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三化学浦东三模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带解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将a g 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 3和Cu(NO 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B .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 ,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C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 、Cu 、FeD .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四种金属阳离子【答案】A【解析】【分析】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银,将a g 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 3和Cu(NO 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反应顺序是,锌先与盐溶液反应,锌完全反应后,如果硝酸银或硝酸铜有剩余,铁在与两溶液反应;①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②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反应中金属的质量关系如下:3322AgNO +Zn =Zn NO +2A 6()g 52163232Cu NO +Zn =()()Zn NO +Cu 65643232Cu NO +Fe =()()Fe NO +Cu 5664【详解】A 、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固体质量增加,锌和硝酸银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减小,固体质量增加,锌和硝酸铜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质量增加,固体质量减小,当锌和硝酸铜的质量远远大于铁和硝酸银的质量时,滤渣的质量会小于ag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 ,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C.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 、Cu 、Fe ,由于锌先反应,锌可能剩余,也可能反应完;D. 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硝酸银有剩余,硝酸铜没反应,锌和铁都反应完,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银离子,四种金属阳离子。
2016年浦东新区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2016年浦东新区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五四学制)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A.天体运动规律 B.动植物进化规律C.光传播规律D.新药物合成规律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A.20% B.21% C.78% D.90%3.属于纯净物的是()A.食用醋B.蒸馏水C.冰红茶D.加碘盐4.下列用途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稀有气体做保护气B.氧气支持燃烧C.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和氧气D.磷燃烧产生白烟用于制作烟幕弹5.“低碳生活”中的“碳”是指()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O B.Si C.Fe D.Al7.正确的化学式是()A.ZnCl3B.CaO C.K2OH D.AlCl2A B C D 仪器名称药匙量筒滴瓶试管夹9.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A.B.C.D.10.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的是()A.氯酸钾受热分解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C.铁暴露在空气中生锈D.液氧升温气化11.加碘食盐主要是加入碘酸钾(KI0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A.+l B.+3 C.+5 D.+712.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氧气13.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2Mg+O22MgO B.C+O2CO2C.2KMnO4K2MnO4+MnO2+O2↑D.H2O+CaO→Ca(OH)214.对以下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15.关于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分子之间没有间隙16.“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28gCO含有2mol原子B.1molO3比1molO2多1个氧原子C.H2O的摩尔质量是18gD.1个硫原子的质量是32g17.甲醚是一种廉价环保的能源,它完全燃烧时发生如下反应:X+3O22CO2+3H2O,则X(甲醚)的化学式是()A.C3H6O2B.CH4O C.C2H4O D.C2H6O1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从该模型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丙物质属于单质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1个乙分子中含4个A原子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了19.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物质制取氧气,其原因是()A.都含有氧气B.都含有氧分子 C.都是氧化物D.都含有氧元素20.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A.丁一定是催化剂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甲和乙是反应物D.X=2.4二、填空题(共20分)21.请用化学符号填写:①2个氮分子;②碳酸钙中显+4价的碳元素;③氯化亚铁;④4个锌原子.22.N2、O2、He和CO2都是空气的成分.请填写:填充白炽灯泡用来做保护气的是;能代替氢气填充飞艇的稀有气体是;能区分澄清石灰水和蒸馏水的是;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有.23.2016年9月15日晚22点04分,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的托举下,直刺苍穹,成功踏上了太空旅程.①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火箭点火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C.隔热材料脱落D.整流罩脱落②在对太空的探索过程中,科学家发现月球表面陨石坑中存在Hg、CH4、固态H2O等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③运送“天宫二号”的火箭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偏二甲肼由种元素构成,一个偏二甲肼分子含有个原子,偏二甲肼组成元素碳、氢、氮的质量比为,1mol偏二甲肼中约含有个碳原子;④最近科学家经过确认,存在一种化学式为N5的分子,它可能成为我国未来发射火箭的一种新型燃料,下列关于N5的说法正确的是;A.N5是一种化合物B.N5这种物质是由5个氮元素组成的C.N5中氮元素化合价显零价D.一个N5分子由2个N2分子构成的.24.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回答:(1)从微观过程可分析出,变化Ⅰ的变化过程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下同);Ⅱ的变化过程是;(2)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填微粒名称);(3)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写序号);A.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B.分子变小了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三、简答题(共20分)25.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若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药品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图;写出实验室以图B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4)收集氧气选用的装置是图E或图,选择E的理由是,图2收集装置中也可于收集氧气的是(填编号);(5)某同学制取氧气后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流程如图3操作m的名称是,操作n的名称是,操作m、n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是,操作m中该仪器的作用是;(6)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得到0.3mol氧气,求所需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26.某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了如下研究.①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不适合选用下列哪种物质;A.汞B.磷C.铜D.木炭②用甲、乙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充足、装置不漏气).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有关分析合理的是;A.实验结束后装置内剩余气体只有氮气B.甲中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C.乙中的瘪气球可以防止燃烧放热使橡胶塞弹出D.实验结束时未冷却到室温,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偏大③利用乙装置实验时,先关闭弹簧夹,加热使红磷反应,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反。
