:讲述直翅目、等翅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脉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蜱螨目等目及其重要科的特征第五章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方法1.讲述植物检疫、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2.农药基础知识第六章无公害茶叶生产及害虫种群演替1.讲述无公害茶叶生产、茶叶农药残留量控制、昆虫群落结构与特性、2.种群演替及其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第七章刺吸式口器害虫1.了解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发生、为害和防治特点。
2.介绍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绿盲蝽、蚧类、螨类害虫的为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主要习性和防治方法。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茶树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作物,其育种和栽培技术对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以期为茶农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茶树育种技术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一种常用的茶树改良方法。
通过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优良的后代。
一般而言,优质茶叶需要具有耐寒、耐旱、抗病虫害和丰产等特点。
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的、抗病虫害的茶树进行杂交是十分关键的。
同时,杂交育种还可以提高茶树的抗逆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
2.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指通过特殊处理或辐射诱变等方式,引发茶树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一些新的性状。
这些突变性状有时可以给茶树品种的改良和创新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突变育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突变后的性状不一定都是有益的,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性状的出现,所以在进行突变育种时需要慎重选择和评估。
3.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技术为茶树种质资源利用和改良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可以获得一些具有特殊性状或功能的茶树品种。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抗虫基因导入到部分品种中,从而增强茶树的抗虫能力。
然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还面临一系列伦理和风险评估问题,需要进行科学和谨慎的研究。
二、茶树栽培技术1. 土壤要求茶树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酸性或微酸性土壤,pH值在4.5-6.5之间最为适宜。
土壤应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同时要有一定的肥力。
在栽培前应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和排水情况,以便合理调整土壤条件。
2. 茶树的繁殖茶树可以通过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嫁接等方式进行繁殖。
种子繁殖是最常见的方法,但茶树的种子萌发率较低,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
扦插繁殖和嫁接可以保留良好的品种特性,并且繁殖后的茶树生长较快,但对技术要求较高。
3. 茶树的管理茶树栽培过程中的管理措施对茶叶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包括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
茶树抗病虫性种质筛选及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抗病虫能力有关 , 茶树芽叶茸毛 , 叶片气孔 、 角质层 、 内部栅 栏 组织 和 海绵 组 织 的结 构 特 点 以及 茶 多 酚 、 咖啡碱 等物质 的含量情况都可以作为筛选抗病虫茶 树品种的依据 H J 。在 2 0世 纪 8 O年代中后期 , 已 有不少学者开始致力于调查鉴 定抗 性茶树种质 , 从 而筛选 出抗性茶树品种( 系) 。
汪 云剐 等通 过 田间 自然 鉴定从 1 0 5份 云南 茶 树
1 . 1 茶树抗虫种质筛选 曾莉等经 田间和室 内鉴定试验 , 从3 O份资源材
’
料中筛 选出对茶苗根结线虫病 高抗材料 5份 , 抗性 材料 1 3 份 。随后 , 通过笼内产卵量 、田间产卵选择 性和 田间种群密度调查等试验 , 对3 0份资源材料进
张觉 晚等 研究 了不 同茶 树 品种对 丽纹 象 甲 的抗 性程 度 , 从 中鉴定 出抗 丽纹 象 甲品种 4个 , 中抗 品种
1 1个 , 感 性品种 1 2个 , 黑 叶水 仙 、 乌龙、 政 和大 白、 毛蟹 、 水仙 7 9 0 1 、 铁 观音 等 品种 抗性 较 强 , 适 于在 丽 纹 象 甲严重 区种植 。 通 过调 查宫 崎县 综 台农 业 试验 场茶 叶分 场 及鹿 儿 岛茶 叶试 验 场 的 2 7 6份 茶 树 品种 、 品 系对 桑 白蚧 .
