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课下限时训练3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含解析 精品
高考地理第一轮课时考点复习作业题3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不同区域。
读图完成5~6题。
5.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所处温度带可知,乙地可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季节性降水,旱涝灾害频繁,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②正确。
丙地处于农牧交错地带,易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现象,导致荒漠化,故应退耕还牧,③正确。
丁地区降水较丰富且气温较低,属湿润区,而土壤盐渍化主要出现在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④错误。
【答案】 5.C 6.B(2016·温州二模)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7~9题。
7.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强B.气温年较差大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解析】能使农作物品质优良的自然因素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等。
图示区域降水稀少光照强。
【答案】 A8.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解析】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 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
【答案】 B9.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解析】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通过种树来治理荒漠化,而半干旱的②③地,由于降水少,故适宜种草。
【答案】 C(2016·银川一模)读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生物多样性减少C.草地退化D.土壤侵蚀【解析】结合图例,根据各种生态问题分布范围和广度,可知该图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
【答案】 D11.甲、乙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甲,其理由不包括() 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B.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C.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D.土地生产能力高【解析】甲为东南丘陵地区,这里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第30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堂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第30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018·哈师大附中模拟)“到现在我还很清楚地记得1993年的那场黑风暴,只看见天边远远地升起了一大片灰黄色的云雾,那片云雾就如故事中描写妖怪出山那般,以非常迅疾的速度遮天蔽日地向我们村庄覆压过来。
”据此完成1~2题。
1.“黑风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大风②过度垦荒③破坏植被④气候干旱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我国最容易出现文中所描述现象的区域是( )A.塔里木盆地B.河西走廊C.河套平原D.青藏高原解析:第1题,材料中的“黑风暴”反映荒漠化,其形成主要是人为原因,随着当地人口增长,人们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恶性自然灾害,②③符合题意;大风和干旱属于“黑风暴”的自然原因,不是最主要的原因,①④不符合题意。
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黑风暴”属于荒漠化地区的极端自然灾害,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于内陆干旱地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沙影响范围广,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出现“黑风暴”,A对;河西走廊和河套平原的生态环境较好,灌溉水源充足,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不易出现“黑风暴”,B、C错;青藏高原属于高寒地区,出现“黑风暴”的概率小,D错。
答案:1.C 2.A(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填洼是降雨或融水产生的充填、滞蓄于地面坑洼的现象,是径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损失项。
充填坑洼的水量称填洼量,最终耗于下渗、蒸发和地下水的补给。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不同耕作措施地表最大填洼量随坡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最大的是( )A.等高条播B.人工锄耕C.等高犁耕D.平整坡4.在同一坡度下,造成该地地表填洼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强度B.风速大小C.土壤结构D.地表糙度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在同一坡度下,不同耕作措施地表填洼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等高条播、人工锄耕、等高犁耕、平整坡。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达标检测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31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2018·沈阳质检)读我国局部气温(℃)、降水量(mm)等值线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北冰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大西洋2.图中甲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解析:第1题,由图示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地处季风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故B项正确.北冰洋、大西洋的水汽主要影响我国新疆等地,故A、D项错误;印度洋的水汽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故C项错误。
第2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40°N,110°E)附近,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故B项正确。
答案:1。
B 2.B(2018·长春模拟)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沙暴日数,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地沙暴日数对比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4.丁地区沙暴日数有别于周围地区的原因是()A.地势较高,受冬季风影响较小B.植被覆盖率低,风力作用显著C.受山地阻碍,大风日数少D.气候湿润,风力作用较弱解析:第3题,由图中等值线可以看出,甲地沙暴日数为10~20天,乙地沙暴日数为20~30天,丙地沙暴日数为10~20天,丁地沙暴日数为10天以下。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标通用版课时作业30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作业30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2019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巴丹吉林沙漠也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
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
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河流水D.地下水解析:根据材料,湖泊群的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对。
