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 实验十二 传导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上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比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损害部位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萎缩 肌张力 腱反射 浅反射 病理反射 肌纤维颤动
皮质运动区 锥体系 常较广泛 全肌群瘫 痉挛性瘫(硬瘫) 早期无 晚期废用性
增高 折刀状 亢进 消失 有 无
周围神经(脑或脊髓) 较局限 单肌 几块肌
迟缓性瘫(软瘫) 明显 早期即有萎缩
减低 消失 消失 无 有
二、锥体外系
定义: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 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的总称。 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结构: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 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 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 脑、网状结构及其纤维联系。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传入神经元
刺激
感受器
中枢
• 感觉传导通路
效应器 (反应)
传出神经元
中枢
运动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 四、听觉传导通路 •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 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颞侧半视野 颞侧半视网膜
第一个交叉: 视野投射交叉
第二个交叉: 视交叉
视交叉中,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同侧视束
鼻侧半纤维交叉 对侧视束,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区
感受器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第1级神经元
节细胞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鼻侧纤维交叉
第2级神经元 颞侧不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经内囊后肢
人体解剖学:传导路
脊神经节
第一级 神经元
脊髓
同侧上升 1~2节段
后角固有核 第二级
神经元 白质前连合
脊髓丘脑前束 (粗略触觉) 脊髓丘脑侧束 (痛温觉)
脊髓丘系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三级 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2.头面部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皮肤、粘膜温度觉、 疼痛觉、触觉感受器
三叉神经感觉纤维
三叉神经节
第一级 神经元
三叉神经感觉根
三叉神经脊束核 第二级 三叉神经脑桥核 神经元
三叉丘系交叉 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第三级
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三叉丘系 味觉纤维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三)视觉传导通路
1、视觉传导通路
视网膜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动眼神经付核 顶盖前区
右眼全盲
鼻侧视 网膜 外侧膝 状体
视辐射
双眼左侧偏盲 双眼颞侧偏盲
右眼鼻侧偏盲 视皮质
损伤后表现
小结
1. 运动传导路(锥体系)由两级神经元组成。第一 级(上运动神经元)在大脑运动皮层,第二级(下 运动神经元)在脑干运动核或脊髓前角。
2. 感觉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在神经 节,第二级位于脊髓或脑干,第三级在脑干运 动核或脊髓前角。
脊神经节细胞
脊神经后根
胸核 腰骶膨大V~VII层外侧部
同侧 侧索
躯干
双侧 侧索
下肢
脊髓小脑后束
下脚
脊髓小脑前束
上脚
旧小脑皮质
解剖学 神经传导路精选
脊髓丘脑前束(传粗触觉) (第3级神经元)
经内囊后脚 —→丘脑顶叶束────→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1、痛觉、温度觉和粗 丘脑
触觉传导通路:
豆状核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中脑
第一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
是神经节细胞,胞体
脑桥
在脊神经节内。
周围支分布于躯干、 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
中枢支组成后根外侧 部进入脊髓背外侧束,在
背 侧 丘 脑 (3)
丘脑顶叶束、内囊
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压觉通路:
肌. 腱. 关节的 →脊神经-→脊神经节细胞─→后根─→脊髓
本体觉感受器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中枢突)
薄束(T4以下的纤维)
内侧丘系交叉
后索
→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楔束(T4以上的纤维)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
中脑
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 脑桥
精细触、压觉(即辨别两点
延髓
间距离和感受物体的纹理粗 II. 薄束核
细等)的感受器在皮肤。
楔束核
两者传导通路相同,由三级 神经元组成。
I.
脊神经 节细胞
中央后回 内囊
III.腹外侧后核
内外丘系
内侧丘系 交叉 C8 楔束 T4 L3 薄束 S4 脊髓
中脑
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内侧丘系
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脑桥
延髓
II.
