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3课时 练习九-精品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动手做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动手做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练习九动手做丨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七单元的练习九,主要内容是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数学,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七单元的练习九。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围绕着立体图形的认识和分类,以及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我们将通过观察、操作、拼接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分类各种立体图形,并且能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地识别和分类各种立体图形。

而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的原理,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创造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动手操作,我准备了一些立体图形的教具,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彩色卡纸,让学生能够通过剪贴和拼接的方式,创造出自己的立体图形。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纸箱、球体等,引起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兴趣,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

2. 讲解:我会向学生讲解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的原理,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拼接和组合不同的立体图形,创造出新的立体图形。

3. 动手操作: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拼接和组合不同的立体图形,创造出自己的立体图形,并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展示和评价:学生完成操作后,我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和提高。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用大字写出今天的课题——立体图形的拼接和组合,并在旁边列出立体图形的特征和拼接组合的原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练习九》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练习九》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练习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练习九》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内容包括两位数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长度单位换算等。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对货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节课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加深对货币的认识,学会正确使用货币进行交易。

3.掌握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速度。

2.货币的认识和正确使用。

3.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巩固知识。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练习九的相关题目,包括两位数加减法、货币认识、长度单位换算等。

2.准备计算器、货币模型、长度单位模型等教学道具。

3.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货币进行支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货币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练习九中的货币认识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分享自己的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货币的认识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货币认识的游戏。

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货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购物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总结购物方法。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3课《练习九》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3课《练习九》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3课《练习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3课《练习九》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对表内乘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利用乘法口诀求积,解决实际问题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多样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对乘法口诀有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乘法口诀的记忆还不够熟练,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探索、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积,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积,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明的生日聚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求积。

如:小明邀请了4个好朋友,他们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个生日蛋糕?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5=(引导学生说出答案20),从而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

如:展示一幅水果摊的画面,其中有3行苹果,每行有4个苹果,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引导学生说出答案12),从而巩固乘法口诀的运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角的练习》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角的练习》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角的练习》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关于角的知识,这是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

我们将通过《练习九角的练习》这一章节,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角的理解。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并且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新课,我会拿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并告诉我它们的角有什么不同。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来创造不同类型的角,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角的特征。

接着,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解决问题。

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他们对于角的理解。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图示和文字的方式来展示角的特征和不同类型的角。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让学生回家后,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创造一些角,并让他们用语言来描述这些角的特征。

同时,我还会给出一些关于角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里完成。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学生思考一下,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了什么,他们对于角的理解有了什么样的提升,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去探索更多关于角的知识。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角的概念,能够用语言和操作的方式来表达和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练习九角的练习》。

这一章节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它是学生首次系统地接触和认识角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关注和理解。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角的概念。

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这是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

我通过拿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并告诉我它们的角有什么不同,以此来引入角的概念。

我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来创造不同类型的角,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角的特征。

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角的概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3、练习九》PPT1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3、练习九》PPT1

六 6
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下面的平行四边形中各有几个锐角和钝角?
锐角 锐 角 钝角 钝角 锐角 钝 角
锐角
钝 角 锐角
钝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钝角
锐角
• 你发现了 什么?
图上平行四边形各有2个锐角2个钝角
你能说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各 是什么角。
锐角
锐角 锐角 锐角 直角 锐角 锐角 锐角
钝角
每个三角形至少有几个锐角?
• 你发现了 什么?
你能在每个图形中找出几个直角?


你能在下边的图形中 找出几个角?其中有 几个直角?
图形中有6个角
其中有2个直角
动手做
四人一组,每人准备一副三角尺,在小组里 做一做。 (1)用两块三角尺拼出直角。 (2)用两块三角尺先拼出锐角,再拼出钝角。 (3)用三块三角尺能拼出直角吗?试一试。
你是怎样拼的?和同学交流。
自然遗产 自然 HTTP://A0 10 3759 519 20 八路军、新 大丰上海知 春夏秋冬日 pGVpWQF1a 74 大丰市主要 442280 http://a2 http://a4
3
小朋友,能告诉我你有 哪些收获吗?
角的初步认识练习
你能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顶点


边 顶点
边 顶点 边
现在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相 等?它们各是什么角?


