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汇报(附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现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
《规划》是今后⼀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撑,是扩⼤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
制定实施《规划》,努⼒⾛出⼀条以⼈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态⽂明、⽂化传承的中国特⾊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建成⼩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步提⾼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全⾯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意义、指导思想和⽬标原则,切实加强对城镇化⼯作的指导,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向发展。
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规划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范,既要积极、⼜要稳妥、更要扎实,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第⼀篇规划背景我国已进⼊全⾯建成⼩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意义,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机遇,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城镇化⾯临的风险挑战。
第⼀章重⼤意义城镇化是伴随⼯业化发展,⾮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向城镇集中的⾃然历史过程,是⼈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按照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五位⼀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建成⼩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本 规划 一 张蓝 图持之 以恒 加 以落 实 ,防止 换 一
届领 导 改一 次规 划 。加 强规 划 实 施 全 过 程 监 管 ,
保《 规 划》 提 出 的各项 任 务落 到 实处 。
现 节 选 有 关 提 高 城 市 规 划 建 设 水 平 章 节 如下 :
确 保 依规 划进 行 开 发建 设 。健 全 国家 城 乡规划 督
行 业 信 息
2 0 1 4年第 4期 j 总第 2 0 6期
中共 中央 、 国务院印发《 国家新型 城镇化
近 日,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印 发 了 《 国家 新 型 城 镇化规划 ( 2 0 1 4 — 2 0 2 0年 ) 》 ( 以下 简 称 《 规划》 ) , 并 发 出通 知 , 要 求 各 地 区 各 部 门 结合 实 际认 真 贯 彻
察员 制度 , 以规 划 强制 性 内容 为重 点 , 加 强规 划 实
第十 七章 提 高城 市规 划建 设 水 平 适 应 新型城 镇 化 发展 要求 ,提 高 城市 规 划 科 学性 ,加 强 空 间开发 管制 ,健 全 规划 管 理体 制 机
施督 察 ,对 违反 规划 行 为进 行 事前 事 中监 管 。严 格实 行规 划 实施 责任 追 究 制度 , 加 大对 政府 部 门 、 开发 主体 、居 民个人 违法 违 规行 为 的 责任 追 究和 处 罚力 度 。制 定城 市 规 划 建 设 考 核 指 标 体 系 , 加
4 6 I 蓝 丸_ 埏 计 蕾 理i 2 0 1 4年第 4期
强地方人大对城市规划实施 的监督检查,将城市
规 划 实施 情况 纳 入地 方党 政 领 导干 部考 核 和 离任
审计。运用信息化等手段 ,强化对城市规划管控 的技 术支 撑 。 第四节 严格建筑质量管理 强化 建 筑 设 计 、 施工 、 监 理 和 建筑 材 料 、 装 修 装饰等全流程质量管控。严格执行先勘察、后 设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根据土地、水资源、大气环流特征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镇化地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以大带小的原则,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第九章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东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分布在优化开发区域,面临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制约,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空间结构优化、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质量提升。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科学定位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由特大城市主城区向周边和其他城镇疏散转移。
依托河流、湖泊、山峦等自然地理格局建设区域生态网络。
东部地区其他城市群,要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提高开放水平,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统筹区域、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深化城市间分工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一体化发展。
第十章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中西部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优化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四、 与 存货收发存明细表及 期末存货盘点表进行核对
通过本期人成本金额的原料消耗与存货收发存明细表 进行核对, 核实本期存货的发出量和金额是否与入成本的量 和金额一致, 同时核对原料发货的单价是否按照加权平均法 或按照先进先出法的方法出库, 检查是否存在通过存货出库 价格的调整来调增或调减成本; 核对存货盘点表, 通过实物 存货盘点表与财务报表的存货数量核对 , 是否存在盘盈或盘
亏, 若存在盘盈或盘亏, 是否是有意识的少进或多进原燃料 消耗来调节成本。
工程项 目 是否已完工, 没有结转固定资产 , 以此少计提折旧
来调节利润。
七、 关 注固 定资产折旧 计提的连续性
钢铁行业中固定资产原值金额大, 每期的折旧额对当期 的成本费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关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折 I H 率是否一贯, 是否存在期间通过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来
通知指出, 《 规划》 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
发展的宏观性、 战略性、 基础性规划。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
和目标原则 , 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 , 着重解决好农 业转移人 口落户城镇、 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 中西部地
之路 , 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 是推动区域协 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
成本, 重点关注价差是否按照加权平均法出库 , 同时比较期 末价差的单价是否正常, 若还原到库存成本 , 是否存在减值
现象等。
六、 关注 工程及技改项目发生额的真 实性和及时性
钢铁行业在建工程和技改项 目数量多、 金额大 , 这样就 容易存在通过工程项目和技改项目来调节成本和考核情况。 比如将生产过程中大中修理费及领用的备品备件等应计人 当期成本费用的金额计人了在建工程项目, 以此来增加本期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共25页】
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xx—2020年)xx-03-17 目录第一篇规划背景第一章重大意义第二章发展现状第三章发展态势第二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四章指导思想第五章发展目标第三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六章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第一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第二节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第七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第一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第二节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第三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第四节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第五节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第八章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第一节建立成本分担机制第二节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第三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九章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第十章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第十一章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第十二章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第一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第二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第三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第十三章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第一节完善城市群之间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第二节构建城市群内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第三节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第四节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条件第五篇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第十四章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第一节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第二节增强城市创新能力第三节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第十五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第一节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第二节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第三节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第十六章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一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第二节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第三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十七章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第一节创新规划理念第二节完善规划程序第三节强化规划管控第四节严格建筑质量管理第十八章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第一节加快绿色城市建设第二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第三节注重人文城市建设第十九章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第一节完善城市