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优秀 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学者罗素于1920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 场极端暴力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 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在思考全面、合理运用论证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掌握 让论述思维走向严密,进而走向深刻的一些技巧,让作文从辨别、 比较、求质、归纳、引申中,逐渐逼出观点。
(1)统一型。任何事物,往往都有其矛盾或对立的一面,但哲学认为,事 物在矛盾的同时,又是统一的,我们要善于把握对立中的统一。 (2)兼顾型。万物各有其长处与短处,俗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最 好的办法是扬长避短,兼收并蓄,让事物都能为我所用。
(3)比较型。与统一型与兼顾型不同,比较型往往在细细比较了两种情况 的优劣之后,在看似兼顾之中,态度有明显的倾向性。
(4)本質型。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这是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 物的特质。要将这一点体现在作文中,考生要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直达其 内核,看出本质性的因素。
(5)推进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习惯了站在静态的角度看待事物。 而实际上,事物往往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只有站在动态的角度,才能更清楚 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属性。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①注意任务语:需要从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然后在特定情境下加以发挥。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②注意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从静态的角度看,传统的东西经过了历史的大浪淘沙,能够保存下
来,显然有其自身的价值。如果我们对其一味抛弃,会割断我们与传 统文化的精神维系,从而产生一种虚无感;但同时,一味地抱着传统 不放,一味钻进故纸堆,只会让我们变得迂腐,保守。而新潮的事物, 往往顺应时代潮流而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一些技术方面的 新生事物,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便利,为我们的发展提 供了更宽广的平台。但新事物的缺陷在于,一是没有经过时间的经验, 很难留下深刻的东西;二是一些技术层面的事物,容易让人深陷其中, 人为物所役;三是一些外来的东西,很多只是时髦,并非真正适合我 们自己。但如果一概舍弃新潮的话,我们就会被时代潮流所淘汰,跟 不上世界前进的脚步。应该说,最好的办法是新旧兼容,扎根传统, 悦纳新潮,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①注意对象:来你校参观 的外国中学生;全校师 生;某位政要或长者。 ②注意场合:参观;学校;
演讲稿 倡议书 书信
“振华中学” 青年学子
演讲稿格式
1.顶格写称谓语(如: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 3.正文(正文由开头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4.结尾(如:谢谢大家!)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作文审题立意专题 实战演练
——任务驱动型作文
知识回顾
①抓住核心事件 ②抓住主要人物 ③由果溯因
①注意任务语 ②注意要求 ①注意对象 ②注意场合
注意文体
注意身份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 指令作文,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 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为何思辨
一篇文章如果缺少深刻的思考,就患上了思想贫血症; 如果徒有华美的外表,还可能因辞害意,本末倒置。
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 英国学者罗素预言中国人会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 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 ②抓住主要人物:文化学者余秋雨、英国学者罗素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如何思辨
考生要对材料中的诸要素作全面的思考,不可偏颇、偏激, 要梳理清楚各种可能。对于问题,我们要学会将静态分析与动态 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法是对已发生或者现实存在的事物进行综 合性的对比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动态分析则是判断事物是否符 合正常发展趋势的要求,探求其偏离正常发展趋势的原因并对未 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摘自一位资深高考阅卷老师的心得: 很多二类作文仅仅停留在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叙述上,
缺乏起码的分析,更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因此,作文 阅卷中,如果发现考生能对现象事例进行思考、反思和 分析,尤其是看到综合性的思辨,哪怕简单,只要言之 成理,往往能够直上一类卷。
思辨类特点
问题思辨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是指作文材料所给出的多个概 念、对象、话题或多种认知、观点、做法是相对或相反的,而这 些往往从两方面理解都有其道理,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全面而深 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加以阐述。故而其评 判的重点,放在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表现上,即引导考生能够对 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作深入的剖析,展开分析、拓展、深化、引 申、总结,以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 所以然。
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 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中华文明从未出现过