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2017 学年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火上烧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2.属于纯净物的是()A.盐汽水B.矿泉水C.自来水D.蒸馏水3.石灰水中含有()A.CaO B.CaCO3 C.Ca(OH)2D.Ca(NO3)24.过滤时不需要的仪器是()A.燃烧匙B.漏斗C.烧杯D.玻璃棒5.下列物质中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是()A.二氧化碳中的氧B.液氧中的氧C.氧化镁中的氧 D.水中的氧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银Hg B.氖气Ne2C.氧化铝Al2O3D.氯化铁FeCl27.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饮用矿泉水.如图是某饮用天然水的部分商标图,图中列出了理化指标.这里的钙、镁、钾、钠指的是()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8.“分子足球”C60 发现之后不久,科学家相继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一定条件下N60 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则N60属于()A.混合物B.化合物C.金属单质 D.非金属单质9.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产生大量的白烟 B.镁条:发出明亮的红光C.硫粉:产生淡蓝色火焰 D.铁丝:产生耀眼的白光10.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CuSO4+2NaOH→Na2SO4+Cu(OH)2↓B.H2CO3H2O+CO2↑C.CaCO3+H2O+CO2→Ca(HCO3)2D.2Mg+CO2 2MgO+C11.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取一定量粗盐B.溶解C.过滤D.蒸发12.被动吸烟者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滴,因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非常有必要.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D.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13.200 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氧化反应B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C .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D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14.能正确理解 3Fe+2O 2Fe 2O 3 的是( )A .表示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 .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物的质量C .参加反应的铁与氧气的质量比是 3:2D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守恒的15. 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 .间隔增大B .质量增大C .体积增大D .个数增多16. 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 .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17. 在体育比赛中,举重运动员常用白色的“镁粉”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碳酸镁,他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 5(OH )2(CO 3)4 5MgO+X+4CO 2,则 X 的化学式为()A .O 2B .COC .H 2OD .Mg (OH )218.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质量相等的 O 2 和 O 3,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B. 1mol 氧气的摩尔质量为 32C. 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 6.02×1023个原子D .2 克 H 2 中含有 1mol 氢分子19.1mol 氮气和 2mol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 2mol 甲分子.若以“”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以下微粒图示中可以表示甲分子的是()A .B .C .D .20.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固体C .向一定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D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填空题21.填写表格22. 青霉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生素,它的化学式为 C 11H 20N 2O 2,其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有 个原子;其中 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青霉素的摩尔质量为 ;2mol 青霉素的分子个数约为 个,含氮原子 mol .23.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1) 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 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 (填名称).化学符号 ① 2N ③名称或意义磷元素②3 个过氧化氢分子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 模型的是 (填标号).(3) 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①Ⅰ发生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②在生产工程中,N 2→NH 3→NO→HNO 3,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过程是 . ③在反应 III 中发生的反应有:2NO+O 2→2NO 2;3NO 2+H 2O →2HNO 3+;其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种,该反应过程中需要将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分离开,从所学知识的角度可以选用的方法是 .(4) 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填标号). A .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解决废气排放问题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D. 加速石油、煤等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三、简答题24. 铜也能生锈,绿色的铜锈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 Cu 2(OH )2CO 3,可以用以下装置获得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的三种氧化物.请你判断该反应的产物可能有黑色的 CuO 、 、H 2O ,判断的依据 是 .(1)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涉及该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整个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 .(2) 实验结束时,必须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25. 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1)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如图1 操作,结构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填序号).a.将烧杯换成水槽b.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c.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2)写出图 1 中仪器的名称:①;②.(3)实验室若需要在常温下制取氧气,可以选用(从 A﹣E)的装置组合有;若用 E 装置收集气体时.开始在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需要用该反应获得比较平稳的氧气流,你的建议是.(4)若进一步对常温下该反应进行如下研究,实验记录如下:10 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mL有学生认为收集相同体积氧气应用E 装置,理由是;从实验数据可知,本实验中二氧化锰粉末的最佳用量是.A.0.3gB.0.5gC.0.7gD.0.9g(5)若需要用水将F 装置中收集好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6)实验室若用A 装置制取0.96 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分解摩尔的氯酸钾固体?2016-2017 学年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 B.火上烧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量体裁衣过程中,只是布料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2.属于纯净物的是()A.盐汽水B.矿泉水C.自来水D.蒸馏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盐汽水中有盐、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自来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故选 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石灰水中含有()A.CaO B.CaCO3 C.Ca(OH)2D.Ca(NO3)2【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根据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进行解答.【解答】解: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钙,而溶剂是水,所以石灰水中含有 Ca(OH)2.故选:C.【点评】了解溶液的组成以及常见物质的俗称是解题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4.过滤时不需要的仪器是()A.燃烧匙B.漏斗C.烧杯D.玻璃棒【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A、过滤时无需使用燃烧匙,故选项正确.B、过滤时需用漏斗制作过滤器,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C、过滤时需用烧杯溶解、承接滤液,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D、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该仪器过滤时需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过滤操作的原理、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物质中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的是()A.二氧化碳中的氧B.液氧中的氧C.氧化镁中的氧 D.水中的氧【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属于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属于元素的化合态.【解答】解:A、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属于碳元素的化合态;B、液氧中的氧元素存在于单质中,属于氧元素的游离态;C、氧化镁中的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属于氧元素的化合态;D、水中的氧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属于氧元素的化合态.故选:B.【点评】判断元素存在于游离态还是化合态时,只要判断元素存在于单质或化合物中即可.6.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银Hg B.氖气Ne2C.氧化铝Al2O3D.氯化铁FeCl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解:A、银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 Ag,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B、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 Ne,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C、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正确. D、氯化铁中铁元素显+3 价,氯元素显﹣1 价,其化学式为:FeCl3,故选项化学式书写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单质(用元素符号或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饮用矿泉水.如图是某饮用天然水的部分商标图,图中列出了理化指标.