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2 内能 热传递》学案
《12.2内能热传递》导学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的改变:做功和热传递。
4. 热传递的条件: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5. 热传递的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 掌握热传递的条件和实质,能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改变内能的方式;热传递的条件和实质。
难点:内能的概念和热传递的实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热传递现象的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个烧水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热水会变凉?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单位:焦耳(J)。
(3)讲解内能的改变:做功和热传递。
(4)讲解热传递的条件: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5)讲解热传递的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内能和热传递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给出几道有关内能和热传递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单位:焦耳(J)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热传递:条件: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内能的概念。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教案 苏科版 教案
课题:12.2内能热传递二、内能信息快递: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引导讨论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如果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演示实验两只用弹簧相连的小球(如图12- 所示)实验方法:改变分子模型间的距离,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类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上述的弹力的作用,由此可推知分子之间也存在势能。
结论:物理学中,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问题讨论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2、 0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内能吗?(组织学生围绕一些实例来讨论)投影图片(1)车胎内的气体(2)炽热的铁水(3)寒冷的冰山图片说明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两点说明:1、内能是指微观世界中的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与宏观世界中物体的机械能(动能、势能)是有区别的(思考)静止在水平面上一块砖,没有动能,势能为零,所能它也没有内能。
这句话对吗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为什么?活动12.4 观察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同时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
实验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
小实验:观察瓶内玻璃管中的液柱的变化实验方法:取一只玻璃广口瓶,内装有红色的水,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盖紧瓶口,使细玻璃管下端没入水中。
(1)用双手捂住封有空气的玻璃广口瓶的上半部分,你能看到什么现。
《12.2内能 热传递》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做功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高温物体的做功引发学生对“高温物体具有何种能量”的思考;借助于分子动理论的复习,作为内能概念的引入;同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也给理论分析温度对内能的影响降低了难度;宏观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给类比法建立内能概念创设了条件。
重难点
重点
1.内能概念的建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教材分析
《内能 热传递》是本章《机械能和内能》的第二节,学生建立宏观机械能的概念,这对于应用类比思想建立内能的概念,创设了条件;同时,初二已经掌握了分子动理论相关内容,分析温度的影响也降低了难度。热传递改变内能,同时也为比热容和热量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烧杯中红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现象;
教师利用水平放置的试管装置,演示在水平方向上红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现象;
温度升高,扩散现象加快,说明了什么?
分子运动剧烈,什么能量发生变化?
物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呢?
我们刚刚的分析中顺着:“温度”—“分子热运动”—“分子动能”—“内能”的思路;
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思路,小组内交流分析,当温度下降时,物体的内能如何变化?
课题
内能热传递
课程内容
内能概念建立、温度对内能的影响、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引发学生思考“能量的来源”,进而引入内能,并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通过实验,初步了解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借助于演示趣味实验,通过逆向推理,引入内能的概念。
1.演示斯特林发动机模型:
(1)加热密封试管内的气体,手转动轮盘;观察到轮盘连续转动。
《第十二章 二、 内能 热传递》学历案-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内能热传递》学历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内能热传递》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内能与热传递”。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热传递则是内能转移的一种方式。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热传递的方式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分子运动的关系。
2. 掌握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能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观察并描述热传递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和内能的转移。
4.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评价任务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热传递方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内能和热传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温度变化的原因,引出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
2. 讲解内能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内能的概念、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分子运动的关系。
3. 讲解热传递方式:分别介绍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通过图示和实例说明其特点和应用。
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热传递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内能转移现象。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加深对热传递过程的理解。
6.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重点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内能和热传递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3.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物理书籍和网站,供学生拓展学习和深入理解内能和热传递相关知识。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反思:学生需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需要加强的地方。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12.2节,即内能和热传递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
3. 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让学生掌握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难点: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比热容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天烤火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讲解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例题讲解:运用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热传递、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5. 板书设计:内能、温度、质量、状态;热传递、方式、影响因素;热量、比热容、计算方法。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运用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2.2内能热量(初中物理教案)
