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颈椎病验案举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治疗颈椎病验案举偶】
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
李某,男性,38岁,干部。
主诉:发作性头晕1年余。
患者于1年前因受凉后出现颈项部不适,头晕,视物旋转,走路不稳。
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颈5~6、颈6~7椎间盘突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颈椎MRA显示:右侧椎动脉相对狭窄。
在某医院诊断为颈椎病。
给予针灸、理疗等,颈项部不适得到缓解,而头晕、视物旋转等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曾给予静滴丹参酮、口服西比灵等疗效欠佳。
症见:头晕,视物旋转,头重脚轻,头部转动时头晕加重;伴情绪低落,不思饮食,失眠,每晚可入睡3~5h,全身乏力;伴小便不利,大便干结,2~3d1行;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属肝胆郁热,热扰心神。
拟以清肝利胆,镇静安神。
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
柴胡10g,黄芩10g,制半夏9g,党参15g,茯苓15g,桂枝6g,大黄10g,珍珠母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姜10g,大枣10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5剂后症状减轻,效不更方,继续服上方20剂后,诸症消失。
随访11个月未复发。
2柴胡桂枝汤案
王某,女性,32岁,职员。
主诉:颈项部疼痛1个月。
患者于1个月前受凉后出现颈项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无名指及小指尤甚,在某医院曾按颈椎病诊治,给予针灸、理疗,疗效不甚满意。
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
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颈5~6、颈6~7椎间盘突出。
查体:颈5、6棘突旁有压痛,右上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
症见:颈项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无名指及小指尤甚,夜间加重,伴口苦,咽干,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断为太少合病型颈椎病。
拟以和解少阳,调和营卫。
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味:
柴胡12g,桂枝15g,白芍30g,黄芩15g,半夏10g,党参30g,全蝎6g,蜈蚣1条,生姜10g,大枣15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5剂后症状减轻,效不更方,继续服上方10剂后,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3真武汤案
张某,女性,60岁,退休职工。
主诉:头晕2年余。
患者于2年前因劳累过度出现头晕,视物旋转,头重脚轻,到某医院诊治。
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静滴丹参酮、培他啶注射液后症状缓解。
从此,患者每逢劳累过度而发作。
为求进一步诊治,随来我院。
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颈3~4、颈4~5椎间盘突出。
颈椎MRA显示:左侧椎动脉偏细。
