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公式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公式1.体表面积法(BSA法)体表面积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儿科用药剂量计算方法之一,它使用儿童的体表面积(BSA)来估算药物剂量。
体表面积是儿童的身体表面积与体重的关系,通常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使用下述公式计算:BSA (m²) = (身高(cm) × 体重 (kg)) / 3600根据儿童的体表面积可以通过参考表格获得相应的药物剂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仅有体表面积适宜药物剂量的情况,例如放射治疗。
2.身体质量法(BW法)身体质量法是最常用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药物剂量。
一般可以使用下述公式进行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重/成人体重)这种方法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在药物代谢方面差异较小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该法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或过少的给药。
3.年龄法(Age法)年龄法是根据儿童的年龄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它适用于一些儿童特有的药物剂量计算,如各种疫苗的剂量。
在儿科用药剂量计算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注意:1.考虑个体差异:儿童在体重、代谢功能、生长发育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用药剂量计算时需要考虑这些个体差异,避免过量或过少的给药。
2.使用儿科用药参考资料:儿科用药剂量计算时应该参考相关的儿科用药参考资料,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特征选择合适的剂量,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临床监测和调整:儿童的生长发育、代谢速度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监测,根据儿童的临床反应和药物浓度等指标进行剂量的调整。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是临床儿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合理的用药剂量计算对儿童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临床病情等多种因素,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及合理的剂量,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科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按体重计算:这是最常用、基本的方法,每日剂量等于患儿体重乘以每日一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需连续应用数日的药应采用此方法,而临时对症用药,如退热、催眠药等,常按每次剂量计算。
2. 按体表面积计算:准确度高,但复杂,适用于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
小于30公斤的小孩体表面积=体重×+,单位为平方米;大于30公斤的小孩体
表面积=体重公斤-30×+。
3. 按年龄计算: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等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4. 从成人剂量折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kg)/50,或儿童剂
量=儿童体表面积(m²)××成人剂量。
在使用这些方法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时,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以及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同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潜在风险,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新生儿用药剂量应该没有专门的书籍介绍,不过可以参照临床《指南》和药品说明书。
儿童用药有几种计算方法,可以掌握。
方法一: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情况。
公式如下:1 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1 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2)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 毫克(即1 片),8 岁儿童1 次该服多少? 按上式计算:100(毫克)*0.05*(8+2)=50(毫克),即8 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 毫克(即半片)。
方法二: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
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 计算用药量。
公式如下:小儿剂量= 每公斤每天(或每次) 用药量* 体重(千克)方法三:按公斤折算剂量。
小儿剂量= 成人剂量* 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
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婴儿6 月前体重(千克)= 月龄*0.6+37 个月~12 个月体重(千克)= 月龄*0.5+3一周岁以上体重(千克)= 年龄*2+7方法四: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
其计算方法如下:1、体重在30 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0.1= 体表现积(平方米)。
2、体重在30 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 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 平方米。
比如30 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 1.15 平方米,35 公斤体重者为1.25 平方米,40 公斤体重者为1.35 平方米。
方法五: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所以简便易行,但每个小儿的个体生长发育不同,虽是同一年龄,但体重各有差异,这种方法比较粗糙。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儿科用药是指针对儿童临床需求,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计算给药剂量的过程。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精确计算儿科用药剂量十分重要,以确保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并保障患儿的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儿科用药挑战。
一、根据年龄划分药物剂量1. 婴幼儿期(0-1岁):婴儿期的用药剂量主要根据体重来计算。
