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文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文解读)
本课是看图读韵文识字,分别介绍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及其常见的民间风俗。

全课共十二个词语,分成四组,并且每一组都配以相应的情景图画。

我们把它们分开看,是排列整齐的四组词语,每一组的开头点明了节日的名称,后面告诉我们在这些节日里,人们通常习惯做些什么。

我们把它们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诵记。

篇尾图可供学生联系新学的词语,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练习说话,以求形成积累。

识字2
本课是看图读“词串”识字。

全课十二个词语,分四组,分别介绍了桂林一带秀山碧水、山水相偎、水映群山的美景;南国榕树掩映下的壮族同胞的风土人情;千姿百态的名山;平静江面上竹筏移过,鸬鹚捕鱼的场景。

篇尾以一幅连绵不断的南国特点鲜明的水墨画衬底,更增添了美感。

学生可以借助词语,联系图,充分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民族风情的浓郁。

识字3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

课文将两组易混淆偏旁的生词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别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两个表,以两两相对的形式表现了“木、禾” “竹、草”的“实物一一古文字一一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意在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图文来了解有关偏旁的本义,从而进行辨析认记。

第二部分采用了偏旁带字的形式依次列出了十二个词语,分成四组。

第一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树的名称和木制品,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一些与庄稼有关的事物,第三组词语介绍了三种竹制品,第四组词语介绍了一些植物。

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诵。

第三部分配了一些与词语对应的实物图画。

篇尾图是学生熟悉的故事,可据此引出部分新学词语。

本课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形义联系,形象地了解偏旁、本词的本义,提高识字能力,激发认识事物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增加知识。

本课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

选取两组形近易混淆的偏旁,分别安排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两个表,以两两相对的形式表现了“日、目” “冫、氵”的“实物一一古文字一一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意在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图文来了解有关偏旁的本义,从而进行辨析认记。

第二部分采用了偏旁带字的形式依次列出了十二个词语,分成四组。

第一组词语与太阳有关,第二组词语与眼睛有关,第三组词语与冰有关,第四组词语与水有关。

第三部分配有与部分词语对应的图画。

篇尾图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学到的词语连贯地说几句话。

本课有助于学生建立形义关系,了解有关偏旁的本义,提高认识事物的兴趣与自学生字的能力。

课文1古诗二首(春雨、咏柳)
本课选入的两首古诗,分别为唐代诗人杜甫、贺知章所作。

《春雨》描写了春雨应时而生、滋润万物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诗人落笔即将春雨赞为“知时节”的“好雨”,春天一到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

接着描写了春雨的温和、宁静、轻柔、细密的特征,它在温馨的春夜,随风飘洒,滋润万物。

整首诗歌饱含着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咏柳》借柳树歌咏春风,以剪刀为喻,说它裁出了细细的柳叶,赞美它是美的创造者。

诗人把柳树看作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是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是她裙摆上的丝带。

然后,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赞美春风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全诗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课文2蚕姑娘
课题用“姑娘”来称呼蚕,表达了对蚕的喜爱之情,揭示了作者是以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有关蚕的知识的。

本篇课文是以蚕的生长过程来安排结构的,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变蛾的过程。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点明蚕出生的季节。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四次蚕眠和蜕皮的清况,写出了蚕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六至七自然段写了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的情况。

课文配有图画,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而且文章语言生动,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朗读和背诵。

课文3月亮湾
“湾”的本义是指水流弯曲的地方,这里用作地名。

“月亮湾”,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真是令人神往的地方。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讲“我”的家乡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

第二部分为第二、三自然段,从村前到村后具体地描述了月亮湾美丽的景色。

第三部分即第四自然段,写“我”的赞叹,抒发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生动热情的语言.描绘了家乡月亮湾美丽怡人的田园风光,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课文还配有彩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可供学生观察。

课文4我学写字
本文是比利时的莫利斯·卡列姆写的一首充满想象力的儿童诗。

“写字”是每个小学生的必备功课,标题中的“学”字既点明了主人公小学生的身份,又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大家充满阅读期待。

