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五新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五新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发展一直伴随世界的目光。
近年来,西方社会在从经济、科技、军事等角度看待中国的同时,也试图求解中国何以成为今日之中国,尤其是思想和文化特质之意义。
有人看到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认为中国是善意、和平的大国。
有人说中国“国强必霸”,甚至会与西方社会走向“文明冲突”。
中国的“世界观”究竟为何?
解答这一命题,必须回溯传统,将其置于民族精神和文明血脉之中进行“基因测序”。
与西方现代国家“以个体利益为重”不同,中国人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
出自《礼记·礼运》的“大同”,代表了儒家修己安人、治国平天下的追求和对公正、民本、和谐天下秩序的向往。
“天下大同”虽源于古代、源自中国,却面向未来、面朝世界,成为植入中国人骨髓的“根性记忆”。
这一“根性记忆”写在历史上。
在同域外各民族交往中,中国不仅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丝路长歌,也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景。
历经兴衰变迁,中国始终秉持协和万邦理念,倡行“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虽然历史上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之一,但从未殖民和侵略他国。
这一“根性记忆”也在映射现实。
儒家以和平、公正、文明手段解决争端的理念,融入了新中国的“世界观”。
中国交往国际朋友,以合作共赢为思想起点,以和平发展为路径选择,以多元共存为价值追求。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中国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差异,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将“天下大同”理想内化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努力。
从“大同”的角度出发理解世界,让中国既能看到自身长处,又能尊重包容差异,以和平、和睦、和谐方式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
于“不同”中求“共同”的路径选择,印证了很多西方汉学家所指出的,中国本质上是一个“文明国家”。
今天,一些欧美人士把文化跟国家制度挂钩,划出阵营界限强调“文明冲突”,尤其是藉新冠肺炎疫情挑动中西矛盾、霸权主义、民粹主义沉渣泛起。
“天下大同”的智慧,正可以为推进全球治理、促进公平正义、调和利益诉求提供新思维与新参照。
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生来就是“他者”。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会与世界各民族一道,通过传承发展大同理想,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为人类创未来,为世界谋大同。
(摘自记者张蔚然《文明根性系列评论之四:为何“天下大同”决定了中国的“世界
观”?》)
材料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
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
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
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
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
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
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
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
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将同各国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坚
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
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
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只要共行天下大道,各国就能够和睦相处、合作共赢,携手创造世界的美好未来。
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
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
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以文明交流
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
(摘自《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西方社会普遍关注中国的发展,认为中国会“国强必霸”,甚至与西方社会走向“文明冲突”。
B.历经兴衰变迁,中国始终秉持协和万邦的理念,追求“以德服人”的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
C.中国与“以个体利益为重”的西方现代国家不同,不仅要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
D.“天下大同”源于中国古代,成为植入中国人骨髓的“根性记忆”,也自然融入了新中国的“世界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尊重包容差异,以多元共存为价值追求,于“不同”中求“共同”来寻求合作。
B.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是历史上“天下大同”理想的现实映射和直接传承。
C.所有形态的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有交流互鉴的意义。
D.中国“永远不称霸”的承诺与中国历史上反对“以力服人”的主张本质上是一致的。
3.下列材料中,不符合“天下大同”这一理念的一项是()
A.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发表了三次演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历史时刻,面对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B.联合国副秘书长、法布里齐奥·霍斯柴尔德说:“当前一些人怀疑联合国存在的意义,但调研发现,人们对联合国的期望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地位。
”
C.比利时前首相、世界领袖联盟成员伊夫·莱特姆认为,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发展与全球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其崛起的过程是一个努力追求合作共赢、让世界各国共享机遇的过程。
D.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成员达尼洛·图尔克认为,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为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支持,这种支持没有附加条件,有助于推动世界实现繁荣稳定。
4.说中国“国强必霸”用心险恶,请结合材料一内容,列出几点理由来驳斥这种论调。
5.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请你结合材料二内容,对此作简要概括。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渔
沈从文
这已是谷子上仓的时候了。
年成的丰收,把茂林家中似乎弄得格外热闹了一点。
在一天夜饭桌上,坐着他四叔两口子,五叔两口子,姨婆,碧霞姑妈同小娥姑妈,以及他爹爹;他在姨婆与五婶之间坐着,穿着件紫色纺绸汗衫。
中年妇人的姨婆,时时停了她的筷子为他扇背。
桌子上有一大钵鸡肉,一碗满是辣子摔着的牛肉,一碗南瓜,一碗酸粉辣子,一小碟酱油辣子:五叔正夹了一只鸡翅膀放到碟子里去。
“茂儿,今夜敢同我去守碾房罢?”