常用的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婴幼儿剂量(mg)或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体表面积修正系数= 婴幼儿剂量(mg)。
另外,有些药物的剂量会根据婴儿的实际出生天数进行调整,如早产儿及新生儿等。
2. 幼儿期(1-3岁):幼儿时期的用药剂量一般是根据体重进行计算的。
可以使用与婴幼儿相同的公式来计算幼儿的给药剂量,即体重(kg)×给药剂量(mg/kg)=幼儿剂量(mg)。
此外,根据儿童年龄和发育情况,不同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用药评估方法。
3. 学龄前儿童(3-6岁):在学龄前儿童时期,用药剂量仍是根据体重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前儿童剂量(mg)。
4. 学龄儿童(6-12岁):学龄儿童的用药剂量可以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
计算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儿童剂量(mg)或体表面积(m²)× 给药剂量(mg/m²)= 学龄儿童剂量(mg)。
在特殊情况下,还需根据儿童的生理和药物代谢特征来调整剂量。
5. 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的用药剂量可以采用成人剂量,具体剂量还需考虑患者的生理特点、年龄和发育情况等。
二、根据体表面积调整药物剂量1. 什么是体表面积(BSA)?体表面积是指一个人体的外表面积,根据身高和体重可以计算得出。
计算BSA的公式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Du Bois' 和Haycock'公式。
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
根据儿童的年龄计算剂量:
1. 参考剂量法:根据成人的剂量和儿童的年龄,按照一定的比例确
定儿童的剂量。
例如药物成人剂量为1mg/kg,适用于儿童的最小年龄为2岁,可以按照每2岁增加1/12的成人剂量进行计算。
2.孔子法: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儿童的体重估算为成人体重的n倍,然
后按照成人的剂量计算儿童的剂量。
常用的孔子法系数有1/2(新生儿)、1/3(1岁)、1/4(2岁)等。
根据儿童的体重计算剂量:
1. 体重法:根据儿童的体重(通常以kg为单位),按照一定的剂量
-体重比例计算儿童的剂量。
例如药物的剂量为10mg/kg,当儿童体重为
20kg时,计算得到的剂量为200mg。
2. 布罗潘亨肉毒杆菌法(Broslow法):布罗潘亨肉毒杆菌法是儿
科用药中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身高,结合儿童的年龄
和性别,使用一套颜色编码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剂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急救
过程中需要迅速计算儿童剂量的情况。
其他考虑因素:
1.成长发育: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代谢、肝脏和肾脏功能都处于
发育阶段,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来调整剂量。
2.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病情较重的儿童,可能需要给予较高的剂量,
但同时要注意不要超过安全剂量。
3.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儿童的体内代谢速度较慢,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剂量的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特别注意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应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剂型,避免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常用药品使用的儿童剂量计算方法
常用药品使用的儿童剂量计算方法在儿童用药中,确保给药剂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计算合适的药物剂量。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儿童剂量计算方法,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地给予儿童药物治疗。
一、基于体重的剂量计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药物剂量是最常见也是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首先需要确定药物的推荐剂量(通常是按照体重给药)。
然后,根据儿童的体重和推荐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实际的药物剂量。
例如,某种药物的推荐剂量是每千克体重0.1毫克。
如果一个儿童的体重是20千克,那么他所需的药物剂量就是20乘以0.1毫克,即2毫克。
二、基于体表面积的剂量计算方法除了体重外,儿童的体表面积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体表面积反映了儿童的生理发育状况,可以用来计算药物的合理剂量。
常用的计算体表面积的方法有:Dubois公式、Mosteller公式、Haycock公式等。
以Mosteller公式为例,计算公式如下:体表面积(BSA)= [身高(cm)×体重(kg)/ 3600]^0.5根据儿童的体表面积,可以确定药物剂量的倍数。
例如,某种药物的推荐剂量是每千克体表面积0.01毫克。
如果一个儿童的体表面积为1平方米,那么他所需的药物剂量就是1乘以0.01毫克,即0.01毫克。
三、基于年龄的剂量计算方法儿童的年龄也是决定药物剂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使用年龄来计算剂量时,通常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生理发育情况进行调整。
一种常见的基于年龄的剂量计算方法是按照儿童的年龄段设定不同的剂量范围。
例如,对于0-1个月的婴儿,某种药物的剂量范围是每次给药0.1-0.2毫克。
对于1-6个月的婴儿,则是0.2-0.5毫克。
根据儿童的具体年龄,确定在该范围内给予适当的药物剂量。
四、利用儿童药物剂量计算器除了手动计算,现代医疗技术还提供了便捷的儿童药物剂量计算器。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输入儿童的体重、年龄等信息,计算出合适的药物剂量。
指导儿童用药注意哪些方面
指导儿童用药注意哪些方面
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在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选择药物:儿童用药应选择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药物,这些药物在剂量、配方和口味上更适合儿童。
避免使用成人药物,因为它们可能不适合儿童的生理特点。
2. 阅读药品说明书:在给儿童用药前,务必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3. 按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如果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4. 注意药物剂量:儿童用药的剂量通常根据年龄、体重或身体表面积来计算。
务必使用精确的量具来测量药物剂量,以确保准确性。
5. 避免药物混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影响,降低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使用多种药物之前,应告知医生或药师。