后角 固有核
I.脊神经
细胞
中央后回
内囊
III.外腹侧后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 侧束 脊髓丘脑 前束 白质前连合
感觉器皮肤
脊神经(周围突)
传导路(解剖)
-2-
-3-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 1、躯干、四肢 皮肤
周围突 脊神经
①
脊神经节
②
中枢突 脊髓Ⅰ、 Ⅳ~Ⅶ层 对侧脊髓丘脑束
③
脊髓丘系 脑干各部 背侧丘脑腹 内囊后肢 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4-
-5-
2、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 ① ②
中枢突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丘系
(一)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 —— 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下运动神经元 —— 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皮质核束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细胞 锥体束 脑神经运动核
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10-
1、 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内囊后肢 锥体细胞 中央旁小叶前部
脑干各部 皮质脊髓侧束
•
-17-
-18-
舌下神经瘫
• 舌下神经核上瘫,舌向 前伸时,舌尖偏向病灶 的对侧(健侧),但舌肌不 萎缩。 舌下神经核下瘫时,患 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 偏向患侧,核下瘫时间 长久时,就会出现舌肌 萎缩。
•
-19-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瘫痪 肌萎缩 腱反射 病理反射 浅反射 痉挛性瘫痪 (硬瘫) 不明显 亢进 阳性 减弱或消失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迟缓性瘫痪 (软瘫) 明显 (-) (-) (-)
-14-
-15-
中央前回下部 内囊膝 皮质脑干束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中脑
三叉神经运动核
展神经核 面神经核上部 面神经核下部 脑桥
皮 质 核 束
疑核 舌下神经核
副神经核
延髓
脊髓
-16-
神经系统-传导路
——传导路 ——传导路
王智明
基础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1. 感觉传导路(上行传导路) 感觉传导路(上行传导路) 2. 运动传导路(下行传导路) 运动传导路(下行传导路)
感觉传导路
深感觉 本体觉) (本体觉) 浅感觉 位置觉、运动觉、 位置觉、运动觉、 振动觉 痛觉、温度觉、 痛觉、温度觉、 触觉、 触觉、压觉
感觉传导路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传导路 浅感觉 深感觉 听 觉 视 觉
第一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螺旋神经节 双极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 后角细胞 薄楔束核 蜗神经核 节细胞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外侧核 丘脑外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运动传导路(锥体系)一般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上 神 经 元 中央前回及旁中 央小叶的锥体细胞 皮质脑干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腹后内侧核 内囊后肢
1、头面部触觉和 、 振动觉传导路
2、头面部痛觉和 、 温度觉传导路
内侧丘系与三叉 丘系的比较
内侧丘系内不同 来源神经纤维的 排列关系
五、视觉传导路及瞳孔 对光反射通路
1、视觉传导路(1) 视觉传导路(
1、视觉传导路(2) 视觉传导路(
2、瞳孔对光反射 、 通路( ) 通路(1)
2、瞳孔对光反射 、 通路( ) 通路(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辐辏与调节反射的中枢 、 通路
六、听觉及平衡觉传导路
1、听觉传导路
2、平衡觉传导路
一般感觉传导路各部的解剖特点
1. 3. 5. 7. 9.
神经干 后角 传导束 丘脑 大脑皮质部
2. 4. 6. 8.