这里的钙、镁、钾、钠指的是()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镁、钾、钠”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解答】解:某饮用天然水中的“钙、镁、钾、钠”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镁、钾、钠”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8.“分子足球”C60 发现之后不久,科学家相继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一定条件下N60 中积属于()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则N60A.混合物B.化合物C.金属单质 D.非金属单质【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是由非金属元素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非金属单质.所以,A、B、C 错误,D 【解答】解:N60正确.【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的知识,从物质的组成先判断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若是纯净物再从元素的组成判断是单质或化合物,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9.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产生大量的白烟 B.镁条:发出明亮的红光C.硫粉:产生淡蓝色火焰 D.铁丝:产生耀眼的白光【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而不是明亮的红光,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而不是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不产生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区别.10.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CuSO4+2NaOH→Na2SO4+Cu(OH)2↓B.H2CO3H2O+CO2↑C.CaCO3+H2O+CO2→Ca(HCO3)2D.2Mg+CO22MgO+C【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CuSO4+2NaOH→Na2SO4+Cu(OH)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H2CO3H2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C、CaCO3+H2O+CO2→Ca(HCO3)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2Mg+CO22MgO+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取一定量粗盐B.溶解C.过滤D.蒸发【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分析】A、根据取用固体药品的原则进行分析;B、根据溶解时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C、根据过滤时的操作进行分析;D、根据滤液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解答】解:A、取用固体药品要用药匙,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 A 正确;B、溶解时,将粗盐倒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故 B 正确;C、在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故 C 错误;D、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故 D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对粗盐提纯实验中的各步的操作要点进行了考查,要加以识记.12.被动吸烟者吸入的有害物质浓度并不比吸烟者滴,因此,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非常有必要.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原因是()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的大小不随温度改变而改变D.分子的体积很小,非吸烟者不易觉察【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烟气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烟气分子向四周扩散,造成人们被动吸烟.故选 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200 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氧化反应B.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C.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D.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分子种类要发生改变,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及离子等.【解答】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氧化汞,生成物是汞和氧气,因此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氧化汞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因此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故选项正确;D、由图示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变成了汞原子和氧分子,而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错误;故选项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及其物质的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解题.14.能正确理解3Fe+2O2Fe2O3 的是()A.表示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物的质量C.参加反应的铁与氧气的质量比是 3:2D.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守恒的【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解答;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可知参加反应的铁与氧气的质量比进行解答;D、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物质的质量”是守恒进行解答.【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在空气中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故 A 错误;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和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三氧化二铁的质量,所以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小于生成物的质量,故 B 正确;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可知参加反应的铁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168:64=21:8,故 C 错误;D、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物质的质量”是守恒,而不是物质的量,故 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5.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体积增大 D.个数增多【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结合微观粒子的特征判断: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之间有间隙;粒子都是不断运动的;粒子间的间隔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解答】解: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高原地区的气压较低,包装袋内的气体分子间隔会变大,故包装袋鼓起,而袋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和个数都不发生变化.故选:A.【点评】了解利用原子和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影响分子间隔的因素.16.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对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都是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都是单质,不正确;B、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不正确;C、生成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该物质就是氧化物,故可能是氧化物,正确;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方面的内容.17. 在体育比赛中,举重运动员常用白色的“镁粉”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碳酸镁,他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 5(OH )2(CO 3)4 5MgO+X+4CO 2,则 X 的化学式为( )A .O 2B .COC .H 2OD .Mg (OH )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 物 X 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镁、氧、氢、碳原子个数分别为 5、14、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镁、氧、氢、碳原子个数分别为 5、13、0、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则每个 X 分子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H 2O .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题的 关键.18.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相等的 O 2 和 O 3,他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B. 1mol 氧气的摩尔质量为 32C. 1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 6.02×1023个原子D .2 克 H 2 中含有 1mol 氢分子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其单位为 g/mol ,可以据此结合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解答【解答】A、设 O2 和 O3的质量均为 1g,则:质量相等的 O2和 O3,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 A 错误. B、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故 B 错误;C、有些物质的分子含有多个原子,所以 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原子数不一定是6.02×1023,故 C 错误;D、2 克H2中含有 1mol 氢分子,故 D 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量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进行解题的能力.19.1mol 氮气和2mol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2mol 甲分子.若以“”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以下微粒图示中可以表示甲分子的是()A.B.C.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构成结合信息“1mol 氮气和 2mol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 2mol 甲分子”推测甲分子的构成.【解答】解:一个氮气分子是由 2 个氮原子构成的,一个氧气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的,根据“1mol 氮气和 2mol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 2mol 甲分子”可知,一个甲分子是由 1 个氮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的,观察选项,故选 B.【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分子构成的知识结合题型信息即可正确解决问题.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测定某气体X的组成。