6. 注意给药方式: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适合的给药方式。
口服药物应尽量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的口味。
对于年幼的儿童,可能需要使用滴管或注射器等工具来精确给药。
7. 储存药物得当:药物应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防止误食。
同时,应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如避光、防潮等。
总之,儿童用药需要格外谨慎,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指导,正确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1.体表面积法体表面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它基于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来计算药物的剂量。
常用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有DuBois、Mosteller和Haycock等,它们的计算结果都与药物代谢和药效相关。
2.体重法体重法是一种简便而常用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它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通常将儿童的体重与标准成年人体重进行比较,按照比例来确定儿童的用药剂量。
3.年龄法年龄法是一种简单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它根据儿童的年龄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通常使用标准的年龄-体重曲线或生长发育曲线来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进行儿童用药剂量计算,都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儿童的生理状况和发育情况:儿童的生理状况和发育情况会影响他们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因此,在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2.药物特性: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药效和毒性特性,因此在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时,应考虑药物的药效和毒性特性。
3.依从性和安全性:儿童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时,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剂量,以确保药物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在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时,医生、护士和家长还可以参考一些权威的指南和临床实践指南,如美国儿科学会(AAP)和欧洲儿科学会(ESPGHAN)等发布的儿童用药指南。
这些指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以帮助医生、护士和家长正确地计算儿童用药剂量。
总之,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是一项重要且繁琐的任务,需要医生、护士和家长充分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药物特性,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
只有正确地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才能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最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
最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
《最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是儿科医生和家长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知识之一。
正确计算和掌握儿童用药的剂量是保证给予儿童恰当治疗并避免药物副作用的关键。
下面介绍几种最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
1. 根据体重计算:这是最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之一。
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给药剂量。
通常将剂量计算公式改为“药物剂量(mg)=体重(kg)×每单位体重的药物剂量(mg/kg)”。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药物,但需要知道儿童的准确体重。
2. 根据年龄计算:对于某些药物,特别是液体制剂,剂量常以体积单位(如ml)表示。
此时可以根据儿童年龄来确定给药剂量。
一般情况下,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和药物规定的年龄剂量范围,选择适当的剂量。
例如,某液体药物的剂量是每天按照0.1-0.2ml/kg给予,可根据年龄段选择适当剂量。
3. 根据表面积计算:表面积法是一种精确计算小儿药量的方法,适用于某些需要非常精确的药物剂量,通常是肿瘤化疗药物。
表面积法以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来计算表面积,再根据药物的剂量范围选择适当的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种方法仅作为常用的小儿药量计算方法,具体选用何种方法还需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的特点来确定。
另外,在给予儿童用药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疾病情况、肝肾功能等。
因此,在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小儿用药是一项技术活,正确计算药量是保证小儿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
家长在给予儿童用药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给予过量或不足,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发生。
小儿用药量的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量的计算方法1.根据体重计算用药量:体重是影响儿童用药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药物的剂量通常以mg/kg(以体重计算)为单位。
计算用药量的公式为:药物剂量(mg)=体重(kg)×所需剂量(mg/kg)。
例如,如果儿童体重为20kg,需要用药剂量为10mg/kg,则用药量为20kg × 10mg/kg = 200mg。
2.年龄折算:年龄也是考虑儿童用药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儿童的年龄,可以把年龄转换为相应的身体表面积(BSA),以便计算用药量。
计算用药量的公式为:药物剂量(mg)=BSA(m²)×所需剂量(mg/m²)。
一般来说,用药剂量以身体表面积1m²为标准。
例如,如果儿童BSA为0.5m²,所需剂量为20mg/m²,则用药量为0.5m² × 20mg/m² = 10mg。
3.年龄和体重结合计算用药量:有些药物的剂量计算需要将年龄和体重结合进行考虑。
这种计算方法常用于抗生素、镇静剂等药物。