症见:头晕,如坐舟船,伴颈项部发紧,背部发凉;伴嗜睡、四肢沉重;大便溏泄,每日3~4次,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微细。
西医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属眩晕:阳虚水泛。
治以温阳利水。
方用真武汤加味:
制附子10g,炒白术15g,茯苓30g,炒白芍15g,生、干姜各15g。
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各服300mL。
7剂后,头晕、背部发凉稍微减轻;改制附子30g,干姜30g,7剂后,头晕、背部发凉、嗜睡、四肢沉重等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连服30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石仰山运用中药内治颈椎病特色
1 以通为治因果并论
石氏重视通畅气血,调达脉道。
方药常用牛蒡、僵蚕、葛根、天麻、桂枝、芍药、甘草、山甲片、当归、黄芪、南星、防风、全蝎、草乌、磁石、狗脊、羌独活、潼白蒺藜等。
其中牛蒡子祛痰散结,通舒十二经脉:僵蚕化痰通脉,行气化结;葛根升阳解肌,以解项背强之苦;天麻消风化痰,清利头目。
桂、芍调和营卫以通利太阳经脉,且芍药甘酸化阴,养肝血以充肾阴,而缓急止痛;桂枝甘辛化阳,助膀胱气化,行太阳之表,通经脉气血;羌、独活畅通督脉膀胱之经气;半夏化痰燥湿,潼白蒺藜补肝散结;炙山甲片软坚消结;狗脊壮补肾本,填精固髓,以滋肾气之源;肺朝百脉,用黄芪配当归、川芎以助动一身之气血,而又益宗肺之气,以化生肾水,行气活血祛瘀。
本方充分体现了石氏以通为治,因果并论的用药特色。
2 善用药对强调辨证
喜用牛蒡配僵蚕、草乌配磁石、南星配防风等药对。
2.牛蒡子、僵蚕化痰通结;
牛蒡,性凉、味辛苦,祛痰消肿,通行经络;《药品化义》日其“能升能降,主治上部风痰”,《圣惠方》用其“治痰厥头痛,头痛连睛,并目昏涩不明”。
僵蚕,性平,味辛咸,祛风化痰散结。
《本草求真》曰其为“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行血脉之品”。
《玉楸药解》用其“治头痛胸痹”。
由此牛蒡、僵蚕两者配伍应用可通行经脉,开破痰结,导其结滞,宣达气血,滑利椎脉。
2.2 草乌、磁石通脉息痛:
擅长运用草乌、磁石药对解除疼痛之患。
颈椎病疼痛机理,或气滞血瘀,或风寒痹塞,或痰湿互阻等,使脉道不利,运行失畅而产生疼痛,故石氏采用通脉息痛法,每每以草乌、磁石为主药治之。
草乌,
性热、味辛,宣通血脉,搜风胜湿,散寒止痛。
《药性论》日其“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经而直抵病所”。
《本事方》用其“治头项俱痛,不可忍者”。
磁石,性平,味辛咸,活血化瘀,消肿镇痛,补肾益精。
《千金药方》日其“通关节消肿痛”。
《别录》日其“养肾脏,强肾气,通关节”《纲目》用其“治肾家诸病,通耳明目”。
由此草乌、磁石配伍应用可通利血脉,消肿息痛,并且磁石之咸凉可制约草乌之峻烈,草乌之辛烈又可起启磁石之阴寒,两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3 南星、防风祛风解痉:
古人认为,天南星用防风配伍,可制约南星之毒,服之不麻人。
石氏指出,南星既可行血祛滞,又能化痰消积,防风导气行血,畅通经脉,两药相合,行无形之气,化有形之郁,使痰瘀化散,气血流通,从而病症得解。
3 喜用风药注重兼夹
风药引导,人体津血畅通,故在治疗颈椎病之时,常常配伍牛蒡、僵蚕、蒺藜、防风及草乌等风药。
项背强者多用牛蒡子、葛根、僵蚕、防风;耳鸣、耳聋者多加磁石、五味子;视物不清者多投枸杞、菊花;头痛者,前额部加白芷,颞部用川芎,枕部投羌活,巅顶部添藁本;肢麻者多给桂枝、南星、威灵仙、蜈蚣,等等。
从病性方面来讲,气不足者,补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血不足者,养以当归、生地、芍药、鸡血藤等;伤阴者,滋以麦冬、石斛、玄参、花粉、百合、沙参等;阳弱者,壮以仙灵脾、巴戟肉、鹿角霜、肉苁蓉、菟丝子等;肝肾亏者,健以杜仲、狗脊、川断、熟地、山药等;夹食者,用建曲、鸡内金、山楂、保和丸消之;腑闭者,投以川军、厚朴、桃仁、枳壳、润肠丸等导之;肝阳上亢者,并珍珠母、煅龙牡、菊花等;血虚神扰者,加以淮小麦、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等;气滞者,添以柴胡、香附、延胡索等;血瘀者,配以全蝎、丹参、红花等;伴痰湿者,化以白芥子、桃仁、苍术、山甲片、泽漆、薏米仁等;兼风寒者,用麻
