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中考一模化学题带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变化。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丝编成铁网 B. 石油制成布料 C. 冰块制成冰雕 D. 木板制成桌椅
【答案】B
【解析】A、铁丝编成铁网的过程中,只是铁丝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石油制成布料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才能够制成布料,正确;C、冰块制成冰雕的过程中,只是冰块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木板制成桌椅的过程中,只是木板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选择题
王明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水煮大虾、麻辣豆腐。

这个食谱营养不够全面,加上下列选项中的一项后能使之合理。

这一项是()
A. 牛奶
B. 清炒油菜
C. 鸡蛋羹
D. 小米粥
【答案】B
【解析】米饭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清炖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麻辣豆腐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水、无机盐,其中缺少维生素;油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故选B。

选择题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他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开发绿色能源
B. 开展植树绿化活动
C. 关闭所有化工企业
D. 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
【答案】C
【解析】A、合理开发绿色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故该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错误;B、开展植树绿化活动,能减少空气污染,故该做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错误;C、化工企业生产了大量的化工产品,全面关停化工企业,是不现实的,故该做法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正确;D、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能减少环境污染、白色污染,故该做
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的要求,错误。

故选C。

选择题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
A. NaOH
B. NaHCO3
C. H2SO4
D. K2SO4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钠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B、NaHCO3与纯碱不反应,故错误;
C、H2SO4与纯碱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D、硫酸钾与纯碱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选择题
在学习过程中,总结规律要严谨、全面、科学。

下列总结出的规律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酸溶液一定显酸性
B. 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A、酸溶于水时会电离出H+,含H+的溶液显酸性,正确;B、浓溶液是指溶质含量较多的溶液,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不能再溶液该溶质的溶液,溶质含量较多的溶液不一定就是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错误;C、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多于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即使含氧元素也不属于氧化物,错误;D、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并不是生成单质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例如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错误。

故选A。

选择题
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B
在阳光下,湿衣服比较容易晒干
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
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可以得到氧气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A、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B、在阳光下,湿衣服更容易晾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即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正确;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
分,原子不能再分。

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可以得到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错误;D、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正确。

故选C。

选择题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制取铁时,先点燃酒精灯
B.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称量,再调节天平平衡
C.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D. 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沿烧杯壁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答案】D
【解析】A、CO还原氧化铁时先通CO,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加热,防止加热不纯的CO发生爆炸,错误;B、为了准确称量药品,托盘天平使用前要先调平,错误;C、为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或无法收集,实验室制取气体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且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里,正确。

故选D。

D。

选择题
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4H4O3N2,又称谷氨酰乙胺),它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功效。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B. 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C. 茶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D. 茶氨酸中含有1个氮分子【答案】B
【解析】A、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4+16×3+14×2=128,错误;B、根据茶氨酸化学式C7H14O3N2,进行分析其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正确;C、茶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7.5%,错误;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知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错误。

故选B。

选择题
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5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 g
x
y
20
20
A. a一定是反应物
B. x+y=20
C. 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
D. 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答案】C
【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c质量增多20g-10g=10g,故c 是生成物,d质量增多20g-15g=5g,故d是生成物,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是15g,而b只有5g,属于a肯定是反应物。

A.a一定是反应物,正确;B.如果b是反应物,则(30-x)+(5-y)=10+5,变形得:x+y=20,如果b是生成物,30-x=10+5+(y-5),变形得:x+y=20,正确;C.x不可能是0,错误;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0:5=2:1,正确。

故选C。

选择题
下列各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
A. 钙、铁、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
B. 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C.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用pH试纸测定“可乐”的酸碱度
D. 氢能源的大量应用需要解决能耗、储运等问题;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依据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A
【解析】A、钙元素属于常量元素,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错
误;B、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这样可以防止发生爆炸,正确;C、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是硬水;用pH试纸可以测定“可乐”的酸碱度,正确;D、氢能源是易燃易爆的气体,大量应用需解决能耗、储运等问题;由于水的比热大,用水灭火利用的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正确。

故选A。

选择题
以下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
A
除去NaCl中的少量Na2CO3
加入适量Ca(OH)2溶液
B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Fe2O3
加入足量稀盐酸
C
鉴别化肥NH4Cl和(NH4)2SO4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
D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
C、NH4Cl和NH4NO3都含有铵根,与熟石灰反应都放出氨气,无法鉴别,错误;
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D。

填空题
根据如图甲、乙、丙三幅元素含量示意图,试推测元素分布领域(填图下序号):分布在人体中的是_____;分布在海水中的是_____;分
布在地壳中的是_____;分布在空气中的是_________。