12.2内能热量学习要求1 •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 •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 •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 .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5 •会进行关于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6 .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学习指导1. 怎样理解物体的内能?(1)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含义,是指所研究物体内部的全部分子,而不是该物体内部的一部分分子;二是总和”的含义,这里的总和指的是该物体内部全部分子所具有的动能和全部分子具有的势能之和。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物体不论大小、温度高低,物体内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具有分子动能,因此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不会为零。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因此分子的动能变大,导致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增加•例如,一个铁块在烧红时的内能比它冷却时的内能大.对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不能错误地理解为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内能的大小除了与温度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而其他因素将在我们以后的物理学习中介绍•但对同一个物体而言,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物体在热传递过程,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可以合并成一个表达式Q = cm" t,式中"t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的改变量,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另外,公式只适用于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就不适用了。
曲型范例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100 C的水比50 C的水所含的热量多B •温度升高得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多C •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将温度传给低温物体D •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将热量传给低温物体精析:物体之间没有热传递就谈不上热量,因此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是错误的;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不仅与温度的变化有关,还与其他因素有关;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不是温度而是能量,所以A、B、C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全解: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个知识点,对热量这个过程量的理解;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热传递过程中伴随着的是能量的转移,不是温度的转移。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12.2 内能 热传递导学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 12.2 内能热传递导学案苏科版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要随之改变3.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学习重点:物体内能的概念学习难点: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三、自主学习1.向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滴一滴红墨水,过一儿看到的现象是,这说明了。
2.固体很难被分开,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的缘故不,液体体积很难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还存在着的缘故。
3.冬天,我们常用热水袋焐手,这是因为手和热水袋之间存在,热由传递给使手的温度升高,感到暖和.四、合作探究内能1.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动能和之和2.一切物体都具有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物体的、、。
热传递——是的方式4.什么叫做热量?用什么符号表示?五、达标巩固1.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温度降低,它的内能2.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能和能,还具有能。
当飞机降落并静止时以上三种能量中不为零的是能。
3.物质由组成,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能,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又使得分子具有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这两种能量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4.在两只杯子中分别装适量的冷水和热水,再分别向这两个杯子中各加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杯子中扩散得较快,这说明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间一定要存在。
在热传递现象中,传递的方向是从物体到物体,传递的最终结果是两个物体的相同。
6.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叫做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叫做热量。
7.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小的是 ( )A.金属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放入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C.一块冰化成相同温度的水 D.“神五”飞船返回舱进入气层表面升温8.物体的内能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 B.物体的温度C.物体所处的高度 D.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所处的高度9.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却的过程中,它具有的内能 (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10.关于物体的内能的几种说法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有内能,冰没有内能B.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C.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D.一杯水放在高处比放在低处时具有的内能11 .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O℃的物体内能为零 B、温度低的物体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少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D、运动着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废越高,它的分子运动越激烈B.温度越高的物体,它的内能一定越大C.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一定多。
《第十二章 二、 内能 热传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
《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实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内能及热传递的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中的作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内能的概念,热传递的实质和过程。
2. 教学难点:热传递过程中吸放热的判断,以及内能改变时温度变化的情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热传递实验装置、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和粉笔。
2. 准备教学内容:制作PPT,详细解释内能、热传递的概念及其实质,并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点,以便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内能,掌握热传递的概念,理解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教学目标: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概念,并引出内能的概念。
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物体的热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
2. 讲解新知识:讲解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分子越多、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同时,介绍热传递的概念和过程,让学生了解热量是如何传递的。
3. 实验探究: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观察热传递的过程,理解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使用实物或模拟实验展示热传递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出疑问和困惑。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5. 练习与反馈: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新知识。
6. 总结回顾:在课程结束时,进行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学习过程。
苏科版九年级12.2《内能热传递》导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12.2《内能热传递》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热传递的定义: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4. 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
2. 使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定义和两种方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的两种方式。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的定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原理。
2. 概念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 单位讲解:介绍内能的单位,焦耳(J)。
4. 热传递讲解:讲解热传递的定义,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5. 热传递方式讲解:讲解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
6.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例题。
7.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单位:焦耳(J)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方式:传导、对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冬天搓手会感到暖和?(2)列举生活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