在注射器A中装有0.32g气体X并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使气体X完全反应。
得到以下实验结果:实验前B管重20.32g,实验后B管重20.00g,B管中出现红色粉末。
C管中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水;注射器D中收集到生成氮气0.28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B.气体X是氨气(NH3)C.该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D.气体X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1【答案】D【解析】【详解】A、X气体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所以一定不是单质,氧化铜属于化合物,所以B管中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错误;B、实验前B管重20.32克,实验后B管重20.00克,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32g,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生成水,所以氢元素质量为:0.04g,收集到生成的氮气0.28克,气体中氮元素质量为0.28g,所以氮元素与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0.28g0.04g:=1:2 141,所以气体不是氨气,错误;C、实验前B管重20.32克,实验后B管重20.00克,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32g,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生成水,所以氢元素质量为:0.04g,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0.32g+0.04g=0.36g,该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0.36g0.28g:=20:1 1828,错误;D、实验前B管重20.32克,实验后B管重20.00克,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32g,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生成水,所以氢元素质量为:0.04g,收集到生成的氮气0.28克,气体中氮元素质量为0.28g,气体X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0.28g:0.04g=7:1,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气体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来分析X的组成,氮气的质量就是气体中氮元素的质量,B管质量的减少量就是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根据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可以计算出气体中氢元素质量,可以计算出水的质量,再计算水分子和氮分子的个数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月考试卷(五四学.docx
2016-2017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五四学制)(12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古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以卵击石B.滴水穿石C.铁杵磨针D.伐薪烧炭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氢气做燃料D.氧气用于呼吸3.航天员在太空呼吸所用的人造空气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O2B.H2C.CO2D.天然气4.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B.食盐C.白糖D.味精5.由地壳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A.SiO2 B.Al2O3C.CaO D.H2O6.人民币的防伪油墨中含有氟化镁(MgF2),MgF2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1 C.+1 D.+27.下列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A.硫酸铜、胆矾、CuSO4•5H2O B.碳酸钠、石碱、Na2CO3C.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D.氯化钠、食盐、NaCl8.臭氧水是臭氧(O3)溶入水中制成的,能脱色去臭,还是很好地杀虫、杀菌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臭氧是单质B.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C.臭氧水是氧化物D.臭氧水是混合物9.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将铁丝放入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B.C.D.11.如图为市售盐酸标签的部分内容,其中36.0%~38.0%表示该盐酸中()技术条件HCl含量36.0%~38.0%外观合格A.氯元素含量B.溶质溶解度C.溶质质量分数D.溶质式量12.将质量与物质的量联系起来的“量”是()A.摩尔质量B.6.02×1023C.式量D.密度13.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逸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质减少B.浓度减小C.溶解度减小D.变为CO2的不饱和溶液14.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B.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C.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15.如图是X、Y、Z、W四种溶液的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X一定显酸性B.Y一定是氯化钠溶液C.Z一定显碱性D.W的碱性一定比Z强16.在1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g/100g水,则此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里,下列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A.m溶液:m溶质=1:20 B.m溶质:m溶液=1:20C.m溶液:m溶剂=21:20 D.m溶剂:m溶质=19:117.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18.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B.用pH试纸(即广范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为2.5C.向50mL小烧杯中倒入约20mL蒸馏水D.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1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是()A.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D.称取5.0g硝酸钾,溶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20.室温时,对100mL硫酸铜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甲比乙大B.溶液颜色甲比乙深C.甲、乙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质质量甲比乙小二、填空题(共19分)21.学习化学一定要正确使用化学语言,按要求完成各题.(1)如图所示,在“树”上开出了5朵美丽的“花朵”.请按要求填写处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含义:①;②;③;④;⑤.2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1)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其摩尔质量为;0.5mol过氧乙酸中约含有个氢原子.过氧乙酸在氧气中点燃,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3.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a、b、c、d为图象中的四个点.(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g.(2)t2℃时,25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g.(3)要使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4)甲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a、b、c、d四点时,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选填下列编号).Ⅰ.c>d=b>aⅡ.c=d>a=bⅢ.c>a>b=dⅣ.c>a=b>d.24.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①关于“H2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Ⅰ.表示水这种物质Ⅱ.表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Ⅲ.表示一个水分子Ⅳ.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②人发热的时候,常常用冰块来降温,是利用了水的性质.③某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如下:水经过灭菌池,需要添加的药品是;炭滤池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④水常用来配制溶液,现将100g75%的乙醇溶液稀释为25%的乙醇溶液用于医用消毒,需要加水的体积为mL.三、简答题(共21分)25.某班级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探究.【问题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的选择(1)在KClO3、H2O、H2O2、NaCl这些物质中寻找制取氧气的原料,肯定不能作为原料的物质是.说出你的判断依据.(2)水、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问题二】:反应原理反应①:利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②: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问题三】:设计实验发生装置和手机装置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装置(如图1):(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为(填字母),为了得到稳定的气流,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应选择(填字母)组合成发生装置.(3)某同学用C装置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4)若用排空气发收集氧气,如图2中能够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填编号).