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 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英国学者罗素于1920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场极端暴力 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 很伟大的文明。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
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中华文 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 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为了论述“传统和新潮不可偏废”,考生可从两方面作论述:只讲传 统,那是保守迂腐;只讲新潮,一切都顺应时势,没有坚守,那是 “变色龙”般的见风使舵。这二者看似是两条平行线的关系,但却有其 统一的一面:根据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入手。只有从两者的关系入手, 不厚此薄彼,观点才能辩证而严密。
岛田洋七说过:“我站在昨天与明天的节点上,憧憬着未来的惊喜, 也坚守着过去的美好。”在我看来,新旧是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只有 能够兼容新潮与传统两种生活方式,我们才真正存在于“当下”,把握 了生活的主动权。
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旧碰撞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如岛田洋七所言,“站在昨天与 明天的节点”,寻找传统与新潮在生活方式中最合理的分配方法。近日兴起的“换 客”模式——将闲置之物用于交换,将交换所得用于爱心助学,融传统的物物交换 理念于电子商务这一新潮的交换方式之中的做法便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因此,在我看来,我们既要“憧憬着未来的惊喜”,又要“坚守着过去的美 好”,如此才不致过分夸大“新潮”而陷入娱乐至死的囹圄,同时也不致走向抱残 守缺、故步自封的极端。
同样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要想在时代发展、世界融合的大潮中屹立不倒,必然离 不开“新潮”的创新驱动——打造一种创新的传统生活方式。例如当下,人们在欣赏 传统文学艺术时,必定会给其注入创新元素。汤显祖的作品乃四百年前的流行物,而 今人们将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作品《大将军寇流兰》创新融合为舞台剧,跨 越时空限制,使得传统文艺重新大放异彩,即是此理。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与追பைடு நூலகம்新 式的多彩生活并不矛盾。故宫博物院曾将刻板的皇帝像化为可爱的歪脖子书签,这无 疑是守住了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传统文化,是让传统追求在新潮的生活方式中焕发生机 的极好例证。
把握好演讲稿的“三性 三感” 针对性 条理性 鼓动性 身份感 对话感 现场感
1.标题:一般由文体名单独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 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 体名共同组成,如“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书”。 2.称呼:一般在第二行开头顶格写,后加冒号。可依据倡议 的对象选用适当的称呼。如“青少年朋友们”“各界爱 心人士”等。 3.主体: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发文事由。写倡议书的原因。 (2)倡议的具体内容。这是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 具体化,如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 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 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4.结尾:写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 5.落款:在右下方写明发出倡议的集体的名称或个人的姓 名,并写上发倡议的日期。
例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日趋多元化。有的人喜 欢追逐新潮,看电子书,享受手机和网络带来的便利,穿有破洞 的牛仔裤,吃饭AA制;也有的人偏爱信守旧习,以纸笔写作, 听昆曲京剧,着汉服唐装,讲究传统礼仪;更多的人喜新而不厌 旧,兼容新潮和传统。当然还有人认为,本质上人们其实是无法 选择的……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包容、联动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亦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价值 观念。单从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一小的方面而言,只追求“破洞牛仔裤”而在现代生活 中标新立异者,与只推崇传统生活方式的简单复制而封闭古板者都不可能与社会相融。 新旧不可割裂,新潮与传统亦然。
往大的方面着眼,正是传统与新潮的生活方式的融合贯通,让我们有权利对自 我的生活方式作出灵活的选择。也正是因为整合了传统与新潮、过去与未来,我们 的社会才因顺应了时代潮流而稳步前行。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观照,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会更深一层。实际
上,新旧的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怎样的新潮事物,往往与 传统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天上掉下来 的,即使是外来的事物,也需融入我们的社会和传统,以实现“中国 化”。此其一。其二,一些在我们看来是传统的物件,换一个人,换 一种眼光,可能是新潮的,比如我们的旗袍在不少外国人看来,就 是一种新潮的服饰。其三,传统与新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传 统,经过我们的推陈出新,或在某个特定的情境里,也可以变为新 潮。比如,最近几年兴起的国学、唐装,就实现了华丽转身,变成 了新潮。