2. 答案:(1)冬天搓手时,双手相互摩擦产生热量,热量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使手感到暖和。
(2)例子:烧水时,热量通过传导和对流的方式传递给水,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学习内能、热传递等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
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 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内能热传递》。
本节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热传递的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4.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内能的改变方式。
2. 掌握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热传递的微观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金属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冬天用热水取暖、夏天用冷水降温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概念讲解: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的两种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原理探究:通过实验演示和微观解释,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条件和原理。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分析热传递过程等。
6. 知识拓展: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能和热传递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温度差。
热传递的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二、内能热传递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二、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主要涉及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教材内容具体包括: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热传递的定义: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4.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5. 内能与热传递的关系: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6. 热效率的概念: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特点,能够分析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3. 理解内能与热传递的关系,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的方式和热效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内能与热传递的关系,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暖气片是如何传递热量的。
2. 概念讲解:(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3. 原理分析:(1)内能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
(2)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4. 例题讲解:例题1:一个质量为1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100℃,内能增加了多少?解:ΔU = cmΔt = 4.2×10^3 J/(kg·℃) × 1kg × (100℃ 20℃) = 3.36×10^5 J例题2:一个热效率为80%的热机,消耗了1000J的热量,所做的功是多少?解:W = 热效率× 热量= 0.8 × 1000J = 800J5. 随堂练习:(1)计算一个质量为0.5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60℃所增加的内能。
2019届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2内能__热传递》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5.会进行关于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6.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内能的定义以及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难点:热量概念的理解【课前预习】1、在物理学中,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具有内能。
3、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
4、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位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
5、叫热量。
【新知导学】(一)、内能1、内能:叫热运动。
引导讨论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如果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演示实验两只用弹簧相连的小球实验方法:改变分子模型间的距离,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类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上述的弹力的作用,由此可推知分子之间也存在势能。
如同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如同用弹簧相互联系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一样,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因此也具有势能。
在物理学中,叫做物体的内能。
注意:(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含义,是指所研究物体内部的全部分子,而不是该物体内部的一部分分子;(2)、“总和”的含义,这里的总和指的是该物体内部全部分子所具有的动能和全部分子具有的势能之和。
由于一切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问题讨论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2、 0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内能吗?(组织学生围绕一些实例来讨论)投影图片(1)车胎内的气体(2)炽热的铁水(3)寒冷的冰山图片说明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2、小实验:分别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看一看,哪杯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运动越剧烈,它的动能就越大。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内能和热量学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册内能和热量学案教科版学习重点:认识到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学习难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基本热学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中考考点: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燃料燃烧时热量的计算。
学习要点知识点1 温度与热运动(1)定义:(2)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例1 钢铁厂在制造钢铁零件时,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入含碳的渗碳计中,并适当加热,这样碳分子就可以较快地渗入零件的表层,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变式1烧菜时,在很远我们就能闻到菜的浓浓的香味,当菜凉下来后,所闻到的香味就逐渐变淡,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变式2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防御人员把按比例配置好的消毒液喷洒在教室的走廊里,一会儿教室就闻到药味,天气越热,药味就弥漫得越快,这说明。
变式3春天到来,学校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流行病传染,对以下俩种防护措施的物理解释正确的是A、用消毒液擦拭教室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这是升华现象B、用消毒液擦拭门窗后,可以闻到气味,这是凝华现象C、用醋熏教室时,对醋加热使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D、用醋熏教室时,对醋加热使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减缓知识点2 物体的内能(1)定义:①分子动能:②分子势能:(2)物体内能的理解①②(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①②③例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0C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少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D、00C的冰块全部溶化为水时,内能不变变式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欲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液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变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B、当物体被举高时,其分子具有动能C、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分子动能随之增加D、00C以下的物体的分子既不具有动能也不具有势能知识点3 内能的两种方式(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①②(2)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时等效的,但它们也有本质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2 内能热传递》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3结合事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能量的转移.4.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应用相关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2. 汽车从盘山公路上山时,匀速行驶,在此过程中,汽车的动能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都填“减少”“增加”或“不变”)3.分子动理论的内容:一切物体都是由________ 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____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二、新课学习:1、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叫做热运动.与动能、势能相类比:与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__;如同弹簧具有弹性势能一样,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因此也具有_______.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总结结论:一切物体都有_______能.2、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演示实验:分别在两个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个滴入两滴墨水,观察哪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实验现象:在冷水玻璃杯中墨水扩散(快/慢),在热水玻璃杯中墨水扩散(快/慢)实验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_________(快/慢)。