茶树 是多年 生 的木本植 物 , 易受病 虫的侵扰。 在生产上 , 人们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 , 通过对茶树喷 施农药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但 是随着人们 的食品 安全意识的提高 , 茶 叶绿色无公 害食 品越来越受到 关 注 。因此 , 通 过 研究 茶树 的抗 病 虫性 , 培 育 高抗性 品种 , 可 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 防止农残超标 , 对茶叶 的出 口创 汇有 一 定 的促 进 作用 。抗性 育种 已经成 为 2 1 世 纪 茶树 育 种 的重要 目标 。 从2 O 世纪 8 0 年代至今 , 我 国茶树育种工作取 得 了显 著进展 , 茶树 育种 目标 经历 了 “高 产 一 优 质 早 生 一 多抗” 的发展 历 程 , 育 种 手 段 从 传 统 的单
病虫害防治中的抗性品种选育方法
病虫害防治中的抗性品种选育方法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选育抗性品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病虫害防治中常用的抗性品种选育方法。
一、经典育种法经典育种法是传统的品种选育方法,通过人工选择相对抗性较强的个体进行杂交,将抗性基因逐代固定在后代种子中。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品种杂交、选择和后代测试三个阶段。
在品种杂交阶段,选取抗性较强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亲本间的配对产生具有抗性基因的杂种。
在选择阶段,对杂交种进行筛选,选择出具有较高抗性的个体,将其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在后代测试阶段,将选育出的品种进行大田试验,验证其抗性之后再推广应用。
二、基因工程育种法与经典育种法相比,基因工程育种法可以更加精确地导入抗性基因,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品种选育。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基因克隆、转化和品种筛选。
在基因克隆阶段,通过分离和克隆已知的抗虫抗病基因,得到基因的DNA序列。
在转化阶段,将克隆的基因导入目标作物的细胞中,使其表达抗虫抗病蛋白。
在品种筛选阶段,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性鉴定和品质评价,最终选育出具有抗性的品种。
尽管基因工程育种法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应用受到一些限制,如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问题,以及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等。
三、体细胞遗传育种法体细胞遗传育种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选育方法。
该方法通过细胞核的重新组合和转移,实现抗性基因的引入。
主要包括细胞核移植和胚胎培养两个步骤。
在细胞核移植阶段,将带有抗性基因的细胞核移植到受体细胞中,使其合并为一体。
在胚胎培养阶段,对移植后的胚胎进行培养,使其发育为完整的植株。
最终,通过遗传学分析和大田试验验证其抗性。
体细胞遗传育种法是一种高效的选育方法,可以克服传统育种方法中的某些限制。
然而,该方法仍然面临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挑战。
四、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法是一种通过分子标记技术辅助品种选育的方法。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茶叶是我国传统的文化产物之一,是亚洲文化的标志之一。
茶叶的产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南和川渝地区,其中,茶树的育种与栽培技术是茶叶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一、茶树育种技术茶树育种技术是指通过选育茶树品种、混合改良、群体育种等技术手段,提高茶树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茶树品种的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理环境、生长条件、气候状况和人工干预的程度等。
茶树的品种选择应顾及产量、品质、适应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品种。
混合改良是指通过杂交自然或人工方式,筛选出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芽头,然后繁殖出新的茶树品种。
群体育种是指通过对不同茶树品种进行大规模的组合,选择出高产、高品质、高抗逆性的优良品种。
茶树群体育种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开花授粉、鲜芽接枝、组培以及转基因等。
二、茶树栽培技术茶树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肥料管理、灌溉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制茶技术等方面。
肥料管理是指应用化学肥料,使茶树达到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供给。
灌溉管理是指根据茶树生长需要,在炎热干旱的季节进行适量的灌溉。
土壤管理是指通过施肥、转作和翻耕等管理措施,调节土壤酸碱度、提升土壤肥力,增强茶树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能力。
病虫害防治是茶树栽培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草地病、红蜱和毒力脱叶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制茶技术是指茶树采摘后的茶叶加工技术,包括杀青、卷曲、发酵和干燥等过程。
制茶技术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既要尊重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又要抓紧采收制茶的时间,使之达到最佳品质。
三、茶树育种与栽培的现状和展望由于我国种茶历史悠久,技术对茶叶品质的控制能力较强,因此我国在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同时,随着茶叶消费市场的逐年增大,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
例如,目前转基因茶树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容易提高茶叶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是茶叶产业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种植茶叶的效益和质量也将逐渐提高,进而保证我国的茶叶产量和品质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婺源秋茶期茶树害虫种类及防治现状调查