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到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实验结束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甲.熄灭酒精灯乙.松开铁夹,移走试管丙.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26.化学实验是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根据实验回答问题.①实验1中的红磷和实验2中的白磷都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Ⅰ.实验1中红磷需要稍过量的作用是.Ⅱ.实验2中先把(含瓶塞、燃烧匙、药品及少量细砂)的集气瓶置于电子天平上称总质量,然后引燃白磷,反应停止并冷却后,再次称得总质量,该实验中的白磷(填“一定”或“不一定”)要过量.②通过下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Ⅰ.实验3和实验4均需要验证反应产物来判断水的元素组成.验证实验3中燃烧产物的方法是(填序号).A.观察火焰颜色B.观察烧杯内壁C.用手触摸烧杯外壁D.把烧杯倒置加入无水硫酸铜Ⅱ.实验4,水的电解实验中,试管a中收集到了8毫升气体,则试管b中的气体约为,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水的质量减少了3.6g,计算生成H2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2016-2017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五四学制)(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古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以卵击石B.滴水穿石C.铁杵磨针D.伐薪烧炭【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以卵击石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滴水穿石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铁杵磨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将树木枝干烧制为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氢气做燃料D.氧气用于呼吸【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解答】解:A、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过滤是物理变化,不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故选项正确;C、氢气做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氧气用于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3.航天员在太空呼吸所用的人造空气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O2B.H2C.CO2D.天然气【考点】氧气的用途.【分析】本考点属于氧气的用途,氧气的用途主要有两个: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航天员在太空呼吸也需要氧气来供给呼吸,因此人造空气中必须有氧气.【解答】解:人类呼吸需要氧气,本题中人造空气的成分中必须有氧气.故选A.4.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B.食盐C.白糖D.味精【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解答】解:A、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B、食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C、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D、味精属于钠盐,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和水形成溶液.故选A.5.由地壳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是()A.SiO2 B.Al2O3C.CaO D.H2O【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二者组成的是氧化铝,据此解答.【解答】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二者组成的是氧化铝,其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故选B.6.人民币的防伪油墨中含有氟化镁(MgF2),MgF2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A.﹣2 B.﹣1 C.+1 D.+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氟化镁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镁元素显+2价,设氟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x=0,则x=﹣1价.故选:B.7.下列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A.硫酸铜、胆矾、CuSO4•5H2O B.碳酸钠、石碱、Na2CO3C.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D.氯化钠、食盐、NaCl【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uSO4•5H2O,故选项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对应.B、石碱是十水合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10H2O,故选项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对应.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故选项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对应.D、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故选项物质名称、俗名、化学式完全对应.故选:CD.8.臭氧水是臭氧(O3)溶入水中制成的,能脱色去臭,还是很好地杀虫、杀菌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臭氧是单质B.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C.臭氧水是氧化物D.臭氧水是混合物【考点】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析】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臭氧(O3)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据此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臭氧(O3)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臭氧(O3)化学式可知,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题意,臭氧水是臭氧(O3)溶入水中制成的,含有臭氧、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题意,臭氧水是臭氧(O3)溶入水中制成的,含有臭氧、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9.关于氧气说法正确的是()A.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将铁丝放入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B、白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将铁丝放入氧气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B.C.D.【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D.11.如图为市售盐酸标签的部分内容,其中36.0%~38.0%表示该盐酸中()技术条件HCl含量36.0%~38.0%外观合格A.氯元素含量B.溶质溶解度C.溶质质量分数D.溶质式量【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标签中标的是HCl的含量,所以可以判断是该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据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溶解度和溶质的式量都不是用百分数表示的,而氯元素的含量只能标出Cl;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标签中标的是HCl的含量,所以可以判断是该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即C正确.故选C.12.将质量与物质的量联系起来的“量”是()A.摩尔质量B.6.02×1023C.式量D.密度【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分析】根据摩尔质量的含义进行解答本题,从本质上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解答】解: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微粒的质量,摩尔质量以g/mol作单位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摩尔质量将质量与物质的量联系起来.故选A.13.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CO2气体逸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质减少B.浓度减小C.溶解度减小D.变为CO2的不饱和溶液【考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根据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原来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一部分二氧化碳逸出,溶液中溶质、浓度减小,逸出后的二氧化碳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所以,A、B、C正确,D错误.故选D.14.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B.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C.取少量溶液降温,有固体析出D.取少量溶液升高温度,无固体析出【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判断,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解答】解:A、我们判断饱和的方法是看溶质是不是能够继续溶解,所以向20℃的溶液中加入水,不能判断是不是饱和,故A错;B、向20℃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不溶解说明已经饱和,故B对;C、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是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的,温度改变了也就难以判断了,故C错;D、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是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的,温度改变了也就难以判断了,故D错.故选B.15.如图是X、Y、Z、W四种溶液的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X一定显酸性B.Y一定是氯化钠溶液C.Z一定显碱性D.W的碱性一定比Z强【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依据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水呈中性;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A、X的pH为2,小于7呈酸性,故说法正确;B、Y的pH为7,所以呈中性,但呈中性的溶液不一定是氯化钠的溶液,如水也是中性的,故说法不正确;C、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故说法正确;D、Z的pH为10,W的pH为13,因pH>7时呈碱性,pH愈大,碱性愈强,故W的碱性一定比Z 强,故说法正确.