黄、桂枝、防风等祛之;有恶心者,用半夏、竹茹、左金丸等止之。
如此随症加减变化,不一而足,这些具体体现了石氏用药抓主症、顾兼夹、有步序、预变化的治病思想。
4 病例介绍
陈某,女,42岁。
患者于1986年起颈项酸痛不舒,当初予外院就诊,x线摄片示:C5~4椎间隙狭窄,诊断为颈椎病。
经治略见好转,但每遇劳累、气候变化、姿势不正而经常发作,且逐渐出现上肢麻木、颈项强直等症状。
今晨患者突然颈部板滞、强直,转侧俯仰受限,疼痛剧烈,引及左肩,手指麻木,颈及两颈肌痛(+)。
颈椎关节气血失和,寒湿之邪乘隙而入,脉细濡不畅,邪留督脉关节,涉及膀胱经脉之气。
治拟温经通络,兼顾肾本。
处方:制川草乌各6g,细辛3g,桂枝9g,杭白芍9g,磁石(先入)30g,牛蒡子9g,僵蚕9g,葛根12g,潼白蒺藜各9g,羌独活各9g,狗脊30g,当归9g。
上药加减共服20余剂,项背强直、手指麻木、剧烈疼痛等症均消失而痊愈。
经每年随访1次,未见复发。
按:本案属中医肾阳气虚,风寒湿痹,痰瘀阻络之型。
石氏一方面运用制川草乌、桂枝、细辛等振奋阳气,温经散寒,以温化痰浊阴凝;葛根升阳解肌,以解项背强几几之苦;另一方面运用牛蒡子、僵蚕等化湿而通利脊椎关节;当归、磁石、羌活、独活、芍药等活血化瘀,以畅通督脉膀胱之经气;更用潼蒺藜、狗脊等壮补肾本,填精骨髓,以滋肾气之源,全方体现了石氏治疗颈椎病以通为治、因果并论的学术思想。
石仰山从痰论治颈椎病经验初探
以石氏家传方牛蒡子汤为主方治疗,疗效显著。
夹风寒者,加麻黄、桂枝治之。
脾肾亏虚,加党参、白术、淮山药、山萸肉治之。
痰瘀交阻加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以治之。
3 验案举隅
徐君,男, 47 岁。
患者左颈背肩臂酸痛板滞1 个月余,头晕、右手指麻木时作,纳呆,曾经外院诊治,但未获效。
X 摄片显示: 颈椎生理弧度变直,C5-6 间隙略窄。
TCD 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体格检查: 颈部活动基本正常,C5-7棘突两侧压痛,无明显放射痛,霍夫曼征( - ) ,右手环、小指痛觉迟钝。
舌淡暗,苔薄白腻,脉弦滑。
诊断: 颈椎病( 痰瘀阻络) ; 辨证: 气血失和,脾肾亏虚,痰湿内生; 治法: 和营逐痰,佐以健脾补肾。
处方: 炒牛蒡9 g,僵蚕9 g,白蒺藜12 g,独活9 g,秦艽6 g,白芷6 g,半夏9 g,桑枝9 g,黄芪30 g,川芎9 g,当归12 g,桃仁12 g,红花6 g,炒白芍9 g,淮山药12 g,苍术12 g,炒白术12 g,山茱萸12 g,川续断12 g,桑寄生12 g。
每日1 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 5 月13 日) : 颈背肩臂酸痛板滞及头晕经治较前明显减轻,右手指麻木亦较前减; 舌淡暗、苔薄白腻,脉弦滑。
上方加金雀根30 g。
三诊( 5 月27 日) : 颈背肩臂酸痛板滞已不明显,头晕、手指麻木尚未瘥。
舌淡暗,苔薄白腻,脉弦滑。
上方去秦艽、白芷,加党参9 g、鸡血藤15 g。
14 剂。
其后,以上方为基础随症加减,1个月后复诊,诸症已基本消除。
按本案颈椎病证属痰瘀阻络型。
其病机为脾肾亏虚,痰湿内生; 气血失和,腠理空疏,风寒湿邪乘虚而入; 内外湿邪相合,留驻筋脉,脉络瘀滞,痰瘀交阻。
治疗兼顾调和气血、补益脾肾,侧重豁痰,予和营逐痰通络,佐以健脾补肾。
焦树徳:经方葛根汤治疗颈椎病、肩周炎
葛根15g、麻黄5g、桂葛根汤治疗颈椎病、肩周炎桂枝12g、炙甘草5g、生姜2片、附子6g、姜黄10g、赤勺12g、羌活10g、红花10g、茯苓15g。
我的实践:葛根用量常在30~60g,寒湿重者加威灵仙24g。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颈椎病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剂] 葛根25~40克、桂枝、白芍各18克、炙甘草12克、生姜6克、大枣6枚。