2 0 1 3年第 6 期
蚕 綦叶通讯
・ 2 l ・
终处于相对稳定 的状态 。茶 园茶树 害虫虽然 种类
多, 但其个体数量少 , 大部分茶园终年不用农药 , 多
处 于生态 ( 自然 ) 控制下。能造成经 济损 失的茶树 害虫 , 多出现在部分用药多, 生物多样性指数低 的茶 园。秋茶期存在部分茶园爆发成灾 的茶树害虫有茶 尺蠖、 茶黑毒蛾 、 茶毛虫 、 茶蚕、 假 眼小绿叶蝉等。这 两年爆发成灾 的害虫仅有茶尺蠖 和假 眼小绿叶蝉 , 蝗虫为害虽 也较 重 , 但 尚未造成 经济损 失, 发生 普 遍、 局部受害的有茶蚕、 茶蓑蛾等【 2 】 。 2 . 2 . 1 成灾 , 可造成经济损失 的害虫 茶尺蠖 : 婺源一年发生 6~ 7代 。由于代数多、
秋茶期 间, 由于气温高 , 害虫历期短 , 繁殖发育 快, 常爆发成灾。如果秋茶期 害虫虫 口密度高而未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 , 不 仅会影 响秋茶期产量和 质量 , 而且还会 造成次年春茶严重减 产… 。了解掌 握秋茶期茶园茶树害虫 的种类及其害虫优势种, 对 开展秋茶期茶 树害虫 的测报 与防治 , 有指导作用 。 为此 , 笔者对其做 了初步调查 , 现整理如下 , 以供今 后进一步研究参考。 蛾、 肾毒蛾 、 茶刺蛾 、 扁刺蛾、 丽绿刺蛾 、 褐刺蛾 、 红点 龟形小刺蛾、 黄刺蛾 、 茶蓑 蛾、 茶 褐蓑 蛾、 大蓑蛾、 白 囊蓑蛾、 小蓑蛾、 油桐蓑 蛾、 螺纹蓑 蛾、 小螺纹蓑蛾、 黑肩蓑蛾、 茶卷叶蛾、 茶小 卷叶蛾、 茶细蛾、 茶灰木 蛾、 茶蚕、 茶叶斑蛾 、 灰地老虎、 茶鹿蛾 、 茶芽粗腿象、
鉴定了种名 的婺源秋茶期的茶树害虫有 : 害茶昆虫 8 4种 , 害茶螨类 5 种 。局部茶园爆发成灾 害虫为茶尺蠖、 假眼小绿叶蝉。用农药防治的茶园少 , 大部分茶园的害虫都在利用生态控制。婺源茶 区秋茶期害虫种类多 , 成灾大的少 , 茶 园用农药防治的面积小 , 多数茶园的茶树害虫处于生态调控下 。 关键词: 茶树害虫 ; 种类 ; 防治
云南茶叶种植病虫害防治研究
云南茶叶种植病虫害防治的研究摘要:据报道,世界各产茶国已发现的害虫和害螨即有害的螨共1034种,病原507种,我国记载的害虫和害螨约430种,病害90余种。
茶树病虫害具有种类多、危害期长的特点,每年因病虫害而使茶叶产量损失10%—15%,并使茶叶品质下降,严重时导致茶园毁灭。
因此,防治病虫害是保证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云南;茶叶种植;病虫害防治云南省是一古老茶区,茶域辽阔,气候多样,病虫种类和发生数量较多,对茶叶生产造成很大威胁。
充分认识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适宜的防治方法,才能保证茶叶生产持续发展。
1 农业防治在栽培过程中.从病虫、茶树、环境三者相互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抓住主要关键,改进栽培技术,有目的地改变环境的某些因素,以消灭或恶化病虫发生的条件,加强或营造有利于病虫发生的条件,从而避免或减少其发生与危害。
通过选用抗病虫的茶树品种,合理密植、中耕除草、合理施肥,注意排水,分批采摘,适时修剪等措施以达到防治目的。
1.1 茶树修剪:采用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剪除病虫枝。
1.2 采摘茶叶:通过分批多次采茶,不断采除大量病虫,抑制病虫的发展,1.3 茶园耕作:通过冬季深耕或结合根际培土,将病虫翻入深处或暴晒,减少病虫源。
1.4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通过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恢复茶园生态系统,提高茶园生态调节能力。
2 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或其代谢产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
生物防治对人畜无毒害,不污染环境。
茶叶作为人类的健康饮料,对其色、香、味和农药残留的要求严格,因而目前其在茶园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地位提高,所显示的良好应用前景已日益受到重视。
现主要利用天敌昆虫(含捕食螨,种类多达500多种,主要有寄生蜂、捕食性天敌昆虫和捕食螨)、虫生真菌(1976年后我国已从茶树害虫病虫体上分离到虫生真茵35种,白僵菌的几种株系分别对茶小卷蛾、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等具良好的防治效果)、昆虫病毒(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从40多种害虫中分离出60多种昆虫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等,有的已进入小批量商品化生产,防治茶尺蠖、茶小卷叶蛾等效果显著)以及化学通汛(利用昆虫种群异性间的化学信息联系,应用害虫信息素进行诱杀)等方面进行防治。
茶叶病虫害及绿色防技术-PPT课件
• 三、分布与危害 • 茶白星病在山东省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900米以 上的茶园。此病主要危害茶树幼嫩芽叶,形成大 量小型病斑。病梢百芽重减轻,对夹叶增多。病 芽叶加工的成茶味苦涩,汤色浑暗,碎末茶多, 对茶叶产量和质量均有明显影响(见下表)。
茶白星病对茶树新梢生长的影响 芽梢长度 (厘米) 百芽重(克)百芽叶数 (片)
• 二、症状 • 茶饼病主要危害茶树的幼嫩芽叶和嫩茎。 最初症状表现为嫩叶上出现浅绿、浅黄或 略带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型透明斑。 有时初期病斑在叶的两面都呈现暗红色。 病斑可逐渐扩大到0.6~1.2厘米,病斑周围 有一黄绿色晕区和一个暗绿色带。以后病 斑正面逐渐凹陷,相应的叶片背面突出, 形成疱斑。病斑叶片正面较平滑,并略带 光泽,色泽较周围叶色浅。叶背突起部分 表面初为灰色,上覆一层白色粉末,这是 病原菌的子突层。
该病的潜育期为5~9天。茶饼病的发生流行与下列 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 (1)湿度与发病的关系:连续 10~15天的阴 雨 天气,如果有5天平均相对湿度达83%以上病区茶 饼病会中度以上流行,如果低于80%,则不 利于 发病。 • (2)温度与发病的关系:温度对茶饼病发生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担孢子萌芽的速度和侵染后的病 斑 形成上。茶饼病的发病适温为15~20℃,高温和 低温均不利于发病。
• •
•
五、综合防治 根据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该虫的发生危 害特点,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 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控制该虫暴发成灾, 减少危害损失。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采摘, 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茶树嫩梢是该虫危害和 繁殖的主要部位,及时采摘,可避免新梢被害, 可带走产于嫩梢组织中的虫卵,降低虫口基数, 同时还减少该虫的食料和产卵场所,影响该虫 的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的增加,据调查,及时 采摘可降低虫口密度80~95%。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CATALOGUE 目录•茶树病虫害概述•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目的和意义•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注意事项•结论与展望茶树病虫害种类繁多,包括叶部病害、根部病害、虫害等。