诗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了“我”学写四个词语的方法展开联想,并通过列举各种形象的例子,展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本文不仅想象奇妙、富有童趣,而且语言活泼、富于变化,动词使用准确精妙,四个小节结构相似,而句式有所不同,给人以“既朗朗上口,又灵动多姿” 的感觉。

课文5谁的本领大
课题是一种问话的语气,究竟谁和谁比本领?结果又是怎么样?引起了人们的阅读兴趣。

这篇童话通过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的经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这样才不至于骄傲自大。

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

第一至三自然段写风和太阳第一次比本领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第四至八自然段写风和太阳第二次比本领的情形。

这篇课文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变化。

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活泼,颇有个性,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课文6蜗牛的奖杯
这是篇寓言故事。

蜗牛本会飞翔,而且还是个高手,比赛的冠军奖杯就是最好的说明。

可是面对这付出辛勤劳动后得到的荣誉,蜗牛却不知怎么办好了,他白天到处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夜里担惊受怕,唯恐奖杯被偷。

于是整天背着奖杯,天长日久,翅膀退化,奖杯成了负担。

昔日的飞行冠军在荣誉的重压下,没有了自由飞翔的本领,也没有了对广阔天空的渴望,只能死守着那异化了的奖杯,整日在地上爬行。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荣誉,最后一定会被荣誉所累。

本文的故事性强,含义深刻。

反复朗读,仔细观察图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蜗牛患得患失的心情和文章要表达的意旨。

课文7狐假虎威
“狐假虎威”取自《国策·楚策》,“假”是借的意思。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了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

全文是围绕着狐狸与老虎的关系来安排结构的,共分九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正在觅食的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

第二至五自然段写狡猾的狐狸编造谎言,把老虎蒙住了。

第六至八自然段写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神气活现地向森林中走去,百兽见了都吓跑了,这是全文的重点内容。

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概括地点出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才把百兽吓跑的。

本文配有插图,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8猴子种果树
本文讲了猴子栽种果树,由于急着吃果子,轻信别人的话,不断地拔树改种,结果什么树也没有栽成。

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耐
心有主见,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课文有九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猴子种下梨树等着吃梨子。

第二至八自然段写猴子轻信了乌鸦、喜鹊和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树苗,结果四种树苗都没有成活。

第九自然段写猴子不断地改种,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对人物心理的描写简洁传神,课文配有彩图,可引导学生观察,帮助他们理解课又。

课文9母亲的恩情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一诗演化而成的一篇故事。

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

诗文交融,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课文的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根据这个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清结构。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

第四至五自然段介绍了《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情况。

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细腻,适合学生阅读。

课文配有三幅彩图,展现了诗歌意境,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课文10沉香救母(一)
这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本课是故事的第一部分。

课文记叙的是沉香从父亲口中得知母亲被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后,上山拜师,顽强学艺,刻苦练功,决心救母。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沉香知道母亲被压在华山脚下的实情,决心解救母亲。

第四至五自然段写沉香为了对付心狠手辣的二郎神,上山拜师学艺,终于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

课文配有彩图,表现了沉香决心救母、从师学艺等场面,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11沉香救母(二)
本课是民间故事的第二部分,承接上一课,主要讲了沉香不畏艰难,一心想要救出母亲,他的诚意打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终于打败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了母亲。

课文分为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沉香拜别了师父奔往华山。

第二自然段写沉香一路上历经艰险。

第三自然段写沉香在仙人的帮助下,终于打败了二郎神,来到了华山的脚下。

第四自然段写沉香用神斧劈开了华山救出了母亲。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分别是奔向华山、劈山救母和母子团聚,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课又。

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课文12木兰从军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

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女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乱频繁。

面对着朝廷紧急征兵,父老弟幼不能从军的情况,木兰挺身而出,克服了种种困难,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前线,其行动迅捷,丝毫不逊色于男儿,历时十年,东征西讨,九死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争结束后,木兰不愿受赏,回故乡,脱战袍,洗征尘,穿女装,依旧过一个普通姑娘的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