后根 白质前连 脑干部 内囊
运动传导路
皮质脊髓束 锥体系 皮质脑干束 锥体外系
传导路2人体解剖学
皮肤
周围突
脊神经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脊髓后角 对侧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系 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
脑干各部 ①
③
② 上升 1-2节
中央辐射
平橄榄中高横切面 薄束核 平丘系交叉横切面 楔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疑核 舌下神经核 锥体束
孤束核
迷走神经背核 薄束
楔束
三叉神
经脊束 内侧丘系交叉 脊髓丘脑束
舌下神经核
疑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前庭下核 孤束与孤束核 迷走神经背核 下橄榄核
锥体束 内侧丘系
舌下神经
脊髓丘脑束 锥体束
平中脑上丘横切面
上丘灰质层
上丘
动眼神经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锥体束
脚间窝
中脑水管 顶盖前区
2、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
皮肤粘膜
周围突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节
中枢突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内囊后肢
①
②
③
中央后回下部
本节重点:
★躯体浅感觉的3级神经元所在的位置及交叉部位
★头面部浅感觉的3级神经元所在的位置及交叉部位。
系统解剖学-传导路
白质前连合
后角固有核 (C8、T1)
2.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
三叉神经节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三叉丘系
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损伤表现:
• 脊髓横断早期,各种 脊髓反射消失,处于 无反射状态,称为脊 髓休克。
• 此后,各种脊髓反射 可逐渐恢复,但损伤 平面以下的感觉和骨 骼肌运动不能恢复, 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不能随 意控制排便、排尿反 射等。
脊髓半横断
Brown-Sequard Syndrome
• 损伤同侧平面以下 位置觉、震动觉和 精细触觉(深感觉) 消失及同侧肢体硬 瘫;损伤平面以下 对侧痛、温觉(浅 感觉)消失。
④小部分终止于对侧面神经核 下部和舌下神经核,支配对侧 的面下部肌、舌肌。
(二)锥体外系 1.组成: 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
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
2.特点:①结构复杂、纤维联系广泛,因此是多级神经元传导
②发生上较古老,在鸟类以下是控制运动的中枢。
③在功能上与锥体系是统一的整体,锥体外系功能的实现必 须依赖锥体系的发动,而锥体系功能的实现又必须有锥体外 系保证稳定的肌张力。
3.环路传导: 锥体外系的传导构成很多环路,主要有:
① 纹状体 黑质 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可致震颤麻痹
② 皮质 ③ 皮质
纹状体 背侧丘脑
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
脑桥 完成共济运动,损伤表现共济失调
解剖-传导路
3、起源: 大脑皮质、背侧丘脑、纹状体、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
神经核、小脑等。
4、包括:
(1)皮质—纹状体系 (2)皮质—脑桥—小脑系
5、特点: (1)多级神经元传递
(2)以纹状体、红核、小脑为中心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大 脑 皮 质
额、顶叶
皮质纹状体系 新纹状体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苍白球 内囊 背侧丘脑(腹前 核、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交叉以后(三叉丘系以上):
损伤对侧头面部浅感觉障碍。
三、视觉传导通路及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野:眼球固定双眼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
鼻侧半视野 颞侧半视野 光线 鼻侧半视网膜 颞侧半视网膜
1、视觉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 —— 视网膜的双极细胞
1)三级神经元
第二级神经元 —— 视网膜的节细胞 第三级神经元 —— 外侧膝状体
四、听觉传导通路 螺旋器(Corti器) →双极细胞(换元)→蜗神经 蜗神经核(换元)→脑桥内形成 斜方体交叉至对侧 →外侧丘系 (部分不交叉的同侧纤维) →下丘 (换元)→下丘臂 →内侧膝状
体(换元)→听辐射
→内囊后肢
→大脑皮质颞横回
听觉冲动是双侧传导的。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但 若损伤了蜗神经、内耳或中耳,则将导致听觉障碍 。 听觉的反射中枢在下丘。下丘神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再由上丘神经元发出纤维,经 顶盖脊髓束下行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完成听觉反射。
周围突
Ⅰ
脊N节细胞 Ⅱ 薄束核 楔束核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
延髓
楔束(T4以上)
对侧脑干内
轴突
内侧丘系交叉 Ⅲ 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脚)
正常人体解剖学传导路
❖ 以“三点一线”方式传 导:
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
大脑
丘脑中
间脑 内囊 央辐射 3丘脑腹后外侧核
延 髓 交叉 内侧丘系
2薄楔束核
脊
楔束
髓 后索 薄束
1脊神经节
躯干四肢和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大 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
脑
丘脑中央辐射
间脑3腹后外侧核 3腹后内侧核
脑
脊
三叉
干 丘 交叉部位 丘系
纹状体—苍白球系
❖皮质-纹状体 -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纹状体-黑质 环路
皮质-脑桥-小脑系
❖皮质-脑桥-小 脑-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病例一
❖病例一:女,5岁。近两天腰痛,两腿痛。突然 发烧,体温39.5。C。次日早晨不能下床,左下肢 不能活动。检查发现:头、颈、两上肢和右腿无 运动障碍,左下肢完全瘫痪。左腿肌张力减退, 腱反射(膝和跟腱)消失。三周后,左大腿能够 屈收,并能伸膝,但其他运动未见恢复。一个月 后,足肌、小腿肌、大腿后面肌松弛,明显萎缩。 无其他任何感觉障碍。
提示
作业
❖针刺左手示指尖,痛觉如何传入大脑皮 质?绘图并标明传导路上的详细结构。
❖右侧脊髓后索和外侧索同时损伤,主要 有什么感觉障碍?为什么?