【答案】丁甲乙丙
【解析】人体中元素的含量的排序是:氧、碳、氢、氮、钙、磷、钾等,符合图丁所示;海水中元素的含量的排序是氧、氢、氯、钠、镁、硫、钙等,符合图甲所示;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的排序是:氧、硅、铝、铁、钙等,符合图乙所示;空气中元素的含量的排序是:氮、氧、稀有气体等,符合图丙所示。

填空题
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活性炭能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性。

(2)金刚石经过琢磨后称为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

一句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钻石的________。

A.硬度大B.不能导电C.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低
(3)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

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_______,它们都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以下表数据分析,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碳完全燃烧,与煤炭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写一项)。

1g物质完全燃烧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g
放出的热量/KJ
甲烷
2.75
56

3.67
32
【答案】吸附C 天然气不可再生放热量高或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少【解析】(1)由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把水中的部分杂质吸附在表面;
(2)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所以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与硬度大、熔点低、导电性无关;
(3)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4)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知,相同质量的甲烷和煤相比,甲烷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少,放出的热量高。

实验探究题
下图是教材中常见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是过滤装置,请改正图中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是验证物质燃烧的条件的实验。

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C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该实验中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

(4)D装置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实验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应用玻璃棒引流可燃物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不能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使反应后的总质量减小
【解析】(1)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2)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也相同,因此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3)C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中为了促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
(4)由于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使反应后的总质量减小,所以D装置的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填空题
为验证Zn、Fe、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四个方案(只能用下面提供的药品):
A、Zn、Fe、稀盐酸、Cu
B、Zn、FeSO4溶液、Cu
C、ZnSO4溶液、Fe、CuSO4溶液
D、Zn、Fe、CuSO4溶液
(1)上述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请你选出一种不可行的方案,并对此方案作出评价_________。

(2)写出你所选可行的方案中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ABC D,不能验证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Fe+2HCl=FeCl2+H2↑或Zn+2HCl=ZnCl2+H2↑
【解析】(1)A、Zn、Fe、稀盐酸、Cu,将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分别放
入等量的同种稀盐酸中,产生气泡速率最快的是锌,其次是铁,没有气泡产生的是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为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B、Zn、FeSO4溶液、Cu,锌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铁,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铜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为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C、ZnSO4溶液、Fe、CuSO4溶液,Fe与Zn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铁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为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D、Zn、Fe、CuSO4溶液,Zn、Fe均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铜,铁>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锌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
(2)铁、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

实验探究题
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如下,请回答:
(1)写出编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上述装置中,可以高锰酸钾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装置编号),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可以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编号)。

(3)装置B与装置C在实验室中都可以制取氧气,C与B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G),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________(填“a”或“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

【答案】长颈漏斗A CaCO3+2HCl=CaCl2+H2O+CO2↑ F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b
【解析】(1)①仪器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是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氧气,故选A装置,实验室制取CO2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
(3)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氢气,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为:通过活塞开闭,调节装置中的压强,使药品接触或分离,能够随时使反应进行或停止;
(4)③某同学利用空塑料输液袋收集二氧化碳(如图G),验满时,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b端,如果熄灭则满了,因为二氧化碳的密
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b;
科学探究题
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与假设】
a:二者混合发生了化学反应;
b:二者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同学
向盛有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1-2滴稀硫酸,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
溶液pH减小但仍大于7
乙同学
向盛有1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然后再加入稀硫酸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根据改进后的实验现象说明二者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甲同学也认为乙的实验设计也不合理,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丙同学在绝热装置中,向分别盛有10mL10%氢氧化钠溶液加入不同体积某浓度的稀硫酸,充分混合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混合前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为18∶)。

(2)根据图示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放热)反应,加入稀硫酸_________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滴的稀硫酸的量过少继续滴加稀硫酸使溶液pH等于7或小于7 2NaOH+H2SO4=Na2SO4+H2O 不赞同,因为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再加入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此时溶液显中性或酸性,证明此时氢氧化钠和稀
硫酸发生了反应放热10
【解析】【得出结论】(1)滴加水会使溶液稀释,溶液pH也会减小,但溶液pH减小仍大于7,不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滴加足量硫酸一直到溶液pH等于7或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
【思考与交流】(2)根据图示随着滴加硫酸温度不断升高,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滴加到10mL后,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当滴加到10mL 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综合题
用“氨碱法”制得的纯碱中通常含有一些氯化钠。

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测定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溶液M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滴加氯化钙应“过量”,否则会使测定的结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NaCl、CaCl2 (2)偏小(3)96.4%
【解析】(1)纯碱中含有氯化钠,加入氯化钙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由于滴加氯化钙应“过量”,所以溶液M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钙;
(2)如果滴加氯化钙不“过量”,则可能不会将碳酸钠完全反应掉,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偏小,计算所得的碳酸钠的质量偏小,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
(3)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20g
x=21.2g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6.4%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9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