锐角
直角

钝角

直角
直角
1.指出下面物体面上的角,说说它们各是什么角。
锐角
锐角
锐角
直角
锐角
锐 角
钝角
红 旗 小 队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课程目标
•掌握用小学数学符号表示加减法运算;
•培养学生们观察物品数量的能力;
•学会让学生们在绘图中懂得如何比较数量大小。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符号表示加减法运算。

•学生掌握比较数量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数量的大小。

教学内容
•表示数学符号的加减法运算;
•数量比较绘画。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引导学生们找出课堂中有哪些事物可以用加法来表示,然后明确加法的含义。

步骤二:教授加法运算
1.给出实物例子,让学生们利用数学符号表示加法运算。

2.分组进行游戏,示范一组,规定课外找出加法题目并给出答案。

步骤三:教授减法运算
1.给出实物例子,让学生们利用数学符号表示减法运算。

2.分组进行游戏,示范一组,规定课外找出减法题目并给出答案。

步骤四:绘画比较数量大小
1.提供不同数量的图片,让学生们在比较后自行排列。

2.对学生们学习并理解的结果进行投票。

步骤五:总结
回顾课程内容,让学生们对加减法运算的表达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绘画比较数量大小也有了新的方法和技巧。

课后作业
1.熟记加减法的符号表示;
2.找出10个关于加减法的例子并计算出答案;
3.家里的物品使用比较数量的方法,绘制出数量表和图。

总结
本课程针对小学生对于加减法符号表示的需求,以及通过绘画比较数量大小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

最终达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效果。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认识角教学内容:课本第84页,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和五角星吗?(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们中的角在哪儿吗?(同桌交流)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

(板书:认识角)二、交流共享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

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

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

(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

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

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九-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九-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九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习表内乘法口诀。

2.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表内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表内乘法口诀:通过PPT展示表内乘法口诀,让学生齐声朗读,并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3. 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九苏教版2. 板书内容:表内乘法口诀、实际问题、解题过程、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进行解决,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过程是否顺畅。

2. 学生对表内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能够熟练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是否能够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5.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能够自然地引出乘法运算的必要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一、课程目标•掌握在数学游戏中进行简单运算的方法•培养小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所涉及教材为《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该课时主要是在游戏中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简单算术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孩子们能够掌握简单运算的方法•能够在游戏中积极合作,主动探索教学难点:•小学生可能对运算概念掌握不是很熟练•在游戏过程中,监督孩子们的秩序和进度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使用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全班活动:进行马步行军训练、童谣唱等方式进行准备活动•小组活动:课堂上分为小组进行游戏,小组间进行竞赛•个别辅导:针对小组中出现的疑难点,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五、教学过程1.活跃课堂气氛黑板上写上“我们来计算一下3 + 4 = ?”,请两个学生上台进行复述及计算,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2.游戏规则介绍老师将游戏规则详细介绍,注意让孩子们理解游戏的目的和规则。

提前为每个小组准备好游戏卡牌和筹码。

3.游戏开始孩子们开始分组进行游戏,老师观察每个小组的游戏过程,及时给出建议和指导。

4.游戏结束游戏结束后,老师对每个小组进行总结,分享获得的经验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课堂综合评价针对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参与度、活跃度、表现情况等方面。

2.个人离线评价老师对每个孩子的表现进行离线评价,借此了解孩子在个人方面的优劣,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游戏化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能够很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

同时,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能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任务,发挥了很好的主观能动性。

但是,由于年龄小、时间限制等因素,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准确等问题,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注意和调节,使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3练习9∣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3练习9∣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7-3练习9∣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数表中寻找规律;2.能够自主地发现有规律的数表;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表中的数字进行推理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对数表中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对数表的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系统化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些数表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从数表中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计算出其他数字。

一遍过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另几个数表的规律,并进行回顾讨论。

3.2 讲授新知围绕“数表”这个概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表的定义和性质,并掌握数表中数字的排列规律和各数字之间的关系。

重点讲解数表的常见类型,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3.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第7单元第3课时的练习9,包括自主发现规律和据此计算数表中未知的数字。

在练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每个数表,并且在计算时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数值的大小。

3.4 课堂扩展以实际生活中的数表为例,让学生自己编制数表,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例如:学生可以编制一张自己家庭的月度收支数表等。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为主要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其中,在课前导入的观察发现环节中,学生表现积极主动,良好的探索意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讲授环节中,授课形式相对简单,但需要教师在讲解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练习巩固和课堂扩展环节中,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学能力,具备了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可能存在个别性的操作上的不准确或是推理上的漏洞,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掌握学习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 角的练习》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 角的练习》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角的练习》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判断其属于哪种角度类型。