“去,去,我不怕!我敢!”
他不待爹的许可就忙答应了。
爹刚放下碗,口里含着那枝“京八寸”小潮丝烟管,不说什么。
他知道碾子上的床是在碾房楼上的,在近床边还有一个小小窗口。
从窗口边可以见到村
子里大院坝中那株天矫矗立的大松树尖端,又可以见到田家寨那座灰色石碉楼。
看牛的小张,原是住在碾房,会做打笼装套捕捉偷鸡的黄鼠狼,又曾用大茶树为他削成过一个两头尖的线
子陀螺。
他刚才又还听到五叔说溪沟里有人放堰,碾坝上夜夜有鱼上雷了……所以提到碾房时,茂儿便非常高兴。
“五叔,那要什么时候才去呢?吃了饭就去罢?”
他靠着桌边站着,低着头,一面把两只黑色筷子在小红花碗里“要扬不紧”的扒饭进口
里去。
左手边中年妇人的姨婆,捡了一个鸡肚子朝到他碗里一掼。
“茂儿,这个好呢。
”
“我不要。
那是碧霞姑妈洗的……不干净,还有——糠皮……”他说到糠字时,看了他
爹一眼。
“你也是吃饱了!不要,就送把我罢。
”
“真的,不要就送把你姑妈。
我帮你泡汤吃。
”五婶说。
茂儿把鸡肚子一扔丢到碧霞碗里去。
他五婶却从他手里抢过碗去倒了大半碗鸡汤。
但到
后依然还是他姨婆为他把剩下的半碗饭吃完。
天上的彩霞,做出各样惊人的变化。
满天通黄,像一块奇大无比的金黄锦缎;倏而又变成淡
淡的银红色,稀薄到像一层蒙新娘子粉脸的面纱;倏而又成了许多碎锦似的杂色小片,随着
淡宕的微风向天尽头跑去。
他们照往日样,各据着一条矮板凳,坐在院坝中说笑。
茂儿搬过自己那张小小竹椅子,紧紧的傍着五叔身边坐下。
“茂儿,来!让我帮你摩一下肚子不然,半夜会又要嚷肚子痛。
”
“不,我不胀!姨婆。
”
“你看你那样子。
……不好好推一下,会伤食。
”
“不得。
(他又轻轻的挨五叔)五叔,我们去罢!不然夜了。
”
不管姨婆如何说法,他总不愿离开五叔身边。
到后还是五叔用“你不听姨婆话就不同你
往碾房……”为条件,他才忙跑到姨婆身边去。
“您要快一点!”
院坝中坐着的人面目渐渐模糊,天空由曙光般淡白而进于黑暗。
在四围如雨的虫声中,
谈话的声音已抑下了许多了。
凉气逼人,微风拂面,这足证明残暑已退,秋已将来到人间了。
茂儿同他五叔,慢慢的
在一带长蛇般黄土田塍上走着。
天空的月还很小,敌不过它身前后左右的大星星光明。
田中
打禾后剩下的稻草,堆成大垛大垛,如同一间一间小屋。
身前后左右一片繁密而细碎的虫声,如一队音乐师奏着庄严凄清的秋夜之曲。
“五叔,路上莫有蛇罢?”
“你怕,我就背你走罢。
”
他又伏在他五叔背上了。
然而夜枭的喊声,时时像一个人在他背后咳嗽,依然使他不安。
“五叔,我来拿麻藁。
你一只手背我,一只手又要打火把,实在不大方便。
”他想若是
拿着火把,则可高高举着,照烛一切。
“你莫拿,快要到了!”