具体计算方法需要查阅药物说明书或儿科用药指南,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4.考虑肝功能和肾功能:儿童的肝功能和肾功能发育不完全,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可能较差。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还要考虑到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情况。
一些药物需要根据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指标进行剂量调整,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除了以上的计算方法,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使用儿科专用剂量计器,以确保用药准确。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适当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
-严格按照医生或药物说明书的建议用药,避免自行增减用药剂量。
总之,合理计算小儿用药量对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给儿童用药时,应综合考虑体重、年龄、肝功能、肾功能等因素,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的指导,以确保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中药剂量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方法来计算。
1. 年龄计算法:根据小儿年龄大小及病情轻重,酌定药量。
一般来说,6个月以下婴儿用药量按成人量1/14-1/7,6个月至1岁用成人量1/7-1/5,
1-2岁用成人量1/5-1/4,2-3岁用成人量1/4-1/3,3-4岁用成人量1/3-
2/5,4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
2. 体重计算法:根据体重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对于小儿中药的用药剂量,一般可按体重比例来计算。
比如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平均值预估为60公斤,如果小孩的体重是30公斤,可以按成人量的一半给药。
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单味药的剂量来进行计算,比如黄芪成年人用30克,如果是30公斤的小孩可以用15克。
或者也可以直接开成人量的方药,给小孩服用时,分次给予就可以。
比如药方中是30克的黄芪,如果给30
公斤的小孩服用,可以一副药喝两天。
如果成人是一天两次服用的,那么儿童就可以分两天4次服用。
3. 体表面积计算法: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用药剂量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儿童的体表面积和成人体表面积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体表面积来计算用药剂量。
总之,在给儿童服用中药时,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中药的剂型、给药途径、药物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是保证儿童使用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一环。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如体重、体表面积、代谢能力等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相关指标进行剂量的精确计算。
以下是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体重法儿童用药中最常使用的计算方法是体重法,即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
这是因为儿童用药的安全与体重密切相关。
1.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在儿科用药中,通常将药物的剂量按照“每千克体重多少毫克”的比例进行计算。
例如,其中一种药物的剂量是每千克体重0.3毫克,如果儿童体重为10公斤,那么该儿童的用药剂量即为10×0.3=3毫克。
2.根据体重区间进行调整:儿童的体重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所以在计算药物剂量时需要考虑到体重区间的不同。
常用的做法是分为不同的体重区间,然后根据体重区间来计算相应的剂量。
例如,儿童的体重区间为10公斤以下的为A组,10-20公斤的为B组,20-30公斤的为C组,那么根据不同的体重区间,计算出对应的剂量后进行调整。
二、面积法面积法是一种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根据体表面积进行剂量调整的药物。
这是因为儿童的体表面积与药物的分布和排除有关,对剂量的要求较高。
2.根据儿童体表面积与成人的比例进行计算:有些药物剂量是按照成人体表面积来计算的,需要根据儿童与成人的体表面积比例进行调整。
通常,儿童的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例较大,所以在计算剂量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年龄法年龄法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药物和特定年龄段的儿童。
年龄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
1.根据年龄段进行调整:儿童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功能在不同年龄段会有所不同,因此一些药物的剂量需根据年龄段来进行调整。
例如,一些抗生素和镇静剂的剂量就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进行调整。
2.根据成熟度进行调整:有些功能发育尚不完全的儿童,例如新生儿和早产儿,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儿童成熟度来进行剂量调整。
临床儿科儿童用药剂量换算方式、特殊情况儿童用药剂量调整及调整剂量时选用体重注意点
临床儿科儿童用药剂量换算方式、特殊情况儿童用药剂量调整及调整剂量时选用体重注意点四种用药剂量换算方式1、体表面积计算法(精准度高、剂量更合理)儿童体表面积计算方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常用于安全范围窄、毒性较大的药物,如抗肿瘤药、激素、抗病毒药等。
(1)对体重< 30 kg,儿童的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 +0.1;对体重>30 kg,每增加体重 5 kg,增加体表面积 0.1m2;对体重>50 kg,每增加体重 10 kg,增加体表面积 0.1m2;表1 各月龄、年龄儿重体重及体表面积换算表(2)药品说明书按体表面积已推荐儿童用量:儿童剂量 = 儿童体表面积(m2×每次(日)剂量/ m2示例:免疫缺陷者合并水痘的儿童,注射用阿昔洛韦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是:按体表面积一次 500 mg/m2,对于体表面积为 0.8 的患儿,一次给药量为0.8 × 500 = 400 mg(3)药品说明书未按体表面积推荐儿童用量:儿童剂量 = 成人剂量×儿童体表面积(m2)/1.73 m2药物代谢与体表面积有关,年龄越小,体表面积相对越大,则用药量相对较多。
2、体重计算法(临床常用、方便、比较准确)(1)每千克体重剂量×体重 = 1 日或 1 次剂量。
示例:头孢羟氨芐片,剂量标明为每 12 小时 15~20 mg/kg。
如儿童体重为 15 kg,次量为(15~20)×15 = 225~300 mg,每 12 小时一次。
(2)不知道儿童体重多少,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1~3 个月儿童体重(kg)=月龄×0.7+3;4~6 个月儿童体重(kg)=月龄×0.6+3;7~12 个月儿童体重(kg)=月龄×0.5+3;1~10 岁儿童体重(kg)=年龄×2+8。