其中,叶部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叶枯病等,根部病害主要有黑根病、白绢病等,虫害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等。
茶树病虫害分布广泛,在中国南方茶区,如福建、浙江、湖南、广东等省份的茶园均有发生。
茶树病虫害的种类与分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注重采用生态、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能够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提高茶叶品质保护茶园生态环境提升茶产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茶叶生产安全农业防治030201保护和利用茶树病虫害的天敌,如寄生蜂、瓢虫等,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菌剂和生物农药,如苏云菌、井冈霉素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利用天敌生物防治VS物理防治经济效益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农药成本、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
生态效益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自然生物群落,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能力。
社会效益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提高茶叶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增强消费者对绿色茶叶的信任和认可。
实施效果培训与宣传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推动绿色防控技术在茶园的广泛应用。
注意事项强化监测在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前,需要对茶园的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以便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动态和趋势。
技术支持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方案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
综合防治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并非单一的防治方法,而是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防治,如修剪、采摘、施肥等,需要农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结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茶叶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和安全性。
pdf 茶树育种学
茶树育种学
茶树育种学是一门研究茶树遗传改良的学科,主要涉及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引种驯化、育种理论和方法以及良种推广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茶树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是选育出优良的茶树品种,提高茶叶的品质、产量和抗逆性,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树育种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引种驯化、遗传规律和育种方法等。
其中,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是基础工作,引种驯化和遗传规律的研究是育种的理论基础,育种方法是实现优良品种选育的关键。
茶树育种学的发展趋势包括:
1. 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创新利用,发掘优异基因,提高育种效率。
2. 加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加速新品种的选育进程。
3. 加强生态适应性育种,提高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以适应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
4. 加强品质育种,培育具有特色风味和优异品质的新品种,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5. 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促进新品种的产业化应用。
茶树育种学在茶叶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研究和完善茶树育种技术,可以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茶树病虫害是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保障茶叶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防止茶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茶树苗木、种子等进行严格检疫,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同时,对于新引进的茶树品种和苗木,也要加强检疫,确保不带入潜在的病虫害。
二、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提高茶树的抗逆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以下是一些农业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2、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提高茶树的抗逆性。
一般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添加磷、钾肥,以增强茶树的抗病能力。