故选B.16.在1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g/100g水,则此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里,下列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A.m溶液:m溶质=1:20 B.m溶质:m溶液=1:20C.m溶液:m溶剂=21:20 D.m溶剂:m溶质=19:1【考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分析】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单位克.【解答】解:在1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g/100g水,含义是1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5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形成饱和溶液105g.A、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5g:5g=21:1,故选项说法错误.B、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5g:105g=1:21,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105g:100g=21:20,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0g:5g=20: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7.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该考虑到: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因为有氧气参加,故不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生成的氧气逸出,故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没有物质跑出,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故不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C.18.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错误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固体B.用pH试纸(即广范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为2.5C.向50mL小烧杯中倒入约20mL蒸馏水D.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分析】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B、pH试纸上的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即使用pH试纸所测得的溶液酸碱度为整数.C、根据烧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0.1g,故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2.9gNaCl 固体,故选项数据合理.B、由于标准比色卡上的数字只有整数,用pH试纸(即广范pH试纸)测得某盐酸的pH不可能精确为2.5,故选项实验数据不合理.C、可以向最大量程为50mL小烧杯中倒入约20mL蒸馏水,故选项数据合理.D、用10mL量筒量取8.3mL蒸馏水,符合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可以量取,故选项实验数据合理.故选:B.19.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是()A.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D.称取5.0g硝酸钾,溶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结合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很小,故A错误;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常温下的溶解度只有0.17g左右,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很小,故B错误;C、5.0mL浓盐酸是溶液的体积不能得出溶质氯化氢的质量,所以不能求出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D、称取5.0g硝酸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故D正确.故选:D.20.室温时,对100mL硫酸铜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正确的是()A.溶剂质量甲比乙大B.溶液颜色甲比乙深C.甲、乙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质质量甲比乙小【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分析】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及在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分析.【解答】解:A、由题可知,乙中又加入50mL水,所以乙中溶剂质量比甲多.故A错误;B、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而乙中溶剂质量多,所以甲溶液浓,而乙溶液稀,所以溶液颜色甲比乙深.故B正确;C、由题意可知,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D、由题意可知,甲、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溶剂的质量不同,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共19分)21.学习化学一定要正确使用化学语言,按要求完成各题.(1)如图所示,在“树”上开出了5朵美丽的“花朵”.请按要求填写处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含义:①H2;②O2;③CaO;④H2O;⑤CaCO3.【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此题实际是利用提供的元素种类组合成不同的物质,组合的依据是依据图示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判断,因此利用常见物质的性质组合成不同的物质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树”的“根部”吸收所需的“营养”元素,在“树”上开出了5朵美丽的“花朵”;①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故填:H2;②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O2;③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钙,可用作食品的干燥剂,故填:CaO;④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填:H2O;⑤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填:CaCO3.22.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1)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其摩尔质量为76g/mol;0.5mol过氧乙酸中约含有 1.204×1024个氢原子.过氧乙酸在氧气中点燃,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2H4O3+3O24CO2+4H2O.【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过氧乙酸的结构式写出化学式,过氧乙酸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1mol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粒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及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解答】解:由图示结构式看出,过氧乙酸的一个分子由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学年初三化学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官方版)
浦东新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测试卷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Fe—56六、单项选择题(共20分)27.“Hg”的元素名称为A.汞B.贡C.银D.氢2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Al B.O C.Fe D.Si29.鱼类食物富含铁,此处“铁”指的是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30.糖水属于A.悬浊液B.乳浊液C.溶液D.纯净物31.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PM2.5 B.SO2C.CO2D.N232.氧化铟(In2O3)可用于制作触摸屏,其中铟元素(In)的化合价为A.0 B.+2 C.+3 D.+633.取用氯酸钾的仪器是A.燃烧匙B.滴管C.镊子D.药匙34.胆矾的化学式为A.CuO B.CuSO4C.CuSO4·H2O D.CuSO4·5H2O 35.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自来水C.蒸馏水D.石灰水36.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A .2HB .2H 2C .HD .H 237.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A .燃料燃烧B .光合作用C. 溶洞形成D. 动物呼吸38.反应3C +4NH 3−−−→−一定条件3CH 4+2X 可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储能装置,其中X 的化学式为A .N 2B .H 2C .C 2H 4D .C 2H 239.在反应H 2+CuO −→−∆Cu +H 2O 中,氧化剂是 A . CuB .H 2OC .CuOD .H 240.将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 .加水B . 降温C .蒸发水D .加溶质41.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铁丝:火星四射B .木炭:蓝色火焰C .镁带:生成氧化镁D .硫粉:黄色火焰42.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A .4Fe +3O 2−−→−点燃2Fe 2O 3 B .S +O 2−−→−点燃SO 2 C .H 2+O 2−−→−点燃H 2OD .C +O 2−−→−点燃CO 2↑ 43.物质的“性质——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冶炼金属B .石墨质地软且滑腻——制作电极C .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制霓虹灯D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作干燥剂4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 .甲烷的摩尔质量是20g/molB .甲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C .l mol 甲烷中含有4个氢原子D .l mol 甲烷约含6.02×1023个甲烷分子45.右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答案】A【解析】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
解:A、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是表面的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正确;B、稀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在减小,故B错误;C、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且是一开始就生成,观察图示可知,C错误;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故错误。