❖一侧内囊损伤的典型表现是什么?为什 么?
❖ 损伤表现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比较
临床表现 肌张力 深反射 浅反射 肌萎缩 病理反射 瘫痪类型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增高
降低
亢进
消失
消失
消失
不明显
明显
有
无
痉挛性(硬瘫)弛缓性(软瘫)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指除锥体系以外的其他躯体运动 传导通路。作用为调节运动。 ➢纹状体—苍白球系 ➢皮质脑桥—小脑系
解剖学--传导路
换N元后交叉 丘 脑
三叉丘系
换N元
内囊后肢 丘皮束
中央 后回 下部。
浅、深感觉传导路的特点分析: “ 3、2、1 ”。
三级N元 、
1、抓住三个共同点: 交叉传递、
经过内囊。
2、注意一个区别:
交叉平面不同。
3、颈以下深感觉:传入脊髓后在同侧后索上升,
延髓换N元
交叉上升。
4、颈以下浅感觉: 传入脊髓后在同侧后角,
斜方肌。
3、皮质核束损伤: (上运动N元)内囊出血.
对侧面N核下部 面N 支配的肌肉瘫痪。
1、对侧面N核下部 面N 对侧笑肌
(下运动元)
口轮匝肌瘫痪。
症状: 病灶(中枢)对侧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流涎、不能鼓腮、露齿。
口角歪向病灶侧(中枢 病灶)。
中枢性面瘫: 口角歪向健侧 指周围肌肉。
(核上瘫) 口角歪向患侧 指中枢病灶。
相同点
不同点
1、都有三级N元 。
1、感受器部位不同。
2、第1、3级N元位置相同 2、第二级N元位置不同。
3、都是交叉传递。
3、交叉平面不同。
4、都经过内囊。
4、走行部位不同。
5、投射部位相同。
歌诀: 三元两换一交叉, 深、浅交叉面不同;
行于内囊后肢内, 定位诊断抓要点。
第二节 运 动 传 导 通 路 运动传导路: 指从大脑皮质至躯体运动
2)角膜反射消失: 昏迷、病危。
3、平衡觉传导通路:
壶腹嵴、球
前庭节 前庭核
椭园囊斑
动、滑、外展N核。完成眼肌
内侧纵束: 前庭反射。(眼球震颤)
副N核 完成转眼头协调运动。
小脑下脚: 小脑
平衡调节。
系统解剖学-传导路
头面浅感 觉
三叉神经 节
三叉神经 脑桥核、 脊束核
脑桥、延 髓
丘脑腹后 内侧核
中央后回 下部
视觉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交叉
外侧膝状 距状沟周
体
围皮质
传导躯体、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的纤 维交叉部位位于
• A.脊髓 • B.延髓 • C. 脑桥 • D.中脑 • E.间脑
光照右眼,左眼无对光反射;光 照左眼,右眼有对光反射,但左 眼无对光反射,考虑是
主要感觉传导通路小结
传导通路 一级神经元 二级神经元 交叉部位 三级神经元 投射中枢
意识性本 体觉和精 细触觉
脊神经节
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 交叉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中央后回 中上部、 中央旁小 叶后部及 中央前回
肢体浅感 觉
脊神经节
后角固有 核
白质前连 合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中央后回 中上部、 中央旁小
病例讨论(一)
某男,外伤。检查发现: • 左侧乳头平面以下痛、温觉消失 • 右侧下肢瘫痪 • 右膝跳反射亢进 • 右侧Babinski征阳性 • 右下肢位置觉丧失
问:病人脊髓损伤的情况如何?