耳朵中已听到碾房附近那个小水车咿咿呀呀的喊叫了。
转过了一个山嘴,溪水上流一里多路的溪岸通通出现在眼前了。
足以今他惊呼喝嚷的是
沿溪有无数萤火般似的小火星在闪动。
隐约中更闻有人相互呼唤的声音。
“咦!五叔,这是怎么?”
“嗨!今夜他们又放鱼!我还不知道。
若早点,我们可以叫小张把网去整一下,也好去
打点鱼做早饭菜。
”
……假使能够同到他们一起去溪里打鱼,左手高高的举着通明的葵英或旧缆子做的火把,右手拿一面小网,裤脚扎得高高到大腿上头,在浅浅齐膝令人舒适的清流中,潮着溪来回走着,溅起水点到别个人头脸上时——或是遇到一尾大鲫鱼从手下逃脱时,那种“怎么的!……称为甚那么冒失慌张呢?”“啊呀,我的天!这么大!”“要你莫慌,你偏偏不听话,看到进了网又让它跑脱了。
……有吃惊,高兴,怨同伴不经心的嚷声,真是多么热闹
(多么有趣)的玩意事啊!……
茂儿想到这里,心已略略有点动了。
“那我们这时要小张转家去取网不行吗?”
“算了!网是在楼上,很难取。
并且有好几处要补半天才行。
”五叔说,“左右他们上
头一放堰坝时,罶上也会有鱼的。
我们就守着雷罢。
”
关于照鱼的事,五叔似乎并不以为有什么趣味,这很令不知事的茂儿觉得稀奇。
……
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于窄而霉小斋
(有删改)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二段描写了茂林家一天吃晚饭时的情形,交代了人物,为后文叙事张本。
B.本文以茂儿为线索人物,描画了若干生活画面,展现出一个自然质朴的湘西世界。
C.“沿溪有无数萤火般似的小火星在闪动”运用比喻手法描写火把,表现夜渔者众多。
D.本文通过描写星月、稻草、虫声,表现了茂儿的所见所闻,衬托了他宁静的心境。
2.下列对文本相关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描写茂儿的爹,所用不足30个字,却刻画出一个不苟言笑的严父形象。
B.姨婆为茂儿扇背,给茂儿鸡肚子吃,给茂儿摩肚子……见姨婆非常疼爱茂儿。
C.本文开头描写饭桌上的菜,突出了菜丰富而且品质高,这桌菜是茂林家丰收的体现。
D.本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相关描写,让一个立体的湘西男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3.画横线段落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说,沈从文的作品表露的是一种“平和”之美。
这种“平和”之美一般表现在众多关系中,请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
...之,不轼①,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
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
..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
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
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
全其节也。
”
子思②居于卫,缊袍
..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
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
”子思辞而不受。
子方曰:“我有子无,何
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仍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
不敢当也。
”
宋襄公兹父为桓公太子,桓公有后妻子
..,曰公子目夷,公爱之,兹父为公爱之也,欲立之,请于公曰:“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
”公曰“何故也?”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
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
”公不许,强以请公,公许之,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
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
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
使我以忧死也。
”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注]①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古人立乘,扶轼表示敬意。
②子思,即孔级,字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
B.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
逃
C.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
D.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过的“过”指经过,与《荀子·劝学》中“而行无过”的“过”相同。
B.夫子,对男子的尊称,可称呼学者或老师,文中是孔门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C.缊袍,以旧絮或碎麻外罩布面做成的袍子,表示粗恶的衣服,为穷人所服。
D.妻子,文中指妻子的儿子,古代也指妻子和儿女;现指婚姻中的女子一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看见很多修理国门的陈国百姓,却没有在车上表达应有的礼节,这令讲究礼仪的弟子子路不解,并出言质问,孔子则借机表达了自己的主张。
B.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作,鲁国国君派人送给他采邑以置办衣物,曾子坚决不接受,他认为若接受了采邑,就会惧怕国君,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
C.子思居住在卫国,衣食没有着落,田子方派人赠送他狐白皮衣,子思不接受,并说随便给人物品就是把别人当作沟壑,是不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
D.宋襄公做太子时,因父亲喜爱弟弟目夷,就把太子之位让给目夷,目夷逃出宋国,他才接受父命做了太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2)因谓之日:“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
”
5.做人应该如何立节?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