要追求某种新潮的生活方式,首先必然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继承 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继承而一味追求新潮,便脱离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传统,而生活于象牙塔中。诚然,我们生活在创新色彩爆炸的时代, 电子书与手机、网络已经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究其根本,它们也是 传统纸质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延伸。同时,我们在电子工具上所读之物亦 包括了传统文学。倘若真要将新潮定义为“摒弃传统”,那么恐怕人们 只能“阅读”最新式的、铺天盖地的广告了。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在思考全面、合理运用论证方法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掌握 让论述思维走向严密,进而走向深刻的一些技巧,让作文从辨别、 比较、求质、归纳、引申中,逐渐逼出观点。
(1)统一型。任何事物,往往都有其矛盾或对立的一面,但哲学认为,事 物在矛盾的同时,又是统一的,我们要善于把握对立中的统一。 (2)兼顾型。万物各有其长处与短处,俗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最 好的办法是扬长避短,兼收并蓄,让事物都能为我所用。
(3)比较型。与统一型与兼顾型不同,比较型往往在细细比较了两种情况 的优劣之后,在看似兼顾之中,态度有明显的倾向性。
(4)本質型。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这是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 物的特质。要将这一点体现在作文中,考生要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直达其 内核,看出本质性的因素。
(5)推进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习惯了站在静态的角度看待事物。 而实际上,事物往往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只有站在动态的角度,才能更清楚 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属性。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①注意任务语:需要从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然后在特定情境下加以发挥。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②注意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从静态的角度看,传统的东西经过了历史的大浪淘沙,能够保存下
来,显然有其自身的价值。如果我们对其一味抛弃,会割断我们与传 统文化的精神维系,从而产生一种虚无感;但同时,一味地抱着传统 不放,一味钻进故纸堆,只会让我们变得迂腐,保守。而新潮的事物, 往往顺应时代潮流而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一些技术方面的 新生事物,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与便利,为我们的发展提 供了更宽广的平台。但新事物的缺陷在于,一是没有经过时间的经验, 很难留下深刻的东西;二是一些技术层面的事物,容易让人深陷其中, 人为物所役;三是一些外来的东西,很多只是时髦,并非真正适合我 们自己。但如果一概舍弃新潮的话,我们就会被时代潮流所淘汰,跟 不上世界前进的脚步。应该说,最好的办法是新旧兼容,扎根传统, 悦纳新潮,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①注意对象:来你校参观 的外国中学生;全校师 生;某位政要或长者。 ②注意场合:参观;学校;
演讲稿 倡议书 书信
“振华中学” 青年学子
演讲稿格式
1.顶格写称谓语(如: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 3.正文(正文由开头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4.结尾(如:谢谢大家!)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作文审题立意专题 实战演练
——任务驱动型作文
知识回顾
①抓住核心事件 ②抓住主要人物 ③由果溯因
①注意任务语 ②注意要求 ①注意对象 ②注意场合
注意文体
注意身份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 指令作文,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 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为何思辨
一篇文章如果缺少深刻的思考,就患上了思想贫血症; 如果徒有华美的外表,还可能因辞害意,本末倒置。
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 英国学者罗素预言中国人会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 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 ②抓住主要人物:文化学者余秋雨、英国学者罗素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如何思辨
考生要对材料中的诸要素作全面的思考,不可偏颇、偏激, 要梳理清楚各种可能。对于问题,我们要学会将静态分析与动态 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法是对已发生或者现实存在的事物进行综 合性的对比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动态分析则是判断事物是否符 合正常发展趋势的要求,探求其偏离正常发展趋势的原因并对未 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摘自一位资深高考阅卷老师的心得: 很多二类作文仅仅停留在材料的简单罗列和叙述上,
缺乏起码的分析,更缺乏深入的理性思考,因此,作文 阅卷中,如果发现考生能对现象事例进行思考、反思和 分析,尤其是看到综合性的思辨,哪怕简单,只要言之 成理,往往能够直上一类卷。
思辨类特点
问题思辨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是指作文材料所给出的多个概 念、对象、话题或多种认知、观点、做法是相对或相反的,而这 些往往从两方面理解都有其道理,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全面而深 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加以阐述。故而其评 判的重点,放在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表现上,即引导考生能够对 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作深入的剖析,展开分析、拓展、深化、引 申、总结,以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 所以然。
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 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中华文明从未出现过