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流水的季节变化大,不稳定,A、B、C错。
答案:D2.图中湖泊旁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A.黑河洪积扇B.北大山C.石羊河洪积扇D.湖泊群枯水期湖滩解析:图中湖泊旁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黑河洪积扇,A对。
北大山是沙尘堆积成的沙山,B错。
石羊河洪积扇位于东南方向,沙山形成主要受偏北风影响,C错。
湖泊群水量稳定,没有明显枯水期,D错。
答案:A3.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生态移民②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③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④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⑤从黑河跨流域调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解析: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生态移民,减轻环境压力,①对。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保护生态环境,②对。
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减少植被破坏,③对。
森林耗水量大,干旱区不适宜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④错。
黑河水量小且不稳定,不适宜从黑河跨流域调水,⑤错。
A对,B、C、D错。
答案:A(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下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
当地政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将山区坡耕地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造),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基础题组20世纪70年代以前孔雀河流域胡杨林郁郁葱葱,而目前却有上百万亩胡杨林枯死。
下图为“新疆孔雀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目前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主要原因有( )①土地退化②降水稀少③过度开垦④不合理用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改善该地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有( )①退耕还草还林②统筹安排流域用水量③实施人工降雨④人口迁移至上游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 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
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增加旅游景观⑤提高沙层含水量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④⑤4.(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A.建材产业B.沙漠旅游休闲业C.光伏发电产业D.沙生中药材产业下表反映了兰陵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
该流域4—10月的降水量为924.6 mm, 占全年降水量的84%。
[注: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 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比表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7安徽宣城调研二)该流域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三峡B.大兴安岭C.长江三角洲D.太行山区6.(2017安徽宣城调研二)下列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 )A.茶园B.柑橘C.板栗D.乔木林提升题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
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的密度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
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
2019高考一轮复习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本学期第____课时 授课日期:_______ 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概念、类型和分布。
2.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基础回顾] 一、荒漠化1、概念:指发生在 地区及一些 地区的土地退化,是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 相互作用的产物。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 、 和 。
【典题例析】 1、 有关荒漠和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全世界的荒漠都属于荒漠化土地 B .荒漠都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C .我国荒漠化只发生在西北内陆地区 D .荒漠化不仅仅表现为沙漠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地形区范围: 以西, 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干湿地区范围:年降水量在 毫米以下的 地区。
(1) 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图示:(2)内部差异: 【典题例析】2、读图,回答有关问题:阻隔水汽进入 位置(1)将图中A、B、C代表的地区填在横线上:A (灌溉农业区),B (灌溉农业区),C 沙漠。
(2)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沿线的主要工业城市: D E(3)本区发展农业生产、进行国土整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②(4)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不利自然条件是。
从根本上解决不利自然条件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措施是。
三、荒漠化形成的原因1、荒漠化的自然原因(1)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产生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一般规律)※基本条件——干旱气候干旱,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显著,因此形成大片;※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动力因素——大风吹扬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2)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2、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⑴来自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1)由于耕作技术落后,不当(2) 干旱气候条件下,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新】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水土流失、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的严重区域,风沙干旱区占据全区沙化土地的97%。