2.能辨别和熟练使用直角、钝角、锐角的名称并在图形中标记。

3.能正确作答角度练习题。

知识点梳理1.角度类型分类:直角、钝角、锐角。

2.角度符号:用小写字母 a、b、c 表示某个角。

3.角度标记:用符号△ABC 表示三角形,角 A 的角度标记为∠A。

4.角度的度量单位:度。

5.角度的比较:可以使用直尺或量角器进行测量,或通过角度大小的视觉比较。

教学重、难点1.角度的测量方法和角度大小的比较。

2.将各种角度类型应用于图形中的识别和标记。

教学过程Part 1 角度类型的分类1.回顾前面学过的角度类型,简要介绍直角、钝角、锐角的定义和特点。

2.以图形为例,供学生进行角度大小的判断,并标记在图形上。

3.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分类方法,通过分类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和记忆角度类型之间的区别。

Part 2 角度标记的方法1.制定一个标记符号表,让学生记忆不同标记符号的代表含义。

2.以图形为例,教学标记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在图形上标出不同角度的符号。

3.练习让学生在给定图形的常见角上进行标记。

Part 3 角度比较和测量1.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和量角器。

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角度测量,并以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以视觉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大小的角度。

要求学生使用已学知识进行角度大小比较,特别是对于相似的角度类型。

Part 4 角度运算1.根据前置知识,引导学生对角度的四则运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给出一个实例,让学生在识别图形中的角度类型并计算其和或差。

Part 5 内容综合训练1.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行完成。

其中内容涉及上述知识点,如图形识别、角度的标记和比较,以及简单的运算。

2.对练习题进行集体讲解,让学生了解答题方法,帮助他们进行复习和巩固。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角度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自行练习,并留作下节课的复习材料。

扬州某学校2022-202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3课《练习九》教案

扬州某学校2022-202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3课《练习九》教案

扬州某学校2022-202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3课《练习九》教案一. 教材分析《练习九》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第3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对两位数加减法的掌握。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相应的验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操作和情境教学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进行进位和退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利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素材,如小卡片、计数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故事中的人物遇到了一些加减法问题,需要学生帮助解决。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计算这些问题呢?2.呈现(10分钟)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练习九丨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练习九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7.3节的练习九。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着加减法的运算进行,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具体内容包括:1.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2.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2. 学具:练习九、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与示范:讲解练习九中的题目,示范解题过程,让学生明白解题思路。

3.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练习九中的题目。

4. 个人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九中的题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实际生活中的加减法问题。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完成练习九中的题目。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加减法问题,试着用所学知识解决。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我将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情景引入的设计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第3课时 练习九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第3课时  练习九

第3课时练习九教学内容:课本第88~89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利用所认识的平面图形找出其中存在的角之间的联系。

增强学生对综合图形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判断各是什么角。

教学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的角的特征。

教具准备:一副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练习九)3.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角。

∧┘ < 〈(1)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2)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3)哪些是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九”第1题。

出示图,提问: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指出:队旗上非常大的角,叫优角。

2.完成“练习九”第3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图形,各有几个角。

指出:从这几个图形中可以得出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3.完成“练习九”第4题。

出示图中的角,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哪两个角相等?它们各是什么角?4.完成“练习九”第5题。

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征。

先让学生找找图中各有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小组讨论,两个锐角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提问:要想知道这两个角的大小,就要把这两个角进行比较,怎么比?集体操作,比一比,两个锐角的大小。

提问:它们的大小怎样?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个钝角的大小。

指名说说结果怎样。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锐角相等,两个钝角也相等。

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九”第6题。

研究三角形的3个角的特征。

读题。

指名说说各是什么角。

提问:每个三角形中有几个锐角?教师小结:每个三角形中最少有2个锐角。

2.完成“练习九”第7题。

(1)出示左图的上半,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图中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

出示左图的下半,提问:它是什么图形?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练习九丨苏教版练习九教学目标: 1.熟悉角,知道角各局部名称,会比拟角的大小,初步熟悉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推断直角。

2.初步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的空间意识。

3.在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熟悉角、会比拟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推断直角。