病例讨论(一)
某男,外伤。检查发现: •右左侧侧T2乳平头面平(面脊以髓下丘痛脑、束温)觉消失 •右右侧侧锥下体肢束瘫损痪伤 • 右膝跳反射亢进 •右右侧侧锥B体a束bin损s伤ki征(阳上性运动神经元) •右右侧下薄肢束位楔置束觉损丧伤失
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痉挛性(硬)瘫 增高 亢进
弛缓性瘫 降低 消失
消失 阳性
消失 阴性
无
有
2.皮质核束:
①起于中央前回下部的 锥体细胞
人体解剖之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http://www.xa sg一二0.c om /gongj ing/
http://www.xa sg一二0.c om /gongj ing/fe ida /
http://www.xa sg一二0.c om /gongj ing/gongj inga i/
http://www.xa sg一二0.c om /gongj ing/m ila n/
http://www.一二0sy sdy y .com/ly lx/
http://www.一二0sy sdy y .com/qt/
http://www.一二0sy sdy y .com/qt/azb/
http://www.一二0sy sdy y .com/qt/fl/
http://www.一二0sy sdy y .com/qt/lb/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一 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
肌、肌腱、 骨膜、关节
皮肤的精细 触觉
脊神经节 脊神经 [周围突]
第一级神经元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薄、楔束核 第二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丘脑腹后外侧核
http://www.xasg一二/jhsy /jiancha/
http://www.xasg一二/jhsy /shanghuanquhuan/
http://www.xasg一二/jhsy /wtrl/
http://www.xasg一二/jhsy /wutongy inchan/
→三叉丘系交叉→三叉丘系 →背侧丘脑 三叉神经脊束核
[第二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丘脑顶叶束[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 [ 第三级神经元] ] →中央后回下一/三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
感觉传导路:
1、躯干、四肢本 体感觉通路:
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脊髓小脑前、后束
2、躯干、四肢 浅感觉通路
3、头面部浅感觉通路
4、视觉通路及瞳 孔对光反射通路。
5、听觉通路:
运动传导路
〔一〕锥体系Leabharlann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1、皮质脊髓束 2、皮质脑干束
瘫痪特点 肌张力 腱反射 肌萎缩 病理反射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痉挛性(硬瘫) 增强 亢进 不明显 出现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弛缓性(软瘫) 减弱或消失 减弱或消失 明显 不出现
〔二〕锥体外系:1、黑质—纹状体系 2、皮质—纹状体系
3、皮质—脑桥—小脑系
教学资料整理
• 仅供参考,
〔二〕锥体外系: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 运动
1、纹状体——黑质——纹状体环路 2、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
—皮质环路
运动传导路:
〔一〕锥体系:
1、皮质脊髓 束:
皮 质 脊 髓 束 标 本 右 侧 面 观
2、皮质核束:
面神经核上瘫、核下瘫
舌下神经 核上瘫 核下瘫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区别
系统解剖实验:传导通路
Lower medulla
Spinaothalamic fiber (2nd order neuron)
Gracila & cuneate nu. Sense decussation
Posterior column (1st order neuron)
Nerve & ganglion (1st order neuron)
Motor output (first neuron)
Cerebral cortex
Corona radiata
Internal capsule Ventral
Posterolateral Nu. of thalamus Medial lemniscus
Internal arcuate fiber Nuclei gracilis and cuneatus
Lateral geniculate nu.