目前,宁夏在风沙干旱区采取银柴胡,甘草等沙地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措施进行沙化土地治理。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风沙土和沙质土存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决定因素B.气候干燥,夏秋多大风,蒸发旺盛是该区气候总特点C.人口快速增长是土地沙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D.土地利用方式以农耕为主变为放牧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2.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灌溉农业区受沙土侵压覆盖,面积变小B.荒漠草原载畜能力加大,环境压力加大C.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D.黄河含沙量无明显变化3.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采用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治理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效益差,但生态效益好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C.是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唯一出路D.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效益好答案:1.C 2.D 3.B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示气候的干燥程度。
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
读我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4~6题。
4.据图分析甲处干燥度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气温C.地形D.降水5.图中乙区域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 )①土地荒漠化②土壤次生盐碱化③水土流失④土壤板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关于该区域干燥度分布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40°N纬线由西向东气候干燥程度逐渐升高B.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C.本区域干燥度自南向北递增D.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答案:4.C 5.A 6.D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 m/s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 13.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八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建议用时:20分钟)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碱化严重B.沙丘移向绿洲C.河流水量减少D.冰川融水减少2.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禁止经济活动B.节约并合理用水C.加强矿产开发D.大力发展畜牧业【解析】1选C,2选B。
第1题,气候变干与用水量增加均影响河流补给,使河流水量减少。
同时,河流水量减少会使地下水位下降。
第2题,节约和合理用水是干旱地区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之一。
【知识拓展】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不同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3、4题。
3.下列现象与该地区相符的为( )A.降水量多,季节变化大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河湖众多,水系稠密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4.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森林的破坏D.淡水湖泊萎缩【解析】3选D,4选B。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降水最多的月只有20 mm,蒸发最多的月超过300 mm,可见该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蒸发量很大;根据气温曲线可判断出该地冬冷夏热,年温差大,由此可判断出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差。
第4题,该图所示的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方法技巧】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沙漠带中。
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
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
(2017·六安模拟)读下图,回答5、6题。
5.由图中信息判断,为保障种植业生产而改善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6.图中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意义在于( )A.防洪B.发电C.养殖D.防治水土流失【解析】5选C,6选D。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5·山东文综)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
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点一 荒漠化及其成因 考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 考点三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 考点四 土地利用类型图的判读
栏目导引
考点一 荒漠化及其成因
要点研析 请
点
击
题组精练
相 关
栏
目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 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 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 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 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 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 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 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 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 起决定性的作用。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 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 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 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 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1)说明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沙源 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 车的危害。
湖面无阻挡
河谷,风力强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限时训练(三十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8·新乡调研)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形C.夏季风D.海陆位置2.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漠化B.乙地——沙漠化C.丙地——水土流失D.丁地——土壤盐碱化解析:1.A 2.C第1题,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月平均最高温在7℃以下),其次是风及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纬度等。
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向北逐渐降低,且与纬线大致平行,所以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
第2题,读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旱涝、风沙、土地盐碱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水土流失。
故答案选C。
(2018·邯郸模拟)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读我国部分省区森林生态系统活立木(指林地中生长着的林木)、林产品与土壤含碳量比例图,回答3~4题。