治理结构第二节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节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四节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第六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二十章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第二节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第二十一章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一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第二节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第三节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第二十二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节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第二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第三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第七篇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第二十三章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第二十四章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第二十五章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第二十六章健全城镇住房制度第二十七章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八篇规划实施第二十八章加强组织协调第二十九章强化政策统筹第三十章开展试点示范第三十一章健全监测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xx—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解读(附全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旨在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解读。
第一部分:背景与意义本部分阐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背景,分析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举措。
然而,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病、城乡差距等,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本部分明确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四大原则,推动城市规模结构、空间布局、功能品质、产业支撑、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优化升级,实现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
第三部分: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本部分提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空间布局策略,强调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要发挥城市群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城市间的交通、产业、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协同发展。
同时,要关注小城镇和乡村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
第四部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部分重点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对于提高城乡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要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完善住房政策、提供就业培训等手段,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使其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
第五部分:提高城市质量本部分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城市质量的具体措施。
城市质量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要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优化城市公共服务,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营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贺军3月17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全文对社会公布。
这份共分八篇三十一章、长达3万字的规划纲要,内容覆盖十分广泛,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城镇发展规划的范畴。
与中国许多的重大改革相似,新型城镇化在本质上就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城镇领域的投影。
《规划》明确规定了未来6年中国城镇化要实现的目标,还将在更长时间内影响中国的城镇发展和农村发展。
在此前简要分析有《规划》要点的基础上1,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仔细梳理了规划内容,对更多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以飨读者。
一、规划年限贴近五年规划与众多其他规划不同的是,该《规划》涉及的年限只是2014-2020年,6年的规划时间横跨了两个五年规划,指标比较的基数是2012年,与“十三五”规划同期结束。
从时间上看,《规划》时段更接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我们推测,这可能意味着,决策层期望新型城镇化规划与五年规划逐渐同步,把城镇发展与整体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起来。
这也便于以每5年为期,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展、效率和方向进行同步的评估和校验。
从定位上来看,新型城镇化规划既不属于中长期规划,更不是远景式的战略规划,而是一个有明确发展目标的阶段性规划。
二、城镇化核心目标总体谨慎从《规划》的核心目标来看,国家制订了一个总体目标相对谨慎、但发展速度不慢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
在最为核心的城镇化率目标上,《规划》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1图: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异首先,《规划》采用了两个城镇化率指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是坦率承认了中国在现行户籍制度下的城镇化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_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目录第一篇规划背景 (3)第一章重大意义 (3)第二章发展现状 (4)第三章发展态势 (5)第二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6)第四章指导思想 (6)第五章发展目标 (6)第三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7)第六章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7)第一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 (7)第二节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8)第七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8)第一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8)第二节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8)第三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8)第四节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 (9)第五节拓宽住房保障渠道 (9)第八章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9)第一节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9)第二节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 (9)第三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 (9)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9)第九章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 (10)第十章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 (10)第十一章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 (10)第十二章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 (11)第一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 (11)第二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 (11)第三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11)第十三章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12)第一节完善城市群之间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2)第二节构建城市群内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12)第三节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12)第四节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条件 (12)第五篇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13)第十四章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 (13)第一节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13)第二节增强城市创新能力 (13)第三节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 (13)第十五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 (14)第一节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 (14)第二节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 (14)第三节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 (14)第十六章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14)第一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14)第二节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14)第三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5)第十七章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15)第一节创新规划理念 (15)第二节完善规划程序 (16)第三节强化规划管控 (16)第四节严格建筑质量管理 (16)第十八章推动新型城市建设 (16)第一节加快绿色城市建设 (17)第二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17)第三节注重人文城市建设 (18)第十九章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 (19)第一节完善城市治理结构 (19)第二节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19)第三节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9)第四节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19)第六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19)第二十章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19)第一节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 (20)第二节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20)第二十一章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20)第一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0)第二节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20)第三节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20)第二十二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第一节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 (20)第二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 (21)第三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21)第七篇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21)第二十三章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 (21)第二十四章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21)第二十五章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 (22)第二十六章健全城镇住房制度 (22)第二十七章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22)第八篇规划实施 (23)第二十八章加强组织协调 (23)第二十九章强化政策统筹 (23)第三十章开展试点示范 (23)第三十一章健全监测评估 (23)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一、引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制定的。
本文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进行全面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落实规划内容。
二、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国家制定了此规划。
三、总体目标1.实现人口城镇化率逐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
2.推进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实现乡村振兴。
3.提高城市功能和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战略布局1.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口城镇化。
2.推动城市群发展,增强城市群辐射带动能力。
3.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镇结构合理有序发展。
4.改革和完善城市体制机制,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
5.提高城市服务能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6.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五、具体任务1.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2.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3.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
4.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相互促进。
5.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6.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7.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六、政策支持1.完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促进土地有效利用。
2.改革户籍制度,推动人口自由流动。
3.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高城市品质。
4.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5.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6.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7.推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附件: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完整文本。
2.相关统计数据和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龙源期刊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作者: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年第11期
本刊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全面把握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规划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推进试点示范,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十大关键词读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十大关键词读懂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人民网北京3月18日电(贾兴鹏)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据悉,《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人民网财经记者特梳理了十大关键词,让读者快速读懂《规划》内涵。
关键词一: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规划》指出,以人为本,公平共享。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关键词二:1亿人进城《规划》指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关键词三:积分落户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落户制,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
《规划》提出,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仅要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也要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
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大中城市可设置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过5年。
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
关键词四:农民工参政《规划》提出,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建设包容性城市。
提高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农民工的比例,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党组织、工会和社团组织,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参政议政和参加社会管理。
解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这部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的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将产生怎样的作用?这部规划有哪些亮点?1.关键词:指导性文件内容: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等财政金融风险;一些城市“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
专家解读“这是一部指导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全面丰富,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城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指导性强,意义深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
他说,为了避免走弯路,这份文件认真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包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等。
2.关键词:以人为本文件内容: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专家解读在徐洪才看来,这部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文件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着墨很多,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土地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
”他说。
谈到规划强调城镇化必须和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时,他说:城镇化不能孤军深入,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发展就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出现“睡城”、“鬼城”和底特律现象;农业是基础,农业现代化事关粮食安全。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汇报(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简介: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指出了三个需要着重解决好的问题,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并强调各地要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按照规划,未来我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
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解读《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世界
也是一大机遇 。
徐洪才说 ,目前我国常住人 口城镇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 城镇化是最大亮点
在徐 洪才看 来 , 这 部《 规 划》 最大的
化率为 5 3 . 7 %,户籍人 口城镇化率只有 3 6 %左右 , 不仅远低 于发达 国家 8 0 %的 平均水平 ,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
基本公共服务 , 并要求创新体制机 制, 建 立健全农业转移 八口市民化推进棚制 。
“ 文件 围绕农 业转移 人 口的市 民化
道 路的纲领性文件 , 内容全面丰富 , 总结
并 吸 取 了 国内外 城 镇化 工作 的 经验 教 训, 指导 l 生强 , 意义深远。 ” 中国国际经济
共服务 , 从而使城镇 消费群体 不断扩 大 、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消费潜 力不断释放 ,
高 层 声 音
解读《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 2 0 1 4 — 2 0 2 0
年) 》 ( 以下简称《 规划》 ) 最 近正式 公布 。
亮 点是强调 以人为本 ,推进 以人为核心
的城镇化 。
的发展 中国家 6 0 %的平均 水平 , 还有较 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持
示。
建筑 、 古民居 以及传统文 化的地 区 , 其特, 文化展示和 传承 的潜 力大 。
典型 : 河 南省 孟 津 县 平 乐镇 平 乐村 。
渔业开发型模 式。主要在沿海和水 网地 区的传 统渔区 , 其 特 点是产业 以渔业为 主 , 通 过发展渔业促 进就业 , 增 加渔民收 入, 繁荣农村经济 , 渔业在农业产业中 占主 导地位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简介: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指出了三个需要着重解决好的问题,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并强调各地要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按照规划,未来我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