3、及时修剪:修剪可以去除病枝、病叶,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修剪还可以使茶树通风透光,提高抗病能力。
4、清洁茶园:定期清除茶园内的落叶、枯枝等,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对于已经发病的茶树,要及时清除病枝、病叶,以防止病原菌的扩散。
三、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物理方法进行防治。
以下是一些物理防治措施:1、灯光诱杀: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在茶园内设置杀虫灯,可以诱杀多种害虫。
2、色板诱杀:利用昆虫的趋色性,在茶园内设置色板,可以诱杀多种害虫。
3、人工捕捉:对于个体较大的害虫,可以采用人工捕捉的方法进行防治。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生物防治措施:1、天敌保护: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
例如,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等捕食性天敌,可以控制蚜虫、粉虱等害虫的数量和危害。
2、生物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同时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污染。
例如,使用苏云杆菌等细菌性农药,可以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使用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可以防治多种害虫和病害。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育种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茶树是中国传统的经济作物之一,茶叶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也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传统饮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茶叶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茶叶产业发展迅速。
然而,传统的育种方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使得茶叶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因此,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茶树育种方法得以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就茶树育种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
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是利用已知基因的遗传标记以加快选择过程的方法。
在茶树育种中,MA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优良茶树品种的鉴定、亲本选择、杂交种选育、复壮苗选择等方面。
例如,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11个不同的茶树品种,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多态性。
此外,还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35个茶树品种进行了分析,发现RFLP技术比RAPD技术更适用于茶树的鉴定。
2. 基因工程育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茶树育种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引入外源基因或操纵内源基因,从而实现对茶树性状的调控和改良。
基因工程育种在茶树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其抗性育种、生长调控、抗性调控、香气调控等方面。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茶树进行基因转化,使其具有抗虫、抗病等性状。
利用转录因子的技术改变茶树绿原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基因表达状态,实现茶叶中芳香物质(如茉莉酐、桂皮酸等)的调控。
3. EST分析表达序列标签(EST)分析是是利用高通量的串联式DNA测序技术,从已有的EST数据库中寻找相似的EST序列,进而对茶树基因型和表型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EST分析在茶树中的应用可用于挖掘新基因和识别已知基因序列。
通过利用EST分析技术,已经鉴定出许多在茶树中发挥作用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4.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研究是一种通过测序的方法, 对茶树基因组进行分析, 把许多未知的基因序列转换为已知基因序列的技术。
茶树抗病虫机制的研究进展
具 有 机 械 保 护 作 用 。朱 俊 庆 通 过 切 片 显 微 观 察 发现 , 嫩
叶 和 嫩 茎 表 皮 细 胞 愈 薄 ,假 眼 小 绿 叶 蝉 为害 愈 重 。茶 树 受 害 程 度 随 嫩 叶 栅 状 组 织 和 嫩 茎皮 层 的加 厚 而 减 轻 。 张 贻 礼 、 张 觉 晚 的 研 究 也 得 出 了 类 似 的 结 果 , 他 们 对 1 个 2 茶 树 品 种 新 梢 叶 片 厚 度 进 行 了测 量 , 并 与被 害 指 数 作 相
1茶 树 形 态 学抗 - 眭
茶 树 的 形 态 特 征 对 昆 虫 和 病 原 菌 的 影 响 最 重 要 的 是 树 体 的表 面 结 构 , 包 括 芽 叶 颜 色 、 茸 毛 的 有 无及 长 度 、 密 度 , 角质 层 、蜡 质 层 的厚 薄 以及 组 织 的 含 水量 等 。 1 1 芽 叶颜 色 . 张 贻 礼 、 张 觉 晚 等 的研 究 发现 , 茶 假 眼 小 绿 叶 蝉 在 黄 绿 的新 梢 比 深 色 的 新 梢 上 虫 口密 度 要 大
关 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 叶 片 厚 的 品种 对 丽 纹 象 甲具 有 较 强
的 抗 性 。 茶 树 的某 些 形 态 结 构 如 角 质 层 厚 度 、 蜡质 层 、
气 孔 数 目 、形 状 等 往 往 会 影 响 病 原 物 的 侵 入 。 茶 树 小 叶
种 的 叶 片 结 构 中 角 质 层 较 厚 , 栅 栏 组 织 有 两 至 三 层 , 且 排 列 紧 密 , 不 利 于 病 原 物 的 侵 入 , 对 茶 云 纹 叶 枯 病 等 叶
治理 和无 公 害 茶 叶 生 产 开 辟 新途 径 。
品 种 ,其 发病 率 较 低 , 表 现 出 较 强 的抗 性 。
茶树病虫害防治办法
重度危害
对茶树生长和产量产生严 重影响,多数叶片或枝干 受损,甚至可能导致茶树 死亡。