3.森林生态系统中南方省市土壤的含碳量比北方省市土壤的含碳量比例小,影响因素主要是()A.气候因素B.政策因素C.人为改造D.树种原因4.在相同的森林面积和密度,以及相同的外部环境下,活立木的碳汇能力比较高的森林类型是()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落叶灌木丛解析:3.A 4.B第3题,我国南方土壤中含碳量比北方比例小,主要是南方气温高,降水多,有机质分解快,淋蚀多造成的。
第4题,在相同的森林面积和密度,以及相同的外部环境下,常绿阔叶林叶面面积大,光合作用能力强,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强,活立木的碳汇能力比较高。
(2018·宜宾模拟)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
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5~7题。
5.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6.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7.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5.C 6.B7.B第5题,图中甲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大于丁处,结合丁位于德干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等知识,可判断答案。
第6题,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与侵蚀强度、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关,图中乙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甲,大于丙、丁;但乙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是印度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的区域,故乙处土壤侵蚀危害最大。
第7题,甲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为山地地形,降水量大,故可采取②③两项措施防治土壤侵蚀。
(2018·广元模拟)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大盆地东北—西南走向的剖面。
读图,回答8~9题。
8.该地区沙漠广布的根本原因是()A.植被破坏,风沙肆虐B.深居内陆,地形闭塞C.受蒙古高压控制,气候干燥D.人类活动强度过大,乱砍滥伐9.关于乙处古城被流动沙丘埋没在沙漠中的主要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河流上游过度用水B.绿洲边缘过度樵采C.河流下游过度开垦D.绿洲边缘过度放牧解析:8.B9.C第8题,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盆地,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大。
第9题,从图中绿洲和湖泊的分布可以大致推断出该古城地处河流中下游,其下游过度开垦,不会导致开垦地上游的水源紧张。
(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10~11题。
10.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A.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B.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C.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D.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11.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B.中上游植树造林C.流域降水增多D.中上游修建水库解析:10.C11.D第10题,花园口站20世纪50、60年代的年输沙量为5亿~27亿吨,年径流量为200亿~860亿立方米;20世纪70年代年输沙量为6亿~18亿吨,年径流量为260亿~570亿立方米;20世纪80、90年代年输沙量为2亿~13亿吨,年径流量为130亿~620亿立方米,故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都呈减小趋势。
第11题,全球变暖会导致中纬度变得干旱,导致黄河水量减少,但水量不会减少太多。
中上游植树造林能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可以减沙,但不会减少水量。
流域降水增多会导致水量增加。
中上游修建水库可以大量蓄水,发挥水库的灌溉、供水功能,加上水库水下渗,会导致流量大量减少;水库蓄水会导致泥沙大量淤积,所以修建水库可大量减水减沙。
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8·荆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0分)材料一2015年9月22日讯,千人拥入格尔木草原疯狂盗采野生黑枸杞,超过300万亩草场遭到洗劫,事实上黑枸杞是草原上防风固沙的重要植被。
野生黑枸杞因含有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价格昂贵,被称为“软黄金”,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该地海拔高、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洁净、无污染。
我国黑枸杞产业主要以野生黑果枸杞的采集和粗加工为主。
材料二野生黑枸杞是生长在地上的多棘刺灌木,多分枝,枝条坚硬。
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能忍耐38.5℃到-25.6℃的温度,耐干旱,耐盐碱。
材料三黑枸杞播种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后稍覆细沙及土,然后用塑料地膜覆盖,再在地膜上面全覆土1.5~2 cm,以透不进阳光为宜。
材料四图甲为我国某区域野生黑枸杞分布图,图乙为黑枸杞植株图。
(1)简述黑枸杞成为草原防风固沙植被的主要原因。
(6分)(2)简述图示区域黑枸杞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8分)(3)试分析播种后用塑料地膜覆盖并在膜上覆土的原因。
(8分)(4)因为黑枸杞市场供不应求,有人建议在该地大力发展黑枸杞种植,你是否赞同,并简述理由。
(8分)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二中“多棘刺灌木,多分枝,枝条坚硬;耐干旱,耐盐碱”等信息回答即可。
第(2)题,注意材料一中的“以野生黑果枸杞的采集和粗加工为主”,说明原料有限、产品附加值低,同时野外采集需要劳动力多,农村交通不便也制约发展;另外“疯狂盗采野生黑枸杞,超过300万亩草场遭到洗劫”,说明会造成环境问题。
第(3)题,依据材料三,可知覆土的目的是防止光照;3~4月气候干旱,土壤缺水严重,覆土后可以保湿。
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若赞同,可从有利条件与带来的好处角度分析;若不赞同,可从不具备的条件与带来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
答案:(1)黑枸杞为多棘刺灌木,多分枝,防风效果好;耐干旱,耐盐碱,耐温性强,适合草原生长。
(2)原料主要以野生黑枸杞为主,来源不足;以粗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黑枸杞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3)该地区为我国内陆,干旱少雨,多晴朗天气,用塑料地膜覆盖是为了保持土壤水分,膜上覆土可以有效降低光照强度,减少强光对幼苗的伤害。
(4)赞同。
该区域环境洁净,黑枸杞品质好;价格高,市场需求大;人工种植可减少对野生黑枸杞的破坏;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或不赞同。
该区域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口少,农业劳动力不足;大量种植会加重生态破坏。
13.(2018·宜春模拟)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
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6分)(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10分)(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8分)解析:第(1)题,“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
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
第(2)题,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
第(3)题,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
其形成原因如下:自然原因: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
(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