故选A。
点睛:常见混合物间的反应事实,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2.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
2016杨浦区初三化学三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六、选择题(共20分)27. 常见的物质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A.矿泉水 B. 洁净的空气 C. 干冰 D. 加碘食盐28. 人体内元素失衡容易导致疾病,缺铁可能引起的疾病是A.佝偻病 B. 贫血症 C. 侏儒症 D. 甲状腺肿大29. 相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N5:5个氮原子 B. FeO:氧化铁C. Zn2+:正二价的锌元素D. 2C:二个碳原子30. 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符合的是A.纯碱NaOH B. 酒精C2H5OHC. 生石灰Ca(OH)2D. 草木灰K2CO331. 能做氮肥的物质是A.CaCl2 B. Ca(H2PO4)2 C. K2SO4 D. NH4HCO332. 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Ⅰ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B. 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 步骤Ⅲ可以杀菌、消毒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33. 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笑气的化学式为A.N2 B. N2O C. N2O3 D. NO234. 相关试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光亮的铜丝插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 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导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5. 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生石灰 B. 氯化钠 C. 氢氧化钠 D. 浓盐酸36.实验操作正确的是37.将不同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A.KNO3、KCl、CuCl2B. Ca(OH)2、BaCl2、Na2SO4C. Na2CO3、NaCl、Ca(OH)2D. NaOH、KCl、H2SO438. 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
试剂X是A.Mg B. H2O C. NaOH D. CaCO3 39. 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A.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B.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C. 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D.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40. 从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碳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物质种类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1。
沪教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I)卷
沪教版中考化学三模试卷(I)卷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2015•南宁)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胆矾研碎B . 木炭燃烧C . 石蜡熔化D . 衣服晾干2. (2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 . 冰、生石灰、天然气B . 金刚石、高锰酸钾、石油C . 液态氧、碘酒、生理盐水D . 甲烷、盐酸、酒精3. (2分)下列做法可以达到目的是()A . 寻找新的催化剂使水变成油B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用白磷代替红磷C .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D . 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防止空气污染4. (2分)今年五月,泰安对餐饮食品抽检,45%的大米被检出重金属镉超标.如图A为周期表中的镉元素,图B为镉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gB . 符号“Cd”可以表示金属镉、一个镉原子C . 金属镉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D . 镉位于周期表的第五周期,图B中X=45. (2分)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选项A B C D物质玉米粥橙汁漂白液肥皂水pH 6.8 3.51210A . AB . BC . CD . D6. (2分)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 . 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7. (2分)(2016•镇江)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 AB . BC . CD . D8. (2分)(2015•辽阳)今年我省多地出现雾霾天气,某校在“世界环境日”这一天发起了“向雾霾宣战”的主题活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 . 植树种草,美化校园B .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C . 使用清洁能源D . 将废纸、落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9. (2分)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所选试剂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10. (2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物质C的溶解度B . 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C . 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l℃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B >C>AD . t2℃时.A,B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二、填空题 (共3题;共16分)11. (6分)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①二个氯原子________;②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 。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化学试卷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
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 m1m2000反应后质量/g00m3m4m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m1=1/9m4时,R是H2②m1+m2=m3时,R是C或CO③ m3:m4=11:9时,R是CH4或CH4O④8m3/11+8m4/9+4m5/7≥m2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点燃 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9,正确;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 + 2O2点燃CO2 + 2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 3O2点燃2CO2 + 4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9;通过分析可知,当m3:m4=11:9时,R是CH4或CH4O,正确;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 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100%=8m3/11,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100%=8m4/9,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5××100%=4m5/7,通过分析可知,8m3/11+8m4/9+4m5/7≥m2 ,正确。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上海)中考三模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者气体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B.图1中b点的值为106C.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 D.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答案】C【解析】(1)加入的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了,才开始与氯化钙反应,开始生成沉淀,因此图中oa段表示生成的气体质量;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 B.根据题意可知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钙反应,由图示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2.2g,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5.0g.设生成2.2g气体所需的Na2CO3的质量为y,生成沉淀5.0g所需Na2CO3的质量为z.则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44 106100y 2.2g z 5g106/44=y/2.2g y=5.3g 106/100=z/5g z=5.3g图1中b点的值为5.3g ÷10%=53;x点的值为(5.3g +5.3g )÷10%=106C.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和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a点表示碳酸钠先盐酸反应,把盐酸消耗完,故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所以溶液的pH逐渐增大到7;因此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D. 当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b~c段反应过程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此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呈中性,图1中c点时,原溶液中的溶质盐酸和氯化钙都被反应完,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化学试卷
沪教版(上海)中考化学三模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加水时,氯化钠溶解得溶液,碳酸钙不溶得浊液,硫酸铜溶解得蓝色溶液,能成功鉴别;B、加水时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符合要求;C硫燃烧生成气体,不能用硫粉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D稀硫酸与NaOH溶液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硫酸钠;酸过量时,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碱过量时,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硫酸钠和硫酸,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选A点睛:鉴别题要做到同一操作下或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要不同。