03
茶树病虫害的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法
人工捕杀是一种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通过人工直接捕杀害虫,如茶毛虫、茶蚕等,以减少其种群 数量和危害。
人工捕杀适用于害虫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集中的情况。
黄板诱杀法
黄板诱杀是一种利用昆虫对黄色敏感的特性,将黄色板涂上机油或粘胶,放置在茶园中,诱使害虫停靠在黄板上并被粘住或被 杀死。
注意个人防护
使用化学农药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如 手套、口罩等。
避免污染环境
尽量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如不将 农药喷洒在河流、湖泊等水源地附近。
化学农药的合理选用与轮换使用
要点一
根据病虫害种类选用农药
要点二
轮换使用农药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种类,选用具有针对性的化学农药。
为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 农药。
除虫菊酯是一种植物源农药,能 够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害虫 死亡。
06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 施
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树抗病能力
1 2
合理施肥
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加茶树营养,提高抗 病能力。
科学灌溉
保持茶园水分适宜,防止过度湿润,减少病原 菌繁殖。
推广生物防治
3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发 生。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对于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 义。
通过防治茶树病虫害,可以提高茶树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02
茶树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
茶树病虫害的症状识别
叶片症状
包括变色、枯斑、畸形等。
茶叶品种培育有哪些技术和方法
茶叶品种培育有哪些技术和方法
茶叶品种培育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杂交育种:通过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亲本进行杂交,产生新的品种。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新颖的品种,具有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2. 选择育种:根据茶叶植株的性状性质和品质特点,进行选择与配对,选择出表现优良的植株作为亲本进行培育。
3. 变异育种:通过辐射诱变、化学处理或基因工程等方法,诱导茶树产生遗传变异,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和品质的变异品种。
4. 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利用茶树的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培养茶苗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促进茶树的繁殖和变异,以获得新品种。
5. 种子繁育:选择种质优良的种子进行繁育,通过种子选择和筛选,培育出具有良好农艺性状和品质的新品种。
6. 有性繁殖:通过花粉授粉或茶树的自花授粉,使茶树自然繁殖,并进行选择和筛选,培育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7. 系谱选育:选择具有优秀品质的茶树植株,进行连续累代的选育,以改善品质和性状。
8. 遗传改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茶树的基因进行改良,
以改善品质、产量、病虫害抗性等性状。
9. 生态调控:通过调整茶园的生态环境,如土壤改良、水分管理、光照控制等,提高茶树的生长品质和产量。
这种方法不是直接培育新品种,而是通过优化环境,改善茶叶品质。
以上是茶叶品种培育常用的一些技术和方法,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组合使用。
2023年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023年茶树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全区茶园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茶饼病、炭疽病、白星病和小贯小绿叶蝉、茶蚜、灰茶尺蠖、茶尺蠖、茶毛虫等,为有效控制2023年茶树主要病虫危害,确保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主要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茶树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茶叶质量符合国家茶叶卫生质量标准要求。
二、防控策略采取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重点,科学合理用药相辅助的茶树病虫绿色防控策略。
优先采用健身栽培、免疫诱抗、灯光诱杀、色板诱集、性信息素诱捕和生物农药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三、主要病虫防控措施(一)小贯小绿叶蝉、茶蚜。
1.生态调控。
维护茶园周边自然植被,间作显花草本和木本植物,秋冬季在园边适度自然留草,为蜘蛛类、寄生蜂类天敌提供庇护场所,增强生态控制潜能。
2.农业防治。
生产季节,适时分批勤采,减少虫口基数;茶树行间宜铺除草布(秸秆)覆盖或套种绿肥抑制杂草,降低虫源。
3.物理防治。
每年5月、9月在小贯小绿叶蝉、茶蚜发生高峰期,每亩设置天敌友好型黄红色板20-30块,高于茶蓬20cm,2-3周后及时撤除。
4.生物防治。
可选用印楝素、藜芦碱、茶皂素、香芹酚、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等。
5.化学防治。
当小贯小绿叶蝉在夏茶上达到5-6头/百叶,秋茶10-12头/百叶时,或当有蚜芽梢率4%—5%,芽下二叶有蚜叶上平均虫口20头时,可选茚虫威、联苯菊酯、虫螨腈等防治。
(二)灰茶尺蠖(茶尺蠖)。
1.农业防治。
结合茶园秋季中耕施肥,翻耕土壤,降低土中越冬虫蛹的成活率。
冬季用石硫合剂清园。
2.物理防治。
在灰茶尺蠖(茶尺蠖)常发茶园安装天敌友好型诱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
茶树虫害的生物防治