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 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英国学者罗素于1920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场极端暴力 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 很伟大的文明。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
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中华文 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 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为了论述“传统和新潮不可偏废”,考生可从两方面作论述:只讲传 统,那是保守迂腐;只讲新潮,一切都顺应时势,没有坚守,那是 “变色龙”般的见风使舵。这二者看似是两条平行线的关系,但却有其 统一的一面:根据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入手。只有从两者的关系入手, 不厚此薄彼,观点才能辩证而严密。
岛田洋七说过:“我站在昨天与明天的节点上,憧憬着未来的惊喜, 也坚守着过去的美好。”在我看来,新旧是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只有 能够兼容新潮与传统两种生活方式,我们才真正存在于“当下”,把握 了生活的主动权。
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旧碰撞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如岛田洋七所言,“站在昨天与 明天的节点”,寻找传统与新潮在生活方式中最合理的分配方法。近日兴起的“换 客”模式——将闲置之物用于交换,将交换所得用于爱心助学,融传统的物物交换 理念于电子商务这一新潮的交换方式之中的做法便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因此,在我看来,我们既要“憧憬着未来的惊喜”,又要“坚守着过去的美 好”,如此才不致过分夸大“新潮”而陷入娱乐至死的囹圄,同时也不致走向抱残 守缺、故步自封的极端。
同样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要想在时代发展、世界融合的大潮中屹立不倒,必然离 不开“新潮”的创新驱动——打造一种创新的传统生活方式。例如当下,人们在欣赏 传统文学艺术时,必定会给其注入创新元素。汤显祖的作品乃四百年前的流行物,而 今人们将他的《牡丹亭》与莎士比亚的作品《大将军寇流兰》创新融合为舞台剧,跨 越时空限制,使得传统文艺重新大放异彩,即是此理。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与追பைடு நூலகம்新 式的多彩生活并不矛盾。故宫博物院曾将刻板的皇帝像化为可爱的歪脖子书签,这无 疑是守住了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传统文化,是让传统追求在新潮的生活方式中焕发生机 的极好例证。
把握好演讲稿的“三性 三感” 针对性 条理性 鼓动性 身份感 对话感 现场感
1.标题:一般由文体名单独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 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 体名共同组成,如“关于节约用水的倡议书”。 2.称呼:一般在第二行开头顶格写,后加冒号。可依据倡议 的对象选用适当的称呼。如“青少年朋友们”“各界爱 心人士”等。 3.主体:一般在第三行空两格写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发文事由。写倡议书的原因。 (2)倡议的具体内容。这是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 具体化,如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 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 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4.结尾:写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 5.落款:在右下方写明发出倡议的集体的名称或个人的姓 名,并写上发倡议的日期。
例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日趋多元化。有的人喜 欢追逐新潮,看电子书,享受手机和网络带来的便利,穿有破洞 的牛仔裤,吃饭AA制;也有的人偏爱信守旧习,以纸笔写作, 听昆曲京剧,着汉服唐装,讲究传统礼仪;更多的人喜新而不厌 旧,兼容新潮和传统。当然还有人认为,本质上人们其实是无法 选择的……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包容、联动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亦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价值 观念。单从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一小的方面而言,只追求“破洞牛仔裤”而在现代生活 中标新立异者,与只推崇传统生活方式的简单复制而封闭古板者都不可能与社会相融。 新旧不可割裂,新潮与传统亦然。
往大的方面着眼,正是传统与新潮的生活方式的融合贯通,让我们有权利对自 我的生活方式作出灵活的选择。也正是因为整合了传统与新潮、过去与未来,我们 的社会才因顺应了时代潮流而稳步前行。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观照,我们对题意的理解会更深一层。实际
上,新旧的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怎样的新潮事物,往往与 传统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天上掉下来 的,即使是外来的事物,也需融入我们的社会和传统,以实现“中国 化”。此其一。其二,一些在我们看来是传统的物件,换一个人,换 一种眼光,可能是新潮的,比如我们的旗袍在不少外国人看来,就 是一种新潮的服饰。其三,传统与新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传 统,经过我们的推陈出新,或在某个特定的情境里,也可以变为新 潮。比如,最近几年兴起的国学、唐装,就实现了华丽转身,变成 了新潮。
要追求某种新潮的生活方式,首先必然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继承 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继承而一味追求新潮,便脱离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传统,而生活于象牙塔中。诚然,我们生活在创新色彩爆炸的时代, 电子书与手机、网络已经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究其根本,它们也是 传统纸质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延伸。同时,我们在电子工具上所读之物亦 包括了传统文学。倘若真要将新潮定义为“摒弃传统”,那么恐怕人们 只能“阅读”最新式的、铺天盖地的广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