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己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根据儿童营养状态适当增减,如度营养不良应减少15%~25%,Ⅱ度营养不良应减少25%~40%,Ⅲ 度营养不良应减少40%以上。
儿童用药剂量简易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简易计算方法
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确定合适的剂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剂量的不准确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或者过低的效果。
儿童的身体构成、代谢速率以及免疫系统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常规的成人剂量不能直接用于儿童。
下面将介绍几种简单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1.按照体重计算:
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药物剂量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人用药剂量是指标准的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重是指儿童的实际体重。
2.按照年龄计算: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婴幼儿,因为体重变化较快,用体重计算可能不太准确。
此时,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计算药物剂量。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人用药剂量是指标准的成人用药剂量,儿童年龄是指儿童的实际年龄,a是根据具体药物和儿童年龄来确定的系数。
3.按照体表面积计算: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儿童的体表面积来计算药物剂量。
然后,可以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人用药剂量是指标准的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表面积是指儿童的实际体表面积,可以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出。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用药剂量计算是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的关键。
由于小儿生理特点的不同,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将介绍小儿用药剂量计算的方法,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小儿用药剂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体表面积法、体重法和年龄法。
其中,体表面积法是根据小儿的身体表面积来计算用药剂量,适用于需要根据身体表面积来调整用药剂量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等。
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BSA=√(身高cm×体重kg)/3600。
体表面积法计算用药剂量时,将所需剂量按照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来计算,然后再乘以实际的体表面积。
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用药剂量相对较为准确,但也比较繁琐。
其次,体重法是根据小儿的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适用于大多数常规药物的用药剂量计算。
根据小儿的体重,按照每公斤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然后再乘以实际的体重。
这种方法计算简单,易于掌握,但在体重变化较大的小儿中可能会出现用药剂量的波动。
最后,年龄法是根据小儿的年龄来计算用药剂量,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根据年龄来计算用药剂量的药物。
根据小儿的年龄,按照每岁来计算用药剂量,然后再乘以实际的年龄。
这种方法计算简便,但在年龄相近的小儿中可能会出现用药剂量的误差。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小儿用药剂量,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
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病情严重程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总之,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是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确的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可以保障小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儿童用药如何正确计算剂量
儿童用药如何正确计算剂量儿童用药是医药领域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对于儿童患者,正确计算药物剂量至关重要,以确保药物能够有效治疗,同时又不会对其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关于儿童用药计算剂量的方法和技巧。
1. 体重法计算剂量体重法是常见的计算儿童用药剂量的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准确测量儿童的体重,然后根据儿童体重和药物的推荐剂量范围计算剂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药物剂量 = 儿童体重 x 推荐剂量范围 / 平均体重”。
其中,推荐剂量范围是指药物在儿童患者中的常用剂量范围,平均体重则是指参考年龄段儿童的平均体重。
2. 表面积法计算剂量表面积法也是常用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之一。
它考虑了儿童体表面积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
首先,需要准确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使用计算公式计算体表面积。
最后,根据儿童体表面积和药物的推荐剂量范围计算剂量。
具体计算公式为:“药物剂量 =儿童体表面积 x 推荐剂量范围 / 平均体表面积”。
其中,推荐剂量范围是指药物在儿童患者中的常用剂量范围,平均体表面积则是指参考年龄段儿童的平均体表面积。
3. 年龄法计算剂量年龄法是一种简单而广泛使用的计算儿童用药剂量的方法。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药物的推荐剂量范围,可以获得一个大致的剂量范围。
然后,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如体重、疾病严重程度等),逐渐调整剂量以达到治疗效果。
4. 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在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时,除了采用正确的方法,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儿童的生理特征:儿童与成人相比,体重、肝肾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特征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因此需要针对儿童的特点进行剂量调整。