落叶果树 DECI DUOUS F RUITS 2010(2)茶 学茶树虫害的生物防治田丽丽,宋鲁彬*,姚元涛(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安271000)摘 要:本文对茶树虫害的天敌、生物农药的种类、生物防治的前景进行了综述,为茶生产中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虫害,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 S57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10)02-0049-02收稿日期:2009-09-24*通讯作者作者简介:田丽丽(1981-),女,山东德州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茶学研究工作。
茶树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茶园树冠密集、树幅宽大、形成了稳定的小生态环境,使茶园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
过去,茶园虫害多依赖化学农药防治致使茶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一些害虫迅速发展并暴发成灾。
由于多次、过量使用化学农药,茶叶农药残留往往超标。
随着消费者对无污染茶叶需求量的增加,发展无公害茶叶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茶园中生物防治虫害越来越被重视。
传统的生物防治是指使用无性繁殖材料、改革耕作制度、保持茶园卫生、改进栽培技术、合理调节环境因素、优化水肥管理以及种植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的品种等农业技术。
1888年美国加州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控制严重危害果园的吹绵蚧取得极大的成功,开创了传统生物防治的新纪元。
美国国家科学院1987年将生物防治定义扩大为 利用自然的或经过改造的生物、基因或基因产物来减少有害生物的作用,使其有益于生物如作物、树木、动物和益虫及微生物![1]。
因此生物防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害虫天敌和生物农药。
1 茶树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1 1 茶园天敌天敌资源比较丰富,有寄生性、捕食性两大类。
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有姬蜂、绒茧蜂、蚜茧蜂、蚜小蜂、刺粉虱黑蜂、赤眼蜂、黑卵蜂等。
如赤眼蜂寄生于茶毛虫和茶尺蠖等。
捕食性天敌主要有广屁步甲、中华螳螂、小花蝽、草间小黑蛛、迷宫漏斗蛛、斜纹猫蛛、三突花蛛、八点球腹蛛、中华草蛉、大草蛉、异色瓢虫、红点唇瓢虫、龟纹瓢虫、普通长脚胡蜂、食蚜蝇等。
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茶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一、茶(铁观音)中文学名:茶树科:山茶科Theaceae 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 属:山茶属Camellia 界:植物界种:茶树 C. sinensis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域:真核域Eukary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英文名:tea plant目:杜鹃花目Ericales茶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
一般为灌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树龄可达数百年至上千年。
栽培茶树往往通过修剪来抑制纵向生长,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间。
茶树经济学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
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呈三角形,果实开裂后露出种子。
春、秋季时可采茶树的嫩叶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
主要病虫害据统计,我省茶树害虫共有389种。
为害重的有20~30种,占总数的7%,其中大多数在生产过程当中不必用药防治。
一、茶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剌吸为害:造成叶片的叶尖叶缘枯焦。
芽叶萎缩,严重时整个茶园似火状。
对茶叶的品质影响很大,可造成茶叶碎片多,涩味重。
成虫产卵为害:雌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是芽叶生长受阻,传播病害。
茶假眼小绿叶蝉在我省一年发生8~9代(高山茶园)或12~13代(平地茶园),,冬季以成虫在向阳避风的茶园或杂草上越冬。
每年发生主要集中有二个时期(高峰)。
主峰在5~6月份,主要为害夏茶。
此时是全年为害最重的时期。
次峰在9~10月份,主要为害秋茶,在有此地区发生也十分严重。
(3)此虫寄主多如豆类、麦类和禾本科杂草。
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虫情调查据宋寿龄1995年报道:对小绿叶蝉的调查,用95%机油乳剂加3~5%凡士林充分溶解后作粘着剂,使用时,涂擦在搪瓷盘上用拍打法检查盘中的成及若虫的数。
此方便准确,同时不受时间的限制。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尺蠖 、 小绿 叶蝉、 黑刺粉虱 、 介壳虫 、 螨类 等 , 仍需 依靠化学 农药来控制 , 这对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 了巨大压力 , 还需要从 多种途径 来研究 经济 、 安全 、 有 效 的解决 方法 , 而茶树抗性育
因此以嫩梢芽叶为食 的害虫 , 对茶叶产量影 响较大 , 而危害成 叶、 老 叶的害虫对产量 影响较小 。由于茶叶采摘 的显著季节 性特 点 , 有时危害虽重 ,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恢 复性 生长下季茶
在 昆虫或其他 有 害生 物逼 近植 物或 已在其 上停 留栖息 时, 植物体 表茸 毛 的有无 及长度 、 密度 , 表皮角质层 的厚薄及 其蜡质 、 分泌物和矿物质的积存 , 植物组织 的含水量与硬度等
茶树受害虫和病原菌危 害后 , 多酚氧化 酶、 过 氧化物酶 、
苯丙氨酸解氨酶 、 蛋白质水解酶 等酶活性都有 不 同程度 的提
高, 抗性较强的品种酶 活提高 的幅度较大¨ 卜 。
1 . 3 耐 害 性
某些植物虽然也容易遭受 外来侵 害, 但具有很 强 的生 殖 和补偿生长能力 , 使损 失降低 。许 多作物受 害的峰期 与经济 产量形成 的关键期有一段 间隔 , 这样 在遭受侵 害后有足够 的 时间进行补偿性生长 , 从 而维持 经济产量基 本不变 。茶树 大 多是通 过采 收细嫩 芽 叶来 获得产 量的 , 即使是 乌龙茶 、 普 洱 茶、 黑茶等 以成熟 叶为采收对象的茶类也要求有带芽的新梢 ,
少或不被 害虫选择 , 或积极地拒斥害虫前来栖息 、 产 卵、 取食 , 这将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 用 , 具有 明显 的安全和生态意义 。