分子运动越__________(剧烈/缓慢),分子动能越_________(大/小),内能就_________(增加/减少.总结实验结论: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就_______,物体的内能就________.由此可知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学生讨论:0℃的物体有内能吗?为什么?例.50克80℃的水和80克80℃的水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克80℃的水具有的内能多B.80克80℃的水具有的内能多C.两者一样多D.无法判断活动二:讨论交流:一根金属丝如果要想使它温度升高,你有哪些办法?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1)分析热传递过程:①存在着_______温物体和_______温物体(或同一物体存在着_______部分和_______部分);总结:热传递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由于热传递,高温物体温度______,(升高 /降低,)内能______;(增加/减少)低温物体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总结: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热传递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A.夏天,人在阳光下感到很热 B.用锯子锯木板时,锯条发热C.用高温的水蒸气蒸饭 D.夏天用冰块使房间温度降低.4.热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在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_______ 表示.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相同,也是_______.★注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才出现的物理量,对于一个物体,只能说:“_______热量”或“_______热量”,绝对不能说“具有热量”。
某物体只吸收热量,内能_______;某物体___________,内能减少.某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某物体___________,内能减小.活动三:(1)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就一定会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就一定不变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课堂训练:1.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的___________就越剧烈,这个物体的内能就越_______我们把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叫热运动.2.一把勺子放在热水里,它的温度,内能________,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_________.3.发生热传递时,低温物体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高温物体的内能____________.4.下列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例子,其中不恰当的是( )A.将一些盐放入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一杯水都有咸味B.香水瓶打开,在其周围可以闻到香味C.扫地时,灰尘飞扬D.把一滴黑墨水滴到一杯清水中,过会儿,清水变黑了.5.对于热运动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时的分子的热运动停止,所以物体在0℃时没有内能B.物体吸收热量,分子的热运动一定加剧C.气体分子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D.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6.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A.比热容 B.质量 C.温度 D. 热量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它是机械能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越大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的0℃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8.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总是以()A.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B.质量大的物体传递给质量小的物体C.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 D.密度大的物体传递给密度小的物体.9.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不变 B.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速度越大,它的内能也越大6.下面的例子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 B.给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发热C.用火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水蒸气膨胀把水壶盖顶起12.2《内能热传递》课堂互动学习评价1、如图1所示,同时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墨水,颜色先变均匀的是 _____ (选填“冷水”或“热水”),说明: 。
2、若一太阳能热水器经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70℃,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3、平时我们所说的“热”在不同情况下的含义也不同。
这杯水太“热”了,这里的“热”指的是 ;开水放“热”降温,这里的“热”指的是 。
4、关于内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热的物体具有内能,冷的物体也具有内能B .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C .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D .当物体温度为0℃时,物体具有的内能也为零 5、下列关于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 .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 .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5、若一物体放出热量,那么它的温度将 ( )A .一定降低B .一定不变C .可能不变D .可能升高 6、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冰一定和0℃的水内能一样大B .0℃的水一定比5℃的水内能小C .0℃的水一定比5℃的水热量小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下图中的四幅图片是生活和生产中的场景,对其能量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图,货物被举高后内能增加了B .乙图,列车速度增大后动能增加了C .丙图,握力计发生形变后弹性势能增加了D .丁图,飞机升空后重力势能增加了9、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问题一: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示例: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有关。
推理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
在图3中,(a )杯中水量较少、(b )、(c )、(d )的水量相同。
根据问题一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①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________________。
图1图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 重力》教案3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经验感知重力的存在.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3.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观看航天资料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教学难点】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不倒翁、自制水平、仪橡皮、细线、多媒体、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的存在。
:(设计意图:从物理走向生活,加深对重力方向的认识。
让学生观察:请同学们说出如何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教师让学生讨论如何找质地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总结: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板书设计】第一节重力一、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施力体:地球(3)受力体:地球附近的物体(4)符号:G三、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g =9.8N/㎏表示: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五、重力的作用点:重心【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1、本节课我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教师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归纳概括、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从常见的落体现象引出课题,利用视频和实验引出万有引力,通过设问重力是不是万有引力引出重力,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重力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