课前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问再现 1. 提问:关于角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学问? 小朋友上黑板把有关角的学问点写、画在黑板上。

2.今日这节课小朋友喜爱的猫和老鼠将会和我们一起走进角王国。

3. 出示练习九第2题(适当改编):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学生推断,并说说理由。

沟通得出第3个不但是角,而且是直角。

小结:角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所学的学问,让学生学会整理学问点。

二、根本练习 1 .练习九第4题在第2题的根底上增加一个角,提问:这个角是什么角?在这四个角中你能很快说出哪个角最小,哪个角最大?哪两个角相等? 沟通得出:这些角中最大的角是钝角,最小的角是锐角,直角一样大。

2.练习九第1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角一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往往藏在物体中。

(出示练习九第1题)读读题目的要求说说应当留意什么?怎么理解物风光上的角?(红布上的角)小伙伴相互找一找,说一说,不确定的用三角尺上最大的角比一比。

3.刚刚我们在队旗上找到了几个角?在三角形的红领巾和流淌红旗上有找到几个?你觉得和什么有关?学生猜想。

带着猜想让我们完成练习九第3题。

独立数一数、填一填。

集体沟通,说说发觉了什么?验证猜想。

(体会多边形的边数和角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小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帮忙学生复习所学学问点,重点是稳固所学的直角的推断和直角符号的表示。

三、变式练习 1.讨论三角形中的角。

出示练习九的第6题,说说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沟通完成填空:(1)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个锐角,最少有()个锐角。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孩子认识线对称和中心对称,掌握对称的简单方法。

2、基础性训练, 简单的对称操作练习。

3、知道对称的应用领域,培养细致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能力。

核心词汇:中心对称,对称轴,线对称,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对称轴的位置以及对称位置产生的特征来进行辨认。

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加重视对称轴的意义和位置以及对称图形的相互关系的形成。

教学准备:教师备课台、统计图、教案、课件、毛笔、水粉笔等。

教学过程:Step1 形成化导入1.以图片形式向学生展示“环和皮蛋”“食品架和花”等多组图,引导学生讨论它们之间有何相同之处?2.引导学生回忆关于对称概念的知识,了解对称概念。

Step2 正式讲解二、对称的种类对称的种类包括:中心对称和线对称。

那么中心对称和线对称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老师详细给大家讲解:1.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就是以一个点(称为对称中心)为中心,一个图形的两个部分相互对称的图形。

那么,具体如何说明呢?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来讲解。

(1)取出教师备课台上的一张飞翔的蝴蝶图片。

(2)设计问题:请你在纸上画一只蝴蝶,然后找出蝴蝶中心对称的部位。

(3)讨论: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蝴蝶,认识中心对称。

注意对称轴的位置。

(4)设计问题:请你画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图形,再找出你刚刚自己画的这个图形中心对称的部位。

(5)讨论:收集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中心对称的特点。

2.线对称线对称就是以一条直线为轴线,将一个图形上下或左右对称的图形。

(1)取出教师备课台上的另一张飞翔的蝴蝶图片。

(2)设计问题:请在纸上画一只蝴蝶,再画出蝴蝶的对称轴。

(3)讨论: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蝴蝶,认识线对称。

注意对称轴的位置。

(4)设计问题:你可以将下面的各种图形逐一折叠,找出它们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并在纸上勾画出来。

(5)讨论:收集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线对称的特点。

7.3练习九(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7.3练习九(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7.3练习九(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7.3练习九所编写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我在这一节课中选择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7.3练习九作为教学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一节课中,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是重点,学生需要掌握其运算规律。

而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则是难点,学生需要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学生则需要准备纸笔,以便于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7个苹果和5个橘子,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水果?”2. 讲解两位数加减法: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详细讲解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我在讲解后,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解决实际问题:我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两位数加减法知识进行解决,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糖果,其中有8个巧克力 and 6个牛奶糖,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糖果?”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板书,包括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两位数加减法的练习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题目如下:题目: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玩具,其中有9个火车和7个飞机,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玩具?答案:16个玩具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普遍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020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精选.doc

2020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精选.doc

本单元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

内容包括对照实物上的角,直观认识角的图形,知道角的边和顶点,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角和直角;通过操作活动,比较角的大小;通过与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和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初步认识角,第二段初步认识直角,并借助直角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