茶树在 长期 的栽培 驯化 过程 中进 化出一些 特殊 的防御外 来侵害 的方式 , 基本上包 括 3种机 制 , 即忌避性 、 抗 生性 和耐 害性 。这种 防御机 制的产生是由于茶 树遭遇昆虫的侵害后产
异; 另一方面有些生化指标对 害虫 的作 用和对茶树 的作用 可
的确定仍以传统 的田间观察和测试 为主 , 以生物化学 、 形态学
鉴定方法为辅。
2 . 1 茶 树 抗 性 品 种 资 源 的鉴 定
能趋 于相反的方向 , 单纯依靠 静态 的分析 尚不 足以阐明其 作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6—1 9
基金项 目: 江苏省农业科技 自主创新 资金 [ 编号 : C X ( 1 3 ) 3 l 1 5 ] ; 江苏 省科技支撑 ( 农业 ) 计划 ( 编号 : B E 2 0 1 3 0 5 9 8 、 B E 2 0 1 3 3 3 5 ) 。 作者简介 : 李荣林 ( 1 9 6 3 一) , 男, 安徽 和县人 , 硕士 , 副研究 员 , 主要从 事茶 园生态 和茶树栽培研究 。E— m m l : 1 8 0 0 1 1 1 @1 6 3 . e o m 。
植物育种 的 目标主要包 括高产 、 优质 、 抗逆等 , 其 中抗病
虫性是关 系到植物 高产 、 优质 、 安 全的基 础 目标 。由于茶树含 有大量具 有较 强抑 菌活性 的多酚 , 因此在 茶叶生产 过程 中对
差异 可以显 著影 响到害虫 的行为 。一般 说来 , 多毛 、 厚壁、 蜡
参与的复杂过程 , 各种作用机制有 时是很难 明确 区分的 , 生化
现有 的茶树抗性育种途径 和茶树其他优 良性状 品种选择
或选育一样 , 主要 是从 单株选育开始 , 经过不断筛选 测试 、 逐
渐放大的区域试验 , 最后经过鉴 定而育成 。茶 树抗虫性指标
指标的具体作用方向会 因茶树 品种 、 害虫类型等产 生 明显差
摘要: 茶树通 过以下途径对 有害生物产 生抗性 : 以形态构 建方式 阻隔昆虫 的侵 害 ; 因代谢 的变化显著 改变叶片 的
生化成分影 响害虫的取食选择 ; 通过补偿生长减少 害虫取食造成 的产量损失 ; 昆虫取食 和激 活剂诱 导可以增强茶树 的 抗性并发 生遗传上的改变 。传统 的单 株选育方式结合现代 分子生 物学技术 的运用 是茶树抗性 品种选育 的基本方 式 ,
茶 树 的抗 虫 性 和抗 性 育 种 研 究
李荣林 , 杨亦扬 , 胡霎飞 , 宋 甫林 , 苏 杭 , 孔云龙 江苏溧 阳 2 1 3 3 3 0 )
浩
( 1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江苏南京 2 1 0 0 1 4 ; 2 . 江苏省苏州市东 山镇吴依茶叶有限公 司, 江苏苏州 2 1 5 1 0 0 ;
1 . 4 茶树 抗 虫性 的诱 导
植物接受外来刺激产生一系列有利于增强对外来侵害防
御 能力 的生 理 生 化 反 应 , 称 为 植 物 的 抗 性 诱 导 。 前 人 已对 昆
虫取食 和茉莉酸 、 水杨 酸、 苯并 噻二唑 ( B T H) 、 口一氨 基 丁酸
( B A B A ) 处理诱导茶树产生的抗虫性开展了详细研究。以茉
新梢仍 可以很好地发育 “ 。
一
2一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5年第 4 3卷第 5期 分级标准 以田问实际调 查的百 叶虫 口数 为基 准, 这是 相对可
行 的一种方法 , 但 也易受环境 干扰 。朱 俊庆等提 出了根据 田 问调查数据进行危害分级( 表1 ) 。
表 1 茶树对小绿 叶蝉的抗性分级
质较 厚、 叶片硬度较高对 害虫 的栖 息和取食 不利。害虫 的发
生期 与作 物的物候 期是 否协调也 影响到 害虫的选择性 , 当植
物所处 的某个 生长期 与易被危 害取食 的时期 不发生重 叠时 , 对害虫的繁衍 不利 , 会 减少 害虫 的取食选 择 。例 如 , 大
病害 的关 注程度不 如虫 害高 , 虫害 是经常造 成严重 后果 的一 种灾 害 , 所 以抗虫性一直 是茶树 育种 的重要选 择指标 。具 有
于茶树表皮组织内 , 也难于检识 , 因此最好还是以阳间种群密 度调查为基础。食 叶类 害虫除 直接于 田间调 查虫 口数 外 , 可
以通过室 内饲养测定叶片 的消耗 和害虫 的发 育进程 、 生理指
标来判定抗性 , 但 同样 需 要 建 立 统 一 的 技 术规 范 , 规 定好 供 试
丽纹象甲、 黑刺粉虱寄住 ; 分枝角度影响成虫的产卵选择 和卵 的孵化率 , 分枝角度较小不利于卵的着生 ] 。
1 . 2 生 化 抗 性
生 出一定 的物理 和化学 障碍 , 物理障碍包括叶片 的质地 、 硬度 和表 面附属物 , 化学障碍则 是营养 因子 限制 和次生 代谢化合 物或他感化合 物的存 在 J 。
我 国茶树抗性育种 目前还 刚起步 , 还没 有系统选 育 出抗 主要病虫 害的品系 , 对于 目前 茶树 上一些危 害严重 的害虫如
植物所含化学成分对害虫具有毒害作用或缺失必要 的营 养, 使之发育不 良、 体 型变小、 体 重减轻 、 寿命 缩短 、 死亡率增 加、 生殖力受抑制。植物发育 的某个 阶段 因 自然原 因和外界 刺激 的影 响 , 组 织 中的生物碱 、 萜类 、 醛酮类等含 量或其组成
.
用水杨酸甲酯( M e S A) 处理茶树 2 4 h后 , 叶片 内苯 丙氨 酸解氨酶 ( P A L ) 、 脂氧 合酶 的活性 上升 。Me S A处 理 的茶树 对假 眼小绿叶蝉产生了比较 明显的驱避效应 , 而对龟纹瓢虫 、 异色瓢虫 、 小黑瓢虫 、 蜘蛛 和寄生蜂等茶园主要天敌表现 出了 明显 的诱集效应 。 用 苯并噻二唑 ( B T H) 和 一氨基 丁酸 ( B A B A) 对茶树进 行 处理 , 结果叶片组织 中多酚氧化酶( P P O ) 、 苯丙氨酸解氨酶 ( P A L ) 、 过氧化物酶 ( P O D ) 的基因表达量增加 , 酶活性 明显上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5年第 4 3卷第 5期
李荣棘 杨亦扬, 胡霎飞, 辱. 茶树的抗虫性和抗性育种研究[ J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1 5 , 4 3 ( 5 ) : 1 - 4
d o i : 1 0 . 1 5 8 8 9 / j . i 蚰。 1 0 0 2— 1 3 0 2 . 2 0 1 5 . 0 5 . 0 0 1
虫源和饲养条件的要求 。
3 研 究 方 向
3 . 1 抗 虫性鉴 定 的技 术
升。用 B T H和 B A B A处理过 的茶树叶片饲 喂茶 尺蠖 , 幼 虫发 育总历期延 长 , 存 活率 、 化蛹 率 、 羽化率 均 明显 降低 , 幼虫 体 重、 蛹重下降 , 茶多酚含量增加 。 从茶尺蠖取食后 的信 阳大叶种分离 出 l 9个受 茶尺蠖 取
食诱导的基因 , 包括参与脂类代谢 的基 因、 编码细胞壁蛋 白的 基 因、 木质素合成基 因、 类黄酮合成代谢基 因和转 录因子 等。 用类似方法发现有 2 1 个 e D N A受假 眼小绿叶蝉取食 的诱 导。
抗虫性直接鉴定的方法受指标选择 、 环境变异、 危害特征
复杂性 和观察者主观印象等 多种因素 的影 响 , 抗 虫性鉴 定的 方法应更为简便 、 灵活并实现规 范化 , 因此以生长抑制率 、 感 虫数等量度作 为抗性分级 的指标都有明显缺陷。 茶树抗虫性 的形态特征是抗性分级的可选参考指标 , 但目
抗性机制 的茶树 , 通过化学 、 物理 、 机械作用 以及物候作用 , 较
多数对小叶蝉的研 究认 为 , 芽叶节间长的品种较易感虫 , 嫩叶 栅状组织 和嫩茎皮层厚 角细胞厚 度增大则感 虫减少 ; 气孔数 量多 , 即气 孔密度大 , 有利于害螨 的取食 ; 而茸毛的多少 与害
螨发 生程度 的关 系还不 确定 ; 茶树 的分枝 角度和 叶片着生角 度影 响茶树 害虫 的产卵量 ; 黄绿色的新梢更易 引诱小绿叶蝉 、
但茶树抗性 指标 的选择和抗性分级 系统仍 有待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