- 药物的安全性: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出现副作用。
因此,在计算剂量时,应谨慎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
- 临床实践指南: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实践指南,制定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剂量计算标准。
总结起来,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至关重要,可以采用体重法、表面积法、年龄法等不同的方法。
理想的儿童计算药量方法
理想的儿童计算药量方法
以下是理想的儿童计算药量方法:
1. 确定儿童的体重。
药量通常根据体重而不是年龄来计算。
2. 在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确定药物的剂量范围,以及用药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3. 使用药品包装上标明的剂量测量医药或药材精选,并根据用药指南按照医生建议准确地计量儿童所需的药量。
4. 如果药物是液体形式,请使用医用注射器或标记清晰的药匙来测量药量。
5. 如果孩子无法吞咽药物,可以使用儿童适用的片剂或制剂,或者将药物混合到食物或饮料中。
6. 次数不要超过医嘱的限制,停药时按照医嘱调整药量和用药频率。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请及时联系医生。
7. 在用药前请先咨询医师,避免独自使用非处方药。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儿童因其生理特点,包括体重,代谢速度,器官功能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剂量的计算。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考虑到了儿童的体重和年龄等因素,同时还要根据儿童的生理发育过程和药物特性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下是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和考虑的因素:1.体表面积法体表面积法是根据儿童的体表面积来计算剂量的方法。
儿童的体表面积与体重和身高有关,可以使用专门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成人剂量(D)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为儿童剂量(Dc):Dc=(BSA×D)/1.73其中,BSA表示儿童体表面积。
2.根据体重计算体重法是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剂量的方法。
对于很多药物,儿童的体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计算儿童剂量时,通常会参考剂量与体重的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儿童用药剂量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Dc=(BW×D)/70其中,BW表示儿童的体重。
3.按年龄和体重计算有些药物的剂量在儿童中不仅仅与体重有关,还与年龄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同时考虑年龄和体重因素。
根据临床研究,制定相应的剂量范围和准则。
4.考虑生理特征和药物特性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不仅需要根据体表面积、体重和年龄等因素来计算剂量,还需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征和药物特性。
因为儿童的生理发育过程与成人不同,在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等方面存在差异。
有些药物对儿童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也与成人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药物的服用途径和剂型:儿童在不同年龄段对药物的替代性途径和剂型要求不同,例如液体剂型、颗粒剂或咀嚼片等。
2.了解药物成分和药物相互作用:对于儿童药物,特别是复方制剂,需要了解药物的成分和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或过敏反应。
3.注意用药时机和次数:儿童的肠道吸收和药物代谢速度可能与成人不同,因此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给药,避免剂量过高或过低。
儿童药物剂量计算的原则
儿童药物剂量计算的原则在临床实践中,儿童药物剂量的计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正确地计算和给予儿童药物剂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药物剂量计算的原则,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
一、1. 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的生长发育和器官功能均存在差异。
因此,在给予儿童药物时,应该考虑到儿童的体重、身高、年龄以及器官功能的发育程度等因素。
2. 安全性优先: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通常较高,因此在给予药物时必须确保安全性。
合理的剂量计算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依据药物特性: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特性和代谢途径,对药物剂量的计算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计算儿童药物剂量时,必须考虑到具体药物的特性,并根据药物的属性进行调整。
二、常用的儿童药物剂量计算方法1. 体表面积法:儿童体表面积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儿童药物剂量的方法。
该方法考虑到儿童的体表面积与体内器官的发育和药物代谢有关,往往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药物需要。
通过使用儿童体表面积法,可以根据药物的标准剂量和儿童的体表面积计算出个体化的剂量。
2. 年龄和体重相结合法:这种方法结合了儿童的年龄和体重,通过对照相应的药物剂量表格,计算出儿童的剂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计算儿童药物剂量的方法之一。
3. 安全系数法:儿童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在计算儿童药物剂量时,常常采用安全系数法进行调整。
通过降低药物剂量,可以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4. 临床经验法:临床经验是计算儿童药物剂量的有力依据之一。
儿童药物剂量的计算往往结合儿科医师的临床经验和药物的安全性考虑,才能更为准确地计算出合适的剂量。
三、注意事项1. 注意药物儿童剂型的选择:儿童药物剂量计算时,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例如口服液剂或者儿童剂型片剂。
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剂型,以防给予错误剂量。
2. 严格按照医嘱给药:在给儿童服用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给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药是治病的,但也能导致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婴儿,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