角是一个抽象图形,与学生头脑中想象的角可能不尽相同。

教材采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

例如,剪刀张开的两个刀刃夹成一个角,钟面上两根指针夹成一个角,五角星上的角等。

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并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然后在平面图中让学生指一指角,并用符号标出来。

教材通过用两根硬纸条组成一个活动角,帮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用不同大小的三角尺比一比对应角,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借助直角三角板,帮助学生认识直角,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角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实物上的角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地抽象和概括,对角形成一定的表象。

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加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和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1.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

在初步认识角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然后让学生从教材给出的图形中找出更多的角。

这样,把角的认识和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

2.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折一折、拼一拼、比一比等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

例如,在初步认识角的时候,让学生做出一个角,并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活动。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9单元)第七单元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9单元)第七单元

七.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重叠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

4.在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用不同方法制作角和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比较、猜测、判断等活动,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角教学内容:课本第69—71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⒈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⒉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⒊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能创造性使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制作角;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活动角的模型;制作角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和工具(纸若干张、剪刀、扇子、钟面、毛线、小棒、钉子板)第二课时认识直角教学内容:课本第72—7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断直角。

教学准备:三角板。

2020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7.3 练习九 教案

2020春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7.3 练习九 教案

练习九。

(教材第88、第89页)1.更加熟悉角,能正确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熟练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用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

重点:正确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三角尺。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图形家族的新朋友——角,你们了解它了吗?【设计意图:借助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在小组内说说你认识的角,然后把你们小组的看法整理好,与大家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我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

·我觉得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角是直角,如桌子角是直角,课本的角是直角,门上也有直角,黑板的角也是直角,等等,总之生活中的直角有很多。

·我知道三角尺上有直角,我们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帮助我们比较角的大小。

·我知道了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角的大小比较。

老师想知道你是怎么比较角的大小的?生:在比较角的大小时,我们先让角的顶点和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重合,再让角的一条边与直角的一条边重合。

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直角的里面就说明比直角小,是锐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在直角的外面就说明比直角大,是钝角。

师:说得非常好!大家都明白了吗?下面来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第1题图片)师:看下面的这几面旗,指一指哪里有角?学生看图后回答,指出每个物体面上的角,教师适时给予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师:你能说出刚才找到的角是什么角吗?学生按要求分别找角,教师组织学生做裁判,判断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交流,在活动中整理知识,在交流与探究中总结提高】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你有什么收获呢?【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练习角A类在点子图上画直角、锐角和钝角,根据角的大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练习九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利用所认识的平面图形找出
其中存在的角之间的联系。

增强学生对综合图形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判断各是什么角。

教学难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的角的特征。

教具准备:
一副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练习九)
3.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角。

∧┘ < 〈
(1)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2)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3)哪些是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1题。

出示图,提问: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
指出:队旗上非常大的角,叫优角。

2.完成“练习九”第3题。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图形,各有几个角。

指出:从这几个图形中可以得出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出示图中的角,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哪两个角相等?它们各是什么角?
4.完成“练习九”第5题。

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征。

先让学生找找图中各有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
小组讨论,两个锐角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提问:要想知道这两个角的大小,就要把这两个角进行比较,怎么比?
集体操作,比一比,两个锐角的大小。

提问:它们的大小怎样?
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个钝角的大小。

指名说说结果怎样。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锐角相等,两个钝角也相等。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6题。

研究三角形的3个角的特征。

读题。

指名说说各是什么角。

提问:每个三角形中有几个锐角?
教师小结:每个三角形中最少有2个锐角。

2.完成“练习九”第7题。

(1)出示左图的上半,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图中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

出示左图的下半,提问:它是什么图形?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

现在把这两个图形合并成左图,大家数数有几个直角。

(2)出示右图的一半,数数图中有几个直角?
出示右图,提问:现在你能数出图中的直角吗?讨论:图中有几个直角?
教师肯定答案:有4个直角。

指出:同一个顶点的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大角。

这里的大角是直角。

集体在教材上标出直角符号。

出示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的角吗?
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数的?
交流数的过程。

指出:先数出相对独立的每一个,有3个;它们有同一个顶点,每两个角可以合成一个大角,有2个;这3个独立的角还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角。

因此一共有6个角。

提问:直角有几个呢?拿出三角尺来找一找。

指名回答。

四、反思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