Optic radiation
Left visual cortex
Visual cortex Right visual cortex
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 第2级神经元为视网膜内的节细胞。 第3级神经元为外侧膝状体。
Medulla oblongata Trigeminal lemniscus
Spinal cord
Trigeminal lemniscus
Mesencephalic nu. of trigeminal n.
Motor nu. of trigeminal n.
Ophthalmic division
Maxillary divis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二传导路
[实验内容]
(一)观察躯干、四肢意识性和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二)观察躯干和四肢痛温觉传导路。
(三)观察位觉、听觉和视觉传导路。
(四)观察皮质脊髓束传导路。
(五)观察皮质─脑桥─小脑系传导路。
(六)观察皮质—纹状体系传导路。
[实验目的]
(一)掌握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中的“三级神经元”、内侧丘系交叉和产生本体感觉的部位。
(二)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中的“二级神经元”和产生本体感觉的部位。
(三)掌握痛温觉传导路中的“三级神经元”、纤维交叉和产生浅感觉的部位。
(四)了解听觉传导路中听觉信息所经过的“四级神经元”,识别听觉感受器和听觉中枢所在部位。
(五)了解视觉传导路中视觉信息所经过的“三级神经元”,识别视觉感受器和视觉中枢所在部位。
(六)掌握皮质脊髓束传导路中运动信息发出的部位和所经过的神经元。
[材料与器具]
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浅部感觉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听觉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平衡觉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视觉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皮质脊髓束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皮质—脑桥—小脑系模型与解剖挂图,皮质—纹状体系传导路模型与解剖挂图。
[方法与步骤]
(一)观察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取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模型对照图2-12-1观察,先在模型上找到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接着观察脊神经节中枢突的去向:有的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后索直接上行,终止于薄束核(即第2级神经)的纤维称为薄束;而有的经脊
神经入脊髓后索直接上行,终止于楔束核(即第2级神经)的纤维称为楔束。
由薄、楔二核发出纤维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形成内侧丘系,上行终止于丘脑外侧核(即第3级神经元)。
由丘脑外侧核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产生本体感觉。
图2-12-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图2-12-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例如,两手紧握双杠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时,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中的本体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就会将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产生的本体感觉信息,经胸内、外侧神经、胸背神经和肌皮神经的传入纤维传导相应的脊神经节;在脊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将信息传给楔束核;在楔束核交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将信息经内侧丘系交叉,传给丘脑外侧核;在丘脑外侧核交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将感觉信息经投射纤维传给中央后回上部,产生本体感觉。
(二)观察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
取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模型对照图2-12-2观察,先在模型上找到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接着观察脊神经节中枢突的去向: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止于脊髓后角。
然后,由后角发出纤维,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皮质,产生本体感觉。
(三)观察浅感觉传导路
取浅感觉传导路模型对照图2-12-3观察,先在模型上找到脊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接着观察脊神经节中枢突的去向: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止于脊
髓后角。
由后角发出纤维左、右交叉,交叉后纤维上行止于丘脑外侧核。
由丘脑外侧核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产生一般感觉。
请同学们说出该传导路的特点和感受器是什么?并在模型上说出针扎右侧上肢皮肤,其痛觉在中枢系统中是怎样传导的?
(四)观察视觉传导路
取视觉传导路模型对照图2-12-4观察,从图上可明显地看出,双极细胞是第1级神经元,节细胞是第2级神经元,在模型上只能见到节细胞的轴突即视神经。
接着观察视神经的去向:可见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交叉后纤维加入对侧视束;来自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视束。
视束绕大脑脚向后,终止于外侧膝状体(第3级神经元)。
由外侧膝状体核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距状裂两侧的视区,产生视觉。
请同学们说出视觉感受器是什么?并在模型上说出看书识字时,视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是怎样传导的?