[加减] 局部凉甚加附子;颈项沉困加羌活、独活;手臂麻木加当归、川芎、川牛膝;病程较长加天麻、全蝎、地龙;肾虚者加鹿角霜、山茱萸、威灵仙。
[制用法] 水煎服。
每天1剂,20天为1疗程。
[功效] 颈椎病良药。
[验证] 孙,女,53岁,平素膝理不固,两年前患颈部疼痛,经推拿则缓解,常感遇阴雨寒凉症加重,渐至颈项强硬,转动不灵。
经用多种中药症时轻时重。
颈椎片示骨质疏松,生理曲度强直,颈5 、6 、7 椎后缘骨质增生明显。
诊时自觉颈部有掌心大小一片发凉麻木;感觉丧失,转动有响声,头后仰则右胸、肩臂到手指沉困麻木,舌淡、苔白润,脉沉缓。
此乃脾肾阳虚,寒阻经络。
处方:粉葛根25克,山茱萸20克,白芍12克,桂枝、独活、天麻各10克,炙甘草、附子、羌活、川芎、川牛膝各9克,生姜6克,大枣6枚。
连服5剂,每剂服后均有微汗出。
服后颈部轻松,局部发凉好转,以其体虚,上方去羌活、川芎,加鹿角霜、仙灵脾。
服药1个疗程,颈项转动灵活,体质有所好转。
再用上方加减调治60余剂,诸症若失而愈。
颈椎X线片示生理曲度、骨质增生均好转,随访至今未复发。
【附录】葛根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姜黄、海桐皮治疗肩周炎效果确实好,吃五天全身舒服,吃十天后摇头头不痛,肩颈不紧不酸。
患者自己跑去继续买药!
内外合治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
加味桃红四物汤:桃仁10 g,红花6 g,川芎15 g,当归15 g,赤芍10 g,生地10 g,地龙lO g,延胡索10 g,郁金10 g,五灵脂10 g,杜仲10 g,黄芪15 g,肉桂6 g,甘草6 g。
1剂/d,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连服20剂。
各型颈椎病的症状及治疗
1.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见,称颈性高血压。
这与骨质刺激交感神经有关。
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木等典型表现。
2.视力障碍:颈椎病还可表现为视力下降、间歇性视力模糊、一眼或双眼胀痛、怕光、流泪、视野缩小,严重者可失明。
这种视力障碍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或大脑视觉中枢缺血有关。
据统计,颈椎病人中0.67%有眼部表现,但多数伴有颈椎病的其它症状。
3. 乳房疼痛:系增生骨压迫第6、7颈椎的神经根所致。
开始觉一侧乳房或胸大肌疼痛,间断隐疼或阵发性刺痛,向一侧转动头部时最为明显,有时疼痛难以忍受。
这种疼痛如果发生于左侧,易被误诊为心绞痛,右侧则易被误诊为胸膜炎。
4.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系脊髓的椎体侧束受刺激所致。
患者上肢麻木、疼痛无力、跛行,颈部症状多数轻微易被掩盖。
有的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净或大小便失禁。
5.突然摔倒:系增生的骨质压迫椎动脉引起,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
常在行走中突然扭头时身体失去支持而猝倒,倒后因颈部位置改变而清醒并站起,不伴昏迷,但多伴有剧烈眩晕或头痛、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
6.吞咽困难:据国外一家医学杂志报道,一名65岁的老人开始感觉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后又觉吞咽困难,间断发作,时轻时重,向左侧转头时最为明显,并伴有恶心、呕吐。
患者曾就诊于消化内科,被怀疑为食道癌,但胃镜检查正常。
后经CT断层扫描显示为颈椎前缘骨质增生压迫食管。
据近年的临床统计,约有1.6%的颈椎病患者有此表现。
治疗颈椎病西药的效用评价:
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解热镇痛作用较强,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
尚可减少炎症部位的前列腺素生成,故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颈椎病所引起的慢性疼痛效果较好。
2、吲哚美辛(消炎痛)
最强的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药之一,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
在非甾体抗炎药中,其镇痛作用最强,对炎症性疼痛作用显著。
对中、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特别是累及手、髋、膝、肩部等处的抗炎效果较好。
但由于吲哚美辛不良反应较多,发生率较高且严重,故一般不宜长期服用,也不亦作颈椎病的首选药物。
如其作为非处方药仅限外用,且软膏、搽剂只适用于无破损皮肤表面,忌用于损伤或开放性创口以及大面积长期应用。
3、布洛芬(芬必得、异丁洛芬)
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活性,同时也抑制体内炎症刺激的白细胞和溶酶体的释放,使人局部组织的痛觉冲动减少,痛觉受体的敏感性降低。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及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为阿司匹林的16倍~32倍,但抗炎作用较弱,该药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较轻,易于耐受。
4、双氯芬酸(双氯灭痛、扶他林、奥尔芬、戴芬)
具有显著的抗风湿、消炎、止痛和解热作用,其抗炎作用为阿司匹林的26倍~50倍,能很好的解除关节、颈椎疼痛,并改善其活动,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1、祛风活血洗方
药方:葛根40g、丹参30g、灵仙30g、防风30g、荆芥30g、桑枝30g、桂枝30g、五加皮30g、当归30g。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主治颈椎病,风寒外侵,瘀血阻络者。
2、活络洗方
药方:炒艾、生川乌、木瓜、防风、五加皮、当归、地龙、羌活、土鳖虫、伸筋草各30g。
功效: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兼有瘀血者。
3、灵仙五药汤
药方:苦参10g、山甲10g、香附10g、透骨草10g、威灵仙30g。
功效:理气活血通络,适用于颈椎骨质增生的治疗。
4、乌附麻辛桂草姜汤
药方:制川乌、制附子、麻黄、桂枝、细辛、干姜、甘草各适量。
功效:温阳祛风,活血止痛,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型患者。
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选择。
一、西药
解热镇痛剂——疼痛严重者可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炎痛静、强的松、抗炎灵等。
扩张血管药物——如烟草酸、血管舒缓素、地巴唑等,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脊髓的血液循环。
解痉类药物——如安坦片、苯妥英纳等药,可解除肌肉痉挛,适用于肌张力增高、并有严重阵挛者。
营养和调节神经系统的药物——常用的有谷维素、维生素Bl、维生素B12和ATP等有助于神经变性的恢复。
二、中药
中医根据辩证施治,多采用散风祛湿、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等法,对减轻疼痛,麻木,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常用的成药有——木瓜丸、风湿痹痛片、换骨丹、养血荣筋丸、桐丸、颈复康颗粒等。