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国家新型城镇规划2014-2020
第二十一章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保障。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复垦,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继续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区投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提高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
支持优势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推进畜禽水产品标准化规模养殖。
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完善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
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第二节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健全农技综合服务体系,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
鼓励农业机械企业研发制造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装备,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左右。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
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三节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加快推进以城市便民菜市场(菜店)、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
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低温仓储、分级包装、电子结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附全文)简介: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指出了三个需要着重解决好的问题,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并强调各地要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按照规划,未来我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
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发展个性化,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流动就业是长期现象,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建立健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学生学籍转接提供便捷服务。
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
对未能在公办学校就学的,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普惠性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保、连续参保。
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允许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强化企业缴费责任,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比例。
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大中城市可设置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过5年。
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
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外交通,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网络不断扩展,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0%左右的人口。
严格新城新区设立条件,防止城市边界无序蔓延制定城市市辖区设置标准,优化市辖区规模和结构。
按照改造更新与保护修复并重的要求,健全旧城改造机制,优化提升旧城功能。
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严格新城新区设立条件,防止城市边界无序蔓延。
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
》》专家观点陆大道:城镇化发展需要转型城镇就业是支撑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问题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科院院士陆大道表示,城镇就业是决定城镇化速度、城镇规模的主要支撑条件。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较快,产业支撑无法跟上,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赶不上城镇新增人口的增长。
他介绍说,我国城镇化率近年来每年增长1.3%,每年相应增加城镇人口1800万人,但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到1200万个。
此外,许多城市的新区建设是人为拉动,产业支撑不力,涉及2.6亿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和生活保障问题,他们进城后的就业缺乏稳定性。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只是一纸户口变更那么简单,以安徽为例,记者获取的一份资料显示,安徽城乡居民的社保差距在5:1以上,保障对接还存在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安徽全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在10万元左右,个人成本超过1.5万元,不含购房成本,在此背景下,采取措施避免农业转移人口贫民化就显得极为必要。
陆大道认为,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需要转型。
未来10年,城镇化率应以1%的年增速为宜,要提升城市产业支撑能力,改变当前质量不高、方式粗放的城镇化发展现状。
“要以城镇化转型推动产业转型,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推动资源、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陆大道说。
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规划》提出,要加快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旧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解决好棚户区和城中村问题,有利于破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缩小城市内部差距,实现城市内部的一体化发展和协调发展。
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将集中1000亿元,用于加大对一些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项目的支持,主要是用于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加强“三农”等。
总的来看,加快棚户区改造和解决城中村问题,主要还要依靠政府力量。
棚户区改造并非简单地拆掉棚户区、盖起高楼大厦,而是要以棚户区改造作为抓手,协调解决好棚户区居民在民生领域方方面面的难题,使其缩小与城市其他居民之间的差距。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的手”很难起到主导作用。
》》专家观点李佐军: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发挥政府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建议,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要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既为棚户区居民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也要为其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等方面的保障,帮助棚户区居民提升竞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棚户区居民的生存和立足问题。
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按照《规划》要求,将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构建“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东部城市群将继续产业升级,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中西部城市群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
要点1 优化城镇化布局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规模结构,发展集聚效率高、辐射作用大、城镇体系优、功能互补强的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
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其他城镇化地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具体规划东部城市群参与国际竞争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
科学定位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经济集聚能力,引导人口和产业由特大城市主城区向周边和其他城镇疏散转移。
东部地区其他城市群,要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中西部城市群吸纳返乡者中西部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要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引导有市场、有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向中西部转移,吸纳东部返乡和就近转移的农民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优化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要点2 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建设和谐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
具体规划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壮大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密集区域集聚;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多样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水平,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推进城市污染企业治理改造和环保搬迁。
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引导高校向技术型转型推动高等学校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推进中高职衔接和职普沟通。
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
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的学分转换,为学生多样化成才提供选择。
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将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设置,推动形成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网络,提高覆盖率、准点率和运行速度,基本实现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
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与暴雨外洪内涝防治体系,提高应对极端天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