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资料,仅供参考。
现在,一起来看看吧!儿童用药注意事项一、给药途径的选择我们提倡“能口服给药治疗的不肌注,能肌注治疗的不静点给药”。
虽然注射法给药剂量准确、起效快、不受消化液影响,但也有其不足,除注射部位消毒外,药物的质量、药物的刺激性、药物本身的毒性、输液中的微粒和热原等都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病情不严重时,请选择口服或肌注给药,病情严重时才选择静脉给药。
二、给药剂量要准确儿童给药物量一定要根据日龄或体重计算给药量。
因给药量大或静点速度过快,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或耐受性,就有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三、药物的选择要合适儿童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应避免使用毒性大的、不良反应较严重的药物。
1、抗菌药物的选择: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非用不可时,也应选毒副反应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禁止或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可引肾及耳毒性。
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如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
四环素类可引起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
喹诺酮类可引起软骨损害,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儿童应避免使用。
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缺乏安全性资料,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避免使用或谨慎使用。
儿童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2、泻药与止泻药的应用:儿童便秘应先调整饮食,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使用缓泻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用药注意事项和计算方法药是治病的,但也能导致疾病,特别是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婴儿,错误的用药可能招致严重的后果。
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本人整理的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资料,仅供参考。
现在,一起来看看吧!儿童用药注意事项一、给药途径的选择我们提倡“能口服给药治疗的不肌注,能肌注治疗的不静点给药”。
虽然注射法给药剂量准确、起效快、不受消化液影响,但也有其不足,除注射部位消毒外,药物的质量、药物的刺激性、药物本身的毒性、输液中的微粒和热原等都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病情不严重时,请选择口服或肌注给药,病情严重时才选择静脉给药。
二、给药剂量要准确儿童给药物量一定要根据日龄或体重计算给药量。
因给药量大或静点速度过快,超过儿童的承受能力或耐受性,就有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三、药物的选择要合适儿童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应避免使用毒性大的、不良反应较严重的药物。
1、抗菌药物的选择:一般的感冒发烧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非用不可时,也应选毒副反应小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
禁止或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可引肾及耳毒性。
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如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
四环素类可引起齿及骨骼发育不良,牙齿黄染。
喹诺酮类可引起软骨损害,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磺胺类药和呋喃类药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儿童应避免使用。
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缺乏安全性资料,建议2岁以下的儿童避免使用或谨慎使用。
儿童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2、泻药与止泻药的应用:儿童便秘应先调整饮食,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使用缓泻剂。
儿童腹泻时也应该先调整饮食,控制感染补充液体,一般不主张使用止泻药,因使用止泻药后腹泻虽可得到缓解,但可加重肠道毒素吸收甚至发生全身中毒现象。
3、解热止痛药的应用: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普通感冒、扁桃体发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在没有查出病因前,滥用解热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
特别是幼儿高热时,如果使用解热止痛药不当,还会引起出汗增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
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阿斯匹林、保太松等药物。
4、镇静催眠药的应用: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等效应。
儿童有高热、过渡兴奋、烦躁不安、频繁呕吐等情况,使用镇静药可以使患儿得到休息,以利病情恢复。
常用的药物有苯巴比妥、安定、异丙嗪、氯丙嗪等,但是使用镇静剂不当也可造成患儿呼吸抑制。
不应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
5、激素类药物的的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常用的有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应用本类药物时,必需严格掌握适应症,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高血压、水肿、血钾降低、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一般感染不要使用本类药物,因其对病原微生物无抑制作用,且可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机体防御功能,反而可使的感染病灶(如化脓性病灶、结核)活动和扩散。
如必须长期使用本类药物时,应给予促皮质激素,以防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同时给予钾盐,并限制钠盐的摄入,还应增加蛋白饮食,适当加服钙剂及维生素D。
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以免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症状。
6.维生素类、微量元素、滋补品的合理使用:(1)维生素类:应根据儿童身体生长发育需要适量补充维生素类药物。