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止痛汤、独活寄生汤、桃红四物汤、骨刺汤、伸筋活血汤,蠲痛丸等。
牛蒡子汤治疗颈椎病78例
牛蒡子、僵蚕、半夏各10g,白蒺藜、桑枝各15g,独活、秦艽各9g,白芷5g,每日1剂,早晚煎服,15剂为1疗程。
分型辨证加减:①痰湿型:以颈肩部重着,压痛广泛弥漫且浅表,苔腻脉弦为辨证要点。
宜豁痰通络,原方加制南星5g,生薏苡仁30g,泽泻15g,陈皮10g。
②寒湿型:以疼痛固定,颈项部肌肉僵硬板紧拘挛,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宜温经通络,原方加桂枝5~8g,仙灵脾12g,络石藤10g。
③风寒型:以疼痛游走不定,遇寒加剧,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宜祛风解表,原方加羌活、荆芥、防风各10g。
④风热型:以痛处有热感或蚁行感,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宜清热解肌,原方加葛根、黄芩、赤芍各10g,甘草6g 。
常见颈椎病的辩证与治疗
1、颈椎痛,一般就是受寒,治以麻黄汤、桂枝汤、麻附辛等;
2、颈椎硬或紧,就是所谓“项背强几几”,治以葛根汤类方;
3、颈椎一摇嘎嘎响、脉沉,治以栝蒌桂枝汤(这是蔡老传给我的经验);
4、颈椎酸、胀、痛,这是三阳合病,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酸就是热,胀就是气,痛就是寒。
凤翅医话——一方统治颈椎病
黄芪20—50克、桂枝10—20克、(赤)白芍10—30克、葛根20—50克、威灵仙10—30克、桑枝20—30克、鸡血藤30—50克,此为基本方。
后脑疼、肩背困重加羌活,上肢麻木加当归、川穹,疼痛加片姜黄、元胡,有瘀血表现者,加苏木,甚者加服“乳没血甲散”,心悸加丹参养心。
常抓住最主要病痛侧重用药,表现不重要者即可忽视,多十剂以内见效。
我在“治颈椎间盘突出”文中提到的夫人堂弟,手术已过去两年
了,基本丧失了劳动力,今年夏天某日在汉江里泡了几小时,其后双手麻木,再也不敢去医院,他那个装了金属骨节的脖子是谁也再不敢乱动的。
找我吃了十五剂药,基本方加薏苡仁30克、苏木10克解决。
【神经根型颈椎病用药治疗经验】证属血虚不荣之麻木,我的用药经验是:黄芪20g 当归20g 生地20g 白芍15g 丹参15g 鸡血藤20g 川芎15g 红花15g 水煎服。
如麻木在手加桑枝、白蒺藜;麻木在足加牛膝、木瓜。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治疗】证属风寒湿型,兼有项韧带劳损及钙化。
见舌淡苔白,脉浮。
我常用葛根汤加减治疗,药用:葛根20 羌活15 姜黄20 当归15 防风15 桂枝15 白芍10 桑枝15 茯苓20 黄芪20 甘草10 蜈蚣2条水煎服。
加减:
①偏风加防风;偏寒加川乌、桑寄生、杜仲;偏湿加防己、薏米、苍术;偏热加银花藤、石膏、连翘去羌活、独活、桂枝。
②病在上肢加姜黄、威灵仙;下肢加牛膝、木瓜;
③气血不足加人参、熟地、白芍。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证属肝阳上亢,症见: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舌红少津,脉弦细数,常伴有血压增高者,我常用中药:天麻15g 钩藤15g 生地15g 杜仲10g 牛膝10g 生龙骨30g 代赭石30g 石决明15g 桑寄生15g 当归15g 丹参30g 菊花15g 川芎10g 水煎服治疗。
对于眩晕重加羚羊角冲服;肝火旺加黄芩,龙胆草、麦冬、川楝子;肾阴虚加知母、黄柏、玄参、麦冬;咽部不适加射干、山豆根、金果榄治疗。
【颈型颈椎病中医分型与治疗】
1.痛痹型:指征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葛根汤主之。
葛根20g 桂枝10g 白芍15g 麻黄6g 秦艽20g 羌活15g 甘草10g 红花15g
加减①麻木加桑枝鸡血藤豨莶草。
②久痛加蜈蚣全蝎蜂房土虫乌梢蛇白花蛇蜣螂1~2味。
③痛连肩背加细辛白芷防风。
④肢
凉加附子细辛。
⑤血瘀加川芎郁金。