贺新郎·别茂嘉①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②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③。
看燕燕④,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⑤、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
此词大约作于词人闲居铅山期间。
②马上琵琶:
指王昭君出塞事。
③“更长门”句: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团长门宫。
④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望着燕燕双飞,送别休弃去国的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⑤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算未抵,人间离别”将人间离别和啼岛的悲鸣作一比较,引出下文转入送别正题。
C.“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写啼鸟也解人间恨事,衬托人的离别之恨。
D.结尾点题,“谁共我,醉明月”将上文中凌空驰聘的想象和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2.“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主要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颜渊》记录,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明了自我约束,使自己的
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的重要性。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高洁情操进行了充分的赞美,说他是一位自远于
污垢(“____”)、自洁于淤泥(“________”)的人。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
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湖笔① ,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沉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湖笔生产逐渐恢复生机。
到上世纪90年代,湖州、杭州等地的湖笔生产厂、笔庄及个体湖笔作坊已有60余家,从业
人员约1万余人,年产湖笔700万支以上。
走进位于湖州闹市区的王一品斋笔庄,四周② 的湖笔让人③ 。
大的、小的、长的、
短的、胖的、瘦的,各种类型应有尽有,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仪的湖笔。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店员整天与湖笔相伴,似乎也沾染了湖笔身上的书卷气。
他(她)们说话轻声细语,服务④ 。
这里,湖笔的品名也十分庄重,“玉兰蕊”“缶庐妙颖”“鼎
堂遗爱”“元白锋”等等,国内外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很是喜爱。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
3.文中最后一段使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了好处就占,遇到困难就躲,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B.我艰难地走着,实在坚持不住了,才第一次从腰里解下“量天尺”。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迅哥和闰土)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传统人工智能相比,轻量化(微型)人工智能所需要的数据是“轻”的,① ,依然能够
实现较为准确的计算和推理;轻量化(微型)人工智能对云端的依赖也是“轻”的,智能设备
不需要与云端交互就能实现很多智能化操作。
我们把微型人工智能的这种表现称为“外减、
内加”:对外做减法,减少对数据的依赖、对云端的依赖;② ,增加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基于小样本数据的算法创新。
微型人工智能可以解决传统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
比如,算力浪费的问题,传
统人工智能必须搭建大型云平台,以有效支撑来自各方面的计算请求,但很多时候云平台的
资源是闲置的,而微型人工智能直接将计算部署在设备终端,减少了对云端算力的消耗;
③ ,微型人工智能无需将终端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云端,降低了通过云端泄露数据的风险;网
络时滞的问题,像自动驾驶这种对响应时间极为苛刻的应用场景,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本地
计算和实时决策,而这也离不开微型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0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要求使用整饬的句式,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字。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中讲了一个不龟手之药(一种防手冻裂的药物)的故事:宋国有一家人善于研
制不龟手之药,但他们世世代代却只是用它来做和漂洗丝絮有关的事儿,得到的价值也“不
过数金”;后来有一天,有一位客人用百金买下了它的制作技术,用它来服务于吴越交战中
受冻的士兵,由此得到的价值是“裂地而封之”。
世世代代以此为事,这是坚持俗见;不以此为事而以彼为事,这是突破俗见。
俗见,往
往是生活中的常理常情,它凝结着人生的某些经验和智慧。
突破俗见意味着对此的超越和创新,有时甚至是颠覆。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为什么会坚持俗见?是不是所有的俗见都需要、都能被突破?而有些俗见又为什么能被突破?从哪里突破?被谁突破?是自己还是他人,是同时代的还是后人?突破前后的俗见各自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境界和价值观呢?这些问题,
都需要我们作深入思考。
上述材料能给新时代的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