不应将其作为补剂给儿童长期服用,过量服用也会出现对肝、肾脏损害及中毒症状,如周身不适,胃肠道反应、头痛、骨及关节痛等。
(2)微量元素:儿童缺微量元素如铁、钙、锌等时,补充时不可长期使用。
最好到医院做生化检验,测定其血中含量,以调整补充量,血中含量正常时,停止服用。
(3)补品:儿童不宜常吃补品,摄取营养最重要的是均衡,任保一种营养物质摄入过剩,均会导致营养失衡。
人参蜂王浆之类的补品,用多了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要避免滥用滋补品如人参、人参蜂王浆、冬虫夏草等。
四、联合用药须注意的问题药物种类不易过多,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不要联用可使毒性增加的药物,如庆大霉素与卡那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联用。
五、儿童不宜服用成人制剂儿童用药要选择儿童剂型的药物。
不要使用成人规格的糖衣片、缓释片、控释片、胶囊等。
因糖衣片、胶囊剂,一方面可掩盖药物的苦味,另一方面又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如“速效感冒胶囊”等复方制剂中含有中枢神经兴奋剂咖啡因,高烧的儿童服用后易诱发惊厥抽搐,特别是5岁以下的小儿更不宜服用。
六、用药后要密切观察如果出现寒颤、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身体不适,应立即停药,进行相应处理。
家庭儿童用药储备哪些小宝宝难免会生病,家中为宝宝备一些常用小中药是非常必要的,既可防病,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
当然,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1、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可服用一捻金胶囊。
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日1-2次。
1-3岁每次服用2粒,每日1-2次。
4-6岁每次服用3粒,每日1-2次。
本人提示:也可以溶解于牛奶、果汁内给宝宝服用,味道更好。
2、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
100天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
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
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
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本人提示:平时每周服1-2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3、宝宝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时等,可服用醒脾养儿颗粒,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
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
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2次。
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
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天2次。
本人提示:温开水冲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服。
4、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大于5岁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5、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食物,或有时成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宁时,可服用脾可欣婴儿健脾颗粒。
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
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
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
6、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喝,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
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本人提示:最好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7、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食欲不佳时,可服用儿康宁糖浆。
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8、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时,可服用四磨汤口服液。
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2天。
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简易快速计算法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剂量。
公式如下:1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
01×(月龄+3)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
05×(月龄+2)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毫克(即1片),8岁儿童1次该服多少?按上式计算:100(毫克)×0。
05×(8+2)=50(毫克)。
即8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毫克(即半片)。
根据小儿体重计算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换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
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计算用药量:按公斤折算剂量公式:小儿剂量=每公斤每天(或每次)用药量*体重(千克)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婴儿6月前体重(千克)=月龄XO。
6+37个月~12个月体重(千克)=月龄XO。
5十3一周岁以上体重(千克)=年龄X2+7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
其计算方法如下:①体重在30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
035+0。
1=体表现积(平方米)。
②体重在30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
1平方米。
比如30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1。
15平方米,35公斤体重者为1。
25平方米,40公斤体重者为1。
35平方米。
根据成人剂量折算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所以简便易行,但每个小儿的个体生长发育不同,虽是同一年龄,但体重各有差异,这种方法比较粗糙:小儿年龄相当于成人用量的比例出生~1月 1/18~1/141月~6月 1/14~1/76月~1岁 1/7~1/51岁~2岁 1/5~1/42岁~4岁 1/4~1/34岁~6岁 1/3~2/56岁~9岁 2/5~1/29岁~14岁 1/2~2/314岁~18岁 2/3~3/4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