⑥湿邪加藿香薏米。
2.气滞血瘀型:见舌质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
葛根20g 桃仁15g 红花15g 当归20g 川芎10g 白芍15g 赤芍15g 桑枝15g 苏木15g 甘草10g
加减①可加秦艽香附枳壳地龙白芥子。
②痛剧加三七蜈蚣蜂房全蝎土虫自然铜。
③气虚血瘀加黄芪地龙。
④胸痹加薤白郁金栝楼半夏。
3.肝肾不足型:舌质淡,脉沉细弱。
葛根20g 熟地30g 当归20g 杜仲15g 山萸肉20g 续断20g 白芍15g 五加皮20g 狗脊20g 鸡血藤30g 骨碎补30g 丹参20g 或熟地30g 山药30g 山萸肉20g 枸杞子15g 菟丝子15g 白芍20g 石决明20g 当归15g 炙甘草15g 黄精30g均可。
加减①眩晕耳鸣加石决明钩藤天麻羚羊角粉②目干涩昏花加枸杞子菊花谷精草③血虚加阿胶④阴阳两虚加鹿角片桑寄生杜仲牡丹皮。
【颈椎病之颈项强痛】葛根9g 丹参15g 桂枝6g 羌活9g 白芷9g 白芍15g 赤芍15g 当归15g 鸡血藤30g 地龙9g 大枣3枚甘草6g,水煎服,一日一剂。
[如何用中药热敷法治疗颈椎病] 中药热敷法即将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各种中草药,如防风、川芎、红花、赤芍、乳香、没药、牛膝、羌活、威灵仙等适量,放入纱布包中,缝好包口,将药包放入水中煮沸10min,取出中药包,用毛巾包好放于患者颈部热敷20至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对风寒型颈椎病有效。
陈亦人教授治疗颈椎病经验
曾治患者陈某,男,34岁。
扁平疣病史20余年,曾多方求治无效而来诊。
刻诊:周身扁平疣,呈泛发性,密布全身,不能行走,苦不堪言,患者经常以手修削,然旋削旋长。
兼见项背强痛,转侧作响。
舌质红,苔薄黄。
细析此症,乃热毒博于血分,痰瘀阻于肌肤所致,治拟解肌肤毒
邪,消痰化瘀,凉血除疣。
处方:粉葛根15克生苡仁15克板蓝根15克牡蛎15克桃仁10克方中葛根,善解阳明邪热,发肌肉邪毒,且生用破血,专主皮里之血,对扁平疣邪毒瘀血阻于肌肤最为的对,故为主药。
牡蛎味咸体沉,化痰软坚。
板蓝根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消炎抗病毒之功,故专用之。
桃仁活血化瘀,通经畅络,与葛根相伍,以增畅络和血之效;与牡蛎、苡仁相配,化痰除瘀,消痰瘀于无形;与板蓝根相合,清血分之毒热,和牡蛎同用,一化痰,一祛瘀,无坚不摧。
全方共奏解肌消毒,除湿化痰,祛瘀通络,软坚散结之效。
患者服上方3周,疣块减少,已能行走。
续服3周,周身疣块消失,行走自如,足底遍退厚厚之皮,使附于老茧之疣,尽数退去。
颇感意外者,患者之颈椎疾患也霍然而愈。
现代医学也认为,颈椎病局部存在有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表现。
板蓝根清热解毒,更有消炎清热之功,是以合拍。
这验证推断,又将该方专用以治疗颈椎病,取效较好。
拆方应用发现,上方去板蓝根后效差,用之则较好。
从而反证,颈椎病深伏毒热蕴结,络瘀经阻之机,故以板蓝根清热解毒,配以葛根,苡仁,牡蛎,桃仁,可软坚散结,疏筋和络,清除湿,对颈椎疾患,药证相应。
自此糸即用上方随症加减.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经大量病例验证.疗效满意.尤其是对颈帷病患者的症状消除.取效迅捷,此实从意外疗效中之一得也。
以上方治疗颈椎病.尚须随症加减,方法不外中医基本理论.若症状无多者.径用本方可也。
现举一例,以示一斑:
丁某,男46岁,南京市人:头晕目眩伴双手麻木15年,加重2个月。
患者于l986年始头晕目眩,呈阵发性,尤于颈部活动时加剧,经某院检查,诊为颈椎骨质增生,门诊治疗服药不详,效果欠佳。
数年来,渐次加重.又现双手由麻转痛,继之两上臂麻木,10多年来,间断服用中西药物.病情未控制。
2个月前,症状骤然加剧,眩晕呈持续性,并感恶心,颈部有压迫感.转动不灵,伴上臂麻木、疼痛、不能上举.曾在某医院接受中西药物治疗.又经推章、按摩、牵引、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