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2.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A.②④⑤①③B.⑤④②③①C.⑤②④③①D.②⑤④①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或者,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①过滤,③加适量的盐酸.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或②⑤④①③故选D.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实验步骤的探究.点评:在解此类题时,注意除杂的最后不能再有其他杂质,过滤要放在所有沉淀步骤的最后.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铜的活动性比铁弱,不能与硫酸亚铁,不能达到除杂目的;C、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过滤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一种溶质,能达到除杂目的;选D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化学试卷(浦东三模)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l-35.5六、选择题27.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A. 21%B. 78%C. 1%D. 80%28.属于浊液的是A. 糖水B. 盐水C. 油水D. 汽水29.紫薯中富含的硒被誉为“抗癌大王”,这里的“硒”是指A. 元素B. 分子C. 原子D. 单质30.氯化钠的焰色反应为A.紫色 B.蓝色 C.黄色 D.红色31.以下固体为白色的是A. 氯酸钾B. 硫粉C. 氧化铁D. 二氧化锰32.二硫化硒(SeS2)可用于治疗头屑等多种疾病,其中S为-2价,则Se化合价为A. +2B. —2C. +4D. +333.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A. 冰与干冰B. 汞与水银C. 氧气与液氧D. 金刚石与石墨34.有关酒精灯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的是35.书写错误的化学式为A HeB FeO C.氢氧化钾:KOH D.碳酸:H2CO3 36.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下列示意图中,能表示“2H2O”的是37.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A.CaO + H2O → Ca(OH)2 B. 2H2O¾®¾2H2↑+O2↑C.4Fe+3O2−−→−点燃2Fe2O3 D.Zn+HCl→ZnCl2+H2↑38.在反应CO+CuO−→−∆Cu+CO2中,氧化剂为A.CO B.CuO C.Cu D.CO239.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体积变大B .电解水实验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C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D .水具有分散性因此沿海城市的昼夜温差较小 A 环境保护 B 生活常识 废旧电池——随意地丢弃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 燃气泄漏——开排风扇人体缺铁——引发贫血 C 反应类型 D 性质用途 盐酸除铁锈——置换反应煅烧石灰石——分解反应木炭有可燃性——作燃料木炭有吸附性——净化水41.右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转化a 一定是化学变化B .转化b 一定是化学变化C .转化b 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D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42. 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滴到湿润的pH 试纸上,测得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A .方法正确,结果正确,结论正确B .方法错误,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C .方法错误,结果偏大,结论错误D .方法正确,结果正确,但结论错误 43.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A .除去CO 2中的CO ——点燃气体 B .干燥氧气——通过足量无水硫酸铜C .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溶解、过滤、蒸发D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熄灭则满 44.关于①、②两组对比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 两个实验方案设计均合理B . 实验①中可观察到硫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 .实验②中右瓶变瘪的程度更大D .实验②反应后向右瓶中加入足量稀盐 酸,无明显现象45.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下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①对比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 ②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B.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C.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能生成两种沉淀D.丙物质可能是氧化钙46.某露置于空气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测得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为60%,向10g干燥剂中加足量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
正确的说法是A.加入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B.生成CaCl2的物质的量为0.15molC.此包干燥剂的组成可能是CaCO3D.干燥剂的成分可能是Ca(OH)2、CaCO3的混合物七、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47.现有四种物质:熟石灰、甲烷、硝酸钾、二氧化硫,请用化学式填写:①引起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_;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③可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④中和酸性土壤的物质是__________。
48.大蒜中的大蒜素(C6H10S2)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大蒜素属于_________(填“有机物”、“无机物”),其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0.1mol大蒜素中约含有_________个大蒜素分子,0.1mol大蒜素的质量为________g。
温度/℃10 20 30 40溶解度g/100gH2O 氯化钠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12.2 21.8 39.7 53.2①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 g/100g水;②碳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③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在20℃时,将 100g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50.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①甲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Cu、Fe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②如乙图所示,将甲图实验反应后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滤液中一定没有CuSO4 B.滤渣中一定没有Mg、FeC.滤液中一定含有MgSO4、FeSO4 D.滤渣中一定含有Cu,可能含有Fe③在丙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八、简答题(共20分)根据下列装置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择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④右图是收集M气体的实验装置,据此可推测出M具有的性质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M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B.M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C.M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呈酸性D.M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52.某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一】借助无色酚酞试剂,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甲同学按图1进行实验,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二】检验反应生成的水,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取硅胶(一种不与酸、碱反应的干燥剂,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液体)和固体氢氧化钠进行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①实验A和B可以作为参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加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中和0.05mol的无水醋酸(CH3COOH)需要________g氢氧化钠固体(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53.兴趣小组在研究溶液的酸碱性时发现,Mg与NH4Cl溶液(酸性)反应有气泡产生。
为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提出猜想】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 NH3和HCl常温下会生成NH4Cl 固体;NH3、HCl极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①为确定是否含有HCl,将气体通入含有硝酸的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气体中无HCl。
②为了探究NH3和H2是否存在,又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Ⅰ. A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NH3;Ⅱ. C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H2;【实验结论】Mg与NH4Cl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是NH3和H2。
【实验反思】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有同学认为无需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
请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