图2-12-3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图2-12-4视觉传导路
(五)观察听觉传导路
取听觉传导路模型对照图2-12-5观察,先在模型上找到蜗螺旋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接着观察蜗螺旋神经节轴突(即蜗神经)的去向:在延髓、脑桥交界处入脑,止于蜗神经核(第2级神经元)。
由蜗神经核发出纤维大部分交叉,
交叉后纤维上行止于下丘(第3级神经元)。
由下丘发出纤维止于内侧膝状体。
由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止于大脑皮质颞横回的听区,产生听觉。
图2-12-5 听觉传导路图2-12-6 平衡觉传导路
(六)观察平衡觉传导路
取平衡觉传导路模型对照图2-12-6观察,先在模型上找到前庭神经节(第1级神经元),接着观察前庭神经节轴突(即前庭神经)的去向:入脑桥至于前庭神经核(第2级神经元)。
由前庭神经核发出的纤维去向有三:①上行止于脑神经运动神经核;②下行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③横行或斜行止于小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迷走神经背核。
请同学们说出平衡觉的感受器是什么?并说出由前庭神经核发出纤维有三条去向的意义?
(七)观察皮质脊髓束传导路
图2-12-7皮质脊髓束图2-12-8皮质-脑桥-小脑系
取锥体系模型对照图2-12-7观察,先在模型上找到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即上位神经元),接着观察由锥体细胞发出在纤维(轴突)的去向:轴突共同组成的纤维束称为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束称为皮质脊髓束;止于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束称为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下行至延髓锥体下端后,大多数纤维交叉称为锥体交叉,交叉后在对侧脊髓侧索下行的纤维束称为皮质脊髓侧束;此束下行逐节止于脊髓前角细胞(即下位神经元)。
小部分未交叉、在同侧脊髓前索下行的纤维束称为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前束在同侧脊髓前索下行并逐节交叉,也止于脊髓前角细胞(即下位神经元)。
由前角细胞发出纤维经脊神经到达所支配的骨骼肌。
请同学们说出该传导路的特点?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各支配哪一部位的骨骼肌?
(八)观察皮质─脑桥─小脑系
取皮质─脑桥─小脑系模型对照图2-12-8观察,先在模型上找到额桥束,接着观察额桥束的去向:下行入脑桥,止于同侧脑桥核。
由脑桥核发出纤维,经对侧小脑中脚入小脑,止于小脑皮质。
由小脑皮质发出纤维止于同侧小脑齿状核。
由齿状核发出纤维经小脑上脚止于对侧中脑红核。
由红核发出纤维左、右交叉,交叉后下行止于脊髓前角细胞。
由脊髓前角细胞发出纤维经脊神经到达所支配的肌肉。
(九)观察皮质-纹状体系传导路
取皮质-纹状体系模型对照图2-12-9观察,先在模型上找到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接着观察它们纤维联系:可见尾状核有接受大脑皮质发出的纤维,也有尾状核发至苍白球的纤维,壳核有接受大脑皮质发出的纤维,也有壳核发至苍白球的纤维,在尾状核与丘脑之间、丘脑与苍白球之间以及丘脑与大脑皮质之间也有纤维联系。
观察苍白球发出纤维的去向:一部分纤维下行止于红核、黑质;一部分纤维下行止于脑干网状结构。
由红核和网状结构发出纤维下行止于前角细胞。
由前角细胞发出纤维经脊神经到达所支配的器官。
图2-12-9 皮质—纹状体系
[实验作业]
1.填出图2-12-10、图2-12-11和图2-12-12引线所表示的结构。
图2-12-10
图 2-12-11 图 2-12-12
2.传导路的特点和感受器是什么?负重深蹲时臀大肌、股四头肌的本体感觉在中枢系统中是如何传导的?
3.听觉传导路的特点和感受器是什么?枪响起跑时,听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是怎样传导的?
4.请说明皮质─脑桥─小脑系传导路的特点以及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5. 试述看着篮筐做投篮动作的整个神经传导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